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比把美好撕碎,更能震撼人心了。
一个理科天才,一个少年诗人,一个鬼马少女,一个温柔佳人,四个人在天台畅谈未来的时候,每个人都熠熠生辉,看的人也感受到了希望。如果故事就此结束,恐怕这就是另一部《小时代》,当然没那么简单。
毕竟,温柔漂亮的黄姝已经死了。而对于秦理,这场死亡却异常缓慢,持续了整个剧集。所以,如果换个名字,不如叫《数学天才被凌迟处死的一生》。岁月如刀,刀刀致命。
第一刀,原生家庭的破碎。和爷爷相依为命,还好有一起长大的王頔护着。
第二刀,杀人犯父亲。虽然在班里备受争议,但是还有朋友不离不弃。班主任爱惜人才,推荐了奥数竞赛的机会。
第三刀,奥数竞赛失利。而与此同时,王頔作文的了奖。很令人动容的一幕是,当听到好朋友得奖得消息之后,秦理露出了为数不多得发自内心的笑容。
说到秦理和朋友闹矛盾的片段,和在故意在校领导来了之后学猫叫的片段。其实也都可以理解,高中生闹矛盾不就是这样吗,高中生的叛逆多么熟悉的感觉。因为怕失去朋友,一点小事大吵大闹;不服从管教,还以为自己特立独行,天生骄傲。
生日那天。和哥哥吃长寿面,屋里躺着瘫痪的爷爷,冷冷清清。没有父母宠着护着,包容坏脾气,没有父母的引导管教,还要他怎样呢?
第四刀,代替护校被炸伤,代替处分被开除。
被关进防空洞,秦理用木棍和纱布自制火把,在黑暗中摸索处一条道路。回头和黄姝转述,那么的轻描淡写,是不是说明他对这种独自面对困难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秦理说防空洞有星星,带着小伙伴去的时候。冯雪娇说害怕,没有下去,叫王頔陪她。只有黄姝,无条件的相信他。
这难道不是对续剧情的一个预演,四个朋友,就此分开。正如面对黄姝的质问,为什么不说出代替护校的真相,冯雪娇再次说出“我害怕”。正如秦理不明白为什么王頔不愿意和他去看星星,而黄姝早就知道,他们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他们的差别就在于,有家庭保护的冯雪娇,还没有独立面对过世界残酷的现实。秦理、黄姝出生就要和世间的黑暗对抗。王頔呢?虽然见过世间的黑暗,但从高磊的家,他已经隐隐约约看见了另一个虚荣浮华的世界,向他招手,造成了他的摇摆不定。
天理在人心中,以身殉道,有人守护才会存在;世间的浮华,高床软枕,身体会本能的选择。
所以,在湖边秦理说,“你的骄傲没了”。
那些还懵懂着的人,面对在泥地里滑倒,不断挣扎的人,只会问,你为什么不能自己站起来呢?
当多年之后,他们自己也滑倒、挣扎,希望谁拉自己一把,才明白。一个人想要站起来,必须要有一个支点。而当年的自己竟然袖手旁边,真的是一个胆小鬼。
白夜行并不能和胆小鬼混为一谈,桐原亮司和唐泽雪穗,面对世界的不公,化身掠夺者,转身伤害弱者。桐原亮司变成爱情骗子,唐泽雪穗把她的竞争对手一一毁掉,最后踩着桐原的尸体,只为保住包围着自己的光。我同情她同年的不幸,但从来都鄙夷她本质虚荣的内核。
秦理和黄姝,一直坚信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光明的生活。一个用奥数天赋,换来了自己买不起的篮球卡,一个用舞蹈天赋为自己赚取学费和生活费。他们相信,虽然和冯雪娇、王頔开始不是同路人,多年以后,会殊途同归。
直到被生活完全摧毁,也没有放弃,黄姝把那个火炬一刀一刀的刻在自己身上,永远不会低头。
同身处黑夜,燃烧别人照亮自己,和坚守自己内心的光,能一样吗?
剧终了,防空洞里真的有星星,出来混总归要还,到底还是殊途同归。父母是最难的工作,小孩是一张白纸。画错一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青涩的年纪有很多无可奈何,成长需要时间,急不得。体会寒来暑往,尝遍酸甜苦辣,慢慢看清行为背后的代价,然后做出那个最遵从内心的选择,扛起自己的那份责任。
这便是成熟。
谢谢原作者兼编剧郑执老师,谢谢晓波导演,谢谢美术指导,谢谢剪辑,也谢谢演员们,这不仅是一部悬疑剧,更是深藏了对人性的思考。剧质感非常不错,转场也很深动(有好几个转场名场面),三条时间线并行存在,令人不断想去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是个好故事,也为秦理黄姝的遭遇难受,如果有平行世界,希望他们在平行世界可以幸福生活,不要这么苦了..
我感觉小说真的挺烂的…
反而剧对人的刻画更饱满一些…
满屏一星我真的有点震撼
说真的虽然这个剧有很多地方有问题但是罪不至此…
王玉雯长的挺好看的哇虽然我不知道她有什么瓜
欧豪和小说差别有点太大不过我觉得在剧里也挺合理的…
小说粉不要太严格了…毕竟原作视角有问题就算了,悬疑都写不好…电视剧前五集已经拯救了很多了好吧…
在大东北的雪地上,一具女尸被发现,由于东北的下雪天,尸体并没有那么快腐烂,还能清晰地看见女孩脸蛋,是那么美丽动人。 只是,身上未着一物。
虽然在警察到来之前,没人知道女孩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是从一丝不G便可以判断出,女孩很有可能遭遇了十分悲痛的强J及杀害。
后来通过验尸,女孩内部私密处的损伤,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
十年后,同样的雪地、同样的尸体、同样是少女,还有女孩肚皮上用刀片刻着同样的图案,一切再次情景重现。 同样的抛尸现场,会是巧合还是蓄谋已久,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么样的故事?
这是热播剧《胆小鬼》里面的一个情节,悲痛窒息,又扣人心弦。 这部剧的原著名字《生吞》更符合这样悲惨剧情,而《胆小鬼》则除了那首一直贯穿全剧的歌曲,更多的讽刺。 讽刺着这种悲剧的发生,都是因为有着太多的胆小鬼的存在。 开头死去的女孩名叫黄姝,人如其名,姝出自《诗经》静女其姝,就是代表着美人的意思。 只可惜,美貌对一个家庭破碎的女孩来说,不是王炸的锦上添花,而是悲剧和灾难的导火索。
在尸体被发现后的很多天,都没有任何家属来认领尸体,就足以见得,这个美丽的少女从未被这个世界善待。 人性之恶,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可怕。五个恶魔的行凶,两个少年的复仇,其他的所有人都是胆小鬼。 这一切都要从那个遥远的冬天说起。
01 秦理(欧豪饰演),一个同样不被世界善待的男孩,父亲是杀人犯,母亲远不知在哪,哥哥是个残疾。 黄姝(王玉雯饰演),父亲不知去向,母亲 (车晓饰演)精神有问题,逃亡在外,后来被警方抓获。
黄姝后来一直借住在舅舅家,舅舅对她毫不关心,家里三个房间,他让黄姝和奶奶挤一间房间,留出一个空房用来打麻将。
舅舅还做拉皮条的生意,经常把漂亮的小姑娘往那些有钱老板那里送,这里也为后来黄姝的悲剧埋下伏笔。 黄姝最快乐的日子,就是转学到秦理学校的那段日子。 因为她结识了秦理,冯雪娇,还有秦理的发小王頔,王頔家里卖烤串,一直觉得自己家里低人一等,冯雪娇的爸爸是警察冯国金(王研辉饰演),后来负责黄姝案子的也是他。 学生时期,永远都是最单纯和幸福的,黄姝、秦理、王頔和冯雪娇四个人总是在一起,肩并着肩,嬉戏打闹,关系特别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 秦理的父亲是个抢劫犯,父亲最后一次回家见秦理时,给了他两百块钱,秦理第二天就去学校附近的体育店给最好的朋友王頔买了最好的篮球。 因为是送最好的朋友,一定要送最好的。
这句话既是秦理说的,也是黄姝说的,这句话十分重要,也为后面她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然而,两个说这话的人,他们都做到了给朋友最好的,只是..... 只是此时,他们四个人的关系还很好很好,总是一起玩耍,就像一个小家庭,还设置了家标,女孩死去时,刻在肚皮上的图案就是。 他们总是一起吃麦当劳,吃麦当劳经常都是冯雪娇和黄姝请客,冯雪娇有钱请客很正常,因为她的家庭相比最富裕也最幸福。 可是黄姝为什么有钱请客? 这就又不得不提黄姝舅舅了,是他将黄姝推荐到酒吧去跳舞,赚零花钱。 黄姝除了长得漂亮,从小学跳舞,气质绝佳,还跳得一手好舞,舞台上的黄姝闪着光芒。 就在黄姝在后台写着作业,舞台上摇曳着婀娜多姿的舞姿时,一个恶魔盯上了她。
02 殷鹏,一个典型的生意人!迷信…… 在他做生意的早年间,有一个大师给他算了一卦,给他提了两点建议,只要他做到,生意一定旺。 这两件事就是: 1.养蛇; 2.每次做生意之前,找一个处女见血,这次生意就一定成。 万万没想到,殷鹏真的按大师说的做了,结果,生意真的越做越好。
所以这些年,殷鹏就有了到处搜罗处女的习惯,可是生意场上,大多女的都不是处女。 于是他就开始让人在学校里搜罗学生,玩得多了,他变得越来越变态。 也因为早些年做生意时,被仇家伤到了要害,他根本完成不了实质性的性行为。 所以,他就变了法的使出各种方式出来虐待女孩。 还在自己公司的地下室装修出一个房间出来囚禁女孩。 每次都让手下的,将女孩送到地下室,然后关起门来虐待几天几夜。再出点钱摆平女孩。 更变态的是,他在地下室架着摄影机,他将所有女孩被他虐待的过程全都拍下来了。 当时,秦理在学校出事了,两件原本都和他无关的事,将他推向了深渊。 1、一件是原本那天是轮到冯雪娇在学校值勤,但是她那天说自己肚子不舒服,也没找到王頔(他们两互相喜欢),于是就让秦理去替她,结果锅炉爆炸,秦理伤得最重,脸被炸伤,耳朵聋了。 2、一件是学校组织秋游,王頔当时还结识了一个男生,他带了H片去看,结果被学校主任在王頔和秦理的房间里发现,就诬赖是他们两的。他们所面临的结果就是如果不说出到底是谁的,就要面临开除。 而当两件事交汇在一起时,学校为了撇开秦理因为学校锅炉受伤的责任,想要将H片的责任全部推给秦理. 因为秋游发生在锅炉爆炸之前,如果在此之前能够确定H片是秦理的,就可以将他开除,这样学校就不用承担责任。 最后学校只有逼着王頔写举报材料,不然王頔也要面临开除,在自己的利益和最好朋友的利益面前,王頔是第一个胆小鬼,他向学校妥协,将秦理推向了深渊。
第二个胆小鬼是冯雪娇,因为她也自始至终没有出来向学校承认,是她请秦理帮忙的。 后来,两个胆小鬼一个出国,一个上了大学,他们再也没见过秦理,四个最好的朋友自此都散了,只有黄姝一直陪在秦理身边。 秦理的耳朵听不见了,学校也没有尽过一点责任,为了能让秦理重新听到声音,黄姝想送秦理一个助听器。 她去问了价格,最好最贵的八千多,可是她一个学生哪有钱,售货员说,也有便宜一点的。 可是黄姝还是多年前的那句话:送最好的朋友,就要送最好的。
于是,黄姝的舅舅又登场了。 殷鹏当时看到舞台上的黄姝就眼前一亮,让司机去要电话号码,黄姝没给。 后来得知黄姝的舅舅,便让他牵线,当时舅舅也只是跟黄姝说,有个老板就想她过去陪他唱唱歌,给她10000块。 黄姝想着赚到这一万块就能给秦理买助听器,于是就去了,却不知,这一去就是万劫不复。 03 黄姝去见了殷鹏,殷鹏就让司机将黄姝送进了地下室。 按黄姝后来跟秦理说的:他们虐待我,还有摄影机拍了下来,我也不知道有几个人。 一个单纯的小女孩突然被虐待到精神恍惚,连有几个人侵犯了自己,她都已经不知道了。 这是多么悲惨的一件事。
除了殷鹏,司机老拐这期间,他还送进去过三个男人,都是殷鹏生意上的伙伴。 可是让黄姝最后绝望至极的是,司机老拐在送黄姝回去时,也动了邪念。 或许在恶人的心里最深处,他看到受害者的痛苦,不是悲悯,而是我也能不能再捡一点便宜。 所以,他在送黄姝回去的途中,又将黄姝拉到偏僻的地方,实施了强J。 最后,再送黄姝回去时,黄姝让他直接将她送到了医科大学附近的药店,她遍体鳞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给秦理买助听器。 买完助听器,她还买了一瓶农药,倒在可乐瓶里,边走边喝。 直到到达她和秦理两个人的秘密基地,她让秦理戴上的助听器,在秦理能听到自己声音以后,她将这几天的非人经历告诉了他。 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心痛得撕心裂肺的尖叫,黄姝痛的是药性发作,秦理痛的是自己最喜欢的女孩,为了给自己买助听器,惨遭如此境遇。
他拿着黄姝的可乐瓶,也开始大灌农药,因为黄姝不在了,他的人生也失去了色彩。 而对于黄姝来说,她的命真的太苦了,直到最后,连卖农药的都在欺负她,卖给她假农药,让她连死,都要经历一段长长的痛不欲生。 可是,就在她痛不欲生的时候,她还拿起刀片,在自己的肚子上,刻下了象征着他们四个人友谊的标志。 只可惜,胆小鬼都活得好好的,勇敢的人,却已慢慢死去。 04 身负使命的秦理,被哥哥救了下来。 可是,哥哥却被误认为是对黄姝进行先奸后杀的凶手,被冯雪娇的父亲一枪打死。 自此,秦理便开启了将近10年的复仇,他引导着警察一步步解开10年前这桩惨案。 曾经爱着同一个女孩的两个男孩,自此也走到了一起,成为了最亲密无间的战友。
秦理负责对付殷鹏。 他学习养蛇,在殷鹏逃亡国外的时候,帮他寄养他之前的蛇,慢慢接近他。 另一个男孩负责那几个对黄姝侵犯的男人,他们计划在每年黄姝的生日,就杀死一个,早一天不行,晚一天也不行。
后来,秦理第二次悲痛着惨叫,就是在男孩在杀司机老拐时,被反杀,他在电话那头撕裂般叫喊,就如黄姝死的那天一模一样。 他的第三次惨叫,是在他准备杀殷鹏时,王頔出现终于对曾经最好的兄弟说出了那句对不起。 最后,他和殷鹏双双坠楼。 就在秦理断最后一口气之前,他还望向殷鹏,确认仇人已死,他才安心的离开,去和黄姝见面。
05 这是一部悲惨到让人心痛的剧。 它将《生吞》两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秦理和黄姝原本已经够惨了,父母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可是命运仍然不善待这两个可怜的小孩,竟将他们一步步推向深渊,他们原本一个是数学天才,一个是美丽大方。 可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荒谬。 如果美貌和贫穷放在一起,就像一颗炸D,仿佛随时都有引爆身亡的可能。
黄姝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创作源于生活,她们都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黄姝们。 《扫黑风暴》中被孙兴强J的徐英子,原型就是孙小果案,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剧情有多悲惨,现实只会更甚。 唐山打人事件,如果不是女孩极力反抗,她们或许也成了第二个徐英子和黄姝。 只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恶人,少一些胆小鬼,对那些无助又可怜的孩子,多一点温情和帮助。 不要试图掏空她们最后一点生的希望,试着给她们一点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如果老拐不击败黄姝最后一点生的希望,或许她为了秦理,还能活下去。 这部剧值得一看,或许原著小说比剧版更生猛,单看“生吞”两个字,就已经很悲惨了。 -END-
对书粉来说,喜欢的作品被搬上荧幕,是种幸运又是种担忧,幸运是因为那些冰冷的文字终于要活起来了,担忧则是因为书改剧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改动,这些改动是好是坏,是机械还原还是夸张魔改都难以预料,哪怕是原著作者亲自担任编剧都没有打消我的顾虑。但看完几集之后我悬着的心慢慢放下了,无他,因为气质对了,改编就成功一半了~
我的担忧第一次被安抚,是我点开看了5分钟之后。
90年代末,东北小城,铺天盖地的茫茫雪景,铁道桥下方的一角,四个黑衣人不动声色的将司机拖下车活活捂死在后备厢,火车从上方轰鸣而过,杀人犯冷漠回头,耷拉着眼,面无表情。镜头一转,这伙人老练的开车拦路抢劫,一枪直接爆头,干脆利落的转身走人,独留下一具尸体。没有故作悬疑的配乐,没有刻意猎奇的氛围,只有这茫茫的大雪、带着回响的枪声以及雪地里流淌着的还温热的血。这是128抢劫杀人大案,也是整个故事的引子,片头曲响起,胆小鬼的剧名缓缓浮出,故事就在此时拉开了帷幕。
我一直在想导演会用怎样的设计来展开这个并不算重悬疑的故事,但我未曾料到他会给予我这样一个惊喜。以秦父惊天大案为切口,以东北冷冽场景为补充,毫不拖泥带水的进入了故事,又捎带手把原作那种压抑、残酷、肃杀的氛围做了铺垫,先声夺人,瞬间勾起了观众的追剧兴趣,高啊!
看过书的人都知道,原著的故事基调从一开始就是悲情压抑甚至是黑暗绝望的,我自己在看书的时候就有一种溺水窒息又无处发泄的感觉。这也是我在开播之前最担心的问题,害怕这样的情境和故事呈现出来就变了味儿。但所幸,剧版做了最大程度的还原和保留,尽管弱化了秦理黄姝年少的悲惨经历,譬如加深了四个人的友情线、弱化了黄姝妈妈的设定,但整体压抑的气质还是在的。就像成年秦理摘下助听器那个瞬间的缄默和他在废弃烂尾楼里饲养的各种冷血动物,就像秦大志死前那封遗书给儿子带来的无尽的痛苦、就像鬼楼雪坑里少女那具赤裸的尸体,各种高能暗黑场面的一一还原,沉重的基调和原著里的冷酷残忍一脉相承,只是在剧中把这些场面给“揉碎”分散在更加阳光温暖的四人友谊之中,从而让压抑窒息的气质淡化不少,既考虑到书粉的诉求,又兼顾了普通观众看剧的感受,这个调整仔细想想感觉是已经是能平衡的极致了。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何尝不是编剧或者导演精心塑造的“残忍”,在一开始让我们感受四人的青春友谊有多美好,后面四人的恩怨纠葛就有多扎心。十年前四人是互相帮助一起打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处处都是美好的青春印记,人人都幻想着璀璨的未来;十年后已是物是人非生死殊途,天才秦理成为一个整天与蛇蝎为伍的神秘独行者,天使黄姝早已曝尸郊野香消玉殒,而王頔冯雪娇也没有了年少的轻狂和冲劲,两人的相遇只有对年少时所作所为的自责和懊悔。人世间的邪恶和美好、人性中的自私和善良,通过四人的残酷青春故事被一层层揭示开来。
看到这些时,我就已经明白,导演是懂原著的。他明白原著骨子里的那种悲剧感,极尽所能把最美好的东西呈现给观众又亲手打碎它;他也明白少年往事里的那些血腥和怯弱,时代巨变里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一点自私和恶意。他没有延续原作《生吞》的名字,而是起了《胆小鬼》这么一个看似毫不相干的剧名,却在剧情的每个缝隙里都藏着现实和人性的那种“生吞活剥”,用秦理和黄姝这样两个勇敢的人去讽刺那些“胆小鬼们”。
于我这样的书粉群体而言,比选角和剧情更重要的,一定是对原著气质的理解。当创作者和观众达成共识的时候,自然改编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能看到这样用心的作品,也算对得起那些年我为秦理和黄姝流过的泪了吧。
我认为这部剧的评分不应该这么低。或许假以时日,分数会走高一些,至少,会高于 8.0。这个分数是对标《无证之罪》。
有不少人说选角有问题,反对。这是用小说来约束剧本。当我们看小说的时候就进入小说的环境,看剧的时候就不应该再被小说干扰。
如果没看过小说的人来看本剧,不会觉得角色太突兀。而《无证之罪》的女一号和男三的角色,才没有选好,也就是朱慧如和郭宇这一对角色。《胆小鬼》这部剧的四位年轻演员,表演真的超出了预期,也远超同类剧的青年演员的表演水准。
本剧从角色塑造看,似乎少了一个出彩的反派 - 对比《无证之罪》宁理扮演的李丰田。但李丰田这样的角色可遇不可求。而《胆小鬼》要体现的内涵也比《无证之罪》要深刻得多。
这部剧很准确的展现了东北 2000 年前后在继续承受的 1990 年代下岗潮带来的崩坏。生活环境的破败以及几个孩子(四个孩子中有三个)的困顿家境,是一种间接的后果。这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很多悲剧,也会形成长久的心理伤痛。
这部剧也很准确的呈现了恶劣的校园气氛对青少年心态的破坏,呈现了因为那种有钱人家的孩子对穷人家孩子的那种恶毒与压迫感。这不应该简单理解为校园暴力,而是弥漫在生活环境里随时会遇到的暴力。
这部剧还很准确的还原了东北的生活氛围,以前在影视剧中很少能看到这么具有真实感的生活环境。美术指导相当有水平。
看剧的过程里,我也观察到另一种暴力与戾气。打开最后几集的弹幕,会发现一部分观众进入了一种着魔的状态,越是剧情悲剧的地方,他们越会对剧中角色进行言语上的暴力,简直是奇观。可以肯定的说,这部分人就是网络暴力的施暴者。他们心里头满怀正义,但不知道自己在体现自己的正义感的时候却是通过对他人施暴来完成。
我和很多人对编剧的意见恰恰相反。郑执作为这部剧的编剧是最合适的人选,编剧也是成功的。而且,还在《生吞》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再创作,比如班主任老范的戏,很妙;冯国金和小邓之间的兄弟情谊,合理。
以前是完全是我个人的主观意见,各位观众当然应该有自己的评价和观点,也应该坚持自己的评价和观点。
节奏挺快,悬疑感挺足,东北的生活场景很真实,校园生活很有共鸣。演员演技不错,基本还原了原著,会追下去
校园片段虽然挺轻松,但曾经看过小说的我,实话说从这一刻开始就会难受,这应该就是秦理人生里为数不多的幸福了吧,自此以后,等待他的都是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故事中的青春伤痕过于苦楚,影视化之后对人性的表达亦如同沾蜜后的鞭笞,你以为这一刻所遭遇的年少悲情终于遇到了甜食的喂养,却不知,之后剩下的却更是冷冽!
好刺激!开场就命案,东北内味也太冲了!u1s1东北这种工业的冰冷感和悬疑命案真的绝配sos 开头那个命案好像是引子,预言一下后面估计还会有案件!期待ing
如同郑执所说,在其他的创作形式里赋予了更多的信息。期待后续。(话说这短评区域里,也有好多宛如生吞的东西呢,妙啊)
很喜欢原著,觉得剧还行,毕竟很多东西也过不了审啊,为了让欧豪早早出来还贯穿全剧,把秦理变成了男主,增加了更多他的细节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为此叙事的时间线就有点稀碎和难以理解,不过我仍然看得很沉浸很心碎,就是不知道没看过原著的人能不能看懂选角上,欧豪笑起来确实不太像快乐的小天才,像个快乐的小傻子,但有演技的矮点的年轻男演员也不多了,zxc有点点幼了,那欧豪就欧豪吧,悲情戏这么多,俺还是信任他的,起码他有演技,也真的像一个过着苦日子的好人;黄姝差点意思,绝色只可远观的大美女剧里第一眼有点点普通了,可能因为这个演员会跳舞所以选了她吧。别的演员都可以算演技派了吧!除了稀碎的叙事导致我看到男二女二重逢也毫无波澜,整体都能看出来在努力拍了,是精良的,好几个画面和打光都很喜欢,看了眼美指,是王竞,怪不得
故事讲的很好,两个时空线平行叙事,但并不觉得混乱,案件和主角人物命运都比较抓人,友情也让人可信,校园时光的琐碎生活片段略微有一点啰嗦,但无伤大雅,制作也可圈可点,尤其是美术大加分,一口气看四集,国产悬疑剧佼佼者。
整体挺好的,能看得下去,所有主演演技都挺好的。唯一不喜欢的点是,能别再设置那种女性被强奸后觉得受辱然后自杀的情节了吗?挺没劲儿的。她这么有生命力的人,吃过苦终于看到甜的人,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了她在乎也真正在乎她的人,她怎么可能自杀呢,更符合她的行为是复仇,是活着看那帮垃圾人死。希望国产剧早日出个这样的女主,别再搞男性为女性报仇的所谓英雄戏码了。
这部剧的质量恐怕只有看完16集的观众才能真正体会到吧,《沉默的真相》之后最让我痴迷的国产悬疑剧。一开始是被这部的质感吸引,把千禧年的时代感拍摄得很真实且厚重,之后被这部剧的多时间线叙事所触动,刚看可能觉得凌乱,但真正理清了时间线之后整个的情节就越来越顺畅,尽管提前告知了我们很多案情,但看到最后两集才发觉自己前面知道的线索仍然拼凑不出案件的全部,看完十五集就深感震撼,秦理和黄姝的结局真是让人心碎,不过最后的感情处理有些点到为止,可能是最后想表达的太多没有分清主次,最后一集既要表现王頔的惭愧和自我救赎,也要表达冯国金在终于破案之后内心的感怀和忧郁,还要表达黄姝和秦理在经历痛苦后抱团取暖的凄凉。一个小时或许不够回顾这部跨度长达十几年的精彩故事,但最后秦理没死,还是给观众一丝惊喜,使全剧最终趋于光明
很喜欢郑执的原著,剧版也由作者亲自改编,两者还是做出了差异性,这注定不是一味追求既定发展和明快节奏的爽剧。以校园生活为背景推进剧情,叙事角度以另外两组时空的案件来回望,时空对照关联、人物藏闪得法。影视的好处是能让时空快速跳进跳出,刚开始会有点不适应这种进出,因为是不同两种情境的切换。一旦捋清前后关系,就会循着指引从纯和虐之间找到造成这种反差的中间根源——青春期的先天纯真被与利益挂钩的社会生吞,朋友之间就这样渐行渐远。它所展现的青春、成长和背景,带有鲜明而坚定的视角。死去的坦荡和活着的讽刺,更加辛辣和写实。
看过原著的缘由,最开始看确实觉得它不值得这个分数,开篇没有抓住观众眼球,几位主演也很不东北,欧豪演高中生年龄上有些违和,不过只是外貌上,其实他演的还是挺好的,几位主要角色虽然不符合我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我能看出来他们在极力贴近原著中的形象,越往后看越能发现他们演的很卖力。最好的点其实是张晓波通过影视手法,给了我小说中读不出来只有在电视剧中才能有的感动,因为毕竟是改编,几处改编深得我心。也是审核制度的原因,最后的镜头有些失望,不过我觉得部分内容还是很还原且有艺术升华的,可以支持
拜托请让高中生演高中生……
小说作者不懂戏,改编比较失败。原小说的青春部分想要保留住质感,需要大量的细节填充,而不是像现在呈现的样子,既丢失了戏剧性,还没有有趣的细节。整个淡如水。
亡父作恶杀人魔,世间权贵似阎罗。爱人遭辱命早亡,为报深仇勉苟活
完全不贴 欧豪一看就是坐最后一排的体育特长生 哪有瘦弱病娇天才儿童的样子
最后一集完全是画蛇添足,十五集才是完美结局!
不针对演员,就说角色,很符合现实社会。然后除了黄姝、秦理两个真正善良又可怜的人,另外那一个个角色都是虚伪至极的垃圾🤷🏻♂️现实如果多是陈主任这样的教务主任,那中国的教育和苗子就完蛋了🤷🏻♂️除了退休的杨局,这帮成年人基本没一个好东西,一张张极其伪善恶心的嘴脸。
虽然不叫生吞了,但感觉看剧的每一分一秒都有那种被生吞的感觉,制作真的蛮用心
小说作者当编剧的最大弊端体现的淋漓尽致,就是完全不懂戏,完全不懂戏剧冲突,戏剧张力,情节极其寡淡。小说和电视剧是两种艺术形式,除了鬼吹灯这种纯冒险小说,不是照搬就行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到底要反复验证多少次?这明显是剧本的问题,何必怪到演员头上?
唯有苦难一视同仁,容不得谁细嚼慢咽。质感还不错,实景拍摄有东北那种肃杀冷冽的氛围了,演员大部分还算贴脸(刘钧太惊艳了,欧豪确实差点意思),故事也基本是遵照原著来的,果尸竟然都还原了(亲爹当编剧的好处),先四星观望吧,想看到属于秦理和黄姝的那一点防空洞里的星光
高磊和胡开志和教导主任没被清算,扣2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