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把瘾1994

完结

主演:王志文,江珊,刘蓓,赵亮,史可,李诚儒,张会忠,徐扬,庞燕,周国治,常蓝天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过把瘾1994 剧照 NO.1过把瘾1994 剧照 NO.2过把瘾1994 剧照 NO.3过把瘾1994 剧照 NO.4过把瘾1994 剧照 NO.5过把瘾1994 剧照 NO.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3过把瘾1994 剧照 NO.14过把瘾1994 剧照 NO.15过把瘾1994 剧照 NO.16过把瘾1994 剧照 NO.17过把瘾1994 剧照 NO.18过把瘾1994 剧照 NO.19过把瘾199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过把瘾1994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方言(王志文 饰)和杜梅(江珊 饰)就像所有的恋人一样,在吵闹然后又复合的分分离离中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起初,两人的相处并不顺利,先是杜梅误会方言身边已有女友,而后杜梅借意透露将赴舞会,婉转邀请方言前往当其舞伴,然而误会又接踵而至,两人的关系陷入僵局。   方言说“我什么也做不了时”,杜梅说“你可以做我的丈夫”,就如这般跌跌撞撞,方言和杜梅最终也走进了婚姻殿堂。方言外冷内热,对杜梅又爱又拙于表达;而杜梅敏感,与方言的矛盾因此频频升级,两人的身边似乎也出现了各自的“情敌”。然而,当彼此发现自己是对放心中无法替代的爱人时,一切却又已经无法挽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副本 第一季奇怪的她(剧版)我的微信连三界第一季全民超人汉考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女人领地2007原野四十九日夜盲求爱大作战2013

 长篇影评

 1 ) 浪漫的爱情故事

电视剧没有太多过于刻意的煽情,它像极了真实的故事,但却不乏浪漫,让我心情有些沉重,感触很多。“人性是美好的,好事多磨是不变真理。”尽管片中潘佑军婚姻经不起折腾,他和方言的关系却坚如磐石,尽管贾玲一心想嫁个富老公,却与生活状况一般的方言和杜梅保持了多年的朋友关系,方言和杜梅在此片中则被刻画成没钱、没权、没势却拥有世间最宝贵的爱情的一对市井小夫妻。

 2 ) 这部只有8集的国产经典,戳中了多少人的爱情?

最近,《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爱情剧不能甜腻过头》的文章,指出当下盛行的甜宠风格爱情剧,普遍存在创作套路肤浅化以及脱离社会现实的问题,由此引发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觉得过于上纲上线,喜欢看什么样的作品是观众的自由,我们无权干涉他人的选择。观众需要爽剧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同时也能暂时缓解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这点无可厚非。

有人则认为这篇文章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市面上确实存在很多毫无营养的影视作品。观众的一味纵容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我们已经有多久没能看到一部真实又深刻的爱情剧了?

其实早在20多年前,我们就已经拍出了一部相当经典的爱情剧。毫不夸张的说,它绝对可以实力碾压现在99%的国产爱情剧。

1994年,由导演赵宝刚执导的电视剧《过把瘾》一经播出,王志文和江珊就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荧屏情侣。

那时的王志文还是小鲜肉,就已经收割了无数女性观众,年轻貌美的江珊更是很多男性的梦中情人。

饰演女主闺蜜的刘蓓,也在剧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凭借此剧获得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

过去的女演员真是各有各的风采,处处散发着一种纯天然的美,演技实力更是不俗。

《过把瘾》堪称国产爱情剧的巅峰之作,既道出了爱情和婚姻的本质,又呈现了整个时代背景。

如今再去重温这部作品,依旧能够产生很多共鸣,这应该就是经典的魅力了。

1

《过把瘾》剧本改编自王朔的三部小说《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以男主方言和女主杜梅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

剧中的台词颇有王朔个人的语言特色:典型的京味儿风格,于通俗幽默之中掺杂着些许的戏谑无奈。

比如在开头,男主方言和好友潘佑军一起吃火锅聊人生,潘佑军这样形容旁边那对情侣:“又是一对傻乎乎的寻找爱情的迷途羔羊”。

他之后还对男主说了这么一句话:“爱就是这小火锅,你就等着挨涮吧”。调侃之中流露出了自嘲的意味。

轻松诙谐的语气背后,其实是他并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此外,这部剧还向我们展示了浓缩才是精华。只用了短短8集,就呈现了男女主从相识、热恋、结婚、离婚、复合的全过程。

他们在第二集前半段就扯证,很快第四集就领了离婚证,这放现在得至少用三四十集的长度。

你能从剧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气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居然诠释得如此生动有趣。情侣之间的打情骂俏,也演绎得入木三分。

2

本剧男女主角的设定更容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他们只是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芸芸众生:方言是一个文化馆职员,杜梅是医院的一位护士。

他们并不是完美的人,各自都有着缺点。

剧中主要的戏剧冲突并非来自外部阻力,而是夫妻的内部矛盾。方言和杜梅之间的感情并没有第三者插足,即便是刘蓓所饰演的闺蜜贾玲暗恋男主,也始终没有做出什么越轨的事情。

婚后的方言和杜梅渐渐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彼此消耗,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直到最终再也无法忍受对方身上的缺点。

即便是现在,每个身处婚姻围城的夫妻,都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杜梅其实就是小女生的心态,渴望拥有一段浪漫的爱情,她曾经对方言说过:

“我宁可被甜言蜜语哄骗一时,也不愿意守着一个一点激情都没有,老是沉默的人,哪怕他爱的再深。”

你或许会认为杜梅是一个矫情的作女,毕竟她始终都没有安全感,甚至把丈夫绑在床上,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去质问丈夫是否爱自己。

她敏感多疑又偏执的性格,正是源于她的原生家庭,她所做的一切恰恰是因为太在乎方言了。

杜梅其实爱得比较纯粹,她只追求爱情不追求物质,即便后来失业的方言一无所有,杜梅依然坚持要和他复合。

所谓距离产生美,当方言和杜梅离婚之后再同居,反而找到了当初热恋时的感觉。相处要比以前自然很多,对爱情看得也更加透彻了。

他们互相较劲,各自找了新的恋爱对象,才发现彼此依旧深爱着对方。

“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里又糊涂。”

片尾曲《糊涂的爱》生动概括了男女主之间的爱情,很多时候是无法用是非对错去衡量的。爱情这件事情,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3

我们无法忽略时代背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上世纪90年代,年轻人的恋爱观念正如片头曲所唱的那样:“爱就爱他个腾云驾雾,爱就爱他个天翻地覆,爱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爱就爱他个迷迷糊糊”

剧中杜梅、方言、潘佑军、贾玲等主要角色,情路都比较坎坷。

他们曾肆意执着的追求爱情,想爱就爱,说离就离。也曾为爱痴狂,一度迷失自我。

他们在爱情中的迷茫、痛苦和无奈,依旧能让当下很多观众感同身受,这些或许是我们曾经经历的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

很多爱情片的结局都是两个人终成眷属,但《过把瘾》的结局却不一样。

第七集的末尾是两个人重归于好,最后一集又立马反转成了一个悲剧。

两个相爱的人好不容易理解了对方,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让男主猝不及防的患上了重症肌无力。

这就是《过把瘾》最真实的一面,既展示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又从不掩饰残酷的现实。

《过把瘾》毫无疑问是国产爱情剧的标杆,让我们去思考该如何对待爱情、经营婚姻生活。

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一部好的爱情剧?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我认为一部优质的爱情剧,应该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收获,正如《光明日报》那篇文章所说的那样:

“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既要善于呈现其中幸福和美的一面,也要勇于表现里面矛盾冲突的部分;要能让观众舒缓压力,体验触手可及的情感共鸣,更应能触发思考、引起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爱情、理解人生、感悟时代。”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晶姐札记

 3 ) 能过把瘾就死也是种幸福(献给我最爱的偏执狂杜梅小姐)

“杜梅就像一件兵器,一柄关羽关老爷手中的那种极为华丽锋利无比的大刀”——王朔《过把瘾就死》

王朔的作品绝非白话文里的丰碑,王朔本人值得尊敬但是无需膜拜。在长时间的被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文坛艺坛歌坛舞坛纷繁的信息轰炸之后,我更愿意把一切归结为一种“现象”,一种脱离了人和事在特定环境下特定时代里必然发生的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且不会因此将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衬托得伟大。因为只有现象本身是伟大的,就好比少了哥白尼和伽利略,地球人也早晚都会知道地球是圆的,没有牛顿总会有羊顿,没有爱因斯坦还会有二因斯坦一样。伟大的现象独一无二,而所谓伟人则一定有为数众多的替补。

仔细研究也会发现王朔的作品不仅不伟大,而且也一样会落入各种窠臼和俗套,“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不论是改编为电视剧《过把瘾》所取材的《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永失我爱》,还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空中小姐》以及《浮出海面》,男主人公清一色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玩世不恭嘴高手低,放在一起活脱儿就是一流氓团伙,而女人必然纯情的一塌糊涂不是空姐就是护士不是吹长笛就是跳芭蕾,最次也是大学里的学生会干部,没头没脑视死如归的爱上一个宿命中安排好的坏男人,明知男人坏偏投坏人怀,最后爱到伤痕累累非死即伤即使劫后余生顶多苟延残喘。不过,俗套也是讲究个套法的,王朔就是那个常常把我们装在套子里的人。因为他赶上了他那个时代文学话语权中最可爱的“现象”,在他之前,爱情是高大全的是干干净净的组织安排的,在他之后,爱情是廉价而泛滥的,不管插几只足偷几夜情都是见怪不怪的。唯独他,第一次把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嬉笑怒骂当成主要内容来写,第一次把青春的残酷和爱情的偏执放在一起写,第一次完完整整的叙述鲜花是如何插在牛粪上并最后和牛粪同归于尽的。这根本与伟大无关,真实而已。那些锅碗瓢盆油嘴滑舌的男男女女,那些深爱着对方却一定要拧吧着争吵着表达自己的爱意的男男女女,那些不励志光扯淡只谈请不说爱貌似没心没肺实则刻骨铭心的男男女女,不就是我们自己么?本该反映真实的文艺作品和文艺工作者偶尔尽职尽责了一次,读者便捧着作者一起飞上天了~

《过把瘾就死》、《无人喝彩》和《永失我爱》三部作品都是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中间的情节展开也无非就是两人之间的吵吵闹闹与分分合合,但是王朔毕竟是个搞文学的,懂得文章的开头结尾不能凑合,于是三部作品在结尾的处理上风格迥异各显神通:《过把瘾就死》选择了疯狂,对杜梅这个人物的偏爱挚爱以及热爱让我觉得这个结尾差强人意,也不够公平,整篇小说都在暗示着的弥足珍贵和难以割舍在最后却被掩人耳目的逃避了,书中最后杜梅在黑暗的公路上骑车狂奔的画面让我直到现在都无法平静的不问一个为什么的接受下来——这样一个简单纯粹的女人,再怎么样也我也不忍心抛下她不管;而《无人喝彩》的结尾就好象它的题目一样,落寞而安静,似乎最接近人们真实的生活。刚才也说过,王老师不傻,他知道开头结尾马虎不得,之所以敢这样悄无声息的草草收口,是因为《无人喝彩》的在立意和情节展开上已经赚足了彩头:一对离了婚的夫妇如何藕断丝连的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并且还若无其事的结交新欢透过别的眼睛观察自己内心真实的爱情,这种不怎么严肃不怎么靠谱的玩笑般的感情关系,恰恰符合了人们对甜蜜爱情与身心自由的渴望和对婚姻枷锁双方责任的恐惧同时并存,鱼和熊掌通通想要的心理状态;《永失我爱》的结尾是最戏剧化的,爱到深处还不行,还要在爱到深处失去爱,失去爱情还不行,还要失去生命,悲壮到不管你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合理必要或者应该的结局,你都得承认这是一个一步到位的、比任何结局更像结局的结局,人都死了你还想怎么样,谁也不会傻了吧唧的追究男主人公患上的肌无力症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都忙着热泪盈眶的看着一个男人一边坦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一边忍辱负重的用抛弃和成全来拯救自己的爱人。虽然通篇都在为这一次悲壮的“死了都要爱”铺垫,但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尤其是为了避免死亡给爱人带来的大伤害便要通过预支一个小伤害来保全对方的做法,实在弱智,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死亡依旧不可逆转,伤害白白又多一次。

这样看来,《过把瘾就死》说死其实没死,但故事一开始的纠缠争吵和死去活来却异彩纷呈高潮迭起,《永失我爱》通篇弘扬着爱的伟大,结尾歌颂着死的光荣,是名副其实的“过把瘾就死”(准确地说是还没过瘾就死了),这下子凤头和豹尾都有了,就差找一个合适的“弗洛伊德”过度,一张天衣无缝空前绝后的文学拼图就能诞生了,偏巧这时《无人喝彩》带着它那嬉笑着暧昧着离婚并同居着的精美桥段翩翩走来——猪肚,就是它了——一部三合一的王朔牌电视剧《过把瘾》就这样奢侈的问世了。

优化重组后的情节概括起来棱角分明异常过瘾:相识、恋爱、结婚、争吵、离婚、再恋爱、再结婚、死去。其实,不管是原著也好,电视剧也好,他们的成功都离不开最后那个“死”字。死亡是一个重重的砝码,因为死亡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让一切不美好的连同美好的瞬间化为乌有。我一直替杜梅鸣不平,我甚至觉得如果非要死一个人才OK的话,应该选择杜梅。原著和电视剧中都提到杜梅的父亲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以此为背景和缘由来解释杜梅在爱情里的偏执和顽固。在王朔的作品里,给女主角一个名正言顺的吵闹的理由的情况少之又少,或许王朔也觉得杜梅的过分和偏激需要一点点支撑,但我觉得,其实大可不必,即使没有那些生命里的阴影,女人在爱情憧憬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所爆发出的能量也会远远超过各种国仇家恨的总和。只不过杜梅在爱上方言爱上爱情之外,更多了在爱情里疗伤和寻求庇护的奢望。杜梅很傻,她不懂爱是鲜花美酒也是穿肠毒药,爱可能让心智完整的人陷入艰难繁琐,但一定不会让心有戚戚的人豁然开朗;她忘了爱情本身和她自己一样,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兵器,不伤及自身已经万幸,还指望它疗伤救命。简直饮鸩止渴。

不管看了多少遍这部电视剧的大结局,看到狂吻之后全身无力的瘫倒在杜梅怀里的方言,我依然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嚎啕大哭,不为死去的方言,只为活着的杜梅。死的是方言,可生不如死的是杜梅,杜梅这次的失去才是彻彻底底完完全全,不仅奢望再也没有可能满足,甚至连一个活口儿也没落下。请允许我失态的说一句:这实在太他妈的残忍了!

我大胆的假设,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存在方和杜的话,即使他们复婚,争吵依然还会继续,杜梅依旧得不到她想要的爱情,一方面由于杜梅的苛求与时俱进根本没人能够满足,另一方面因为方言骨子里是一个不愿放弃自我的人,而杜梅又是那样天真的需索无度。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杜梅在和自己最爱的人接了两次婚,过了两把瘾之后轰轰烈烈的死去。

对她来说,那才是幸福。

本文blog链接:http://caotieou.com/?p=241
from 蚌病生珠

 4 ) 为什么我说《过把瘾》是国产爱情第一剧

把这部二十多年前的老剧找出来看了。这剧特别短,才八集,两天就撸完了。而大概撸到第四集的时候,我心里就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堆惊叹号:台词绝了!人物可爱!节奏利落!审美高级!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最牛X的国产爱情剧!!!怎么早点没看呢?

这剧首播的时候我才上小学,没赶上趟,只听过主题歌《糊涂的爱》,是叔叔阿姨们在唱K时打情骂俏的必选曲之一。王志文和江珊因此剧爆红后相继出了个人单曲——《想说爱你不容易》和《梦里水乡》,我那时候都挺喜欢的,《梦里水乡》更是我儿童时期心目中的首本神曲。可是这部剧后来我却一直没想到要补,大概是被太有年代感的片名给误导了,想当然觉得肯定过时,而且王志文那张脸也实在欠缺吸引力。我的爱情剧启蒙是世纪末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更偶像化,更有青春感。

可是现在我必须要说,有些开创者真是会让后来者绝望的,就像《西游记》之于名著改编剧,《我爱我家》之于中式情景喜剧,《过把瘾》之于国产爱情剧也是一样,开始即是巅峰,后人只能高山仰止。

经典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经典过了这么多年再看,不但不过时,还依然明显好过现在的绝大多数作品。

而《过把瘾》的好,就在于不落俗套,方方面面都和一般剧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

首先光是戏剧节奏上,《过把瘾》就能吊打现在那些兑水剧了。短短八集,比现在好多八十集的剧容量都大,几乎没有废戏,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我有按快进的冲动,恰恰相反,无数次我都倒回去重看某一个片段,生怕漏掉一句台词。

这剧的剧情紧凑到什么地步呢?第一集,方言和杜梅认识并开始恋爱。第二集,俩人就结婚了。然后到第四集,俩人火速离婚。后来一半都是他们离婚后继续纠缠的故事。

快,但并不突兀,起承转合都有交待,人物行为都有充分的理由。

简而言之,这部剧想表达的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后却发现他们存在无法调和的性格冲突,于是爱就在日常生活中被不停消磨,可是又并不消失,一直缠绕着两人,让他们相爱相杀,吵吵闹闹过一生。

对于爱情故事来说,这太反其道而行之了。我们听过的古往今来的绝大部分爱情故事,都是以“在一起”为结局,为了在一起,两个人共同克服外界的种种阻碍,最后终成眷属。至于在一起之后怎样,故事总是疏于交代。

《过把瘾》没有落入这个俗套,“在一起”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而已,真正的考验,是在一起之后。

更绝的是,男女主角之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外界的阻碍。

没有家长反对。俩人的父母甚至压根就没出面,从恋爱到结婚,一气呵成。

没有第三者,也没有出轨。杜梅的闺蜜贾玲(这名字真有喜感),也是个大美女,比杜梅更性感艳丽,而且对男主角方言明显有好感,可他们偏偏自始至终都没有越轨半步,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没有贫富和阶级问题。男女主角都是城市平民,杜梅是医院护士,方言是文化馆职员,按照后来的标准,这样的职业根本没资格成为偶像剧主角吧。他们结婚的时候只能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的破房子里,可杜梅一点也不嫌弃方言无钱无势,死心塌地爱他。刚搬新房的时候方言感叹教室太空旷,说:“这得多少家具才能填满啊!”杜梅的回答是:“只要你爱我,有张床就够了。”

爱情故事的种种套路,全都被破掉了,最后就是特别纯粹的状态: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人无关,与世界无关,仅仅只是这两个人内部的反应。所谓“纯爱”,还有比这更极致的吗?

所有的矛盾,就来自于两人的性格。方言冷静,杜梅炽热。方言嘴上油腔滑调,但内心羞赧,不好意思直接表达爱意。而杜梅呢,就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要把“我爱你”天天挂嘴边,听不到就不依不饶。剧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杜梅把方言整个包粽子一样捆床上,然后拿把刀抵在他脖子上,逼问方言到底爱不爱自己。

杜梅一直都是主动方,事端几乎都由她挑起,她敏感、多疑、爱走极端,差不多就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方言不理她,要吵;方言对她说了不中听的话,也要吵;有时候仅仅只是怀疑方言不够爱自己,而方言又没能及时证明自己的爱,就要大吵特吵。杜梅就是个对爱极度渴求又没有安全感的女人,这种“作女”人设非常容易招来反感,而爱情故事主角不讨喜可是大忌。

好在江珊拿捏住了分寸感,或者说这个演员挑得正合适,换一个人演可能演成泼妇神经病,可是让江珊一演,就觉得万事于她皆可原谅。她每次嚣张跋扈的胡闹,行为再怎么过分,眼神和声音表露出来的,却要么是倔强可爱,要么是楚楚可怜。再加上后来剧情交待,杜梅的性格来源是某个童年阴影,观众对她的怜爱简直就能泛滥了。

完全可以理解为啥这剧播出后,江珊立刻成为全中国男青年的梦中情人。清纯面孔+护士制服+刁蛮可爱,这对直男全是绝杀啊。

《过把瘾》从片长集数到角色造型,都有些日剧的影子。我怀疑江珊被选中,很有可能因为她长得有几分像山口百惠。

王志文虽然不算帅,气质和造型也是日范儿十足,日本明星里面最接近他的大概要算后来的加濑亮。

王朔的小说情节好多都挺杰克苏的,总是大美女痴恋混小子,甚至是一堆美女独爱那一个混小子。《过把瘾》是把王朔的三篇小说揉在一起改编而成,剧中几乎所有女性角色都喜欢方言,可谓杰克苏巅峰。但因为是王志文来演,我竟然很容易就被带进去了,觉得这个设定是可信的。他身上那种慵懒散淡的感觉,在别的演员身上很少见。同样一个角色,别人演是不思进取的窝囊废,而换他来演呢,你就会觉得这是潇洒超脱。

除了主角可爱,这剧更神奇的是,连配角都很可爱,而且各有各的可爱。这么说吧,全剧就没有一个讨厌的人。李成儒演一个从小暗恋杜梅的男同学,后来成为大老板依然痴心不改,过来追求杜梅。我以为他一定会逐渐暴露出猥琐的臭奸商面目,结果并没有,哪怕杜梅对他爱理不理,呼来喝去,他也不介意,还说就喜欢杜梅这种脾气,平时因为有钱所有人都捧着他,偶尔被伤害一下也挺爽。

还有方言的哥们儿潘佑军,时不时就会蹦出些金句。第一集一开始,他这么形容爱情:“爱就是这小火锅,你就等着挨涮吧。”又这么形容婚姻:“我比在监狱还惨哪。监狱刑满释放,还有个盼头,我这倒好,白头到老,终身死囚。”还把她老婆形容为一件旧夹克,穿了洗洗了穿,都快洗得发白了,忽然有天发现,这夹克里面还藏着几个兜。——典型的王朔语言风格。

第一集开头,潘佑军的那些台词,其实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就是对婚姻的悲观。潘佑军和方言喝完酒后回家,到了家楼下,对方言吹牛,说老婆不敢管他,如果惹毛我就把她扔下楼。话音未落,旁边就“砰”的一声,是他老婆跳楼了。

多么黑色幽默。

其后的情节,基本上也都是这个调子,让你一边笑一边背脊发凉。剧中主角加配角讲了好几段婚姻,没有一段是有好结果的。方言和杜梅明明可以在第七集有个大团圆结局,可偏偏第八集又悲剧了(而这一集的设计是整部剧我觉得唯一一个俗套的地方。)

难以想象,中国爱情偶像剧的开山之作,竟会把爱情描述得如此令人绝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什么破坏性力量,可两个相爱的人就是会慢慢陷入死结。这样的丧气之作,那之后就没人敢拍了,拍了也不可能火到那个地步吧。

更难得的是,明明都拍得这么丧气了,却并没有让我怀疑爱情存在的必要。看方言和杜梅没完没了的吵架和好然后又吵,我依然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命中注定的一对。甜和苦、乐与痛,也许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少了这一半,那一半也就没了。两个人打打闹闹过一生,也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过一生要好吧。生命本就是个注定的悲剧,有了爱情之后,至少会让这个悲剧,看起来要美一些、丰富一些。

 5 ) 王志文的演技

       我很欣赏王志文的演技,从《过把瘾》开始,凡是他主演的影片,我必看,特别对电视剧《黑冰》中的郭小鹏这一人物,印象特深。
       “郭小鹏坐在豪华而阴暗的办公室,手轻挑地持电话,眼神洞穿世事、睥睨天下,指间的雪茄飘出袅袅的青烟,缭绕着他脸上自信而狡猾的笑容:他就这样玩弄苍生于股掌之间”。
       王志文把一个外在光鲜且温文尔雅,内心虚弱且性格扭曲的大老板大毒枭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给观众。

 6 ) 王朔之后再无王朔

这两天断断续续在看徐舜英的《我不是一本型录》,里面讲到了很多lifestyle、品味、sense等等的问题,我对其中第一篇在讲到一家由来已久的蛋糕店时印象非常深刻,许说,真正有品质的东西是会长期留存下来的,这才是品质的题中之义。今天再看赵宝刚导演江珊和王志文主演的《过把瘾》突然联想到了许舜英说的这句话,无疑这部电视剧是相当有品质的一部,在这部之后,我不觉得赵宝刚有超越之作,而王志文和江珊也在这部剧中有超常发挥,演透了一对夫妻间的浓烈情愫。

王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读书期间我曾密集性地看完了他的所有作品,以后就再没有翻过。不是因为不想再看而不翻,而是不敢再看。我觉得我还没有收拾好心情看第二遍。

王朔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后来很多人都在笔法上学王朔,但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学到精髓的,更多的都是在语言表述上学些皮毛而已,而王朔式的表述方式是建立在他自己的整套美学体系之上的,没有精研他的里子,而只是学个面子,难免贻笑大方。但王朔的里子还真不是可以拿来学的,那是他自娘胎里带来的。

所以不管是《过把瘾》还是《编辑部的故事》,都能在看似贫了吧唧的表象下窥探出世俗生活的精髓,这是一种有支撑的贫,而不是毫无内容的耍嘴皮子。王朔笔下的世俗生活是有传统传承的,所以虽然看似贫得不行,但却很好看。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初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时候的震撼,那份透彻骨髓的阅读体验我只有在看王朔的时候才有过。


PS.《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是王朔。

 短评

这就是爱呀~它说也说不清楚~~~

7分钟前
  • Cao
  • 推荐

中学看。在我心目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最最最最最经典的爱情片。有如东爱之于日剧,蓝色生死恋之于韩剧。

12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力荐

在那个缺乏偶像剧的时代,江珊和王志文是如此闪亮。直到今天,他们也从未超越那时候的自己。

14分钟前
  • 江林
  • 推荐

看一次哭一次 看了不下几十遍了 现在再也不可能找到这么经典的剧了 王志文是神

19分钟前
  • 休休芸
  • 力荐

2021.4.24,b站。好想被美少女拿刀架着我脖子让我说爱她

21分钟前
  • 湖活宝
  • 力荐

很喜欢这部片子中的江珊。

25分钟前
  • 十月天
  • 力荐

江珊真好看!非常紧凑的节奏和叙事。

30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不论哪个年代,爱的故事都是类似~女人耍小性子,男人要自由,只是现在人没了执念,有的是转身即更新的迅速了~

35分钟前
  • 鱼多多
  • 力荐

王志文的瘦靶子脸和江珊的喋喋不休——记得有一段 是在厨房,女人正在做饭,男的从后面抱住她,然后两个人就连揉带搓到了床上,真是看得人 血脉汹涌。。。

39分钟前
  • 悍客.罗
  • 还行

中国大陆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4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赵宝刚拍了这么多年也别想超过过把瘾

47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国产言情剧的巅峰之作。剧情紧凑,短小精悍,文艺范十足。杜梅看的是梁实秋,方言看的是英文节目,连绝症也是不太常见的“渐冻症。” 这是一个讲述“粘附型“人格亲密关系障碍的故事,而今国产剧只会用男渣女贱小三婆媳梗来凑剧情。

52分钟前
  • .
  • 推荐

现在中国谁还敢拍一部八集的电视剧?!都tmd得抻到八十集!刹!:)。。

53分钟前
  • virgin
  • 力荐

那时候的王志文和江珊实在是太完美的演员了

58分钟前
  • 追忆
  • 力荐

绝对过把瘾了,当时觉得江珊和王志文的CP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不错。

1小时前
  • 元宝宝
  • 推荐

1. 方言一路撒娇,除了杜梅,甚至还有贾玲的护佑。杜梅真是在带儿子。唯一不那么男版琼瑶的地方,是杜梅和方言确实有势均力敌的角斗和折磨,让这个局面好看些。2. 回答酒药女佛的疑问,我觉得可能是因为90年代城市里存在剧烈的阶级流动,人和家庭的纽带没那么牢固,所以父母在人们感情生活里的位置不那么重要。因为人还是人,所以才有那样的角斗和折磨。3. 潘右军在酒店餐厅“抓奸”,然后把方言叫出门,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最动人的不是道德,而是非道德的人气儿。这个局面在今天会演变成一场网络事件,不是用拳头,潘右军会发帖为杜梅声讨渣男方言。我并不是说今天的维权必然沦为网暴,而是说有“人”时代才配得上拳头,“人”被异化为东西的时代只配得上网暴。

1小时前
  • TUO
  • 推荐

中国爱情剧极品,短短几集演尽了两人关系的各种滋味,剧情紧凑凌厉台词金句四溅,主角配角各种可爱。能像杜梅这么作天作地神经质都不招人烦,不容易。以王志文的颜值都能让每个女的都爱他还有说服力,不容易。唯一遗憾就是最后一集太多余,七集就够了。编导大概是太想来个悲剧结尾吧,说到底对感情还是悲观。话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太拖沓了,希望多点这种十集左右的,向日剧学习。

1小时前
  • 肖浑
  • 力荐

江珊可爱极了

1小时前
  • blb
  • 推荐

真是好看!!!既有让我想起童年生活的怀旧感,又有毫不过时的犀利探讨!话说,中国影视除了技术外咋啥都在退步呢?

1小时前
  • 花样年华
  • 力荐

杜梅和方言的爱情中,不包括门第,收入,阶层,工作,一切狗屁价值观都不存在,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对眼了,所以大陆其实很早就在拍纯爱剧了。九十年代是这国家短暂的少年期,人们纵容瞎胡闹而不去想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理所应当是好的,毕竟我们才从黑暗里醒来这么会儿。九十年代也是不需要问为什么,不需要问最后怎么了的时代,没人会问杜梅喜欢方言什么,这瘦猴般的在文化馆喝茶看报的男人一月挣多少,有没有上进心,到底有什么值得爱的;没人问方言最后死没死,过把瘾就像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矛盾激烈却最终不了了之的剧集一样,大家都知道在“玩儿”,一个热烈而幽默的玩笑,带点童话色彩;也没人会问杜梅这么作方言为什么还爱她,爱在这里也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一个人还能并愿意折腾自己,一个人也乐于发动周边人来参与这种折腾。

1小时前
  • 十三点兮兮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