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日剧巡礼之《Lady最后的犯罪心理分析官》剧评:一部高科技仿制剧的伟大与失败
这两年影视剧的一大特色便是“高科技”元素成为一大卖点。例如,电影方面,《盗梦空间》虽然目前科技上还不成立,但是其故事架构中运用了至少包括数学、心理学、建筑学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电视剧方面,除了今天谈的《最后的犯罪心理分析官》外,欧美剧中也有大量含有科技成分的影视作品。在人们为这些此生不曾见的高科技叹为观止的时候,其实编创也冒着很大的风险:越是让人“看不懂”的电视剧,越少有人看,反倒是那些陈年老酒,无甚新意,换了几个新颜,改了几个新词,倒能博得一众喝彩。而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其实也不“高”,皆因现世的普罗大众科普常识不够,又不愿动脑子学,反倒使得这些剧情曲高和寡。所以《盗梦空间》不如《国王的演讲》,这部《最后的犯罪心理分析官》诸多非议也难以幸免。不过,在自知会影响收视的前提下,依然费心费力制作,并兼有科学普及的功效,故此,在评点本剧之前,先给这部剧一点掌声,给这些影视剧以绵薄支持。
事实上,犯罪心理分析这个东西这两年已经渐渐为大众知晓。在中国国内,犯罪心理分析应该很早进入国人视线了。早在2003年马家爵事件的时候,就有过心理专家分析过马家爵的犯罪心理,分析文曾引起热烈的讨论,为当年这一轰动的事件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在近来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的药家鑫连续捅人案中,也有心理学家在电视上对药的犯罪进行心理分析,引来不小的争议。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心理学家李玫瑾正是当年为马家爵进行心理分析的专家。心理分析容易招惹争议,尤其是还不能接受心理专家“古怪”推理背后隐藏的科学逻辑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这就不难理解,《最后的犯罪心理分析》中有不少情节都在讲当初犯罪心理分析不为警队重视,只是拿他们当“道具”处理了。
这个题材在电视剧中的反应,最早的是美剧《criminal minds》,已经出了很多季了,可以说是这部日剧的鼻祖。连剧中的主要人物香月翔子也是从美国FBI“留学”归日,可见编剧的灵感多半来自这部大热的美剧。这种以其他电视剧中的故事由头并对主要人物工作生活进行模仿,结合实际进行改造的电视剧不妨称之为“仿制剧”。与基本上属于照抄的“翻拍剧”不同,“仿制剧”只是沿用了故事中的技术核心,比如犯罪心理分析、读“微表情”(比如《lie to me》和港剧《读心神探》),更多的是模仿了“噱头”,而人物、情节都重新塑造过了。当然,跟“翻拍剧”一样,“仿制剧”都面临着被观众横挑鼻子竖挑眼,拿来和“原创剧”一较上下的局面。既然提到了心理分析的作品,不妨多给喜爱这类作品的观众多普及一个心理学的知识。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适应水平现象”,讲的是人们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都是相对于先前的状态。过去的中国人能吃饱饭就觉得很幸福了,现在的中国人则有房有车还不满足,一定要成为官二代、富二代才觉得“一览众山小”。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仿制剧、翻拍剧“不如”原创剧,不是他们真的“不如”,而是看过“原创剧”的观众的适应水平提高了,他已经不能满足于比原创剧只“高明一点点”的状态了。我没看过美剧的《criminal minds》,所以不作对比评论,不过这倒可以让我没有被“适应水平”干扰的状态下,尽情点评。
作为一部高科技剧,要被观众认同并保持观众继续观看下去的期望,除了必要的情节推动外,另一个任务就是把这个高科技玩意讲清楚,让观众知道是怎么回事。就犯罪心理分析画像这个题材来说,就是要让观众知道要分析什么,怎么进行分析。如果看了半天,连这些基本套路他都没看到的话,也就不能称之为高科技剧了,观众的观看下去的动力也就没有了。《最后》的编剧看来是深谙此道。第一集就用前15分钟,模拟了一段犯罪心理分析的场景,分析团队悉数登场,可以说是个非常漂亮的开头。犯罪心理分析,说到底就是根据各种线索,分析犯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并对他的下一步作出推断。几集看下来,基本上也就是知道分析的套路了:犯罪基本上跟犯人的家庭有关,犯罪就是犯人从受害人变成加害人的过程。基本上是用了佛洛依德的那套精神分析理论。这样的套路跟许多侦探片一样,《名侦探柯南》有一阵子也是这样的叙事模式。整部剧,基本上就是不同的犯人来演绎各自的精神创伤史。
应该说有几集,尤其是前半段的几个犯罪故事还是可圈可点的。第一集吃纸的犯人讲的是从小受到虐待的犯人因为弟弟惨遭父亲虐打致死,长大之后帮助受虐儿童,惩罚虐打他们的父母。虽然罪犯手段残忍,但是罪犯对儿童犹如对弟弟那样的好,末了关于罪犯是天使还是恶魔的讨论发人深思。可以说,这个开头连同上面谈到过的15分钟流程简介构成了非常完美的开头。以后还有关于天才罪犯巽的故事,因为儿时的一个误会,以为自己是带着杀人犯的基因,杀人无数,其实潜意识中只是探寻一个能够使人起死回生的“开关”,各种悲剧令人唏嘘。可以说,大部分所涉及的案例,都有赞有弹,不乏深度,看得出编剧是精心设计和编排的。就一出又一出的犯案来说,单独视之,很是精彩。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用以还原案件和进行犯罪心理画像时的场景设计很有新意。每次用心理学进行案件还原,犯人都是黑影机器模拟人的模样,极类似日本动漫中那些没到最后一刻就不能现原形的人物。而主人公心理分析员香月翔子还原案件时都模仿犯人的举动,这一刀那一挥,似全然变成了犯人,进入了犯人的世界。这一模式也令本剧增色不少。
心理学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交往的艺术。对话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焦点。剧中几次犯罪分析员与犯人交流的场景也颇具看点。与一般电视剧闲话家常式的交谈,和一般警匪剧中斗智斗勇式的套资料不同,心理分析更注重犯人自身的感受和体验,尤其是思想已经偏激甚至有较严重精神分裂现象的犯人。比如第一集中翔子冒险假扮小孩母亲只身一人与犯人对弈的片段堪称经典。翔子先是以母亲的身份向曾经因为母亲未能施以援手而留下心理阴影的犯人对不起,了结犯人多年的心结,后以弟弟的身份与犯人对话。这番多重角色的扮演,绝非其他题材的作品所能复演和比拟。再如,吸血鬼一案中,要润扮演的分析官为了让犯人束手就擒,采用的不是威逼利诱,而是顺着犯人的幻想,提出要帮助犯人救治实际他已经死去三年的女友,还像模像样地安排救护车和医生。
此剧另一个看点值得为众多女性观众关注。可能是为了照顾女性观众的感官,除了最后一集的犯人是个糟老头外,其余各集只要是男性犯人几乎都是帅哥一枚,可以说是每一集都有一个花样男艺人客串演出犯人。这大概也跟日本以盛产花样美男著称有关吧。
当然,此剧与完美的标准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限于10集的篇幅,人物塑造欠丰满成了此剧的一大硬伤。虽然此剧也像模像样地花了几集用几个案子讲了几大主人公的故事,不过往往点到为止,浅尝辄止,未能深入下去,只看到他们一起工作,却不见他们的生活,见到他们的过去,却很难预知他们的未来。几个人物都给人硬邦邦的感觉,男生如此,女生也如此,尤其是感情线基本上一条都没有发展。人物的塑造本来是一个过程,以较慢的速度去塑造人物也是可以的,只是限于10集的篇幅,即便不能塑造较多的人物,起码把1-2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的丰满起来,讲讲他(她)的喜怒哀乐,他(她)伟大与失败。而在这部剧中,是有人物比较丰满,但那都不是CPS犯罪心理画像团队中的任何一人,而是那些被分析的犯人,因为分析,他们的形象丰满起来了。一部以心理分析为主打的剧,却没能比较成功地心理分析一个主要的人物,不能不说是一大败笔。这也注定了本剧的收尾并不出众,给人一种急匆匆作完结的感觉,毕竟观众还在等待主要人物“成长”呢。
本剧观剧笔记请见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4668011/北川景子的lady~最后的犯罪侧写的第四集,我放到昨天才看,看了2分钟,实在是忍无可忍,一下子就删了。我一直觉得我对神演技、神剧情展开什么的雷点挺高的,但是这一次,败在了影帝柳乐优弥脚下,我了个去的,就这也能当影帝???那销魂的瞪眼、销魂的声音、销魂的各种各种,您要演个变态也不用这么用力吧。亏得剧里还尊称他是天才罪犯,就这样子还天才?警察不抓你抓谁啊,不蹲监牢也得去精神病院呆着,天才能这么变态外露吗?而且这剧情漏洞能不这么白痴么,一个被严加看管的“天才罪犯”对外头发生的凶案细节那么清楚,就没人查一查谁泄露的?我发现我一秒钟都无法多忍耐了,果断删除!
有同学想继续看这个剧的服装,后面几集的服装信息我会继续在blog上更新,最后祝福lady早日完成破消费税大业!
http://tiffanyxia.blogbus.com=============
第三集,我首先要表扬一下神奈川县警管理官。CPS发表那段明显是废话的profile之后,管理官说得多对啊,这些东西刑警们也调查得出来,一群脑内 破案的人。而且这群人最后还总是推翻自己。一开始推测出来罪犯是要么吸血鬼病,要么就是性犯罪,最后结果却完全不是,这样朝令夕改的,要不要那么随便啊。
从吸血伤口改了好几次就推测出来罪犯不是医疗相关,这也太绝对了,最多不是医生护士吧,但是医院里面人多来,看门的大叔不可以吗,前台小妹不可以吗,很多经验不丰富的小医生找血管也是要找好几次的吧,经常去医院吊水抽血的人懂的。
要润居然是从法医转职过来的,他会不会太多才多艺了,本集开头展露了一把身lie to me功力,想不到还身怀验尸绝技,先不说从法医到犯罪心理分析跨界得厉害了,这CPS到底想染指多少美剧?
本次CPS的推测我有不明白了,为什么是恋人?因为上集用过妹妹了所以这集要一点新鲜感?
不过吸血鬼这种案子总归是好看的,和宗教什么的连在一起,虽然后面怎么发展大概都猜得到,不过这种猎奇感还是很吸引人的。大东俊介出场也就这么10来分钟,居然还贡献了一场吻戏,不容易啊。更不容易的是细田dd,整集就这么一句话……
下一集的guest是瘦身成功的小影帝柳乐优弥。
http://tiffanyxia.blogbus.com==========
第二集46分钟,节奏终于正常了,整个案情也算吸引人。
但是一边看一边就忍不住疑问,北川景子、要润、平冈他们做的事情,难道不是刑警们应该做的吗?和profiling也没多大关系吧。而真正应该找出这些线索的警察们,依然和第一集一样在CPS所谓profiling出来之后有如神助的找到了当年穿着红色牛角大衣死亡的case,马后炮一般的证明了CPS的跨界调查是多么的正确。
而CPS的本职,真正涉及到profiling的部分,依然很莫名其妙。为什么从红色大衣、过小的内衣就可以推测出凶手是把妹妹的形象投射到被害人身上了呢,这是两件多么没有代表性的衣物啊,红色牛角大衣我还有一件呢,为毛不是女儿、侄女、外孙女、女朋友、女同事、女隔壁邻居们啊?
关于破案方面的疑问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死了那么多人,但是整个破案的重点貌似都是放在最后一个被害人身上的,特别是瑜伽教室这点,先不说就建筑结构来看瑜伽教室的上下左右的房间应该也是能偷窥被害人的,凶手在这个教室里只能偷窥最后一个被害人,那前面那些被害人她怎么偷窥的,可不可能其他被害人不是她杀的呢?好吧,我想复杂了。看这剧的时候就该完全放空。
下一集是吸血鬼杀人,我还是要看看他们怎么脑内YY出一个凶手来。
blog更新了第二集的服装信息,欢迎围观。
http://tiffanyxia.blogbus.com/logs/100774982.html============
第一集2小时……实在太挑战我的极限了。虽然当中也不乏让人比较激动的或者感动的片段,但是大部分时间都让人昏昏欲睡,演技不给力,剧本乱七八糟,看得挺烦躁的。
一开始就是个在party中找犯人的活,大家都穿得光鲜亮丽的,可惜profiling听着怪怪的,这都不是犯罪心理分析了,这是神婆卜卦啊……
接着就发生了本集的主线案件。想说日剧的案子也开始走重口味路线了,那些凶残的杀人手法,让我一开始想到的竟然是七宗罪。之后CPS的那些精英们对凶手的profiling又一次让我惊叹了。我咧个去,你们是拿到凶手8字了是伐,铁嘴神算啊。而且最关键的是,我觉得他们完全扯淡啊,他们一边自个儿说得很开心,可是我却一直在心里疑问着“根据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我又不是傻子,你们说啥就得信啥不是么。而且profiling到底是啥?我没有看过美剧criminal minds,但是从北川景子通过一个皮夹给竹中直人profiling中,我怎么脚着福尔摩斯似的?
后来又是一连串事件,这时候才推理出来是很儿童虐待相关。我就奇了怪了,你们都拿到凶手八字了(喂!),怎么非得等他杀了n个人之后才发现他也是少年时代被虐待的儿童呢。连爸爸死了,靠母亲养大这种那么难的事情都能分析出来,同年受虐这种那么明显的特性怎么那么晚才知道?最绝的是CPS们分析出来儿童虐待的事情之后,警方突然就有如神助的发现了几个被害家庭都收到过一个被虐儿童救助中心的名片。那么明显的线索,难道不应该在事件发生的最初就调查出来的吗?简单的问问隔壁邻居应该就能查出来吧。不过我必须承认,他们想到和儿童虐待相关的那一段还挺激动的,没办法,天生爱看推理剧,汗。
最后和daigo对峙得这段实在太orz了。感觉就是欺负神经病(……)如果daigo不是个精神异常的,北川景子那么几句话就能让他不开枪?让他手抖成这样?真当人人傻子啊。不过daigo回忆小时候和他弟弟肚子饿了在纸上画蛋糕然后吃纸这里,还有有点心酸的。
总之整一集都在很难让人信服中渡过。虽然我没有看过criminal minds,但是我也看过不少美剧罪案剧。看了CSI就觉得破案只要有那个实验室里面的人就够了,警察无用。看了lie to me就觉得只要有那个公司里的几个人就够了,警察无用。可是看了lady,就觉得,警察在逗CPS玩儿吧,看他们脑内破案开心吧。明明是警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要不是他们太无能,还要CPS那帮脑内er干什么啊。
第一集2小时其实下了不少猛料,比如竹中直人一家被杀,比如北川景子代替被害人去做人质。一般这种涉及到探案人员本身安危的情节,不是都该放到剧的比较后半部分用来冲收视用的吗?要搁在美剧,那更是要放到一季的最后一集,用来吊胃口的。可是lady第一集就放了,接下去准备播什么?还是准备让景子同学每集都被挟持一次?
说道这剧的cast。北川景子真是最主角的主角,本剧绝对是全方位的突出主角啊,不管是在会议上,还是犯罪现场,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突出她。可是说实在的,仍然不讨好。那些脑内探案,我觉得还不如平冈佑太的那些数字可信度高呢。这个team中两位男士都没啥亮点,四季君的悲哀……木村多江各种做作,我一直以为她演技派,可是在这个剧里违和感太重了。她适合演平凡的家庭妇女,再不然,化个浓妆演个风情熟女应该也能胜任,可是她太不适合演这个部门负责人的角色了。气场很小媳妇(……),在犯罪心理分析的时候基本就是按照北川景子那角色的思路走,整个一亲妈样,别说演CPS的负责人了,就连演这个部门的行政人员我都觉得不太像,顶多就是个给领导倒水儿的。
配角方面,一开始就被剧透了凶手是daigo演的。没有很震惊,他一直挺神叨叨的,演这个角色虽然有点突破,但是也在可接受范围内,脸还挺好看的,汗。竹中直人居然是guest,本来我以为他常驻的,还想说怎么那么快就死了。说到竹中直人就不得不说细田dd,一开始发现他演小警察,还小shock了一记,一是欣慰一下他总算不bt了,二是感叹一下现在那么酱油了阿。后来发生第二件命案的时候,他莫名其妙的又疯狂了,就是抓住北川景子往车上压那儿,好吧,我觉得疯狂比较适合他。竹中直人被杀了之后我一度以为是细田dd杀的,orz。于是第一集的最大的shock就变成了“细田居然不是凶手???”
第一集基本就这样,不太确定会不会看第二集,可能会看吧,毕竟第一集2个小时,第二集恢复正常了就体现真实水平了。
另外,景子在剧里行头换得真勤,以后就看看衣服吧。blog里面更新了一点剧里服装的信息,有兴趣的来看看。
http://tiffanyxia.blogbus.com/logs/98286855.html 首先说明看这个是因为很喜欢CM,都说这个和CM像,反正现在CM在冬歇,抱着看看也无妨的心情下了...也没有说抱着很大期望,打发时间而已,事实证明我错了,如果没有CM这座大神搁在那里比着,说不定可以勉强三星,可是联想到CM你叫我情何以堪,我压根就不该用这部剧打发时间.....
1剧情太拖沓
也许是为了凑那个时间,导致剧情太缓慢了。快进怕错过了什么重点线索什么的,毕竟破案精彩就精彩在这些细节上了,可惜强忍着看完了发现完全可以快进着看,一个小细节它给你翻来覆去念叨个十遍。
2人物技术太神乎
这部剧一点也不朴实,一看就是瞎编的,这个团队和BAU是没法比了。领导没有领导的范,新人倒一上来就这么厉害,不要告诉我是因为她在FBI学习过,学习是一回事,真正破案又是一回事。领导气场太弱,就是有几个耍威严的地方也没让人感觉出气场来。(顿时十分想念Hotch,即使是CM里那个最令人讨厌的上司Strauss也很有气场的说.....)你说这个案子特征那么明显,前一个多小时这几个人分析来分析去愣是没分析出个关键来,BAU上的话保准20分钟定了,可你要说他不厉害吧,最前面的演习却神得要命,犯人衣服什么颜色,下一句话要说什么分毫不差,CM也不带这晕法,编剧大哥,戏剧性不是这么个出来。
3热血变成狗血
发现日剧总要给你来点让人觉得很热血的剧情,可惜太拖沓了,真正热血的地方来了也没精神了,心里想我还不如去看动漫效果来得好。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情节上,也出现在人物身上,一个个热血激动的了不得,除了那个我叫不上名字来阴恻恻犯罪分析一般都在的刑侦组的男人和气场弱弱的女组长,其他人都和打了兴奋剂似得,拜托,你们都是新人么,你们身体以正义的热血都要溢出来了是不。越想突出人物的个性越是沦为平淡,人物个性是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展现方才可靠真实,打肿脸成不了胖子的道理还不明白么......
4演员故事还算靠谱
这个故事倒确实挺悲惨,关于虐待儿童和复仇的。几个演员其实不错,但本身这个剧存在太多问题所以不够出彩。看到凶手演的那么卖力我就不诟病他一看就是凶手了。凶手可以不正常,可不能长得像凶手。这还有什么意思。
写了这些终于抒发了我看片近两个小时积攒的郁闷。弃此剧....老老实实等CM冬歇归来和他的衍生剧......
劇情比較無聊,卡司還行不過還是不打算追了
北川景子做作骚逼 柳乐优弥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老鼠药 木村多江笑和哭和生气和惭愧和无奈全是一个表情 哎 社会问题多多啊 吸血男和over the rainbow男着实感动我了 点低 木法
我觉得挺好看啊,为毛评分都好低ORZ
有囧子和要润也得弃了,日剧再这么一味模仿美剧却不得精髓反而放弃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是不行的啊~
3集 弃 !
拖沓无重点 弃
觉着有点恐怖。。弃。。
山寨版CM..怎么说呢 太古怪了...
装逼的登峰造极之作
囧子装逼成功,有几个故事还是很感人的说,特别是那个在人背后开口子的天才
。。。。懒得评了都
囧子剧,一话弃,哈哈哈笑死我了,一上来macbook ipad iphone全部出来过了。。。日剧里的好人或牛逼的人果然都是用苹果的!!!
太拖拉了吧
各种打酱油啊
无聊,弃!
还说犯人是幻想,他们才是幻想,第一话开头凭什么说犯人肯定会说xxxxx啊,第二话凭什么就说犯人有妹妹啊,要润那个还靠点谱,另两人不就是幻想嘛,那个几率,怎么算出来的啊?景子怎么就和犯人想的丝毫不差呢,总得有点偏差吧???
囧子不能笑
我累个操,坑爹呢?!?!
囧子和FBI海龟的设定完全不搭,木村多江完全没有领导者的气场。案件各种没有心意。但是为了囧子,还是违心的三星了。。。
第一集看得我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