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9分吧。 按照顺序:
凯撒那集没能描绘出初代帝王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很微妙,往往通过许多细节来表现)。第一集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有计谋的将军最终实现了对帝国的独裁,但也仅此而已。
第二集完美(对,我就是这么喜欢剧中的Nero)。完美的演绎,再结合诸多辅助元素配合,实现了对这一角色生动地刻画。(暂不考虑历史,仅看剧中表现)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帅啊!无论Nero还是提格里努斯都帅得惊人!演技还好我天!有没有王法?!
第三集我个人的观点是没有显示出将军父子的智谋和才干,仿佛他俩只是历史的幸运儿。 第四集就很优秀了。突出了不同阶层的诉求和对既得利益者的斗争。其实前半段可以很快速地收的,不用花那么大的篇幅描述迦太基和男孩前期事迹(也没什么事迹好像。。),完全可以把罗马的行政体制,各个阶层更加完整地描绘。后面明显给人感觉是经费和篇幅不够才草草收尾。举最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就一个被人民前期嫌恶的人(至少剧中是这样的),后面突然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就能煽动百姓并获得与提比略相抗衡的民意?
康斯坦丁那集就完全当历史来看了。确实重要,但缺乏表现力。特别是康斯坦丁本人。我能理解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只能排出看似有些滑稽的战争,但是能不能不要花那么大篇幅。。显得更滑稽。更重要的是康斯坦丁自己的心路历程吧?(不过好像也没法拍2333)
结尾可说是非常棒了。皇帝虽然只有很少的镜头,但已经足够表现皇帝当时的境遇了。弹幕很多人说这个那个,但归根结底,难道不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leader吗?也是他自己使得自己的权力不断丧失,不断没有声誉和威望。
总的来说,选角出色,演绎完美。罗马帝国的灭亡就是必然的,她外强中干,君主制和奴隶制和共和制的结合体,产生了长达数百年的这样一个“怪胎”。底层永远受苦,全靠战争暴富。表面文明,实则野蛮。事实上,任何想要过文明社会的国家,都是要大量“种地”,发展中产阶级的。当罗马的优势不再时,当处于长久的和平时,罗马就早已不再是那个罗马了。(原来一直喜欢多灾多难的法兰西,现在更觉得罗马之神圣,拜拜之无奈了)
不愧是英国人拍的历史纪录片,场景虽然寒酸,但人物言语充满力量,激动人心,仿佛在看莎士比亚的戏剧。
美国曾经拍了很多史诗片,埃及艳后、宾虚、斯巴达克斯,但现在已经很久没有佳作诞生了。中国精彩的历史素材如此丰富,大导演们却喜欢不三不四的改编戏说,目前还没有一部可以称为史诗的大片诞生。
在这种情况下,这六部罗马史诗纪录片,也可聊堪慰藉了。
2021.2.11
有些无聊的除夕
这部片不是编年史,是拼图,不太适合小白
关于朱利叶斯·凯撒。公元前52年,在高卢地区的阿莱西亚城,凯撒率军以少胜多,实现对高卢初步的征服。阿莱西亚的胜利让凯撒有了改变罗马的资本与欲望,他需要通过改革将罗马交还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罗马,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掌权,他们憎恨凯撒,启用已经卸甲归田的庞培来对抗凯撒。凯撒踏过卢肯河在某种程度上标志了罗马内部的分裂,裂缝产生于凯撒与元老院之间。军力不足以抵抗凯撒的庞培选择先撤出罗马以韬光养晦,凯撒得以和平占领罗马,此后,凯撒西进扫除西班牙异己,庞培在希腊练兵。Dyracchium战役中凯撒因为兵力劣势与战术失误暂时败阵。此时元老院与庞培之间已经产生间隙,元老院担心庞培养兵自重,同时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在Pharsalus战役中凯撒采用冒险的战术一举取得胜利,这一决定性的胜利确立了凯撒在罗马的统治地位。而之后凯撒被刺标志着共和国时代的结束。
关于尼禄。个人认为他在天才与疯子之间游离不定,他的某些思想或许超前。公元64年,尼禄的威望建立于大火之后对罗马的重建的领导,他的箴言体系以艺术之美为核心,并且他将以这一箴言体系践行于罗马的每一处建筑之上。大兴土木导致罗马的财政紧张,尼禄疯狂的劫掠神庙,这激发了元老院对他的仇恨。元老院刺杀尼禄的密谋败露,尼禄报复性地杀戮密谋之人。尼禄热爱公开的艺术表演并不顾阻扰积极实践,这又一次引起贵族的不满。罗马持续的财政紧张最终导致了罗马财政体系的崩溃,尼禄在全国各地表演,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尼禄疯狂的掠夺贵族的财富,忍无可忍的贵族开始谋划刺杀尼禄的行动。公元67年,雄伟的罗马城建成,同时,罗马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西班牙、高卢、非洲、日耳曼尼亚的叛乱发生,尼禄打算御驾亲征,他召集数百名妓女一同出征,企图用歌声于艺术击败敌人。元老院忍无可忍,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并处死了他。尼禄之死引发罗马内战。值得一提的是,尼禄在失手打死自己妻子之后,强迫一个男奴变性并娶他为妻。
关于犹太人的起义。公元66年,税收和信仰的问题导致犹太人的起义,维斯巴西安和其子提图斯临危受命,残酷地镇压了犹太人的起义。此后,罗马一直处于尼禄死后的动荡时期,加尔巴、奥托、维特里乌斯相继即位,而维斯巴西安与提图斯一直处于远离政治斗争的犹太省。公元69年,维斯巴西安成为皇帝,他希望以一场大捷献礼于罗马,于是他举兵进攻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攻城战中,罗马军队的工程技术与创造性展露无疑,最终罗马人由于城墙的垮塌戏剧性地占领了耶路撒冷。
关于提比略的改革。公元前146年,罗马在布匿战争中击败迦太基,取得决定性胜利,获得了地中海霸权,提比略在战争中崭露头角。提比略关心贵族兼并农民土地的问题并致力于维护农民的利益,通过与西班牙叛军的和谈提比略建立起威望,他竞选成为保民官(Tribune),并通过政治联姻增强自身势力,他企图颁布农地法,将土地归还给人民,毫无疑问这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元老院谋杀了提比略。我印象很深的台词是“The balance between the Senate and the people is a delicate one. Give them too much power and Rome will tip into anarchy.”我个人一直认为提比略的民主意识过于超前,他缺乏政治妥协的艺术,元老院的统治自私且腐败,但是人民的意志如果不想方设法加以控制,也会成为洪水猛兽,非理性的群众极易被煽动。我想起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我想起苏拉与马略的铁血统治。
关于君士坦丁与基督教。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和基督教进军罗马,与马克森提斯对战,君士坦丁借助基督教的力量在Milvian Bridge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由此他统一了西罗马。公元313年,君士坦丁与东罗马的李锡尼结盟,并发布《米兰诏令》(Edict of Milan),承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和自由传播。公元316年开始,代表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和代表罗马传统神的李锡尼开战,这是所谓的信仰之战,公元323年,亚德里亚堡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君士坦丁统一罗马。公元330年,罗马迁都拜占庭,并改其名成为君士坦丁堡。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ea)规范了基督教,有利于罗马的统一与统治。个人对罗马军团的着迷起始于此。
关于信任与欺骗。公元410年,西进的哥特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斯提利科与哥特人进行谈判,希望以土地换取哥特人军队的保护。然而斯提利科被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处决,罗马城内的野蛮人也遭到军方屠杀。西哥特人首领亚拉里克率军围城罗马(注意,此时罗马帝国的重心偏于米兰、君士坦丁堡和拉文纳等地)。公元409年,元老院选择赔款割地,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然而罗马皇帝违背誓言,秘密向罗马城派军,败露,军队被哥特人全歼。此时,在亚拉里克的支持下,罗马城内元老院的阿塔鲁斯取代了罗马皇帝的地位,然而霍诺里乌斯用计断罗马城的粮,阿塔鲁斯被迫下台。此后,亚拉里克再次与罗马皇帝达成割地协议,然而萨鲁斯伏击亚拉里克,亚拉里克忍无可忍,在公元410年攻入罗马城,这是罗马帝国崩溃的起点。
bbcbbcbbcbbc
NERO又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你
非常好
荡气回肠的纪录片
尼禄最出彩,百年之内无人能出其右;凯撒和康斯坦丁略显老态,不过明显康斯坦丁的文戏更胜一筹;安东尼和革拉古选角太失败了,演北美高校性喜剧还算合适;战争场面有点乱,可惜了大投入了,明显导演大场面调度有问题。
尼禄太美,他的天真中二与浑然天成的媚态以致让我忘记了他的暴虐
过于粗略...
题目甚大 结果内容悲剧了
不错,很好的历史记录片···
Rome
尼禄那集很精彩
10。6集看完,爽
选取的六个剧集历史比较小众,是了解相关历史的唯一影视作品
别再说这个是纪录片,而且这个根本对不起这个分数
6部,6个小时坠入历史。第五集《康斯坦丁》,李锡尼为了爱妻放弃江山最后丧命,文艺性牛逼性大大盖过温莎公爵;第六集,继任的哥特王娶了罗马昏君的妹妹,也未尝不是一个爱情童话。
作为纪录片来说缺乏更完整的背景介绍,作为剧情片来说又太草率。有点结合了两者的短处。不要迷信bbc。
好看。
英国人拍的罗马正剧
印象最深的是尼禄和康斯坦丁两集
(7/10)一些网友推荐我看本片作为罗马史入门,但看后我感觉这片完全不适合入门。整部剧不是讲述罗马的主要历史进程,而是六个人物的故事,而且不是他们的一生,只是某个小片断经历而已,光看这些是极其片面的。另外这片名为纪录片,其实就是较还原史书的电视剧罢,演义味很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