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追这个系列已经追到第三季。不得不说,第三季灌水比较多,没有第一二季那么朴实无华、真实动人,也许跟亮叔、阿部力的时不时离开有关,配方变了那是肯定的。
你为什么住在这里?你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小学美术,学漫画创作,记得一副经典的漫画:两个不同的鱼缸里,一只鱼缸养着一条鱼,另一只鱼缸养着一群鱼。单只鱼对一群鱼说:好羡慕你们,成群结队,永不寂寞。一群鱼发起牢骚:啊,一个人多么自由,不像我们,多么拥挤!
果然,生活在别处!对鱼都是这样。生物的生活就是这么复杂,且永不知足。
一直想给《我住》系列温暖过我,也激励过我的主人公写点观后感。今天好不容易腾出一点时间,就先写个小传,后面有时间再补充。
(1)悦奈:插画师、服装设计师
面对穿着洛丽塔裙子,带着夸张头饰的辣妈设计师,阿部力问了网友好奇的问题:怎样既成熟有担当?又保持少女心?怎样拥有成熟老练和快乐童真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性?
悦奈在国内已经做得不错,现在定居日本,她是这么回答的:
我想,她一定是经历过地狱般的锤炼,才有这种顿悟和通透。而保持生活简单,一要减少不必要的欲望,二需要一定的运气,还需要一个人不错的个人能力和出世的生活哲学。
少女妈妈,不是在日夜操劳中练就!而是在爱和胜任感中不断汲取力量。
(2)住在大连的日本单亲妈妈
这一集的主人公跟丈夫离婚了,每天4点起床,给女儿准备便当,然后坐班车来回4小时去大连郊区上班。在这之前,她已经做了很多年养尊处优的家庭主妇。她说和丈夫离婚的原因是三观不合。
对于住在中国不回日本的理由,她是这样说的:
“我希望我的孩子对于自己的家庭有信心。”离婚了,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句话实在太鼓舞人了,好想抱抱这个坚强而柔韧的日本女子。
(3)学太鼓的40岁家庭主妇
你工作、成家后,都学到了哪些实打实的技能?你为自己的爱好付出过什么?很多上班族听到这些问题估计很羞愧。而这个嫁给中国男人的日本女人做到了,每个年龄段学一样东西,40岁也不放弃自己。
她和丈夫没有孩子,租住在上海的郊区,本人不去工作,丈夫一人养家。难道她没有改善生活的愿望吗?她是这样说的:
这可真的太戳上班族的心坎了。没有孩子,一个人足以养家,另一个人是可以让生活变得丰富有趣一点。不过,最后节目也透漏他和丈夫没有办理结婚证。这个不剧透,总之她找到了懂她的伴侣。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呢?
(4)成实:插画师、民宿老板、忍者
成实,住在日本的中国人,主页游戏插画师,副业经营名宿,爱好日本刀,梦想成为一名忍者。
节目组这样介绍他:敢于把中二梦变成现实的中二病才是真正的现充。
看着这些人的生活,不能说全是幸福美满,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没有背叛对自己的真实。
而我,一个毕业后飘荡过好几个城市的人,不能说对现在的生活有多满意。最大的不满意来源于:拿着别人的剧本,勉强扮演着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感受各种错位与尴尬、失意,还有空虚和寂寞。
嗯,不过有个方向就好,至少知道怎么努力。打铁,闯世界,都得自身很硬很硬!心理和业务都是!
很适合下饭的纪录片,从第一季追到现在,一二季很值得看,但最近眼见内容越来越水。
厌倦了明星秀演技高光时刻的台本综艺,反而对这个没有剧本(实则偷懒)的节目期待了起来。尬得很真实,平常得很真实,偶尔也深刻得很真实。
这部片子最吸引我的一点就是,给我了一个穿越格子间看到那么多种不同的生活姿态的机会。
没有那么多机会行万里路,去体验住在不同地方的感觉。这部纪录片打开了一个窗口,让我看到不同的人,靠着不同的职业,因着不同的理由,住在不同的地方,或幸福、或思念、或心酸、或洒脱、或安逸。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某一期主人公说过的一句话:“栖身之处易得,泊心之处难寻”。
一直在思考自己以后会去哪里定居,也许答案不在于去到了哪里,而在于心境到了何种层次。
看到这个系列非常感动,一方面长期在外旅居的国人或侨民被关注,一方面导演通过自身和阿部力的影响力从而得到日本当地更多各个层面的华人自愿的投入到这个project, 从而我们才能看到这个真实性和可看性并存的纪录片。
在youtube上的资源有限,但是通过微博的关注可以很轻松的找到全部的可以观看的地址。于是看光油管上的合集以后迅速转战爱奇艺又猛看了几集。虽然全篇已经进展到四十集左右,我零散的看了十几集,有了大概不会出偏颇的映像。 一开始从油管推送发现他的时候就觉得很有趣,因为刚刚学习关于日本移民的问题。作为一个非移民国家,日本自身对移民的容纳率低, 虽然有不少的周边国家的移民,但是总体政府的政策并不表现出鼓励态度。相比起东南亚经济差异较大地区的底层移民,在两千年后移居日本的中国人民的态度更多的并不会是生活压力的趋势,相反说应该是一种自主的选择和追求。 作为在日本有着相当人气和影响力的f4美作扮演者的阿部力或者说东东(侨民)和导演(一个旅居南京热爱中国的老wei实suo的日本大叔),两人的身份在整部片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东东不同于现下中韩审美的别样美色从始至终取悦着各路妹妹姐姐阿姨婶婶, 中日两门语言母语级别的熟练以及自身的亲和气质使得能够很轻易的和各种拜访对象拉近距离。相信也是借着他的影响力和导演与他的搭配让大家对这部作品的信任,才让许多在各个领域都有相当成就的华人一直保持着很高的热情来配合深入了解他们以及坦率的展现他们现下的生活。另一个很有触动的细节是,在拍摄中虽然深入了拜访对象的工作场所,但是同事们的态度都非常友好和配合, 可以感觉到来自另一个民族的友好和包容,当然导演制片肯定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影片里最大的感触是这些华人的passion,对生活,对事业,对爱好,对这片土地的热情。 不管是华人妈妈,萝娘,力士,蛋糕店老板娘,留学生都在这里拼尽全力的生活打拼。对明天的期待相信和眼下的努力让片中很多不经意的细节都熠熠生辉。今天看到去上海拜访在中国的日本人的一集,喝的微醺的姐姐被问到为什么愿意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很坚定的说,因为很喜欢中国,感觉在中国感觉到了什么是活着, 比起在日本的努力不给别人添麻烦,在这里大家都为自己而活,努力的规划自己的生活。 很感慨这个时代,虽然比起一战前那个自由移动的时代有了稍多的限制,但是因为科技的不断进步,让人们能够有空间选择比起自己出生,更适合自己的地方生存。
很忐忑的写下这篇影评, 看到这部非常难得的作品关注的人并不多,在豆瓣都没有看到被写长评真的很可惜。很多人都吐槽导演没有台本这件事,事实上作为纪录片,真实的尽可能的有逻辑的还原主人公们的生活就很好。而且感觉这片子里大家都是义务工作的样子,已经很难得了。作为抛砖引玉,希望可以引出那些真正精于鉴赏的扛把子们来评论安利这部好片。
ps,感觉阿部力好像成长版的本乡奏多 - -
1.一块墓地要400万日元那一集,非常可爱有温情的墓碑设计。喜欢音乐🎵,喜欢动物,喜欢旅行,根据生前的爱好来设计。扫墓,跟离开的人交流。
2.裸叔刘老师的生活也太赞了。自然与真实是唯一的节目。
3.只有小学学历的同声传译李双,一点一滴积累。回老家也会一早就开始工作。爽朗笑容的背后,是经历了多少辛酸啊。
4.三鹰。动漫一集,一万八千张。在推特一直发自己的作品,哪怕前三年没有人关注。你得确保机会来的时候,你有足够的实力去抓住它,而不是说,一直等着机会。
5.北京的漫画家,周末走遍大街小巷拍下街景,现代与古典结合得很好。
6.上海的日本中医,九年间学了中医本硕博。学医是帮助别人的一种方式。来上海感觉是回来而已。
7.一个礼拜就练出茧子来了,浅草的漫画家天天去上野公园练习。
8.日本典型上班族生活。公司一天从做广播体操
开始,然后诵读公司制度。
9.优雅日本女性的上海生活,“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呢”相处很舒服的,就算不说话不聊天的时候像空气一样自然存在的感觉。日本的工作形式,给人感觉模式很机械。
10.浅草的漫画家,好喜欢这样的人物画。
11.东京站的零食天堂,想去打卡。
12 羽田机场的保洁大师是沈阳人,她说,不会说话,脑子不好,身体就充分地表达。
在学习纪录片这门课程之前,我对纪录片的印象就停留在《动物世界》,觉得它们应该大多都是枯燥无聊的吧,但自从课程学习之后再加上看了十来二十部不同类型的纪录片,我发觉纪录片比国内大多数明星真人秀或者综艺节目要好看的多。因为纪录片是从真实生活取材拍摄,所以不仅在看完之后会对片子所要阐述的主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且现今大多数纪录片的摄影剪辑情节故事等等都不亚于电影。所以一般在看完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之后,都会收获一些新的观感体验。
这次安利一部小众纪录片,其实说它是纪录片也不太像,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部美食旅游真人秀或者是娱乐综艺型纪录片。它就是《我住在这里的理由》。
《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是通过中日混血演员阿部力拜访住在海外(播出的暂时都是日本)的中国人和住在中国的外国人,通过每集不同的主人公来介绍他们所在城市及国家的风俗文化以及他们住在这里的理由。
这部纪录片不是出自名导演,甚至主持人也不是很当红的明星,而且它的制作经费少的可怜,剧组成员零酬劳,没有赞助商也没有投资方,全靠自筹拍摄。镜头也常常虚焦,播放平台也只在网络(B站),但是就目前评分还是蛮高,9.1分,节目内容还算精良。借用这部纪录片里面的一句旁白来说“为什么它有这么高的评分,一定有很深层的理由”...
先从人说起,
主持人阿部力,小名冬冬,中日混血,小时候住在黑龙江,后移居日本,因此中日文都会讲。曾在日本版《流星花园》中饰演美作。是这部纪录片的颜值担当。
耿直是他的一大亮点,因为片子中他们要去拜访不同的城市,所以常常会尝试很多食物,虽然是间接免费给这些食物打广告,但是我觉得如果让这些商家知道,他们宁可不要吧,因为阿部力觉得好吃的东西他会直接说好吃好吃,而不好吃的东西他会很直接在摄像机前说一般,不好吃,怎么怎么样,没有一点委婉。起初在前面几集后期还会播出来,后面只要阿部力说不好吃的后期识相地直接切掉换黑屏“不要再说啦”。这个耿直boy因为说话直接,所以给纪录片带来很多笑点,而且也会让人觉得不虚伪,不像经过设计的桥段。
导演竹内亮,日本人,现住南京,会讲中文,纪录片开场那些拗口的普通话“一次没有台本的旅行”还有一些旁白就出自导演之口,因为纪录片的播出,被网友称为“越来越中国化的假日本人”,常常被吐槽身为一个日本人竟然连啥啥啥都不知道。
在纪录片中完全暴露出自己的猥琐本质,而且长得也有点猥琐,是个未婚的单身大叔,常常在片子里搭讪女生,有时候还会搭讪到忘记正事,可是因为阿部力的光芒太耀眼,他通常是那个帮路人与阿部力拍合照的苦力哈哈哈。另外因为是五毛钱剧组,导演经常什么事都要干,打灯,采访,开车等,而且还常常被摄影师,阿部力吐槽因为没钱,住的不好,没有化妆师,而且还要自驾,累,重要的是因为导演懒得写台本,所以他们每一次采访行程都是未知的,连主人公都没见过,因此节目常常会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导演只能苦笑。
剧组成员,有日本摄影师北海道大叔,我之前一直很好奇拍摄过程中老是有一个很响脆的笑声是谁的,其实就是出自摄影师本人,有一集的一个片段介绍北海道大叔的。他也很爱玩,一次导演和阿部力下海戏水,摄影师耐不住,后来把摄影机架在三脚架上,自己也跑下去玩了,这在其他剧组里估计不会发生吧......
另一个摄像师是中国人,张华东,瘦瘦高高,一股纯正的东北口音,也爱撩妹,有时候也会出镜,还会顺带问主人公问题。还有助手等,片子里有时会插播一些剧组成员在干嘛的镜头,比如工作之余偷偷拍拖啦之类的,而且是放在正片当中,我估计那几集可能是导演亲手剪辑的。
采访对象,至今播出63集,大概每两三集一个主人公,现在是采访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人居多,他们大多都是普通老百姓,有日本留学生啦、上班族、匠人、歌舞伎厅妈妈桑、相扑选手、清洁工、事业型妈妈、老师、网红、模特、画家等等。通过这些在海外生活的不同职业的普通人,跟踪记录他们一天的生活,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去理解那个国家那个城市的风俗文化,还有了解这些不同职业的运行状态,其实是更加帮助日本和中国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虽然每一个人都有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不同理由,但大多数出自他们口中的都是单纯地喜欢这个地方或者是为了寻找有趣的生活方式或是为了赚钱养家。而且节目当中并没有讨论一些很沉重的话题,纯粹回归到平凡人的真实生活当中,在他们身上看到不同群体的生活态度以及不同时代背景下他们的身份烙印。
再说说这个节目的一些内容和情节,因为是“一次没有台本的旅行”自然节目当中会发生很多未知的情况,未知让人好奇,但未知也并不是不存在突发状况。阿部力常常要在没有跟采访对象事先见面的情况下就要去快速地了解他,这对于主持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阿部力完成的还是挺好,语言沟通不成问题,而且出于节目较为随性的性质加上阿部力的性格,采访的过程更像是与一个陌生人从不熟悉到建立友谊的一个过程,只是把这段社交快进了。另外一些突发状况就是类似阿部力的摩托车钥匙丢了,所以导致误了与采访对象的约定时间,助手给汽车加错油耽误行程啦或者是因为不熟悉主人公的生活习惯,因为要跟踪拍摄累的半死之类的状况。
但是恰恰是这些未知的状况给节目本身带来很多有趣的点,常常不经意间就在拌饭的时刻看的大笑,这个其实也有点像是在呈现一种“剧组在拍摄过程中到底是怎样的”错觉,仔细想想不也是恰巧在呈现这一个行业的工作状态吗?
另外一个是这部纪录片的主题较为少见,我在想导演之所以会想要制作这部纪录片的灵感会不会是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他喜欢中国,他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他生活在中国的理由是什么,那么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外国人他们生活在不是母国的地方是因为什么呢?在他们眼里那个国家是怎样的呢?那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差异以及相似之处,这部纪录片或许可以起到那么一点作用。比方说我看完播出的一共63集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之后,我其实是更加喜欢日本,以及也多了对日本很多文化的理解,比方说日本人过年吃的御节料理为什么要装在盒子里、相扑选手每天都要吃的食物是什么、日本长野县、松岛、冲绳的旅游景点、日本农业与中国农业的不同之处、日本一些奇怪的祭祀活动等等,这些都可以在这里简易地就了解到。我想对于一些对纪录片不太感冒的人来说这是一部可以令其改观的片子,通过一种较为轻松幽默的方式去了解中日的文化差异,以一种交换的视角来看待日本人和中国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也是节目吸引我的一个原因吧。
另外,节目在播出之余又推出了新的特辑,叫《冬冬与亮叔的私人假期》,我想估计导演已经没脸在本来就只有十几分钟一集的正片当中再加入自己跟阿部力的一些互怼和“不务正业”的片段了吧,所以又推出了这么一个特辑。节目还在持续更新之中,至于更新时间是,导演看心情。
公众号:BluEtong
沒有台本,但是有靈魂!用心在拍攝,很真實,很感動!導演是一個有深度,有思想的人,真實的呈現了人物的社會狀態。100分的紀錄片,整個拍攝團隊很團結,很有愛。希望大家不要錯過觀看,會員版更有意義。每集觀看完自己都要反思很久,感覺自己好像已經進入了主人公的世界裡,很自然的隨著紀錄片的觀看過程想我要是主人公會怎麼樣?要是採訪我或者自己從事職業是否迷茫怎麼辦。這個社會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自己的想法才是重點。
花了一周时间补完了《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的全部视频,包括花絮,番外,直播录像,东游食记,私人假期,还有导演和东东以前一起合作过的NHK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也在网上找来看完了,真的是太太太太喜欢了![太开心]完全被耿直的“妇女之友”阿部力和可爱又“猥琐”的导演竹内亮圈粉了后悔知道的太晚,也庆幸最终没有错过。可惜的是这么真挚,感人,搞笑,好看又正能量的节目竟然没有大火,豆瓣评分虽然高达9.3分,但评分的人数只有一千多人,真的希望这样优秀的节目能让更多人看到!能有更多人喜欢
看了一段时间
这两天被这个纪录片吸引,已经追到最新的一集。拍的真的很不错。没有假大空,也有没有主旋律,导演是想拍在日本的中国人生活状态,朴素写实,却可以小中见大,有些感动。影响最深的相扑选手苍国来和最新的美丽妈妈协会。上天是会眷顾,拼搏向上的人。加油,自勉。
一直在追这部纪录片,还不错。
没有按顺序看,觉得好像囊括了大部分在日中国人的类型:战争遗孤后代,留学生,研修生,运动选手(归化&特招),日配。这个很难得,以前的片子大部分是讲留学生和日配的,但是《我住》里真是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缘由来到日本的中国人,觉得好难得,希望继续保持现在的风格,多发掘普通在日华人的生活。
我是导演粉,哈哈~喜欢老竹!喜欢这种纪录片!重要的是,导演真的很关注中日和平啊,是喜欢和平的人。当然,也是个假日本人😜是个爱中国尤其南京的南京人😄
这个系列真心棒!!!据说要拍成全世界的中国人?追追追。
还是更愿意看普通人的生活啊 各自努力地活着 了解了很多以前稍微涉及的领域 苍国来那期很感动
工作之前断断续续看的(工作后没时间就没继续看了),感觉里面形形色色的都是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打拼的素敵な人,肃然起敬。
哈哈哈,不错不错,冬冬很耿直
好喜欢这种纪录片,清新不做作。话说那些热衷于妖艳贱货的伪纪录片什么时候能醒醒。。。
在我任何剧,电影都看不下去的时候治愈了我。非常真实,有人情味,也很有趣。
追了两天终于赶上进度了!冬冬一采访口音重的东北人自己说话也立刻被带跑偏哈哈哈哈太萌了!以及我已经要开始怀疑林更新和木村拓哉是不是有什么亲戚关系了…总之这样的好节目,希望能一直一直做下去!
光冲对食物的客观评价从来不夸张说好吃起分就有四分
良心剧,在看 我住之前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几乎为零,近日韩圈混着混着有点往日圈靠,但是越接近日本文化越觉得有点难以接受,相比较日式的条条款款还是更喜欢欧美人一来就hi!man~欢脱,好像日本人太过沉闷了些,更多的可能也是现在对日本的了解不够,毕竟没有人能说自己彻底的了解一个城一种文化。这个时候的我住还是好的,最近的我住不行了,加入乱七八糟的东西
不像是纪录片,反而像是一个普通游客的游记。真实地体现了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的生活。小人物就这样一集一集地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卷。
没有刻意的搞笑,但经常把我逗笑
前面几集的剪辑还挺有意思的。后来就...难道换人了?会接着追的!爱上东东了!
一次没有台本的旅行
自从冬冬出事之后,感觉节目质量急转直下,哎,虽然也心疼亮叔和节目组,但是也没办法继续追下去了。也许等到冬冬能回归后,再回来吧。
导演是GAIYA出身结果直白说自己嫌写稿子麻烦所以选择没有台本的旅行 事先也不查太多资料 怕自己问不出「傻问题」其实拍得挺粗糙 但的确有诚意也有深思 和绅士大概一分钟那种形成对比和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