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八年,电视剧:检察官公主,搞笑一家人,秘密花园。学校2013。听见你的声音。Doctor异乡人。匹诺曹。W。当你沉睡时。死之咏赞,目前正在安静拍摄的浪漫附录别册。 电影,返回基地,no breathing,观相,热血青春,VIP。 我在做什么[笑cry]实际上我不是在如数家珍,其实是在单纯的进行业务统计。如果粗略算来,这么多作品占据李演员八年光阴的比例少说也有五分之一吧。 刨去这粗粗略略的五分之一,还有五分之四。某一瞬间忽然想起,太久太久,李演员偶尔掠过人群的身影,总是一件从头到脚很长很长的大衣包到脚,一边大步流星走着路,手里还端着摄影机,眼睛紧紧盯着镜头。再凝神贯注检查自己的表演。 有时候过着马路。有时候安安静静倚靠在墙角。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 从一开始出道延续至今。也就是说他花多少时间在演戏上,就花了同等时间在检查自己演技上。 又五分之一。 每次他演的电视剧直播,他总会认认真真的看。哪怕人群喧嚣,哪怕四周人声鼎沸,他却一直安静的看着。 投过他沉静的目光,他沉浸其中。哪怕一点点瑕疵也逃不过他敏感锐利的感觉。于是越来越少,从他作品里观众可以挑剔出哪怕细微的表达错误或者失误的地方。 一个作品,十几本的台本,需要他一个字一个字硬背出来。李演员是有背台词的习惯的,到现在他都能大段大段默写他喜欢的狼和狗的时间里面的台词。 除了背台词,他还喜欢在脑海里不断默想,构想剧情。每段台词背后的场景,人物的情感,表情,他总会在脑海里勾勒设想一千遍,一万次。直到某一天把他放在场景里,他已经完全融合在里头,真实的自己也消失在人物的身体和血肉里,生生不能剥离。 又是一个五分之一。 只是人物的构想吗,不。我们眼睛所能看到感知到的,就已经这么多了。可我们视觉看不到的背后,李演员还做了些什么呢。 拍VIP时候,他不是大主角,却逮着大前辈们,虚心请教了很多问题。 他让大前辈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演员身上保留的无比宝贵珍惜的表演的热情和热血。他让大前辈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位年轻演员作为演员的赤诚和禀赋。 每部剧的主人翁都有之前他扮演角色截然不同的职业和千差万别的人生。而他用他的努力让自己活出了形形色色职业人生的角色应该有的样子。 至今,我没有从屏幕看到比他更专业更利落的外科医生。至今我没有在后来的电视剧里发现比他更纯真更澄澈的少年形象。 就连饰演坏人都那么成功。我们的少年即使残忍着也那么残酷中带着凄迷的艳丽,即使喋血也是惊鸿一瞥的,冷酷里带着无解的迷人。 看着他的成长我真正领略到一个优秀的演员真正的努力其实更在戏外。戏外,他会为了塑造人物而学习如何消毒手,如何像外科大夫一样去做手术。会为了人物学习南韩以及北韩的方言,会为了人物仔细琢磨主人公说话的语气,口吻,说话方式,语调,韵律。 丝丝入扣的去揣摩人物的表情,声线,姿势。丝丝入扣的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的再现人物细微的眼神变化和每一个阶段细微的感情表演层次。 扮演历史真实的人物,他会查找大量历史资料,了解人物当年的背景和人物原型。他不会让人关了书,看着电视机,看了他的表演,被他带偏以为那就是我们不知道的金作家。他如此真实的,如此尊重的,将一个被黑暗窒息时代埋葬的才华横溢的人一点一滴的再现出来,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令人扼腕也引人叹息。 看了死之咏赞,耳边总是有他低低的念诗的声音。如此清亮,低沉,磁性,像山涧汩汩的一溪清泉。像正午暖暖的一抹阳光。像喧闹过后平静的湛蓝的大海。像清晨在花瓣和叶面上跳舞的露珠。 每当听着他的声音,不知不觉会变得宁静,变得安宁。每当听到他的声音,不知不觉会变得沉静,变得喜悦安乐。 而他从未因为他获得的成功而停止自己的学习。哪怕对着一些新人演员,他也会放弃自己之前获得的表演知识,而试图去崭新的目光去发现他失去的,正在被消磨的,和后辈相比不一样的东西。 或许又是他生命里无比宝贵的五分之一。 而现在的李演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会分拨出来,用在后辈演员身上。倾听。分享。像朋友一样给予他们建议。像朋友一样给予他们精神指引。 像老师一样去指导,去发现。在他们身上如获至宝找到某一天会成为无可替代演员的美好质素。 像大人一样去帮助,给人倚靠。像朋友一样去玩耍,给人扶持。他好的同时总是希望身边的人,世界的人比他更幸福,比他更快乐,拥有更多。 单纯而美好的人,始终不吝于把他珍惜的时间花在别人身上。哪怕他的时间是按分,秒来计算,也依然会腾出大量时间,和同龄人沟通,和后辈们探讨。常常去安慰,总是去帮助,不知不觉又是一个五分之一。 我还记得光耀2013里,最后一个采访者就是我们家钟硕。当记者姐姐说,让他把自己愿望写下来,过十年后再来看。当时他就笑场了。因为那时候他不知道未来的路还有多久,自己能走多远。可短短五年,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和自己的理想型姐姐正拍着戏,外面的世界里,听音正准备翻拍,而所有人都说,修夏不可复制。
首先,我得道歉~因为我看这部剧的初衷不纯:我纯粹是为了李演员的脸点开的视频~当然,事后发现是我肤浅了~肤浅得就像有些人把这部剧简单定性为渣男带着小三一起为了禁忌之爱不顾家人自私殉情的狗血故事一样。。。
这部剧是在真实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改编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朝鲜,那时的朝鲜正处于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不了解这个时代背景去看剧会忽略很多细节,甚至无法理解主角内心的挣扎,最后可能就简单把这部剧定性成一个爱情悲剧。但细细看完剧,你会发现,摧毁主角的从来不是爱情,至少不只是爱情。对于男主来说,他有家国抱负,空有一腔热血却囿于封建家庭对他的桎梏,女主对于他来说与其是爱情,更是他寂寥人生中除写作以外唯一的光;对于女主,她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一开始也想在这个乱世明哲保身,但不知是男主带给她的影响还是整个时代给她的影响,她开始理解男主的追求;自此,两人便成长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一开始男主对女主的感情是非常克制的~各种细节都看得出来,他刻意回避女主目光;女主主动拿粥去看望因为思念亡母而装病在家的男主,他又赶女主走;甚至在快要壁咚那一刻他也没有放弃理智,反而是邀请女主去他家做客,故意让女主知道自己在乡下已有妻子的事实。怎么说呢?从现代的眼光去看,这算渣男吗?肯定算。。。但套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剧里展现出来的男主与其妻子的关系来看,我觉得不能算。首先,这个妻子和他在结婚前都没见过面;其次,这个妻子与其说是他的妻子,不如说是他父亲安插在他身边的眼线;最后,还是男主的人设问题,男主是一个被新文化思想所引领的人啊~他怎么会喜欢一个和他那封建大家庭深深契合的女人呢?男主穿西装,妻子一直穿的朝鲜传统服装。。男主整个人对于他那个家庭来说都是格格不入的。故事讲述了好几次男主与他那控制欲超强的父亲的争执,这个说法也许不准备,因为都称不上是争执。一开始的分歧只能说是男主父亲对他的单方面碾压。男主父亲喊他回家乡继承家业,他说好的;男主父亲喊他不要再往来京城与女主见面,他说以后都不会去了(当时女主迫于家庭压力准备开始和富家公子相亲);男主父亲喊他不要写作,看的书也不要放在桌子上,他都一一照办了。。虽然压抑,但是他如果没有遇到女主的话,应该一辈子都会按照他父亲的愿望就那样如行尸走肉般活着。。。(查了现实中的金佑镇,他亲生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之后他父亲就开始不停再娶,一共娶过8位妻子,共有10个子女。。)
私以为,女主对于他开始变得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女主知道他已婚以后打算和他分别时对他说的——希望他能继续写作。这句话使得他对女主星星点点的喜欢,变成野火燃着了整片草原~之后就随着他对写作的日益投入,和家庭的分裂愈演愈烈。。。直到妻子向父亲告发他写作,父亲发现他和女主的那些通信,一把大火烧掉了那些书也同时烧断了他和这个家庭的最后一丝关联。
回到女主这边,在我看来,这段感情但凡女主没有那么主动那么坚持,那么也许小火苗早就被掐灭了。在那个年代里,她绝对算一个勇于追求理想勇于追求爱的新女性。这里也许有人要杠她是小三了,咋说呢。。就像我前面对于男主是否算渣男的分析,我希望大家还是不要简单拿现代的爱情观去分析100年前的人,那再往前推,还不是一夫一妻制呢。时代是变化的,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要求100年前的人。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她的成长,她出生贫寒且是长女,不仅需要照顾弟妹甚至还要照顾父母。就像男主那么爱写作一样,她也是深爱着唱歌,本来她以为日本留学归来可以一心靠唱歌养活一大家子。但现实是那么残酷,甚至最后被以一大家子的性命为要挟,以逼她去做为日本侵略者歌功颂德的传声筒。。太苦了。在那个时代,她有得选吗?有,那就是去死,只有她死了,她才不用做她死都不愿意做的事情;只有她死了,她全家才能活。。。
男女主是不幸的,不仅仅是因为爱而不得,更是因为那个时代给他们带来的痛楚;男女主又是幸运的,在那样一个时代,他们遇到了彼此,成为了彼此救赎的那道光。与其说是为了爱情舍弃生命,不如说是在那个时代下两个穷途末路的人恰好爱上了彼此。
两人在登上最后那艘船时,用了自己给自己起的名字。金水山,尹水仙。
年纪大了,接受不来BE。这部虽然很悲,but双死勉强算HE吧~毕竟对于主角来说,那并不是死亡,是真正生的开始。
很悲伤的电影,活不下去的男女主,为了真正地活着,相约赴死
为什么会活不下去?之前我总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他们该怎么活下去啊!
男主,生活处处受限,什么都得听从父亲的安排,包括婚姻,包括工作,留学的那段时间,是他难得的自由时光,他可以自由地写作,自由地排练,自由地表达。后来,父亲的绝食威胁,夫人的所谓劝说,他没有办法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绝食而死,但他一旦回去,他的灵魂就会死去
女主,男主第一次去女主家的时候,我以为女主的家庭是很温馨的,后来才发现完全错了,这种所谓的温馨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家人们怀疑她为了弟弟留学的钱出卖自己的肉体,讽刺的是,后面又为了钱,让她去出卖自己的灵魂。女主逃不掉,她要活下去,那她的灵魂注定死亡,否则就是她家人的死亡
同情男主夫人这个角色,她什么都没有做错,一切都是规规矩矩的,她嫁给男主的时候,连男主的面都没有见过,她为男主的家族活着,得不到夫君的爱,甚至得不到夫君对她的责任,她的灵魂早就死去了,最后她去劝男主,也只是尽她应尽的义务而已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里的自由,不仅仅是肉体的自由,更多的,是精神的自由,灵魂的自由
1-2集结尾
下面几张图,是最开始,女主不理解诗人和他恋人的死
3-4集结尾
5-6集结尾
我求求你们别再带着某三某四的肉体出轨➕物质欲望的三观来侮辱他们对爱情和自由的诠释了好吗?
看不懂的话请想办法加深下自己的文学素养,增添点历史知识顺便提高下共情能力行不行再来看剧?
先说一下,正因为心德和祐镇三观太正才会有这样的结局。
当心德拉着祐镇的手让他求自己别走的时候我哭的不能自已啊简直,祐镇看着心爱的女子那痛不欲生的样子钟硕真的诠释的特别好,手动表扬李二硕的神演技,一秒让观众入戏。
自古忠义难两全,我想心德和祐镇肯定都想过,假如当初没有遇到对方就好了。如果没有遇见,没有在孤寂的黑暗里看到那束光,感受到那片刻温暖,就不会产生希望,然后再坠入无边的绝望。因为有情有义,所以不愿带着难全的孝义和愧疚苟且偷生。因为顾念着道德人伦,所以爱的更加克制。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啊,不想因为自己的爱情去伤害任何一个亲人,可是他们想要毫无顾忌的爱又有哪里做错了?如果不是没有选择,谁又愿意用死亡来延续他们的自尊和爱情呢?
最后放上本篇唯一的毒糖,一个充满爱意,愧疚,安慰又欣慰的吻。。。。
只愿天堂里祐镇能伴着心德的甜美歌声无忧无虑的写作。
第1计,骚气外露。在自己齐眉的刘海留一处缺口,像一扇门,曰:我家大门常打开。给尹心德以指引。
第2计,盛气凌人。高声宣读爱的信仰,将尹心德引入屋内,然后大声斥呵斥:谁让你进来的?你给我滚出去!给尹心德以威慑。
第3计,变化无常。让尹心德尝完棒子之后,马上给个大枣,伸出不纯洁的友谊之手。给尹心德以神经病印象。
第4计,不屑一顾。当尹心德用完全听不懂的歌声征服新剧社其他所有成员时,一直背身看书,憋死都不赞美(所以本剧叫《死之赞美》)!给尹心德以脸色。
第5计,雪中送炭。在尹心德肚子饿的咕咕叫的时候,请她吃朝鲜拉面(效果仅次于拉屎没带纸的时候救美人于坑位)。给尹心德以食粮。
第6计,侧耳倾听。看尹心德喝酒,听她唠叨,任她埋怨。等她喝多了,说几句宽心的话,然后带走。给尹心德以释放。
第7计,装病卧床。刚刚获得尹心德好感,就开始玩消失,假装身体不适在家修养。给尹心德以机会。
第8计,显露诗情。在屋中地上不经意地放一首自己写的小诗,用情颇深,句句揭示:我已经老大不小了,我还在打光棍,我很难过。给尹心德以感染。
第9计,故作呆痴。尹心德带着稀饭来看自己,天地间“我”、“稀饭”、“你”,意图如此之明显,就是假装看不懂,还说稀饭不好吃。给尹心德以情痴印象。
第10计,欲擒故纵。明明想留尹心德过夜,却声声催她走。明明知道尹心德找借口说下雨没打伞,却直言直语拆穿。给尹心德以推感。
第11计,彰显孝心。明月当头,小路徜徉。不谈儿女私情,只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给尹心德以孝子印象。
第12计,深藏不露。明明已经为尹心德所着迷,却很少当面表现出来,宁可在背后看着她偷笑。给尹心德以矜持印象。
第13计,不卑不亢。面对日本警察的调查,勇敢承认自己是朝鲜人,不愿多讲日本话。给尹心德以勇士印象。
第14计,暗显财力。节衣缩食,把家里邮寄来买寿司的钱拿来补贴排戏,推动巡演。给尹心德以小开印象。
第15计,目光炯炯。当尹心德登台演出万分紧张时,陪在她身旁,用自己炯炯有神的小眼睛盯着她放电。给尹心德以力量。
不得不说,金佑镇真是情场老手,这才2集,就把尹心德迷得不要不要的,佩服佩服!
~~~~~~~~~~~~~~~~~~~~~~~~~~~~~~~~~~~~~~~~~~~~~~~~
第16计,爱屋及乌。参观完尹心德家的陋室后,称赞她父母和蔼可亲,弟弟活泼,妹妹懂事。给尹心德以温暖。
第17计,一诺千金。当热爱舞台的尹心德邀约来看她演出时,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给尹心德以期许。
第18计,推波助澜。当尹心德决心为自己报仇,朝警察局里扔小石子的时候,称之为闹着玩,然后拿个大石头把玻璃砸了。给尹心德以示范。
第19计,墙角壁咚。本来逃跑两颗星就扑通扑通地狂跳,趁机把尹心德壁咚,让她心中小鹿乱撞却无处可逃。给尹心德以遐想。
第20计,戛然而止。当空气开始燃烧,尹心德闭上眼睛,观众瞪大瞳孔,全世界都在期待一场湿吻,选择拂袖而去。给尹心德以克制。
第21计,彻底摊牌。带剧社全体成员到家里做客,除了证明自己是真的有钱,还展示了自己的老婆。给尹心德以选择(做我小三,还是远去)。
第22计,束之高阁。尹心德伤心离去,留下一顶专门为取悦自己而买的帽子,虽然口中和老婆讲会亲手奉还,却始终藏在自己的抽屉里。给尹心德以位置。
第23计,兑现诺言。在尹心德公演的那一天,出现在剧场不起眼的角落,直到尹心德看见自己,才作势离开,让尹心德终止演出,狂追自己。给尹心德以执念。
第24计,做回自己。子承父业,封笔五年。尹心德一句“我喜欢你的文字”,重新拾起钢笔,写信,写诗,写文章。给尹心德以初心。
第25计,保持通信。虽然不能朝夕相处,但是可以把思念全部浓缩在信件,把爱留在纸间。给尹心德以缠绵。
第26计,一毛不拔。明知道尹心德可能为了改善家庭条件而嫁给有钱人,仍然为了不让她愧疚、有为了钱当小三的感觉,在自己非常有钱的情况下不予经济上的帮扶。给尹心德以自尊。
第27计,闭口不言。当尹心德求自己抓着她不放,对她讲“卡机麻”,却三缄其口。给尹心德以绝望。
男主愚孝,奈何计谋虽多,把妹可以,给尹心德幸福很难。所以三四集的爱情计时而有长痛不如短痛的决绝,时而有想放手却放不开的纠结。有的计很妙,有的计很烂。面对老爹的逼迫、老婆的监督,面对敢爱敢恨主动出击的尹心德,男主一筹莫展,想死的心都有了,看着也是难受。
~~~~~~~~~~~~~~~~~~~~~~~~~~~~~~~~~~~~~~~~~~~~~~~~
第28计,心有灵犀。接到一个没有声音的电话,欲挂之际,叫出尹心德的名字。给尹心德以慰藉。
第29计,远赴他乡。得知尹心德将去日本发展后,决定放弃所有,从此相伴。给尹心德以决心。
第30计,预知困难。在确定尹心德不需要钱,只想要纯真的爱情后,坦称以后要过穷光蛋的日子。给尹心德以准备。
第31计,灵魂交流。和尹心德一起去探讨人生,探讨幸福,探讨生死,最后达成了共赴黄泉的共识。给尹心德以释然。
第32计,做回自己。摆脱一切束缚,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为自己而活,哪怕只有一天。给尹心德以自由。
第33计,一起写诗。拥抱着,停下笔,一人几句,抒发心中的爱意,挥洒最后的才情。给尹心德以真心。
第34计,一起跳舞。在甲板上,脱掉鞋,和尹心德翩翩起舞,飘然若仙。给尹心德以浪漫。
第35计,深情一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亲吻自己深爱的女人。给尹心德以无悔。
第36计,告别一切。告别朝鲜,告别世界,告别烦恼,告别无奈,告别艺术,告别生命。给尹心德以永恒。
~~~~~~~~~~~~~~~~~~~~~~~~
后记:
看完第一集的开头,就知道这是一个悲伤的结局,我一直提醒自己放松一点,放松一点,同时也争取把剧评写得调皮一些。可是看完三四集,情绪就完全down下来了,看完大结局,心情更是忧伤。我不赞同金佑镇和尹心德的做法,我也可以声嘶力竭地连问十个为什么,但是当我试图去体会他们所遭受和面对的一切,我的心也是痛的。
而我觉得,正是因为能感受到别人的痛,所以我才要好好活着。
爱情,真的那么重要吗?
很多人对这部剧的质疑可能在于此,为了爱情而选择殉情,爱情真的比生命还重要吗?但与其说佑镇和心德是为了爱情而自杀,更应该说是为了自由而自杀,只是刚好他俩相爱,刚好都想死去,于是便一起赴死了。
具体的历史背景不太清楚,但仅从剧情中也能看出男女主生活中的挣扎。
佑镇虽是首富之子,但一生都被父亲一一安排,让他结婚他便结婚了,让他去日本留学便去留学了,让他继承家业便继承家业了,甚至当父亲发现他在工作之余还在写文章时,还命令他不能再写,而他真正爱的人,也因为他已婚的身份不能光明正大的在一起,这是违背世俗伦理的,他的灵魂在经受这所有后仿佛被禁锢了,让他透不过气。
而另一边的心德则过得更糟糕,她是家里的老大,一家的吃穿用度都靠她一人,弟弟妹妹想去美国留学,父母却并没有因为家境窘迫而让他们放弃,反而让心德一人背负重担赚钱供他们去留学。好不容易遇到了善良慷慨的老师愿意资助她,却被莫名袭来的流言蜚语将她羞辱得体无完肤,连歌唱家的工作都因此受到严重打击,而压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则是在这样情境之下她最后的选择,是作为临时歌手在总督府给日本人唱歌,并以她家人的性命作为要挟逼迫她答应,虽然不知道在总督府给日本人唱歌究竟是多么耻辱的事,但猜测应该和做汉奸差不多概念吧?
两人的爱情是如此沉重,当时的社会及家人逼迫得他们进退两难,他们如果放弃一切在一起,家人的生命则会受到威胁,如果他们选择不在一起,那他们则要回到原来的生活中,而那将使他们失去自由、梦想和清白,被永远的锁在这漫长而黑暗的牢笼之中。
于是,人生的重压将他们推向了那唯一的自由之地——死亡。
凄美的爱情之所以称为凄美,正是因为太过凄惨,爱而不得,却又难以忘怀。如果当年他们分手之后再也没有见面,一切是否会不一样呢?
我真的哭泣了李演员真的是什么都能驾驭的很好。
申惠善成名以后演戏气场都不一样了 另一位不说了永远一个表情一个调调
申惠善的颜真适合演年代剧,当然李钟硕也是,悲剧似乎是男女主角的唯一出路,深深感受到那时候的他们的绝望与无奈……唯一的违和感大概就是口型假唱那里,其他都很完美,尤其是OST,实在是太好听了!PS.我更喜欢《死之咏赞》这个名字,很美的意境……
开篇,哎!服兵役前的每一部都会很珍惜的,加油我哥!
两人的结局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那个时代导致的,但是真正的原因并不是时代是命运,是家庭是性格,人都是不能决定自己的出生。男女主角就算没有遇到彼此,没有遇到爱情结局也是一样的,说白点就是同样的人物性格家庭放到现代,结局也是不会改变,生于悲剧,死之咏赞。不要跟我说现代是多么自由之类的。从始至今,一定程度上人类并没有任何不同除了科技进步外,人性如此。男女主一起赴死已是最好的结局,至少彼此已不是孤单一人,对于他们生于悲剧家庭的一生中而言已经是最好的慰藉了。这不仅仅是部爱情剧,是男女主对自己一生命运的控诉!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消亡了,这个国家才会真正走向灭亡。当那些热血的年轻人在舞台上高喊着这片土地上十年前还拥有自由的时候,他们的国家还在。而当一个国家开始禁锢各种艺术的发展,甚至开始企图掌控艺术的话语权的时候,这片虚假的繁荣也是终将会消散的。【李钟硕读诗太他妈性感了吧,这谁招架得住啊我的天】
据说这是一个韩国人耳熟能详的悲剧爱情故事,本来是可以非常出彩的题材,拍得还是差强人意了。海报和teaser都很有意境,但成片中的光线和高饱和色彩都透着一股浓浓韩国恋爱偶像剧感,很多布景廉价而假,晚上的打光亮到违和。人物从感情塑造到台词都不够饱满,完全体现不出标题中the hymn of death那种悲壮凄美的感觉。据说李钟硕自己评论觉得剧中情感体现不够细腻还被部分观众喷了?人家明明讲了大实话……出彩的地方:音乐很好,有一种如诗般的感觉;以及有几个特写,包括身着复古西服的李钟硕在窗边读诗的镜头,就如同春药一般,果然韩剧在这方面还是无人能及
二硕独站窗边读诗的感觉棒呆,难怪女主一见钟情。如果要论演技的话感觉女主更胜一筹
古有梁祝,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富家公子贫家女。。故事其实很平凡,相似题材很多,本剧拍的比较唯美,亮点主要是两位演员颜值在线,钟硕太帅了。其实两人同龄,但是钟硕看起来要年轻,具惠善看着像姐姐。剧中申惠善唱高音的情节每次都有些违和。
尼采说过:“死并非生的对立,有时候生只是死的另一种形式。”
死之咏赞听说钟硕是义演,演技派!看过钟硕演过VIP,戏路真是越来越宽,不在局限于偶像剧。
申惠善的颜真的很适合这种年代剧啊 只是女高音的那部分假唱真的看起来有一点点违和 原以为是那种浓郁的悲剧年代风 果然二硕一出场画风就秒变偶像剧 但还是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的热烈和迫切感 ps:李钟硕的义气出演、结尾部分的日记片段、剧中服化道和滤镜好评
“我很认真聆听我命运的诅咒 在这恶魔的包围中 只有她一个人给我心里的安慰”从第一集看似平淡的悲伤,却给人一种步步伤痛入骨的感觉 。当自己远大的理想因现实所迫而无法实现时,当自己被误解为人所难进退维谷时,能给予安慰的或许唯有爱情。他们死去的不是爱情,而是那无处安放的爱国情怀,愿水山和水仙都生活如愿。[仅仅谈论家庭伦理男女之爱而否认这部剧未免有点太狭隘]
我更喜欢《死之咏赞》这个译名。从片名到色调,就感觉到不会是一个让人轻松的结局。历史,音乐与剧情,融合的很完美。一直喜欢追李钟硕的剧,从听你、匹诺曹、w、当你,再到这部独幕剧,感觉李挑剧本的眼光十分独到,每一部剧的剧情都没有那么狗血烂大街,再加上我十分喜欢的长相和演技,真的是到了一种“啊,是李钟硕的剧,那一定追了”的地步。
中国什么时候能拍出这样一部爱国情怀的感情剧,不要天天炒冷饭,翻拍,观众们就开心了
别踩一捧一好吗 虽然30我觉得女主演的很好啊 这里不喜欢谁逼你看了 有本事有女主的地方都快进呗
我激烈地听到了对自己命运的诅咒,在这恶魔般的包围中,是她给了我心灵的安慰。——「死之咏赞」🍬穿西装的二硕太帅了!不舍得虐哭唧唧……零片酬的义演啊啊啊!
所以,您这位朝鲜人为什么要去日本学英语专业?
非常好,是我喜欢的那种抒情感和文艺范儿。演员的表演相当含蓄且有层次,好多场景都美得不像话。故事本身其实略嫌单薄,如果跟中国近代史上的类似故事相比的话,但人物的情感和本片如泣如诉的各种配乐都弥补了故事线的不足。
“你现在活着么?”“没有,但是在等待着死,为了真正的活。”——《生死论》。两颗无处安放的灵魂,从最初靠在爱情里寻求呼吸的片刻,到最后,水山和水仙被压得无法喘息,选择手拉手在死亡里获得自由。两个人的情感早就超越了爱情,是彼此唯一的情感寄托和出口。还有个也非常鲜明的角色是妻子,她美好得过分,配上那首诗却是一具美好的活死人,就越发的悲凉。这个故事底子太凄美了,最后哭得稀里哗啦。我真的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当年在课堂上,语文老师跟我们讲鲁迅时期青年们的那些故事,他们原来真的是在绝望中活着呀,越晴朗的人越清醒的人,活得越悲惨呀。二硕脑残粉打卡。2019.3.16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