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呢,题材是第一次关注海上救捞的,不为人知的这群人一直在危险边缘把生命挽救回来,真的很让人感动,里面有几对不同的爱情也表现了这种特殊行业家庭和工作之间难以取舍的问题,题材是好的,陈思成袁泉演的也不错,于小彤给用了配音很失望,因为是积压了很久的剧,所以特效啊服装啊什么的都有点怪怪的哈哈哈,剧情有时候也有点无聊。但是毕竟致敬无名英雄,还好多给一星吧
正在山东卫视播出的海上救助题材电视剧《碧海雄心》,所呈现的海上救援惊险场景,给人一种在电视上看大片的印象。该剧以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海上救援力量为原型,通过17场海上大型救援、打捞场面的描绘还原,生动塑造陈一诺、高亮、丁超、郑子航等一批中国救捞一线队员形象,在被“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感动之时,也激起对“平民英雄”敬仰之情和大国崛起的自豪之感。
题材自带可看性 场面惊心动魄
海上救捞跟陆地上火警救险类似,都是在发生事故险情的时候队员出任务。一旦发生海上事故,就是灾难性的;而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是否成功,则具有悬疑性;而由于环境的恶劣,在救助别人的时候,救捞队员自身也处于危险之中。可以说,《碧海雄心》所聚焦的海上救捞题材本身就自带类型属性,具有可看性,是否能展现惊险救捞场景就是该剧是否能抓住观众的关键。
《碧海雄心》的主创当然知道这个关键点,不仅把展现海上救援、打捞场景作为主要故事线,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拍摄17个场景各异的海上事故救援故事,平均每两集就有一场大型救援场景的再现。从刚播出十集里,就有矿山水面救助遭遇山洪泥石流、救援飞行器遭遇高压线,风球中心地带救助十余名乘船游客,游艇沉船事故,船员被杀、运油船翻沉事故。每一场事故发生后,时间都非常紧迫,救生员在水里寻人、捞人场景看得人屏住呼吸,而大海上风暴中心船舶时刻被掀翻的场景十分惊险,场面拍摄制作逼真,看得人精心动魄。由于有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在人力物力的支持,而主创人员有类型片的拍摄经验,所以《碧海雄心》在救援场面的还原上呈现较高的水平,不亚于在大银幕上看灾难片。
人物有成长 角色有血有肉
海上救捞是剧中人物的工作,这些人回到生活中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情感和生活,该剧植根生活,对夫妻情、兄弟情以及年轻人的爱情都有涉及,与救援主线形成紧密交织关系。以救援飞机机长高亮的婚姻为例,从侧面反映出海上救捞工作多少是影响家庭和谐,体现救捞一线队员的所面临的情感窘境。高亮的妻子原本以丈夫是机长而自豪,但作为电视台记者的她在跟拍一次飞行救援,感受到丈夫工作的危险后,就有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的不适反映,一方面是睡不着觉,做恶梦,各种飞机坠落场景不断在脑海中重现,另一方面是一听说丈夫出任务,去海上救援,就小腿痉挛抽筋。这种情节,可以说是相当有“生活”,作为观众都能感受到他们工作不易和危险,何况他们的家人。
陈一诺和丁超,这对搭档在剧中也各自有自己的成长轨迹。陈一诺因为个人业务能力强,在队里有点桀骜不驯,之前下水有点依赖当时的搭档郑子航,后来在子航出事后,他义气的承担起照顾子航妻和孩子的责任,在和新搭档丁超磨合、以及经历联合训练演习、一次次救生后,他的人也越来越有成熟,成为队里真正的骨干。而丁超,作为潜水学校的尖子生,初来救捞队有优越感,不服转业兵的业务,但通过各种突发险情他知道训练成绩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在团队的“打压”下得到成长。
各方人员精诚合作 谱类型新篇
我国行业剧的制作基本还是围绕着公安刑侦和医疗打圈圈,远不及美国、乃至韩国、甚至我国的香港地区那么丰富。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牵头组织拍摄的《碧海雄心》对本行业题材资源的挖掘,对外展现海上打捞救助人员艰辛与伟大,也给影视行业跨界合作提供了参考。《碧海雄心》是多单位、来自四面八方影视人合作的结晶,强情节戏有张力,生活情感戏细腻动人,是行业剧类型化创作的有益尝试和优良示范。
资深编剧张永琛、雷婷负责《碧海雄心》的剧本,在类型化和情感关系上做文章;总导演是拍过《亮剑》《仁者无敌》的陈健,联合导演姜国民是香港著名摄影师、导演,对于拍摄强情节作品他们富有经验;著名剪辑师周新霞、麦子善担当剪辑执导,保证剧的流畅性,周新霞还担当后期导演负责对后期特效把关;丁薇、林朝阳担任负责音乐,他们并没有用史诗性配乐强轰观众,而一个反复吹响的口琴乐反倒拨动观众心弦。这些优秀的影视人联手,保证了《碧海雄心》制作质量,增强了观众对行业剧的观赏兴趣,相信后面播出收视也节节高。
第一次听说有海上救捞的题材,感觉到特别新鲜。且不说这种题材的拍摄难度,创作难度,单谈它对生命所起的信心作用也是非常有益的。像我这种游泳不好的菜鸟是超级怕水的,怎么讲呢,我究竟怕到什么程度?有一次我去哈尔滨抗洪纪念塔,纪念塔有一个空中缆车,我特别想坐,可是不敢做,因为我怕真的掉下来了就挂了!看完《碧海雄心》以后,感觉咱们国家太牛了,这么偏这么冷门的队伍已经建得这么强大。
剧中的救捞队伍大部分是退伍军人,他们是隶属国家交通部下属的单位。这支队伍初建时,大部分人不是科班出门,却有着多年的海下救捞经验。 据悉,电视剧中的17个故事是从救捞队真实的经历而来,光是素材就累积了满满一个房间的A4纸。可以说,每个故事都是精而简。他们的关系既是独立的,又具有代表性。《碧海雄心》既有男性观众喜欢的看点,也有女性关注的生活。
简单谈了谈剧的题材性和创作难度,回过头讨论这部剧的内容。虽然《碧海雄心》的制作人接受采访时说,“经费都耗在了制作上,演员没花什么钱”。但是看演员表,这句话很难有说服力的。唐国强、袁泉等演员都是演艺圈的大咖,演技是非常得到认可的。尤其是袁泉的《我的前半生》在上半年刚创下了收视记录。当然,《我的前半生》和《碧海雄心》都是在电视剧没有火的时候邀请袁泉出演的,只能说导演和制片有眼光。如果细看每个演员的台词本和角色感都挺像的。尤其是袁泉饰演的心理学博士,简直是爱情洁癖患者,演的也是入木三分,大概“医者不能自医”就是这么回事吧。
整个电视剧的框架清晰,剧本思路逻辑化,把海上救援的生活展现给观众,其中包括他们的经历、工作、情感、理想、执著。剧中一开始几集里,队长在船上训号,他跟队员喊口号:“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我听着还有点排斥,有点太主旋律了。毕竟现实工作中,口号是口号,行动是行动。生活中,有太多行动的矮子,口号的高个。但是整个剧的片花看下来,着实感人。你会发现,在一些行业里,有一种东西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灵魂。他们骨子里充满了最人性的东西,这些正是他们冒着辛苦条件仍然坚持在岗位的原因。尤其是陈一诺和搭档水下救援的生死关头,搭档把生的机会留给了他,那一刻,千言万语都是苍白的。听说剧本是六组人马合写的,所以从整部剧的风格,有很男性的一面,也有很女性的一面。比如搭档的妻子根本就不可能接受任何人替自己的丈夫活着,如果陈一诺的道歉轻易被谅解,只能说明需要谅解的问题微不足道。这是一条人命啊,谁不想让自己的丈夫活着呢?所以,他的妻子一时之间无法理解,这一段很有写实女性视角的味道。
该剧总制作人李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种题材以前没有出现过,以后也不会经常出现。这么多海上专业设备出现在电视剧中确实不易,交通部门把家底拿出来配合拍摄,肯定是想增添国人对祖国的信心,但是如果每次拍摄需要都竭尽全力配合,肯定困难不小。整个电视剧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还有一个镜头,就是于小彤在救助任务时突然失去了力量。到底是他死了,还是陈一诺死了?当时镜头的来回慢动作推,声音也消声了,似乎瞬间的功夫,谁都有可能消失在海上。所以,这不是一个喜剧,而是一个灾难题材剧。很多事没有那么幸运,何况是海上救助。电视剧另一个镜头也很让人有震撼,有一个产妇要生了,海上救助队赶到,结果她的丈夫要再三确认是不是收费行为,把价格说准。我也是真挺服这个男的,到了这个关头,只要能救妻子就好,不是吗?但,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啊!
《碧海雄心》正在山东卫视热播,和以往为了塑造英雄形象的电视剧不同,这部剧有着浓厚的写实题材,同时包括了哲学,社会、勇气、婚姻等很生活化的特殊行业日常。海上救助,不仅是苦,而且还很难。电视剧不仅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海上救助场面,还完成了一个国产剧类型的挑战。无论是题材性,还是人性真实性,都值得观众一看。
我国首部以交通救捞题材为核心的电视剧《碧海雄心》,自开播以来备受瞩目,全剧不光将镜头对准了“中国救捞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更是透过复杂多变的矛盾冲突、真挚细腻的表现手法、集结海陆空全景展现的特殊形式,带领观众深入到这一鲜为人知的群体当中,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立体化解读“中国救捞人”,透过一幕幕危机重重、生离死别的救援现场,展现他们的青春与热血、爱情与成长。
《碧海雄心》是由陈健、姜国民执导,张永琛、雷婷编剧,汇集了张国强、袁泉、唐国强、王馥荔等人的演出阵容。该剧不惜重金,采用气势恢宏、磅礴宏大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十七场惊心动魄的海上灾难救援现场,透过张力十足的剧情和有血有肉的故事,使“中国救捞人”这群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首次以普通人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揭开了他们神秘的面纱。
作为一部36集的电视剧,剧中的登场人物众多。无论是沉稳老练、个性十足的陈一诺,还是医术精湛、心地善良的林越,以及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丁超,或是性格直爽、敢爱敢恨的孔令雯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每个角色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随着故事的展开,每个人都面临着生与死的重重考验,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还是自己?面对这道性命攸关的选择题时会做何选择,在影响剧情发展的同时,也在改变每个人的命运。
《碧海雄心》从情节上来看,与观众所熟知的古装剧、谍战剧、宫廷剧等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有着极强的专业性、指向性和特殊性,走的是一条年轻队员自强不息、拼搏奋进、逐渐成长的路线。从陈一诺加入救捞队到遇险被救,从失去队友到迎来新搭档,从离开队伍到重新归队,可说是历尽了波折与磨难。陈一诺如何坚持己见,在逆境之中逐渐成长起来,应对接踵而来的种种挑战,也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一环。
《碧海雄心》的故事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根据真实发生的经历和事件改编而来,如同剧中所描述和展现的一样,中国的水域上确确实实有这样一支神秘的队伍,发生在海上的各种突发事件都由他们负责。无论是人员救生、财产救助,还是打捞沉船、清除污染,以及搜寻失事飞机的“黑匣子”等工作都由他们负责,称得上是一支守护在我国海岸线上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碧海雄心》总投入1.7亿元,其中75%都是用在制作上,可说是好钢都用在刀刃上的代表。《碧海雄心》作为首部救捞题材电视剧,拍摄和制作的难度之大远远超出想象,剧中的特技量超过460分钟,相当于16部电影大片的特技量之和。为了保证品质,剧中的特技制作全部在美国完成,耗时近两年之久,可以说创造了国产电视剧制作史上的又一纪录,带给观众的是堪比电影的直观体验。
《碧海雄心》从主创到演员,从拍摄到制作,从特效到剪辑等无不透露着“精致”二字。无论是乘坐救援船抵达事发海域,还是跟随蛙人潜入海底执行搜救任务,或是驾驶救援直升机在空中配合救援等,海陆空三线作战的配合与演练堪称完美,带给观众的是一次勇气与胆量的双重考验。作为近期追剧的首选,《碧海雄心》相当值得关注。
其实我一点都不反感主旋律的电影电视剧.比如《建军大业》的青春热血.比如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戏剧传奇.甚至没任何剧情的朱日和阅兵和天安门升旗仪式都能让人热泪盈眶.价值观的输出本来无可厚非.可把主旋律的电影电视剧拍得这么烂怎能怪观众反感??一张打印店风格的宣传海报连导演名字都找不到…剧情更是……没来由的狂风暴雨.没来由的晴空万里.没来由的没顶之灾.没来由的死里逃生.一切都跟现在基层政府部门的汇报短片一样.雄伟大气却又空洞虚无.整齐划一却又底气不足.一堆老戏骨演技全在线却看不到戏剧冲突.演绎的是救人的团队却看不到剧情的人性…人物的出现消失.人物的生死无非只是主创团队处心积虑的布排而已.给一星.打死不能再多了……
不知道这个船王究竟是怎么把事业做大的,三年之内三次重大事故十三万吨排水量的油轮居然瞬间失控而且电力系统也全部崩溃简直让人匪夷所思。自己宝贝女儿的私人游艇更是事故频发,一次触礁翻覆一次机械故障沉没并且一点自救能力甚至连最基本的救生衣都没有,我看这船王恐怕是要破产了。
杜主任的行政以及指挥能力更是让人担忧,这与他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成鲜明对比。高大上的救捞基地秒变健身广场,大爷大妈员工以及遇险者家属随意进出,特别是在出现重大险情的危机时刻,居然让情绪失控的家属冲上直升机从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救援位置。在海上救援时本应在把女生救上之后第一时间让李元上机安抚他父亲的情绪以免出现意外,但是为了表现陈一诺不畏财势的主角光环,偏偏要把李元安排在最后上机从而让场面再度失控。救援失控油轮的案件更是表现了杜主任的无能,两台如此小的拖船居然想把十三万吨排水量的载货油轮调转航向并且逆流拖回码头,这不是天方夜谭吗?所以杜主任要为缆绳崩断损失一条拖船的事件全权负责。面对欧阳公子两次假报险情,第一次他就因为有高层求情大事化小,第二次更是为了批地居然让陈一诺给欧阳道歉,这是明显的向权势低头,所以请换人来演杜主任还我顶天立地的武二郎。
让人更不能忍的是情节的重大疏漏,拖船为救油轮沉没,林越和陈一诺被第一时间救起,但是比他们位置更加危险的老轨却被演没了,还有黄教官去了哪里是不是也给一个完美的解释?
卡大头假特效看得人太郁闷了,为什么本来是很好的题材,现在大陆剧拍得远远不如很多年之前的港剧
只看了一集没什么打分资格,就觉得袁泉哪哪儿都美。蓝色的工作服真适合她。// 看其他评论吐槽感情戏太多,我看的第22集恰好一直在讲救援,三一一,三一四,顺风号。丁海峰也不错,演得很像赵东来😂
王媛可居然还演了两个人,一个前妻,一个现女友,我都醉了,不带这样的好吗
四改二!虽然有我们家老七和成才 还有站长和武松 还有明明 还有杨主任,但是盖不过后宫集邮的腻歪劲儿 天天男欢女爱你不烦我烦啊!竟然还暗藏了一个女朋友变成丈母娘的梗我勒个去!狗眼不保啊!
可惜了这么好的故事和题材,都让弱智编剧和垃圾导演给毁了,两星给主题曲了
前面不错,后面成狗血剧了,队友的妻子、女博士、富家女等等,所有姑娘都爱男主角,最后这几位被平均分配给了其他队友,我的妈呀,狗血青春剧都不敢这么拍,编剧还真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随手看了一集,基本没有救捞的内容,全是油腻的感情戏
袁泉真好看。
太假
虽然电视剧有不少bug,不过剧情还是很有感染力的,只是很想感慨一句,主角配角命不同啊,陈一诺一度都呼吸停止了,还是醒了,郑子航却直接牺牲了。
大国威武
陈思成面相适合演那种油头耍滑的角色,但说实话他的口才,演技很好,表情到位真的超过很多演员
更喜欢丁海峰的表演,度把握的准确。
多学习code blue这种专业点不好吗?非要这么多的感情戏?
整体剧情表演非常好,不理解为什么中国救捞执行救援任务不带急救医生而是带着两个女心理医生?是要用信念救死扶伤吗?
两星全给袁泉
一分给陈导
陈思成满脸写着“我在演戏”。他是想到六十岁才开窍吗?
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编剧鸡肋,另外于小彤什么鬼
职业很感兴趣,袁泉很喜欢,东来局长也不错,但是陈思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