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预料的更好看。
最喜欢周博文那一家人,太逗了,也很真实。故事结构很清晰,3个四中高三学生,田雯雯是中心,倒不是因为她是唯一女生;周博文比她家境差,吴家骏比她家境好;再往外层,富二代比吴家骏家境更富裕且更不爱学习,山村娃比周博文家境更差且成绩更好。老师层面,四中校长是C位,一边是比他自己更耿直的女婿(或者也是学生)一中校长,另一边是比他温和的教育局长。本来是很平稳的结构,但是王千源和胡先煦的表演太吸引人了,太棒了,两个角色非常出彩,也使得这个献礼剧妙趣横生。
教师就是蜡烛。面对可爱的、上进的孩子们,所有的辛苦所有的付出,甘之如饴。
家庭对成长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比如那个除了钱什么都没有的孩子,可能会再某一时刻自残。比如那个爷爷生病欠了钱的山里来的孩子,可能会再某一时刻偏激。
周博文一家人热热闹闹的,相守是重要的,但责任更重要,真实的到位而不是人在不在都不顶事。周妈妈像是养着2个儿子,辛苦操劳,放在戏里是喜剧,放在生活里是悲剧。生儿育女的天职,母亲在第一位,当无助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需要帮助时,父亲缺位,是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成长的,所以,在一代一代口耳相传的人生经验里,女性慕强。即便是身强力壮的女性、即便是经济独立的女性、即便是出身尊贵的女性,除非她只是利用生孩达成其他目的,或根本没有有孩子的责任心。
学校教育,是对家庭教育的有效的、及时的、无可替代的,补位。师徒如父子,言传身教。
基于2020年高考的背景,结合疫情爆发的真实情况,展现了家庭和家庭之间的差距、家庭内部的不同矛盾,学生因为各种问题抑郁、情绪失控、陷入疯魔复习状态。更有在高考开考当天遇上大暴雨引发洪水,高考第一天考试科目延迟。但通过考试中心、教育部、消防、公安、武警、医护人员、教师职工、志愿者等这些部门和个人的积极部署、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保障了这场大考之后顺利进行。
高考结束后,考生自发向帮助他们完成大考的各位“陪跑人”“护航者”鞠躬表示感谢,之后学生和家长欢快地离开考点,而校长却走进了学校,他那短暂的转身便是与这一届学生告别了,与过去的一年或三年时光告别了。我内心是触动的。我记得一句话:“教师并不是领跑者,而是陪跑人。” 学生们经过三年的奋斗和锤炼,参加高考,高考结束后他们步入新的环境,开启新的人生阶段。而教育者迎来了新的一批学生,又开始做着重复的工作,重复但有意义的工作。教育者只是他们人生跑道上的陪跑人,陪他们跑到高中的终点,他们会继续向前,而教师却要返航。
谢谢大考,让我看见了爷孙之间相依为命的隔代亲,看见了独立坚强懂事的少年,一直努力为妈妈分忧品行良正的少年,一心追求梦想但愿意为了家人妥协的少年,看见了尊重孩子的家长,看见了遇到千般难处仍然乐观积极面对的家庭,看见了全身心投入教育的校长、教育局局长,看见了宽严并济关爱学生的班主任、老师,看见了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村书记,看见了质朴善良的村民,看见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医护人员,看见了经过多番思想斗争还是决定支援疫区的医护人员,看见了乐于助人的善良路人,看见了不求回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还看见了很多很多,都是我们现实的生活。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这些人都需要被看见。
本来我没有写剧评的习惯和文采,但是看到有些剧评,我真的忍不住想说几句。
有人说,不过是高考,至于吗?
有人说故事太碎。
有人说,干巴巴的弘扬正能量,没意思
……
果然,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没有真正参加过这几年高考的,是不能真正的与这部剧共情。
高考之前的种种波折,疫情,家庭,情绪,洪水,种种事情冲击着一个个考生,一个个家庭,如果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好的人,是真的很难做到平静,淡定。严重甚至高考都考不好。
不要说这么多困难了,就是一切如常的高考,一样会让人心态炸裂,当马上就大结局时。我看到那突如其来的洪水,真的让我心头一紧。看到那一个个奔波的老师,工作人员,伸出援手的普通人,真的让我喉头一酸…
高铭宇演讲的那一段,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衡水的某一学生,他要高考了,却被拉到网上骂,别人的措辞不恰当,网友的行为就恰当了?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在小乡村的学生跟大城市的可比不了,大城市的孩子看不上好的大学,多的是出路,可小乡村的孩子,学习占据了整个生活,不高考,哪有未来?哪有活路?所以,网友真的对吗?
《大考》很有心,在疫情这个大背景下,还囊括了很多真实的事件。
高铭宇的演讲,网上冲浪的人们肯定知道这就是在复刻衡水中学的学生代表的演讲。在真实的演讲里,那个学生的名台词是“我就是山里的猪,要拱了那城里的白菜。”整场演讲下充满了攻击性,也是被各种批评,基本都是学习学得疯了。这是实话吗?肯定是的。但是也要问问到底是为什么会让那里的学生变成了这样呢?贫穷让分数成为了唯一可以拼的东西,高考已经是国家竭尽全力做到的公平了。王千源饰演的王本中校长刚开始时表现得像是高举“唯分数论”大旗的教育工作者,可到了这时,才明白他也是最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的师者。
说一千道一万,很多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结到经济问题,这个问题就俩字,但是就一直难以解决。你看,一部电视剧到底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把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已经了不起了。
(仅讨论剧中人物和剧情,不上升任何)
《大考》22集剧情,时间设定2020年疫情爆发时,围绕两个校长、教育局长和6个高三学生及其家庭展开。周博文、吴家俊、田雯雯、高铭宇、潘小宣、秦司遥,史、王二位校长算一家人,剧中一共7个家庭,加上教育局、两个学校,可想而知分摊每个家庭的戏份并不多。在为数不多的戏份里,数一下印象中田雯雯的父母都做了些什么。
背景:雯雯的爸妈带着妹妹霏霏在武汉生活,老家这边有老宅和新房子,雯雯跟着奶奶在老家的老宅生活,奶奶半年前去世后,雯雯就一直一个人住在老宅。
事件1、第一集中,雯雯回家的时候发现附近有小偷,她一个人住在老居民区,挺危险的。因为怕爸妈担心,并没有告诉他们,但是第二天早起发现家门口有奇怪标记后,机智的雯雯告诉了居委会的阿姨,后来小偷偷到她家,还好是被抓了。
而且这是里在雯雯夜里睡觉的时候被蹲点的居委会阿姨叔叔们抓的,如果雯雯没跟于阿姨说的话,好一点,家里被偷,坏一点,后果不堪设想。
事件2、爸妈说要回老家看雯雯,雯雯就去家打扫卫生准备迎接他们,然后接到爸妈电话说突然有单大生意,走不开回不去了。
(好像就是这通电话里,雯雯听到爸爸和霏霏在旁边玩闹的声音,心里估计不好受,懂事的小朋友很让人心疼。)
事件3、雯雯爸妈春节准备从武汉回老家,路上说到准备给雯雯买的礼物,是支豆沙色口红,互相都以为对方买了结果都没买,然后拌了会儿嘴,得出结论:雯雯懂事,不会说什么,以后再补,而且爸爸说,小孩子涂什么豆沙色口红。
(看到这里已经很气了,这对爸妈言而无信又不靠谱,给孩子希望又让孩子落空,觉得孩子懂事所以搁置了耶无所谓。)
事件4、回家路上车坏了,原因是爸爸贪便宜,加了低号油。而且那会是2020年1月下旬,赶在武汉疫情爆发,车不坏的话可能就是回老家居家隔离,车坏了后面全耽误了。
事件5、爸爸留在路上等修车(能修就不错了还差点跟修车师傅吵起来),妈妈带妹妹坐大巴先回家,到老家的时候,警察查车,问有没有路过武汉的,妈妈保持沉默,问了几遍,妹妹看妈妈不说,大声说了:“我们是从武汉来的”,警察盘问时,妈妈甚至还准备隐瞒长期居住的事情。
事件6、因为生意周转的问题,有人来催债,爸爸就先回了武汉,感染了新冠,由于知道妈妈不扛事儿,打电话告诉了大女儿并且让她保密。
(这是正在准备高考的大女儿啊,我:???!!!您有事儿吗,你们是来搞女儿心态的吧。雯雯——基于爸妈一年只见自己两三次,但把妹妹从小养在身边,看到他们更疼爱妹妹,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这些情况,就已经很辛酸了,加上后面各种奇葩操作,惊呆我)
事件7、爸爸肺炎好了出院的时候,被妈妈知道了。契机是,妈妈见雯雯和周博文经常视频,怀疑他俩早恋,偷偷查雯雯手机的时候,看到爸爸发来的微信。
(???!!!您有事儿吗,早干嘛去了,还偷偷查手机,还说雯雯:“虽然是亲生的,但你就是跟我隔着两层肚皮,小偷的事情要不是你于阿姨告诉我我们都不知道,这些事情你都不跟我们说,你爸感染了你也瞒着我。”
就一整个黑人问号……你还委屈上了?有小偷告诉你有用吗,能回来抓小偷吗,爸爸生病告诉你有用吗?自己不抗事情等会儿万一闹着要回武汉怎么办,大女儿还高考呢,小女儿又那么小。先是把她扔老家跟奶奶过,奶奶过世,还是把她一个人扔老家让她一个人过,这时候又怪她太独??!!你们有能力生二胎的时候,为什么不先考虑考虑大的,既然已经生下来,为什么不想想这个老大,因为太懂事就可以一直忽略?
虽然吐槽了这么多,但还没到最骚的操作。
这个事情,刚好作为契机,雯雯说:“当年你们没能力把我带在身边,我都理解,但是你们那么开心的告诉我有了妹妹,还一直把她带在身边,我作为姐姐,会忍不住嫉妒她。”这时候妹妹跳出来说:“我不是傻子”,被雯雯凶了一句哭了,妈妈就赶紧把妹妹哄进屋了,剩雯雯一个人在外面站着。
雯雯是,嫉妒妹妹,又因为自己忍不住嫉妒妹妹而自己,呜呜呜我好心疼她)
事件8、爸爸回来了,但是是想卖掉老房子去还钱(雯雯和奶奶住的,奶奶去世之后也一直一个人住那儿),而且没跟雯雯商量,是她放学早刚好碰见人家来看房子才知道。
要卖老房子的时候,妈妈:“雯雯对这个房子太有感情了,宁愿一个人住这儿也不去住新房”,然后她爸说那我也没办法啊要还债,然后就带人看房子了。我看到这里真的气的不行,你们不是不知道,是明明知道还这么做,这就是不重视不考虑,就这一下,这要是放在现实里,几乎就是个解不开的心结了。而且最后是,卖了新房和车,就是说,其实有行的通的其他方案,但是在刚开始,哪怕是对雯雯已经积累了那么多亏欠,还是首先选择牺牲承载着她的感情的地方。以雯雯的性格,哪怕是跟她好好沟通,她会很难过但是还是会体谅。可是这对父母是,爸爸稍微说一下,妈妈就同意了,就是感觉,除了奶奶就没有人和雯雯亲、没有人无条件站在她这边了。好像他们仨是一家,雯雯一个人是一家。
而且妈妈还跟雯雯说过:“你大学考去武汉,我们一家四口团聚,等你们长大了给你们在武汉买房,你大学毕业没几年了,爸妈可能攒不到那么多钱,但是霏霏长大,我们一定能给她买得起房。”
不患寡而患不均啊,小到玩具、衣服,大到房产、陪伴,至少你们也稍微往一碗水端平那方向努力一下吧。一家人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让点步都没什么的,但是哪儿有一直让雯雯一个人委屈、理解、让步的?!
事件9、看房子的人是阳性,把雯雯给感染了,然后好不容易复课的整个高三,全部停课隔离。(当然这么巧被感染这是剧本安排,但是也是父母引入了风险。如果有感染、隔离,这事儿估计也会在家里发酵一段时间,当时已经是高三下了,你们这是生怕雯雯好好复习啊非得搞她心态。如果没让雯雯碰上,房子真背着她卖了,大概是一辈子的心结。)
事件10、高考前卖房子的事情因为雯雯感染、大家隔离而平息,最终卖掉了车和新房去还债。某天,妈妈跟爸爸唠了两句雯雯和周博文的事情,说可能在恋爱但不确定,声明让爸爸不要在这个节点去跟孩子谈早恋什么的。然后她爸一路就溜达去周博文家了,直接跟人家爸妈说:两个孩子早恋了,雯雯是女孩儿,会吃亏。
(这段因为博文爸妈和博文的反应而变得很搞笑,但是雯雯爸爸真的,完全不考虑女儿的处境和想法)
事件11、高考前,外婆重病住院,爸爸在武汉,妈妈赶去外地陪护外婆(这点可以理解),高考当天暴雨山洪,雯雯一个人在家里,那水都快淹到床了,手机淹坏了。这段儿雯雯甚至像个孤儿,还是周博文接到班主任电话,美仁君淌着齐腰的水去救雯雯的。
这块儿博文说“有些事情比高考重要”,美仁君拿着泡沫板和树棍淌着水去找雯雯,把雨衣给雯雯穿,背着雯雯出来的时候和她一起看鸭子,嘎嘎嘎,哎他俩好乐观好可爱!(结合前面雯雯在早餐店跟美仁打招呼,有点类似《1988》里德善和狗焕爸爸的感觉哈哈哈哈,都是逗比又乐观)
父母没一个正常人,怎么生出这么好的姑娘的啊!奶奶一定很会养孩子吧,但是奶奶会养孩子的话怎么把爸爸养成这样的。各种迷惑操作,虽然说剧本安排有巧合,但是他们的操作是引入风险的。爱孩子肯定是爱的,但是知道做不到没有用。
好家伙,真·二胎家庭反面教材,不患寡而患不均,不要说一碗水端平了,根本就偏心偏的离谱。
总结:作为社会人来说,两个人都不错,欠债还钱、不当老赖、善良好心、乐于助人等等,但是作为父母,就是一对奇葩,尤其是对雯雯来说,完全是不合格,简直是负分。
这里面让人心疼几个的小朋友,高铭宇、潘小宣、雯雯,正因为懂事,才体谅、理解父母不让他们操心,甚至为了不让父母愧疚,非常克制自己的委屈,但不哭不闹的孩子也会失望,会难过,也会想吃糖。
看的时候有一些感触。
1、为什么大人不挑食?--因为大人做的都是自己爱吃的菜。
就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大人也不爱吃这个菜,但是理智明白营养均衡的重要性,所以适当的也应该吃一吃。而小朋友就直观的决定,我爱吃就吃,不爱吃就不吃。
2、功能性文盲
就有没有一种可能,真的就是父母走过一样的路,只是希望你选择一条更简单的路。
其实美术真的比普通学习难哦,不是说就业问题,就是美术要学好就是很需要天赋的。但是普通学习努力100分,至少有30分,美术努力100分,10分有没有都是问题。不过剧里的男孩子,编剧应该还是赋予了他这个天赋的。
你们是真的有仔细观察过20年的高考吗?还是只是自己想象出来应该是这样的……
目前看来还不错
当学生按部就班,当父母返老还童,以轻松的影调展现别样高考,以现实的口吻再现疫情下的教育。起码在创作上,《大考》完成了理想性升华。另说一句,王晓从“斯内普”变身游戏怂爹,贡献了不少笑点。
《大考》既是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高三生的高考,也是人民抗击疫情的考验,在命题作文下发展出丰富的家庭关系,以相对平视的视角呈现出多元的基层社会,在同行衬托下已经做得相当不错。有人吐槽色调陈旧,不像三年前,倒像三十年前…真是被悬浮都市剧浸淫久了,欣赏不了朴实无华的现实世界。夸下长开了的胡先煦,眼前一亮,表演的层次也上了一个台阶!
魔兽世界玩家十八年来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有点杂,剧本大概是往40集去的,结果剪了一半,可不就散了嘛,秦局长女儿完全可以剪了
没人吗,其实这部剧质感还行
这是我们的大考!
20届高考生的人生就像一场大考 生于非典考于疫情。作为命题作文演员们完成的都还不错 只是题目本身让我觉得有些乏味。本来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发掘空间和表现方式的 不过目前看来还是选择的千篇一律照本宣科的那一种。头一次见儿子管爹 这么不学无术的爹和懦弱的母亲是怎么教育出这么懂事聪明有手段的儿子的。博文啊 放下助人情结吧。(胡先煦的气质竟然变得锐利了起来 千戏千面到让我都有些陌生了。浅浅夸一下剧抛脸吧。
周家线太好看了
一开始觉得蛮好看的,实力派演员都是。但是故事过于美化教育现状了,很多极其不符合现实。哪个学校校长这么亲力亲为的,我们上学时,校长才见过几次,现实中有这么好的校长?不排除有好的老师,但是这种极致的还真没有!我只能说演员演技都挺好,脱离现实光煽情美化的只能给3星了。
为了让疫情故事不再勾起伤心事,《大考》用了一种很活泼的处理手法。目前看来,很得体。王骁简直是“我的冤种父亲”。
立意不错,剧情紧凑,都是熟面孔,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悬浮,主旋律东西那套太好猜了。痛恨会猜题的敏感自己。
目前三星全给周博文一家三口的日常戏
作为一个高中老师吧,总是觉得许多细节太塑料感,希望后续能够好吧,前几集还蛮真诚的。
目前还行,但是在看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它好像在说:我在努力展示你们的真实生活,是不是很像?
一开始以为周博文是书呆子形象,看过后发现是个白切黑,再仔细琢磨后发现太有压迫感了啊,简直黑切黑哈哈哈,胡先煦演技不错的。一开始宣誓那里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回忆起当年高考情景,感慨颇多~值得看的
很一般。很悬浮。。。武汉很快就封城了。哪里还能到处跑。。。荣梓杉那个妈妈演的根本不想正常妈妈像焦虑症患者。。。小县城的医护怎么会被拉去武汉援助。各种说不通
很正能量,想起了我读高三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