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无事,找下饭电视剧把这部小时候的电视剧翻出来又看了一遍,发现居然比现在大多数女权宣传的精神都更加真女权。
几个感慨:
一是真大女主剧,就不可能有甜甜的爱情。一个女人只有在发现男人不仅不可靠,不理解自己,还会在自己奋斗的时候四处拈花惹草后,彻底绝了依靠男人想法,才会支棱起来搞事业,成就大女主。剧里的唐高宗,去掉“皇上”这个身份后,不就是一个搞事业不行的男人,老婆一边努力赚钱一边生儿育女,结果老公还在外面到处找女人的还抱怨老婆不理解自己的弱鸡吗?
二是果然只有女人才能理解女人,儿子天然站在父权的一端。所有的儿子都指责武则天夺了他们李家的天下,只有太平公主说,哥哥就比母后厉害吗?剧里借许多女性角色的口质疑了男权的正确性,比如高阳公主说为什么男人可以三妻四妾,我哪一点比他们差?可惜这种思考如今也没啥改变。
三是斗争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未必zzzq,手段可以多样化。剧里较为惊喜的一点是在上官仪带领群臣反对武则天作为皇后上朝的时候,武则天深夜去见他,问他自己哪里差,上官仪说自古男为尊,女为卑。我本以为这里会按照现在电视剧的处理手法来一通大道理,力陈男女平等思想说服上官仪,没想到武则天作为皇后 居然开始楚楚可怜 靠自身魅力用色you上官仪的办法平息了这一事件。当然回头杀上官仪的时候也丝毫没有手软。这里的处理更符合实际,也显示出武作为一个政治家和管理者的素养。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不可能因为几句话就改变,而武要的只是结果,为了达到目的,不需要对方完全认可自己的想法,服从即可。
四是高位者必然孤独,不论谁当皇帝,坐上这个位置都是孤家寡人。必然会失去正常的亲情爱情友情,能依赖的唯有自己。看康熙王朝、雍正王朝都有这个感慨。
五是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登基称帝,武则天真的不是凡人。说起来李世民也得位不正,各位开国皇帝也是从别家手里抢来的天下,但因为他们是男人,所以只要取得胜利,就立刻获得了绝大多数人的臣服。而武则天从开始到最后的每一天都在被反对,许多人反对她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她是女人,其他的一概不论。可惜武后没有培养女性继承人,不然女皇可能真的会合法化,如今女性地位也会高一些。
还有一个细节是,武则天当皇后时代的片尾曲唱的是“武媚武媚”,登基后就改成了“一代帝王是女儿身”,我很喜欢这个细节。 和男人不一样,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而女人的成长必须经历无数次思想上的推翻重建,解决社会要求和自我认知的矛盾,才能获得成功。
武则天的版本很多,但我最熟悉的不过三部,潘迎紫的《一代女皇》,刘晓庆的《武则天》以及归亚蕾的《大明宫词》。潘迎紫娇俏,刘晓庆霸气,归亚蕾高贵,每个人都塑造了不一样的武则天,或者说,每个人都演出了武则天不同的一面。
刘晓庆版最惊艳的是,武媚娘对于自己“美”的清楚认知和利用。
有人评价林青霞说“女人美而不自知,是最美”。一旦女人对自己的美有清楚的认知,那就不只是美了。现在的电视剧几乎没有女主角利用自己的美貌达成目的的桥段,更多的是男人“主动”帮助白莲花女主。这种桥段怎么听都应该是阴险的女二吧,善良的女一怎么能做这种事呢?可95年的武则天,就利用自己的美貌,笼络了李义府和上官仪。刘晓庆的演技真是没得说,与李义府的那几段对手戏,她的眼神写满了自负和心机。这才是武则天该有的行事,一个女人,从小小的才人,爬到皇后甚至女皇,不可能是全然凭借男人帮助的白莲花。才人武媚可能是天真烂漫的,但她不可能永远天真烂漫。
重温95年版,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剧中的服化道。从开头的才人红衣,慢慢到后来的骑马服,红色的皇后服,蓝色的收服上官仪的和服,还有登基后的黄色服饰,都是绝美。知乎有大神专门分析《武则天》的服饰,重温的契机也是看了大神的文章,看到那些精美的服饰而勾起的童年记忆。
决定把《一代女皇》和《大明宫词》也重温一遍,到时候对比一下,看看都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贞观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46年,唐太宗病倒,其后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去世,都缠绵病榻。武则天和李治,也就是在这期间认识,并开始偷情。《唐会要》这样记载“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出家,永徽元年(650)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唐会要》记载:“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武则天在感业寺仅仅待了一年,李治就把她接回了身边。一千多年来,史家纷纷说武则天一早就看出唐太宗不中用了,要为自己将来打算,就勾搭了李治,到了感业寺,更是用尽方法向李治传情,“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如意娘》,便是她在感业寺期间作的诗,也经常被拿来当做武则天耍心机的证据。在男权的世界里,武则天被丑化了许多许多,因为没有男人愿意承认,一个女人,也可以做皇帝做得比他们好。武则天的是非功过,我不想多说,我只觉得,把她和李治的感情都看做是为了权力而做的步步为营,实在有失偏颇。我总是愿意相信,在那个时候,25岁的武则天,和21岁的李治,都是怀着真挚的情感而在一起。
唐高宗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登基之初,就把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繁荣,史称“永徽之治”。永徽四年(653年),平定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的谋反;龙朔三年(663年),破百济,总章元年(668年),唐军破平壤,灭亡高句丽;显庆二年(657年),灭亡西突厥。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和唐太宗留下的制度和能臣们不无关系,然而唐高宗个人的能力,也得以体现。
唐高宗子嗣不多,八个儿子,有四个是武则天生的,四个女儿,武则天也生了两个。652年,生孝敬皇帝李弘;653年,生安定公主,就是夭折的那个公主;654年,生章怀太子李贤;656年,生中宗李显;662年,生睿宗李旦;665年,生太平公主李令月。14年间,生育6个子女,可见武则天受专宠的程度,而生太平公主的665年,武则天已经41岁,从今天来看,也已经是高龄产妇了。事实上,太平公主的生卒年都不详,有说665年,有说670年,如果是670年,那武则天当时,已经46岁了。
很多人说,武则天嫁给李治,是为了权力,可是试想,在男尊女卑的当时,难道武则天二十岁的时候,就能一门心思想着做女皇帝吗?武则天是个狠心的人,对儿子,对后来的情人,都是说杀就杀。可是高宗后期,尽管她已经大权在握,高宗和她也出了嫌隙,一度想废后,但她始终没有对高宗下手。史料记载,李治对武则天疼爱有加,而武则天对李治也很好。李治晚年,有一次李治因病眼睛失明。遍请名医终于将其治好。武则天于是亲自背着几十斤重的绸缎给医生,说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感谢你,只能亲自背着这些东西给你。
假期历史剧观摩第一部是刘晓庆的《武则天》。她真好看!自她开始掌握超出国母的权力以来,她就不停的重复一个细节——让下人把镜子擦干净。李商隐有一首诗写嫦娥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的是嫦娥贪图能长生不老,永驻美貌而失去了人间烟火的欢乐。如果用在武媚娘的身上,那么她把这两样都失去了,为了一个不可能长久的大周朝。武媚娘经常对人说——对自己的下人,对自己的儿女说:如果当年嫁于一个农夫,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想来也会十分惬意吧。站在权力巅峰的人思起这柴米油盐的乐趣,是怎样一种沧桑感?
刘晓庆演的武媚娘,一直是那张方额广颐,雍容端丽的面庞,让我从爱到恨到怜到叹。
少女时的武则天精神勃发,心中颇有一番作为之意。那时心中的作为大概为太监头头所说不过是博得恩宠,能留下龙种以享荣华晚年。那时候已经四十多岁的刘晓庆竟长着那样一所美目,波光流转时,三分妩媚,三分纯真。气色红润,人面桃花。言行里几许娇憨,几许多情,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怎能叫人不喜欢?
少妇时候的武则天是我怨恨的,尤其是她陷害王皇后之时,我的心一边倒向了王氏。毕竟这个皇后娴淑,乖巧,不是害人之辈,若嫁作寻常富家,当属贤妻美妾。王氏是摆错了位置,若萧氏为皇后,武媚娘与她必有一场恶斗。史载萧淑妃自幼聪明过人(其子素杰可见遗传于母),但她太性急了,到底不如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媚娘沉得住气,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头,不好说。这个时期的武则天开始步入血腥的政治斗争,她的屠刀从后宫伸向前朝。看到长孙无忌自缢那一段时,差点掉泪。但想来政治斗争就是那么残酷,长孙帮助李世民得天下的时候该也杀了不少异党。不过我带着同情弱者的心态,还是暗暗的恨着这个时期的武媚娘,她每每被萧氏化作的猫惊醒,我心中都大快。
本来想着我是不会喜欢武则天了。不过当她与她的二子对话时说到他没有君王的胸怀时,我的想法变了。后来的武则天一步步走向皇位,大气与从容的应对着杀戮和封赏,她也用酷吏巩固统治,也为黎民检省后宫,也为平叛金戈铁马,也为百姓微服私访。她不再局限于后宫那一亩三分的心计与筹划,不再是争宠夺位的毒妇、妒妇,我觉得我又会喜欢她了。不过武则天还是老了。她不停的问自己的下人,自己的儿女,没人敢说实话。但她那丰腴紧实的肤质日渐松垮,乌黑云鬓里生出白丝,曾经光耀夺目的明眸也渐呈老态,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她开始抓着人生的尾巴狂欢,当她看着年轻貌美的上官婉儿,青葱般的秀丽,心中该是如何一番滋味?——有所作为的帝王总有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心愿,女儿帝王的愿景又添一分独有的诗意,那便是“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剧里其他人物也有许多刻画得不错:
王福来与小顺子,谁与谁的前世今生。年轻时候的王福来也是那么圆滑,会站队,知道了太多事情,倒生出一分忠诚之心。他与李治说,“还有太子呢”,令人动容的忠诚与通透。
狄仁杰,政治上与武则天最登对的CP组合。他是个忠臣,他更宽容,更深沉,去迂腐,去急躁。他大起大落的人生与武媚娘如出一辙。
上官婉儿,“秀外慧中”这个词汇的绝佳代言。她的美与年轻时候的武媚娘不同,她是那种灵秀温婉的美,不是百花之王,恰做百花之相。
国产大女主的感情戏,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那部武则天。
和两位皇帝就不说了,太宗对她说弃就弃了;高宗热恋期后对她也就淡了。
最有意思的是媚娘和上官仪的感情戏,只有半集,但特别好看。
上官仪不满媚娘垂帘听政,号召大臣罢朝,媚娘急了,决定和上官仪来一次非正式约谈。
媚娘晚上来到上官仪家里,很低调,上官仪猜出来她的目的。寒暄时媚娘表达了崇拜之情,他虽然很受用,但仍一副准备好应对的备战状态,看皇后如何威逼利诱。
谁知媚娘开始装可怜,说什么也想做普通妇人,上官仪懵了,媚娘开始靠近,又是摸他头发又是给他整理衣襟,上官仪一动不动僵住了,任由脑门上的汗往下滴,媚娘接着又一语双关的挑逗,媚眼如丝,而上官仪看都不敢看,光凭这暧昧之极的气场就把持不住了。
一脑子的礼法道德还是敌不过媚娘的性感攻势,上官仪终于败下阵来抱住了她。这一切都是她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的,这段拍的克制又香艳。
后来杀上官仪时也没手软,所以在想,媚娘色诱他当然是平定罢朝,但心底到底有没有喜欢过他,只能从一些留白中揣摩。
比如对上官婉儿青睐有加,谈起她爷爷的时候会停顿会叹气,这种似有似无的爱意尽管被利用,但在剑拔弩张的权利纷争中仍忍不住去猜想它的存在
现在的大女主,在感情戏里,都是被爱被征服的状态,性吸引力基本靠故作坚强惹怜惜。回头看看刘晓庆那一段又温柔又强势的征服者气场,比现在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看到后期的时候,从内心深处感到悲哀,一个女人接近权力中心的时候,不光是自己的敌人反对,连自己的亲人,儿子,丈夫都反对。当上官仪说“自古男尊女卑”的时候,我真想来一句“去你爹的男尊女卑!”女人难道只能凭着结婚获得地位吗?自己有本事有能力怎么就不能施展才华抱负?因为有个鸡吧就高人一等了吗?
武则天是因为遭遇被废的危险才突然有了不安全感,才要决定不仅仅做皇后,还要拥有权力的。她的觉醒在于发现自己的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甘心,原始的求生的欲望和内心对于权力的渴望,以及与她野心相匹配的能力使她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顶峰,这有什么错吗?李世民得皇位没有杀兄吗?雍正登基没有经历过兄弟相争吗?哪个男人不是靠着这三样登上权力顶峰的?换了女人就不行了吗?
相比而言甄嬛传只关注女人之间的争斗,所为却只是一个男人,格局太小。而范冰冰的武媚娘传奇则完全没有了女人想要获得权力的心,太小气。最后,我只想说,希望女性追求权力的欲望可以正当的表达,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就像大明宫词里武则天对太平公主说的那样“我要用我的能力证明,我配拥有这样的权利”
小庆殿的大制作
首播时我三年级,记得那时还有去小蓓家玩,在她家也要打开电视继续追。后来香港国际台重播,还有点评,我又重看一遍。
比较尊重史实了,刘晓庆也真的是可清纯可风骚~
只记得那时刘晓庆还是亿万富姐。
最好的一版武则天,恐怕刘晓庆自己也无法超越,毕竟拍这个戏的时候,庆女士正在商界纵横捭阖,攻城掠地,志得意满,与剧中的武则天颇有些神似,女皇架势十足。某种程度上说,这部剧倒有点人戏合一的意思。
第一次对刘晓庆这个人有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刘晓庆的演技没的说
毛戈平化妆术
化妆技术这么牛,毛戈平自己出的彩妆为什么卖不走。
作为一个宫斗剧,女主(以及一些女配)宫斗不是为了争宠而是为了举点大计,也没哪个男的惯着她,不柔弱不善良还有点残暴阴暗并且好色。这才是真的尊重女性。
武媚娘...想当年晓庆姐还是嫩妹一个...
小时候我觉得刘晓庆很漂亮
被范冰冰的武则天雷的只好找这部洗眼睛。现在看这部片,其实服饰考据和剧情演绎都有很多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总体上还是有诚意有质量的片子。除却还是能反应一定的历史风貌和各方面的好看之外,最可贵的是人物不是非黑即白,对权力的反思、对女性的同情与理解和对风云人物建功立业的崇敬赞美并行不悖。
看的第一部武则天,印象颇深。
刘晓庆焕发第二春,顺便带火了毛戈平
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刘晓庆很强悍,少女到老妇都可以演。
毛老师你能给我化个妆吗?
那时候我多小啊,就接受女权主义教育了。
虽然她现在整容了,但是演技不错!
我从这部电视剧知道了“女同”这种东西……当丑尼姑把手放进武媚娘的衣服胸襟前后……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此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