一本正经又无厘头地调侃,得以将日常生活的辛酸苦涩细心剥离,酿成温热的甜汤,让琐碎平凡里生长出瑰丽浪漫,引人真诚大笑、又真诚落泪的,对现代社会极具抚慰的温暖诠释。
「Melo体质」于我而言,是即使极尽私人化风格的跳脱拗口但难掩光华、每段感情都真挚、每个角色都迷人的,几乎像奇迹一样的电视剧,是到目前为止2019年给我的最大的惊喜吧。
看的是小玩剧字幕组的精翻版本,有简单调色,想慢慢地,细细地把喜欢的片段和台词都精致漂亮地整理出来。
(提前奶一把今年韩剧的评分最高!收视率不尽如人意!也不要辜负各位主创的用心吧!)
Ep1
人都是脆弱的,人的爱又能有多大的力量。
这是小学生最近常说的话,‘不爱了’。
爱情本身就是伤口,伤口在爱情时同时出现,一旦离别就会消失。一再抚摸着曾经伤口处结的痂,只是抚摸变软的痂掉落后,感觉到的空虚而已。
是啊,花路其实是没铺柏油的土路而已。可以做到,可以做到,虽然有可能做到,但也可能会死。
韩珠,你的幸福,为什么问我呢?
两个人的时候这样,可以算是15禁,可我在场的时候,就是19🈲️没跑了啊。
比钱更令人心动的,是爱情。
毫无保留的心,是有总量限制的吗?
人生就是那么回事,怀抱着少许美好时光的记忆,去挺过大部分必然艰辛的时光。虽然多少有些悲观,但真是残酷啊
现在刚三十而已,就别伤感地回顾往昔了,我要等到四十岁再回顾。我们专注于当下的危机吧:想吃泡面。
Ep2
这世界上有两种运动,最讨厌的运动和本来巨讨厌的运动。
孩子辛苦是大人的错,可我们的孩子也到了不再是孩子的年龄了啊。
那一夜,我又尽情地摄取了炸鸡猪脚加烧酒,借此保持了毫无赘肉、轻易健康的肉体。
此时此刻,身为受着社会认可的大人,我要做出与之相匹配的回答,以毫不笨拙的语气,和通顺而正规的,大人的用语:给多少钱啊?
有人曾经说过,人生就犹如无尽延绵的旅途,觉得累了,不妨歇歇再上路。
Ep3
因为旧爱的记忆失去冷静,并不是丢脸的事,而是熬过痛苦时值得骄傲的你,应得的权力。
所谓的机会就是那样,都会被皱纹夺走。
要做到理所当然的事多难啊,现如今的人,明确的就算善良了。
我见过看似只对你好的人,突然变成杀人者的事。
世上没有无足轻重的告白,也不是自己不喜欢,就对对方的感情毫无责任了,不管怎样,让她产生感情的理由就是你。
没能圆满的,会记一辈子。
真是不想去死的天气啊。
Ep4
恨的状态下分手,当然会恨,不知道在哪看了那些有的没的。
地球简直就是战场啊。
虽然爱变了,但事实不会变,这特别痛。因为遇见爱的人,是非比寻常的机会,错失机会会怎样,当然会痛了,痛得刺骨。
Ep5
曾经以为那不是爱,都只是想相信我内心不坦诚的、渴望确信那不是的执念罢了,就算爱变了,但事实不会变,那曾是爱。
把外表作为女性价值评判标准的野蛮认知,我今晚,打算对此提出异议! 准备!
也可能是接近只对有信赖感的关系起反应的,那种社会性年纪了。
心爱的人辛苦的时候,如果光是拥抱无法给予力量,还能做些什么呢?
给钱啊,拥抱是安慰,要解决问题,得花钱啊。
世人总是注意不到渣女身边的渣男。
好羡慕,那种任谁看都幼稚的行为,都能这么肆无忌惮地做着、并活下去的自信。
我也好想赶快成功,幼稚地活着啊。
因为世上有很多坏人,所以不太坏的人表达更多,下一代人才会收不太坏的人的影响长大吧。
为什么新人就得柔软,那么前辈就得刚强吗?
究竟为什么在这么神圣的编成会议上,若无其事地讨论这种被时代淘汰的话题呢?
眼睛下面的黑眼圈,一般是黑的吧,不,各位看,眼睛下面,
都有牡蛎酱汁了。
电视剧是编造的故事,是精彩的谎言。谎言要精彩,这是多难的事啊,编剧们虽然完成了这件事,却在这里受到各种羞辱,名为收视率的压迫,必然的竞争。
爱情是像汽车消耗品之类的东西,没消耗完就能继续开,消耗完了车就停了。
Ep6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更加努力,成功不会背叛汗水。」
这数学性的答案,有时会有种抽象的感觉,努力是理应的,而当这理应的事受挫,便想到这理应的事不是理应的,是不是某个天生是理应的优秀基因,装成理应一般说出来的话。
不要产生负罪感,虽然表面上乍看像是什么都没做,但视线未及之处的状况却并非如此。我们的内脏不是在努力消化摄取的食物吗?我们正在做一件绝对崇高的事。
就像没有料到努力得来的结果仅此而已,也许待着不动,名牌包包会出乎意料地从天而降啊。反正是个奇怪的世界,偶尔也在低概率事件上赌一把。
那些演员,会不会是拥有超能力的人啊。
撒娇这词,到底是从哪来的啊?
Ep7
之前卖五千的三明治,今天跟我表白了:
我其实是六千元的哦。
拜托社会生活别过得这么没梦想吧,那只会变成没梦想的冤大头。
没关系,因为曾经爱过的人,本来就会成为一辈子都在意的存在。
回想你身边细微却重要的事物,想纯粹存在的它们,传达谢意。
Ep8
孤独的时候,看见更孤独的人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原来就是那份明确,最终使我变得强大啊。
好歹比起吐出来的,还是喝下去的更多。哇,好幸福。
这跟有形资产存在一点区别,人心并没有可靠的安保体系,不管是对方的心,还是我的。
爱情开始之前,翻找出来看到的,是爱意,但开始之后,翻找出来的,不是恨意吗?
或许,比起不了解对方,不了解自己会更具破坏性。
Ep9
如果你不在了,还有谁能记得那么幸福的我?
因为我们的导演是孙范秀啊。
但我知道烂演技,就是明显在撒谎的。
Ep10
我们几乎天天都得面对这种状况,经历着渐渐变成另一个人的痛苦。
每天一次,脑袋顶地反省吧。
世道不是很忙碌吗?想把小事也看得特别点。
是把恶心看得特别了吧。
想着不能那样,不自觉地,却在强求自己的想法,擅自判断曲解对方的话。人越走上高位,那强求就越容易赢,那明明不是赢,就算想着不能那样,闭上嘴,也会通过表情和氛围,最终表露出我的主张。唉,我就这么不像样地老去了。
倒也不用担心不像样地老去,因为年轻的时候也不像样。
这可怎么办,什么怎么办,那就修正啊?
趴着写吧,活总得干。
真是,温暖的残忍啊。
为什么费尽心思折磨自己,到此为止吧,不要再跟所爱之人分隔两地。别去想什么明星经纪人的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伟大的,也没有什么人是渺小的。也别去想那份心是一日短还是千年长,就算心做好了延续千年的准备,依然身不由己,这就是人类啊。
时间好可惜。
真甜。
嗯,总让人笑,总把人,变得善良起来。
有必要在意别人编造的话吗,不是事实的话,有什么力量?
那些话汇聚在一起,会变成大块头的蠢蛋,蠢蛋耍蛮力是会伤人的,弄不好还会死。
Ep11
我要用睡到明天早上,来拒绝今天。
我们就算分开工作,彼此都很忙,也要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不要闹别扭,要天天见面。就算吵架也要当面,痛痛快快地互揪衣领。
肚子饿的时候觉得空虚,填饱了又觉得孤独,活着不都那样呗。
不疲倦、不受伤的方法,会找到的。
不是一般的喜欢,是已经喜欢到,需要解决了。
Ep12
男人喜欢女人的时候,就是个七岁小孩,水到渠成这种程度的从容,对七岁小孩来说是不存在的。
钱,会一直都没有。
哇,人生真是什么都没有。
别玩奢侈了,以为我们还剩下多少时间,再长也就七十年了吧。
就算那样,我们也相爱吧。
积蓄在心里的眼泪会累积成疾,而流出来的眼泪,很快就会在这世上蒸发消失。
我们虽然曾经相爱过,但没必要为谁能为谁吃大餐感到后悔,我也同样没请你吃这种大餐。
当时的我们,已经在当时的时间里,竭尽了全力,过去的时间就放手吧,自然而然地。
我觉得我尊重现在喜欢的人,也是对你的尊重。
👇
《melo体质》真是今年的惊喜。对我而言是真香。
韩剧真的厉害了,怎么会这么厉害,导演和编剧是同一个人,而且是男性!所以究竟是怎么把女生的内心和情感描写的如此贴切。每一集,笑点,泪点,梗,都很密集很自然,又反套路。
除了剧情好看,在各方面设置都很可爱。广告植入ppl一点也不令人讨厌,因为是jtbc剧,还cue了《耀眼》的大海报,也cue了村上春树(是吧,村上的自律惊人,原来是大家都有的共感啊啊啊),还放了《超级乐队》金志范唱的那首歌。简直是神剧了。以及,太喜欢孙锡久了。咋演啥像啥。在《最完美的离婚》里就很惊艳了,虽然角色是一个花花公子,婚内出轨的无责任感男,但完全让人讨厌不起来啊。 啊。这里,我又被圈粉了。这个表情和金佑星那个挤眼列为今年最好看的面部表达top3。
看上这件桃子🍑衣服啦。peach!!!!
这么脱线,好笑,装作暴躁(偶尔),义气,善良的男人,当今社会要往哪里找哦!!!
《最完美的离婚》我马上要去再看一遍!!!!
本来以为是鸡汤剧,看了才知道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奇妙的化学反应,真的太妙了。每一集都让我拥有沉浸式的体验,哭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哭了,笑出声了才发觉自己在笑。演员也很有灵气,实在太有意思了。看了一下导演原来是《阳光姐妹淘》的导演,怪不得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能表现得这么好。
看到她们的故事,真情实感地为之动容,不过很久之前就告诫自己,再也不要通过虚构作品来回顾和定义自己的生活。看它的意义在于读懂它所表达的东西和表达的方式,而不能用一部电视剧来给自己做人生总结。但是,看了它还是会不由自主感叹,这里的人生哲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真的都很适用啊。
其实人是可以这样活着的,可能已经经历过撕裂般的痛苦,可能用尽了全力想让自己好起来也还是难逃命运的翻云覆雨手,即便如此,人依然能够活下去,依然可以带着伤口,和其他人一样地、「正常」地活着。世界不会发生改变,天还是会亮,还是会有陪自己出门喝酒蹦迪的朋友,还是会遭遇无数挫折、尴尬沮丧的时刻。在逗趣的表象里,每个人深藏着悲伤的内核,逼迫自己接受与幸福的背离:我们并不为摆脱危机做全部的努力,只是全神贯注而已。
林真珠和男友相爱七年却只得到一个惨淡的收场,以前无数次的争吵都成为两人关系存在问题的证明:我们太执着于自己,太执着于输赢了。我们对我们之间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我们活在给予彼此的幻觉里,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那其实不是爱。可即便爱情会变,事实却不会变,哪怕搜集了再多的证据证明这场恋情只是假象,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事实是:那就是爱。
韩珠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人,心动不已的那一刻,以为会和对方一起创造有趣而独特的人生,对方却引领自己走向了深渊。不知道生活的玩笑为什么要开得这样大,这场婚姻最终变成了他的地狱。一定要离开自己,他才会变得幸福。
「你是说为了变得更幸福,所以需要离婚吗?」
「对,既然人出生,活在世上,就应该幸福地活着。」
「那…我的幸福呢?」
「韩珠,你的幸福,为什么要来问我呢?」
看到恩静有幻听的时候我有点惊讶,因为我自己一直有随时随地想象和别人讲话的习惯。因为经常在自己没有察觉的状况下讲话,曾经吓到过朋友。同样是心理自救,不同之处在于恩静的幻象是自己的爱人。和爱人在一起的回忆成为了恩静的避风港。只有这场疾病是独属于自己的,是绝不会背叛的,是绝不能割舍的。这个幻象成为恩静的精神得以寄生的地方,因为爱人仍在身边的幻觉,恩静才能够正常地工作和行动。大概是因为无数次倒下的时刻依然有人去接,未来的日子看起来隐约有了曙光。哪怕是恩静,一个愣神稍微跑得远了一点,还是有弟弟把自己从死亡边缘拉回来,醒来时看着朋友们守在自己的病床旁边失声痛哭。这些悲伤的画面里,塞满着爱的隐喻,控制自己不去寻死,似乎也变得容易一些。
读《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时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们每人各有自己的天使。我们处在孤寂之中,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胸膛里存在着一道小小的冰河。」是这样的,每个人在各自的生活中起伏不定,那微弱的声音和温暖已经足够了。很高兴看到依然有人能够互相依靠着生活。带着各自的伤口,带着暗自苦痛与骄傲的权利,互相依靠着生活。
还会和更多不同的人相遇的,还会和更多的人一起迎来更加精彩却苦痛的结局,而想起那时:怎样伤心啊,幻灭的一瞬,虽然这幻灭早经退远,不复刺痛我了。
恩静终于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问,上一次哭泣是什么时候。 恩静想了想,记不起来。
他去世后的这两年的事,恩静好像都记不起来。
恩静开始描述两年前的事。
他在病房里。 太过痛苦。他的父母只来过一次。 而她从未离开。 她感激那段一直陪在他身边的时光。 从未掩饰的痛苦,也是他留给她的记忆。 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有意识。 而某天晚上,她伏在他的床边。 他唤醒了她。 连话都说不出来的人。她读懂了他的平和眼神。 恩静轻轻跳上病榻,依偎在他颈旁。 他在那一晚离开。
属于恩静的故事,一开始就已经是结束。
弟弟晓峰上班时,不放心爱人去世后却平静的姐姐,又折返回来。 在浴室中看到了割腕的恩静。 好友们以各种理由搬进恩静的家,小心翼翼的什么都不提。 只提供陪伴。
出院的恩静仍然平静。 日常与好友和弟弟在家中聊天,醉饮,餐食。 独处时,与他对话。
别人道他已离世。 她仍在每天与他对话。 聊他们共同的回忆。 因拍摄亲日派国民的纪录片而开始的相识。 因探访美食与寻找拍摄对象而开始的相知。 从床榻到病榻的依偎。 不知是否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次烟火。 如遇到,便燃烧。 只绚烂这一次。
恩静靠这烟火的余温在度日。
曾是纪录片导演的恩静,开始了新的工作。
不听话的女演员不愿素颜出现在镜头中,调皮的把摄像机对准了恩静。 恩静在剪辑镜头时,看到了日常与他对话的自己。
静止的时间与空间,开始流动。
生活的基调,仿佛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决定。
恩静在十岁的某个白天。 一个吃到了棉花糖,玩到了旋转木马的午后。 因母亲不甚欢颜茫然注视远方的一幕。 没有记下欢乐,而将沉静写入生命。
并没有刻意记得的某件事,一直跟随恩静的人生。 执着不想放手的记忆,却终究要让他远去。
她不该记起。 但又怕忘记。
恩静的爱人在两年前离世。
沉静的恩静遇到爱人时,绽放了一生的绚烂。 爱人离开了。这世界再与她无关。 他走出了时间,她冻结了时间。
她从未与他告别。 又仿佛在进行一场漫长的告别。
这一次别离 要来到最后的时刻 请听我说
我留在世上的爱人 生命不止一次烟火 再遇点点星光,也许是另一个我 我期望他出现 照亮你,温暖你
而我,请让我在你心底沉寂 不要怕忘记 不必去记起
只需将这基调写入生命
曾有过的时间中 有人深爱着你
我发现我喜欢韩剧的原因就是我能接触到我没了解过的行业,韩剧编剧是用眼睛在观察生活,看的到细腻感,以及全线搭配出来的精品。剧情延续出来对相关人物的思考以及身份的思考(其实就是我的瞎扯)。 编剧-真珠为代表的编剧们,感受到写稿的压力了,没有灵感时的放纵,不写东西的时候只想躺shi(我也是),沙发躺完床上躺,还要去体验告白,体验恋爱,像电视剧一样的去生活,去感知,然后来写(这就是电视剧,所以这部剧的编剧写的肯定就是他日常的生活,关键还有点小帅,我以为是女生,看豆瓣简介的时候才知道是男生,真的帅),包括真珠的前上司,是在酒后释放压力的那种。真珠有一场戏,是写剧本写着写着哭了,旁边的助理说:“自己写的剧本,自己还哭吗?”我觉得会,因为带入自己又活出剧中的人的人生,同时联想到这个场景自己的处理方式,会哭。所以编剧也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我突然好奇编剧的剧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也好奇编剧生活的状态,最好是一起生活的那种。”不喷香水都好闻的味道。“这类句子是真的证明了编剧对生活的观察。 导演-广告导演,记录片导演,电视剧导演,三种导演的存在,孙锡久的存在,就是我看这部剧最大的惊喜,他就是我男神,豆瓣上记录的11部作品,看了六部,短暂的出境我也喜欢,就是好看,聊回广告电影那个地方,导演的压力都类似,嗯,好像没有可以聊的,出境太少,之前在微博上看过蛮多广告作品的,我还说过,如果电视剧的插曲都是好看的广告,我会万分接受的,毕竟我是一个找广告看的,如果脑白金那种就算了。还有一个决明子茶的香,有味道的男人。纪录片导演-恩静,我看的到她身上的女人味,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女强人的存在,做事雷厉风行,有计划,有想法,对爱情就是深陷太深了,是导演身上的执拗吗?较真?我喜欢她拿起相机的那刻,帅炸了,“无钱理论”我也不知道导演的无钱理论是什么状态,但是我总结的就是这四个字。有就是对话题,人物的挖掘,独特的视角,虽然没有拿着摄影机,但是导演的眼睛就是,她有自己的画面感,知道哪里可取哪里该怎么做,对那个女明星的挖掘就证明了这一点儿,告诉我,明星的展示要靠拿摄影机的人。电视剧的导演--凡秀,我看到那种对剧本的挖掘,知道如何去一个好的剧本,如果去探索编剧身上的可能,找到当今热门的点,知道什么会火,什么能得到观众的心,那种反复的揣摩,找话题来做,对好的电视剧的挖掘,如“告白”的课题,我感觉到和一个见识广聊天的感觉,有一种主角的代入感。与导演的对话,知识层面的互怼以及知识性的安慰。要做的事也感觉很多,对接选角,音乐,效果等等,我这里浅薄的说一下,具体的知乎肯定有的(对那个行业的人好奇可以去知乎和领英了解一二)。”告白“主题里有一句这么说的:“昨日5000元的三明治和我告白了,说今日6000元”,还有两个主题,”放屁““恋爱”,放屁有几段,失恋,不善表达的爱。 代表-就是那个女演员的代表,经历了两次和手里的演员的沟通,我都有些心疼他,明明按着明星的状态来找适合他们的戏,还要被说,三四十生了孩子去演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我一直都觉得有油腻感,部分演员除外。同时还有四处去找本子,合作,还会经历一言不合就短信说解约的明星,难啊。(具体上知乎去详细了解,这里是我的见解,你可以在后面去补充) 营销/统筹-寒珠,我是中途听到一句台词说八年的营销,所以就用了这个词,我去知乎还没有找到我想找的内容,所以就没有找了,她的工作有点像片场统筹,协调整体,还有就是签一个剧本的工作人员,演员音乐等等,她的不易就是和演员明星的沟通,感觉遇到一个不听话的就特别的麻烦,心累,毕竟工作上的无效沟通都还是蛮多的。熟悉了一个词-PPL,就是电视剧里面拉来的广告植入,还有就是整体预算的掌握了。大致就是这些儿。 心理医生-安慰恩静的那几场戏,看的我都不相信,所以真的这么厉害,善于挖掘心灵深处的感悟?储备足够多的知识才能那样泰然自若的聊天吧。 做音乐的-写词的来源就是生活吧,放屁那件事情都能写出来,感觉好好听。 其实真的蛮多职业的,每个职业的生活工作状态都不一样,也是一种身份,这里说的是单一的身份,但是每一个人的身份又有很多种,等看完之后我再来补充一些儿吧。多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吧,或许我们圈子很窄,但是我们可以在韩剧中找到自己好奇的那一部分。
16集的预告有郑秀敏,《今生第一次》里面的,简直太美了。爱了爱了。 今天看完最后一集,了解了明星恋爱的隐藏版本,只有明星的朋友知道,背后的键盘手也着实会让人讨厌。总之就是好看到炸裂。
一·爆低的韩国收视率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部剧在韩国收视率低,在电视剧后几集,也能常看到主角们自嘲收视率低的桥段,不过经过调研,我发现还不是一般的低……
韩剧的收视率达到20%就算是爆热剧了,比如大家熟悉的《请回答1988》,还有最近的新剧《爱的迫降》。
但是这部剧的收视率最高也只有1.8%,连零头都够不上,并且还只占1/3集数。
再看看低收视率,第二集和第十一集甚至低至1%,平均收视率估计只有1.5%。
要知道韩剧是边播边拍的,因此制作方能够实时收到数据反馈,不知道编导看到开集只有1.8%,并且第二集跌到1%,心里会多么难受和压力大啊。
二·爆差的竞争对手们
收视率旁边还有同期电视剧的收视率,能够相对公平的比较收视率。但令人更心疼的是,对比过后才更加确定,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真是级低。
这里只列举前两部电视剧分析,图标右侧的字母是韩国电视台的简称,可以看到KBS和SBS频频上榜,而这部电视剧是由JTBC制作发行的,看来JTBC这次输的很彻底啊。
我好奇是怎样的电视剧收视率能够是《浪漫的体质》的接近二十倍,得有多优秀呢?
快速翻译一下,都是陌生的剧名,应该是国内的冷门剧。果不其然,在豆瓣连综合评分都没有,因为关注的人太少了……
定睛一看剧情简介和评论,我心都凉了。
第一名是婆媳喜剧,第二部是女性复仇。这种设定十有八九都是烂剧,我都不愿意踩雷,就根据豆瓣寥寥无几的评论来看,还真不怎样。
我又回到韩网确定了一下它们的平均收视率,毕竟刚才的对比收视率是单集的直接对比。
我得承认我又被刷新三观了,这两部剧一直稳定的占据超高收视率!
三·爆门的扳回一局
我不服气,又去看了看韩网的评论热度:
竟然发现《浪漫的体质》评论还挺理想,接近《花路》平均十万的评论量,远超只有五万评论左右的《母女》,依此可以简单推测一下:《浪漫的体质》观众活跃度和认可度很高,并且主要为青少年群体。
因为收视率代表了观众基数,假设《浪漫的体质》固定观众有18个,那么《花路》的固定观众就大约有200个,但是评论数却势均力敌,简单来说就类似活跃粉和路人粉。并且喜欢上网评论的多为年轻人,婆媳和复仇剧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家庭妇女,她们才是电视机的主力。
所以受众群体的不同,可能是《浪漫的体质》低收视率的一个原因,年轻观众更倾向于网络看剧,而不是蹲在电视机前。
四·爆疼的共情
我刷了刷评论,都在求第二季。其实我之前也是满怀期待的等着第二季,但是看了看这收视率,我觉得大家散了吧。
这就是一部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电视剧,如果我是制作方,不可能再续拍了,更何况有第二部的韩剧本就屈指可数。我印象里有续集的电视剧只有《请回答》和《搞笑一家人》系列,毫无疑问这些续拍剧都是建立在高收视率基础上的。
不仅仅是《浪漫的体质》第二部几乎没可能,导演大大下一部电视剧还会因为这部剧而道路屈折。
这部剧的剧本在经验丰富的制作方看来,就是危险的,因为在此之前市场上没有类似的成功经验。
而JTBC愿意买单,是因为导演李炳宪拍过韩国史上观影人数最高的电影《极限职业》,给了他们投资的信心。
虽然很令人郁闷,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狗血剧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大量固定受众的,收视率是有保证的,观众们在源源不断的用行动证明了这个事实。就像国内,流量明星则是另一种收视率保障,无论拍的多糟糕,都会有他们的粉丝兜底,而流量明星要求的更高片酬注定得从编剧和导演等幕后人员手里刮集来,进一步降低了电视剧质量,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浪漫的体质》无论是剧本还是导演都是李炳宪一个人操刀的,并且还加上他常用的几个演员,想必他真的投入非常多心血了。这也是他第一部正式电视剧,他应该把这看成他的孩子吧。
《极限职业》是韩语课上老师为了划水给我们看的,也真的很水,李炳宪也说这是他被迫营业导演的电影,没想到创下历史第一,而他完全走心的《浪漫的体质》却成了商业“败笔”。
想必大家也有这种努力却没什么收获的经历吧,真心祝愿他能够重整旗鼓,取得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胜利!
(做数据和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帮助或是有吐槽处,请多多反馈吧!感谢能看到这儿~)
melo体质让我产生“如果我还能做编剧,就想写出这样的作品”的想法。
李炳宪导演终于实践了在我心中埋藏多年的一个猜想:原来只要你有源源不断地输出有趣台词、有趣段子的能力,纯靠段子和人物来吸引人看下去的剧是可行的!甚至还能成为喜欢的人非常喜欢的剧!当然前提是在此之前你得有部全国票房第一的电影,让你可以不屌收视率……
无论你的眼中看见什么,我都为你的眼眸干杯。
本来应该拍100集的剧16集结束总归是有点草率的!
我got到了正峰欧巴的帅点。
这么一流且有思想的编剧导演咋就在国界问题上这么狭隘啊,这显然不是调侃而是把中国放在对立面了吧。不理解,不理解大韩民族的脑回路啊,扣你一星,哼!
第二集安在洪捂耳朵那里我要笑死
这种非常乐观的悲观主义情绪,让我看第一集就哭到不行。人生的走向不是得到,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失去,失去时间,失去青春,失去记忆,失去好的坏的,失去喜欢的和厌恶的,失去眼前的和未来的。可忙碌也让我们逐渐成为健忘的动物和易于满足的动物,一碗拉面就淡忘一整天的狼狈,一次遇见就驱散了长久的孤独。这样的人生,潦草,慌乱,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然而再来一次也不一定会更好了,还是想踏踏实实把这样的日子过下去。
本季最佳。20、30代很容易产生共鸣。不过本剧男演员除了安在洪真的长太像了。
超級好看!好看到讓最近好看的劇都黯然失色了!看過的人這麼少,實在可惜!於是我又提前來打分了。一開始也因為偶像劇般的海報和劇名差點錯過了!如果海報小清新些,劇名改成:到了三十歲,就會好起來(女主寫的劇本),應該會有更多人感興趣吧!整部劇的氛圍輕鬆詼諧卻又莫名動人,金句頻出,讓我想起當年看『請回答1988』時的感覺,剛好我們的正峰也是男主之一,演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新銳導演,與話癆編劇女主超有化學反應!三個三十歲閨蜜的同居生活逗趣十足,但骨子裡其實很喪,各自都有難以解決的人生困境,但我喜歡她們即便硬著頭皮往前走,還是能在不安的生活中找到能安定此刻的小確幸!一個多小時看下來,總有意猶未盡、彷彿被擁抱過的感覺啊!
这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神剧,剧中的“神仙们”总是不动声色地在你不经意时击中你,无预兆且不刻意,有时甚至是让你猝不及防到崩塌的烈度,所以会不舍得错过每一分钟来获取重建的能量(以让你笑或让你哭的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太明确的剧情走向,但就是有吸引力让你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起搜寻体验未知人生中的种种可能……
如果我能写电视剧,就希望能写出这样的剧来
夏季档里的一股清流(也是夏季最佳) 丧中带喜 第一集就泪点满满 一个被丈夫抛弃独自育儿崩溃但坚强的妈妈 一个爱人去世要寻死的女人 一个分手后迷恋包包的女编剧 爱情终究是脆弱的 三个遭遇情伤的女人 所遭遇的苦 在第一集结尾的一碗简单的泡面里消释 ps “我喜欢谈情说爱的电视剧 因为现实不会发生 你的幸福为什么要问我”这种台词 真的好有感觉 喜欢这种温馨又不失现实的剧 看不够啊 求导演再来个第二季
三十岁,我们所日渐熟悉的生活正是这样:大部分时间里是丧气和倒霉,偶尔被一点点小幸运点燃,可燃尽之后又是漫长的平淡期。可那一点点小小的诙谐、默契、有趣,就足够支撑那些说不出道不明的灰暗时刻了。
有、、get到李炳宪导演的厉害之处了:总能在细枝末节的琐碎生活中找到交织着平凡、丧气但是意味深长的桥段,用一个又一个的让主角“帅不过三秒”的反转来衔接,最后熬成十全大补鸡汤奉献给观众。以及,李炳宪真的是韩国最会写爱情戏台词的编剧兼导演了吧。(片头还请了《极限职业》二人组来客串哈哈哈哈哈)
李炳宪可太会写身边故事了。三大名场景:1)“我作为前辈给你一个忠告”,导演男主捂住耳朵“不听不听我不听忠告。”2)助理女主阻止编剧出去躺在地上说“您真要走就踩着我走”,编剧真的从她身上踩过去了。3)校花女主被一男狂热追求,次年结婚生子后这个很不足的男人却堂堂正正提出离婚。女主:“那么我的幸福呢?”男的一脸疑惑:“你的幸福为什么要问我呢?”哈,真是我梦想中的几场戏。
只要稳住,我今年最佳韩剧是这个,想不到快速地背离了安畔锡......
看了1/3先来打五星,真好看,是没有焦虑的,不贴标签的,对复杂情感有深刻共情后还保有的轻盈快乐。
每天都在想怎么躲避流弹的某国编剧永远写不出来的,天天挣扎在饿不死的温饱线上怎么可能有心思琢磨这等巧思呢。因为剧中剧的结构,在避免打破第四堵墙的情况下拥有了解构维度。到结尾也没泄气,全剧就是一直那么轻巧又生动的姿态。羡慕啊。//闪耀的新星。相比东亚类似作品,在女性主义主题上的探索要激进和成熟许多。一般图像化媒介如果去呈现内部是很难的(像国产剧那种直接os出来的二愣子都不及格),所以往往会借助外部事件层层推进,靠代入感来补完内心戏。而这部剧直接在内部和外部之间反复正反打,乍一看碎片化有点严重,实际上是年轻人很熟悉和易上手的表达方式,所以显得非常年轻和新鲜。几年不看韩剧,真是不敢小瞧它了啊。
怎么会有这种又神经病又感人的韩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