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刷完了这部剧,看的时候给我气的😂--这个孬种居然打女人,这个渣男太不负责任了。。。之类的。看完发现其实这部剧里的几个主要人物都很悲催。因为本剧里的女性是非常重要的主导角色,所以重点说说几个女性。
1. 凯。凯的死是打开整个故事的引子,然而对凯的描述几乎完全是回忆和他人的讲述。凯的童年和背景没有在剧里交代,对她的描述也多数停留在美丽妖娆,能吸引无数男人的层面。可能大部分人都认为凯十分滥情,但学生时代凯却始终和布奇是一对情侣,对其他人却没有像对布奇一样,虽然她和其他几人也很可能有性关系,但对她来说布奇还是最不同的。可是长大后的凯却连孩子都不知道是谁的,可见凯的滥情,流连于无数男人之间,是后来的。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鉴于这六人的小团体没一个正常人,再加上凯给儿子喝加了镇静剂的牛奶,基本可以断定凯在某些方面也有癖好或者缺陷,并且很可能是由于童年遭受的虐待。
凯会让人迷恋她的能力就和她的气味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也可能因此她并不懂被爱是多珍贵的事。但后来的变化大概她也是在失去了真正的爱人以后用数量弥补质量了吧。纯属猜测不喜勿喷)
2. 伊莲娜。我个人认为伊莲娜是整部剧里最悲催的人物,她没有得到过亲生父母的爱,养母的爱也未能拯救她。从小被母亲抛弃(通过其与父母的合照,父亲把母亲都剪掉了猜测大概母亲离他们而去了),父亲对她丝毫不关心如同陌生人,伊莲娜患上了依恋障碍。患有依恋障碍的人很难与别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而她对罗门的依恋很可能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学生时代她被罗门,布奇和调香师(名字忘了)团团围住,很可能是被罗门强奸过,所以小伊莲娜坐在罗门自行车后座上问所以现在你是我男朋友了吗。伊莲娜从未经历过亲密的关系,所以她以为这就是爱并紧紧抓住了这段关系。然而罗门并不爱她,罗门爱的是凯。后来伊莲娜与罗门结婚,每次罗门被布奇侮辱都会暴打伊莲娜,她也从来没有反抗,没有离开罗门,进一步印证了伊莲娜对别人畸形的依恋关系。
同时爹不疼娘不爱的伊莲娜十分羡慕天天有妈妈来接的小男孩梅尔藤,从调香师的狗狗实验得到启发,伙同无条件爱着她的无牙仔杀了小男孩取香,鸠占鹊巢取而代之。然而与养母的亲密关系对她来说大概更像是一种模仿,对梅尔藤和母亲亲密关系的模仿,伊莲娜在做母亲以前完全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爱别人。并且在梅尔藤的香水用光以后,她对养母来说又像是陌生人了。
唯一爱着伊莲娜的无牙仔一直被伊莲娜无视。她并不是不知道无牙仔对自己好,但她无法感受正常的爱,于是对无牙仔进行了利用。
3. 西蒙警探。女警探同样拥有悲惨缺爱的童年,母亲把她关在家里自己却几天不回来,父亲看来是不负责任的跑掉了(猜测),她想要出去找妈妈而从窗户跳下来摔在地上。种种挣扎获得妈妈的爱却以失败告终,最后还是被送进了福利院并在里面长大。这解释了为什么不论渣男上司如何无情的对待她,她都偏执的想要他回到自己身边。因为她渴望被爱,渴望自己的孩子被父亲和母亲爱着,不想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可偏偏她爱上的这个人大错特错,他只是玩玩而已并未爱过她。这对从小失去父母关爱的西蒙无异于失去最后一根好不容易抓住的救命稻草,于是她疯狂地想要占有渣男上司,即使是用香气迷惑,即使杀人也在所不惜。从这一点上来讲,西蒙与伊莲娜无异了:为了紧紧抓住那被爱的错觉,杀人也只是必要的手段而已。
4.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跟上面几位不同的是,她有妈妈,而且把她养大了。但倒霉的是这个妈妈选择性无视,眼里只有自己残疾的人见人爱的妹妹,对自己却冷漠到好像自己是只蚂蚁。于是缺爱的心理医生为了得到爱也变态了。更可怕的是这个变态十分有文化,研究透了心理学以后操控别人为实现自己也“人见人爱”的远大理想而不惜杀掉自己的亲妹妹。剧最后心理医生已经参透了爱的本质,但她却无法回头了,因为被爱就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她停不下来。
其实剧情对心理医生的介绍比较少,使得人物不够丰满,动机虽然合理,但是有种剧情转弯太快观众要被甩下车去的感觉。
剧中几乎所有人的共同点都是渴望得到爱,母亲的爱,情人的爱,太渴望又得不到,以至成为一种巨大的欲望和偏执。
别说国内,就是国外也不会让你过审,公然虐杀女性只为造一瓶瓶举世瞩目的用她们油脂锻造的香水?
你信不信这导演出门就挨枪子?女权和平权主义者会把他们家的大门给砸烂
即使电视剧版的香水,也不敢再用电影版的那种屠杀妓女的剧情,而且有涉嫌洗涤的成分在里面,说实在就是一部讲述变态的电影
如果讲述一个女变态专门虐杀男性来提炼他们的油脂之类来制造出香水,评分未必会那么高,想必电视剧,2006年这部电影丑恶就在于把人类的恶发挥了出来
大量的裸体女尸,以及当时仍然被视作下贱的妓女职业,多多少少暗示观众她们是活该,是该死的,给人一种受害者有罪论
重拍的电视剧和电影版不同,电影版是从一个罪犯视角来看待,目前这几年太多的虐杀女性案件被披露出来,如果还是以罪犯视角来拍,很难不让人反感
结果电视剧就正常用边探案边发掘罪犯心理和成长史的过程,这点能让观众接受,这就是区别
看死君:1985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惊艳面世。这本以嗅觉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甫一出版便风靡世界,被译成45种语言,发行超1500万册。
2006年,以《罗拉快跑》成名的导演汤姆·提克威,终于将这部曾被库布里克认为“没法拍成电影”的《香水》成功搬上了大银幕。如今,也已然成为经典。
2018年,我们终于又等到了电视剧版的《香水》,时长六集。由曾经执导过《我们的父辈》的德国名导菲利普·卡德尔巴赫担任导演,原作者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亲自担任编剧,质量绝对有保证。
那么今天,我们就追根溯源地来聊聊《香水》,顺便给大家安利一下这部最新出炉的德剧。重要的是,剧版《香水》的故事其实很不一样。
作者| 士多啤松
十八世纪的欧洲肮脏不堪,巴黎的街道上充斥着泥泞、粪便、动物腐尸的气味。
有个独特的孩子格雷耶诺出生在一堆死鱼烂虾旁,他生来便没有体味,却对气味有着惊人的辨识能力,在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天才的制香技艺。
为了制造全天下最极致的香水,他离群索居,待归来之时,他掀起了连环杀戮。二十几名青春少女相继殒命,她们的精魂酿造出了一种无与伦比的香味,令全城之人闻者痴狂、神魂颠倒。
这就是在2006年上映的电影《香水》,相信很多影迷朋友都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吧。
而在21世纪的德国,也有一群人,他们生活在与格雷耶诺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却继承了他的衣钵,成为气味的信徒。为了自我的欲望和执念,继续犯下暴力罪行。
这便是Netflix最新出品的六集德剧:《香水》。
本剧延续了《香水》原著以及06版电影的精神意志,以全新的人物情节、故事背景,再次展开人类对于气味癫狂迷恋的犯罪续篇。
剧情由三起谋杀案拉开帷幕。三个职业、年龄、成长背景皆无共同点的女人惨遭杀害,她们分别被凶手取走了头发、腋下、私处的皮肤,死状可怖。经过侦查,警方判定这并非仇杀、情杀,而是凶手想用死者的身体制香。
很快,通过对第一名死者的人际关系的探查,线索直指她的五位朋友。他们曾是同一个寄宿学校的同学,因为年少时对气味的强烈兴趣组成了小团体。
这几人分别有着不为人知的成长阴影和性格缺陷:伊莲娜少时谋杀过同学、家暴男常年虐待女性、老鸨男被母亲性侵、无牙仔自卑丑陋、心理医生怨恨偏心妹妹的母亲……他们看似都颇有犯罪动机。
在香味与血腥气交织的迷雾之后,究竟谁是真凶?
女主角伊莲娜,天生嗅觉丧失,患有依恋障碍,无法与旁人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她自小被母亲抛弃,父亲因为母亲的离去,将仇恨辐射到了女儿以及一切女性身上。他对伊莲娜向来不闻不问,哪怕女儿遭遇渣男、怀孕堕胎,他给予她的,也只有一个冷漠的背影。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伊莲娜自然渴求一个温暖正常的家庭,但她的价值观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扭曲。于是,她看中了学校里的一对母子。
母亲常来送儿子上课,母子俩亲密告别的样子引得伊莲娜羡慕不已。好友调香师将她的情态看在眼里,那时调香师正在用小狗做实验,便暗示她:“幼犬迷恋母狗身上的气味,会盲目地跟随带有母狗气味的人类。”
经过调香师的教唆,伊莲娜果断一刀刺死了儿子,用他的肉体上的气味制成香水,涂抹在身上去接近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母亲。男孩的体味轻易地博取了女人的好感,伊莲娜被顺利地收养。
事实上,对伊莲娜而言,获得爱比杀人制香还要困难几万倍。她的嗅觉丧失和原著中格雷耶诺没有体味的设定其实都是一种隐喻。爱与被爱,对伊莲娜而言,都是受上帝判罚不配拥有的奢侈品;她那些看似以爱为出发点的一切举动都只是对身边人的模仿。她与养母相互之间刚刚筑起的依恋,也在那瓶香水用完后,轻易地随风飘散了。
在本片中,负责追查本案的女警官与伊莲娜的性格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她在福利院长大,自小缺乏亲情。成年后与渣男上司偷情,哪怕明知对方寡情薄幸,两人的恋情是背德、没有结果的,可她仍在一次次伤害中泥潭深陷。
两位女性形象就像镜子中的正反影像,由爱故生怖,由爱故生忧。她们陷入了追求爱的魔障,只有爱才是她们达到自我认知、实现自我存在的唯一途径。她们对爱这个稀有物过分执念,注定手中能握住的只剩难言的悲剧。
而在调香师眼中,爱不过是一种合成物而已。
他是格雷耶诺最忠实的传道者,他需要用人体制香,却不愿被鲜血和罪责弄脏双手。因而在小圈子中左右逢源,蛊惑人心,让朋友们成为他手中的刀,去剖开一具具年轻的身体,达成他制香的最终目的。
调香师在片中描述顶级的香水的味道:“先是狂热气流席卷,在气味转为下流污秽之时,用一段温软纯真来中和。”
本案中的三位被害人:狂野的女歌手、污秽的妓女、阳光纯真女孩,便代指这种顶级香水的前调、中调和后调。
人类可以不看不听不说,但无法逃避气味,气味与呼吸同在。局中之人迷恋爱,调香师则希望凌驾于爱之上,他追求的是用气味通过肺泡直指心脏、达到大脑神经末梢,从而操控人的意志。在他看来,这才是对于一个制香师最高的赞美与褒奖。
电影版中,格雷耶诺认为人会因为群居和一切世俗行为变得恶臭,教堂里的神也不过是被熏上劣质香粉和本身腐朽木味的雕像,他选择在远离人群的自然中独自生活七年。
他发现处女的肉体之香才是这世上最高洁、最纯粹的香味。故而最终又回到那个恶臭的城市,从少女的尸体淬炼芬芳,如同从泥泞中洗涤美玉。
他是一个典型的creep,他没有体味,更没有人人具备的本能。格雷耶诺这个人物是神性的,无忧亦无怖,作者塑造他的时候不带有任何世俗意味的善恶标签。
他追求的不是少女的爱,也从不畏惧孤独。他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一个没有体味的人在这个污秽乱世印证下存在。最极致的香水是野心,是救赎,亦是传奇。
所谓的爱,是香味挥发时的透明酒精,是雾气中振翅欲飞的蝴蝶,是湖面破碎的月影。剧本《香水》中的调香师便深谙于此,他像格雷耶诺一样抓住了人心的弱点,他是这场迷案中的高级玩家。
五个各具嫌疑的朋友,究竟谁是凶手?在这里我们就不多剧透了,本剧中幕后凶手的设定别具匠心,真相水落石出之时一定会令你倒吸一口凉气。
当然,真凶的身份并不是本剧试图传达的核心思想。《香水》通过抽丝剥茧的探案过程,向人们呈现世间的情欲与渴望,放荡与专情、暴力与救赎,而这一切背后折射出的复杂人性,才是最终目的地所在。
作者| 士多啤松;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尺度大到不敢看哦~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二丫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到荧幕上的顶级“香水大师”,
必须要提名电影《香水》里的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
那瓶萃取26名美少女精华的香水,只要一滴,就能引世人竞折腰。
今天二丫也带来一瓶名叫“爱(Amour)”的特制香水。
它的前调是魅力之惑,中调是低俗之美,后调是纯洁之真。
这瓶香水的制作工艺延用并升级了格雷诺耶的手法。
不只限于脂吸法。
还要在腋窝和生殖器上取出香腺和汗腺,配合毛发、皮肤及粪便等,进行香气的再次提取。
只是这样一来,香消玉殒就更加在所难免了。
脂吸法是法国南部南斯提取芳香精油最古老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油脂可以吸附油剂的物理性质来提炼芳香精油。
至于效果,虽然无法与格雷诺耶那瓶香水抗衡。
但是拥有它,就会获得“人见人爱”的Buff。
如果将它送给你,你敢用吗?
Parfum Season One(2018)
魅力之惑
前调
学生时期的凯就已经出落成广大直男眼中的女神。
她有一副极为美丽性感的皮囊,还外加一副好歌喉。
舞台上献唱的她,姿态妩媚迷离,暴击着台下所有男人的理智。
走出校园后,凯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位歌手。
她继续享受“万人迷”的标签所带来的特权:
歌迷就是她的后宫。
只要看上了,甭管老少,一律通吃。
她的生活一直都是“放荡不羁爱自由”。
男人们都会为其趋之若鹜。
只要她一声令下,抛家弃子,在所不惜!
这样极致的魅力,用作这瓶香水的前调,再合适不过了~
凯也确实成为了“选定之人”,为这瓶香水“捐躯”。
发现凯的尸体的家暴哥(肯·杜肯饰)是既悲伤又愤恨。
凯在家暴哥情窦初开的青春期就俘获了他的心。
对于凯来说,他可是个实力备胎。
就算他已经娶妻生女,也不忘初心,忠犬到底。
追求凯的间隙,就打打老婆性冷淡姐(娜塔莉亚·别利茨基饰)作为“消遣”。
如今,眼看着转正的苗头终于起来了,人却死了。
这让他如何不悲伤?!
悲伤情绪之外,更有满腔的怒火:
想当年,凯、家暴哥夫妻二人及其他三个男生同在一所寄宿学校上学。
除了凯之外,其余五人一度沉迷于《香水》(帕特里克·聚斯金德著)中的制香手法。
脂吸法的效果欠佳,他们还用一只狗实践了通过汗腺和香腺提取香气。
而凯的死状,正与当年那条实验狗一模一样!
看来杀害凯的凶手,必然出自这个老同学五人组了……
低俗之美
中调
凯的尸体还没凉透,新的“捐躯者”就出现了。
这位是一家妓院的花魁,名叫珍珠。
她可是十足十的骚浪贱。
卖淫是她的工作,也是她的爱好。
非常敬业,只要是客就给人家服务得特别到位,绝对是“行业里的楷模”。
意外有了个闺女也无法影响她的工作热情。
“工作”太忙的时候,她就把闺女安置在工作间的衣柜里。
所以说,中调的原材不选她还能选谁。
珍珠的死状跟凯相同:香腺和汗腺、头发及粪便分别被取走。
所以嫌疑人依旧是那五个“塑料老同学”。
只是这一次的范围似乎缩小了一些。
珍珠工作的妓院属于这五人中的皮条哥(特里斯坦·皮特饰)。
皮条哥路子一直很野。
学生时代基本属于几个人的老大。
进入社会后,皮条哥进过局子坐过牢。
如今靠拉皮条赚得盆满钵满。
可是如今的他虽然有个黑帮老大的模样,童年却非常不堪:
小时候的他曾经被亲生母亲性侵,儿时回忆可那是相当灰暗。
如今的他,却视女人为发泄性欲的畜生。
这样的反转当真讽刺。
除了皮条哥之外,老同学五人组中的无牙仔(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饰)也曾跟珍珠有过瓜葛。
无牙仔是个孤儿,上学的时候就是实打实的窝囊废。
他一直喜欢性冷淡姐,却十分懦弱。
眼睁睁看着皮条哥为了报复家暴哥,将性冷淡姐带走强暴。
却丝毫不敢反抗。
进入社会后也没什么长进,
各种抑郁焦虑,靠心理医生(苏珊娜·伍艾斯特饰)续命。
老同学再相聚,他依旧是被嘲笑的那个。
皮条哥看无牙仔三十好几还是个处男。
于是他将无牙仔带到了自己的地盘,让珍珠为他“开光”。
破处的无牙仔也不抑郁了也不焦虑了,跑到心理医生那里炫耀战绩。
甚至在心理医生质疑他的状态时,他还狠狠地怼了人家一顿。
只是没过几天,珍珠却死了。
按照事情发展的尿性,凶手绝壁在这两人中。
只是香水的素材还没有齐全。
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纯洁之真
后调
无牙仔的心理医生有个双胞胎妹妹(以下简称轮椅妹)。
轮椅妹由于出生时的问题,导致先天半边痉挛。
5岁的时候又从楼梯上摔下来,16岁的时候还出了车祸。
这人生也是充满了坎坷。
不过这个姑娘倒很坚强,生活得积极乐观。
人见人爱,总是充满阳光。
就连这对双胞胎的母亲也更加偏爱轮椅妹。
只是没想到姑娘大风大浪都过了,
却还是死于意外,成为了这瓶香水的最后一道材料。
而老同学五人中,唯一跟轮椅妹有过些许瓜葛的,只有无牙仔。
无牙仔来看病的时候,二人偶尔也会遇见攀谈上几句。
事件如此发展之下,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无牙仔,似乎他就是幕后真凶。
可是真相来得太理所当然,不禁让人怀疑其中是否有什么猫腻。
而在老同学五人中,似乎有一个人总游离于所有事件之外。
总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中夹杂着“稳操胜券”的模样。
还是那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
他在所有事件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虽说剧版与电影版同名,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完全创新。
剧作延续了原著主旨和主角格雷诺耶来作为精神母体。
形式上则进一步被改编成了更加引人入胜的犯罪悬疑题材。
这不仅让剧版跳出了与原著对比的限制,
还让它脱离了相对艺术的小众表现形式,从而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观剧习惯。
剧中出场人物众多。
导演仅通过六集,便成功将各个人物从过去到现在的关系表述的非常清晰。
导演通过主要角色对《香水》一书的理解,仅用短短几分钟的片段,便完成了人物塑造。
该剧叙事上采用多线推进的方式,分别用冷暖色调来代表现在和过去。
情节推进地有条不紊,丝丝入扣。
学生时期的回忆部分以暖色调为主
现在时段以冷色调为主
导演菲利普·卡德尔巴赫(Philipp Kadelbach),极擅长用简短剧集处理多角色的多线关系。
曾由他执导热门德剧《我们的父辈》(2013),也是仅通过三集便将五个主要人物线表述的非常精彩。
为了更好传达出原著对于人性的探讨,
该剧启用了原著作者兼电影版《香水》编剧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uskind)。
同时,还深刻探讨了原生家庭之殇带给成长的各种影响。
剧中大部分人物的原生家庭生活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此处二丫就拿性冷淡姐举例。
她的成长路上没有母亲,父亲也对她的生活不闻不问。
明明看见女儿的下体血流不止,也只是面无表情的走开,不做任何处理。
没有母亲的呵护,父亲的保护,她总是十分胆小,她畏惧强权又渴望强权的保护。
一直以来,对别人给予的伤害逆来顺受。
当成为报复工具被强暴,她根本不会反抗。
在明知家暴哥根本不爱自己的情况下,依旧嫁给了他,还要承受他的毒打。
一切的怯弱,都是来自内心的缺失;一切的忍让,都是因为渴望“被爱”的能力。
于是一幕幕既悲哀又丑陋的戏码不断上演。
学生时期的性冷淡姐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很多人都希望通过获得别人的爱来弥补内心的空洞和缺憾。
在这样强烈的欲望之下,这瓶能给予“被爱”的能力的香水便应运而生。
通过喷洒涂抹这样几个简单的动作,便能得到一直以来渴求的温暖。
如果这瓶香水真的存在于现世,这得让多少人趋之若鹜啊!
只是靠这样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总是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代价。
而承载了这么多欲望的东西,真的有人消受得起吗。
文/二丫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比较喜欢配角 其中唯独偏爱头发干净 酷酷坏坏 个性强硬
总给我一种不会被欺负的感觉 可以为虎做伥 肆意妄为
美剧哥谭中 黑帮老大的一把手 残忍无比 使得两只好枪
忠心耿耿 扮演者安东尼.凯瑞根 真的配到无边的角
连演员表都要翻几翻的人
我就是喜欢这种造型 换个型或许无感 正是如此 才让我决定追Barry
不出所望 更加有趣 只可惜剧太短
新出的德剧悬疑片 香水 抱着试一下的心态
哪里啊 简直是一部生活哲理片 而我独爱Butsche
万里挑一吗! 整理的清爽寸发 看起来事儿帅气 时而苍老
毕竟三十多岁的角色啊! 第一幕出现时在教训手下的妓女
干活不认真 是的 原来这是位皮条客 而后要求妓女为他口时
听到新闻里谋杀的消息 Butsche脸色一变 按照编剧的尿性绝对有关联
果然 他出席了葬礼
是他出手阻止了罗门的手 于年少时他深爱的人 这算不算残忍!
算是对死者的尊重吧 一丝丝猜想是调香师下杀手 不管不顾的冲过去一顿胖揍
勒紧领带要报复 也是看到了罗门掀棺时第一个出声的人
坐在后面第三排 与他人隔绝 两臂排开 翘起二郎腿
俨然一副老大的样子, 不, 我们就是老大
原来,每个人选位和动作都代表了个性和想法
一排排的黑车 去哪里掉头!
"你对她做了什么?调香师,你对她做了什么" 虽然对方比他高出一小截
在调香师踹不过气时 抬头发现了罗门的女儿躲在椅子后面 瞬间住手
开始圆场 如此注重小孩的存在
在场的大人没有一个去阻止他
小女孩却总是问了一句“你刚刚用那个打了我爸爸吗?”
“拥有这块表 可以打败任何东西 ”没头没脑的台词
直到后来罗门经常打伊莲娜 马格达拿着手表去打罗门
或许Butsche知道罗门经常殴打伊莲娜 故意为之
包括当着罗门的面挑逗
也或许 这句话只是在炫耀自己的武力值
如果没有小女孩的出现 调香师会被勒死吗!
我一直觉得年少的Butsche方脸 大块头 成人后却是略小的脸 修瘦的身形真是个bug
不过 神情及眼神都表现的及其一致 也让我有种就是年少那群人长大后的错觉
渐渐的了解这个角色 开始心疼
心爱的女孩跟着别的男孩离去
抬棺时 他走在第一个 只给了他镜头
罗门说到“因为你总爱博取同情,凯很吃这一套 可怜的受害者”
Butsche狠狠的警告了他 我不解 随后对罗门进行了反击
开始调戏罗门的妻子 很成功的举措
年少时 也是为了报复罗门强暴了伊莲娜至孕
但是 罗门从来都不爱伊莲娜 只是一个替代品 谁都看得出
再霸气的老大也要自己烫衣服 但是裸露着全身是个什么鬼
真是色气满满 无比好看 身形较好的翘臀
铺满后背的刺青 女人头像和头骨 会不会是凯!
胸口蜘蛛tattoo颇具黑帮风 左肩膀也是纹的女人
到底在烫什么衣服 衬衫吗 !
已经是第二次 或许不止两次 看到这个小女孩
面露难色 眼神里有悲切 终于还是下决心去问上一问
德国的天气真是阴冷 Butsche戴上帽子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好亲近些!因为到了地方才戴上
办公室内他会穿短袖 是有多暖和 不过也是 妓女们都穿着暴露 不暖和怎么行
小女孩不甘示弱的骂了声王八蛋,果然,家庭很重要
Butsche的眼神流露出关心 其他场景的他 可是恶气十足
很有骨气的不需要同情帮助 对自尊心强的人 从来都是
为何德语的某些名字发音和中午超级接近!
一大一小 蹲坐在废弃的小船上 一起啃着土耳其鸡肉卷
迷雾霾霾的天气 不远处一堆草垛 这是德国的乡下吗
旁边马路汽车飞驰不停 噪音不已 这荒郊野外哪里买的东西
沾在手指上的酱Butsche舔了两次 十足像个孩子
看着小女孩吃的满足 很开心
他很搞怪的嘲笑无牙仔还是处男 随后把他带给技术高超的珍珠 一笑走之
看着透明玻璃笼罩着受自己管控的女人们 Butsche一脸得意
打开柜门看到身穿破旧睡衣 同他一起吃鸡肉卷 在楼下经常徘徊的艾西
Butsche惊讶艰难的问道着是谁! 是珍珠十二年前的意外
他愤怒极致“你整天让她在流落街头十个钟头 现在还要听你跟别人上床”
心疼不已 而母女俩的表情却很淡然 早已习惯如此
“跟我来” 哪怕是这样一个母亲 艾西还是没有抛弃
在她被杀 尸体冰冷时也躺在一起 直到被Butsche发现带走
一把抱在怀里 宠溺的不行 神情复杂 望着珍珠离去 静默的痛斥这位母亲的失责
经过走廊时 其他妓女们看到都吃惊极了
“我想吃披萨 海鲜披萨”又是要吃的
床上没有被子 为难Butsche哪里找来的一块破布 看着都冷
“我明天会把事情搞定”
解开西装的扣子 大步流星的走进珍珠房间
Butsche曾向罗门炫耀道 他手下的所有女人都会听他的话
是的,Butsche从来不缺女人和性生活,他缺失的是爱,
来自母亲正常的爱和情人专一的爱
两三下就把衣服收入包内“给我滚”
企图在拯救什么,滚,快滚,拖着珍珠往外面走
我想 带上帽子是为了盖住耳后的刺青
衬衫 西装 后背突起的肩胛骨真的好性感迷人 原谅我有想摸的念头
Butsche在尽力的描述情况 接待员不仅胖丑 还曲解其意
逼迫说出自己经营的是妓院
得到的答案却是她们会联系那名母亲 仅仅如此
你看啊 这就是部现实片
“只要我批评母亲就是我太激动” 一声冷笑
跟年少时写信留下给校长的态度一样
而我们的Butsche只是说了实话
“在你眼里 天下的母亲都是无辜的 对吗?那我告诉您 你们儿童保护局的人都是婊子”
现实社会不许我们当“好人”恶霸比较容易被接受
甩开桌上的资料 扣好衣服 我们没怕过谁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Butsche眼里 香水讲的是一个糟糕的母亲
床上只有剩下的披萨饼 空无一人
奔驰AMG GT超跑真酷 很符合Butsche的人设与个性
以为只是个普通的皮条客 没想到他居然上了报纸头条
阴雨沥沥 艾西失去了母亲
阳光明媚 布奇没有了寄宿的资格 他只能用拳头捍卫
抱走痛哭的艾西如同解救当年无人在意的自己
狠狠按住艾西的Butsche 很帅气
“我想吃披萨和可乐”Butsche面露微笑 知道艾西已冷静
海鲜披萨 当两人一同说出“他们的披萨最好吃”真是一段难得的友谊
在帮助艾西的同时 是否也在拯救自己缺失的心灵
从此 马格达也喜欢上了带猫图案的披萨 有妈咪疼爱的女孩子就是不一样
阳光 温柔
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 艾西主动抱住Butsche
希望能不去福利院 觉得那里的小朋友都很坏
Butsche当然舍不得 可是别无他法 不可能留在妓院
“不必来探望我了 王八蛋”失手摔倒的艾西 Butsche似乎要哭出来
我们只能这样望着对方离去
亦如在孤儿院见不到的彼此 隔着马路和玻璃
不在艾西面前的Butsche是个十足的混蛋
国王丑事被搬上报纸 大众所知 这脸面何存
原来 Butsche不是一个普通的皮条客 而是很有影响地位的
拿着枪准备解决罗门 却在看到猫图案的披萨时 想到了艾西 是件开心的事情
随后买了披萨探望 可惜却没能见到 因为他是陌生人
为了见到艾西 甚至用报纸上的新闻介绍自己 博取同情
就是这样的托马斯布奇 时而帅气 时而沧桑
可是还没有看够 导演告诉我们等第二季
但愿后续布奇和艾西会有更多的故事线
是我看下去的唯一动力
剧情分析
就像大多数的悬疑片的开场一样,一具女尸的发现引出了接下来的一切。只是这一次,这一具女尸更为的狰狞和破碎,再加上导演有意给的几个特写,在影片的一开头就劝退了不少接受不了这样的重口味的观众。这倒也对的,因为后来,这部片子走向了更深层次的扭曲与挣扎,确实不适合所有人。
《香水》的第一集第一具女尸发现,到了第一集最后镜头掠过一个个嫌疑人,停停在一个制香的工作室,面无表情的男人将看似碎肉的东西投入器皿。看到这儿,不禁怀疑编剧在第一集便将受害人、警探们和凶手透给了我们,之后的剧情便是警探们如何追查凶手和凶手如何逃脱追捕两线并行。
只是这样的想法未免单纯,到了第二集,终于发现这部剧确实是两线并行,但是不是警探和凶手,而是过去和现在。死去的浪荡女歌手凯与身边的五个好友在少年时便认识彼此,他们是同一所寄宿学校的学生。而当年的寄宿学校里有一个男孩莫名其妙失踪了,并且至今没有被找到。而他的失踪似乎跟这加上女死者在内的六个孩子关系匪浅,案情变得愈加的扑朔迷离。
编剧用了两个很讨巧的技巧将整个故事变得更加的扑朔迷离。
一个是将过去和未来的时间线剪得很零碎,相互穿插,当过去的情节慢慢发展到重要的高潮时,迅速剪回现在的时间线,反之亦然。让人一直有一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二是增加了办案的女警的情感线以及后期她的身世回忆,让所有的剧情更加的饱满,却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的信息让观众去消化。如果单单是为了看悬疑破案而来的观众可能也会因为这条辅线的加入而觉得剧情略显拖沓。然而这条线是服务于这一季的主题——爱的,同时也有编剧本身的野心在里面,这个探案的女主身上有太多可以挖掘的东西,所以编剧想要通过这个角色延展出一个更大的地图,换一句话说,极有可能是第二季的主题。
在剧情的最后,有一些疑问得到了解答,有一些疑问恐怕编剧忘了解答,又或者想要第二季解答。
关于小时候:
罗门(家暴男)、布奇(妓院男)、莫里兹(香水男)是一个小团伙,少年时候迷恋凯(第一个死者,浪荡女),其中罗门尤甚。但是凯对他们三个一直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三个人一怒之下找了另一个伊莲娜(罗门长大后的妻子),这里不知道他们第一次对伊莲娜做了什么,导演做了留白处理。事情结束后罗门难得的善心发作,送伊莲娜回家,伊莲娜来自于不被父亲关心的单亲家庭,从来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关爱的她,错误地将罗门这一次难得的好意当做了关心与照顾,她成了罗门的女朋友。另一边,之后的罗门还是在狂热地追逐着他自己深深迷恋的凯。因为他自己的性经验比不上早已被自己的母亲所性侵害的布奇,凯喜欢布奇更甚于罗门。嫉妒之下的罗门利用传给布奇错误的考试答案让布奇在考试之中失利,同时还引得布奇在餐厅众目睽睽之下痛揍了自己,最终布奇被学校开除。布奇为了报复罗门,强奸了罗门名义上的女朋友伊莲娜。伊莲娜因此而怀孕,自己堕胎伤了身体,社会福利机构由此发现她的父亲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想要将她送到育幼院去。
无牙男一直是学校里最不受关注的那一类人,所谓的nerd,但是他一直默默的关心着伊莲娜。他也被吸引进了这个小团伙,他们一起读一本叫《香水》的小说,一起学着书里面的内容去提取植物、动物甚至人体身上的味道。其中莫里兹似乎对这个东西最感兴趣同时也是天分最高的。他成功的从一只母狗身上提取了香水,并将它喷在身上,引得小狗跟随着自己。他告诉无牙男这个道理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身上有从小狗身上提炼出来的气味,母狗也会愿意跟着自己。那么人呢?
伊莲娜并不想被送到育幼院去,她一直深深羡慕着同校的一个男孩,因为他有爱他的母亲,每次来接他的母亲会在学校的门口拥抱他,充满了爱意的拥抱,她想拥有那样的母亲,或者说,她想拥有那个母亲。所以,她和无牙男杀了那个男孩,用他做成了一瓶香水,带着男孩气息的伊莲娜成功被失去了孩子的男孩母亲收养,这便是过去的故事。
到了现在:
死去的第一个是凯。凶手的嫌疑范围其实很大。
五人组:似乎隐隐绰绰都跟凯的过去和现在有关系。罗门跟凯是婚外情关系,他依旧狂热的迷恋着凯,会不会因为凯跟其他男人的关系而杀了凯?伊莲娜作为罗门的妻子,会不会想要将凯做成香水以达到吸引丈夫的目的?莫里兹会不会为了一款香水原料而杀了凯?布奇作为一家妓院的老板,从一出场对待他的妓女的行为方式上就透着诡异和暴力,会不会是他呢?无牙男性无能,似乎也很变态?
还有凯在两年内滚过床单的50+男人。
还有一些露脸的人物,看似有厌女癌的伊莲娜的父亲,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寄宿学校的校工;以及寄宿学校的校长,后面也被证实跟凯上过床;香水男的顾客,寂寞的老太太,似乎也给了镜头,无牙男的心理医生。
第二个死者布奇手下的头牌妓女死去。
很多烟幕弹终于消散,例如校长被排除,罗门的嫌疑似乎淡了,因为他跟这个妓女没有交集,无牙男刚刚从这个妓女身上找到了男人的自信,似乎也不会转身杀了这个妓女。但是另一个烟雾弹就出现了,一个出现在凯葬礼上的警察,被妓女的女儿指认来过妓院。还有因为伊莲娜给妓女的女儿喂镇定剂再结合凯的儿子似乎也被喂了镇定剂,让人心中不免怀疑一下。
第三个死者是无牙男的心理医生的妹妹。之前出现的烟幕弹再次发挥作用,在凯死去的那天,住在附近的老太太看到了一辆陌生的车,记住了车轿厢上的一张贴纸,而那个之前被指认的警察的车上正好有这个贴纸。一切似乎变得顺理成章,他在凯死亡的那天晚上出现在凯的住处,他去过妓女所在的妓院。至于第三个心理医生的妹妹,似乎是他另外找的对象。
但真正的凶手是无牙男的心理医生,她通过无牙男知道了凯和他们六个的过去,她也通过无牙男知道了那个让无牙男找回自信的妓女,重要的是她是第三个死者的姐姐,妈妈因为妹妹天生残疾而对她一直有所偏爱。而帮她制香水的是香水男。
编剧很聪明的一点是,当我们一直相信五人组跟小男孩的死有关系,并且当小男孩的尸体被挖出来,死法和凯一样的时候,我们很难将我们的怀疑对象放在五人组之外。一是因为思维定式,觉得凶手是同一个,二是因为这样的杀人手法和制香水手法只有他们五个人知道。这是因为这两点,让我们一次一次的忽略有关于其他人的线索,一直将猜忌的对象放在五人组身上。而最后,是心理医生杀了人,她可以从无牙男身上知道部分的过去的事,同时背后又站着香水男。他可能从没有真正的动手杀一个人,但从来就是教唆的大师。
角色
诚如有些观众所言,在这一部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是变态的。而每一个变态背后都有他/她变态的原因。
莫里兹,从少年时便是教唆的大师。他对香水的迷恋是极端的,放在书中,他便是香水的主角让-马普蒂斯特•格雷诺耶。只是到了现代社会,他聪明的懂得不亲自动手,总在人们脆弱的时候适时的出现,告诉他们他们需要怎么做。告诉无牙男孩子的气味可以吸引母亲,告诉极度渴望吸引力的心理医生怎么样可以配成一味具有致命吸引力的香水。可以说,尽管第一季的凶手是心理医生,但最终的BOSS就是香水男莫里兹,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心理医生是杀了那三个女子才拿到了原材料,但他足够聪明以不知道原料是什么为借口逃脱了惩罚。
罗门,从他愿意将伊莲娜送回家的情节,我一度认为他是真的善意尚存,并且他对伊莲娜后来也是真正的爱,只是占有欲过了头的大男子主义,而对于凯,他只是一直深深的肉欲上的迷恋。对伊莲娜,他是情,对凯,他是欲。然后看到后来,我才知道,我错的离谱,他是一个真正懦弱的小人。他从头到尾迷恋的就是凯,对于伊莲娜,只是因为他享受被伊莲娜依赖的感觉,当似乎所有人都不怎么看得起他,在被布奇打不敢还手的时候,在凯那里吃瘪的时候,他在伊莲娜那里享受到的是久违的依赖与被人畏惧的感觉,所以他选择跟她在一起,只是为了自己那颗可悲的被凯、布奇打击时不敢反抗的小小的自尊心在伊莲娜那里可以得到满足。
布奇,尽管暴躁,但是却比任何人都想要母亲的疼爱,这也是他对那个妓女的女儿如此之好的原因。他从来没有真正疼惜过谁,不论是凯、伊莲娜,还是他手下的妓女。明明知道挑逗伊莲娜会惹怒罗门伤害伊莲娜,他还是一次次的做了。但是有关于母亲,他的一切行为都变得柔软,不论是对伊莲娜的女儿小心的解释自己打人的原因还是后来对妓女的女儿做的举措,很喜欢编剧塑造的布奇拥有的那一点柔软。
无牙男,其实是很悲情的人物,他是一个真正会爱人的人,但是他不懂得用怎样的方式去守护伊莲娜,他为她被关在山洞里,为她杀人,为她背锅。然而长大后的伊莲娜依旧选择的是罗门,那个对她施暴的男人,不得不说是一场悲剧了。
伊莲娜,可以说是全剧我最心疼地妹子,从来没有被父母好好的守护过,她不知道被疼爱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她错误的将罗门对她释放的仅有的善意当成他爱自己的信号,她试着去取悦他,她一直忍受他的暴力,甚至后来为了偷到小男孩的母亲的爱,不惜去杀人。但是在杀人后,她又一直忐忑不安。她最想做的就是让女儿不要在跟自己成长的环境一样的环境下长大,保她平安无忧。可惜的是,连这个简单的愿望她最终也没有实现,甚至为了女儿最终不被送去育幼院,隐瞒了罗门家暴的实情,只为了自己不能呆在女儿身边的时候,让女儿还是有一个父亲。但其实我是怀疑的,罗门会好好对待女儿吗?当伊莲娜还在他身边的时候,他可以通过伊莲娜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但是伊莲娜不在了呢?他们的女儿不会遭到父亲的毒手吗?可能只是无可避免的另一个轮回罢了,曾经的伊莲娜,现在的格伦达。
人性
最后想来讲讲女警,很多人对女警恨铁不成钢,杀了心理医生,偷偷瞒下了那一瓶有着致命吸引力的香水。但是旁观者清啊,我自问,当我置身女警的立场,一瓶有着致命吸引力的香水摆在我面前,身后是已经吵得天翻地覆你想挽留却无力挽回的爱人的时候,我会不会心动?这时候道德对于一个人的约束的力量,可能大过那瓶香水的吸引力吗?我很难说,再加上,女警本来就是有性格缺陷的人,长期的缺爱让她抓着那段耻辱的爱情紧紧不放。我没说她不应该被唾弃,只是这样的身世背景下,这样的情境下,她杀了心理医生,偷偷拿下那瓶香水才是合情合理的发展。她拒绝了,那么编剧从一开始设置的有关她的一切线索才会显得多余了。毕竟德剧不是国产剧,都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结局才能过审,在德剧里,道德败于人性的缺陷也是习以为常的,因为他们的编剧和导演,一直在思考人性到底可以不堪到什么程度?人到底会被什么诱惑?
“成为人见人爱”是每个人的动机,剧里面每个人都缺爱。
与电影版没毛关系,脸盲得厉害,对人非常吃力。
居然不是简单的把故事搬到现代拍一遍,这才是正确的翻拍方式啊。抓到了原著的精髓进行二次加工,跟电影营造的美感不同,更多的是层层破案的过程。剧里还出现了《香水》的小说和电影版,算是个彩蛋?
最后两集例行“德式坍塌”,但是影像所具有的沉郁氛围、苍凉风景、暗黑人物乃至简洁而高贵的服饰和置景,让观剧成为享受。
一边破案强行还要加上条子的感情纠纷…最后伊莲娜和无牙仔那段通过香水寄养这段剧情设计的很好,以为要把结局推向高潮的时候,为什么杀凯和那个妓女怎么破案的都没讲清楚,就仓促的结局,明明很多都没讲清楚啊!强行为第二季伏笔,看完脑壳疼
美好的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是的,很重要!
每集都是开头结尾有爆点,中间磨磨唧唧的,音画质感不错,完全能弥补剧情的拖沓,强行铺垫第二季,看来版权是真的有点贵
绝对的好剧
全德国厌女症的男的都集中到这一部里边了!
那些回忆的片段都是用胶片拍的吧,每一帧都散发着青春的荷尔蒙气息。仿佛能闻到那个废弃的城堡里少年和少女的汗水和呼吸。编剧太厉害了,一直在设置各种峰回路转,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揭晓真凶。
拆分细化到每个角色身上后,达到了极致的戏剧感,每个角色为香水的精神核心服务,唯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苦心钻研者手不沾血。PS:duken能不能露点肉体啊!我馋死他了!
爱的残酷物语。所有嫌疑人以及真凶,都有一段残缺家庭的背景。也即,实际上,这个版本,是一部探讨少年成长的缺爱史。人设巧妙,节奏把握的很好,层层迷雾,揭开之时,轰然明朗。如何一个不忍直视和细思极恐!
每个人都带着伤痛长大,从童年到青少年,年纪渐长,再变成同样伤痛的成年人。或者说并不存在什么成年人,只有年岁渐长的曾经受到不同伤害的小孩。彼此小心翼翼掩盖自己受过的伤害、付出的努力以及不可告人的秘密。迷恋和依赖的困境会伴随一生。
故事随着一段一段的交叉倒叙由碎片拼成图,在真相揭露时有毛骨悚然感。剧中每个进入歧途的孩子背后都有父母的原罪和自身的无力,给孩子一个好的婚姻家庭氛围,比任何有形遗产都来的重要。瑕疵:女警官和上司的出轨线画蛇添足,有一种非要在案件之上再加一层狗血的生硬感,案子本身已经足够drama惊人,对香水逆天作用的渲染也已经非常足了。连环案的整个作案过程没有完全呈现,还有很多细节没交待清楚,盒子里的7个空格暗示还有7季/21条命,调香师才是手不沾血的大boss。
一集棄
很久没看过这么精彩的悬疑剧了,直到最后一集也没猜到完全的真相。虽然明明知道凶手肯定就是那些人里面一个,但偏偏理不清头绪。哪怕看完了还有点云里雾里,要找影评重新整理一遍思路。唯一郁闷的是,每天都是吃饭的时候追一集,结果每集里都有极为血腥可怕的残缺尸体特写,真的很影响食欲,几近作呕。。。
一部剧能塞得住,情欲,渴望被爱的奢求,爱无力,放荡与专情平行不悖,暴力与赎罪等等各种需要很大故事体量才能仔细来看的感情,实在叙事很精妙,甚至六集内你会焦虑故事节奏之慢,主线推理之拖沓,集集引出的线索之繁杂,锁定最终凶手之前,很容易被所有嫌疑人都分去怀疑。但他仍然能较完整地把“为得到爱而作恶”的本意贯穿始终。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最后那瓶香水拿不拿,而我真的没法拒绝。表白伊莲娜~
相当有水准的《香水》同人作品。原先以为是原著故事搬到现代,没想到是完全抛开原著,将原著主旨和格雷诺耶作为了精神母题,也让剧版跳出了与影版比较的桎梏(影版没法超越)。这真的非常赞。为了第二季铺垫好多,以至于前五集都稳扎稳打的节奏在第六集逐渐崩盘。少年之恶,女性之殇,人性之丑。聚斯金德有讲多少,这里也有多少。
为第二季铺垫了好多,本来是因为看了预告里女主的颜看的,看完发现才挺不错的,长度刚刚好,不会觉得拖沓,每个人都渴望被爱,都有可悲之处。结局黑暗,如果拍第二季,希望西蒙能摆脱对格林贝格盲目的爱,那就是个渣男啊,看看那个连选bra都不按套路的科勒吧,希望他第二部能拉西蒙一把,否则就是泥潭深陷了
Deutchland old drivers grind H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