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我看过的继切尔诺贝利之后封神的剧作。第五季将这个世界的整个荒诞表现出来,探讨民粹主义,朴素正义和程序正义,规则正义之间的关系。
记录一下这部剧的几个闪光点:
1. 最开始的时候,傲骨回顾了过去几年的故事,疫情袭来,RGB去世,国会大厦遭遇攻击,每一个事件的短短呈现都将我拉回过去的时光,叹息这些故事原来就在一年前,记忆却已经开始模糊。这可能就是历史吧,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最摧毁世界的力量也渐渐模糊。
2. 傲骨第五季很多人物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角色 九又四分之三法庭。这个民间法庭是由个人创办,根据法官朴素的正义感进行审判,形式上沿用现代的法庭形式,运用现代法律规则进行开始程序正义。我最开始会想这是不是一种新的法庭形式,毕竟现实中的法律诉讼确实很繁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直到最后一集编剧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这是不可能的。理由就在于通过朴素的正义感和道德审判是无法彻底解决事情的,最后的分裂和暴乱就是这种朴素正义感的结局。大抵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人类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正是得益于法律和秩序的产生,尽管这会带来额外成本的产生。如果我们重新回到过去那种氏族审判,区域惩罚,没有任何依据,必然会导致混乱,利益冲突和利用。我们不应该也不能重新创造另一种秩序,我们应当反思原来的秩序,如何弥补过去的秩序。
3. 最后一集关于个人主义的探讨,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很多不同的人,形形色色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形成一个统一的集体,而不是让每个具有共同点的群体分裂出去,各自治理自己的事务。是的,个人主义没有错,但是个人主义的盛行会导致混乱,每个群体都想对另一个群体施加权力,冲突必然会产生。当代社会各自为政已经不可能,世界在融合,所有的事务开始联系起来,所以会有想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进行调停。我们做的就是要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下的一种平衡,任何一种主义都会导致一种极端。
4. 傲骨是对现实的反应,是荒诞的呈现。在美国现如今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民粹主义,各种分裂盛行。编剧想要探讨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模拟了一个场景,最终发现法律秩序才是最后的终点。规则很可能是不准确的,但是我们应该去反思规则如何进步,而不是摧毁规则,依靠没有依据的规则去管理会导致混乱。编剧当然还探讨到关于各种分裂,我们作为个人应该包容,以多样化的视角去看待,这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5. 最后是 Marissa Gold 玛瑞莎说出的那番话致敬这部剧作。
——如果大家都意识到自己是少数群体,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不管你在哪,一定先找到出口在哪,然后一定要确保自己比那帮绿林好汉离出口更近。
——远离游行,看着不错,行动起来就不是那回事情了
——不要相信任何一个加入过希特勒青年团的教皇,高德温法则(高德温法则(Godwin's Law,又称高德温反纳粹类比规则)是指在因特网文化中,1990年由麦克·高德温(Mike Godwin)首倡的一句格言:“在在线讨论不断变长的情况下,把用户或其言行与纳粹主义或希特勒类比的概率会趋於一(100%)”),我爸说,任何为高德温法则辩护的人,从未真正接近过乌合之众。(为高德温法则辩护的人认为一旦某人开始类比希特勒,那么这个人就是错误的,这为此辩护的人从来是不了解民众的,不知道这样法则不适用于乌合之众。
——大众喜欢你的时候就会拥抱你,转眼就那把枪把你杀了,为什么?显然仇恨让人快乐。
新合伙人爱兰歌娜上任两把🔥。拿下大客户毒枭里维(大麻合法周边),说服老李让老板增加经费开疆扩土。
老李又可以偷懒了,有人摆平了下面的内斗和财务问题。他一人对付戴安和利兹两个人是吃力的,知道她们有ZZZQ的武器(可以当矛也可以当盾)。他说:每次你们不想听到什么话就怪罪到厌女症或种族歧视上面。本来有时候就是一个女人没那么好,黑人也是。👏你俩还是相互厌恶的时候更可爱(自相矛盾)。
戴安和利兹说听这个老白男说的,觉得他还是厌女吧。
其实他可能也真有点歧视,但是在利益面前是没有的,所以他现在稳稳地站新合伙人这边了。之前组里有个贴说他从傲骨贤妻以来就地位不倒,我说因为他总是代表利益方,有人说是因为他是老白男,我想那不如归根究底看看编剧是什么人(老白男),现实又是个怎样的社会。
ZZZQ和💰是一样的,本来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武器,政治家通过提ZZZQ是为了获得选票而当权,戴安和利兹也会用这个武器(扮TXL,给别人扣帽子)。但是可能很多人就会迷失在挣钱的过程中而忘了初心,忘了原来的目的了。
幸福快乐太虚无缥缈,只看得见眼前的利益,抓得住什么就抓着吧
这集换利兹两口子闹矛盾了。两人也有了对立的立场,她的客户差点杀了他的明星。利兹虽说她可以公私分明但也想回避了,开始她希望男友留下,后来她说男友该离开。她知道两人不可能达成共识,也可能是被男友戳破了她正义的铠甲而不舒服了。
还是只有自己,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唯象老李才能不倒嗡嗡嗡
作者:hzcneo(豆瓣同号)
这个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疯狂的?大概是2016年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输掉志在必得的总统争夺战的那一天。对于所有自诩的进步派人士来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当选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这个偏执而疯狂的男人用着自负且具有破坏性的谎言撬动了社会的根基,把整个国家带入了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四年的时间里,一切都变了。价值观在崩塌,信仰被抛弃,到处是废墟的残骸,在一片狼藉中等待着被重建。
当然并不是没有反抗的声音。作为左派大本营的好莱坞在过去的四年中无数次地表明了自己斗争到底的决心。无论是借古讽今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7)还是指桑骂槐的《科米的规则》(The Comey Rule),乃至是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在金球奖上长篇大论的发言都在表达着鲜明的态度:特朗普必须立刻滚蛋!而在这些所有的作品之中,《傲骨之战》(The Good Fight)的立场无疑是最激进的。它从不掩饰自己对总统的厌恶,甚至直接在台词中直白地说道:“特朗普是个白痴!”
正如剧名中最直白的那层解读,《傲骨之战》不是形式主义的意识形态站队,而是一场关于生死存亡的战斗。作为曾经颇具口碑的《贤妻傲骨》(The Good Wife)的衍生剧,它抛弃了前作中那种处变不惊的基调,而是转变成了一种怒气冲冲的争辩。它对当下的所有社会议题发起挑战,并把问题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归咎到特朗普身上。
在特朗普当政的日子里这是最为便捷有效的办法,塑造一个敌人,培养一种情绪,然后发动一场舆论战争。对于它的受众(通常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精英和民主党人士),《傲骨之战》是偶像的发声器,是话事人挥舞的旗帜,无数次在黑暗之中带来了注射鸡血的快感。可是在经历了魔幻的2020年,当又一次的总统选举在鸡飞狗跳的闹剧中落幕之后,《傲骨之战》却发现自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敌人消失了,问题依然还在。回不去的往日和支离破碎的现实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落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一地鸡毛,最新一季的《傲骨之战》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而把审视的态度重新搬到了桌面上。它在开篇就用了整整一集的时间回顾了过去一年之中发生的所有重大的社会事件,从新冠疫情的暴发到弗洛伊德死亡引发的暴动,从毫无逻辑的总统大选再到1月16日国会山的闹剧。这并不是在帮助观众们回忆过往,而更像是在残忍地揭开伤疤。在个体的视角下,每一个事件所带来的冲击不再是如同新闻影像那般虚无缥缈,而是变成了感同身受的苦楚。
作为一部律政题材的剧集,《傲骨之战》本该通过一个个或现实或虚构的案件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模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共同的价值观下,现有的司法体系和舆论现实必须是健全合理且受到所有人的认同。然而今天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特朗普的上台让认同变成了奢望。如果司法体系已经被冲击得千疮百孔,那么所有法庭上的辩论只会成为鸡同鸭讲的泼妇骂街。
面对问题提出一个想象中的解决方案永远是虚构作品的价值所在,这也是左派创作者的传统和职业道德。于是一个有趣且讽刺的核心事件被引入到了新一季的故事中。在混乱不堪的旧法庭旁边,一个名为9 3/4的全新法庭诞生了。它位于一家普通复印店的仓库之中,法官则是复印店的普通工作人员。
很显然,9 3/4法庭这个怪异的名字来源于《哈利·波特》中的9 3/4车站,代表着魔法世界的入口。衍生到《傲骨之战》中,9 3/4法庭则化身为了某种理想主义的代名词。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已经对现实世界的旧秩序感到失望透顶,并不愿意再去相信那些繁琐的程序和毫无逻辑可言的名词争论。与其还在旧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彻底抛弃过往创造一种新的秩序。
这样的情节设置与其说是有着理想主义的情怀,不如说是厌倦了现实中种种不堪之后的痛定思痛。在经历四年声嘶力竭的谩骂之后,《傲骨之战》的主创们终于从狂热之中清醒了过来。他们认识到了特朗普的上台并不是一切的原因,而是结果。崩坏和分裂的种子其实早就已经埋下,并在体系的阴暗角落中生根发芽。奥巴马当政时期无限推行的政治正确并非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它在激进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崩离析。
一旦拥有了冷静的反思视角,重新审视的空间也再度出现。这恰恰是本季《傲骨之战》力求达到的目标,用不带预设立场的观点去看待当下美国的社会现实。脱口秀表演中的笑话是否应该完全禁止冒犯他人的元素;一个以黑人为主的律师事务所内是否应许有一位白人担当合伙人的角色;政治正确是否被过度滥用,成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新时代的文字狱。如果在特朗普时代这些议题因为共同的敌人被束之高阁,那么现在是好好讨论它们的时候了。
是的,没有人会否认问题就在眼前。可是正视问题是一回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另一回事。在新的9 3/4法庭成立之后,解决问题的过程颇有着某种喜剧的特质。特立独行的法官大人抛弃了所有荒唐的法律条文,而是依靠更荒唐的摇滚歌曲歌词来进行是非判断。为了保证陪审团没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被告和原告都必须穿上滑稽的动物皮套。电视和网络直播记录着法庭上发生的一切,计分板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伴随着即兴演奏的音乐被写上得分。最后的裁定不管结果如何,原告和被告都必须紧握着对方的双手说:“我尊重且爱你。”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疯狂的法庭。但讽刺的是,在肆无忌惮地捧腹大笑之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起到了作用。整个9 3/4法庭不过是一个悲伤的玩笑,处处都透露出无奈的叹息和对现实的嘲讽。和9 3/4法庭相比,真实的世界才更加莫名其妙。为什么一个打印店的普通员工仅仅依靠自己的判断就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裁决?为什么一位老师只因为说了一个有争议的单词就被否定之前所有的成绩?为什么曾经引以为豪的制度会让一个小人拥有最高的权力?为什么在今天的社交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攻击和谩骂?膨胀的自我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自以为是的傲慢才是新的时代精神。好消息是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权力,坏消息也是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权力。
《傲骨之战》并没有想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不是一部电视剧集能够做到的,也不是应该去做的。它用了戏谑的方式展现了事实的真相,然后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用玩笑嘲讽玩笑,用疯狂对抗疯狂。
每一件事都有代价,疯狂也是如此。本季的末尾,神奇的9 3/4法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一场关于南伊利诺伊州独立的案件中,遭遇失败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们愤怒地将法院变成了废墟。这是1月16日国会山事件地重演。失去了理智的人们呼喊着口号,挥舞着国旗,欺辱着同胞,践踏着国家。等到怒火消退,剩下的依然是一片狼藉。
同时更多类似的个人法庭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被建立起来。它们遵循着各自不同的准则,以及居民自治的理念。未来会变得更好么?没人知道。在后特朗普时代这依然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并艰难地在分裂中寻求着共识。
尽管我保持着青春活力,但毕竟人过不惑,逐渐对《神盾局》《闪电侠》失去兴致,甚至看不完《浩瀚苍穹》,却逐渐被《傲骨贤妻》《傲骨之战》这类较为写实的剧集吸引,当然,还有《无耻之徒》,顺道说下,无耻之徒结束时,令我心生惆怅,又惊闻傲骨之战也步入尾声,必须要写点东西,以作纪念。
还记得几年前,戴安给既没傲骨,也不贤妻的艾丽西亚那记清脆的耳光,让我在屏幕前失口叫好,目光决绝坚毅的戴安,与迷茫惊恐的艾丽西亚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令我肃然起敬的戴安,一位自始至终坚持原则,能力出众令人心安,清高又心怀悲悯的女性,大女主中的楷模。
一部剧,最重要的是情节,角色能否立得住,是情节好坏的试金石,《傲骨贤妻》《傲骨之战》塑造了许多鲜活的角色,自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剧贯穿我人生接近十年,细节已经模糊了,只记得最初戴安略带傲慢的做艾丽西亚的导师,那时后者楚楚可怜,出于对主角的喜爱,还令我对戴安稍有厌恶,随着剧情发展,戴安逐渐展现沉着,睿智,是最不受情绪干扰顾全大局的一位,让许多优秀男性都自叹不如。戴安还不是纯理性的人,在两部剧里,也曾展现感性一面,也曾对心中世界的崩塌感到迷茫,但她总能站起来,就像抽完艾丽西亚耳光一样,给这个世界一耳光,重新傲然挺立。相比于朴实无华的《傲骨贤妻》,《傲骨之战》略有故弄玄虚,一些反复表达的政治理念令人生厌,阿德里安,朱利叶思也远不如威尔,伊莱这些角色栩栩如生,反派也不如贤妻里四大邪恶律师有趣,幸好有戴安挺起这部剧,让我一直追下去,我相信故事结束时,戴安一定会有个美好的结局,这是她应得的。
请看官不要介意我对戴安的溢美之词,因为我完全被这个角色吸引了,她不仅是女性的楷模,也对我这个男性在事业上,为人上有极大启发。下面我再说说,另外一个让我赞叹的女性,不那么黑的黑人卢卡。
卢卡是个草根律师,没有艾丽西亚的州长夫人光环,也没有玛娅的家世,但她天性乐观诙谐,坚强自立,自我恢复能力一流,是那种不会被击垮的女性。她从不以肤色做挡箭牌,动不动自称受到歧视高喊平权,却用实际行动成为黑人角色的楷模;她注重爱情,尊重自我,没有爱情,有了孩子也不需要那长得帅又家世显赫又能力出众的男友负责,当时我由衷叹服,这才是真正对自己负责,真正的女权主义,我非常希望将来自己有女,能成长为这样的人物。卢卡最终离去,做了富婆的私人顾问,是好是坏见仁见智,但人自助然后天助之,卢卡总能从容应对一切。
写到这里,那个可爱的红发童心大姐,生了一大堆贝贝的胖律师,张口就我只是个南方女孩的眯眯眼,手舞足蹈的钱宁(哈,我还能叫出他名字),充满正义感的瘦子法官,邪恶的杀妻富豪,神似六小龄童的依莱,令人扼腕的威尔,我一直想要的狮子玩偶扬声器……一个个浮现在眼前,感谢《傲骨贤妻》《傲骨之战》剧组,给我端上如此美味的精神口粮!
国内的职场剧一向是披着职场的外衣,打着偶像剧恋爱的戏码,近年真正出彩的职场剧真的不多,《大江大河2》其实很可圈可点,只可惜同时期的主旋律好剧太多,奖项的收获有点可惜。
美剧中的律政题材一向是职场剧中常用题材,从《傲骨贤妻》中全职主妇重回职场,涅槃重生,到《傲骨之战》中女性群像各自不同的成长轨迹,都有生动而深刻的案例。
无论是年轻一代的20+玛娅和梅丽莎,还是进入职场五年以上,需要再往上一步的30+卢卡,还是专业度已经到顶,但领导力还无法担当起律所顶头羊的45+丽兹,她们的前进之路上尽管境遇截然不同,但仍有着共性的地方。
让别人都喜欢自己,还是让人觉得自己很重要
初入职场的小白,最大的问题是毫无存在感。
但这个问题可能对于玛娅来说不存在。
当别的实习生还被分配到资料室整理资料,担心自己通不过实习期的时候,她实习的第一天,父母的一个电话给戴安,她就在律所里有了自己独立的一间办公室。
已经入职四年,表现优异的卢卡要给她让出办公室。虽然玛娅一再要求父母不要插手她的事,不要干预她的工作,但是金融富豪的独生女,父母自然是希望用人脉护她一路绿灯。
自己毕业于藤校法学院,通过了律师考试,戴安是她的教母,上班第一天,戴安亲自带着她办案子。
看似风光无限、顺风顺水的人生很快被打破。
父亲的基金是一场骗局,几乎骗了半个城的有钱人,连戴安在内,也被破产了。
白富美很快变成了破产姐妹,林德尔这个姓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玛娅遭遇了疯狂的网暴,手机每天都有无数条谩骂,让她死的短消息,甚至有人故意用她的照片作为头像,每天发布很多P的裸照和一些低俗的话羞辱她,编造很多假新闻来诋毁她。
虽然父母的基金和她没多大关系,毕竟她刚从法学院毕业不久,并没有参与到父母的事业版图中,但无数人的破产引发的恨意,她的父母都在接受调查,还正常上班的她自然成了发泄恨意的对象。
卢卡鼓励她,看书,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专注于工作,几个月后就能走出来。
这些她还能忍受,但更多的痛苦和压力来自于父母。
为了减刑,在联调局有技巧的审问压力下,父母之间几乎上演了各种版本的反转和背叛,甚至父母都有过想要出卖女儿,而获得减刑的想法和行为。
玛娅一直觉得自己的父母和同学们的父母们相比,已经算是非常和气恩爱的一对夫妇了,当别家父母离婚、出轨、大打出手,争家产的时候,她的成长过程顺利得不像话。
而现在,他们都已经过了五十岁,都不想在监狱度过余生,在强大的压力下,人性的丑陋和伪善在女儿面前暴露得那么明显。
玛娅的人生急剧向下,不知到底该信任谁。
这个时候的戴安,不仅是她的教母,更是她人生意义上真正的母亲。
戴安的正义、理性、担当和勇敢向前,都给了玛娅继续下去的勇气。
她带着玛娅去了新的律所,开始新的生活。
无论是从工作上、还是情感上,都给了玛娅极大的支持。
在玛娅有可能被母亲出卖的时候,是戴安在一个晚上亲自去见了玛娅的妈妈,说服她最终让玛娅安全无事。
在艰难时刻,互相的信任总是如此难得。
当戴安有可能被玛娅父亲拖下水时,他们那个基金会的相关法律文件是戴安起草的,出于多年的信任,戴安大半生的积蓄都投了进去,还给他们拉了好几个大客户。
是玛娅以父女亲情相逼,让父亲不要嫁祸戴安。
这个时期,玛娅和戴安是战友,是母女,戴安是玛娅人生的光芒和偶像。
但很快,矛盾和分裂感也随之而来。
林德尔这个姓氏和丑闻注定了玛娅无法成为戴安。
虽然她在工作上用了母亲家族的姓,隐匿了家族丑闻,但在互联网社会,这并不能降低多少风险。
在律所里,玛娅的才干和机敏并不逊色于卢卡,她替卢卡辨论时甚至有相当不错的成绩,甚至第一次就能在不赚钱的工会支援项目中挖掘到大案子。
但是,她始终不自信,因为周围的人和环境,她自己也始终认为,自己的家族是有罪的,她抬不起头来,无法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更别提为自己去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了。
她想努力的融入群体,让别人都认可自己,喜欢自己,可是,林德尔这个姓氏始终是困在她身上的枷锁。
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这个时期的玛娅处在一种冲突、矛盾中,她的困境和《权力的游戏》中席恩有些相似,席恩养父和生父,史塔克家和葛雷乔伊家是从价值观到生存方式都完全不同的的两个家族,注定了席恩的成长和别人不同,他的内心会一直有着价值观的割裂和动摇。
玛娅在父母身边长大,父母长袖善舞,巧言令色,哄得有钱人排着队愿意把资金交给他们打理。而戴安对玛娅来说,是导师般的存在,是她仰望的目标,在最绝望的时刻,是戴安让她相信了这世上有光。
但跟随着戴安的脚步,她仍然无法挣脱过去。
直到遇到了疯子律师布鲁姆。
这个人实在是难缠至极,疯得吓人,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但小白玛娅在最后一刻还是赢了老狐狸。
恼羞成怒的老狐狸早留有后招嫁祸她,警方在玛娅车上搜出了毒品。虽然她并没有真正吸毒,但在律所黑人和白人的两派斗争中,成为了牺牲品,被辞退了。戴安据理力争也未能保下她。
疯子律师布鲁姆一人单挑戴安、莉兹和博斯曼三大合伙人,被他们仨联手踢出局后,怀恨在心,又找到了玛娅 。
他告诉玛娅一个事实:你总是试图让别人喜欢你,这样并不会成功;只要让自己变得重要才行。
事实上,很多有钱的大客户一点也不排斥林德尔这个姓氏,恰恰相反,他们更看重这个出身和背景,因为意味着很多事情不用明说,你就知道事情该怎么做。
普通的人只是遵守规则,而这些有钱的客户需要有人为他们打通另外的可能性。
玛娅迅速盘点了形势,老狐狸肯找到自己,自己的位置一定是非常重要,但代价是要对抗之前的律所,如果不答应就会一直被困在电话座席这种工作中,永无出头之日。
玛娅提出不做普通律师,而是成为布鲁姆律所的冠名合伙人,布鲁姆生活混乱,不擅长律所管理,由她全权管理。
老狐狸不仅没有恼,还觉得自己挑对了人,全部同意了。
玛娅摇身一变成为了律所冠名合伙人,在最繁华的地段租下了办公场所,招兵买马,接待客户。
但在最重要的那场审判中,玛娅并没有出席作为疯子布鲁姆的证人,这样既没有对不起老东家和戴安,也让布鲁姆失去了律师执照。
没有了律师资格的布鲁姆 ,虽然人脉、能力都还在,也只能更倚重玛娅了。
这时候的玛娅 ,真正地成长了。
在得知玛娅成为了疯子布鲁姆的合伙人后,戴安和博斯曼、莉兹紧急磋商,给玛娅开出了高额的薪酬和一份五年的合约,邀请她成为合伙人。
这正验证了布鲁姆的那句话:让别人喜欢没用,让自己重要才有用。
而为了当合伙人,一直拼命努力了五六年的卢卡,为律所拉来大客户,怀孕也没耽误过一天工作,从来没想到,自己努力了那么久,机会却轻易的就给了玛娅。
玛娅会拒绝戴安的邀请,在卢卡的预料之中。
当所有人都认为玛娅一定会欣喜地接受这份合伙人的工作时,只有卢卡说:玛娅已经在向前看了。
玛娅已经认清了游戏规则,也认识到在哪里才能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在戴安的律所里,显然不是。
而这件事,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卢卡的选择。
此前,专注于工作,不注重关系,精明能干的卢卡以为努力工作,靠业绩说话,得到老板的认可,就能得到回报。但从玛娅身上,她发现了另一个角度。
在前两季里,卢卡那么爱着检察官男友,但当偶然听到了出身不凡的男友早晚要参加选举,所以选择一个黑美人儿对于选票是有巨大帮助的,那时的卢卡还有点抗拒和清高,即使很爱他,但不能接受自己会成为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人。
但到了第四季,遇到了客户比安卡,比安卡信任她,依赖她,她意识到了继续在律所,上升之路漫长且阻,而做比安卡的CFO,接触的是富豪圈子和资源,薪水是她当上合伙人的好几倍。
玛娅之后,卢卡的另择高枝也是一种必然。
毕竟,让别人喜欢没多大用,让自己重要才有用。
很久以来,女性在职场中,更擅长协调、沟通,和让大家达成共识,但有时候,过于在意他人的想法,不愿意得罪人,反而限制了成长。
比如45+的莉兹,在博斯曼离开后,一直无法承担起律所领头羊的责任,她总是在戴安和其他黑人合伙人中摇摆不定,哪怕很多时候她是赞同戴安的,但在面对其他黑人合伙人时,她始终无法说出那句NO。
而博斯曼在时,即使所有人都反对戴安,博斯曼总能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诉他们:这就是律所的决定!!
莉兹后来的制片人男友也曾经说过她:女性领导者总想让大家达成共识,而男性领导者只坚持自己的决定。
这个世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疯狂的?大概是2016年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输掉志在必得的总统争夺战的那一天。对于所有自诩的进步派人士来说,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当选都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这个偏执而疯狂的男人用着自负且具有破坏性的谎言撬动了社会的根基,把整个国家带入了一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四年的时间里,一切都变了。价值观在崩塌,信仰被抛弃,到处是废墟的残骸,在一片狼藉中等待着被重建。
当然并不是没有反抗的声音。作为左派大本营的好莱坞在过去的四年中无数次地表明了自己斗争到底的决心。无论是借古讽今的《芝加哥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7)还是指桑骂槐的《科米的规则》(The Comey Rule),乃至是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在金球奖上长篇大论的发言都在表达着鲜明的态度:特朗普必须立刻滚蛋!而在这些所有的作品之中,《傲骨之战》(The Good Fight)的立场无疑是最激进的。它从不掩饰自己对总统的厌恶,甚至直接在台词中直白地说道:“特朗普是个白痴!”
正如剧名中最直白的那层解读,《傲骨之战》不是形式主义的意识形态站队,而是一场关于生死存亡的战斗。作为曾经颇具口碑的《贤妻傲骨》(The Good Wife)的衍生剧,它抛弃了前作中那种处变不惊的基调,而是转变成了一种怒气冲冲的争辩。它对当下的所有社会议题发起挑战,并把问题的原因简单粗暴地归咎到特朗普身上。
在特朗普当政的日子里这是最为便捷有效的办法,塑造一个敌人,培养一种情绪,然后发动一场舆论战争。对于它的受众(通常是生活在大城市的精英和民主党人士),《傲骨之战》是偶像的发声器,是话事人挥舞的旗帜,无数次在黑暗之中带来了注射鸡血的快感。可是在经历了魔幻的2020年,当又一次的总统选举在鸡飞狗跳的闹剧中落幕之后,《傲骨之战》却发现自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敌人消失了,问题依然还在。回不去的往日和支离破碎的现实正在形成越来越大的落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一地鸡毛,最新一季的《傲骨之战》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而把审视的态度重新搬到了桌面上。它在开篇就用了整整一集的时间回顾了过去一年之中发生的所有重大的社会事件,从新冠疫情的暴发到弗洛伊德死亡引发的暴动,从毫无逻辑的总统大选再到1月16日国会山的闹剧。这并不是在帮助观众们回忆过往,而更像是在残忍地揭开伤疤。在个体的视角下,每一个事件所带来的冲击不再是如同新闻影像那般虚无缥缈,而是变成了感同身受的苦楚。
作为一部律政题材的剧集,《傲骨之战》本该通过一个个或现实或虚构的案件表达自己的立场。这种模式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共同的价值观下,现有的司法体系和舆论现实必须是健全合理且受到所有人的认同。然而今天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特朗普的上台让认同变成了奢望。如果司法体系已经被冲击得千疮百孔,那么所有法庭上的辩论只会成为鸡同鸭讲的泼妇骂街。
面对问题提出一个想象中的解决方案永远是虚构作品的价值所在,这也是左派创作者的传统和职业道德。于是一个有趣且讽刺的核心事件被引入到了新一季的故事中。在混乱不堪的旧法庭旁边,一个名为9 3/4的全新法庭诞生了。它位于一家普通复印店的仓库之中,法官则是复印店的普通工作人员。
很显然,9 3/4法庭这个怪异的名字来源于《哈利·波特》中的9 3/4车站,代表着魔法世界的入口。衍生到《傲骨之战》中,9 3/4法庭则化身为了某种理想主义的代名词。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已经对现实世界的旧秩序感到失望透顶,并不愿意再去相信那些繁琐的程序和毫无逻辑可言的名词争论。与其还在旧的泥潭中挣扎,不如彻底抛弃过往创造一种新的秩序。
这样的情节设置与其说是有着理想主义的情怀,不如说是厌倦了现实中种种不堪之后的痛定思痛。在经历四年声嘶力竭的谩骂之后,《傲骨之战》的主创们终于从狂热之中清醒了过来。他们认识到了特朗普的上台并不是一切的原因,而是结果。崩坏和分裂的种子其实早就已经埋下,并在体系的阴暗角落中生根发芽。奥巴马当政时期无限推行的政治正确并非是拯救世界的灵丹妙药,它在激进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造就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崩离析。
一旦拥有了冷静的反思视角,重新审视的空间也再度出现。这恰恰是本季《傲骨之战》力求达到的目标,用不带预设立场的观点去看待当下美国的社会现实。脱口秀表演中的笑话是否应该完全禁止冒犯他人的元素;一个以黑人为主的律师事务所内是否应许有一位白人担当合伙人的角色;政治正确是否被过度滥用,成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新时代的文字狱。如果在特朗普时代这些议题因为共同的敌人被束之高阁,那么现在是好好讨论它们的时候了。
是的,没有人会否认问题就在眼前。可是正视问题是一回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另一回事。在新的9 3/4法庭成立之后,解决问题的过程颇有着某种喜剧的特质。特立独行的法官大人抛弃了所有荒唐的法律条文,而是依靠更荒唐的摇滚歌曲歌词来进行是非判断。为了保证陪审团没有着先入为主的偏见,被告和原告都必须穿上滑稽的动物皮套。电视和网络直播记录着法庭上发生的一切,计分板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伴随着即兴演奏的音乐被写上得分。最后的裁定不管结果如何,原告和被告都必须紧握着对方的双手说:“我尊重且爱你。”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疯狂的法庭。但讽刺的是,在肆无忌惮地捧腹大笑之后,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起到了作用。整个9 3/4法庭不过是一个悲伤的玩笑,处处都透露出无奈的叹息和对现实的嘲讽。和9 3/4法庭相比,真实的世界才更加莫名其妙。为什么一个打印店的普通员工仅仅依靠自己的判断就能做出令人信服的裁决?为什么一位老师只因为说了一个有争议的单词就被否定之前所有的成绩?为什么曾经引以为豪的制度会让一个小人拥有最高的权力?为什么在今天的社交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攻击和谩骂?膨胀的自我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中心,自以为是的傲慢才是新的时代精神。好消息是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权力,坏消息也是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权力。
《傲骨之战》并没有想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不是一部电视剧集能够做到的,也不是应该去做的。它用了戏谑的方式展现了事实的真相,然后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用玩笑嘲讽玩笑,用疯狂对抗疯狂。
每一件事都有代价,疯狂也是如此。本季的末尾,神奇的9 3/4法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一场关于南伊利诺伊州独立的案件中,遭遇失败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们愤怒地将法院变成了废墟。这是1月16日国会山事件地重演。失去了理智的人们呼喊着口号,挥舞着国旗,欺辱着同胞,践踏着国家。等到怒火消退,剩下的依然是一片狼藉。
同时更多类似的个人法庭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被建立起来。它们遵循着各自不同的准则,以及居民自治的理念。未来会变得更好么?没人知道。在后特朗普时代这依然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并艰难地在分裂中寻求着共识。
本文首发于深焦公众号 深焦DeepFocus ,文字和图片略有改动。
网飞的那部不是Death to 2020,这季TGF的ep1才是。
一如既往,所向披靡。
卢卡走了,和朋友们说再见比她当年离开科林伤心多了,能看出演员对离开剧组的不舍得是真情流露。第七集,电视台把戴安和栗子扯成一对笑死我啦。第八集,新看点,假法庭啥时候倒台,投资法庭的老头年纪挺大,编剧哪天就让他呜呼了也说不定。第十集,关掉一个假法庭,千千万万假法庭站起来,疯狂从来没有尽头
这一季水准太高了。在这个讼棍国家,程序在毁掉正义。身份政治正在毁掉美国。网络用种种垃圾喂养民众,越极端越挑动情绪的内容越赚钱。等待后面的精彩。。
6.24/短评里说最后一季的别信,我特意搜了,还没出续订/取消的消息。 7.21 /已续订第六季
没有哪部剧可以紧跟实事的前提下还能做到这么有爱节奏还这么好。追了五季看完最后一集了,真是不舍啊。
越来越类似一种“专栏电视剧”,人物情节跟时下发生的重大事件紧密相连。与其说是一种叙事模式,不如说是一种艺术介入现实的方法。
律政剧律政剧,别说律师了,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职业可以和政治分得开。这也是我这么爱傲骨之战的原因:她绝不是孤立的律师剧,不是让人去了解律师每日工作,在法庭上如何唇枪舌战,而是尝试把这个世界/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案子的形式,将不同阶级/种族/性别的人的观点/行动展现出来(只能说编剧/导演展现得好与坏,但这种用心和努力绝对不应该被贬低)。政治/社会事件的“介入”,固然会冲淡其法庭较量的篇幅——但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法律”事件。而且我非常讨厌别人用“政治正确”去形容它。如果一部剧想要将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不同肤色的人群、不同党派立场的拥护者、不同性向的朋友融合在一部剧中,且努力给予它们一种尊重态度和平等氛围,就要被人批评是“政治正确”的话,那他们所谓的不标榜“政治正确”的剧是什么样的?
第一集让我第一次看剧看出了一种美国老家的感觉,just glad to see everyone after all this shit
Diane能和政见不合的人做伴侣,RBG能和政见不合的人做朋友,我估计我永远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因为最早那条短评已被删除,连一条短评都容不下的人,我没办法与之交往。
在川普卸任之后这剧也变得更好看了。
RBG走了,还好我们还有戴安
其实追到第五季就发现最大的遗憾是卢卡没有真正的成长起来,前期埋了那么多线,后期却给了她一个出走的结局,实不能解。
短短一集精彩概括了了这一年的大事,两位常驻的离开让人难过
当我觉得home court如此可笑的时候,却发现如今的网络上它又是无处不在。
第二集太高光了!! 一出乌托邦式的Crazy court戏码看似荒谬实际却在探讨法律的本质和美国司法体制的弊病。“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Court can be anywhere only if people believe in law.
九又四分之三法庭这个设定绝了。
也好想有人和我说:“我想要你,130万,做我的CFO。”(当然我啥也不会干)(2021.10.28看完更新:这季信息量好大,中间也有点混乱。黛安是这部剧里很理想主义的一个角色,结果这季来了一个比她更理想主义的瓦克纳,本以为会看到他们之间的碰撞和融合,看到黛安离开社会规则和法律条框之后能走得多远,但实际黛安甚至都没走出这些,她无比信奉秩序,没有看到黛安和瓦克纳更多的对手戏实属可惜,而一直要讨论的女性主义和种族问题很尴尬,和这季要讨论的问题格格不入。最后,很喜欢爱兰歌娜那句:"build!",是fight的另一种表达
一如既往的高能!马尔克斯和耶稣,真的是史上最豪华的客串阵容吧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我和戴安一样,也是喜欢随时随地算命的无神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