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了这部小时候印象极深并留下美好回忆的电视剧的修复版。
记得那时我还小学四五年级,暑假时在父母工作的工厂的一个电视室里和一群职工小孩们看完了此剧。从此那美好的剧情,动听的主题曲一直留在了我的心底。
如今重温,虽然比之当时,觉得光环要少了些,但许多片段还是值得回味和思索。
片中可说没有一个是反面人物,虽然大家都各有优缺点,但整体都是在弘扬身上的积极一面。韩小乐作为班级中的淘气包,虽然惹出不少麻烦,但热心,重义气。误创浴室这种事在遍布摄像头的现代是很好解决的,再说剧情设置也不太合理,男女浴室混用学校没有安排管理员,完全靠学生自己把握,这个风险是否大了点?欧阳和白雪就像每班典型的两位优秀的男女生代表,而且大家都会不自觉地把他们看成一对。书店一事对其打击很大,不过和浴室事件一样,放到现在很容易证明他的清白,但当时对他的影响直接会引起我们的反思,为什么如今依然会有路人摔倒大家不敢去扶的现象?陈非儿青春洋溢,是大部分人心中的校园女神。童老师简直就是学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师,关心学生又能和学生真心交流,打成一片。罗兰可说是剧中气质最好的一位,虽然对白雪父亲有爱慕之意,但最后也能冷静而理智地处理。同学中的瘦子也让人印象深刻,这是个利己主义者,而且很早就显得比同龄人成熟,与韩小乐之间矛盾不断,不过身上也不缺正义感,他的长相我一开始还以为是六小龄童演的。
有几个细节很有意思。陈非儿家旁边楼有个女的成天不上班,喜欢站在楼上看别家闲事,到处打听。韩小乐家的邻居趁童老师来家访时凑到窗下偷听。这些场景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当时那些上海的小市民。何大门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得奖之后,学校让童老师和何大门与校领导一起接受电视台采访,当听到童老师侃侃而谈的时候,教室外一位老教师满脸嫌弃“自吹自擂,像什么样子!”最后韩小乐坐的那列火车是上海去无锡的。
这部片子据说是中国首部校园青春剧,我觉得它的成功不仅在于首创,开了最早的风气,而且这部剧能贴近学生生活,真实描绘学生的内心,同时格局很大,从学校看社会,能着眼到许多社会问题,现在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开头的朗诵,和每集结束时的名言隽语,也增加了电视剧的诗意,颇有新意,令人回味。
九十年代初,当时我正直小学到初中,电视台播放的这部电视剧,我印象很深刻,那个时候,改革开放正在逐步推进,但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还是很贫穷。那时,电视机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也时常会出现停电的情况,电视台也只有晚上才播放节目,白天是停播的。电视台少,电视剧也非常少,所以仅有的电视剧就会反复的播放。
电视剧讲述的一群初中生在上海一所中学的学习故事。当时看到电视剧里面城市优美的环境,舒适漂亮的校园、朝气蓬勃的青年和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真的很羡慕很向往。其实后来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和电视上的越来越接近,特别是上高中、读大学后,学校环境、社会面貌越来越好,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一片欣欣向荣!
在读高中的时候,记得是1997年左右,同学给我们介绍一本小说《花季雨季》,讲述的是深圳二次创业的一群青年同学的故事。当时正处改革开放热潮,对外面的世界很向往,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我们更加是心潮澎湃。
我觉得不管是《十六岁的花季》,还是《花季雨季》,都对我的人生轨迹和社会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我对改变贫穷落后,追求现代、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也更加迫切,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改变现状,与社会共进步,过上舒适的美好生活。
非常幸运,能够与国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这代人,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改革开放后,重大的改革节点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也都深度参与。我们是美好生活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重要的推动者。我们每个人足够勤奋、足够努力,都在努力的拼搏,希望过上更加富裕舒适的生活,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推动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身的力量。
从小时候知道改革开放开始,就对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广州、东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能够来到这篇热土工作生活,也是幸运之事。这片改革热土,现在也一直发挥着变革者、引领者、示范者的作用,为全国各地共同经济发展作出表率。
那时花开。
陈菲儿洗澡那一集导致我小学五年级期中考试砸锅了。。。
这片出的时候我好像还不会说话呢吧。。为毛我同学竟然印象很深呢?根据名字看貌似是讲早恋吧。。。
1989年上海
年代感都模糊了记忆
小时候看过的经典。国产偶像剧的开山鼻祖。
我当初太小,没什么印象鸟
哪咤!!!!!!!!!!!!!!!!!!!!
片子中有博士伦的广告,哈哈。
真是漂亮可爱,80至90初的大陆青春片有种很奇特又迷人的特质,就是既能描摹现实,又美好得这么有说服力,历史的阴霾并未消散,可又好像处处都是新希望,过往的冰山一角,只在角色们言行中不经意的倏忽闪过,可这些青春又实在是鲜活有力,触手可及
十六岁的花季只开一季
你以为这是故事,那么你错了,你以为这是生活,那么我错了,这是综合成千上万个十六岁的孩子的经历编织的一曲歌,一首诗,一个梦
主题曲至今难忘,吉雪萍成了著名女主播,战士强演了几部戏后消失了,池华琼当年清纯无敌啊,走了演艺路线但是一直没有留下印象的表演,也好他们演的就是普通人,就是我们自己
现在反而彻底拍不出这么真情实感毫不做作的属于国人自己的青春片了
华东政法的校园一度憧憬过 囧 吉雪萍是“市三”毕业是读高中时才晓得的~(欧阳夏丹也是捏)那时就好清纯的池华琼这口的~哪想最终菲儿还是被导演伸了魔手……想来像欧阳这样家境优越、长相洋气的王子样男生,中学里蛮多的呢~这部八十年代的话题作品百看不厌!(结尾唏嘘;80后哪有大家想的那么杏糊!)
按照现在的审查尺度,估计这剧也没法拍了吧。
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启蒙校园剧,很单纯美好的感觉。搞不懂为什么如今的校园影视剧都拍得如此吃藕...
吹着自在的口哨,开着自编的玩笑,一千次的重复潇洒,寂寞当作调料。偶居然把歌词还记得这么牢。
这剧的确拍的好,后来初中的语文老师李小玉说,编剧是她老朋友,是经过很多实际生活才写的剧本...男女浴室那段是有真实原型的!
一直听说好还没看过,有时间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