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故事 整部剧充满压抑和孤独的情绪 唯有和养母生活那一段时光有丝丝温暖 对于北斗来说悲剧就像一个循环缠绕着他 中山优马演技不错 最后审判的时候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处罚北斗 一来他是家暴以及诈骗犯的受害者 二来他的确残忍的毁灭了两个家庭 也许剧中的结局就是最好的安排 努力活着并余生去赎罪
北斗,在黑暗的夜里给人们指明方向,父亲用北斗作为他的名字,但他的人生并不像闪耀于天际的星辰那般璀璨夺目,就算能够挣扎着走出阴暗、悲惨的童年,也无法抵抗命运的诡谲。
我不记得曾有谁把我抱在怀里,肯拥抱我的只有那台自动贩卖机,好温暖。那一刻,如果没有遇见自动贩卖机,我早就不存在了,要是那时候死掉就好了。
从父亲双臂挣脱出来,逃离家门的小北斗曾这样想,然而他还是活了下来,只是当时未曾料到前方还有更大的痛苦在等着他。这个心如死灰的年轻人,在杀了两个人之后只求以死偿命,却遇到了一位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的律师,而整部剧的情节线则是北斗向律师先生敞开心扉的过程,通过大段的插叙,作为观众的我们开始愈加深入地了解仅仅年过20的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第一集开篇的长镜头就已经凸显出WOWOW的调性,冷峻的色调下一个阴郁的故事徐徐道来,北斗从小就成长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父亲没有过上如意的生活,将所有的不满都迁怒于妻子和儿子,细细的铁质衣架弯折数次后抽在小北斗的身上,已是家常便饭般的责罚。而母亲也并未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满脑子只想着如何取悦丈夫。不得不说WOWOW的剧向来节奏控制得很好,剧情很少拖泥带水,而这对于小说原作者石田衣良而言是幸运的,这位据说有轻微人际恐惧症的作家笔下世界经常给人以疏离、边缘的感觉,但其作品却意外地适合被影视化,比如《池袋西口公园》,原著小说的构架填充以丰盈的血肉,得以不俗观感。
在第二集中北斗终于可以脱离原生家庭,然而令观众不解的是他对待温柔宽宥的养母的态度突然变得恶劣起来,其实可以参看尾野真千子和江口洋介主演的《初次见面,我爱你》中的剧情,夫妻俩收养的小朋友从起初的乖巧可爱成了怪物一般存在,或是抱着养母寸步不离身,或是到处随意大小便,让养父母几度崩溃后才停止这些试验,相信世界上原来真的有付出不求回报的爱。北斗也是如此,他未曾从亲生父母那里体会到的关爱居然来自于一个和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平凡妇人,这份不求回报的无私关爱让他慌乱,也让他从炼狱中暂时解脱,体验到了人间短暂的温暖。
家庭幸福的人大概永远都无法体会不称职的父母所带来的痛苦,正如伊坂幸太郎所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这部剧的社会意义不容小觑,据统计,日本的儿童虐待案数量近年在快速上升。上世纪90年代之前 ,经历两次大规模婴儿潮(1947~1949年、1971~1974年)的日本社会鲜有虐童案发生,每年都只在千件以下。但泡沫经济崩溃不久后的1995年,虐童案数量已翻番,超过2000件,到2012年已经达到6.6万件。此后形势更是愈演愈烈,2015年已攀升至10万件以上。①遭受过虐待的孩子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势必会受到来自童年阴影的影响,也许会与北斗一样,出现过激的行为。北斗为了“复仇”错杀了两个无辜的人,之所以选择利刃相向而不是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根源自然要追溯到他的原生家庭,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就是滥用暴力,而这样的行为模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他。
这部剧的气质过于阴郁,看过之后让人如鲠在喉,特别是最后一集,北斗在庭审中彻底崩溃,更是令观者难过不已。不得不说中山优马的演技全程在线,虽然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秒杀我国众多“小鲜肉”已绰绰有余了。如何让观众同情一个杀人犯这件事其实对这部剧而言是最大的考验,剧情发展也都围绕着这个冲突点而展开,北斗从起初的一心求死到最终点燃了生的意念,如何将这种转变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展现出来,则是这部剧的技巧所在。豆瓣网友宅腐鳄鱼豆贫在对这部剧的短评中写道:“可能,之前我支持对未成年人罪犯终身监禁的论文是错的。”能够影响观者态度的影视剧作品实在难得,特此推荐——《北斗:一个杀人者的回心转意》。
参考文献:
①张玉来.日本虐童案迅速增多所折射的社会问题[J].世界知识.2016(20):30-31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流量君],ID:dotammm
君君今天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找电影题材的时候,被一个跳出来的弹窗新闻吸引了。
吸引我的不是家暴事件的男主角(君君不是篮球迷,球星基本认不全),而是妻子的态度。
为了家庭撤诉?新闻中是这样描述的:
这则新闻里,或许有人看到的是一个“宽容识大体”的妻子;
而君君看到的是一个悲剧的伏笔。
因为看完家暴新闻里的描述,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这部日剧。
《北斗:一个杀人者的回心转意》| 2017
豆瓣8.8
从小在一个家暴坏境下成长的小孩,他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
这部剧里的男主北斗就是一个“非典型”的列子。
这部剧阐述了一个杀人犯的自白,讲述了一个“人而为人,我很抱歉”的故事。
开篇交代的就是一场雨夜命案。
北斗近乎疯狂的刺死了某个公司的两名女职员。
被捕入狱后,他不但没为自己辩解,还请求律师 :给我死刑吧。
律师极力的为他争取,而北斗一心求死。
在和律师的一次次谈判中,故事慢慢地还原了北斗这个杀人犯凄惨的童年。
北斗评价自己:我就不该被生下来。
北斗的父亲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青年意外落榜,中年工作不顺。
生活赐予他的苦难他选择原封不动的转嫁到妻子和孩子身上。
每天日常就是下班回家对妻子和孩子拳打脚踢。
如果说父亲是残忍的施暴者,那么母亲就是罪恶的帮凶。
在“温顺妻子”和“和蔼母亲”的角色中,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
在北斗被父亲打时她死死捂住北斗的嘴,怕他的叫喊声被邻居听到。
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丈夫的“体面”,为了家庭的“和谐”。
在这样畸形的家庭氛围中,每个人都毫无意外的向更黑暗的深渊滑去。
父亲越发暴戾,任何小事都能触动他多疑敏感的内心。
母亲又将在这个家庭受到的苦难和怨恨发泄在北斗身上:
你是恶魔的孩子,要是没生下你就好了。
生活在充斥着暴力和绝望,丝毫看不见希望的环境,被自己的亲生母亲恶毒的诅咒。
如果说有谁给过北斗的童年温暖的话,那就他企图自杀的雪夜,遇到的自动贩卖机。
自动贩卖机里透出温暖的光,北斗回忆道:
我不记得曾有谁把我抱在怀里。
肯拥抱我的,只有那台自动贩卖机,好温暖。
熬过童年,长大后的北斗生活依旧没有变好。
精神崩溃的父亲,用刀在他额头划下耻辱的印记:
你叫北斗,我要把这独一无二的北斗星刻在你额头上,
你要永远记得我。
失控的父亲终于被警方带走,但他留下的家暴阴影无法磨灭。
母亲患上了斯得哥尔摩综合症。
多年来的家暴扭曲了她的内心,她要求北斗像丈夫一样虐待她。
屈服于暴力,最终被暴力彻底奴役。
君君看的时候只觉得触目惊心,太病态,太压抑,又太真实。
有多少被家暴的女性,为了“顾全大局”而选择原谅?
电影《记忆大师》中段奕宏饰演的警察,他的心仪对象和母亲都是家暴中的受害者。
她们甚至会在外人插手时,极力的维护施暴者,掩盖自己的伤口。
(出自《记忆大师》)
加上这部日剧中被家暴的母亲,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欺欺人。
出于感情:不能让孩子有个不完整的家庭、他只是一时冲动。(《记忆大师》中段奕宏妈妈)。
出于经济不独立:所有的经济来源依靠都来自于男人。(《记忆大师》中的李慧兰)。
思想被奴役:只要乖乖的服从就会少挨打,甚至无形中“上瘾”。(这部剧中的母亲)
妥协和忍让助长了施暴者的气焰,让对方变得有恃无恐。
不仅毁了家庭、毁了自己、更毁了孩子。
《记忆大师》中的段奕宏深受家暴阴影,最后选择杀死了母亲和爱人,让他们解脱。
(出自《记忆大师》)
这部剧中的男主看似比段奕宏要幸运一点。
因为他遇到了善良的养母后,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
养母打开了他封闭的心,给他支持、理解和爱,弥补了他不幸的童年。
但是养母得了重病,几乎无药可医。
走投无路的北斗听信了一个卖假药的骗子公司,花光所有的钱,养母还是走了。
世上唯一给过他光明希望的养母,被假药耽误了治疗。
埋藏在他心里的丑恶、愤怒、压抑即将爆发出来,复仇的欲望让他完全丧失了理智。
但卖假药的老板逃之夭夭,被杀的是老板公司的两个员工。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所幸的是电影的结尾还是温暖的,北斗得到了受害人家属和所有人的谅解,被判无期。
一心求死的北斗在最后感受到了大家的善意,愿意用余生赎罪。
这个结局算圆满么?
和整部剧压抑的调调比起来确实算是很温暖、很正能量了。
但是君君还是没办法缓过来,因为这样的悲剧原本可以不发生。
凭什么一个明明受到伤害的人说着“生而为人,对不起”?
而施暴者却可以毫无心理包袱的拉着家人坠入深渊?
家暴的受害者,不只是个体,而是群体。
一个腐败的灵魂扼死了无数无辜的灵魂,这是最可怕的。
君君在写这篇文章时搜索了有关家暴的新闻,很欣慰看到这样的报道。
在遭遇家暴时多一份这样的勇敢,多一份为自己争取权利的觉悟,真的会改变很多。
家暴是等同于谋杀一样的恶,因为它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既然生而为人,就请好好地活下去。
希望不会再有被家暴伤害的人。
因为真正的家人,不会对你挥拳头,只会给你温暖的拥抱。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拍的青春片,让派爷觉得很魔幻现实。
一个是中国,看完后,你会惊呼,我可能过了假的青春期。
一个是日本,看起来不切实际,却直指人心。
《告白》里老师学生大撕逼,貌似不可思议,但也的确真实存在。
小时候,谁又没有开过打老师的玩笑呢?
今年春季,日本又推出了一部新剧,它同样变态、同样刺骨。
《北斗:一个杀人者的回心转意》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杀人犯为何杀人的故事,他甚至主动要求死刑。
派爷觉得可以用四个热门词汇来概括。
传销诈骗、未成年人杀人、家庭暴力、死刑该不该废除。
这个四个词互有关联,交织在一起,谱写了这首杀人悲歌。
北斗,也就是本剧主人公。
饰演他的是J家(杰尼斯事务所)小鲜肉中山优马。
他有一个悲惨的童年。
北斗的爸爸,高考失败,工作不顺,人际关系极差。
是一个彻底的无能者,动不动就打老婆孩子。
北斗偷吃饭菜,被爸爸死命地打。
妈妈做菜不合胃口,爸爸还是打,北斗跟着遭殃。
然而,妈妈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为了保护自己,她可以拿北斗做挡箭牌。
北斗去同学家玩,爸爸命令妈妈打北斗,他差点被掐死。
这一家人根本没有爱,只有无休止的恨。
当爸爸咬舌自尽后,妈妈居然要求北斗去代替爸爸的位置。
继续对自己施虐。
对于北斗来说,恨已经吞噬了他的身体,无数次他想打死自己的妈妈。
好在,他制止了自己,没有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之后,他逃离了那个只有恨的变态家庭,被养母收养。
养母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但此时的北斗不再相信任何人,并选择与养母作对。
在一次激烈的冲突中,养母的一席话让她成了北斗的妈妈。
“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不会抛弃你的!”
简短的话语,戳中了派爷坚硬的心,也让北斗放下了戒备。
绝对的恨,变成了绝对的爱,北斗焕然一新。
然而噩梦也随之而来。
北斗的养母患有肝癌晚期,已经无药可救。
此时深爱着养母的北斗,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去挽救她。
波洞水,一个号称是能治疗癌症的神奇水出现了。
但是价格不菲。
这一看就是传销诈骗嘛!
可北斗却居然相信了,他甚至花了几百万买它,最后当然无法挽救妈妈的性命。
于是北斗选择去刺杀生产波洞水的幕后黑手……
这部剧的编剧是日本著名畅销书作家石田衣良。
不知道各位婊婊们有没有看过他的小说。
派爷当年可是一直有追《池袋西口公园》。
本书也被翻拍成同名日剧,宫九编剧,长濑智也、洼冢洋介、妻夫木聪等主演。
甚至还有刚出道的鲜肉版山下智久。
石田的作品往往对准了青少年。
在他的笔下,这是一群挣扎在绝望边缘的人们。
就像《池袋》中的小光,由于不幸的家庭环境,而造成了扭曲的人格。
这次由石田亲自编剧的《北斗》,也展现了类似的人物。
剧中有一幕特别震撼派爷,北斗生母试图亲手掐死他。
尽管最后放手了,但在北斗幼小的心灵里,他已经如死无异。
来到街边的北斗尝试自杀,可终究没有那个胆量。
此时,前方出现了一个自动售货机,而那里是温暖的。
北斗慢慢走近,并抱住了它,这人世间仅存的温暖,挽救了这小小的生命。
可相比于人,它只是一个冰冷的机器。
既温情,又讽刺,从这个自动售货机,北斗学会了恨。
而后来养母的无私,让北斗体会到了爱。
不完整的教育,导致了北斗的极端。
在三观还没有完全建立的情况下,他极易被周遭环境影响,改变自己的思想和立场。
而在他的生命里只有绝对的爱和绝对的恨,这让他与正常人不一样。
北斗的父亲在死前曾在他额头上刻下印记。
这是恨与耻辱的痕迹,即使后来被收养,被爱感化,印记也没有消失。
北斗不会忘记这耻辱,所以他异常珍惜眼前的幸福。
就拿波洞水来说。
派爷一开始觉得这种设计非常不合理,买波洞水明显就是缴纳智商税嘛。
可这个行动之所以能成立,恰是北斗这一人物的极端性体现。
养母的肝癌,导致极端的他寻求一切可能去拯救母亲,哪怕是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波洞水。
之后的杀人行动,也是从这里展开,母亲死了,那他自己也活不了了。
就如片中另一处,姐姐脱下自己的衣服,她也脱下北斗的衣服。
为的就是要唤醒北斗死去的心灵,去拯救一个将死的灵魂。
然而,北斗拒绝了,他还是选择死亡,选择走向深渊,去报仇……
由于这种种因素,片中的那名律师才会反对死刑(日本20岁成年)。
但社会舆论、司法机关甚至就连北斗自己,都站在了死刑这边。
这也是本剧探讨的另一个重点。
死刑究竟该如何定论。
这让爷想起了前段时间网络上的扈强案。
他是一名14岁少年,双手却早已沾满了鲜血。
并扬言“老子未成年,不用付法律责任。”
中国刑法规定,未满14岁的少年,不用担负任何法律责任。
这样的嘴脸,非常让人生气,甚至有人说干脆判处死刑。
然而派爷发现,这个叫扈强的少年,居然和北斗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
其父扈一文对孩子非常严厉,做得稍有不好便非打即骂,每每犯错时,都以粗暴、专制的态度强行制止。扈强初中时,其实是一个学习很好也很乖巧的孩子,但后来一度被同学欺负,甚至想不开吞过安眠药自杀。也就是从那个时候以后,他开始打架、破坏规矩,抵触一切和从前一样的性格。
每一个不幸的家庭,都各有各的不幸。
当然,爷摆出这些事实,并不是洗白杀人犯。
事实上,派爷也觉得必须严惩治理。
但法律绝不是亡羊补牢。
它更应该是未雨绸缪。
为什么社会没有及早发现并制止家庭暴力?
为什么扈强的父亲认为打骂教育就是正常的?
为什么在学校受到霸凌的孩子不敢直言正义?
去追问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作出结论,防患未然。
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死刑。
本文由电影派原创完成,微信ID:dyp833
微信搜索:电影派
日剧总是善于把世界上的阴暗面都当做平常事一样所表现出来,告诉你生活本来就是会有那么多难以承受的晦暗,但是每个人都能在晦暗痛苦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光。
北斗,使他的一生都饱受折磨的父亲告诉他,他的名字取自天上的北斗星。他的童年也像星星一样一直沉在宇宙中,仿佛永远都不会和白昼有任何交集。
“我不记得有人曾拥我入怀,给予过我拥抱的,只有那台自动贩卖机。”
北斗在那个“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夜晚遇见了那台有温度的自动贩卖机,他的人生才得以继续。
生父生母给他所种下的暴力、痛苦的种子毫无疑问会伴随他一生,但是他还是等来了养母,等来了自己的光。对于北斗、明日实这样曾经生活在无止境的黑夜里的孩子来说,无论多么细小的光芒他们都会用尽全力去抓住它。
所以北斗在养母去世后杀了人。并没有杀死诈骗的罪魁祸首,而是杀死了两个无辜的女性。夺取别人性命的行为无论以什么理由都是无法原谅的。
但是我还是支持废除死刑。因为人既然作为生命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谁能有权力剥夺另一人生存的权力,无论是执法者或是杀人犯。杀人者应当一辈子都背负着罪孽无法解脱,而不是由舆论或者是国家机器再平添死者。
“明明一心求死,身体却向往着生”生存是所有生命的本能啊,没有谁是不应当被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也没有谁是能不被允许继续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废除死刑是人类社会进化的必然进程。
无论是谁,无论你身上背负了多少罪孽多少痛苦,请一定要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谁都拥有求生的权力。
生而为人,那就请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我,不记得曾有谁把我抱在怀里。肯拥抱我的,只有那台自动贩卖机。好温暖。那一刻,如果没有遇见自动贩卖机,我早就不存在了。要是,那时候死掉就好了——又一个“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故事。一个杀人者的回心转意。
对这种羁绊丛生又负辱生长的人事总是迷之好感。大概是觉得,这样惨不忍睹的宿命注定会生发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吧。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倒起说也行得通
泷本智行超常发挥,最终回的法庭戏以“第三者”的视线深度诠释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矛盾。全片映像质感极佳,压抑与孤独的氛围营造的很好,片长如果压在4集最后或许更完美。WOWOW-2017精品剧集
剧拍得很漂亮啊,氛围节奏色调都恰到好处,有很多隐喻的小细节好像不断加在骆驼背上的稻草,喜欢,但不想再看第二遍了
“因为你很痛苦。因为你想要接受我,所以才一再的试探我。你可以继续试探我,直到你接受我。我绝对不会离开你。”
烂尾,男女主就不能没有爱情戏吗0铺垫有些尬,女生还裸了。。。没必要,三观也是反对死刑的说辞令人不适。当然,伊藤沙莉一人千面有些厉害啊。
春季档第一匹黑马
没有启用著名演员主演,还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可见剧本的功底。
可能,之前我支持对未成年人罪犯终身监禁的论文是错的。
再怎么童年阴影也不该成为杀人的借口吧?加一星给中山优马的演技。
被拥抱的温暖就是全部的求生欲望 就算再怎样痛苦绝望 身体自身却还有着求生本能 所以带着罪孽一个人活下去吧 期待yuma下一次主剧
拍得加分,尤其是第5话。中山优马非常精彩的一次突破。故事高明在北斗最终杀害的不是罪魁祸首,而是无辜的工作人员。所以,如果我是受害人家属也一样会坚持死刑,虽然我在最后一集里暴哭。除了跟养母仅有的不到四年的共同生活,北斗这一生都活在地狱里,也都将会在地狱里。
《北斗》站在杀人犯的角度讲述了犯罪者的背景与动机。常人所拥有的平凡日常的幸福对于北斗来说,是他在十七岁脱离虐待他的原生家庭且被绫子女士收养后才能在人生中初次感受到的。直到他挚爱的养母的去世成了他杀人的引子。人,不是非黑即白,但这个由人组成的社会,不是天堂即是地狱。
剧本很好,演员给力。哭成狗,养母真是天使,律师和社区工作者真是救世主,感谢你们的努力和无私的爱
看到自动贩卖机的时候,真的很心酸,这一点小小的细节,完美的体现了北斗从小的孤独感。这世界上就是有人根本不该做父母,不要说父母,他们恐怕都不适合在社会上活着。
wowow的剧就是牛
其实这种致郁的人性剧日本并不是没有拍过,只不过近年确实越来越少,最后一集的法庭戏非常精彩,虽然压抑,但却将法律与道德间的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刑罚确实不是为了让受害方或犯人得到解脱的一种工具,而是要在考虑到社会影响的同时,真正让犯人认识到自己所犯罪行,并自愿为其罪行赎罪的方式。
很久没有看过这种题材的剧了,这部剧其实里面蕴含着很多细节乍看是说北斗凄惨的童年导致犯罪,其实里面还有人性,比如破洞水比如在破洞水里面工作的普通员工由于生活的无奈的选择,还有刚过20岁生日就犯罪的北斗,成年和未成年犯罪只隔一天…总之这部剧很耐人深思年度佳剧!
我,不记得曾有谁把我抱在怀里。肯拥抱我的,只有那台自动贩卖机。好温暖。那一刻,如果没有遇见自动贩卖机,我早就不存在了。要是,那时候死掉就好了——又一个“生而为人,对不起”的故事。
收尾节奏冷冽利落,极好地保鲜了整剧的水准。每一个发现优马(演出来的)阴郁气质的导演都是伯乐,衷心祝愿优马未来前途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