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和这个月结婚了两年的家属看的
主题曲setting sail的歌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竟和当时选在戒指上刻的字引用的诗竟然异曲同工:
Two such as us with such a master speed
Cannot be parted nor be swept away
From one another once we are agreed
That life is only life forevermore
Together wing to wing and oar to oar
关注我的友邻看我这一年的状态都很关心我的感情/婚姻生活
诚然 我对家属 对未来 甚至对婚姻本身都感到不确定和迷茫
研究表明婚姻里69%的问题都是无法解决的(至于这个神奇的数字怎么来的我们不在这里探讨)
而曾经给我信念的是我们愿意解决问题的态度
所以对于69%的问题作为一对非常喜欢控制非常有行动力的couple
这种态度让人反而都筋疲力尽
或者说让我
吵架渐渐看到如出一辙的pattern
最后连吵都不愿意吵了
因为疫情lockdown加上work from home
两个人24hx365days
少的是space and spice
逐渐意识到自己如此年轻 对很多人事还有自己都想得没有那么清楚
but will i ever be clear about anything?
after all, life/love/human relationships are always messy
爱有很多模式很多phases
就如剧中没有再见面的火车上的相遇
ONS的同性小哥
义无反顾杜鹃啼血般的爱
可能来得快去得快
遗憾也许因为回忆会更美好
浅点的爱没有那么热烈但会更长久点
人间世间有那么多种爱
它们都是值得体验并且美好的
但仔细想想我所拥有的又是多么不容易
心动的人可以很多
但能从like到love到something long-term and committed (not to mention a lifetime of commitment!)
需要的条件太多
比如(至少其中一个人是)secure attachment style
比如彼此都愿意commit的勇气
比如妥协
陪伴不说是长情的告白
但也是非常难遇甚至不可求的
虽然家属不喜欢做家务不喜欢看书没有耐心容易被work stressed经常让我恼
但他还是我最信任的人也是除了父母后最不会伤害我为我利益着想的人
是我要分享好消息或者哭诉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人
是会尽全力优化我想实现的想法的executor
是愿意和我一起在狂风暴雨中向世界启航的掌舵人
也许我们会一直sail on 也许我们有一天会被风浪打散
but by then we will have sailed a good journey
and I have loved
and that's all that matters
最后附上setting sail的歌词
We face the music together
And throw our hats in the ring
Facing all kinds of weather
And not afraid of anything
When the Sun comes up, we'll be on our way
And we don't care where we land
And the waves are high, but we won't turn 'round
'Cause your hand is in my hand
And, oh, you make me feel invincible
'Cause it's you and me
Through the wind and hail
Setting sail into the world
We built a house out of nowhere
And hung our hearts on the walls
I guess it all got too familiar
We let it crumble, wе let it fall
Hey!
In the mundanе stuff of the day to day
We forget what used to be
So I kick myself to remind myself
And it all comes back to me
And, oh, when we were scared of nothing, girl
It was you and me
Through the wind and hail
Setting sail into the world, yeah, yeah
Setting sail into the world
《摩登情爱》第一季播出时我也写过一篇文章《摩登情爱:爱构成了城市》,但是侧重点在于剧情分析。我仍然想借第二季写点什么,但不是以先前的方式。
我头脑中闪现的一个想法是这样的:观看存在着这样一个角度,即关注和主线剧情无关的那些漫不经心的遗落的琐屑,因为它们可能恰恰是最能透露出时代的气息、心态和观念的。
所以我多么希望我能做到这一点(虽然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远离主线剧情,甚至是故事本身,去关注那些不显眼的设定,细枝末节的地方,一闪而过的元素,那些意义段落之间的连接点、省略号和填充物。它们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更可能的情况是,它们是下意识的。当然,最有可能的还是,这一切都是有意而为之。
当然,我是不能做到这种高度抽象的处理的,我能做的还是找到一个并不那么通常的角度,进行切入,但这么做可能仍然是为了更好地回到理解故事半身。
无论这篇文章会是什么样子,总之我选择了几个我比较有话可说的切面,进行了一番个人化地理解、引申和阐述。
第一集,与大女儿结束视频通话后,妻子和现任丈夫有一段睡前闲聊,这看似是一个夫妻间极为寻常的无意义片刻,但是这段对话却显现出两人对记忆和过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呈现方式。尤其重要的是,它还隐藏着现任丈夫未曾直露的心灵世界。
丈夫对亲人间相处方式的观点,显得他是一个有老派传统的人,坚韧、深沉。在这个桥段中,我们看到,与妻子更善于表现出对前夫恋恋不舍的情愫不同,他对亲情的处理方式是轻描淡写、举重若轻的。
可是当进度条延长至夫妻在结尾前的一场深谈时,发生了倒转。当时,妻子终于向丈夫坦承,自己这么多年来和死去的前夫的鬼魂痴情共处的故事,她那些甚至让不解的人多少觉得有些“变态”的身体行为。
当她说出这些时,她准备迎接的是丈夫的不理解与不谅解,但是,令她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丈夫充分共情、理解她的心理甚至到了一种超乎寻常(异常)的地步。
这是因为丈夫在内心同样埋藏着一段有关思念的秘密。就像妻子一直无法离开前夫老旧多病的车,丈夫也珍藏着一只有着“缺口和裂纹”的杯子,那是母亲的遗物。当他抚摸着杯子,他眼前会浮现母亲的样貌、鼻端会飘逸薄荷的茶香,他会用那只杯子饮水,就像从前亲吻自己的母亲一样。
这有关记忆的空间和气味、视像和心理,一如他的妻子坐在老爷车中就能和前夫进行超时空的交流一样。对物的恋癖为我们凝固了不可凝固的记忆,记忆是一个没有容量却无所不容的容器,它收容着已逝的时间、空间、形象、行为和官感。
或深或浅,我们都生活在一座心理上的同幽灵相伴的世界。因为我们需要他们。他们可能是亲友,动物,少年时自己创作的人物,童年时卡通片中的形象,也可能是我们曾梦见的神秘事物。相同点是,我们确信他们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第二集,当你第一眼看到“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这个设定,你会想:“嗯……还好,挺取巧,就像第一季双相情感障碍一样,可能每一季都得拿一种特别的疾病来玩些特别的花样吧。”
好的,那么我们就聊聊这个取巧因而显得肤浅的元素设定吧。
在故事的前半段我们看到,女主认为这种病症并没有对她造成困扰,她可以自由地穿行在空旷的街道,黑夜的美景为她专享,熟络的商店和热面包为她专候,初识的黑夜女孩与白日男孩正在进行一场无时差的热恋。
但在故事的后半段中,美好的幻象逐次破灭,不相熟的店主不再为她破例开门,度过荷尔蒙的喷薄期白日男孩在夜晚变得萎靡,女主错过了和男主母亲难得的首次见面。
在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破灭的幻象是什么。是对作息节律的障碍、昼夜颠倒的生活、独来独往的风格所做的一切美好建构的破灭。
如果你真的成为一个只能在城市的黑夜中孤独潜行的鬼魂,这真的会很美好吗?
这样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与主流相隔绝的处境,这正是女主真实的处境。
她的睡眠病症,让她注定与太阳底下的那个世界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节奏隔绝无缘,而相对夜晚来说,人们理所当然地将白天当成主导这个世界运行的关键时辰与参照模板。黑夜的生活令她对白日的世界产生了认知困难,从女主和男主睡前的几句对话中可见端倪。女主提到了一档叫做《比弗利娇妻》(《The Real Housewives of Beverly Hills》)的贵妇真人秀,她坚持认为男主可以通过这档节目获知真实的社会。虽然她所说的“情境真实”是有道理的,但她对调查素材的选择可见她阳光下的生活经验的窘迫。当然这个片段也折射到了族群和阶级之间的落差导致的隔绝。
同样应该被注意的是剧中包括但不单止于女主的种族身份。女主是一名亚裔,在她所处的社会是毫无疑问的非主流种族。如果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是并不奇怪的:作为一个被淹没在主流人群中的少数者,正如同一个不辨所在的梦游者,一个独自夜行的旅人,一个飘荡无着的鬼魂——这正是女主在片头所提及的意象,虽然是从好的方面所表述。
与女主的种族身份近似的两个角色是男主和女主的老板,他们同属于少数族裔。这使得他们经历着和女主可以共享的经验。我们看到女主的老板在需要做手术时无人陪伴,男主的朋友是性少数群体。而且在男主与女主分手期间,男主与一个白人女性的恋爱虽只以片段呈现,但是他的表现是失语的,他们进行着一场对话,却无法共享对方的心理世界。另外男主还有一重职业身份是政治学或社会学教师,他认为美国从来没有举行过自由公开的选举,非裔美国人和女性直到最近才成为公民,可见他对主流社会的少数人群是有关注和体认的。
但是除了看到了主流/多数和非主流/少数的关系对比,还应看到非主流和非主流、少数和少数彼此之间的(看似)同类关系对比。
首先我们看到,女主与上司的隔绝,她不关心对方的琐事,不知道她有个孩子。其次,女主与男主从作息时差上就是隔绝的,他们以相反的时间表生活,这决定他们和世界的关系完全不同,他们头脑中的正常和反常是正好颠倒的概念。在初识的激情退却之后,我们发现男主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和认同女主,他甚至将她的疾病浅视为因为性格上的内向,而主动与外界保持距离的行为选择。他并不知道,也许这二者并不矛盾,而且逻辑,因为睡眠疾病可能的确具备不容忽视的社会与心理病因。虽然男主的职业是社会学或政治学的老师,但他不能理解女主的生理表现和行为表现与外在社会中的这个文化体和政治体可能的关联。
在剧中,时间倒错的生物节律成为一种少数族裔在一个表象的多元文化中心的深处与核心之中、在一个内化的固执己见的主流文化体系之中的弱势、边缘与静默、隔离状况的神经紊乱病症及其仪式化表现。
在卡通剧《凯文的幻虎世界》(Calvin and Hobbes)的一集中,当Calvin被叫起床的时候,他说:“不!不!不!我还想睡一会!”那天,他在学校困得不行,但是当他被母亲带上楼,按在床上的时候,他又叫嚷到:“现在就睡?我一点都不困”。(引用自维基百科)
对996群体和学生群体而言,早上不想起床上班/上学,下班/放学后在可怜的自由时段内,又不想“过早”上床睡觉,哪怕久而久之,不论睡眠还是通勤质量都会遭遇滑铁卢,也阻止不了我们冒险的倾向,这同样是我们通过改变作息习惯,对社会现状所做的反应。
总之,通过睡眠相位后移综合症这一设定,我们不仅看到了少数族裔与主流种族的隔绝,也看到了少数族裔彼此之间的隔绝。
故事并没有直接试图解决少数与主流的隔绝,它潜在的逻辑是将这一总体情形视为一个难以打破的前提,但试图从更低和更内一个层面抵抗这一情形,方法就是令少数与少数之间因察觉出类似的处境而获得共同的心理结构,形塑一种共同体意识。这少量体现在失恋的女主和她无人陪伴的女老板之间的彼此支持,大量体现在男主与女主的后续情节之中。
男主和白人女孩相处时的忸怩情态,让他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一个难以融入在地的异质存在,他拥有一个和女主同样的黑夜的灵魂。事实上,虽然他们的身体融入了这个社会,但在文化认同和心灵归属的层面上,他们都是纷繁表象下的白夜幽灵。
最终,是同构的处境所催生的共同体意识,让居于主流之外的孤独无依的人们,彼此吸引,尝试穿透彼此的差异,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并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男主和女主最终搬进一套属于自己房子,准备营构出一个彼此共同的家。
男主说,我意识到了每个伴侣都活在各自的现实之中,我想念你的现实,我热爱你的现实。于是,他以双臂支开最大的夹角,去拥抱她。而在女主的童话讲述中,她也付出了同样的行动,去拥抱他。
他们终于契合了,尽管不到最后看不到结局,但行动、互助和融合本身就是我们能做的全部,不是吗?
第五集最重要的道具元素和心理元素都是手机正面那块散射着荧光、跳跃着像素、传送着音波的电子屏幕。它立体地呈现出了(所谓的或暂时的)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彼此扞格、挤压、撕裂、叠加和交杂。一个典型情景是女主一面应付前方驾驶位上母亲企图的言语干预,一面沉浸于社交媒体上和兴趣伙伴的亲密交流。对她而言,与她相距半米的母亲实则是外在于她的存在,网络才是包裹她的内部。
但同在一片网络空间,也并不代表同在一个世界。因为网络世界——或者干脆具象地说——电子屏幕表征的是她的精神世界,是她向未知和未来投射期待和自我审视的魔镜。因此母亲通过社媒软件频繁传输而来的信息只要她不在意,就全都成了无意义的符号垃圾。因为母亲是外在于她的精神世界的。
对社媒达人而言,与你传讯再频繁的人,如果毫无共鸣,彼此也处于信号屏蔽状态。对社媒达人而言,与你物理距离再遥远的人,如果彼此间的信号接收处于全息状态,即便只能远程传讯也可以高保真地传真那份亲密。况且即便你们面对面,你也会乐于在进行现实交流的同时,仍然保持在虚拟世界“交锋”的别样神秘的快感。
在这里,手机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工具,网络世界的确是一个重要的交流空间,但关键词仍然是“交流”,是交流的是否或有无。一方面手机和互联网可以打通交流,一方面手机和互联网可以屏蔽交流,并且这是一体两面、并存同在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女主借由手机和互联网与人打通的同时,就是她借由手机和互联网与母亲阻断的同时。
但互联网的问题在于目前它真的还只能被视为一个虚拟的存在,它在提供深入交流与紧密连结这一感受回馈的同时,也在阻断我们进行更基本的、原本我们都具备的交流方式,因为它在取消这一我们曾经极为依赖因而广泛存在的交流场景。我们看到,目前互联网所代表的虚拟空间还明显无法收编和容纳亦即同化我们从古至今原本存在(虽有地理范围大小之差)的这一我们称之为现实世界的地理空间,因而我们不可能以虚拟空间代替现实空间,它们只能彼此补充,而虚拟可以取代现实的唯一可能是虚拟同化了现实,亦即虚拟包容了旧的现实,成为了新的现实。然而到那时又会因为技术与认知的滞后,出现新的虚拟与这一新的现实之间的对比与分野,因而最终我们发现,是虚拟被现实吸收和同化了,而不是现实被虚拟包容和收编了。当我们在指称“世界”的时候,我们从来都不是从虚拟而是从实在的角度来指称的,究其缘由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并非证实了实在本身有多么实在。
回到剧情,虽然我们看到了女主通过互联网与自己心仪的对象发生的紧密连结,但相比介入现实,她对互联网近乎失衡的倾斜与投入,也体现出我们对真实世界边界感知的模糊不定,甚至是对真实世界感知能力的存疑,因为我们似乎过分依赖一个我们的肉身并不能置身与穿行因而也无法真正抵达我们所交流对象所在彼岸的另类空间。这说明精神世界弥足可贵,但是肉身能否取缔仍是未知,因为肉身的接触和对照似乎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理解手段。
女主对互联网失衡的投入,令她排斥掉了身边的亲情,也没能与心仪对象达到全面充分的交流和理解。转变的契机在她搞砸了自己和心仪对象的关系。此时她无法延续之前在虚拟空间上与心仪对象的亲密交流,孤立的她通过社交媒体主动联络了自己的母亲,这一举动可视为她终于认可了母亲也同属于她世界的内部。而随后她与心仪对象的和解,也不再是借由互联网,而是前往对方家中,虽然我们并不能得出这样做的必行性,但这几乎是下意识的行为,可能恰好印证了我前面所作的论证。我们真的依然需要现实空间,虚拟世界还无法满足我们的交流需求。
第二季的故事是非常贴合时事的,疫情大流行、阿富汗撤军、气候危机大讨论(二、三集均提及格蕾塔·通贝里)都得以体现,甚至成为故事发生的逻辑背景。这是创作关注现实的好现象。
第六集的男主是一个退役军人,从他的言谈和年龄上看,他是一名驻阿老兵。主导他的语言和行为模式的关键词是“计划”。这个词第一次出现的位置是在叙事开始不久的那次集体野餐活动上,当女主走过来告诉他自己的丈夫和他的妻子出轨的时候。男主不假思索地否定了女主的推测,因为这不合乎他和妻子的计划。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尤其在他稍早也是剧情内第一次出现的战争神游中,我们已经得知他看穿了妻子出轨的事实。可是当剧情推进,当“计划”与神游不断复现,我们渐渐理解他这样看问题的原因。
沉溺于计划,是因为生活不可计划,人生混沌无序,稳固的幻象之下面临彻底失控的可能。对男主而言,这种可能是他亲身体验过的事实。战争中的不确定令他希望在战争之后他的未来是可以确定的,因此他计划了二人世界的全部人生,选择性忽视妻子出轨的事实,希望表面的平和能够延续既定的爱情计划。
可是当那份离婚协议书出现在眼前,情变的真相已不可回避,爱情计划只能宣告失效,神游中战争回忆与现实环境的错配,是战争和爱情带来的双重创伤在大脑的反映。
可这只是事实逻辑的一半,从他的立场出发的一半,站在他妻子的角度来看,其实正是因为他从未远离战场,他用战争的思维来形塑爱情,才导致了妻子长期的不幸和最终的决离。如妻子所说,“我不是你的任务”。也如他自己在面对离婚协议书时,只能用格斗游戏来麻痹自己,竞争性游戏的思维模式就是“过关斩将”的任务式的,但他已然"Mission Failed"。
可是在认识与自己妻子出轨对象的前妻后,他又将这个女人的创伤复原当成了自己新的任务/计划。
他最终抛却任务式爱情思维,亦即他终于从战场上完成精神撤离,是他再次从一段感情中经历不可预测的变数之后,他听从了女主的建议,生活不可计划。在清冷的夜路上,他一件一件卸下那些羁押着他的和他所执念着的事物——军衣、工装和烟火,只留下原属于自己的精神和身体,继续向前。
当偏执的计划离开生活,意料之外的结果才得以出现,他和女主即将开始真正的约会,这一切从未计划却真实自然。
这个故事的美好之处也许在于,虽说是爱情失败重复了战争创伤,但也是通过爱情磨炼修复了战争创伤。
(公众号:段雪生)
最近才在微博上关注了李银河老师。
她是一位研究酷儿文化的女性学者,也是中国第一位以性为课题的社会学家。
人们熟悉她的一部分,当然是来自于她与王小波的爱情故事。
无论是热烈天真的情话,还是大胆开放的性爱,他们的爱情至今看来依然称得上是“摩登”。
李银河老师骨子里是一个浪漫的人,因此她在近70岁的时候,还能安然在微博写下关于爱与自由的领悟:
“当今世界,我们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爱情故事,在文学艺术中,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所有的文学家都在写爱情。大家开始觉得,结婚应该是为了爱情而结,而不是为了别的。大众也都开始追求和有爱情的人结婚,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变化。”
事实上,当代人对“爱情”的定义,似乎有着更模糊不清的边界。
我所理解的变化,是我们对它不再只是赞美和歌颂,而是开始思考“爱情”本身的复杂性。
美好的爱情让人忘乎所以,但真正有力量的是一段感情中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比如,这部改编自《纽约时报》同名专栏的美剧——《摩登情爱》。
剧集本身最大的魅力在于,其以纽约为背景的真实投稿,每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故事。
以及它试图表达的“探索当代人复杂的感情生活,以及爱的痛苦与欢愉”。
它的“摩登”,来自于多元性别的包容,来自于爱而不得的遗憾,来自于那些若有若无、似是而非的情愫。
在刚播出不久的第二季中,最触动我的是第一个故事。
科伦医生正在经历一场中年危机。
在工作上,她不得不以医者仁心接受临时加塞的病人;在生活上,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一个重组后的四口之家;在感情上,她在两个孩子之外,极少再有年轻时的激情和活力。
同样处于中年危机的,还有朝夕相伴的老爷车雄鹿。
这辆车已经40岁了,这个年纪还无法达到经典,但它又老到经常抛锚,高昂的修理费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为经济上的拮据,整个家庭正处在破产的边缘。于是,卖车成为全家人脱离贫困至关重要的一步。
但在科伦医生的内心,对于卖车是抗拒的。在此之前,她已经有五次机会把车卖出去了,甚至当有买家愿意出一笔超出预期的价格,她仍在犹豫不定。
这是已逝前夫迈克尔的车。
在两人还是学生时,迈克尔省吃俭用买下了雄鹿。这辆车载着他们四处旅行,一起见证了彼此生命中所有刻骨铭心的事。
求婚,怀孕,养育孩子……以及在迈克尔确诊绝症后,陪伴这个家庭共同经历悲伤。
最后,雄鹿与科伦医生参加了迈克尔的葬礼。
从那以后,科伦医生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在车里看见迈克尔。她会喃喃自语,讲述最近发生的事,女儿新交的男朋友,即将到来的家庭聚会,还有自己对卖车的无奈和纠结。
“我担心我无法再这样跟你聊天。”——与他对话时,就像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她的眼角泛起泪花。
最后,科伦医生还是卖掉了车。同时,心如死灰的她也决定跟丈夫摊牌。
“那辆车牵绊着我,就像一台时间机器,我坐在车里时,它就把我传送到别的空间。”
她还坦白自己在柜子的最里面藏了迈克尔的旧毛衣,丈夫不在的时候她会偷偷拿出来闻。
“就像他还在这里,就像他还抱着我。”
当她以为和丈夫之间即将爆发一次关于背叛的争吵时,丈夫短暂沉默后,缓缓地说:
“对于经历丧亲之痛的人来说,有些人很难让死者继续存在,他们恢复得很快,然后继续生活,他们为此内疚。另一些人很难让死者真正离开,他们余生都放不下死者,这就是爱和悲伤。”
当死亡横亘在爱情之中,这个故事还让我看见了关于爱的深邃和包容。
就像《泰坦尼克号》里罗丝在生还后,以杰克之姓冠己之名,她说自己的名字是罗丝·道森。
就像《断背山》里恩尼斯在已逝爱人的房间里,看见他曾把两人各自穿过的衬衫整齐地套在一起。
比死亡更令人悲伤的是,生者要孤独地在这世上承受一切,生活和感情上的空缺,迷惘于原地停留还是向前奔赴,以及忍受绵长的思念之痛。
因此故事中的科伦医生,在迈克尔去世以后,曾将车子开到蜿蜒的山路上,闭上眼睛,慢慢松开了方向盘。
在那一瞬间,她远离了自己,无限地接近于迈克尔,向死而生。
当代的婚礼誓词,最让人动情的不是“无论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而是“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
但这往往也是爱情最残酷的地方,因为誓词没有告诉我们:死亡将我们分开以后应该怎样。
有段时间,微博上有一条热搜叫#去世后社交账号怎么办#。
若非无名无籍,我想大概率会交给最亲密的人吧,就像遗物需要打理,需要缅怀,需要慰藉生者。
于是我问身边的老金,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该立遗嘱的年纪?
关于社交账号,关于身外之物,还有如何处理遗体、葬在哪里,诸如此类。
也许我们会携手活过很久,也许意外明天会来,也许我会变成一只杯子,一件毛衣。
爱情当中“摩登”的那一部分,或许就是回忆随着我们的生命体验得以延长。
它无需婚姻,也无需承诺,更无关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当所有的仪式感都消失后,两个人却依然相爱。
李银河曾在传记《人间采蜜记》中感慨说:
“在他一生最重要的时间,他的爱都只给了我一个人。我这一生仅仅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这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了。”
她保留着那些情书,或许不是为了温存他有多爱自己,而是为了告诉他“我也爱你”。
电影《寻梦环游记》告诉我们,爱的反义词是遗忘。
所以,一定要珍藏所有美好的回忆。
所以,每天出门的时候记得要好好道别。
所以,不要忘了告诉他,你有多爱他。
5-8集 //www.douban.com/note/810308823/
2-4集 //www.douban.com/note/810239834/
E1 · On a Serpentine Road, With the Top Down
情感累积,逐渐浓烈。
开场一分钟左右,诊所蒙太奇的歌曲是Elvis Costello & The Attractions的“Everyday I Write The Book”。
本集女主是我非常喜欢的Minnie Driver,她不是那种亮丽的明星,却独有一种气质,有时会让我想起芭芭拉-史翠珊来。明妮扮演一个有爱心有耐心的医生,开着漂亮的复古车,还有一个非常帅气的汽修工朋友,一度以为故事在他俩之间展开,汽修工一出场就神秘兮兮的“We have to stop seeing each other like this.”。。。原来是障眼法。
四分钟左右的歌曲是The Doors乐队的“Peace Frog”。
爱无边界。你可以在纽约的中央公园找到爱,也可以在去巴黎的航班上找到爱,而这一次,爱在爱尔兰的一辆老爷车里。爱尔兰的外景也带来与第一季完全不同的气质。女主一直在车里念念叨叨,一度以为这辆车是疲惫中年最后的避风港(又错了)。
接着是更多的人物背景介绍。体贴的丈夫,两个美丽的女儿。而女主和大女儿对卖车都有些犹豫。大女儿类似“断舍离”的看法再一次误导,以为这是关于人过于依恋某件物品的故事。
终于到了与车分离的这天早上,女主清理爱车,回忆如潮水般涌现。当最后一次跑在路上时,想念的人也再次出现,是帅帅的汤姆-伯克。汤姆-伯克曾经客串过《王冠》第四季中玛格丽特公主身边的神学院学生,而本集女主的现任曾调侃《王冠》有助睡眠。
女主第一次与爱车相遇,从17分钟左右开始,音乐是Lir的“Traveller”。生命中的美好回忆大多与这辆车有关,从热恋到求婚,从怀孕到女儿长大。
女儿出生的回忆,又与第一季第一集的女主遥相呼应。
一番争论之后,还是选了女儿喜欢的歌,The Wiggles的“Toot Toot, Chugga Chugga, Big Red Car”。
真正的爱不惧争吵。
长大了的女儿还是爱上了爸爸的歌,Van Morrison的“Days Like This”。
女主十分幸运,能够拥有两份不同却又同样深情的爱;前夫生命短暂,却是充盈丰沛美好的一生;现任丈夫只要她忙碌生活中的一小份空间,欣赏并且爱,放纵她的思念。当女主放飞,以为她是在感受速度带来的快感,其实她不只一次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冥冥之中,也许是上一个爱人一直在保护她,并且送她来到现任的身边。当所爱之人已经离去,并不意味着陪伴和爱都已消失。
开局就是如此高浓度。
For 16 years, the Modern Love column has given New York Times readers a glimpse into the complicated love lives of real people. Since its start, the column has evolved into a TV show, three books and a podcast. Each Week, we'll bring you their favorte stories from the column's vast archive, conversations with the authors, and a few surprises. New episodes every Wednesday.
《摩登情爱(Modern Love)》第二季在8月13日上线了。 本季依然离不开亲密关系、热恋、争吵、心碎和失去,但是情绪上更细腻,更深入凝视自身,更愿意接受人与人连接的多种可能。
每一集都是由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同名专栏上的文章改编而成。同时,大部分会被改编为播客节目,由朗读与作者对话组成。
本文是电视剧集的延伸,提供了剧集的原文与播客的链接。希望能够让你从文字和声音上丰富对这些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也许悲伤会消退,但希望爱不要消失,也希望你理解有些爱不会消失。”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浪漫的体质》里的恩静,画面感太强了。不过在真实故事里,车还是被卖掉了。 原文:On a Serpentine Road, With the Top Down (Doris Iarovici, 2016)
//www.nytimes.com/2016/04/03/fashion/widow-letting-go.html
“在恋爱中,你的伴侣本来就活在自己的现实里。我想念你的现实,我爱你的现实。”
和男主妈妈吃饭那一段是改编的。现实生活里,两人在2017年结婚了,而且男主实在女主的“白天”里求婚的,真浪漫啊。
原文:The Night Girl Finds a Day Boy (Amanda Gefter, 2016)
//www.nytimes.com/2016/12/23/style/modern-love-dating-sleep-disorder.html
“那次crush,我用11个句子回忆。”
虽然在电视剧里留了一个悬念,不知道两人是否遇见,但是真实中,两人在Twitter上找到了对方。只是女主不知道自己的故事被改编了,哈哈。
原文:Tiny Love Stories: ‘Sometimes a Romantic Plan Isn’t Enough’ (Cecilia Pesao, 2020)
“这份对你的悸动,我想花很多很多时间探索。”
感觉女主好宽容,真的是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想提出一个问题,就像《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一样,好像女性的喜剧之路都是和男性相处的痛苦过程中展开的,哎。
原文:A Life Plan for Two, Followed by One (Marina Shifrin, 2013)
//www.nytimes.com/2013/04/07/fashion/a-life-plan-for-two-followed-by-one-modern-love.html
“希望性取向测试能告诉我,是我搞错了,或者我是真的喜欢你。”
原文作者是在28岁的时候通过Okcupid的测验匹配到另一个女孩子的,并不是在中学。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感觉有点莫名其妙。但或许这就是青春吧。
原文:Am I Gay or Straight? Maybe This Fun Quiz Will Tell Me (Katie Heaney, 2018)
//www.nytimes.com/2018/03/02/style/modern-love-am-i-gay-online-quizzes.html
(播客暂无)
“因为他你离开了我,而我去见了那个男人的前妻。”
在超市遇见前妻出轨对象的妻子是真,和在心理咨询所遇见的女性约会是假。 原文:In the Waiting Room of Estranged Spouses (Benjamin Hertwig, 2016 )
//www.nytimes.com/2016/03/13/style/modern-love-waiting-room-estranged-spouses.html
“你会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持续相处的重要点之一,是展示自己的脆弱。
原文:During a Night of Casual Sex, Urgent Messages Go Unanswered(Andrew Rannells, 2017)//www.nytimes.com/2017/07/28/style/modern-love-a-night-of-casual-sex-and-urgent-messages.html
“关于爱、失去与和解。”
两人到今天还在一起,太好了!!! 原文:A Second Embrace, With Hearts and Eyes Open (Mary Elizabeth Williams, 2014)//www.nytimes.com/2014/03/16/fashion/modern-love-A-Second-Embrace-With-Hearts-and-Eyes-Open-.html
编辑| 我不跑调
图文提供 | Modern Love 2
△ 延伸阅读 > Modern Love Season 2: Where Are They Now?//www.esquire.com/entertainment/tv/a37301381/modern-love-season-2-true-stories-real-people-now/
△ 更多播客相关咨询请关注公众哈「播客荚」
在抖音刷到的片段 原来我在看1的时候还期待有2
结果2出了很久 我也意外才知道的 隔了很久才写review
好像已经忘记了七七八八了
1 女主的老爷车
是她年轻时的回忆 几经舍不得终于卖了
但是最后好像又赎回来了 她的老公知道这些对她多重要
什么都在乎又什么都能原谅 才是最好的爱吧
他知道却不吃醋 爱情里适度的包容 才能走更远
2 the night girl find the day boy
她的晚上是别人的白天 她的作息和正常人完全相反
但却和正常人相爱了 一开始总是甜蜜的
但当她错过了白天见他妈妈的唯一机会时
他说出了内心的真话 两个人在街头就那么散了
但是最后day boy为了证明想在一起的诚意 买了房子
他不介意他们错开的时间 只要他们是在一个空间里就是幸福
3、strangers on the train
想起了日落三部曲 他们邂逅在火车上下车私奔
我以为在被封路的时候 男主和警察做的解释会让警察给他开路
我也不能理解两个人都看对眼的时候 为什么不马上把联系方式交换
要出那么一个看似浪漫 但是却经不起考验的约定
what if 他们是不是会后悔很久很久
4、以友谊的名义 默默爱着
这个故事有点意思 我还挺喜欢的
从一个黑人女孩讲脱口秀开始的倒叙 她默默的喜欢着好朋友
这种感觉是很微妙美好的 但是就是这种恋人未满的感觉 也很会让人患得患失
他们有亲密的肢体接触 但是他只是当她是哥们
毕业后 他们发生了关系 但是男孩却表示是他糊涂了 那一刻女孩就消失了
再见面的时候女孩已经是小有名气的talk show host了
他们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天台 吃着汉堡 这一集也就结束了
几岁时发誓要一直在他身边 某种意义上也完成了这样的誓言
这样的关系虽然有遗憾 但是等长大了自然也明白 不是所有的爱都要得到
5、女生之间的爱
两个高中生的女孩子之间的爱 是友谊还是爱 女主不停的做题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同性恋
对同班男生的邀请毫无兴趣 却掩盖不了收到那个女生的imessage的快乐
最后好像也没告诉大家他们是不是有问题
6、两个孤独的灵魂
不应该在心理咨询室等候区遇见彼此的时刻 那是咨询工作室的大忌
但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就那么容易有了链接
在原配身上没找到的 恰恰这2个人是互补的
我在想如果不是两个孤独的灵魂 2个人还会不会那么一拍即合?
7、How do u remember me?
这个是我最爱的一集 连标题都那么抓人
两个人的相遇是在路上 这一集也没有太多场景 就是一些回忆
gay guys在一起后 其中一个家里出了些事 另一个很关心他
但遭到他的反感 2个人的不欢而散
但是又相遇时 那个人想起了他的关心和好 往事种种
觉得这个标题太美好了 我们都希望自己被某人回忆时是美好的画面
如果有可能 我也会很好奇 曾经的某某某们
how do they remember me?
8、复婚
离异的夫妻又在一起了 但是老婆却查出了cancer
她本能的想推开他 但是脆弱的时候能有个人且又是这个人
心情都会不一样 那些会在关键时刻还站在爱人身旁的人
都是英雄
希望还有第三部 希望到时候我不要过很久才刷到
Minnie Driver是最被低估的正剧女演员之一
冬天第一场雨的时候看完了八个爱情故事,温暖,热切又感人。期待明年不一样的城市情爱
爱的深度完全要看,人的深度。
爱情的美好在于你看到它发生在陌生人身上你居然就又相信了
第一集开头太好,后面看完感觉都不及第一集。讲述失去和回忆更能打动我,比初尝爱情的滋味多了一丝遗憾,比日常琐碎争吵多了一丝温情,浪漫不减。第五集做测试看性向太感同身受,在Buzzfeed上做quiz直到做到100% gay的就是我本人!
所谓的“现代爱情”,或许是一种需要摆脱自恋的状态和感觉,亦或许只是一种运气。
“爱是没人能够了解的东西,爱是永恒的旋律..." 总体来说没有第一季这么惊艳,剧本、演员还有音乐,都是第一季更胜一筹,但这个由纽时真实故事专栏改编的半小时剧集,还是值得细细回味的~
哭惨了,没想到比第一季还要好。更加纯粹的“偶然与想象”:镜头召回逝去爱人的形象,或是音乐悄悄溜进他们谈话的间隙。所有的人物以及他们的言语都令人感到幸福——一种在口拙与机辩之间的完美平衡,正是这样才迸发出最赤诚的爱。尽管未必永恒,但无论多么短暂,是爱支撑着我们度过这悲喜交加、起起伏伏的人生啊。It's love, and so it's promising. (Ep1/3/5最佳)
没有第一部惊艳,爱的如此别扭,就是为了zz正确嘛
第二季比第一季好,当我知道这些美好的故事都真实存在的时候它更好。爱就是亲密,一种独属的亲密。
刚看完,虐啊。其实摩登情爱可以一直拍下去的,因为人类的情感太复杂了……
s2e1: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世界😢😢
还行,最喜欢John Carney的那个故事, Lucy Boynton的银发造型相当可爱,以及 Garrett Hedlund被劈腿这件事我拿脚指头也想不明白。
就冲着第三集也要打五星
第三集好喜欢
如果说第一季是好莱坞式的爱情电影,这一季更像是独立电影,以更为细腻更为感性的手法来展现个人在情感中的抉择。
第三集提到权游后Kit的表情够我笑好几天的 我也想在火车上和Jon Snow来个meet-cute 那个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的女生和喜欢好朋友好多年的单口喜剧女孩这俩集前半部分i felt personally attacked 还蛮喜欢how do u remember me那集 然后最后一集的男主很理想了
9.1我怀疑我自己了…除了第一集这一季casting太大问题了吧…好几个演员演技只会瞪眼睛,太出戏了…剧情也是,什么狗屎
第一集哭成狗...
第一集就看泪目了。欢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