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5年前,2008年,我刚从大学毕业那会,因为工作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经老爸介绍认识了一个在这里混的有头有脸的表叔,表哥和剧里的徐江很像,开了几家KTV和会所,进出都带着小弟,第一次接待我和我爸的时候就带我们去了当地最高档的会所,我表叔当着我爸的面说:放心吧,有我在这,碰到什么事情尽管让我大侄女找我,XX会所,KTV都是我开的,想来玩报我名字就行了。那个时候刚毕业的我对这位表叔充满了迷之好奇,就感觉表叔好牛逼,混的真好,但是具体也不知道表叔到底是干啥的,只是听老家人说表叔下手比较狠,经常带小弟出去打架什么的。后来工作安顿好之后去表叔家吃过一顿饭,有一天晚上跟同事在一起玩,突然说到要唱歌,我就跟他们说某某KTV是我表叔开的,去唱歌不要钱,我带他们去,然后一个电话打给表叔,表叔说你过来吧,正好我这边有个局,直接过来玩。我(女),还有一个女同事,一个男生打车过去一看,会所里一个大包间,做了好几个中年男。每个男人身边一个小姐,搂着抱着的都有,我表叔在陪他们喝酒,有好几个男人都喝的差不多了,都在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小动作,老司机都懂的,我表叔看到我们过去就很热情的让我坐下喝酒,我和另一个女生都说不能喝,那个场面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真是有点吓到的,于是我们就缩在角落默默的吃水果喝饮料看那些男人表演,我表叔拉着我那个男的同事喝个不停,一群人一直玩到凌晨2点多,后来那些老男人摸也摸够了,喝也喝大了,想开房的也带着小姐准备出去了,临走我表叔的小弟拿了一沓人民币,挨个发钱,还给我发了400,吓的我赶紧摆手说不是。末了表叔说饿了,让我们陪他去吃宵夜,凌晨3点又带着我们去了一个大酒店,点了一桌子菜,继续喝,结果直接把我那个男同事干翻了,差点没回得了公司。
那个时候单纯的我一直搞不懂表叔到底是干啥的,怎么混的这么好,开KTV这么赚钱吗,后来才慢慢了解到原来表叔请的都是政府里有头有脸的领导,表叔负责吃喝玩乐一条龙的伺候好他们,那些领导负责罩着表叔和他的势力。再后来就听说表叔的KTV被另一股势力给砸了,表叔和他从老家带来的小弟又去砸了别人的场子,后面自己结婚成家了也就慢慢的和表叔失去了联系,但是陆陆续续就从老爸的口中得知表叔的KTV,会所因为整顿都关了,表叔也不怎么敢再带小弟出去打架了,表叔开的酒店也因为城市改造失去了市中心的位置,生意不好也关了,表叔还欠了一屁股债,因为被人追债还去老家躲过一段时间,二婚的老婆也因为他的没落跑回了安徽老家,孩子也不要了,辉煌的表叔现在穷的都要找老家的亲戚借钱度日。最终这个曾经在我心目里像黑老大一样混社会表叔彻底没落在时代的烟尘里。
看这部剧里的徐江就让我仿佛看到了15年前那个混黑社会的表叔,吃喝嫖赌无所不能,而他们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有着当地当权势力的保护,官商勾结,欺压一方百姓。随着打黑除恶,随着整顿干部队伍的行动,以表叔为代表的黑恶势力勾结当权称霸一方的时代终于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
这部剧一点都不假,在那个时代没有背景没有势力的底层百姓要么狠要么忍,狠的像我表叔或者剧中的徐江一样混成一方恶霸,忍的就像旧厂街的那些小商贩一样小心翼翼中讨生活。
就冲着写实这一点,这部剧我给5星。
一个资深演员了,难道不知道是表演的大忌吗?看了7集,发现他抿嘴歪嘴,撇嘴的小动作特别多。而且,作为新警察的内心活动、紧接着情绪+表情的展现,并不协调,也不自然。每次看都特出戏,我真的无语了,他的演技天花板就是这样了吗?(五星给剧情+张颂文+参演的配角们,李一桐除外)
(凑字数)一个资深演员了,难道不知道是表演的大忌吗?看了7集,发现他合上嘴时抿嘴动作特别多,要么歪嘴。作为新警察的内心活动、情绪+表情的展现,特别不协调,不自然。每次看都特出戏,我真的无语了,他的演技天花板就是这样了吗?(五星给剧情+张颂文+参演的配角们,李一桐除外)
为什么张译不出彩了?
为什么《狂飙》 越往后看,观众的注意力全在高启强身上?难道真的是观众对高启强的共情度反而越来越高?还是说张译的表演有问题?
大家仔细想一下,其实张译这条线在人物设计上是不饱满的,所以越看会觉得安欣“空”,甚至有点假。
安欣这个角色和《沉默的真相》里的江阳是异曲同工的,二十年孤胆追凶,不记后果、不记前途,赌上了青春,赌上了爱情,赌上了自己的人生,甚至是全部生活,从没想过后路与恶势力作战。
可安欣赌上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现在已经看了25集,我问你安欣的生活是什么?你能答上来吗?
是他和孟钰的感情?
还是他和李响的兄弟情?
又或是,他和曹闯的师徒情?
其实,安欣这个人物,在剧里就没有“呈现生活”。
张译已经通过所有的工作场景,尽量将安欣这个人物生活化,人情化,可你们发现了吗?
全剧播到现在,我们都没有看到过一个有关安欣的家庭场景。
比如,安欣住哪?是住单身宿舍还是自己家?他的家在哪?他每天从什么样的床上醒来?
安欣的戏所有场景不是局里就是外景,要不就是孟叔家,甚至高启强家(无论是旧家还是新家)他都去了好几回。可就是没有他自己的生活场景。
也就是说,在安欣这个人物上面,他事业线以外的生活场景严重缺失。
已知信息只有安欣他爸是烈士,他被安叔养大,受到孟德海一家照顾,然后呢?没了。
貌似跟安欣最亲密的“家庭关系”安叔已经消失了十几集了,这部分缺失,我认为正是导致观众觉得这个人物“空”的症结所在。
再反过来看高启强。
观众不但在开篇就知道高启强有弟有妹,他在市场里有鱼档,他的家是生活气息很重的小越层,他睡在楼上搭出来的小床上,紧张的时候会干吃咖啡……
甚至通过他强迫症似的讲述,小时候他爸带三个孩子吃猪脚面的前史,观众都被强化记忆了好几遍。
好的人物一定要有家。
以前我拍视频就分享过,想要人物丰满必须给人物编家史。
高启强这个人物展现出来的方方面面都太丰满了。丰满到他更像是故事里的主役,有关他的一切都是人物传奇和传记式影视作品的设计方式。
他的童年、他的出身,他的过去以及现在,相比安欣都是更完整的,越完整观众越容易代入,再加上他咸鱼翻身的反转优势,观众所有的情绪,都会被这个人物牵着走。
他在和龙虎兄弟、弟弟妹妹以及老默的关系中,确立了这个人物的“大哥”形象。
我不知道这是编剧对这个人物的偏爱造成的,还是反派人物天然激发创作欲造成的。
只是觉得,抛开人物设计,单独评论张译的表演,对演员也是不公平的。安欣这个人物给到演员的发挥空间里,张译已经做到了尽量让他丰富,让他完整,让他充满细节甚至趣味性。
至于为什么不出彩?
一部分是人设本身的问题,一部分是前史不足导致的问题。
如果能补足安欣这个人物的来路,他和父亲的一部分家庭故事,以及后来跟安叔、孟德海一家的信息,大概不会是现在呈现的这个样子。
连李响这个人物我们都知道他是莽村人,他爹是谁,他小时候见义勇帮助过智力有问题的李青。
为啥不给安欣的家庭多一点笔墨呢?
是不是也有可能编剧写了,但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放进剧里来。比如,可能是出于事件推进的节奏感,把这一部分情节拿掉了。
当然,瑕不掩瑜,这一点遗憾并不耽误《狂飙》是一部好剧,一部现象级的大热剧。很有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再可能有同类的作品出现了……这是后话。
而安欣,本应是全剧的灵魂人物,这样的正面角色,应该在故事里怎么更立得住?看剧上头之余,也是值得我们写故事的人去思考一下的事情。
有网友笑谈,第26集太生猛了,编剧累了,于是第27集开始划水。
我认为,第26集是整部《狂飙》中最有悲剧色彩的一集了。
安欣和高启强都还活着,但他们都输了。
先说安欣。
办理徐江案时,安欣觉察到警局有内鬼,他说李响和曹队是他最信任的人。
他万万没想到,曹队是内鬼。而后,李响牺牲,既是赎罪,也是舍身取义。
师父没了,兄弟死了,安欣还主动放弃了孟钰。
从这一天起,他拒绝构建一切亲密关系的可能,他只为敌人而活。
安欣活成了中国人最讨厌的样子——六亲不认。
所谓六亲,指的是父、母、兄、 弟、妻、子。对安欣来说,曹队是父的形象,李响是兄弟的象征,孟钰是未婚的妻。
然而,他们和安欣都没有关系了。
不止一位读者在留言区告诉我,安欣这样的人有些假。我很理解这个观点,一个人只谈法治,一点不讲人情,安欣确实是中国人难以理解的存在。
安欣的白发,也证明他选择了一条备受煎熬的人生路。实验证明,白发和长期的精神压力有紧密关系。
在2020年,Nature发布的一篇文章就提出,压力会加速头发变白。
研究人员给黑毛发小鼠释放不同种类的压力,束缚压力、长期不可预测的压力,痛觉引起的压力。他们发现,这些黑毛发小鼠会出现白发,它们的血液中的皮质酮和去甲肾上腺素也明显增加。
皮质醇就是一种压力性激素。
操心太多生白发,古人诚不欺我。
《狂飙》第一集提到年过四十的安欣未婚,他没有选择婚姻,也是对孟钰的保护。
安欣太清楚了,一旦他选择和孟钰结婚,势必要面对生儿育女的人生。孟钰和儿女就会成为坏人攻击的软肋。
那么,安欣可能会面对更大的伤痛。
安欣要和坏人死磕到底是他的人生课题,那么,他和孟钰分手就是及时止损。
有一种爱情悲剧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再说高启强。
高启盛死了,陈书婷和他一刀两断,高启强也没有成为赢家。
高启强心狠手辣,然而高启盛和陈书婷一直是他的软肋。
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高启强是人情社会的捍卫者,而人情社会的构建是以宗法亲族为主的血缘关系。
高启强不是安欣,安欣六亲不认还能有捍卫公平正义的精神愉悦,六亲是高启强最重视的关系,因此高启盛和陈书婷的离去,对高启强来说是极大的人生悲剧。
高启强是个贪婪的人。他想要走人情路线,让高启盛逃过法律制裁,又想保持和陈书婷的婚姻关系。
然而,陈书婷知道,这不现实。
高启盛回京海后,高启强问他,“谁他妈让你回来的”。
高启盛回京海,要么是自觉,要么是陈书婷暗示他回来。
高启盛拜佛卜卦,结果都是霉卦。他知道自己是死路一条,与其被抓吃枪子,不如做个局,让哥哥好做。
陈书婷有可能怂恿高启盛回来,这样做符合陈书婷的诉求。
陈书婷不希望高启强为了高启盛一条道走到黑,于是她劝高启强收手。然而,她明白,高启强希望弟弟活着,他宁愿铤而走险,也不希望弟弟吃枪子。
高启强不愿意做的事,陈书婷会做。
两者二选一的话,我更倾向于自觉说。
原因是,高启盛见到高启强后,第一时间就用他的手机联系李响,他已经坚定必死的决心,报答哥哥。
这是人情社会的温度。
然而,《狂飙》不是一部弘扬人情社会很美好的剧,它的立场是反对人情社会,支持法治社会(当然最完美的社会形态是公私分明,该人情人情,该法治法治)。
我在《狂飙》的第一篇评论中,就分析过安欣和高启强代表着不同的形象。
“《狂飙》的戏剧冲突皆源自于人情社会和法治社会的碰撞。剧中的正邪对立,就是人情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和法治社会的守卫者之间的pk。高启强是前者代表,而安欣是后者象征。”
这篇评论还被导演徐纪周看到,他认同了我的观点。
我觉得《狂飙》有极强的悲剧意识,就是因为安欣和高启强前半生,都是善良被撕碎的人生。
高启强原本想要做个勤劳致富的善良人,然而唐家兄弟没有给他机会,他为了摆脱压迫成为恶龙,
安欣一直是个好人,然而,为了和邪恶斗智斗勇,他却备受摧残。
安欣的悲剧在于,他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执法者。安欣是个遵纪守法的好民警,然而,他的遵纪守法容不得一点人情世故,于是时时有难,步步该灾。
高启强的悲剧在于, 他既没有拼人脉的实力,也无法避免被黑恶势力欺负。他的经历让他失去了对法治社会的信心,于是他成为人情社会的拥趸。
他努力的方向错了,于是高启强在干掉恶龙徐江后,成为比徐江更可怕的恶龙。
高启强构建的黑恶势力,就是一个亲疏有别的微型人情社会。高启盛也会和唐家兄弟、老默称兄道弟,但他的价值观决定了,高启盛一个人的命,大于唐家兄弟和老默他们性命的总和。
这对遵循人情社会逻辑的高启强来说合情合理,但它违背人人平等的法治精神。
或许有人不明白了,人情社会是传统存在,为什么在剧中法治社会就可以代表正义,人情社会就是邪恶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狂飙》的故事背景是京海市,京海是城市,不是乡村。
乡村能盛行人情逻辑,因为乡村是以血缘关系构筑的熟人社会(费孝通语)。
而城市不是熟人社会。它不存在用亲属关系来决定生产力关系的天然基础。想要让这些陌生人和平共处,必须制定提倡契约精神,捍卫法律尊严。
1999年3月15日,《宪法修正案》提出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狂飙》最初的时代背景是2000年,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真实故事改编带来的遗产,无论怎样,这个时间点都能看出,高启强是个落后于时代的聪明人。
另一方面,超越时代的安欣,势必要在刚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人情社会中四处碰壁。
第26集再一次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残酷,李响死于理想,安欣不再安心。
《狂飙》拍的是人情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小时代。
安欣选择了法治,高启强选择了人情。他们都很努力,然而,他们都没有成为赢家。
用艾略特的诗歌形容他们,就是这样子的,“他们的人生倒塌了,不是轰然一声,而是唏嘘一声。”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行动受阻或走漏消息,那无疑就是团队内部存在内鬼。
电视剧《狂飙》中,安欣好几次行动都中途失败,他警觉地感觉到警队内部有内鬼通风报信,他希望内部能开展自查行动,但被局长孟德海和副局长安长林制止了。安欣经过分析,觉得孟德海和安长林都有可疑,因为他们处在领导地位,能非常方便地获得各行动的消息。
安欣通过调查徐江,发现了徐江的后台是市里的领导赵立冬,由于没有证据也没法行动,但年轻气盛的安欣还是压不住火,用隐晦的语言当众威胁了赵立冬。老狐狸赵立冬并不会被打草惊蛇,非但没有处理安欣,还要表彰他。
在安欣的表彰大会当天,他发现表彰大会异常盛大,全市各单位都来人了,直觉提醒他这不正常,他怀疑赵立冬要乘表彰大会搞大动作,而这一切肯定和逃窜在外的徐江有关。安欣请李响暗中跟踪中途从表彰大会离开的人,这会是一条重要线索。
果然,中途有车从表彰大会现场离开,李响一路跟到郊外的旧厂房,从车上下来的是师父曹闯。原本不想汇报的李响,在安欣一再的鼓励下,终于讲出了旧厂房地址。当警队大批人马到达现场时,曹闯和徐江都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虽然,李响没有说出和曹闯最后对话的事实真相,但安欣认为曹闯是内鬼。其实,从多处细节分析,曹闯并不是真正的内鬼,他只是一时迷了心窍,被利用了,拿去垫背了。真正的内鬼另有他人,到底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高启强为了唐小虎的事和徐江谈判时,曾多次试探徐江在警队的内线是谁,内线到底靠不靠得住,徐江都没有正面回答。但是徐江说过一句话,意思就是那个内线想升职,就不会出卖他。
在警队即将升职的是孟德海和安长林,孟德海将从公安局局长之位升到政法委,安长林会从公安局副局长的位子顺势升为局长。
曹闯作为安欣的师父,是刑警队最资深的警察,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学历问题,多年来一直连升职的边也没摸到。所以,之前徐江所说的内线一定不是曹闯。
曹闯在安欣的表彰大会中途离开,出现在旧厂房,并不是去救徐江逃离的,而是带着赵立冬发出的灭口任务。
赵立冬和真正的内鬼都知道徐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所以要除掉徐江是有风险的,肯定不是会是真正的内鬼自己出马,不然万一出事,所有的关系网就会断了。所以,真正的内鬼就要找一个人来垫背。
曹闯自知学历不高升职无望,但还是不甘心的,这被真正的内鬼利用了。真正的内鬼向赵立冬推荐了曹闯,赵立冬许诺空出来的副局长之位给曹闯,曹闯才一时迷了心窍,接下任务。
而且,真正的内鬼也知道安欣已经对他有所怀疑,所以他更不可能自己铤而走险,如果他离开了表彰大会现场,更会让安欣坐实怀疑。所以,真正的内鬼反而会利用好这次机会,排除安欣对自己的怀疑,他绝对不会离开表彰大会现场。
还有一个细节透露出曹闯不是真正的内鬼,那就是护送陈书婷回城这件事。护送陈书婷的任务行程安排是曹闯规划好并提交给值班局长的,为了保密,曹闯故意没有汇报给孟德海和安长林,因为安欣对他们俩有所怀疑。
但是,真正的内鬼处于领导地位,一定有办法从值班局长那里拿到信息,所以让徐江安排人手在中途袭击护送车辆。但是,没想到的是,安欣为了安全起见,临时让李响带着陈书婷坐火车了,然后让曹闯到火车站接应。
所以,袭击护送车辆的人扑了个空,车上只有安欣一个人,安欣险些丧命。如果曹闯是真正的内鬼的话,不可能让袭击人员扑空的,肯定会让徐江调派人手去火车站的。
安欣是安长林的养子,安长林虽然严厉,但是对安欣还是非常关爱的,老是批评安欣在工作中太冒进,生怕安欣在工作中有什么危险。
由此可见,透露陈书婷行程信息给徐江的人一定不是安长林,因为徐江是要去灭陈书婷口的,安欣作为护送警察肯定也会遇难的,安长林是不可能让安欣有什么闪失的。
后续,安欣在一次任务中,为了救嫌疑人疯驴子而手臂受伤,几年来一直没怎么恢复好。安长林为了安欣的手臂操碎了心,哪怕已经升职到其他地方任职了,还经常请假陪安欣探访名医。可见,安长林是非常爱护安欣的,不想他有什么伤痛,更别说遇险了。
所以,安长林一直以来让安欣办案别太冒进,并不是阻止他查案,也不是怕安欣认为他是内鬼,而是怕他有危险。安长林绝对不会是那个心狠手辣的内鬼,他只是想在保全大家的情况下查案,而不是冒进得去拼。
安欣在护送陈书婷回城这件事中,遭遇了袭击,身受重伤,他就怀疑局里有内鬼。当安欣向会议中的同仁们提出要先自查内鬼时,孟德海非常严厉地制止了他。自查的建议哪怕不接受,但也算是一个好的思路吧,不至于要那么严厉地制止,有些反常。
在安欣的表彰大会上,原本是曹闯为安欣授奖,后来换成了孟德海和安长林。孟德海每次遇到事,都会拉着安长林一起,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可疑之处。之前徐江请吃饭,也是请了孟德海和安长林两个人。
在安欣表彰会之前的天晚上,孟德海和曹闯在局里加班,夜宿在局里。作为局长的安德海有自己的办公室,加班完全可以睡在自己的办公室,但他却选择在曹闯的刑警队办公室睡,这就很可疑。
而且,孟德海还和曹闯进行了卧谈会,和曹闯谈起了升职的事。孟德海知道曹闯这一波的老人都升职了,后来由于提拔标准变了,曹闯因为学历问题就无法再升职了,这是曹闯的心病。孟德海特别提出了有关升职的事可以找他谈,这就是在暗示曹闯。
曹闯经不起挑拨,他对于升不了职还是不甘心的,后续肯定就会找孟德海。然后,孟德海就会为他指一条路,把他推荐给赵立冬,帮赵立冬处理徐江可以换来副局长的职位。徐江本就不是什么好人,除掉他也算为民除害了,所以曹闯一时迷了心智,接下任务。
孟德海运用各种心理战术,扰乱视听,一方面掩盖自己的身份,另一方面还拉人垫背,把自己摘出事件。安欣要想揪出孟德海这个内鬼,还需要费很多心思,需要强大内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END-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安欣和赵立冬的对手戏,是第11集的华彩篇章。
说它好,一则是演员表演好,二则它是剧情塑造人物,人物推动剧情的典范。
先说表演这一块。
赵立冬向孟局开门见山,要看看安欣。
安欣的垂头动作暴露他的不满,他知道赵立冬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喜形于色,是职场大忌。
有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安欣的臭脸,只会加重赵立冬对他的敌意。
赵立冬知道安欣的不满,依旧谈笑风生,可见他的心理素质吊打安欣。
他还用个谐音梗表扬安欣,“我们京海有你这样的干警,我们就非常安心了。”
大家看看安欣的表情,把脸瞥向一边。
不屑,非常不屑。
孟局一脸严肃地望着安欣,他对安欣的态度是不满意的。
再怎么说赵立冬是京海的政法委书记,位高权重,我一个局长,都要对他笑脸相迎,你一个基层刑警,却不懂得给领导面子?!
赵立冬的场面话说完,记者拍好了素材,于是准备撤。
安欣却在赵立冬上车前,放了个大招。
他高声告诉赵立冬,“徐江,我会让他交代全部的犯罪事实,牵扯其中的人,一个也跑不掉。请领导放心。”
想必你也能听懂安欣在威胁赵立冬了——我不会放过你。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有个牛叉的概念——高语境文化。意思是在沟通过程中,语言本身不太负责信息传播,而更依赖于传播环境和传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霍尔认为,中国就是高语境文化的代表国家。
想要在中国生活,不仅要听懂人话,更要破解潜台词——很多人认为这是垃圾文化 。问题是,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很难阻止其他人用高语境文化。既然不可避免,懂得破译潜台词,也是一种生存智慧。
这是很多人的生存困境,可以瞧不起高语境文化,但很难避免它。
安欣明显是个高语境文化的高手,第11集,他暗示高启强自首就是证明。
可悲的是,即便高语境文化很委婉,安欣利用它威胁赵立冬,并非明智之举。
因为大多数中国人擅长高语境文化的破译,安欣的同事明显听懂了他的话,赵立冬这种高端玩家,自然也听得懂。
郑重强调,并非人人都有破译高语境文化的能力,这种人有个共同的称呼老实人。
大家可以观察电视台摄影师的举动,在安欣放狠话时,他赶紧回头。在赵立冬发言时 ,他的摄影机转向赵了(女记者是会来事儿的人)。
我的理解是 ,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非常明白自己的任务,安欣不是这次拍摄任务的主角,赵立冬才是。
换而言之,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对安欣的弦外之音,不感兴趣。
安欣的话,赵立冬听明白了,安欣的同事也明白了。
于是在赵离开后,安欣的同事一脸愁容,一个基层刑警和大领导正面刚,他们未来的日子,不好过。
安欣师父是真关心安欣,于是脸色凝重。
安欣说狠话时,下巴抽动,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愤怒。
面对高段位的赵立冬,他一直在压抑自己的情绪。
当众说骚话是他的真心话,但也能看出安欣确实被愤怒控制了。
维托·科里昂说过,“亲近你的朋友,更要亲近你的敌人”,他的意思是,懂得亲近敌人,才能更好地对付敌人。
安欣威胁赵立冬,可见他的道行尚浅,只会输出情绪,不懂低调做事。
此外这段戏拍得好,因为它不仅仅依靠台词叙事。用文字传递信息,是文学的长项,用视听叙事,才是影视剧的基本素养。
安欣的同事没有说一句话,然而我们知道他们对安欣不满。
再说人物推动剧情这一块。
安欣对赵立冬说的话,非常符合安欣的性格。
安欣的宝贵是他不被体制驯化,一身少年意气。
少年意气的特征之一是相信自己不被世界改变,还要改变世界。因此,安欣的形象是胸有一腔热血,不按规则办事,彰显个人英雄主义。
然而,他就是体制中人,这就注定他会被体制束缚。
赵立冬能用督查行动拿捏安欣,不是他很强大,而是他手中的权力强大。
安欣要办赵立冬没问题,问题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他在赵立冬面前的表现太高调了。
说话太骚,背后挨刀。安欣威胁赵立冬,他也给自己增加办事的难度。
他的口嗨,就是犯蠢。
我上学时总有个疑惑,为何中国人强调中庸之道啊?
做人张扬肆意一点,不好吗?
我无法给出定论,但我知道,至少在职场上,张扬肆意的人,更容易挨锤。
职场是官场的变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你让领导不爽,领导肯定会给你穿小鞋。
毕竟,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安欣暗示赵立冬,“老子要追求公道,抓徐江,让徐江把你供出来,让你恶有恶报。”
如果你是赵立冬,你会不会搞安欣?
赵立冬不是安欣的直属领导 ,但他可以利用权力,给市·公·安·局添堵,给安欣穿小鞋。
事实证明,赵立冬确实用督查行动,给安欣穿了小鞋。同事们的奖金被停发,这一招够阴险,它成功孤立了安欣。
在安欣见赵立冬之前,李响就说动徐江的靠山,不可能。
李响的名字耐人寻味,音似理想。他已经被生活锤了,身上早就没有安欣保持的少年意气。
工作经历让他明白自己不是能改变世界的盖世英雄,李响积极适应社会规则。于是,他特别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领导器重。
安欣和李响不一样, 他的叔叔在局里位高权重,并且给安欣非常高的容错率。他想要证明自己,发扬个人英雄主义,必须要撇清安局和孟局,才能让别人尊重他。
然而,他的个人英雄主义,爱出风头,也成为赵立冬拿捏他的借口。
体制要求的规矩和个人的英雄主义的矛盾,在安欣身上表现得明明白白。
我年少时喜欢看英雄故事,主角都是干啥啥成的少年奇才。成年后 ,我才明白,这样的少年奇才,更像是童话故事。
少年确实有奇才,但是,并非少年奇才很难改变世界,安欣的经历,才是现实生活。
如果让我评价《狂飙》的名场面,我觉得安欣和赵立冬的会面是最好的情节之一。
有了这段戏,我们也能明白安欣为何从精神小伙变得暮气沉沉了。
《狂飙》第一集,徐忠见安欣,希望他能以诚相待,安欣却不敢这样做。
当年那个敢于和赵立冬正面刚的精神小伙,明白了高调做事会让自己更被动,于是他和人交流时,会衡量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王小波说过一段伤心话,我一直念念不忘。
“生活本身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这二十年来,安欣就是个被受锤的少年英雄。
他没有改变世界,逐渐让世界改变了自己。
暮气沉沉的安欣,也像一头受了锤的牛。
P.s.为《狂飙》写了16篇评论(更多内容在公举号:riyu1314)
大结局前盲猜一个黄瑶韬晦多年搜证击垮强盛,再用她妈给的录音笔完成对赵立冬及阿伞的绝杀,她就是黄翠翠老默这对悲惨尘埃CP豁出命+安警官对弱势者的温暖善意共同保存的燎原火种。// 孟德海线强行删改可惜了,不然这剧真可以封神。高启强屋里那本红楼梦,是在暗示“淫丧天香楼”改成了“死封龙禁尉”吗?还是指真本后四十回其实已丢失现在的全集是狗尾续貂?// 目测是部虾系剧,剥掉前头扫黑官话和硬尬主旋律虾线部分可食。国剧终于又允许出现有血泪的复杂反派,只想看张颂文这个出场衰到死的死鱼贩子如何二十年变身涉黑商界大佬爽虐文!警黑关系也不再刻板,孽缘是必然会在小警察柔情以待小鱼贩时产生的吧!张译说出那句“我怕你万一再出事呢”时,阿强不可能不爱上阿欣的吧!
孟局的女儿 为什么要有这个角色😅
徐雷作为一个涉黑背景的富二代,爱好——电鱼、喝AD钙,多纯真啊!
1. 被张译的表演痕迹糊到窒息。他嘟嘴的样子看得我脚趾抠地。2.张颂文太强。3.这样的社会真有男主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这样最多能做个道德标杆供人膜拜,但注定一事无成,因为他无法调动任何资源。那么到底该倡导更多人学男主,还是反思一下大环境的问题呢?4.2000、2006、2021分别属于什么时代,emm,不可说。5.本剧比《扫黑风暴》评分高太多的点在它探讨了恶的根源和形成过程,张颂文的演技没辜负这个加分项,我们一步步看着高家兄弟内心的恶生根发芽欲望一点点膨胀却毫无办法,这是社会的无奈,是悲惨的无数底层群众的无奈。什么叫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任何社会成功者都是极少数。公平最多就是让过得好的别太嚣张,过得差的也别太惨,不然后者只会扭曲人格想着怎么爬上去加倍嚣张和压榨。
众所周知,狂飙只有26集🥲
咱就说,李一桐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谈恋爱么?
对什么主旋律不感兴趣 我爱看黑老大发家史😋😋😋
1-12集:9分;13-26集:8分;27集-至今:6分。
只要尺度放开,中国也是可以拍出很精彩的剧的!张译和张颂文两位演技派把一正一邪的形象在黑社会帽子影响下的演变演绎了出来,非常精彩,人物都有血有肉,追剧追剧
这后面拍的是个啥啊……
孟德海15岁生了孟钰扣两星。
狂飙:就是看张译,张颂文疯狂飙戏的意思吧,嗯。
张颂文把一个受欺负的小老百姓一步一步被逼成黑社会老大的过程完美演绎出来了,太带劲了
张译真的是电视剧电影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很硬,有演技的真是演啥都得行,还有张颂文吴刚张志坚这种,建议365天给绑在剧组,无缝进组,救救观众们被迫看垃圾剧的眼睛吧,看真正的演员演戏就是享受,就是得劲
2000+2006时间线可以打4-5星,最后2021部分下头,魔改台词对不上嘴最多3星。刻画反派比正派的画面多得多,前面20多集直接可以叫《启强传》,最后几集熊孩子真的下分,总体只有8分不到的样子,但是豆瓣没有7分选项。
剧情演技都非常不错的一部剧。张译饰演的安欣二十年前眼里有光,生机勃勃。二十年后,人未老头先白,难以想象他到底遭遇了什么。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真的是狐假虎威,渐渐变成了别人。屠龙少年心如死灰,而他保护的人变成了恶龙。
张颂文真的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太厉害了!!!!完全超神啊!!!!一部电视剧可以没有一个流量真是太爽了太爽了太爽了!!!虽然近两年类似影视作品看多了有点审美疲劳,但是目前总体质感很好,非常精彩!!只求不要烂尾吧~
张颂文那个搭二郎腿明显是认真观察过生活中各种人物习惯的,洗手啊一些小细节都特别有代入感,张译最近演啥都一个样子,咋说,最不出戏的只有演坏蛋那几个了,其它人表演痕迹好重啊
为李响哭崩溃的一天。安欣追求的是理想,李响想要的是安心
可以,有吸引力。普通人(卖鱼贩)想要成为大佬,老祖宗说的以下几项缺一不可。一命(命中注定借助警察来开路),二运(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产物小灵通),三风水四积阴德(稀里糊涂的铲除劲敌,死里逃生)五读书(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