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96年,画面里的东京平庸、琐碎,木村拓哉随意地穿着西装背着黑色的小书包,山口智子的娃娃脸上永远是真挚笑容。这部剧承载了许多人怀旧的情怀,最诚实的吻,最平常的东京,没有多少粉饰的面孔,都是在21世纪的日剧中许久未曾出现的。
打柏青哥,打绿弹球,喝波尔多葡萄酒,钢琴和摄影,烧烤,玩花火。。。都是琐碎的,也都满是怀旧的。正因为如此,它让我觉得那么真实,触动我那么深。南和濑名在花火中相拥而吻的一幕,让我哭了10分钟之久,不知是为了两人的情缘,还是心中喷薄而出的怀旧,抑或是为了自己不曾开始的一段遗憾。
一如今天的主流日剧,悠长假期充满了年轻的味道,热情,单纯,把理想和感情捧在手心。只是今天的日剧,画面精致,到处是浓荫,湖泊,阳光,细雨,仿佛这城市就是大自然,清澈纯净,好像日剧一样只是个梦。悠长假期则让我看见了最真实的画面,灰蓝的天空,铅色的街边是缓慢的车流,暗橘色的灯光毫无浪漫感,Don't Worry, Be happy的广告牌粗糙又突兀地竖立着,酒吧喧杂,煎饺店拥挤。看起来平庸的城市,除了好身材以外一无所有的南,倒是给我们讲述了平凡人最不平凡的真情故事。
那在手上会晶莹得闪光的弹球,晕着葡萄酒色的红酒杯和蓝酒杯。堆在沙发前的一箱箱波尔多,还有煎饺店里一直在包饺子的男人。开开合合锁起来要被卖走,最后还是被一辈子留下的钢琴。象征性的广告牌,还有远方在灯光照耀下变得碧绿的江水。所有的一切,见证了悠长假期,见证了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悠长 悠长
《悠长假期》的影评,实在不知道从何写起。定位成恋爱剧的话也太高级,别的和它过不了招。
木村拓哉演过许多剧,在山口智子面前几乎打回原形。恋爱起来人们会有的那种犹豫不前在别的剧里他演不太出来,木村在风月场里的等级是很高的,而他与山口智子算是棋逢对手。这种等级说的是类似于交配等级,对动物来说是非常自然非常原始的规则了。之前看过一个访谈里,有位男演员谈起曾演过木村的情敌:“当时我就觉得,这就是演情敌的巅峰了吧!”也大概是这种意思:能和他竞争就很说明问题了。
山口智子的美无拘无束,她是相对自由的一个人。还有一个原因是木村拓哉那时候还很年轻。看他往后的剧,唉唷,没有人降得住他了,他的演技是很好,问题是他演起恋爱戏真的只用做动作了,他是不需要走心也不需要走肾光是站在那里就像蛾几们要去扑的火的那种。他演技当然好啦,因为他做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呀,做错事自然会被谅解,做对事自然会被加分还带暴击。换一个人演试试,根本不行。
我觉得《悠长假期》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几个主角人设里面最弱的是看似最风流快活的叶山真二。被未婚夫逃婚的南也好,艺术生涯郁郁不得志的濑名也好,与真二陷入热恋的凉子也好,跟着真二浪迹天涯的留美也好,甚至当时还很年少的广末凉子饰演的高中生贵子也好,都是非常独立强大的人设;只有真二还是个小孩子。
《悠长假期》高级于麻瓜恋爱剧的一点在于,麻瓜恋爱剧通常描绘的是不完全的人格之间的磨合;而《长假》描绘的是独立得近似于孤立的人格之间小心翼翼地重新建立关系的这么一个过程,是对爱情隐秘渴望的实现、就像藏在灰烬下的暗焰再次燃烧起来的过程。那是幼龄期的渴求依赖和成熟期的追寻丰富之间的区别。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惊人的细节,初看只是觉得可爱:濑名初初与凉子恋爱时通电话,讲完濑名已要挂掉了,又将听筒拿起来贴在耳边等待,直到听见对面凉子挂掉了电话传来的嘟嘟声才又心满意足地放下,一句台词也没有。这里太惊人了,和绝大多数感情剧所讲的“遇见某个人之后内心的软弱和幼儿人格就爆发式苏醒”、“遇见某个人之后内心的强大和家长人格就爆发式苏醒”完全颠倒,凉子也是很独立强大的人,濑名的这种变化不是被迫的。《长假》它这里是讲一个独立青涩的年轻人在自然地生长,在成为一个主动承担起关系之间的寂寞、来保护对方的人,它讲了这个生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通常是被忽略掉的。
文学影视作品多是给受众呈现一个人格形成后的结果,“强大的”、“脆弱的”,再去评价;或者去讲怎样的人遇到怎样的事,人或事全带着很固定的标签,然后这样的他如何应对、再成为怎样的人,大谈身不由己、大谈对的人之间的幸运的相遇;自然的过程没有人在讲。可是人的变化并不是只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发生,一旦遇到新的情景、或在新的时间遇到旧的情景,再小的烟火事情,它都有一个尝试的过程,有摇摆和试错,深层的原因在宏观上来说大多不可考,亦无须多言,这才是平常。濑名没有和凉子恋爱很久,但这样短暂的关系里他也在变化。这样的细节在《长假》里非常多,它抛弃了“主动”、“被动”的概念,只讲变化,我觉得超级高端。
并且它虽然是个传统的异性恋向的恋爱剧,人设却都是很去性别的,看不到“女性化”、“男性化”这类的设定,非常赏心悦目。我们现在渐渐看得到多一些描写去性别化的作品,比如性少数人群作为主角,去讲他们的挣扎、去讲他们的坚持或挫败;但像《长假》这样把去性别化随手写成一个背景设定,不以为意地来讲一个普通异性恋的故事,于是人设没有因为性别的限制而刻板地缺少某一部分,给人的感觉真是既切身又充满希望:彩蛋里南双手捞着婚纱裙的裙摆跳着脚等过红灯时脱口而出一句“老公”然后灿烂地笑起来跑掉,反而濑名听得一愣,随后笑得极羞怯又快乐地追上去,真是太美好啦。
《悠长假期》的主旨点在故事的中后段,濑名与南倒在沙发上悠悠地谈论着自己的思索:“你可以这么想,就当作是很长很长的休假,不要总是尽全力冲刺,总有不顺利,或疲倦的时候,在那种时候,我就把它当成是神赐给我们的休假。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努力加油……”这段话乍看起来是很抚慰人的,细看又很毒鸡汤:休假怎么会是不努力、不顺利、疲倦的?但这对大多数麻瓜都是现实。若不是有所热爱,大家的假期真的过得好么?新交的男友风流倜傥坐在身边,奥泽凉子依然能够全身心投入地弹着钢琴,这样的热忱几人能有?
虽然我们嘴上说,工作呀、假期呀,那是生活的节奏啊。才不是哦。只有能享受休假的人,才能说那是生活的节奏。平凡人那种无所适从、虚度光阴的焦虑感,脱离了工作学习的皮壳,赤裸裸地实实在在地压在身上……假期的每分每秒,真的乐在其中么?假期是最艰苦的时光,这是常人的现实;而濑名却说他把这样不顺的时光当作假期——这正是濑名的强大之处,也正是当时的濑名秀俊和奥泽凉子之间的差距:濑名在困惑和自我封闭,在度他的长假,凉子没有。但在结局时他不再困惑,他用琴声、拥抱和吻表达了,于是《悠长假期》也就结束了,他的旅行箱中收获了一枚婚戒。有所爱就有所存在。
《悠长假期》的剧本是一个高端的剧本。它是去对错的,是去性别化的,是去“主动”、“被动”的——去掉这些之后,一般人已经无法可想、一般编剧已经无法可写,而《长假》秉持着这样清明中庸的哲学态度,讲出一个精彩绝伦的小小恋爱故事。我太喜欢了。
前两天刚看完《长假》,虽然是十年前的片子了,但经典的魅力是不会随时间轻易流逝的...片子的好处在于比起一般的日剧,不论是剧情还是主角的演出都要自然真实一些,以至于让我这个“大龄青年”都产生了一些久违的“异样”的感觉...
剧情强的地方在于你在开始基本上是不会或者是不愿预料到这样的结局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你又会觉得最后的结局是十分自然而欣然的,是唯一的完美结局。
在一开始估计所有的人都指望着濑名和凉子能走到一起吧,俊男配美女,没人会不喜欢,大多数偶像剧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松隆子作为我十分看得上眼的女优,我自然也希望如此。而对于一旁的南,开始的剧情处理让我们坚信她只是两人间的一个陪衬而已,再加上叶山南开始那张牙舞爪的性格和并不算漂亮的山口智子,自然让我们不会把太多注意力放在她身上。然而正是这先抑后扬的微妙剧情发展让观众潜移默化中彻底地信服于最终濑名和南结合的结局。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足够浪漫的结局,因为事实上不论对南还是濑名,对方都只不过是second choice罢了。然而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因为在剧情的牵引下,此时的我们已经由衷地迫切地盼望着南能和濑名终成眷属了,而松隆子——此时的我对她已经视而不见了。此外,对于南的态度,估计大多数人也和濑名一样,由最初的抵触厌烦终转至彻底的认同和喜爱。正是由于剧情在之前做了多次铺垫,才使这一切成为了一个让人信服的结局:濑名和南之前的多次包括性格上和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最终都被两人一一接受和化解其实已经引出了最后的结局。爱情建立的基础在于互相的理解,信任和依赖,经历过矛盾冲突考验的爱情必然是可靠而真实的爱情,濑名和南显然在不经意间已经达成了这个条件,所以最后的结局才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自然。而这样的结局也似乎揭示了一个我们或许刻意忽略的道理:浪漫往往不真实,而真实却不见得不美好。
再谈谈山口智子,山口智子的演技是公认的,但在这里还是忍不住要再赞一番山口的演技。正是山口极其出色到位的演技才使叶山南这个角色变得如此的自然生动,让你“不由得在心底暗暗喜欢”...在我看来,山口的演技最高明之处在于她对细节的精妙把握和表演。她非常善于使用眼神,表情的微妙的转化来烘托出角色当时的心理状态,往往那些复杂的心理状态光通过对话是不能很好表现的,但在山口的精妙表演下,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都变得无比的生动清晰起来。此外,山口智子善于运用各种丰富的肢体语言在剧中也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俏皮地挠挠头发,无奈地把头发往后拨,轻轻地把食指搭在嘴唇上等等,这些生动的小动作无不展示出山口独有的女性魅力,同时也让我们无比真实生动地感受到了叶山南爽朗纯真的性格。
总的说来,日剧这种东西更接近于日本动漫而非国内传统的电视连续剧,很多经典日剧其实也就是动漫改编的。所以如同大多数日本商业动漫一样,它们一般都会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比如以爱情为主的日剧中一般都少不了诸如车站追人之类的桥段...而在剧本构成上,一般人物关系都比较简单,社会构成和人物形象也趋于理想单纯,恶人和好人总是分的很清楚(GTO)或者所有人都很善良( 长假就是如此)等等。而且一般出场人物不会太多,一来节省成本,二来可以借此制造各种巧合来吊观众的胃口。而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一般都采用美化或夸张的手法。总之比较理想化一些,理想归理想,但有时过于理想就走上了极端,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的多数女性角色不是纯得让人消化不良就是疯癫恶搞让人难以接受。或许这是为了迎合日本人的口味,然而对我来讲这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制造着假象”,总让人感到不真实不自然。而《长假》在这方面就让我很满意,至少主角们都尚未沾染那种恶劣的风气。剧中南的表现虽然略有夸张,但总体上还是自然得体而让人信服的,山口智子的表演也展示出了她大方自信的成熟气质,这在那些包装出来的日本女星中无疑是少见的,或者说在以谦卑恭敬为主的日本女性中是少见的。
看了《长假》,一点感受,以上。
看了这部片子,感觉心下感慨,无从说起。能说什么呢?无论演员还是编剧,苛责如我都默然赞叹,真心佩服日本人一个剧本写四年的耐心和毅力。这样精当深沉的风格,即使过去十几年,当年的英俊少年已成大叔,潮流服饰已成老土,依然能凭借其内在特质熠熠生辉。时尚的寿命是短暂的,而探讨人心永不过时。比如各种老掉牙的爱情桥断,人们总是看得津津有味。
我这个人,想来对日剧怀有各式各样的偏见,并且喜欢把好的日本作品割裂于日本之外存在。承认自己存在狭隘的大国思想和仇日心理作怪,承认任何国家都有有识之士,承认日剧韩剧里都有杰作--虽然都会有模式化之处,但中国人还就做不出来。。。话说起来很白痴,不过从前表面的平衡立场和如今真切认识确乎是有很大差异的。
木村拓哉,竟然能表现这样复杂的角色,内心深沉蕴藉而羞于表露,敏感细腻的心灵为了显示坚强而筑着厚厚的高墙,这种压抑的天才简直是日本民族性的写照了。一般而言,在这类片子中,谨言慎行的男主角完全会被互补性女主角的光辉掩盖。木村竟然用内在光芒胜过语言矫饰的不足,他细腻而富有层次的表演让我相信,这是一部男女主角同样美好可爱的作品。本来我觉得木村完全不帅,只有眼睛还差强人意,身体看上去还比例失调,现在终于切身体会了巨星何以成为巨星。说明人格魅力是超乎一切的。
喜欢女主角当然又是搞了自我投射。那个疯子一样的家伙阿~~~演的好极了!31岁了还保持着纯真的心灵,好像很坚强世故老油条,然后其实很温柔善良。第一集就把我感动死了,这可是从未发生过的事件。
片子不是让人大哭大笑的那种,但能让人含着泪默默微笑,或者平静地期待。整体具有朴素真实的美感,虽然起因是小概率事件,但过程却真实可信。--让一个基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开始,然后命运的车轮隆隆响起,向着注定的结局驶去。。。神阿,这不是顶级yy是什么?发生小概率事件找到the one。可怕的日本人。
“纤细温柔,初雪般的人。”片中的木村如此形容松隆子。很多男性观众应该会非常喜爱她,但我觉得无趣。就和本人可以考虑忍受枯燥的帅哥一个道理。她的纯洁经不起推敲,和在污泥中被践踏过还坚持洁白的纯洁无法相提并论。
日本人果然很西化。。。极喜欢古典音乐,而且东京总是在三得利音乐厅演奏。每每想到橙子和钢琴就很汗。。。真是不搭调阿~~~bt的日本人。
最后还要说,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片子,看日剧的话,就看这个吧。平静而有沉淀的人物。不知道说什么。
女主是日剧史上少有的潇洒帅气!
两人接吻的地方总是让我很感动。
“就把它当作一次神赐的很长很长的休假吧,不需要总是尽全力冲刺的,人总有不顺的时候,或者疲倦的时候,不必勉强冲刺,不必紧张,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顺其自然。然后呢,然后大概就会好转。” 很适合现在的我。Don’t Worry, Be Happy 。
多年后的木村拓哉在不同的场合都多次提起当年喜欢山口智子的事——“虽然和别人合作过很多次,但是在那时才第一次发现恋爱也是很愉快,那种印象现在还在心里”;“现在说实话好了,那时确实喜欢她,所以才能拍出那样的感觉”;“初次见面她向我‘yo’的挥手打招呼就很紧张,此后每次见面都会心跳加速”
最喜欢的日剧,百看不厌。
我是来和濑名接吻的。
这是一个没有沙滩海浪夏日的长假,却是让你暂停下来、告诉你人生不须时刻冲刺的假期。假期会结束,人生还是要往前奔跑。
额。好嘛我觉得木村年轻时候像山P。
到现在为止,都觉得是最好看的爱情剧。大龄的叶山南不但获得工作而且获得了爱情,姐弟恋的经典之作。但觉得还是摄影师更靠谱,而且黑黑的也长得挺舒服,若干年以后,他居然成了“交响情人梦”里的折扇老师。山口智子不美但太有魅力了!竹野内丰不羁的英俊,凉的潇洒,松隆子的大小姐纯情样儿。
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火花满满,亲热戏温情真实感人。96年的剧在23年后的今天看起来竟毫无违和感。剧中两性关系的自由开放程度甚至更甚于今天绝大多数东亚电视剧集。96年的剧里,男女接吻前都知道ask for consent, 而最近十几年的剧却在壁咚墙咚强吻推倒等各种与性骚扰性暴力无异的霸总套路上一去不复返。咋回事?这代爱情剧不行。
二十年间,山口智子与唐泽寿明结婚幸福稳定,木村拓哉还出演了今冬日剧虽感觉全然不同了,小桃中途还演了大奥里的御年寄,松隆子退隐又复出也将带来新作品,竹野内丰还活跃在电影中,山崎演过野田妹的钢琴老师,留也继续了演艺事业。二十多年前的悠长假期,让我感触颇多的其实是流逝的时间。
木村拓哉那么美尚且安分守己,我一搓比就不要再心思活络了
「第9回 アカデミー賞 1996-06-26 」最佳作品,最佳男主角(木村拓哉),最佳女主角 (山口智子),最佳男配角(竹野内豊),最佳女配角(稲森いずみ),最佳新人(松たか子),最佳服装造型 (山口智子),最佳编剧(北川悦吏子),最佳卡司,最佳片头
只为那一吻……太他妈萌了……
我始终相信拍时的木村是真正爱着山口的
冬天看《东京爱情故事》夏天看《悠长假期》
啊夏天!适合好看的人谈恋爱和享受青春的日子,适合我吹着空调吃周黑鸭的日子,值得期待的日子!
20岁后再看,才明白其中生活的痕迹,无攻无守的感情.
日剧历史上的一部神作,也是木村彻底登上神坛的基石,全明星的阵容,优秀的编剧,还有深刻贴切的音乐,高级日剧的典范。
目前看过的最喜欢的日剧,希望自己在三十岁的时候也可以像南一样勇敢开心的生活,Don't Worry, Be Ha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