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六场危事

完结

主演:伍迪·艾伦,麦莉·赛勒斯,伊莲·梅,瑞秋·布罗斯纳安,约翰·马加罗,贝琦·安·贝克,乔·贝哈,刘易斯·布莱克,马克斯·凯塞拉,克斯汀·埃伯索尔,大卫·哈伯,道格拉斯·麦克格兰斯,迈克尔·拉帕波特,鲍比·斯雷顿,玛丽·博耶,玛格丽特·拉德,丽贝卡·斯卡尔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剧照

六场危事 剧照 NO.1六场危事 剧照 NO.2六场危事 剧照 NO.3六场危事 剧照 NO.4六场危事 剧照 NO.5六场危事 剧照 NO.6六场危事 剧照 NO.13六场危事 剧照 NO.14六场危事 剧照 NO.15六场危事 剧照 NO.16六场危事 剧照 NO.17六场危事 剧照 NO.18六场危事 剧照 NO.19六场危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琐碎的日常才是喜剧之源

     小碎步似的絮叨风格一直是Woody Allen的标志,以前看总是喜欢在这其中找一种散文似的美感。一大段话巴拉巴拉正让你昏昏欲睡时,突然来了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句,整个人都清醒了。
     电影和书是比电视高级的东西,老爷子开场第一幕就来自嘲一番。虽不知这个级别之分的概念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可就最近老爷子的《咖啡公社》和有两集熟肉的《六场危事》来讲,我还是更爱后者。也许是每一集都短小精悍,节奏把握更好吧。
      我个人之见,《咖啡公社》放在老爷子一长串的作品名单里,按照老爷子这个创作者的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点的人生感悟而言,《咖啡公社》是之前那么多因结出来的果。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和回首,对于观众来说也必须把自己先置身于那个前提下,看到的也是一地心酸和唏嘘不已。如果是单把《咖啡公社》拎出来讲,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作品,不去顾及导演的创作脉络,那就我个人是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就红白玫瑰的故事,还是张爱玲女神讲的更甚一筹!
     《六场危事》看了两集,老爷子依旧在追忆,可已经日常很多,欢乐很多。一样都是碎碎念道,因为是剧集把,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让它碎碎念。再看到更加日常的碎碎念时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修辞学里有一种手法叫博喻,钱钟书先生曾说:“博喻像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服在诗人的笔下”(钱钟书《宋诗选注 苏轼》。
      这样的手法也是老爷子善用和常用的,当然老爷子从不用这种手法去表达一个很复杂的事。比如,当她的妻子在给一对夫妻做治疗的时候。夫妻俩互相说出零零种种对彼此的不满,什么我爱运动她不爱运动,讨厌他打呼噜,讨厌她大笑之类的生活小事。这和我们的父母都一样,日子久了两生厌也是正常。老爷子并没有像其他探讨爱情和激情的电影一样,把这种现象拔到一个形而上的高度去分析。日常就是日常,不起眼的日常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呢!
      除了用博喻或碎碎念去还原日常,在日常中去刻画当下的政治环境,中产阶级的真实处境。一切艺术典型取之于日常,还原于日常。我们可以看到中产阶级那是的“胆小”“懦弱”,看到生活在动荡时代年轻人的“迷茫”。
     电影去讲诉大故事,电视剧还原日常。恩,如果以后电视剧都有这个水平,我们也不会觉得电视剧很low了吧!

 2 ) 一地鸡毛

亚马逊扩大业务,投资影视剧。改编作比如《高城堡里的人》《博斯》都挺诱人的(听说还有杰克•瑞恩系列),现在又推出了原创剧,还请了个重磅人物:伍迪•艾伦。小老头这些年很忙,一年一部电影,现在又尝试了电视剧——也难怪他自己说刚签协议几乎立马就后悔了。可钱都收了,咬牙也得完成啊——而且亲自上阵,不过一共才六集,最多不过25分钟,也就是个电影拆开来的感觉吧。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混乱而迷人:国际上,冷战局势严峻,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力量相持不下,要是古巴出点问题,那么下转《奇爱博士》片场;而国内也不平静,平权运动高涨,各种思潮涌动。而伍迪关心这些吗?说不清楚,反正这么大的背景他拿来开玩笑。西德尼就像他的投影:神经质,喋喋不休,老实本分,不关心什么政治,不想惹祸上身;他也写过广告文案,写过书,还打算进军新兴产业电视剧:尽管他觉得电视剧没有书价值高,不过赚钱啊;他希望剃个迪恩的发型,像塞林格一样杰出,还有吃上几顿美味的点心。
而闯入者是个激进的革命分子。她一边搜刮他的小吃,一边痛斥他那腐朽的小资本主义生活,同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用红色的思想教化民众,俘获了小青年艾伦和众多书虫大妈的心。西德尼从不关心,只想过自己的小日子。
我觉得这部剧集娱乐性质更强,一展自己在剧集喜剧上的才华,同时在剧集中,利用西德尼与自己的类似(或者说,就是在扮演自己)自嘲,比如爱养女(原来指的是…),同时也致敬了自己之前的作品的桥段,还来一段杰森•伯恩式大冒险,讽刺一下蒸蒸日上的电视剧产业(当时和现在都是如此,真是神奇),也抒发一下当个塞林格一般的作家的大志——我记得他写过《中央公园西路》那些幽默戏剧,还有一堆《门萨的娼妓》这样的小品文,也许他真能写出一个自己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顺带着大开当时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玩笑:有些同西德尼一般,如鸵鸟一样不希望惹祸上身,不关心什么政治,只希望过简单舒适的生活;有些如莱尼一般,做着革命的空想,被卡斯特罗和切的英雄事迹切以及毛语录吸引(可怕的是还真有这么一段思潮,法国尤甚),不禁投身革命大潮,也对西德尼这样的鸵鸟(去他的 主席!)嗤之以鼻;还有艾伦和书虫大妈们,因为爱和,怎么说呢,革命的浪漫色彩也参与这种浪潮。突然想起克里蒙梭那句话:“30岁以前不信社会主义,是没有良心;30岁以后还信,那是没有脑子。”艾伦也许真的在古巴待不到一周,父亲的身份更是让他留恋;可爱的艾莉也只看得到哈瓦那浪漫的一面,是否真的会为了爱远赴古巴?莱尼?算了,不管她了。而老姑娘们的平权运动…成真的话,也许能和石墙事件、塞尔玛游行相提并论。几条线在最后交汇真是把矛盾、笑料提升不少。
问题也有啊,更像是某部电影剪出来的,而又算不上电影;同时说电视剧也有些怪,不懂算情景剧还是什么的;至于“不思进取,江郎才尽”论,我觉得算不上,毕竟没必要追求什么,也想不出有什么好要求的,一部幽默的电视剧足以吧。

 3 ) 新剧中的致敬过往及自嘲(未完待续)

昨晚看了两集,单是这两集里已经很有作者风格了,你能看到他的自嘲和过往影片的影子。


谈及电视剧:






开篇就自嘲为亚马逊拍剧,就像卖拷贝在《变形金刚4》(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里借角色说的台词一样:“还不都是现在的电影给害的,不是重拍就是续集,造的都是一堆垃圾。” 嗯,不是说有钱赚我就不能说你坏话了。

片中的理发师对圈内事似乎很是专业,这应该也是基于真实。至少上次约翰·特托罗忽悠伍迪来演《色衰应召男》(Fading Gigolo,2013)就是找他们相同的理发师来传话,才引起了伍迪的兴趣。可见,理发师的意见是多么的重要。


半夜听到动静:





在第二集开头,妻子听到楼下有动静,而打扰了伍迪的美梦。这段情节可说是《曼哈顿神秘谋杀》(Manhattan Murder Mystery,1993)里夜半惊醒、疑心病重的妻子的照搬:






梦游:




伦尼·戴尔晚上出现了梦游现象,“梦游”是《玉蝎子魔咒》(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2001)里的主题,海伦·亨特扮演的角色因被催眠而梦游:




我爱养女:




没错,自嘲再次出现!


看见警察就紧张:



是的,这种情况在《安妮·霍尔》(Annie Hall,1977)里也表现过:




飞机、轮船恐惧症:



西德尼与客人聊天时,说到对飞机和船的不信任。记得没错的话,伍迪本人就神经质地害怕这两种交通工具,说过如果搭乘它们,绝不会事先暗示它们会失事,这一点他非常迷信。在片中,他借角色之口再次表达了对这两样东西的恐惧,不过如果是别人搭乘,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暗示给他们听了。



看来异国他乡的医院也是他惧怕的,这就等同于客死异国他乡……


夫妻间的狡辩:



妻子凯是一名婚姻咨询师,其中接待了一对要离婚的老夫妻。夫妻俩一直在相互指责与自我辩解,在《贤伉俪》(Husbands and Wives,1992)中就有受访的妻子与前夫间的相互指责与自我辩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男方一点都不浪漫。





塞林格:



塞林格真是影视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人物,《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都让这位作家起死回生了。在伍迪电影中多次提及塞林格,比如《安妮·霍尔》。《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伍迪最爱的五本书里唯一一本小说。



好了,再接着看后面的四集了,祝各位假期继续愉快~

 4 ) 公园的鸭子最后怎么样了?

伍迪艾伦终于让麦莉赛勒斯想起来了她作为一位演员的身份。
    如果要谈麦粒,再多溢美之词也无法确切描述我对她的喜爱。词穷着,所以只谈《六场危事》(Crisis In Six Scenes),六场,是指这剧一共六集,危事,应该指的就是由家中那个不速之客带来的不便、不安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种种危机吧。
    伍迪艾伦饰演的Sid muntzinger是一位深知写电视剧很low但还是不得不写的作家,因为写电视剧赚钱,这里有些自嘲地意味,因为《六场危事》的剧本就是老爷子亲自操刀的。Sid 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正在进行越南战争,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他的妻子是一位婚姻(感情)咨询师,生活风平浪静、稳如泰山。一天夜里,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麦莉赛勒斯饰演的激进分子Lenny 拿枪打死了看守者,从狱中逃了出来,因为和Sid 的妻子有过不浅的交情,所以她半逃半闯地来到了Sid 的家。Sid 是一个过着平淡日子不想惹祸上身的人,被通缉的激进分子逃进了自己的家里,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自燃的火球被引到了自己身上,于是他当即就想报警,却被妻子说服并让Lenny 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暂住的Lenny 成日对资本主义作风的Sid 怨声连天,各种批判,还为Sid的妻子推荐了许多“有思想”的书,让妻子和她那个读书会里的成员读毛选和马克思,并且这种精神还影响了借住在Sid家的男青年,最令Sid无法忍受的是Lenny老是悄悄吃光了所有冰箱里Sid爱吃的食物,Sid恨不得Lenny立刻消失。
听说Lenny要逃去古巴,Sid大喜过望,甚至在妻子的要求下帮助Lenny像个间谍一样去街头和指定的人交换手提箱,手提箱里是Lenny逃亡时要用的钱,但不巧的是行动中途出了乌龙,箱子被警察带走了。
    于是离Lenny离开的日子又遥遥无期了,这段时间里,Sid妻子读书会里的人都读完了毛选、马克思和列宁,并且都有了“眼界和心都被开阔了”的感觉,她们都非常崇拜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这样的反美战士,几位平日里打扮得极其体面的女士还决定到政府门口静坐,以抗议军方的战争行为。借住在Sid家里的男青年本来也有一个收入颇丰的工作,一位爱他的未婚妻,和一个安稳度日的梦想,但他的人生也因为Lenny的闯入而发生了改变,他开始重新看待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宣扬的民主,他的反战情绪高涨,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混吃等死,于是他有了自己的人生新目标,就是陪着Lenny去古巴。但对于Lenny来说,伟大的事业才是自己所应该有的追求,她并没有打算在追寻目标的路上捡一些与事业无关的东西,于是她断然拒绝了男青年,继续计划自己的逃亡。
    剧中有不少的幽默元素,话唠般的台词和密集的对话虽然充斥着典型的伍迪风格,却并不让人感到厌烦,只会让这个本身并不讨我喜欢的老爷子越来越可爱。
    剧中我最喜欢的一集是最后一集,在最后一集里整部戏的所有演员欢聚一堂,乱哄哄的进行着无厘头的对话,看得出来每个人的欣喜若狂。
     Lenny终于要去古巴了,Sid 激动地自告奋勇用车送她去机场,恨不得马上甩掉这个烫手山芋,然而在开车的途中,由于太开心所以超速驾驶,他被警察拦了下来。警察要求检查后备箱,Sid 慌乱得不知道怎么才好,突然警察说了一句:“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Sid 接过话茬说:“可能你读过我的书,书封上有我的照片。” 那位警察问:“你再说一遍你叫什么名字?” “S·J Muntzinger.” 听到这,那位警察突然换了一副嘴脸,惊讶的表情中透着掩藏不住的笑意说:“哎呀!您真的是S·J Muntzinger 本人吗?天哪,您真的是他吗?您知道吗?我非常喜欢您的书,我的儿子向我推荐了您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后来……天哪,您知道吗?您是怎么写出那些文字的?” Sid 非常开心,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书迷,而且还这么喜欢自己,他甚至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没想到那个警察继续说:“那本书叫什么?噢!《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真不知道您怎么想出来那样写故事的,那本书太棒了,还有您能告诉我最后那人公园里的鸭子怎么样了吗?”
    尴尬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屏幕,随之而来的是伍迪爷爷嵌入的毫无保留的幽默感,S·J Muntzinger 和J·D Sailinger ,这两个相似却大又不同的名字居然救了老爷子一回,在警察向老爷子要签名的时候,一直藏在后备箱的Lenny逃走了。
    故事的最后,Sid躺在床上和妻子聊天,妻子说Lenny现在应该已经到古巴了,Sid 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自己应该重操老本行,再写写小说,人生里有那么多次冲动的机会,就那么一两次,他也想成为像塞林格那样的人。这一切,他没有说,但我知道,是因为Lenny,这个不速之客给周围带来了年轻的气息,也给他带来了勇气。

 5 ) 到底是什么危险的事

第一场危事,胆小瑟缩的男主人与白人女革命者和在电影中以及仅在电影中代表的六十年代一部分左派革命者。

第二场危事,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的金融从业者与自己家庭以及未婚妻家庭的冲突;包括未婚妻决心与自己一同前往古巴带来的反向震慑。

第三场危事,女主人定期召开的读书会,一群老姑娘读完马克思和列宁后要去政府门口裸体静坐,当女革命者要坐飞机出逃古巴时其中一位老姑娘还妄图用自己糟糕的车技送她到机场。

第四场危事,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女主人的两位客户同时来到,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宣称自己花钱睡自己的妻子,结果妻子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妓女”的感觉现在已经离家拉客,自己的婚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五场危事,纽约某解放组织派来两个黑人小哥给藏身于主人家的被通缉女革命者送出逃物资,结果被同时到来的瓦斯工作人员撞见。

男女主人从医院里把被自制炸弹炸伤的金融小哥接回家,小哥父母赶到(之后小哥怒骂父亲剥削自己的员工),未婚妻和其父母赶到。在这危急关头,一直认为未婚夫过于激进的未婚妻突然宣布怀孕并要随同他前往古巴。女主人的读书会成员赶到,虽然他们读了那么多的革命书籍,不过仍区别不出马克思和列宁。女主人的两对婚姻咨询客户赶到,中年男子尝试用付钱给妻子做爱的方式恢复激动人心的夫妻生活,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真正的”活着的革命者赶到,催促女革命者赶快出逃……几方齐聚一堂,各个立场的白人阶级嗷呜一齐乱嚷嚷。忍无可忍的男主人终于站出来,自告奋勇送原本最讨厌的女革命者前往机场。

战战兢兢的男主人因为车速过快被警察拦下,紧要关头,警察认出了他的作家身份。在持续了一分钟的夸赞和兴奋后,警察终于向有些得意的男主人问出:你是怎么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小说的?我一直想知道,到了冬天,中央公园里的那些鸭子都去哪儿了?

男主人悻悻然,他想起了在第一集开头的理发店里,当问到自己写的小说如何时,理发师给出的评价并不高,但却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

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的男主人问妻子,自己是否应该放弃现在正在写的烂俗电视剧,重新致力于小说;自己能不能写出像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的小说。

这是第六场危事,也是整部剧隐藏的中心。怯懦的男主人不愿世界有任何改变,只想守住自己的苹果馅饼和从小梦寐以求的巧克力机。他讨厌妻子举办的那些愚蠢的读书会也好,讨厌躲在自己家里的女革命者也好,最终都指向一个年过半百但却写不出像《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家自己。这是主人公自身的危事。

以《麦田里的守望者》开场,到第六集《麦田里的守望者》收尾,小说主人公的反叛,一个只想站在麦田里的中学生,也是风起云涌、充满革命理想的全球六十年代的小小剪影。这是越战下美国的危事。

 6 ) 想尝尝每集必提的水果馅饼

新年第一部剧集。其实它就是个电影。剧中伍迪艾伦所有的毛衣,和裤子搭配起来都温柔好看,风衣也美,老太太八十五,看不出,装化是中年人的,偶尔能看出端倪,说话略有种上了年纪的含糊不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微醺。角色性情狡黠傲娇,一丝怨气也无,有一种浓浓的少女感。羡慕她的读书会,自己也想来组织一个,都是认认真真擦上唇膏的姑娘们,每个人都抱着贴满彩色便签的书,书是契子,吃甜点心,喝酒,剖析与表白自己,嗲,七嘴八舌,娇滴滴。最后众人齐聚乱哄哄的桥段叫人焦躁又兴奋。伍迪艾伦的片永远是一场暖黄的BGM是爵士乐的关于过去的梦境,愿他年年出片,健康长寿。

 短评

老伍迪继续他的角色设定,这才是影史最长寿的统一性角色吧。嘴上懦弱内心却狂热,以及与讨厌公共澡堂与男人共浴看与被看裸体,值得说几十年吗哈哈哈…[B+]

2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把60年代图样图森破的左翼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黑出翔了

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能躺床上舒舒服服什么都不用想看一天伍迪.艾伦大概是我当下觉得生命中所能体会到的最幸福的事情了 一群老太太讨论卡夫卡 让我想到如果一群铝厂工人讨论波兰斯基会是怎样 哈哈哈

11分钟前
  • 公园最冷的一天
  • 力荐

老伍迪最深的套路: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啊——中产想要激情

13分钟前
  • water
  • 还行

根本就是一部电影拆成六集嘛!剧作结构其实有点像[曼哈顿神秘谋杀]和[别喝生水]的混合物,基本也是按照室内情景喜剧/舞台剧的路子在做的。重点和最大的笑点估计就是一群美国中产阶级傻老太太背毛主席语录吧,实在太特么好笑了。对美国六十年代左派幼稚病的嘲讽很犀利(感觉指向实际上是当下的身份政治的白左幼稚病……),不过结尾简直是天坑……另外片名这么翻其实也不对啊,哪里有六场嘛,“危机的六个场景”之类才对啊。

14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Miley Cyrus原来不仅是长得像Justin Bieber,连声音也很男性化!

1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最重要的不是调侃六十年代全球左翼运动抑或揶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实际上它是以一种情境化的方式再现了那种革命对日常生活的介入深度及表面性。这种轻松和絮叨调子里的回眸,毕竟牵扯出了那么多已不再容易说的话语。法农、卡斯特罗、切、毛、列宁、马克思,也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成为谈论的核心。

23分钟前
  • xīn
  • 推荐

重见老头啰啰嗦嗦畏首畏尾真是大惊喜!神经质不改,自恋依旧,塞林格作为其精神偶像保驾护航至今,吐槽技能升级,自黑功力炸裂,细节梗对应其以往盛年作品,保准能博君一笑;恶魔/天使结合体打破庸碌中产生活,这倒是近年主题;一群老太言必称Chairman Mao的群戏真笑死我了!

2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chiarman **和** Party都只是幌子,恍然间又看到了那个疯起来连自己都黑的伍迪艾伦,最后一集差点把桌子敲烂了,如此政治不正确,我喜欢

25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无敌艾伦粉真的好福气,一年一会、编导合一、作者标签,难能可贵的是水准稳定。更喜出望外的是今年外加一部剧,还是隔XX年老头亲自出演,简直是额外赠送超值大礼包嘛。。老头这角色超可爱,尤爱他每集对美食的护犊之心。以及下了本钱玩自黑,竟然在第二集说“我很爱养女”。

27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拿塞林格来自黑真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群小老太太萌了。“少数几个超重的中国人之一——毛主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0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所以说,老头儿除了自编自导外一定还要自己演才最完美,找谁替都没用,另外,这剧真是太适合留恋老头儿上世纪作品的影迷看了。

3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亚马逊请他拍电视剧,他拿了投资拍了一部电影,然后分成六份,当成电视剧来发行,据说这样赚的比较多。。。

38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很不对味,有早期伍迪的味道,但又挺物是人非的,一些七零八落的调侃烂梗和重复致敬...虽然不想承认,的确有点无力回春...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大型图解“后院篱笆原则”,从中产老太太集体学习毛 泽东语录开始全程高能,可能是伍迪艾伦近年来最搞笑的作品了。

4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看完感想是电视圈需要像Woody这样的电影人偶尔来发光发热一下,不然就太无聊了。哪怕不能懂这些刻意或者无意埋藏的梗或是高级的自嘲,它本身是一个简单的,怀旧又风趣的喜剧,你在某个下午看完会很开心就是了。(求给读书会的老奶奶们单独出衍生,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读书会√)。

43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伍迪·艾伦牌地图炮开起来真是毫不留情,但前五集拍的也太敷衍了,读着剧本脑补和看剧没什么区别,收尾一集终于显出功力:好一出神经喜剧。

46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虽然各色伍迪标签齐聚总长不过是部卖拷贝电影,这还很明显是个电视剧,而且让人感叹伍迪要是当年顺路进了情景喜剧圈笔下会诞生多少伟大剧集,末集戏仿马克斯兄弟的高潮功力尽显,第五集和May的冒险好有黛安基顿怀旧感,话说伍迪是真准备写小说了吗?

49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爷爷说,再也不想写这些看电视剧了。想像塞林格一样,写一本自己的书,毕竟自己再也不会年轻了。😢

51分钟前
  • shibuya emiri
  • 还行

毛主席说:道理我都懂 但是为什么要选麦粒

55分钟前
  • 饿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