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高地保卫战,就是历史事件!本部影片经过了艺术加工,以及为了拍摄便利进行了更改!查历史真实,并不是好天气和荒山,而是那年的2月底,3月初!恶劣天气大雪密林,空军无法支援,但是团属炮队却是不断被引导而炮击敌群的!具体的人员支援,因车辆无法迅速抵达,所以先期派兵轻装抵达阿尔贡峡谷的乌鲁斯—克尔特村附近,总计俄军参战兵力76空降师第104近卫伞降团第2营6连及4连一个排、再加上团属侦察兵,共计90人。
但是万万没料到,武装份子集中突击的就是这个点,纠集了2500人!战斗结束,俄军阵亡84人,6人重伤获救,车臣武装伤亡超过700人。在最后时刻,确实发生了向我开炮的一幕!指挥部命令“冰雹”火箭炮对776.0高地及附近区域实施火力覆盖.............
可谓俄罗斯现代战争电影的丰碑,就是供人敬仰的,无法超越!真的非常经典!12年来,不下于10次的观看!好看,精彩,特别是那种赤子情怀,儿女情长,奉献献身精神,真的很感人?那种插叙的手法,使得里面每个角色形象情感丰满,更显得真实饱满,有血有肉!真想问问国人何时才能拍出这样水平的战争电影啊!
相当赞,真实的,感人的片子。真的是磕了药的往前冲。各个角色都有故事。真正的好军官和真正的好士兵。
战争就是战争啊!利益就是利益! 今天的融汇,明天的绞杀,无论是乌克兰还是哥萨克!
好片子。一直很淡定。小胖子快松开的光荣单被人握住,援兵开始乌拉冲锋的时候泪水突然喷薄而出。连一级的战斗是非常显示组织力和民族性的,因为靠的就是直接的生命、热血、头脑、团队、组织。
"你爷爷没参加二战吗?"“参加了。还得了苏联英雄勋章。可结果却是十年劳改营——俄罗斯人给的,就因为他是车臣人。”影片的结尾才是对这场战争最大的讽刺。
一般,苏联时代的模式沿用至今
7.5分。毛子的主旋律啊。但说是电影,为什么电视剧风格就那么强呢?整个战斗场面有点过于真实,观感不是很好。动不动就插入回忆,太过割裂。但种种问题都架不住毛子的那一腔热血啊,简单粗暴,但却让人回味不已,果然是典型的俄罗斯电影呢。
满满的全是回忆。追求真实度没有错,但隔三差五的就穿插回忆,就像马上要到G点了,却被拉去做数学题
看第九连时突然想起了这部,俄国人的战争片的反思是我们无法望其项背的。
7/10。典型的军迷作品,反狙击和小溪游击战的车匪多试探性攻击然后迅速撤退,布置火箭弹和人海战术的密集火力包围据点,使工事简陋的俄军只能爬行活动,同时民众基础广泛让妇孺儿童挡路,之后炸塌山崖堵塞俄军增援路线,但缺乏掩体的自杀式冲锋被集中力量的直升机杀得片甲不留;前戏长而散乱后面爽嗨。
十年前看的,已经忘了情节了,非常好看,军迷必看。与《第九突击队》类似。
前几集被割裂的剧情和缓慢推进的主线毁了,但最后一集震撼而感人,可谓是俄语现代战争片最高境界了,也可以说吊打90%现代战争片,很久没有这样融入情节的战争片观影感受了,推荐
还不错,俄罗斯的片子看得少。就是受不了片中一直穿插的回忆。
无法理性的思考,只有感动,绝对优秀的征兵大片,不同于好莱坞的精致,更多的是粗狂的真实,像西伯利亚的冷风。主旋律电影的典范!
对于我对车臣战争的热爱,很私人的四星~~~PS:其实就三星啦!
最开始出现的圣诞老人团伙和第一集发展的剧情也没啥关联,士兵们就是在山上扯淡。闪回的情节也很突兀。弃!
算是豆瓣的高分俄剧了。配乐是伊万大佬。第一集的恐怖分子圣诞老人简直是噩梦。剧里有小弗丹尼尔、《拥抱蓝天》安德烈妻子、《伊萨耶夫》瓦伦佐夫伯爵、《情迷彼得堡》娜塔莉、高尔察克妻子、《饭店迷情》女主厨、《笼中鸟》叶戈尔……战争剧对我来说就是大型脸盲现场,但感觉剧情挺现实的。
虽然是主旋律电影,简单粗暴但是看着很热血,直面战争残酷,俄罗斯版《集结号》,刷第三次了,隔2,3年就会看一次,看哭普京大帝的电影,不是盖的,对车臣战争和俄罗斯感兴趣的必看
其实老毛子准备还挺充分,有内奸,有暗哨,还海陆空。输成这样只能说人造的悲剧,在缺乏英雄的情况,牺牲某些人来成就一个岳武穆也是有可能的。不过有点需要肯定,老毛子当官的军衔不是很明显几乎看不到,这一点PLA需要学习。
电影还是很好的,看的字幕糟透了,俄语又完全听不懂,只能猜着看,最后好像除了侦察大队长死全家了之外是个大团圆结局。。
硬核毛式战争片,就是这个回忆穿插啊,我默默的跳着看的。高射炮打狙击手那印象深刻,谁跟你对狙啊,轰他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