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猜想》,很唯美的一部电视剧,拍在《大明宫词》之前。我惊讶以前怎么没看过,后来才得知因为它面世时正逢某某功盛行,因剧中佛教轮回的思想导致刚播出就被禁播。此剧在台湾比在大陆更出名。
三世轮回的爱情只是一条线索,要展现的是晚唐的典雅、绮丽和哀伤。
法门寺的地宫为什么除了佛指舍利还有那么多的珍宝?大唐是怎么供奉佛指舍利的?为什么地宫要被封闭,长眠在地下如此之久而没人发现?《法门寺猜想》用故事、猜想来解释这一切。
第一世,她是元公主,清新美丽,实际是宰相宗正的女儿。他是法门寺的学僧觉能,被公主选中为她讲佛法的故事,实际是武宗的儿子。因为皇后嫉妒,逼宗正上演狸猫换太子式的阴谋,用自己的女儿换了皇帝的儿子。他们相爱,相约私奔。武宗要毁掉佛指舍利,觉能纵身一跳,在火里化为晶体,代替佛指舍利承受宗正重重的一锤。宗正那一锤粉碎了觉能的晶体,也粉碎了元公主的心,公主拨剑自刎,死在亲父脚下。
第二世,她是缘妹,法门寺前烧茶的姑娘,代表大唐最优秀的茶艺。他是阜能,茶具的能工巧匠、身怀出色的武艺。他们相识在茶馆,相爱在皇宫,被赐婚。阜能为了保卫大唐的疆土,捍卫自己的爱情而出征,消失在漫漫黄沙中,再也没有回来;她哭倒在法门寺前。
第三世,她是元缘,电视台主持人。他是小唐博士,法门寺地宫的考古专家。他们因法门寺地宫而重逢,似曾相识,又分明不识。他身边已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开着千年前缘妹的茶馆。小唐博士认出元缘就是在他梦中反复出现的姑娘,但他怎么说得出口?十年后,元缘收到小唐博士的手稿《法门寺猜想》,她终于想起过往的一切。当她赶到法门寺,小唐博士已出家为僧法名可能,不再相见。
觉能、阜能、可能,元公主、缘妹、元缘。
联在一起是:绝不可能圆缘。
剧本早已设定的宿命。
为什么小唐博士没有圆这个缘?即使他不能说你是我等待千年的爱人,也完全可以追求元缘,元缘对他一直是有好感的。因为他开茶馆的恋人吗?小唐博士在恋人怀疑他别有所爱时曾说:“我是这样的人吗?”。他心里也很矛盾,才会酒后喃喃自语:“从来人们就不能引导爱情,只能被爱情牵着鼻子走”。
为什么小唐博士要出家?在一个夜晚,他们并肩走时,他说:上千年,太虚无了,太虚无了。。。。。元缘以为他说的是地宫,其实他指的是他们三世的爱情。难道他终于参透世俗的情爱,放下情执?关于他出家的心理活动,再没有其他。或者,另一出讲轮回的爱情故事《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可以解释吧。
玉琳国师说看破爱情,不过是聚散。
珍格格曾问玉琳国师的前世,来生再续前缘要多久,玉琳国师说:
“也许很快,也许几年,也许几十年,也许几百年,也许几千年。”
珍格格悲痛欲绝,说:“那岂不是天也老了,地也荒了”。
如果这一生二人在一起,死的时候还是要分离,如果不舍得,再相约来生,又要彼此寻找,生死轮回,无有穷尽。而人生的苦,并不是只有爱别离,还有许多许多。。。。。。即使相约千年,终成梦幻泡影,所有的过往都如昨日之梦。
但放下情执,谈何容易。所以才会有六世达赖的“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因緣際會看了這部作品,首播時的我還是小孩子一個。我對輪迴三世情緣的言情沒有什麼興趣;雖然我不否認其動人之處。而這一切的起因卻是一僧一公主因父母輩的過錯。在完全錯置的地位--王子落為僧,盲公主備受冷落地生活在深宮,和轉折的節點--被埋藏多年的陰謀在佛光照耀下水落石出,以及在權力面前佛法將受的殃害,兩人相遇。最終在轉折發生之時,兩人都決定此生應先行命運之責--保護佛法免受災難,有來世再了私情,之後才有了<千年女優>一般無果的尋覓. 覺能純潔寧靜,元公主心明眼亮,一對勇敢的戀人一起做出最有擔待的選擇,才有了之後千年的尋找。劇本如此的佈局,比一般文藝作品裡的大愛小愛不能互容以及爛俗的”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高明而壯闊了許多。覺能和元公主並沒有因為“不負如來”就負了對方,相反地,只有不負自己的使命,兩人的愛情才沒有淪為廉價的癡纏。對比宗正,他的虛妄愚昧造就了他的罪惡和墮落。若雙方都是聽從和執行命運之鐘召喚的勇者,一起去實現理想又怎麼會辜負高尚的愛情呢?正是愛使人能承受心天的季候,如同承受田野上常常度過的四時。我實在太喜愛覺能那句告白:“難道你不能從我的眼睛中讀出,不能從我的手、我的寧靜中感覺出,非要我用言語說出來嗎?” 簡直美到讓時間停止的愛情理想.
人的一生有自己的道路,有自己應當去做的事,這些事常常不是驚天動地的犧牲,卻也不會是輕易無知的選擇。對於基督徒而言這是神交付的任務,對於佛教徒而言這是Dharma, 對於無神論者而言會稱之為歷史節點中一個人的責任。對自己的運命渾然不知,或在命運之鐘面前掩耳盜鈴,在教徒的眼中是褻瀆神明,在世俗的眼中是愚昧虛妄。知會運命與堅守職責,兩者皆須逆流而上的勇氣,不是把頭埋進砂堆裡的鴕鳥有能力完成的任務。我們的言語中對勇敢的定義似乎太膚淺:勇並不流與有人把刀架在脖子上時橫眉瞪眼的虛張聲勢,也不等於不經思量計算而草草上陣的魯莽愚蠢,而是在平凡的每一日中拒絕碌碌和昏庸,清醒地做有擔待的抉擇。所以智慧和德性是相互依附的特點,一個人不會具有其中之一卻不具備另外一個. 美德不是枷鎖和教條,而是心智的寬廣和能力。
立意深廣,語言攝影音樂各方面皆精緻瑰麗,輕紗暗燭中,悠長的沉思和情思娓娓道來,人物鮮活,真是一部製作用心且值得用心去看的好作品。雖然不得不說第二世的人設和情節比起第一世都要弱許多,第三世中考古相關的對白顯得很不專業,但仍不掩蓋其能將人的心拉入深潭的神秘魅力。若強'國的文藝作品都能有我出生頭十年的擔待和分量,發聲之人都得以有充沛的文思和執著,華文也不至於淪為今日這樣髒臭腐朽,詞不達意。
我很惊讶那个年代 能拍出那么多 立意又高 又通俗易懂 有教育意义 又不枯燥 三观正 严谨考究的电视剧 而且集数少 精炼
后来的电视剧 不是瞎起哄的雷剧 就是有些剧 太高了 不适合贩夫走卒 要不然就比如宫斗剧 婆媳剧 好看是好看 可是 三观不正
而且一部更比一部长 四十集已经是短剧了
很喜欢这种 不考虑收视率 不考虑钱的电视剧
不过好在现在的古装剧也开始对历史考究了 虽然剧本还是不行 但是 我期待未来
这部剧的服装、发型、头饰、礼仪、氛围无一不精美绝伦严谨考究,在所有唐代电视剧当中都是独树一帜啊。袁莉那个时候,是她最美的时候,却扇时恍若天人,她真是有幸碰到了这部电视剧。讲佛法讲吃茶,讲地宫挖掘讲千年爱情,这么好一部剧,却被广电封杀,让那些雷剧辫子戏频频上演,做出决定的人去死啊!
极美。有些粗糙,台词情节也有纰漏,然而极美。果然穷尽雍容精致的《大明宫词》里有些这部剧的影子。金色的白昼与幽蓝的夜意境脱俗,泰戈尔和纪伯伦用在独白和对白中居然也自然得很。五哥真是讨喜,德妃娘娘由明艳至素雅再至迟暮的慈和从容,始终美得惊人。一千年后,我们还坐在这里喝茶。
是关于唐朝发型妆容最严谨的一部了吧?还认真拍了茶道流程,用心了。台词方面,和大明宫词是一个风格。美学方面意境颇高,背景时而让人想起“唐朝豪放女”,而灯光似李仁港“九阴真经”。编辑文学和佛学造诣很高,导演镜头语言非常不错。唯一的bug是主角们一说到佛,镜头就给出一个石雕菩萨像,尴尬
唐风考证严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元公主。““皈依元公主。”
大写意的美,那时候的袁莉美得像粒珍珠
我认为是中国大陆拍的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王涛好英俊哦哦哦哦哦
柔光厉害了片头风吹黄沙现法门很有意境轮回辨法部分就看不太懂
除却烂大街的白娘子西游记,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这部。说严重点,简直就是直接影响了某人幼小的世界观。片头风吹沙飞露出法门寺遗址的画面,一直是我认为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的最美的画面。
可能因为受97年时代的局限 有些地方还是粗糙 但是太美了 伊春美得柔顺 伊美美的明艳 宗正这个大坏蛋 真的惹人气急 三皈依之后 觉能下一世是否该皈依元公主 陪她饮茶呢 又或许千年的风沙吹过已让觉能看透了小情小爱 回归了他的无上密法 泰戈尔纪伯伦的诗引用的毫不违和 自由又活泼 是荣耀的大唐
看这个真心难过,三生三世的爱情悲剧最怕看这种题材了,虽然武则天也涉及爱情,但毕竟是以政治为主,而且可惜的是网上并没有清晰版本,使得本来精美绝伦的画面打了折扣,袁立一人分饰四角,古装扮相亦是十分可人,表演功力扎实,而剧组在服饰妆容方面也是极尽考究,让人不得不佩服剧组严谨认真的精神
恶究竟能有多恶?归根结底,不过是愚蠢而已。
后来才发现编剧抄纪伯伦 0 0
第一次听说舍利 还有袁立的大肉手 一度十分迷恋制茶的过程
这尼玛是一部披着宫斗剧外衣的佛教剧。有一种很空灵的美,包括布景和人物着装化妆。那时候的女明星才是天然丰腴健康的美啊。
现在真的不会有这么用心做的国产影视了,关键台词还都是那种既通俗又不烂俗的。另,袁立好美!
因为这个而爱上考古,我童年印象最深的电视剧。不知道当时7岁的我怎么看懂这部电视剧的,不管懂了多少,它给了我对历史,对考古,对茶道,甚至是对爱情的启蒙。这是一部如诗的电视剧。千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凝眸一瞬间。
三世轮回,情系一处,有缘无分,不得解脱;看的是效果最差的一版,却也能感受到色调的迷人。台词文绉绉,有点文青的酸,类似舞台剧,能看出编剧用了心,没少旁征博引,东挪西借,比如当一个唐朝老和尚的嘴里念出纪伯伦诗歌的时候,我都跟着穿越了;总体来说还不错,算是国内佛教影视作品里的佳作。
生往异灭。
整个故事挺压抑的。第一世,皈依佛;第二世,皈依法;第三世,皈依僧……下一世,终要皈依元公主了吧。可是,若情缘三世已尽,还会有下一世么?(叮叮噹噹,海螺燒香,粗米細米,黑米白米,大米小米,四季五榖都是你。 ——这段挺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