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的时候,看过前苍蝇乐队的丰江舟的一篇访谈,声称自己喜欢周星驰的电影,原因是周的电影里面有他最爱的讽刺。说实话,周星驰这么多部片子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我什么都发现了唯独没有发现所谓的讽刺,在一堆一不涉及政治二不探讨人性的电影里都能看出讽刺,那才是个讽刺呢。
更让人悲观厌世的是那些让“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虚无主义”等等主义亏着了的文艺评论员们。周星驰很多影片的评论分析,其喜剧效果和可笑程度已经远远胜过了电影本身。让人感觉如今的喜剧作品已经荒芜到了一定程度:那些有着高深理论的电影评论员,只能将满腹经纶和各种主义在周星驰的身上得以贯彻和落实才算做足了学问,一方面告诉普通观众他们才是真正看懂了电影的人,一方面不知不觉的把无辜的周星驰架起到一个莫名其妙的高度。“大师”们只有先捧出一个“大师”,才能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成为“大师”。
只是他们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喜剧之王》之前的周星驰,不过是各种港产喜剧片导演手里的一个棋子,他被王晶、李力持、刘镇伟这些老油条玩转于股掌之上,在单一戏路里面压榨着最后的可能。那时的周星驰的的确确是一个演员,是票房的保证。商业社会里的艺术创作永远是先谈钱,再谈作品,只有当足够多的人看到并接受了电影和演员本身之后,一切的文艺评论才有价值可言,但不能说因此所有大热的电影和演员就都有所谓的“意义”,硬要把这些原本没有承载什么表达功能的商业电影一味拔高,那这功劳实在也轮不到演员周星驰们去领。
如果非要说周星驰的电影『充满了对传统价值的颠覆和重写,营造出极具后现代特点的碎片感』并且『所有的事件、人物和对话,似乎都和我们心中的预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通过对传统的否定,达到了对现实的追问和质疑。』那也没有办法,只能说,作为棋子的周星驰没可能也没义务承担如此的重任,而如果这些沉重的褒奖落在王晶等幕后团队身上则真的有点太无厘头了。王晶们一定不明白,堆积通俗搞笑的情节拍片赚钱什么时候就成了“对现实的追问和质疑”了呢?
从《喜剧之王》开始,周星驰才拍了属于自己的电影,周星驰毕竟不是李安这样的职业导演,即使不断变换有所尝试,也一定是在相对固定的风格范围内,一个演员在被压榨多年之后终于将导筒握在手中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讲述自己最想讲述的故事,所以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表达欲望的自叙性电影本没有什么意义可谈。可是没意义,并不代表导演的江郎才尽和影片的失败。周星驰希望讲述的一直都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周星驰想传达的一直都是『我们虽然是穷人,但我们不打架,不撒谎。好好读书,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最简单的道理。和电影非要“有意义”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把镜头涂成黑色揭露丑恶鞭挞现实才是好片子,以为能哭就是演技高,有性爱镜头就是表现人性,脏乱和丑陋就是真实,而渲染最朴素的温情和关怀则变成了肤浅和流俗。或者人们依旧期待着周星驰夸张的恶搞和不着边际的无厘头,我不知道,不知道观众们是不是真的还在期待周星驰在十几年被差遣的生涯中制造出无数别人的笑容和场面之后还要替别人重复别人?
如果有一天观众能够说清楚他们期待什么,希望被满足什么,那他们也不是观众了,唯一能让他们闭嘴的方法也许就是让他们自己去拍一部电影。《长江七号》被定性为“笑中带泪”,可是怎么听怎么都觉得不是个褒义词。难侍候的影迷们总是有理,道理讲深了说你曲高和寡拍小众题材迎合老外为了拿奖,道理说浅了说你肤浅滥情没文化太牵强,不说道理纯娱乐的话更直接,“烂片”俩字一扣上就走人。一部电影,能让你笑,又让你哭,我是觉得足够了。喜剧自身所遭遇的真正尴尬就在于:在消解了严肃性的同时,也消解了自身的力量,很容易沦为真正的无意义。没有悲剧元素和悲剧意义的喜剧只能是闹剧,那才是真正弱智的东西,所以,这样看来,笑中带泪有什么不好?
blog原文链接:
http://caotieou.com/?p=328豆瓣九点地址:
http://9.douban.com/subject/9114912/我们虽然穷,但是我们不偷不抢。星爷影片里灌输给小狄的原则啊。他虽然严苛,但是对孩子的爱一点都不少。夏天开着电风扇,没电了,他给孩子扇扇子,小狄在学校上学,他去工地任劳任怨。把苹果削好让小狄吃。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父母,他们可能不善言谈,他们可能有点苛刻,但是他们的爱从来不少,他们不舍的吃,不舍的穿,但是孩子需要的他们都会去弄,他们知道自己吃了没有知识的苦,就会让孩子避免这条弯路。他们可能不懂得很多大道理,但是却能说出最朴实的话,并且以身作则。
小狄(徐娇 饰)是一个在贵族学校念书的穷孩子。他诚实善良,却总是遭到富家子的欺负和嘲笑。小狄和爸爸(周星驰 饰)住在一所废弃的旧房子里,爸爸每天拼命的工作,就是为了让他念好书,将来出人头地。
平日,小狄总是很乖,就算体育课因为没有运动鞋而被老师罚站,他也从不埋怨爸爸。可是这一次,为了一个大家都有的玩具,小狄跟爸爸发起脾气来。爸爸买不起,就在垃圾堆里捡了一个“球”给儿子玩。谁知,这个透明的小球却变成一只活泼可爱,拥有超能力的太空狗。小狄欣喜极若狂,给他取名叫“长江七号”。小狄梦想着用七仔的超能力考100分,却没想到七仔非但没有帮到他,却让他得了个零蛋。他偷偷修改了成绩单,跟爸爸说了一次谎。爸爸大怒,小狄离家出走,赌气要凭真本事考好成绩给爸爸看。谁知,正当小狄笑着,拿着成绩单的时候,工地发生事故,爸爸从楼上摔了下来…
《功夫》之后,一别3年,大银幕上再见周星驰,胡子拉碴,虽然还是那样得拉风,但确乎是老了许多。
以往周星驰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特异功能、李小龙、星女郎……《长江七号》里头,一个都没有少。
先来说说特异功能。所谓特异功能,通常无须苦练,与生俱来,浑然天成。虽属典型的好逸恶劳心态,却是小孩子始终不渝的狂想。
少年时代,在清醒与睡眠的 交界,我无数次幻想自己生具异能,流着口水进入了梦乡。后来,我发现周星驰把类似的幻想一个一个地变成了现实。譬如,有一双神奇的手,只要把扑克牌放在手中,揉搓几下,就能换成自己想要的任何牌,这是《赌圣》;有一只天生神力的胳膊,一拳击出,无坚不摧,这是《新精武门》;有一只精准强悍的脚,他不是一个人在踢球,仿佛全世界的顶级前锋全都灵魂附脚,这是《少林足球》;有一副金刚不坏之身,是千载难遇的练武奇才,怎么打都打不死那种,这是《功夫》。
到了《长江七号》,周星驰变得很慷慨,甘心做一个平凡的农民工,把特异功能全部让给了一只狗。
这是一只非常非常非常Q的外星狗,它是天才演员,变脸比翻书还快,每一个表情都可爱之极,可爱到让你恨不能把它紧紧抱在胸前揉碎;它是超级维修工,不仅能够维修电风扇,还能够维修人体,令摔得稀里哗啦的死人神奇复活;值得一提的是,它拉屎的本领也委实了得,“突突突”的像是一柄扫射的AK47。
比这更慷慨的是,周星驰把剩余的全部风头,让给了一个女扮男装的小朋友。
徐娇扮演的周小狄,可爱程度仅逊于外星狗一筹。一颦一笑,无不惹人怜爱。影片中,她少不了要模仿一下周星驰偶像李小龙的招牌动作,还要说出那句极其经典的台词:“不要逼我!”又酷又辣!她哭的时候,我干涸的泪腺也被榨出了液体;她笑的时候,我的铁石心肠也变得暖洋洋。那些生了漂亮女儿的老爸,看了电影后,会不会也想给女儿剪个毛寸头,整成徐娇的中性造型?
至于最新版的星女郎张雨绮,面孔是张敏和黄圣依的综合版,身材是钟丽缇的爆炸版,演技是朱茵的盗版,除了赞美一下周星驰的审美观之外,其他就乏善可陈了。
从前一味跑龙套跑怕了,周星驰没命地做主角;后来主角实在做累了,周星驰这回做起了配角。他在《长江七号》里戏份不算很多,始终在重复这样一句台词:“做人要有骨气,不吹牛,不打架,不拿别人的东西,虽然穷,别人也会尊重你。”话是好话,须是在富了之后才够资格说的。
总之,是一部可爱的电影。 恶人都不是真正的恶人,好人都好得一塌糊涂,清清爽爽,简简单单,没有任何一点少儿不宜的成分。形容某一种电影老少咸宜的程度,说是“从9岁到99岁都爱看”。《长江七号》可以说是“从9个月到99岁都爱看”——就算是无知的小宝宝,看到那个很Q的外星狗,也会想要抱一下的吧。
这是真正的星爷的片子,真诚和用心的片子。他本是一个严肃很深沉的人。这个小题材本身也是沉重和严肃的,能拍的如此周氏和舒心,有很多伪迷们非说这是爸爸再爱我一次似的煽情之作,附迎商业之作,只能说明“煽情”二字已经被这个虚假的社会彻底玷污了,也说明有一大批影迷并非周星驰的影迷,而是某种风格、主义的影迷。连星爷本人都从未认可什么后现代,或自封什么无厘头,正如片中小星仔自我反省时说的一样,七仔从来没说过自己有超能力,是不是我错怪他了呢?我就知道嘛!一定是我错了!没错,这就是星爷,落寞失望地回到家后依旧会遇见惊喜的星爷!
说这部是个儿童片,故事简单,没错,它适合全家老小一起去看,注意不仅仅适合小朋友去看,也适合像我这样30岁的老青年哦,您不觉得这很难得吗?当今这个既黄又暴力的年代,还有几部电影是适合老少一家人去看,而又不恶心的?口口声声说是拍給儿童看的,你以为你比儿童聪明多少,也不过是被洗残了的脑袋加装了一堆厚黑哲学的奇怪生物而已!你活的真不如你小时候真实!学学周星驰,虽然他坐在那么高的楼顶上,还有悠扬的吉他,但我依然能看到他是在趴伏着看这个世界!一个最优秀的电影人今天还能一贯坚持着这种低姿态本身就让我辈敬仰如那个什么什么。。奉劝不喜欢儿童的人们还是去看张艺谋大人之流动辄天下黎民的大手笔吧!
故事简单就不是好故事吗?你听过一句半话的故事吗?相信你也听不懂,你属于三国时的人物,满肚子弯弯肠子,已经不适合过简单的生活了,也不能怪你,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把一加一一样简单的事情非得扭曲成了低劣和无耻的复杂!
星爷关注的一向是小人物的简单命运,这你不是不知道吧?看电影的时候是和一个80年代的精英一起,看到星星手握美女他就断言后面肯定搞定了女老师,我说怎么会呢?人家说,你看吧,他不可能一直是民工,他有成功的潜质。这就是标准的伪迷!这个电影不能不让他失望,但人家依然坚持对星爷仍寄以厚望!呜呼哀哉,无语了,还是洗洗睡吧。
看到大概一半的影评和跟帖让我很生气,我不知道他们到底要什么?但我知道这正是我想象中的星片,一贯认可的星爷!我相信历久沉练的“周星驰”这三字招牌足以抵挡所有的非议,《少林足球》当时我也有失望,但现在看来就算这部电影仍是经得住细嚼回味的。时间会让丫闭嘴!面对那一半倒周的,江郎才尽之类的论调,我只感觉一种油然而生的心理优越感!
竟然还有人骂毁坏大陆人的形象,不懂中国国情乱拍,说什么到大陆圈钱,越来越商业之类,我倒!你有大陆生活,你来拍吧,或者你请大陆导演来拍吧!一个苹果削到只剩核了也要給你抢走。那一部星片不是商业片的?没听说他是拍文艺片出身的,但我依然不觉得他的片子可以和黄金甲黄金粥等大腕媲美。都不值得反击,一帮伪星迷(萎靡)!
“虽然我们穷,但是我们不说谎话,不吹牛,不打架,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成人,做一个社会的栋梁之才!”
若听其他人这么说话会觉得很cctv很装B,可是听周星星重复说出来你不觉得很真挚,很真诚吗?这种质朴的人文关注也只有看星爷的片子才会感受到。如果国人都能像他说的那样活的坦荡点,对人对己真诚点,我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和金钱成反比了!相信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关注那个一边纯情一边乱交的阿娇妹妹了!
没错,在这样的社会,我的志愿也是做个“穷人”,志在活的坦荡!
唉,这个,就连这个基本上也很难!
(PS:不得不发,仓促而成,仅为我一家之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意的可以跟帖或开帖言说,这点自由还是有的!)
啥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满大街到处都是七仔玩偶。
这个电影当时特别火,我看完之后,除了感觉七仔挺可爱,其他没有太大感觉。
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一只外星小狗的故事。
徐娇小时候就是个男孩子,现在好像很喜欢cosplay,七仔很可爱。
电影是感人的,但不够吸引人!
还是挺感人的片子
你们的良心都被恶搞吃干净了
我竟然没有打分?记得这个电影还蛮可爱的。故事情节比现在好多电影好太多了,演员演技都很好。
你相信我看这部片看哭了吗。我真的太敏感。
巨讨厌这部片!巨讨厌!还有那个丑死的公仔!
这部电影看哭了唉七仔真的好萌啊
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做作到极点。星爷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他脱离底层太久,只剩下空洞无力简单粗暴的穷富、善恶、好坏两分法。富人一律丑角,仙女一律仙女。不再草根的星爷。
同期的片子,有哪一个大导演,把镜头对准了农民工这个城市的无声背景?
不一样的星爷也不错,7仔很萌,偶尔看一下这种的,让心情放松,感觉还可以。
怎么说呢,大家都在骂,我想说两句好听的,可不知道从哪说起。
"爸爸,天上好像有飞碟~ 儿子,那是你眼睛里的眼屎~" 娱乐至上,贺岁片就应该这样,有哭有笑,很放松,适合减压!适合很多人一起看个个笑的像个傻逼似的……
看周星驰的电影,感受的是一种善良。表现小人物的辛酸,给予小人物以希望。
曾经一度以为徐娇是男孩子的举手。长江七号好萌啊!
其实周一直在创新和思考,在电影里加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挺好看的电影啊,长江七号很可爱*^o^*,家里还留着公仔呢,徐娇演得假小子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