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原型跟剧中相差不大,现实中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也是抗日名将,从黄埔军校毕业后投入到抗日战争,承担多个重要职位,蒋介石对他赞赏有加,而且王耀武有令对手闻风丧胆的能力,那时流传了一句话是“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可见王耀武在战场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强悍的。 王耀武有较高的军事能力,好像专门为战场而生的,他被中共高级将领称为“明白人,即使他为国民党效力,但是共产党还是很佩服他的为人,主要王耀武有军事素养,跟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很大的不同。
王耀武被共产党俘虏后接受了长时间的改造,他深受管理所工作人员的影响,1959年王耀武成为第一批特赦战犯,这都是他通过坚持和努力得来的。
第六集胡副所长押解蔡守元去川渝劝降起义遇袭那一段,爆炸是用真实炸药的效果,我就知道这部剧值得一看。
追了看下去直到大结局,果然没让我失望!没有流量明星和花瓶,也没有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等雷人剧情,有的是老戏骨们恰到好处拿捏分寸的倾力出演,难得的国产好剧,良心剧!
看了以后,也感觉学到不少东西,受到了一定教育。有的片段甚至已经情景代入,或者情不自禁。
如果对那段历史有点了解,或者是感兴趣的话,会更有助于观看和理解这部剧,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过去那段历史。
首先,这是表演的胜利,功力深厚的实力老戏骨撑起了剧情。谢谢导演的用心选角,这部剧里,没有流量艺人,没有话题明星,没有娱乐分子,有的都是用心雕琢演技的好演员。这和写作一样,用心雕琢作品才是唯一正确之道。这和作家靠作品说话一样,演员也是靠演技说话的。当然,一部近四十集的电视剧涉及人物众多,要求所有演员都演技高超是不大现实的。因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电视剧,自然有不少真实人物,像杜聿明、王耀武、黄维、康泽、邱行湘、郑庭笈、周养浩、徐远举、沈醉、王陵基,以及有原型虚构的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等,因此,这部剧的主要演员也有十余人,幸运的是,扮演他们的是一群老戏骨。他们用演技诠释了演员的真正定义和价值。
《特赦1959》中有四个人被认为是虚构的,而且有人说就是这四个人是整部电视剧的瑕疵:深沉厚重的真是历史题材,都像杜聿明王耀武黄维沈醉周养浩那样真名实姓多好,干嘛要弄出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四个虚构人物来? 这种质疑似乎有些道理,但也不完全准确,因为委婉一点比平铺直叙要好一些,毕竟有些事情是不好说、说不得的。
其实电视剧中已经伏下了草蛇灰线,熟知那段历史的人,能从这四个角色的几句话甚至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东西,马上就能猜出其历史原型。 正因为电视剧中的一件物品几句话,都在暗示着他们的历史原型,所以我们才可以通过蛛丝马迹,找到刘安国蔡守元叶立三陈瑞章原型,并且很悲伤地发现:有一人被枪决了。 那个看着有点混不吝,其实比谁都精明的刘安国,很多人一看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不是那个文强吗? 据功德林要犯管理所所长王英光介绍,刘安国“1926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当过高级干部”。刘安国自己则说:“我不是叛徒,我是受不了审查和质疑,这才负气出走的!” 这就不用细问了,有过这样的经历,又进了功德林的,只有一个人:1925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入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后被王明审查打击,负气出走寻找组织未果,这才在程潜、张治中介绍下跳了槽,最后以“徐州前进指挥所副总参谋长”的身份,跟杜聿明一起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此人资格老,被动地走错了路,级别很高,但却似乎没有什么罪行,抗战中还立有大功(策反百万伪军),所以他在功德林连个检查都不肯写,给人留下了抗拒改造的印象。 刘安国的真实历史身份极好确定,跟他一样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蔡守元,他身上的标志物,就等于在脑门上刻下了“罗盘将军”四个字。 初到功德林,管理员要求所有战犯交出随身携带的东西登记造册,蔡守元拿出自己的宝贝:“没见过吧?罗盘,测风水用的;(又拿出几个铜钱)这是五爻卦。”把小战士闹糊涂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战士不知道咋回事,但是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都知道,当年进了功德林而且又会算卦的,就是张淦,桂系大将,白崇禧送他绰号“罗盘将军”,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在电视剧里,蔡守元是功德林里立功最大的一个,因为他成功劝降了盘踞在大西南数万蒋军残兵败将,要是按照这功劳,第一批特赦名单中肯定应该有他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没有蔡守元,也没有他的历史原型张淦——原因很简单:1959年12月第一批特赦,张淦已经于当年二月就病逝了。 让蔡守元(张淦)去大西南劝降,也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张淦是桂系元老,说话很有分量。张淦其实也不是仅仅会算卦,在历史评价中,此人身“北伐名将”“抗日名将”两个称号,参加过武汉会战、随枣会战。 张淦被俘前是第三兵团司令官,所以王英光才过故意问马玉和副所长:“知道蔡守元什么来历吗?”马副所长回答:“知道,他是中将兵团司令。”这就不用猜了,蔡守元的原型就是张淦,一点问题都没有。 刘安国蔡守元的真实身份很好确定,因为他们两个的身上都贴着标签呢,但是叶立三是谁,就比较让人费脑筋了。有人说叶立三的原型不是王耀武的爱将韩浚,因为身份对不上号:叶立三是少将师长,韩浚被俘的时候是中将军长,韩浚也参加过南昌起义,当过秋收起义副总指挥,战斗中负伤与组织失去联系,这才转变了立场,这一点跟文强有点相似,只不过他不是受不了审查打击才负气出走的。 叶立三的身份其实不难确定,因为他对老长官王耀武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尊重,尊重之中还有一些愧疚:“佐公(王耀武字佐民,称之为佐公,就跟称程颂云为颂公、李德林为德公一样),我对不起你,对不起山东战区,您把最好的一个部队交给了我,让我全弄丢了!” 叶立三接下来的话又透露了自己被俘的地点和原因:“莱芜战役。李(仙洲)长官不听你的劝说,一味服从陈诚,这才酿成今天的大败。”在莱芜战役被李仙洲瞎指挥断送的王耀武爱将,就是韩浚这么一位,所以叶立三的原型,除了韩浚,找不出另外的人了——韩浚又名傅韩浚,头一个字单立人,后一个字三点水,合起来恰好是“立三”。 在功德林里,唯一一个跟所长王英光早就认识而且私交不错的,就是陈瑞章,而且陈瑞章夫人的戏码也挺重,而这也正体现了对陈瑞章原型的尊重——陈瑞章这个名字是假的,但是他的番号和职务说得很清楚,电视剧第一集,就通过王英光跟徐高平的对话,给出了陈瑞章确切身份:“八十七军中将军长。” 这位八十七军中将军长,是最有可能跟以策反为主要任务的王英光联系的——此人是程潜的女婿段沄,曾任第八十七军中将军长兼塘沽防守司令段沄(字湘泉)。 程潜起义,段沄还没来得及起义,就被老蒋弄到岛上,被保密局秘密枪决了。《特赦1959》设立八十七军军长陈瑞章这个人物,也可能是向段沄将军致敬——段沄是否真的决定起义,海峡两岸有不同的说法,这边承认确有其事,可是对面却又开始说他冤枉了……
讲国民党战犯改造的心路历程的剧第一次看,很特别,美中不足剧情较为平淡,缺少一些冲突。
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这句话就是马后炮,是唯心主义。成功自有他成功的原因和道理,过程和结果息息相关,一手好牌可以赢得盆满钵满,也可以打的稀烂,看你怎么打。
质疑特赦有没有的人,不配看这部剧,更不配留下评论。无知者无畏,不是褒义词。
特赦1959第25集开头几分钟,刘安国与康泽的对话和心态转换之间的演绎堪称登峰造极。一个前共产党员、叛徒,一个复兴社创始人之一、国民党特务,在功德林里都属于“落后份子”、相较于国军军官的不受待见之人。
在两人的对话中,开始刘安国掌握聊天的方向和节奏,像猫逗老鼠一样玩弄康泽的惊恐之心,康泽对自己头上的“特务”帽子可能招来的不被特赦,或最终判决死亡的可能而惊惧。刘安国因找到一人比自己的处境还要下等而取得心理优势,并对自己能掌控两人之间的局势而得到“上位者”玩弄于人的快乐。
但是康泽也不是一般人,国民党中常委。在手被热水一烫的瞬间,康泽回过神来,脑中迅速找到用以反击刘国安的利刃:共产党最恨叛徒。几句言语之间,似是把刘安国打进十八层地狱,不得翻身。刘安国悲从心来,一时无法控制住悲伤。这时,轮到康泽露出轻蔑的微笑。
短短几分钟,两人的心理互搏,势能转化,以及人性的无意义之恶生动演绎。但可悲的是,这种互搏,没有任何意义,只是满足自己内心可笑的“高人一等”罢了。
这个情节看完久久不能平息,人生中有许多无意义的事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强一点而已,沾沾自喜之间时光老去,又极易患得患失。他人即地狱,在与他人的政治中,必须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除了丰厚的政治色彩,真的很惊艳。好久没看中央台的电视了
评论区里那些无知、无耻的苍蝇真是让人讨厌啊
第一集的记者是傻吧,哪有这么做采访的
最难忘刘安国以一己之力把所有人轮流说进了医院……
我觉得豆瓣上面的反动势力智商真的都有问题,凡事遇到这种剧张口就来“假的!”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你那么拽倒是拿出证据来证明啊,根据史料和当事人自传写成的剧本就是假的,那你倒是说说什么是真的?其实就是遇红便反的弱智罢了。是啊,胜利者书写历史,而失败者,只配编纂历史....
作为一个常年守着央一黄金时段的媒体环境研究人员 这剧让我感到了满满的恶意和智商侮辱 都9012年了 剧中还可以通过算卦来验证权力的合理性
越看越觉得有意思。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解放军脸谱化、一副正义的愤怒脸,那就是当年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的人自然觉得夸张。可能是我对题材很感兴趣,演员完成度也挺好,所以我第一次认真追剧,以至于8月27日已经首播结束好几天了,我还停留在剧情里面舍不得抽身。第一次觉得合唱版的片尾曲很燃,已经转录了片尾曲并导入手机。周日在家下载了全集,这周再重看一遍。
很少一部正面宣传gcd思想的片子能让人看的着迷,没有刻板的感觉,也没有那些沙雕剧情,特别喜欢所长和政委,他们教育战犯时的话也让人听着顺耳,希望以后那些正面的革命战争影片也能拍的像这部一样
什么叫打着红旗反红旗,这就是了
挺好的,好多熟面孔的老演员!
我觉得挺有意思,昔日的大将,今天的阶下囚,刨去那场疯了一样的文革,我党算是对失败者最公平的对待了
但凡配音和口型差太多的都是烂片
有些事你只看到该看到的,这些人有很多死于1967.1968,这些人的一生就像总理说的,中国革命100年来很复杂
有戏剧,有思想,把国民党在政治上的问题说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还拍出了共情。你们喜欢给一星,我愿意给五星。
这些一星评论真的太辣眼睛了,明明有参考资料有回忆录还是要凭着自己对tg的厌恶讲p话,真的厉害,一部好好的剧就被糟蹋了。
昨天一下看了四集,推荐,准备追央视日更。不少熟面孔,他们对各位败军之将的心理把握还是到位的
评论里有些人把反对政治正确当做了新的政治正确。
奶奶看的时候瞄了一眼。。。
莫名觉得挺好看的的*^_^*军统被关进了自己设计的监狱;被军事耽误的电气工程师……最神奇的是,每次我都觉得女主和政委很搭!政委大叔太可以了⊙▽⊙
自央一高分剧《原乡》以来,自己接触的当年学习中没有触碰到的第二段冷门历史。不要看不惯太伟光正的演绎,社会还是需要多一点正能量去诠释国家发展的希望。此剧对于各种细节的拿捏呈现非常出色到位。视角的切换是新颖的亮点,格调严肃冷峻又不乏人文关怀气息。以全新的立场更加客观去看待一段历史,会从中解读出更多有深层含义的事物。还有那些说“剧本太假,像念教科书似的”各位,上世纪的人说话方式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思想潮流的影响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