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五星是一个鼓励分,实际分数我给4星。也希望大家理性看待,不要捧杀这个团队。
一颗星给不俗的形式。
两个时空,一个是精致影棚,一个是粗糙现实生活。在精致时空中的娓娓道来,加上现实生活的晃动不安,带来了悬疑惊悚影故事的底色。
一星给表演。
就网络剧的维度而言,这样的表演成色难能可贵。新人演员,独自面对镜头,自己对着摄像机来一长段的人物呈现,虽然每个人功底有差别,但整体而言,表演在线。
一星给选题开发。
什么才是惊悚故事的根源?我认为是现实生活。很多家长给孩子们的卧室里安装摄像头来监控孩子,北大的PUA男,被传销洗脑的女大学生求救等等事件,让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不可思议之处远比恐怖片更恐怖。这一系列选择了地铁投拍,虚伪助人,驴友迷失,情杀谎言等等,都极其贴近现实生活,让人不寒而栗。
一星给导演。
从《辞典》到《电台》再到《录像》,导演在肉眼可见地进步,而且越发在故事表达层面游刃有余。就《录像》而言,棚内戏的把控和手持设备的拍摄上,形成有力共情。希望这个成长中的导演能够坚持创作,不要沉入演艺圈粉色的泡泡之中。
一星给鼓励。
网络短剧集已经不是新的形态,但这剧情短剧集的生态一直没有走通。不思异系列,坚持原创故事,坚持统一调性,坚持产出,本就值得鼓励。在影视寒冬之中,这是难能可贵的。
不足之处:
就已经公布的11集而言,有的单集故事的长度不一,跟本剧中好的单集品质上还是有些差距。如果每集的品质都达到《眼瞳》、《耳蜗》、《影子》的水平,会另强迫症的我更加满意。
国产惊悚故事其实一直都在创作的路上,但是往往让院线观众避之不及。这种现象就导致一般观众看到国产惊悚电影,就有直接避过的心理反应。
但是万事说绝也不太好,就没有好好讲惊悚故事的创作者了?
有。
《不思异》系列拍到现在的第三个单元,几乎每一部都在刷新分数新高。是资金投入特别多场面制作特别大吗?
也不是。
是请了当红流量,利用演员红利博取观众关注度吗?没有
说起来也是非常简单,就是精巧迷人的故事而已。
不需要花里胡哨的拍摄场景,不需要关系网庞大的人物关系,仅仅靠三两个人物,单一的场景,掷地有声的结局,就能迷住你。
来看《不思异:录像》里让我至今想起来还是冒鸡皮疙瘩的一个故事。
录音棚里,男孩对着镜头问,有没有在地铁上偷拍过女孩?大美女的那种。
他有。
经验还特别老道,手要稳,表情要自然,偷拍的角度要自然取巧。
他的镜头,就这样自然地对着一个女孩记录过很多片段。
真的是大美女,在地铁里安静地看手机,看书,或者只是发呆,风吹过发丝是那么地温柔。
小姐姐气质非常,常常一双红色凉鞋引人注目,被选中成为偷拍对象,理由是非常充足的。
偷拍的这位男生也不能说十恶不赦,虽然这手段算得上猥琐和龌蹉。
客观来看,他的出发点也不能说是太罪恶的。他在地铁里偷拍过女孩很长时间了,起码放出来的片段里,是很长一段时间。
他记得女孩大概会在每天的哪个时间点上车,也记得女孩一定会在哪节车厢上车,能费心记得这些,定是倾慕已久。
但就是不敢上前搭话,只敢偷拍些小视频,回家自己默默看。
总会被发现的吧?
这不就被发现了。
某天男孩坐在了女孩对面,从头到脚的特写,最后集中到她的那双红色凉鞋。仿佛一双眼睛将女孩从头都脚扫视了遍。
再抬头,女孩看着他的镜头,被发现了!
事发突然男孩还没有反应过来,趁着列车到站,女孩下车了。
手足无措的男孩只能站在列车内,用镜头记录着女孩走下车,越走越远,再也没见过。
女孩再也没有在那个特定时间上过特定的那节车厢。
男孩说起来还是怀念,道歉的纸条都准备好了,时刻装在裤子口袋里,却再也没等到人。
只能一直反复观看自己拍摄的那些视频聊以慰藉。
视频?再反复看?男孩说,再看一遍。
那就,再看一遍。
看到了吗?没有?再看?看到了吗?那个形容诡异的中年男人。
带着鬼魅的黑眼圈,一直在女孩的周围。
甚至,在镜头的边缘,总会鬼祟扫视女孩的方向。
尤其是女孩最后一次出现在男孩的镜头里,跟随女孩下车的是谁?是那个男人。
女孩是再也没出现过,不那么拥挤的车厢看上去仿佛空荡了很多。
但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个诡异的中年男人。
穿着女孩那双艳丽的凉鞋。
拍大片,要砸钱。
拍好片,却未必。
拍惊悚片,更不必。
文森佐·纳塔利,35万美元搞定了处女作《心慌方》,它在日后被评为最经典的密室电影之一。
詹姆斯·沃德·布柯特,5万美元拍出《彗星来的那一夜》,几乎没有观众敢称一遍看懂,结局更是倒吸凉气。
克里斯托弗·诺兰,6000美元完成的《追随》“一战封神”,后续的《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等都能在其中找到影子。
...
技巧对了,对3也能变王炸。
最近,一部B站爆火的国产迷你剧,就用最简单的底牌亮出一手好戏——
12集,每话一个8分钟的独立小故事。
作为“不思异”系列之一,它也延续了其“低成本+短时长+脑洞离奇+末尾反转”的特点,并做出了新的拍摄尝试。
网友纷纷评论,“一部比一部精彩”。
主创没有飘,还不断在进步。
第一部,《不思异:辞典》。
玩的是词汇概念,用一个物件代表一种异象,记录人间的诅咒怪谈。
幽闭厕所,鬼魅娃娃,尾随黑影,电梯怪人...
我们关乎恐惧最原始的想象,被悉数唤醒。
第二部,《不思异:电台》。
以寓言体的形式,引出社会热点话题,有惊有笑有感动。
低头族,减肥狂,扭曲的母爱,交换身份...
恐怖画面的背后,开始了更深层的思考。
两部间。
分数明显上涨。
到了第三部,豆瓣直接飙至7.9。
吊打一众国产鬼片。
突破在哪儿?
从伪纪录片的形式说起。
导演在原“假戏实拍”的基础上,设置了两重空间。
一头审讯室,一头案发现场。
我们听被审人告白的同时,也以他的视角回看经过。
前者是观众的主观,后者是剧中人的主观。
你猜。
是他说谎,还是你的眼睛在骗人?
E君做个提醒,要小心突然的“零距离互动”。
当疑犯猛地变脸,笑眯眯的直视镜头,问你“紧不紧张”时。
我只想wtf。
下面,挑三个故事,你先行体验。
秦姐是一名独居的盲人。
柔弱,温和,漂亮。
如果不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她的双目无法对焦。
某天夜里,三名年轻人去秦姐家“送温暖”。
听到有熟人的声音,秦姐才放松了警惕,开门让两女一男进来。
哪知,放来了三匹狼。
几个人仗着秦姐瞎,开始肆无忌惮地乱翻东西,探秘“盲人生活”。
从饭桌,到冰箱,再到衣柜...
男孩甚至抓起胸罩,模仿“咸蛋超人”。
秦姐听到动静,又急又气,连连要赶客。
他们的视线终于落回盲女身上。
多好的恶作剧对象啊。
男孩率先绕到秦姐背后,“哇”的吓她一跳。
一名女孩马上会色,她把饮料倒在纸巾,假装帮忙擦眼泪。
另一名和秦姐较熟的女孩,则全程录影录像,偶尔开口劝劝。
最后,可耻的来了。
男孩尿了一瓶尿,要诱骗秦姐喝下。
摄影女孩终于意识到不对,试图把姐妹拉到角落讲和。
两个人的头凑到一起,窸窸窣窣互相争执着。
啪。
灯灭了。
“跳闸吗?”
她们摸黑走向电闸,重启开关。
灯亮了。
眼前,是男孩倒地的尸体。
秦姐早已不见踪影。
两个女孩吓得魂飞魄散。
啪。
灯又灭了。
等亮起时,地上多了一具尸体。
女孩拿相机的手,变得哆哆嗦嗦,秦姐满身血的怨影一闪而过。
她哭着求饶,祈求,躲进厕所并反锁上门...
啪。
灯再没亮起。
黑暗中,只剩下粗重的喘息。
回到几分钟前,晃动的镜头已布满线索。
E君说几处较明显的。
冰箱的冷冻柜,有满满几大袋红肉;
整洁的衣帽间,夹带多件男人衣物;
一秒不到的染血马桶和倒挂壁画,都做出了模糊的暗示。
推测只是推测。
审讯室里,看秦姐怎么说。
“如果这些孩子能顺利长大的话,也许会觉得愧疚吧?”
如果,真的能长大。
(欢迎看完回来补漏更多细节)
浩然自称是个暴脾气。
他的开场,格外沉重:“如果当时我们能冷静一点,理智一点...”
脾气坏了什么事儿?
大小全由你的脑洞决定。
时间倒回两周前,他和好友同事开车去户外登山。
一路风光无限,几个心情大好的男女又奔跑又戏水,玩的十分尽兴。
黄昏下山时,却集体迷了路。
他们目送日光渐渐消失在茂密的林海,逐渐慌张起来。
大家吵吵闹闹,既找不到出路,也瞧不见人烟。
走着走着,浩然惊叫。
他自称感受到了奇怪的东西。
打开手电筒,一伙人居然站到了诡异的石头圈内。
浩然捡起一块,底下沾染了斑斑血迹。
所有人紧绷的神经转瞬被击溃,他们加快步伐只想赶紧逃离此地。
而石头仿佛圈成了中心诅咒,男男女女走了多远都会绕到这里。
登山小队精疲力竭。
忽的,一名女孩儿望向后方,似乎听到了动静。
受了惊的浩然,同时拿起石头扔了出去!
一块,两块,三块...
浩然只记得,丢完了石头,自己就和同伴们没命地跑了出去。
死里逃生?
只是他们比较幸运。
回来以后,浩然看到新闻,警方在其爬过的山上,找到几具死去几月的背包客遗体。
画面一转。
审讯室内,后悔的浩然用石子摆出一组“SOS”。
原来,他丢出的是别人生存的希望。
除非,你敢猜,这是“同一组”。
地铁变态不慎防。
男人就是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偷拍狂。
“手机打横,角度要对,眼神放松,人多最好...”
谈起经验,他兴奋不已。
男人新盯上的女孩,是位白领丽人。
无论多死亡的视角,她都显得美艳动人。
脚上一双红凉鞋更是亮眼。
女孩有时看书,有时听歌,有时看手机。
男人记住了,她习惯9点20分左右,从正数第三节车厢一号或二号门上车。
他特意等女孩来,享受着手机扫射的过程。
直到某次,意外失手。
女孩鄙夷的看了一眼,匆匆下车而去。
他却再没见过她。
同样的时间、车厢、位置,男人等了好多次。
他说,想写张纸条向女孩道歉。
慢着。
你肯定和E君想的一样。
谁遇到了变态还会回来?
没办法,男人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偷拍视频,填补内心的“想念”。
故事该到此结束了吧。
但是...
男人强调,“再看一遍”。
换一种角度,也许又解锁一个全新的剧情。
让我们放大重温以下几张图。
人的注意力,只限一处。
而一个变态的旁边,潜藏另一个魔鬼。
再联想这两张动图——女孩最后露脸时,身后尾随的男子;在她消失后,男子脚上的红凉鞋...
瞬间鸡皮疙瘩满手臂。
末尾,谈回制作。
全剧除十二名主角外,近乎全员素人出镜。
专业上,构图、镜头和布景也毫无美感可言。
这些被省去的重要部分,却被创作团队换来了更大的资源——讲好一个有细节的故事。
在本剧B站评论区内,平均每集都有三种或以上的分析结果,大家讨论得不亦乐乎。
问一句。
我们有多久没看到能二刷的国产惊悚片了?
这次,有人就用最少的钱和真诚的心,交出一份优秀答卷。
01《耳蜗》★★★
不良少年霸凌女盲人,女盲人撕下伪装反杀三人。
02《肢体》★★★★
四人在停电小屋聚会,另有一人迟迟不到。小伙上厕所期间,另外三人假意离开,准备突然出现吓唬小伙。小伙以为众人已离去,准备收拾尸体(未到的那人),却被三人撞见。无奈恶作剧的三人也成刀下鬼。
03《指甲》★★
同宿两女生夜里时常见到剪指甲的女鬼。原来是女主杀害闺蜜,又与尸体继续同居,还替其继续修剪指甲,遂出现心理幻觉。
04《影子》★★★★
深夜迷路背包客突觉树林里异常响动,遂丢石头自卫。之后几人读报时才醒悟,那应是落难求救的旅客,而对方已曝尸荒野多日。
05《表里》★
大妈面试剧组被拒,潜入宾馆刺杀导演。
06《眼瞳》★★★★
小伙总是偷拍地铁某红色高跟鞋美女,某日对方发现后气愤离去。此后美女再未出现,直到小伙发现视频里总是同时出镜的某大叔某日竟穿上了美女的鞋子。
07《舌头》★
小孩撞见母亲与请人幽会,并谋害了自己的父亲,遂设法杀了母亲和情人为父报仇。
08《骨肉》★
小伙为找失踪女友前往出租屋查找,遭遇房东大妈阻拦。小伙趁大妈外出偷偷潜入,却遭房东疯子姐姐反杀。
09《心房》★
专一女孩怒杀勾搭自己男友的女闺蜜?
10《大脑》★★
老妈去世,老爸为了避免儿子伤心,终日掩盖消息。其实儿子早已知道,只是父亲患了阿尔兹海默,仍旧以为儿子不知,故而操心。
11《头发》★
黑心厂房用活人尸体做假发??
12《手腕》★
小伙寝室看片被抓现行,室友发现被虐待的女主是同学,而加害者竟是小伙本人。
说了12个故事,我个人感觉比国产恐怖片拍的好多了,每一个故事看完其实都有脑洞,有好几种不同的结果和不同的解读。其实有悬念就会调动观众思考,挺好的。
这种算新颖的迷你剧,会让观众身临其境。晚上一个人在家看的话比较恐怖。也让人感觉到导演很用心,也也一种转型的趋势对于国产恐怖片之前被诟病。
有人称为伪纪录片:镜头前会出现一个主人公,讲述着他遭遇到的一段离奇叵测的过去,而当视频记录与口述衔接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什么突然拐了弯,那恐怖就在真相背后……更恐怖的是,我们停下来一想,竟不知道自己是看着录像带的人,还是被记录下来的人
到目前为止,第三集和第八集始终没有寻觅到一个非常能说服我的解析,虽说一千个哈姆雷特,开放式结局没有答案,但是每一集我至少要找出一个能完全说通的故事版本,即:既能佐证录像的客观事实,又能合理解读叙述者人物特征。用同事的总结,如果完全让人一头雾水,作品就是有瑕疵的。
《指甲》因为涉及的画面有些恐怖,而且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指甲,引起极度不适所以我等着别人反复去琢磨,《心房》画面比较温馨,所以独自反复又琢磨了几遍,我做出了大胆的以下的猜测
1、录像中第一个男生是闺蜜的现男友。第一段乍一看,这个男生好像和叙事者的关系更加亲密,但是多看看就会发现,只是叙事者输了游戏所以要接受打手的惩罚而已,结合最后一段,同样在列车上的场景,这个男生会戴闺蜜的帽子,还给闺蜜比心,说明他和闺蜜是一对。
2、出现的其他所有男生都是叙述者闺蜜的一系列劈腿对象。学霸的那段我注意到手指上有卸了红色指甲油的残留(说明这些录像的主角不是她),为什么我会觉得是劈腿?一是叙述者强调自己心里一次只能装下一个人(暗指闺蜜和她不一样),二是她始终在发表对这一系列男生的看法,这一段独白非常困惑我,为什么录像出现了这么多男生,她的陈述又仿佛是在说一个人,更感觉她是在拿第一个男生和后面的这些人做对比,她好像在幻想着自己和闺蜜的现男友一起经历着这些磨难。
3、她杀了闺蜜,应该和第一个男生就没了联系。她没有“身份”继续戴在这个男生身边,而且她要找一个只要爱她的,能够同甘共苦的夫婿,又一次强调了,谈个恋爱意味着结婚,讲了从一而终的观念。[并不简单][并不简单][摊手][摊手]
今天暂时想到这里,困了也有点开始害怕了
有几集还行 整体印象不深啊 还是电台是巅峰 以及我是真的晕手持摄影 我要吐了
《不思异》这季开拓了新的短片创作方式,比前两季更加贴近生活与现实👍
剧本感觉比前面的系列的薄弱了很多,看完前面2集基本都能猜出剧本的套路了,并没有太多惊喜。个人更喜欢分段式的《聊斋变异》编剧真的是很有想法的,可惜一集出完就没了。
国内少有的良心剧,努力一下,会成为中国的世奇
每一次都能玩出新花样,当然还有一贯传承下来的反转与细思极恐。3.8
从《辞典》到《电台》再到这部《录像》看到了导演和整个剧组的进步!很新颖很创意的惊悚片,值得鼓励!另外有胆子大的小姐姐嘛?我一个男生看好害怕呀,征个小姐姐一起看。😷
3.5。第三季采取了采访自述➕伪纪录片的形式,在伪纪录片中不好表现出来的一些内容,用采访自述表现补充,显得更简洁干脆,有力度。
剧本段子太尬了,剧情解释也太牵强,叙述者演技也一般,加上弹幕里强行害怕的人,这观看体验,天啊,抱着鼓励的态度才没给1星
这个系列真是越来越成熟了,作为国产恐怖的新生力量,非常值得鼓励。导演放弃了《辞典》的高概念和《电台》式的寓言体,开始尝试伪纪录片风格,效果也很出彩,故事与细节更能咂摸。一口气刷了6集,最好的两集是《指甲》和《眼瞳》。继续加油啊!
这样的国内创意恐怖短片还是挺值得鼓励的。里面有几个故事确实是用了一点巧思的,最精彩的当然是第六个故事《眼瞳》,观众被同化为了偷窥者,当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窥视对象身上时,忽略了真正需要警惕的危险物,这很拉康,结局的台词也言简意赅,“再看一遍”。当然与第六集的优异相比,其他几个故事就显得比较弱了,第一个故事模仿《屏住呼吸》,第二个故事模仿希区柯克的《夺魂索》。相对来说第四个故事的反转还不错。
三季看下来,只能说泡面番,能看,仅此而已。
消失和偷拍那两集是我最喜欢的
伪纪录新尝试,中国版《禁断动画》?值得鼓励,继续加油。E06印象最深刻,“再看一遍”。
继续开恐怖的脑洞吗?除了《大脑》那集,我能把剩下的十一个故事捋成一个
刷完前6集,制作依旧走心,可惜题材(全部悬疑惊悚)和形式(全部伪纪录片)所限,可看性比上一季差了点,目前最喜欢的是第6集,太妙了。PS:第六集这个脑洞感觉是受启发于外国的一个公益广告,有点印象但找不到了。
片头片尾很有创意,演员的演技依然在线,这种日常拍摄的形式,更需要演员自然的演技。只是在情节和创意上感觉弱了一些,可能是局限于主角+讲述+拍摄的模式,场景有限制,脑洞开得也不如一二部大,目前仅有的三个故事有点套路化。创意上也是一次新开拓,依然会继续支持,期待后续!
有点意思也有点恐怖
导演的进步很大,这类形式和题材想真的拍出真实效果是不容易的。每一集都有巧思,有一些甚至能够发展出长剧,这是值得鼓励的又一季。
开了大会员一口气看完了!个人最喜欢眼瞳和指甲超赞!!
滥用死亡的恐怖,并不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