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卡米拉。她自信幽默大方我行我素 在自己的境遇和生活中怡然自得,从未以查尔斯或其他男人是否爱她为标准而左右自己的好恶与情绪。跟黛安娜吃饭那场戏,吃吃吃 说说说 都如此自洽(好多人骂她婊,不就像骂白富美天天臭显包包游艇头等舱,其实那只是人家最普通不过的日常)看她说笑我只觉得自由敞亮,跟查尔斯贪欢恋爱对她来说是个乐趣,不在一起各自嫁娶她也各自安好。而黛安娜永远局促压抑手足无措求之不得,以查尔斯的心之所向和王室的要求来审视自我,却唯独没有自我。屡次认清查尔斯和王室的无情冷漠,不肯脱离又不认命,反而暴食淫乱 作践起自己来。文化水平生活志趣和文艺鉴赏水平貌似也不高,只能从民众的爱戴中捡拾自我的碎片,像个绣花草包。她是个从内到外的悲剧,小儿抱黄金独行于闹市那种,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又被所有人踩一脚。
敲重点!!!➡️ 此评论仅针对剧中人物的人格状态 心理诉求 性格缺陷 行为出发点。不是评判道德观念和高低对错。1,我理解卡米拉没把跟查尔斯的感情纠葛视作多么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高尚的爱情,我觉得她只是很适应这个圈子里的这么一种享乐。2,没说黛安娜不是受害者,她当然是被迫害的受害者啊。3,完全没有说卡米拉的行为“美好”啊。只是论她心智在线 人格自洽,这点要比黛安娜完整得多。换句话说 卡米拉未必是个好人 但她是个完整的人 她是她自己。而黛安娜明显有人格缺陷,虽然她性格温良 心地善美。⬅️再有不幸罹患阅读障碍的黛安娜粉来留言踩我我就不回复解释了啊。
另:1查尔斯爱的未必是卡米拉本拉,而是他理想中的自己,他想成为卡米拉那样自由自信我行我素的人,卡米拉恰好是他理想的投射。2撒切尔夫人的一些观念尽管无法苟同,但她强大的人格力量不仅令人钦佩且非常迷人。3女王很伟大。压抑情感规范行为恪尽职守等 不乏有优秀之人能做到,但压抑自己的政治观念 保持完全中立,这一点很难很难,第一个很难是首先你要有自己的政治观念which我相信女王她老人家一定有,第二个很难是你要压抑它,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一定对自己有更高层次的理性层面的要求。
1985年,查尔斯37周岁生日,戴安娜在歌剧院献舞,查尔斯为此大动肝火。我还以为是王室比较保守王妃当众演出不妥,没想到是因为查尔斯觉得她又在抢风头。
此时的音乐是Billy Joel的《Uptown Girl》,被女王问谁是Billy Jo El,看着一段笑死,像不像你的长辈紧跟流行。
Billy Joel,是一位美国歌手,于1949年出生,首张专辑是《Piano Man》,发表于1973年。
1988年3月,查尔斯遭遇雪崩。此时戴安娜也开始私会他人,但经历了这次雪崩事件后,她想再一次为婚姻作出努力。
她送给查尔斯的结婚周年礼物是自己录的一首歌,出自《歌剧魅影》,而这也正是演员Emma Corrin的试戏片段之一。
查尔斯抱怨到面对所谓的善意还要装好人可太累了,安妮上演了人间清醒。
1900年,撒切尔被同僚背后捅刀子,结束了长达11年的执政生涯。
在她的第一任期中,1982年,撒切尔夫人就hk会见DXP,但没有出现在剧集中。
撒切尔夫人曾想在1997年以后让英国人在HK的行政管理中继续发挥作用,譬如保留一名英国总督,该建议被中方拒绝。最后撒切尔迫于形势不得不做出让步。
“1984年-1985年的英国矿工罢工”也没有出现在剧情中,每季顶多一集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而这季只给了Fagan那集(S4E05)上。
英国矿工罢工是一个影响英国煤炭业的重大产业行动,罢工的失败极大削弱了英国工会,也被看成是撒切尔政府和保守党的在political及意识形态上的一场重大胜利。
撒切尔夫人在1990年11月辞任首相后不久,即被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赠地位崇高的功绩勋章。
她的丈夫丹尼撒切尔,则在1991年获册封为从男爵,以确保儿子马克·撒切尔有头衔可以继承。而这也是自1965年以来,唯一册立的从男爵爵位。
2005年10月13日,撒切尔夫人80岁大寿,伊丽莎白女王、首相托尼·布莱尔、前首相约翰·梅杰等贵宾均应邀出席。
曾在其执政末期背叛她的亚伯拉昂的杰弗里·豪勋爵也获得她的宽恕,并在席间发表演讲高度赞美。
这一部主要聚焦在家事的拉扯上。
看女王日常让我想到了《甄嬛传》里甄嬛教儿子弘历的两句话,“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
想和女王谈心太难了,女王对于情感外露婆婆妈妈真是零容忍,上一季对查尔斯的威尔士演讲就有所展现。
这一季情愿去喂狗也不愿和儿媳谈话,和儿子讲话还要让对方站起来以求快速结束。
女王对查尔斯,菲利普对戴安娜,这两场对话格外精彩。
戴安娜表示自己不被接纳不被认可一直是个外人,菲利普说这个系统内每人都是外人,除了女王。
Everyone in this system is a lost, lonely, irrelevant soul, apart from the one person, the only person that matters. She is the oxygen we all breathe, the essence of all our duty. ——Philip
最后的画面是一家子人过圣诞,小戴摆出了“钮祜禄”要开大的表情。。
《王冠》第二季影评:
《王冠》第三季影评:
《王冠》第四季影评:
《王冠》第五季预测:
同类影视推荐:
1997年8月31日,年仅36岁的戴安娜王妃在法国巴黎遭遇车祸,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如果戴安娜王妃仍然在世,今年刚好60岁。按照这样的说法女神似乎离我们当下时代并不遥远,更况且她的人生故事屡屡见诸新闻热搜。
2020年Netflix大剧集《王冠》口碑与热度齐飞,第4季同样也将大众的目光再次拉回了这位传奇王妃的八九十年代。
电视剧中《王冠》不惜重金高度还原戴安娜形象和服装造型。戴安娜作为公众人物出现在大众视野只有短短17年,但她的时尚穿搭至今被奉为经典,成为永不过时的时髦教程。
时尚经典并非一蹴而就,从1981年的嫁入王室到1997年意外离世,戴安娜王妃造型变化中藏着一位优雅女性的成长轨迹。
戴安娜出生于一个子爵家族,虽不及正统英国王室显贵,却足以得到机会接触到王室成员,与当时的查尔斯王子恋爱开始,她的每一次亮相都成为了媒体和大众们热议和模仿的对象。
最初,她与查尔斯王子的故事犹如一部现实版的王子公主童话。
1981年7月29日,20岁的女孩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在全球媒体的注视下举行了极其盛大的婚礼,婚礼影像通过33种语言转播到世界各地,收视率高达7亿人次。
这位新晋的戴安娜王妃委托设计师David Emanuel完成属于她的定制婚纱,乳白色塔夫绸面料,欧洲宫廷风的复古泡泡袖,精巧繁复的珍珠刺绣,以及长达7米的巨幅拖尾白纱,奢华大气又不失浪漫。
结婚戒指是一枚来自珠宝商Garrar的12克拉蓝宝石,四周镶嵌了14颗独立钻石。
完成世纪婚礼后,神采飞扬的戴安娜穿着Donald Campbell为其设计的印花裙、佩戴三层珍珠choker在媒体镜头的目送下开启蜜月之旅。
多年后,戴安娜在纪录片中提及此次蜜月旅行:“查尔斯带了8本小说,基本上他们独处的时候,查尔斯都在看书。”
不到20岁的戴安娜在1年内见过查尔斯12次,还未了解真正的查尔斯便单方面陷入爱情,缔结婚约,她完全不知道有一位名叫卡米拉的存在,而她得以胜出的原因在于更加符合王室西服的标准。
在相信婚姻就是爱情的年纪里,戴安娜却只能选择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王室媳妇。英国王室成员代表着国家形象,服装设计搭配非常重要,王室造型师曾和媒体说:“成为王妃前的戴安娜衣橱里根本没几件衣服,简直惨不忍睹。”
16岁的戴安娜初入社交界,参加了在家族住所奥尔索普庄园举行的舞会,当时穿了一条Regamus连衣裙,大概也能窥探出她衣橱的特点。
身高178、学过芭蕾舞、热爱网球,肩膀宽厚、身材挺拔,的戴安娜天生一副衣架身材,只要稍加改造便气质出众。
加入王室初期,戴安娜王妃更喜欢保守安全的造型,雪纺仙女裙参加公开活动,像一个打扮精美、娇俏可人的瓷娃娃。
媒体捕捉到当时怀孕的戴安娜忍不住打瞌睡的样子,活脱脱是现实版睡美人。
她会乖巧地听从专业指导,尽职尽责地参加各种公开活动。
每一次亮相的造型成为街头巷尾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穿着软呢流苏外套,蓝色的帽子、手袋和高跟鞋彼此呼应。
当年怀抱Harry离开医院的一套红色大衣成为无数人效仿的经典。
毫无疑问,她永远是人群中闪亮的焦点,是一位满足大众想象的甜美、乖巧的妻子和儿媳。
乖巧、顺从、甜美、宫廷...很长一段时间里,戴安娜把自己的个性放进大众对她的想象里面,的确深受喜爱,却少了一些先锋。
不断的自我摸索,戴安娜终于找到了自己。戴安娜生前造型师安娜曾接受《Marie Claire》采访时说:“从时尚角度来看,Victor Edelstein设计的天鹅绒礼服是她穿衣风格的转折点,很多时候是她在影响T台。”
1985年11月9日,戴安娜王妃与查尔斯王储出席时任美国总统里根主持的国宴,并接受美国演员John Travolta的邀请共舞。
身穿Victor Edelstein天鹅绒礼服的造型成为时尚历史中的经典一幕。
曾经有点胆怯的戴安娜终于摆脱了小女孩幼稚的甜美,焕发出了自信、大气的锋芒。从此后很少选择细碎花边的裙子,转而穿起了明艳大气、剪裁流畅的礼服。
1988年正式访问泰国曼谷,印花上衣、白色短裙、绿色腰封、再搭配一副白色飞行员墨镜,王室儿媳看起来像一个好莱坞明星。
她的确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优雅端庄又不失时髦。
戴安娜成为红毯、时装周的常客,当之无愧的带货流量密码。她穿着Catherine Walker设计的婴儿蓝抹胸长裙,脖子上系着飘带走上戛纳影展的红毯,引发了媒体和民众的追捧。
她出现在英国时装周的晚宴,红蓝格纹撞色的礼袍让人眼前一亮。
红色夹克外套、芭蕾平底鞋探访慰问圣玛丽医院。
白色方肩上衣、粉色裹身裙、缎面高跟鞋出席伦敦天鹅湖表演。
戴安娜的出现永远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为满足出席活动需求,王室有许多合作的服装设计师,其中,Catherine Walker与戴安娜推崇简约大气的理念不谋而合,深受戴安娜的信任。
据说,Catherine Walker为王妃定制了超过1000件衣服,无一失手。
珠饰刺绣“猫王”连衣裙得体端庄,垫肩和立领的设计同样衬托出都市摩登女性的风尚,既复古又时髦。
Catherine为伴戴安娜前往奥地利访问所设计的蓝色波光礼服,收腰和前开叉衬得像一只美人鱼。
西班牙弗拉门戈风情的无袖连衣裙,黑色choker和黑红双色手套,充满了异域风情。
当然,有时衣服也是女人的武器。查尔斯和卡米拉婚外情曝光,查尔斯竟然面向媒体正面承认了这段感情,一时间,戴安娜成为那个被遗弃的女人。
原本以为她会憔悴以对,结果她身穿魅力四射的V领小黑裙,艳光四射地出席公共活动,好像在用事实向全世界宣告:“我可以”。
这件由希腊设计师Christina Stambolian设计完成的礼服因此得名「复仇小黑裙」,其实这条连衣裙整整待在衣柜里3年,戴安娜一直认为有点过于暴露,不符合王室的规定。但意外来临,她决定放弃谨小慎微,主动出击。
戴安娜王妃之所以成为一个永不过时的时尚经典人物,不仅仅在于得体而优雅的穿搭,更在于引领并创造了时代审美。
法国奢侈品牌Dior曾经推出过一款名字为“Chouchou”的菱格纹包包,寓意「最爱」。
时任法国第一夫人Bernadette Chirac将这款包包送给戴安娜作为礼物,戴安娜特别喜欢,多次在公开场合使用。
第2年,这款手袋以戴安娜为名重新取名Lady Dior,之所以取名为“Lady” 也因为戴安娜王妃的父亲为子爵,戴安娜王妃拥有Lady头衔。
戴安娜初次见到美国华裔设计师周仰杰一次性预定了六双鞋子,JIMMY CHOO被称为“戴安娜御用鞋匠”。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戴安娜王妃与范思哲创始人Gianni Versace的相互成就,两人相识于《时尚芭莎》封面合作,利落坚毅的短发搭配范思哲张扬果敢的金属紧身裙。
后来有一次Gianni Versace先生接受采访时说:“It is a moment in her life, I think,when she's found herself-the way she wants to live.”(我认为,那一刻她找到了自己,她找到了想要的生活方式。)
从此以后,历经分居、离婚的戴安娜降低了公众亮相,却越来越多穿起了这个意大利设计师服装。
一方面不用再迁就英国王室陈规,另一方面与自己中性利落的气质契合。
巧妙选取颜色,注重设计线条。
可惜的是在1997年里,两人先后遭遇意外离开人世,戴安娜曾经出席的Gianni Versace的葬礼,成为时代的眼泪。
戴安娜出现在大众视野的17年里,英国王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一个美丽、大方、讨人喜欢、又有个人特色的年轻女孩。
她的出现不但重塑了英国王室的公众形象,着装风格领先于时代审美,即使放在30年后的今天,依然经典如故。
但我一直相信,女性的气质不仅仅在于服饰搭配,所谓的时髦和风格不是刻意塑造出来的,而是从内而外生长出来的,其中藏着成长的选择、人生的体悟。
我最喜欢的一组图片是VOGUE分别于1981年和1995年为戴安娜拍摄的封面,从眉眼神韵的变化看到了一个懵懂待嫁少女成长为一个成熟优雅的独立女性。END
东方也有一位闪耀80年代的时尚先锋女性——梅艳芳,下周一起来回顾梅姐的经典造型把~
文: 林曦Alice,探索时尚美学,记录灵感生活,文章收录于公众号「曦有专栏」
先捋捋这一季的卡司。跟第三季一样,二代女王扮演者奥利维亚·科尔曼(她在NT的佳作《蚊子》看了没),菲利普亲王托比亚斯·门基斯(此前主演了阿尔梅达剧院的《狩猎》),撒切尔夫人的扮演者吉莲·安德森(她的《欲望号街车》是NT Live中的经典之作,《彗星美人》也不错),饰演安德鲁王子的Tom Byrne则出演了RSC版本的《第十二夜》,撒切尔的儿子是不是也是相当眼熟的纨绔子弟?扮演者弗莱迪·福克斯在王尔德的《理想丈夫》里也是这么一个被宠坏的角色……对不起打住,我们还是不要把“英国演员只有二十人”这个话题继续下去了。
按照编剧彼得·摩根的设定,《王冠》根据首相的任期分季,第4季的时间跨度刚好是1979年至1990年撒切尔夫人任内,观众则对此带着格外“不怀好意”的期待:把当代最著名的家庭——英国王室——戏剧化无疑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它最大的困难或许不在于题材的敏感性,而在于随着剧中年代的推进,《王冠》愈发在讲述当下,每个观众都是身处其中的旁观者。过于忠实地书写会使人丧失新鲜感,但如果闻所未闻又会使叙事显得可疑,结果似乎不是王室人设翻车,就是《王冠》口碑翻车。
这一季,一票人是冲着查尔斯和戴安娜的世纪婚礼和婚姻悲剧来的,另一票大概是冲着传闻格外不和的女王和首相撒切尔之间的对手戏来的,结果彼得·摩根算是经受了考验,观众两两各得其所。连结他们的是以代际为名的观念冲突:虽然剧中人的生活年代慢慢赶上了我们今天的世界,但王室仍在固执地抵御着现代化。上几季我们还在同情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受到古老制度与刻板礼仪的约束,这一季他们正努力将之强加给自己的子女与臣民。
不过观众很快会意识到,戴安娜也好,撒切尔夫人也好,在某种程度上她们和《王冠》系列中第一次聚焦的普通人——两度绕过守卫闯入白金汉宫的迈克尔·费根(Michael Fagan)一样,是王室的陌生人、权力阶层的外来户,他们可能并未真正进入过这个固执己见的王室及其拥趸圈子,但却狠狠地冲击了它。
他们与王室的冲突,在不同层面折射着旧制度荫蔽(甚至制造)的暗角。不谙世事的戴安娜在嫁入王宫之后需要忍受查尔斯王子的出轨,需要忍受婆婆的视而不见,这场婚姻的悲剧暴露出维护王室体面背后的自私冷酷,甚至也展现出人们在集体维护君主政体的幻觉时,所忽略的个体的代价和牺牲;而出身中产的撒切尔夫人,即便手握大权,也始终被高傲的上流阶层摒弃于外,她为英国社会与经济下的猛药不曾得到过王室的认可,但另一方面,王室也并没有对饱受冲击的底层施以援手——正如失业工人迈克尔·费根闯进女王卧室所说:“我就是想来告诉你外边发生的事,你要么不知道,要么不在乎”,君主制中“无为而治”的角色背后,有一种惊人的无知和冷漠。
这一季仍对讲述重大历史事件保持了克制,细节倒是十分生动,角度亦十分巧妙。比如以撒切尔夫人的儿子在拉力赛中失踪一事为切口,来展现忙于公务的强势母亲们和她们的问题孩子们。这边“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对胡闹的儿子关爱有加又无限纵容,那厢引起女王对自己长期“失职”的自省,突发奇想要去了解和亲近自己早已成年的孩子们。
父亲口中“始终不在状态”的查尔斯,后来在他举世瞩目的婚姻中,活体演绎了不愿意在王权与自由、妻子与情人之间做任何选择题的贪婪巨婴:“我尽了全力,但我在忍受煎熬。”而编剧给女王的台词太令人拍案叫绝了: “不,忍受煎熬的不是你,我们才是忍受煎熬。旁人看到你和戴安娜,只看到两个环境优渥的年轻人,因为生来的好运气,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生活。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觉得你们是在受苦。他们知道你背叛妻子,也毫无隐瞒之意;知道拜你所赐,她的精神出了毛病,现在是暴食还是厌食,我都搞不清楚;也知道你是一个被宠坏的幼稚男人,一天到晚在无病呻吟,娶了一个被宠坏的幼稚女人,一天到晚在无病呻吟。我们都彻底厌倦了!大家只想你们好好振作,别再让自己出糗,好好经营你们的婚姻,过好你们幸运至极的人生。”
反正两个女人就算不和,在养儿子这个问题上她们倒是有相同的失败。
当然,任何对于细节的描写总会引来对“戏说历史”的质疑,这次是文化大臣道登直接喊话Netflix应该给《王冠》显著标明“本片纯属虚构”,就……别忘了它可是英国编剧写的,而且都写了六季了女王也没说啥。无怪推特上的高赞转发是下议院议员的回怼:我们能不能警告观众,Boris Johnson在接受首相质询时说的很多话也是虚构的?
哦,最后要是说到治大国如烹小鲜……看到女王顿顿都吃水煮三文鱼,撒切尔欢迎儿子的至高礼遇是土豆泥……我就觉得也没理由说英国政治家们不乏味。 ——他们就是很无趣,除了被编派成段子的时候。
因为故事背景都是撒切尔政府时期,所以《王冠》第四季跟《议事录》的互文简直太有趣了,刷完《王冠》又忍不住去把《议事录》重刷了一遍,果然撒切尔一家都被编派成了段子hhh千万搭配服用~
本文部分刊于《北京青年报》
这一集完全聚焦在世纪婚礼上。
1980年,查尔斯王子(1948-)向戴安娜(1961-1997)求婚成功,真是不知为何一开始这对会被视为天作之合,两者明明差了13岁。
戴安娜和查尔斯王子于1977年中一个派对中认识,之前查尔斯王子曾与戴安娜的姐姐(Sarah Spencer)交往过。剧中是查尔斯前去会见戴安娜姐姐无意撞见的。
1981年7月29日,33岁的查尔斯王子和年仅20岁的戴安娜的世纪婚礼于圣保罗座堂举行,共有2650位宾客被邀,共十亿人收看了电视直播。戴安娜盛装打扮,她婚纱的尾部共8米长。
戴安娜的珠宝现在都传到了儿媳的手中。
至于戴安娜为何如此备受爱戴,私以为一开始可能就是所谓的“民众缘”,就像是有的演员天生有观众缘,有的人天生有人缘招人爱,她的相貌和气质让她格外有吸引力就是招人喜爱;
一是她不是循规蹈矩的王室成员,有着很强的自我个性,这一点上有点像格外有“人味”的玛格丽特公主,看她接受媒体采访就能发现,甚至太过坦诚和真实到和王室格格不入;
还有就是她致力于公共服务,服务于慈善事业;最后是她身上的悲剧色彩,求爱而不得,红颜最终薄命。
戴安娜的血统,经历和样貌,都可为合适的王妃人选。正如剧中菲利普所说,等戴安娜更为年长些,会更出众,更自信,而查尔斯也会渐渐爱上她。
哪怕爱情无法滋生,查尔斯便是在两边摇摆。王室只想着劝查尔斯接受,没想到戴安娜无法像其他贵族女子一样对此“识大体”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王室讲究的大局为重,查尔斯的怯懦与优柔,卡米拉的精明,也有戴安娜自身的天真,造就了一出悲剧,戴安娜太看重“爱”,没有她想要的”爱“她不愿意在这三个人的婚姻中扮演下去所谓该有的“王室成员”的角色。
王室本身就是讲究秩序而维护王冠,当你在王冠之下,你就要按着规则行事,为此戒掉情绪失去自我,而保证王冠稳定,这并无对错之分,只是选择不同。就像是第三季讲到的两者对比,肆意有趣的以individualism为代表的玛格丽特公主,沉稳内敛不表露情绪甚至无趣的女王。
而查尔斯自身本是怯懦,但他还都想要。要么就一心为爱,铁了心和卡米拉在一起,大不了效仿不爱江山只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曾为了辛普森夫人而退位;要么就履行职责,选择合适的王妃,为自己将来成为国王而稳定下来,和卡米拉一刀两断。
查尔斯和卡米拉的确是默契的一对,当初直接在一起就好了,也省得祸害旁人。
而他在这个摇摆中,受伤的只有年轻的戴安娜王妃。卡米拉太过精明,她本身就年长查尔斯一岁,她不会完全以“爱情”为重,更不会任人摆布。果真被nanny带大的英国绅士们都好找年长型。2005年,他如愿娶到了卡米拉,而戴安娜的生命停留在了36岁。
为啥说王冠毁了戴安娜,戴安娜却救了王冠?
一、
网飞大剧《王冠》演到第四季,越来越明确地表达了一个观点:王冠吃人。
这季里就生吞了戴安娜。
戴安娜,一个20岁的青涩少女,只身嫁入皇宫。她的故事里有王子、公主,有走过长街的“玻璃”马车,有长达八米的婚纱,有梦幻一般的婚礼。这简直就是童话!以至于剧中戴安娜的好友都羡慕地说,你到皇宫以后,一定要给我们打电话啊,在那儿,你的水杯上是不是都会画着一顶小王冠?
但几乎是一走入皇宫,戴安娜就被打入了冷宫。她见不到她自己的丈夫查尔斯,打电话给王子,永远都是“查尔斯现在不在,不过我会把你打来电话的消息转告给王子的”,然后就没有回音了。王子忙着和卡米拉厮守。
她打电话给女王,得到的消息也是“女王现在不方便”。她见不到女王。是啊,女王是没有必要见她的。女王需要她做的就是一个恭敬守礼的威尔士王妃,最好是静默而得体的木偶。剧中,当戴安娜拥抱女王时,女王懵得连双手都不知该放在何处,事后,女王说这真是“令人厌恶的拥抱”。
孤独、无助、绝望,戴安娜换上了进食障碍和抑郁症。
查尔斯将戴安娜精神状态不佳的消息四处宣扬,就差像《雷雨》里的周朴园一样逼老婆繁漪喝药了。
王冠的残酷还在于,不论查尔斯做了什么,即便和戴安娜离婚,他仍是王子。可戴安娜若是离婚的话,将一无所有。
二、
可是,我们不会再记得被打入冷宫的那些皇帝昔日的宠妃,却会一直记得查尔斯不爱的戴安娜,因为戴安娜走向了公众。
英国首相布莱尔说戴安娜是“人民的王妃”,恰如其分。
童话里的公主,眼里只有王子。那当我们真的见到这样一位公主时,她会怎么对待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戴安娜的回答是,我就和每个普通人一样。她内心里并不觉得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王室成员,她首先觉得自己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一个活生生的人。戴安娜也喜欢逛街,喜欢流行音乐,甚至会带孩子去吃肯德基。
于是,戴安娜在见到百姓时,会与她们握手、拥抱,细心地一束又一束地接过她们手中的鲜花,见到小孩子时一定要俯下身子……
也许会有人觉得,就是这些逢场作戏式的亲民举动,谁都会做,只是她们不屑于如此去做罢了。
他们大错特错了。当你做这些举动时,不论是身处其间的人,还是电视镜头,都会捕捉到你的动作、神态、心情,以及背后所隐藏的你的真意。因而,我们才会更讨厌做作,甚于冷漠。因为那些逢场作戏是一种欺骗,也是对我们每个人所抱有的真心的践踏。
戴安娜不是亲民,她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所以,同样需要时常与公众打交道的首相布莱尔都会在回忆录里说,“我知道,她向残疾人和病人们伸出援手的方式,透着真挚,没有人能够模仿,也没有其他与她地位相当的人做过这样的事。她当然了解那样做的结果,然而,如果没有真诚的感情,效果是不可能如此显著的。”
三、
戴安娜身处冰原之上,陷于无助之中。于是,她当然愿意去认识、了解那些同处无助之境的人们,如果可以的话,她也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与这些人们报团取暖。
从这个意义上说,戴安娜不是投身于慈善,而是重新定义了慈善。慈善不只是捐款捐物,更是感同身受。
戴安娜去见残疾人,病人,深入美国充满混乱和犯罪的街区,深入随时有爆炸危险的雷区。、
在那个人们认为一碰患者就会感染艾滋病的年代,戴安娜与罹患艾滋病的儿童不带着手套直接握手,而且拥抱了患儿。与她一道前来的美国总统夫人布什都留下了眼泪。
就像迈克尔杰克逊说的,戴安娜的为人真的很好,热心肠,又有同情心,很真实的,她不会为了公关宣传造假,她是真的非常有爱心。
戴安娜的这些举动改变了人们的王室的固有看法,拯救了王冠。
步入近代的英国,削夺了王权,保留了王位。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就是既然国王不再握有实权,我们为什么还要花钱养着你们?
二战后的伊丽莎白女王,竭力都是扮演超然的领袖与不会犯错的道德楷模。因而,王室越少出现,越安全。
但在一个日益平民化的社会里,人们更愿意看到更完美的自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他人。
戴安娜成功地将王室的政治身份转化为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党派无关,却像阳光一样照亮漆黑,像春风一般抚慰人心。人们看到了王室所能拥有的道德力量,不是在私德领域的纯白无瑕,而是在公益上的奋不顾身。
剧中,卡米拉说,戴安娜童话的锻造是由于主人公备受委屈。她只说对了一半,戴安娜在王冠下的委屈,确实引发人的怜悯,但她将个人的委屈化为让他人舒展的努力,才真实地获得了人的钦佩。
所以,戴安娜离婚后,王室为她保留了威尔士王妃的头衔。但是,我们更愿意称呼她——戴安娜王妃。
Emma Corrin不拿艾美的话,天理不容。我觉得剧组甚至也可以让她来角逐最佳女主角这一殊荣。
引用剧中撒切尔夫人:“他们既不高贵,也不优雅。”(顺便查尔斯真的是一个人渣。)
所有天真地相信爱而结合,并认真挽留过爱情或婚姻的人,大概都能体会并感谢本片描述出来的黛安娜王妃深刻的痛
第四季今日上映,这套剧集是我此生看过最好的英美正剧,没有之一。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莎士比亚戏剧。
看了第二集觉得撒切尔夫人和黛安娜的转场很有深意,一个没过test坚持自己,一个过了test但终身被困
终于看完了,十个小时眼都要瞎了。女王彻底沦为配角,戏还不如狗狗多。撒切尔夫人演成了老巫婆,佝偻又沙哑的样子哪里有一点铁娘子的神韵。黛安娜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小小年纪野心勃勃,各种不如意后一心一意报复皇室。都不是什么好人。
有人关注撒切尔、有人找寻戴安娜、还有人等待女王回归,我仍偏爱玛格丽特。虽在中年版演员中,M已不是颜值担当,克服了换演员,M是那群人中几乎唯一敏锐,没有丧失人性、沦为机器,说好听点是皇室的机器,加上撒切尔,都是制度的机器罢了。最喜第七集,想不到第四季了,M这个第N顺位继承人还能有自己的一集,也许现实中她也是个不容忽视的人吧。她是伊二世王朝悲剧的第一代,戴安娜是第二代,哈利是第三代,前两人已不能抗争,时代救了哈利吧。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奥巴马是喊声大、做事少的总统,热血终被制度吸纳,剧中人又何尝不是。当I成为it,就是无力的开始吧……无论把王室比作齿轮、龙卷风、漩涡...M这个从中心走到外围、甚至边缘的人物,感谢导演没有无视她,并在美丽的外表下拥有迷人的灵魂。To Magaret🍷🚬
有可能查尔斯王子和卡米拉背地里还是会悄悄看这个剧?
太爱这个系列一如既往精致宏大的工整感 而且剧本情节设计的剪辑及构思也巧妙不落俗套 世纪婚礼这种被播烂的场景就轻轻一笔带过 反而聚焦整一篇幅在油漆工入宫这样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的偶发事件上 从小见大 以单独个体为缩影反映当时整个社会的图景 卡司依旧个个deserve艾美的水平 不能算是戴妃(本尊)路人粉 但看她剧中被卡米拉按在桌上摩擦的那顿饭无法不牙痒痒 依然恨不起来查尔斯(角色) Josh演技是英国90后里翘楚了但气质上还是褪不去令人心生怜爱和保护欲望的傻气大男孩感 还原不了现实里这位威尔士亲王年长许多+歪瓜裂枣的猥琐 【虽然知道该剧的中心思想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含着金汤匙出生也不一定就幸福 但既然众生皆苦 还是想在随便走走都会迷路的house(=castle)里哭
再次连续看电视十个小时...几个瞬间:第五集油漆工跳进女王寝宫说的那番话,第七集Margaret跳Bowie的lets dance彻底的快乐,以及撒切尔一边聊政事还要一边给一桌子老白男亲自下厨喂饭...男权真害人
黛安娜如果没有嫁给charles估计就是一个热衷慈善的社交名媛,但是因为这段悲剧婚姻和英年早逝 在世人眼中封神,后人不断惋惜 各种书籍影视作品不断纪念,不知道她怎么想的,做个岁月静好的贵族包租婆可能就挺好的。。。
Gillian Anderson演的撒切尔太劝退了/查尔斯渣出新高度 和卡米拉确实是“天生一对”
地表最虚伪家庭大秀第四季。想当公主的各位,渣男渣女在你死后,幸福的在一起了。女王难道不是天下第一自私。自己要嫁自己爱的人,然而妹妹儿子都不行。其他人的过活在她眼中还不如那几只柯基。
女王和首相的剧情线从第一季开始就都是每季最精彩的对手戏,两个人物身份的冲突便是制度本身的冲突,本季和撒切尔夫人的冲突也不例外,一个是靠无为而治来保全制度,一个是靠实际行动来争取未来,同样是为国家献身,截然不同的手腕,结局也是天差地别。女王最后只能靠自己微小权力能颁发的勋章来鼓励进展,再继续自己的无为而治来保全体制,这种系统下愿意做事和出头的戴安娜也注定是悲剧。
期待许久的第四季如约而至,花了一整天全部刷完。这部剧仍旧对讲述重大历史事件保持了极大克制,世纪婚礼、马岛战争这样的重要时刻都点到为止,据传花了大成本复刻的戴妃婚纱也没有得到很多镜头。失业工人闯入白金汉宫一集可谓别出心裁,以点带面反映了撒切尔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对英国社会的深刻改变,编剧毫不留情地展现了撒切尔夫人个人及其政策的诸多缺点,却也不吝给她足够多的篇幅以至于第四季只有这一位首相;除撒切尔外戴妃也是本季主角,可惜她只得到了十分钟的快乐时光,余下部分我们都在反复见证这段个人悲剧;女王本季戏份大减,很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位不了解子女的母亲、越过雷池的君主、无情冷酷的姐姐和木偶般的国家象征。这一季的故事,不过反复讲述几位女性的人生悲剧罢了。
josh把查尔斯再继续演下去的话我一个路好就快要疯了,太渣了
本季两大对手戏:查尔斯VS戴安娜,女王VS撒切尔夫人
也不是其他剧情不重要,但是EmmaCorrin实在是太有灵气太有魅力了!婚礼彩排后的那段讨论看得很是心痛,当初嫁进皇室的黛安娜真的还只是个孩子…欲戴其冠,必承其重,但为何要让一个天使来遮掩皇室的丑陋,让一个妻子和母亲以及她最爱的两个孩子来承受一切痛苦…
看完了,总觉得最后几集有点碎。还是耿耿于怀,女王可以对二度闯宫的人洗耳恭听大度宽容,对着全家坑骗来的小女孩无情刻薄,两只手支棱着也不愿意安抚Diana。没那么喜欢这一季大概是没有HE吧,不想从一地鸡毛转向一地火鸡毛。
直接跳过了第二第三季直奔世纪婚姻而来...查尔斯:好不容易等了几十年人都忘了,一部剧又把旧账翻出来了(btw Josh O'Connor is way too cute for this role,演员给老王子挽尊不少;戴安娜:我真的只快乐了十分钟。这对驼背夫妇真的集齐了古希腊悲剧的所有元素,一家子都好冷淡,宁愿喂柯基也不愿和儿媳谈话也真是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