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标准下来了,只要瞒报、误报、漏报,总有可能避开红线,拿到各种好处。但我希望在豆瓣人均社会学家的氛围下,让大家重读这句话:“法律不是万能的,当然,法律应该尽力而为。”我们都活在一个社会当中,自然应该有约束社会各个力量的“共同条约”存在,不能因为有人违反了这个“共同条约”,就说是“共同条约”的问题,社会需要“共同条约”,也就是法律,或者道德(隐性的“社会共同条约”)。同样的,扶贫有没有出现问题?有。那扶贫还要不要继续?当然要继续!不仅要继续,还要总结失败经验、提取成功经验,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总有人在说农村就是落后、就是陈腐、就是封建迷信,所有说这种话的人都犯了一个错误:不把农村人当人。当你站在一个足够高的道德制高点时,所有人都是你批评的对象,而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的原因,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想的。农村的生产结构相比于城市更加原始,也就有更多的麻烦,比如人与人之间的边界、人的内心世界,很难得到正常的“兼顾”。就像第二集的剧情中说的一样,索要彩礼的老丈人不是一定要那个钱,那只是他害怕日后不能再见到女儿、没有人照顾的恐惧的一种表达方式。
昨晚看了CCTV1《最美的乡村》最后两集,尤其是最后一集是完整看完。好久没这样在电视上看首播的连续剧了,况且题材还是跟我如此贴近的农村。上一次看农村题材的经典连续剧,是一两年前看的《平凡的世界》。
石全有阔别十年,旋风还乡,被两小无猜的冀瑞丰认为是最大的危机——石头不仅是要回来跟自己抢村委主任,而且还要跟旧情人,也就是自己的前妻重归于好。于是瑞丰用尽一切办法,想在比拼事业的擂台上把石头K倒。石头几乎演绎了什么叫做标准榜样,他不仅把直播产业带进了村里,给村里带来了商机,使得不少农民因此脱贫,而且还间接使对手瑞丰获益。
要说最精彩的莫过于在最后的比拼环节,石头把瑞丰的如意算盘——酒店规划借壳上市,就锅下面,创造性地提出月子中心的概念,提供的就业岗位是瑞丰的两倍,还常年不断,不会随着旅游淡季而减少。此时,在台上,瑞丰也演绎了什么叫做惺惺相惜、君子之争,公开地表达对石头的敬佩,同时退出村主任选举。瑞丰在台下的前妻梁依依若有所思,眼睛里湿润,势头在台下的好友肖哥粉白的脸上泛起了两圈红眼。
石头和瑞丰的演技有点浪漫主义色彩。
这两集有两点引起了我的注意。
第一,把新兴产业形式带进农村。长期以来,农村给人的印象就是靠天靠地过日子,剧中却以直播、小视频为切入点,引发了旅游业的发展,然后带动与之相关的饮食业、住宿业、演艺业等,在意识到这种靠外来过活的经济难有稳定保证的时候,石头又提出了月子中心,不仅满足了本地人的就业和消费,而且还把劳动力向外输送。
我自然想到了我生活的地方。最直观的感受是,十年前,上初中的时候,校门口的那条文化路没多少店铺,顶多是两件靠卖文具过活的“书店”、电脑铺和大门紧闭的工厂,大概就没了,上学前放学后,除了学生大概也见不到几个其他人。而现在,这条文化路大概可以改名为“快递路”了,各家快递在此设点,菜鸟驿站也落户此地。以前的文化路只在上下学的时候拥挤、人多,现在几乎天亮到天黑后都车来车往,熙熙攘攘,晚上更有霓虹灯光。除此之外,还有果汁店、奶茶店、茶点、数码产品店等等,各路人马齐聚一路,共同赚钱。
我又顺着文化路走到小学门口的那条路,短短十几米就有好几家午膳站,十年前我还没听过午膳站这个词。从这两条主干道看,产业还远远达不到剧中的地方特色产业的水平,此类繁荣的服务业能解决的就业人数也十分有限。但毕竟,剧中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一集就四十分钟,要啥自行车。
第二,年轻的高材生返乡贡献。这里的高材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学历高的,而且还包括出外见过世面、觉悟较高的人。剧中最典型的就是石头和瑞丰,俩小无猜,长大后先后回村,一争高低。他们这么年轻,却不仅仅是当普通村官文员的料,而且还大有用武之地,他们的方向是村主任。瑞丰是官三代,爷爷爸爸都有好口碑,本以为他也可以顺水推舟,当上主任,可谁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他的酒店计划黯然失色。
我们以前偶尔或者常常听到的,甚至就在学校里听到的,就是一个人从农村千辛万苦,通过考试等途径出去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落后的农村,或者不说农村,就是相对落后的地域吧。可正所谓“城市套路深,我想回农村”,城市的不利因素与家乡的向好趋势,两股风合力,使得落后地域的人外出后返乡,渐渐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了,他们返乡后的生活、工作,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相反,如老李那样的人还更早实现了经济独立——当然,这里的重要的前提是家乡并非是身无长物。
最美的乡村,不是说乡村里样样都是美的——只有一面的世界是不符合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美的乡村,是目的,是愿望,是奋斗方向,是攻坚任务,是康庄大道,同时也应该是一面镜子,一把准尺。理想中最美的乡村,应该照见现实里的丑陋;理想中最美的人,应该唤醒阴沟里万劫复还的人。
当李大师阔别五十六年,旋风返乡的时候,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锦;不是林黛玉,没有眼泪。
现在返乡的人,他们在想什么呢?
辛兰在上任之前曾经问过唐天石,对于扶贫有没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她,当时唐天石说了一句话,私以为是管理学中非常高超的技巧,那就是“跟人打交道”。如果说农民是跟土地和天气打交道,那乡镇一级的管理干部就是在“跟人打交道”;农民要弄清土地的肥沃程度酸碱程度,然后因地制宜种菜插秧,那乡镇一级的管理干部更应该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对于自己负责的部分弄个门儿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相信经过在村子里的磨炼,辛兰一定能对这句话有更好的理解吧!
时隔多年再看郭导的剧,还是那么酣畅淋漓、意犹未尽!从唐副书记出场,剧情好像就在围着他转,整个人也被剧情吸引了。小时候家里在农村,只知道那里陈规陋习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更多,看似广阔的天地间出了满地的粮食,还有复杂精巧的人心。看到这部剧,多多少少印证了我当年的印象——在农村,有精于算计的人,也有忠厚老实的人;有封建迷信的人,也有积极向上的人。中国这片土地上从未缺少过智慧和勇气,这些年的扶贫工作难度确实高,但也真真切切的在解决每一家每一户的切身问题。在这里,你没有堕落的自由,更没有好吃懒做的自由,勤劳的双手是用来创造的!
相信最近国际上的大事大家都有所了解,这里咱们拿剧中角色举个栗子:电视台指派工作组下乡扶贫,有没有错?没有。辛兰让丈夫清理屋子,有没有错?没有。但因为副台长的存在,所有好的东西都能被污蔑成坏的。建立贫困户有没有错?没有。贫困户认证有问题举报,有没有错?没有。但是因为孔权在,这就成了一个全损的局面。上面两个例子都说明一件事,一个制度或者规则的好坏,当然要根据执行的主体来进行判断,但也不能因为官僚主义的影响,而丧失了制定规则的初衷。官僚主义是一切制度的天敌。
就石全有那个单元看了几集,又有肖茵,惊喜的是有戴向宇,还有何雨虹,好像那一波人从灵魂摆渡出来,绑定了一样
在爷爷奶奶家看了一个片段… 句号还在演电视剧啊
总算拍点正经人能看到乡土片了。
太顺了,太正了,太低估人性了!导演做梦做多了吧。
就好些人好些村,真看不出贫困户。最贫的上河裕,那条破破的停车场的路,旁边就是村委会那里,路灯都太阳能了。
虎头蛇尾还以为是脱贫版的《人民的名义》
看了几个片段,以为自己在看隔壁朝鲜电视剧。TMD这整洁的道路,宽敞的房屋,奢侈的衣服,还能出国的村民,搁这扶啥贫呢?歌功颂德也真实点好吧......
接省、市委宣传部通知,我省创拍的反映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题材的30集电视剧《最美的乡村》定于今晚20:06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请各单位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及时收看并开展讨论学习。
乡亲们,燕双鹰回来了。“像你这样的主任,该怎样去改变,啊?回答我!不,你无法改变,只有死!"“我不怕死!你呢?”“正因为我看到太多黑暗,所以更加向往光明。”“你己经死了,死人能杀人吗?“我只想做李大喜,当一个好农民,为什么要让我成为燕双鹰?回答!”燕双鹰终于当上农民了。
叫道理 我不知道这两个导演谁负责哪一段故事这第一段还不错,这第二段故事。。。简直智障 蠢到家了 蠢到家了
这个团队很有意思,导演只要不用她媳妇做主演的戏,还都能看;他媳妇一主演,必烂。
还不错,我妈挺喜欢看的。我看了一下。也还可以。
总觉得张子健下一秒就要掏枪突突死全村人
好看,节奏快,真实。同时,某些以没播国家行动为由打一星的人,呵呵…
不是,同班人马我能理解,但同班人马演的角色都是几乎一毛一样是怎么回事,爱情公寓吗。。。三个单元一个比一个差,刘智扬那个是认真的吗,这是脱贫?这是央视致富经吧?
镇副书记长得像陈冠希,跟燕双鹰对手戏,这剧选角太凶了!
我发小最近也在搞扶贫,所以我就看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了,不得不说弟控的节奏把握的太好了,追平了四集,每集都有冲突,下集预告也特别抓人,我朋友也看的津津有味
看过《最美的青春》的过来,演员从主角到配角感觉表演很在线。期待这次《最美的乡村》,期待刘智扬、何雨虹的精彩表现!
灵魂摆渡三人组又下乡了
我爸看剧。男主扶贫小村官,去某村里扶贫,有这么一幕:一个年轻漂亮打扮精致一头卷发穿着漂亮的裙子白白嫩嫩干干净净的妈妈,在简陋的房子里给两个女儿准备的午饭,只给馒头,女儿委屈的说了我只带干粮上学会被同学笑话,妈妈说,你不知道咱俩穷吗……是挺穷的,连青菜都给孩子买不起,但是妈妈却可以化妆烫头发买裙子保养的白白嫩嫩干干净净不染尘埃——导演怕是对农村贫困户有什么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