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看日剧,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部当属《交响情人梦》。这部剧我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看了4遍,关键情节的步进式浏览更是不计其数,直到现在竟仍沉迷其中、不觉厌烦——似乎很适合拿来磨练日语听力——因此,我的心中充满渴望,急切地要用尽生命中最热情洋溢的措辞向尚未观赏过此剧的朋友隆重推荐之。若我没有这样做,内心可能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看点一:古典音乐。《交响情人梦》是一部以古典音乐为主题的校园剧,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古典音乐的加盟。原画作者二之宫知子亲自为整篇故事中的练习及表演情节选择曲目,据说她为此还一度很仔细地研究过古典音乐。所选曲目,都是历经数个世纪仍长演不衰经典,即使是像我一样的古典门外汉保证也会对它们一见倾心。不仅如此,细心的二之宫知子没有怠于深度挖掘,将乐曲背后的故事及其所蕴涵的寓意恰当地为己所用,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推进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第一集中,彩子先是提出与千秋分手,而后又在大庭广众之下戏弄了他,当她在声乐练习时回想起这些,得意洋洋地唱出歌剧《魔笛》选段“永远抛弃,永远丢掉,永远断绝我们之间的一切关系,抛弃、扔掉和断绝”,与剧情结合得真是再贴切不过了。除去情节中用到的乐曲外,剧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表现人物情绪、烘托气氛或者展开情节,谐趣的、愉快的、伤感的、意外的……至于剧中具体使用了哪些乐曲,这里有官网公布的曲目列表>>可供参考,另外在这份中文版曲目列表>>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小帖士。
看点二:漫画幽默。故事在雄壮的交响中拉开序幕,音乐名城布拉格全貌展现眼前,少年千秋穿梭于音乐盛殿,追随着他所尊崇的指挥家维埃拉……这样的开头很难让人有“严肃”以外的联想,虽然稍后的情节中有一些“不严肃”的苗头,但仍没能撼动我坚强的第一印象。直到“折扇老师”江藤老师的折扇不偏不倚地落在千秋脸上,随之千秋同学面部扭曲地“咻儿”一声飞了出去为止。所谓漫画幽默,就是现实中无漫画中有的表现方式。比如漫画中的小新若是犯了错误,妈妈的拳头会由上飞速落下猛K小新的头,于是一个硕大的包应运而生,再打一下,大包的上面又会长出一个小包,而现实中的妈妈通常不会如此暴力相向地教训自己的儿子,退一万步讲,即便是这样做了,通常也生不出这么有艺术修养的包,这就是我所说的“漫画幽默”,感觉上有点儿像周星星的无厘头,充满想象力的搞笑。《交响情人梦》的表现风格非常忠实于原著漫画,这种漫画幽默几乎占去全剧十分之一的篇幅,基调如此之轻松愉快,以至于在第四集中,野田斥责千秋不理解贫穷,为此千秋竭力构思《卖火柴的小姑娘》中的悲惨画面时,竟都配以“叮叮啷啷”的欢乐曲调,绝对可以让观众保持开怀大笑的状态至全剧完了。
看点三:生活哲理。如果你因剧情搞笑而担忧《交响情人梦》会失于浅薄,对此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交响情人梦》不是童话般的浪漫故事,相反,它相当务实地谈理想、谈追求、谈勤奋决定命运、谈人性、谈相处之道、谈患难真情、谈知遇之恩、谈团结协作……但绝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在故事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第六集中,千秋嫌佐久间对他留学的事情多余操心因而勃然大怒,后来当他同样气急败坏地质问一心想成为幼儿园教师的野田“为什么不把目标放更远些”的时候,突然意识大家的关心,如此热心地为他的前途着想也应该是令他感谢和荣幸的,而后在十一集中佐久间向满心疑惑的千秋解释自己为什么要对他“那么好”时说的“就像勃拉姆斯与柯塞尔和约瑟夫倾力相助一样,在历史上留下芳名的音乐家不仅仅是有才能,还有与某些人重要的相遇”,正应了第四集中野田试图通过动画电影告诉千秋的“人无法在没有爱和友情的世界中孤独地生存”——如此娓娓道来的人生小哲理,令人获益匪浅。
看点四:个性人物。首先说说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千秋、野田、峰和真澄。千秋是个傲慢的家伙,但绝对有臭屁的资本,他有天赋,又有“破皮流血”刻苦钻研的精神,按理说成功的条件他都具备,可偏偏是个不敢坐飞机的主儿,只能窝在日本狭小的空间中自怨自艾;野田是个猪窝里走出来的白痴天才,有着白杨树般伟岸的厚脸皮和狗皮膏药般强附着力的天真无邪,钢琴演奏技巧、音色出众的她最大理想是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峰是个摇滚白痴,其实外表张扬的他却是所有人物中内心最温柔的一个,他的理解、宽容与乐达是乐团中最好的粘合剂,将背景各不相同的成员凝聚在一起,两个乐团才得以延续;真澄是个鼓技精湛的娘娘腔,患有密实恐惧症,而且照他自己话说“从千秋大人那里永远也无法毕业”。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改变,最终都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在音乐的道路上朝着成功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除去四个主要人物,虽然整部剧中人物众多,但也绝对不是千面一律。修德力谢曼身为指挥大师,工作作风强硬,容不得任何半调子,但谁能相信他私下里竟是这么一个色伯伯;清良是独立女性,自信且有领导才能,不过到了峰的面前也有温柔一面;除此以外还有诗情画意的乐评人佐久间,人小胃大的低音大提琴手小樱,温柔多情的美女双胞胎小萌、小薰,理性沉默似的武士黑木,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菊地,敏感脆弱的爱哭鬼静香,崇尚恶作剧的弄蛇者桥本、玉木,酷爱牛肉条的性感美女经济人爱利莎……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点五:视频剪辑。类似于人物直挺挺倒地或者像一直空塑料杯一样被打飞的镜头比比皆事,令人叹为观止。但最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器乐独奏时,演员的手、脸及全身切换流畅,音乐的起、止,甚至演奏过程中身体、手指的起伏运动都配合得天衣无缝,交响演奏时,也是协调一致,就好象是演奏家们的本色出演一样。正因如此,虽然文字不多,我仍将“视频剪辑”独立成段特别介绍。
日剧《交响情人梦》改编自二之宫知子同名漫画,一经播出,反响热烈,后又推出动画版本。相比之下,动画版更忠实于原作,情节中出现的曲目较多,每段曲目的演奏也相对完整,不过画面效果不及《钢之炼金术士》细腻流畅,表现力较弱,而我本人也不是特别喜欢二之宫知子的画风。电视剧版受时间所限,对原作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删改,其中两段支线情节及相关人物,以及缺少音乐学院特色的情节,虽然没能见到千秋和野田的钢琴小提琴协奏而多少感到有些遗憾,但更多的还是令人欣喜的改变,比如,没有标题的贝多芬《第七交响曲》确实比原作中的《英雄》更适合这支“纯粹不经计算的”S乐团, 因为它留给交响乐团的创作空间更大,比有标题作品更能展现S乐团的个性,而且S乐团第一次公演时千秋着T恤这个改动也比原作更具人情味。作为一部改编作品,我必须承认,《交响情人梦》确实已经将梗概情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到极至。
总之,我认为《交响情人梦》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http://richi.yculblog.com/post.1786945.html岁晚新春,难免又是一餐接一餐的团年饭、开年饭。就在这饭与饭之间,我在一点一点的慢火煲着日剧专家abby推介过的《交响情人梦》(Nodame Cantabile/のだめカンタービ),现在刚煲了一半到第七集。
我已有一段时间没有煲过日剧了。不对,应该说很久没有煲过剧集了。时间太长嘛,一煲起来总是心思思,非要马上把十几集啃掉才安乐,挺累人的。好看的还好,不好看的就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可是好不好看就是要看完才知道。
《交响情人梦》到手已一段日子了,女主角是《喇叭书院》(Swing Girls)的上野树里。我看了半集第一集就把它搁下,印象中剧集属搞笑一类,挺夸张的那种,上野树里演的野田惠是个不修边幅、污糟邋遢的钢琴系学生,登场时的形象并不讨好。后来听abby说剧集的戏味到了第四、五集才浓起来,才拿出来翻煲。
《交响情人梦》也实在有些《喇叭书院》的影子,除了上野树里,还有笑片必拖的铁胆竹中直人。他这次还扮演欧洲指挥家,模仿洋人口音说日文,一贯抵死疯狂。《喇叭书院》讲一班高中女生拉杂成军玩Big Band Jazz,《交响情人梦》的背景是音乐大学,不过也有一队由“落后生”组成的交响乐团。《交响情人梦》以古典音乐为题材,很自然地每集都穿插着优美的古典乐章。“落后生”组成的S乐团,第一次公开演奏的就是贝多芬第七交响曲;野田妹跟她的学长千秋(玉木宏)在钢琴系练习的,是莫札特双钢琴奏鸣曲。
古典音乐自然不乏抒情浪漫的乐章,但在剧集中用得最多的,甚至在片尾时也用上的,却是非常不古典的〈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
〈蓝色狂想曲〉的作曲人是George Gershwin,是近代美国人而不是十九世纪的欧洲人。Gershwin的作品,有爵士乐、有百老汇音乐剧,也有荷里活歌舞片(如柯德莉夏萍的《Funny Face》),就是没有太古典的作品。〈蓝色狂想曲〉最初是写给钢琴和像《喇叭书院》那样的爵士乐队演奏的,后来才经其他人改成管弦乐版本。(一开始的单簧管在最初的版本会不会是色士风呢?)所以这首乐曲,可以说是爵士乐邂逅古典音乐,也可以说是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交汇的典范。初听古典音乐,Gershwin的确是一个雅俗共赏的切入点。
《交响情人梦》中的S乐团在校园祭中为了奇兵突出,选奏富戏剧性的〈蓝色狂想曲〉实在是个高明的主意,就算不是每个家庭观众都喜欢古典音乐,相信也不难爱上这首有趣热闹的曲目。我一连几集的听着〈蓝色狂想曲〉就心烦了,想找此曲来播。我没有买过Gershwin的管弦乐唱片,但此曲如此流行,肯定在某一张精选中有收录的。找呀找,却找不到。
今天路过唱片店,用了三分钟找到一只DECCA出的平价碟,只卖48大元。找来地道的美国乐团The Cleveland Orchestra演奏,除了〈蓝色狂想曲〉,还有Gershwin最出名的〈An American in Paris〉、〈Cuban Overture〉和〈Porgy and Bess - A Symphonic Portrait〉。放在唱机一播,实在令人血脉沸腾,情绪高涨,劲过新年烟花汇演。后两首曲目我之前没有听过,一听也马上喜欢了。
《交响情人梦》好看。S乐团演出时不穿传统西洋礼服,第一次穿黑TEE,第二次穿上像极道葬礼的黑和服,都帅呆了。我以前初看指挥家指挥管挥管弦乐团时,就觉得黑白色的礼服大闷人了,常常幻想礼服可不可以是全蓝色的,配鲜黄色衬衫加蝴蝶结,指挥可以另穿鲜红色(像某年的张国荣唱片封套),更为突出。想不到《交响情人梦》真的是首狂想曲,比我想的更疯狂。
我不懂乐理,不知道内行的古典音乐爱好者看了《交响情人梦》会不会摇头叹息。我却天真地觉得,《喇叭书院》也好,《交响情人梦》也好,能把本来是写给所有人欣赏的音乐,从少数人的神坛上拿回到大众身旁,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PS.《交响情人梦》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三亿日圆极道初恋》(Hatsukoi/初恋)中与宫崎葵一起食大茶饭的忧郁小生小出惠介,在剧中是那个和田野妹争夺千秋学长的afro head定音鼓手。
看了《交响情人梦》,果然,日本人真是变态得无敌纯情得可怕。作为一个抵触日剧的顽固分子,本人在到处看到天花乱坠的评论进而接受了鱼头的强力推荐后,带着狐疑准备瞅一瞅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后果惨痛,一下忽忽看完了整部。在进程中多次用满含水分的眼睛死瞪着屏幕,一边呲牙咧嘴。边看边觉得,不堕威名啊!形容这部短短11集的日剧,再没有比“美好”更合适的词汇了。
最可爱和打动人心的当然是人物,以我现在的欣赏水平,人物永远置于编剧,技术等等之上。女主角野田妹是我心目中继赤名莉香之后最富个人魅力的女生了~~~可以用各种肉麻的词语形容。“只要你一微笑,世界就会因此而熠熠生辉。仿佛在呼吸般,变得生动起来了。”这样像水晶一样透明单纯的人啊,却没有水晶的冰凉,温暖美好,天真质朴。当她用那双明净的眼睛真挚纯洁地看人时,即便是谋划贿赂,理由也如此温暖人心;即使在垃圾堆中弹钢琴,也那样美好的让人心惊。她的爱纤尘不染,爱一个人不因为有钱,帅甚至有才,而是爱他的全部,爱他高高在上的死相,爱他的臭脾气和苛责。我们可真受不了这个傻得近乎没大脑的家伙,在痛斥她给人带来不现实的坏影响的同时深深地被感动。无怪乎那些剧评们都带着对美好之物的感激之情描写着这一玫瑰色的梦幻。男主角帅绝人寰,帅啊帅啊超级帅,内敛不花心上进内心温柔外表冷酷。。。。。。(本花痴撞上了电线杆子。。。)不过这种人设很模式化,乱幻想的片子里,帅哥差不多都这样,只是这部演员选的很贴切。
在这样童话般的人物和故事中,每个人都单纯可爱,每个人都心怀善意,坏人都改恶从善,gay们都执着善良,没有恶意竞争,有才能的人互相敬佩,互相帮助,所有的阴霾都会散去,所有的明天都在交响乐中绚烂生辉。我喜欢乱七八糟的野田妹,为了心爱的人付出,但自己也默默努力。我喜欢野田妹垃圾堆中的钢琴,也喜欢大家都说她是变态并且仍旧爱她。总之,看到比自己还乱七八糟的人很兴奋~~~嘿嘿嘿
鉴于日本的民族性,日剧向来很有速度感,短小精干。某人关于日剧和美剧的简介很恰当,引用之:
“我一口气看完了15集《绯闻私校》,简直是热血沸腾。
尤其是看开始的5集,我觉得好莱坞的编剧实在是太牛了!
所有的韩剧和日剧青春偶像剧跟它一比,都显得寡淡无味。
但是这种极强的戏剧张力,很难一直保持,
当日剧和韩剧在后半段开始对观众进行情感诉求的时候,
美剧为了保持那么高的叙事效率,仍旧必须翻来覆折腾男女主角和配角,
相当有没事找抽的嫌疑。
当《GOSSIP GIRL》已经不能单纯依靠六个人的张力讲出花样,
开始靠引进新人物,制造新矛盾,挖掘新前史吸引观众时,
我开始有些失望了。
这大概是美剧的毛病:那种激动人心的东西,很难在人的心底留有回味,
也很难有一些小细节,让人想起自己的恋情和人生。
而这些,日剧和韩剧(很少的一些!)却能做到。
我想说,美剧缺乏一种叫做“隽永”的东西。
当然,你也可以嘲笑我,怎么会有人在电视剧中追求这种东西?”
就是这样,看美剧哭是比较可笑和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欲望都市》为什么能会成为几乎不可逾越的巅峰?作为美剧中极少数的人物富有个人魅力,心理刻画细腻,层次丰富(对我这样的外行是这样的)的佳作,仅凭借情节热播的后来者自然难以望其项背。desperate housewives和cashmere mafia的女人们缺乏那种独立成篇的个人魅力,而且看到刘玉玲做一个没有东方文化根基的香蕉人和白种人一较高低有点伤心。prison break则是典型的情节取胜了,反复折腾,第一季就审美疲劳,第二季传说直接沦为公路片。后来就漠不关心了。。。
这部片子极大的一个美妙之处还在于音乐。全片配乐几乎全部采用古典音乐,却不觉得枯燥,反而成为了一种享受。和情节的高度整合性,使观者伴随着主角的经历,或哭或笑,或喜或忧。看了片子后,我再一次燃起了对古典音乐的向往。持续进行了“如果我有钱,就去***”之类的yy。古典音乐原来是如此之美,能够表现丰富的感情和细腻的层次,引导人心灵明净。如同《约翰 克里斯多夫》里面那个描写音乐的名段--“音乐,你这心地清明的朋友。。。”。无论看到野田妹的钢琴独奏还是千秋指挥的交响乐,都是如此打动人心。《贝多芬第七交响乐》不同于《田园》,《命运》之类,本来是没有特定标题的,需要自己体会,但导演带我这种古典盲看到和感受到了绿色的春天。柴科夫斯基高难度的《胡桃夹子》,粉红色的莫扎特,德彪西与恋人漫步的甜蜜,都很感人。重点是,无论野田妹演奏什么,看到她我就很感动。。。哇!而且看完后竟然不自觉地做指挥状,其实在别人看来可能更近似帕金森氏症,唉~~~
最后,还是觉得日本是个非常奇怪的民族。不是极夸张,便是极沉重,喜欢拍各种不伦之恋,有各种变态的审美。严肃片喜欢营造诡异的美感,比如深黑压抑的静默,死寂中鲜血缓流的凌虐之美。搞笑片又超级不现实,经常做出没大脑的事--汗,怎么像在说自己,完了。感觉似乎他们压抑忙碌惯了,受不了像韩国人那样唯美地渲染美好的感情,于是隐藏在搞笑中真情流露。不过还是得承认,他们搞这个还怪有一手的。
除夕看完,夸张处笑得腹疼,小出惠介分分钟妖形怪状,竹中直人浑身冒戏,上野树里与玉木宏正值全盛年华,每个毛孔都写满年轻美好,看看这一出理想童话剧,就觉得日子再灰暗都有盼头了。
如果你是日剧迷,不妨被古典音乐熏陶下;如果你是音乐迷,不妨被kuso搞笑日剧折腾下。里面的几位现在都大红,快发紫了。
内在是有一股源源不断的澎湃的力量,发自内心,也打动内心,重新书写了理想与激荡这些词汇,令人无法抵抗地落下热泪并且被那强大的洋流般的力量所席卷。
5集后决定不再看下去,无法忍耐里面处处弥漫着的日本人将女性贬为男性附属品的价值观,可怕的是这部剧的大流行证明普罗大众早已被这种畸形价值观洗脑,不觉得男女主的行为有什么问题。
没想到这么好看阿。。
很漫画很夸张很可爱。是在理想面前痛苦掙扎的幸福之歌,是從絕望至希望的歡樂之歌,是在站立的人群中埋頭痛哭的離別之歌,是性感溫暖的交響樂團友誼之歌。每次演出時真的就流下眼淚,這不是協奏曲的魔力,是每一個盡心盡力之後擲地有聲的音符,傾注心醉的煩惱。
哎呀呀貌似是唯一一部没有出现任何坏人的温情片子
为什么中国没有洋人低三下四追恋国人的剧情, 为什么日本人烂到不忍分辨的英文都敢恶搞洋人? 也许全世界都有自尊, 中国人没有.
田鼠般的野田妹,不停抽筋的千秋様,热血沸腾的小峰子,十三的GAY奥山。。。。老师、同学、校内、校外,末有一个正常人。很喜庆,糅合了日剧的所有必要优点,但真正热爱古典乐的同学们还是算了,这不过是一群缺氧分子的集体闹剧。多年后,只记得YUYA——这部疯癫喜剧片里唯一的悲剧人物。
基本在一天之内消灭!话说,看日剧就是件伤身费神的事儿。明明知道剧情,何况又是BG,我居然还被萌得在被窝里滚来滚去、不断蹂躏枕头、摇头晃脑、咬被、啃指甲、满脑袋粉红色的心……扶额……另,这剧卖腐卖得太严重了,身为资深腐女的俺都看不下去了!猥琐男统统退散!千秋sama是某野田废的……
世上有竞争也有合作,有人不喜欢你有人喜欢你,哪怕是竞争呢也可以光风霁月一时瑜亮,哪怕是不喜欢,也可以远远敬佩。所以我看到到处都是一口一个“小贱人”以一堆女人抢一个男人为主题的**传,**传奇时,真是恨不能十指如锤。
最成功的真人化日剧?大概。
可以说是完美...
最好看的漫改!最好看的初心!啊,我的野田妹,啊,我的千秋王子。因为这部剧,喜欢上了野田妹,喜欢上了树里。我爱我的青春。高中追的第一部如此着迷的日剧。
老实说野田妹这样的设定要是在现实中出现,一定会被别的女生给踩死的吧。
選角選的不錯 很有漫畫感 只是有些浮誇 看久了還是比較喜歡流暢自然的戲劇
漫画式日剧...非常精彩的月九...最爱他们拿大提琴转圈...酷呆了...上野树里大赞...
上野树里很有爱
上野树里+玉木宏+古典音乐 看点!
真是难得的不拖沓,没有纠缠于小情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