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我都是先看了原著又看到的电视剧,这版翻拍真的很凄美,其他两集也延续了凄美的情调,但是奈何我对这两集实在没什么印象。昨天看完74版尼罗河,晚上又看了一次小说,今天又看了一遍电视剧的翻拍,忍不住要叨叨几句。
先说《啤酒谋杀案》,这本在阿婆小说中不是最出名,却是我看了难过最久的。剧版拍得太美了,每个人恍惚的夏日回忆中花园小路上的光影交错有多美,微风轻轻吹动,两个小女孩活泼的笑声,本该安稳的岁月却酿成了一出悲剧,画家夫人行刑前对死亡的恐惧,女模特心如死灰的“他们去了一个我找不到的地方,我杀了他,死去的是我”,结尾长大的女儿步入阳光洒下的故居想象的闪回镜头,真是看得我肝肠寸断。只有一点点我想吹毛求疵,那就是书中一部分的反转来自于两兄弟的口不对心,哥哥对卡罗琳的爱早已在年月中消磨褪去,后来吸引他的是女模特的青春活力,弟弟表面上讨厌卡罗琳其实是怨她从始至终没有爱过自己。至于画家,除了忠贞的妻子和天真的女模特,我实在觉得他实在不配被别人爱了,剧版却给他增加了弟弟的爱实在没有必要,书中的卡罗琳是那么高贵悲悯,阴差阳错下主动替妹妹赎罪,可阿婆多么偏爱她,让众人在多年后回忆起她时依然温柔优雅,让她的亲人朋友在多年后回忆起依然爱她对她不吝赞美不忍指责,这才是她的悲剧所在不是吗。
再说《尼罗河上的惨案》,西蒙只有孩子气的贪心,让我觉得他冷血自私,杰姬却让我从头到尾像波洛一样同情她,爱得太深太危险了。这版拍得同样很美,冷静、果断、为爱付出一切的杰姬,连波洛都选择默许她自己解脱,最后两声枪响两具尸体一起倒下,镜头逐渐升起,在“love is the sweetest thing”的歌声中,缥缥缈缈闪回他们贫贱时在烛光中相拥起舞,Jackie啊Jackie,你举枪自尽时有后悔过爱上Simon吗!另外编剧能遵循原著让医生和科尼亚在一起,而罗丽莎勇敢地亲了提姆,为什么不能成全罗丽莎的心愿呢?波洛那么喜欢罗丽莎,同情她的痛苦,觉得他俩般配,为什么编剧不让她收获爱情呢唉……小说中提姆不是恋母,而是身体和精神同样虚弱而对母亲产生依赖,他见到罗丽莎就喜欢她只是觉得自己不配,而艾乐顿太太作为独身母亲关心儿子,她觉得Joanna肤浅虚伪,同意埃及之行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儿子有机会遇见其他的年轻姑娘,后来她看出提姆和罗丽莎互相喜欢,她知道罗丽莎母亲酗酒而同情罗丽莎,也想要成全他们。他们明明可以是相互救赎的一对,又一次对编剧产生怨念。
不知道团队如何考虑,第九季的四个案子恰是阿婆故事中情感成分最浓郁的几个。杰奎琳爱西蒙,埃莉诺爱罗迪,卡罗琳爱艾米亚斯,亨丽埃塔爱约翰。爱情在推理小说里总是作为人物关系设定,或作为线索、作为动机存在。如果说另外一些作者重逻辑严谨、谜题精巧,那么使阿婆超于类型小说桎梏的几乎总是人物。而《五只小猪》和《空谷幽魂》是她人物刻画最好的小说。
《尼罗河》中人物尚且让位于案件构思,但另外三个故事中情感都不再附着于谋杀,甚至使谋杀案显得不那么真实。埃莉诺是压抑的,她顾念罗迪与他的红白玫瑰,咀嚼自己的恐惧,将它想象成嫉妒,把自己想象成凶手。
《五只小猪》同样出现了红白玫瑰范式,但与案件融合得更好,谋杀的真相同时也是情感的真相。卡罗琳·克雷尔,死于十六年前,法庭上飘忽而满足。她的形象从五种叙述中复原:贞淑的妻子,体面的女士,愧疚的姐姐。安吉拉向波洛指出:卡罗琳说狠话恰恰意味着她不会去做残暴之事,她曾经的过失恰恰使她畏惧再次犯错,旁人却会因这些表象更加误解她,把她想象成一个可怕的女人,乃至接近一个不道德版本简爱故事中的疯女人。这是许多案件构思都会落入的窠臼。“她不停地说笑,眼里却透出无尽的悲苦”,卡罗琳是谋杀套路的一道并不哭喊的质问。(蕾切尔·斯特灵的形象也很贴合。但剧里对菲利普的改编不太合适。)而埃尔莎,认同“想要什么就去拿,只要你付出代价”的埃尔莎,行事准则为社会规范所不容,活下来成为“永恒的朱丽叶”的残骸,是与卡罗琳对立的形象。她任性、强力,但总有些什么是付出任何代价都无法得到的。她们互为倒影,地位倒置,模糊圣女与魔女的边界。当然,最终无论对谋杀还是别的道德问题,波洛与我们还是以“中产阶级的态度”定论。但阿婆的文字给了她们关怀。很长时间内我都认为《五只小猪》是阿婆最好的小说,不是炫技的无人生还也不是东方快车。(现在或许也会这样认为,只是我已很少读推理也无心分析案情了)
《空谷幽魂》里有影响我至深的人物,亨丽埃塔·萨弗纳克。当年在b站看剧,弹幕将约翰、格尔达、亨丽埃塔分别称为“渣男”、“原配”、“小三”,使我连为他们的关系冠以爱情之名都警惕会被道德审判。但道德审判本身并不道德,我也很难再将这样的关系认同为爱情,但无疑地,亨丽埃塔爱约翰。(我们很难以生活中的语言准确辨析各种概念,翻译腔有时也是不得已。)我也很难再去描述这种爱,很难再去描述她。她爱他的生命力,她清楚自己和另外一些女人对约翰而言的位置,她不想伤害任何人,她惯于无伤大雅的谎言,她多次拒绝爱德华的求婚(很容易写成滥俗玛丽苏设定?),她相信爱德华和米奇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她唯独做不到欺骗他,不能顺从地对他说我肯为你放弃一切,她以格尔达为模特塑造“崇拜者”,她明白为什么约翰爱格尔达。她厌恨多丽丝·桑德斯玷污了她脑海中瑙西卡茫然的双眼,她为约翰哀悼,悲伤却化形为雪花石膏。她注视自己与别人,感到爱与悲伤。她是一名雕塑家。我爱她。
《空谷幽魂》这集拍得说不上出彩,但也是因为小说本身的怪异感,侦探的角色(我们喜爱的波洛)在这个故事里显得多余……演员的表演也印象并不深刻,剧集有一贯精致的时代风貌与生动细节,但很难在把控故事气质上尽善尽美。这位亨丽埃塔相貌与丽贝卡·弗格森有相似之处,她有一件闪光的小礼服。但我心目中的亨丽埃塔永不能具化为一张脸。(波洛可以♡)
看这剧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其次归于平静,一“平”到底,拒绝烦躁,漫不经心。虽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要收起激情。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听到的不一定是事实;破案遇到僵局,启用逆向思维模式,能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虽然没看过原著小说,但能够肯定比电视剧深入、剖析,因为电视剧够精彩了。阿婆的小说固定模式一定要有至少几个有故事的人物来撑起整个案件格局,从而引出主题
准备睡觉了,又看了一集波洛。
第九季的第一集,本来只是打算随便看看,没想到一看就陷了进去。
拍得太美了,光影如画,虽然有点模糊,却格外有种复古的美感,大概是导演故意为之,这样让回忆就更像回忆,充满了金色的光芒。
故事很悲情,隐忍原配,渣男,一箭双雕的恶毒小三,爱而不得的同志(复古的电影里同志都是悲剧角色),罗生门的叙述结构,波洛一个一个的去采访,听到了五个不一样的故事,螺旋式的剧情推进,一点点的将细节泄露,一步步的将观众带入故事里去。
跟其它的波洛探案集时不时逗趣不一样,这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是个像梦一样美的悲剧,梦里的人看不清迷雾,都在说着自以为是的蠢话,梦外的波洛逐步抽丝剥茧,将残酷的现实从黄金的梦境里剥离出来,血淋淋地扔在众人面前。这样的设定太美妙,代入感极强,悬疑气氛浓烈,最后结局出现的时候,观众不只恍然大悟,居然也对梦中人惊醒时的锥心刺痛感同身受,这应该就是虚拟作品的最高境界:混淆现实与幻景的边界,让人流连不知归路。
最近一直在反省自己的写作,作为一个虎头蛇尾的人,我一直在坚持将烟缘录写完,甚至开始在豆瓣一章章连载(当然,没有读者,哈哈,只有五个follower的豆瓣,怎么会有读者-- 最近增加到了八个,哈哈),但认真想想,烟缘录开头要吸引人的地方实在太少,仿佛一个小孩的日记一样,言语稚嫩,内容贫乏。我想要修改,又无从下手,整个小说的结构就是一个成长故事,一个完全没头没脑不懂世事的小神仙长成心机深重祸国殃民的大妖精,最后回归本心不再执着的归隐,最要命的是我用的是第一人称,开头如果显得妙语如珠,那就看不出成长的痕迹,整个故事就会飘浮起来。
但是开头不吸引,读者就很难投入,这个碎片化的年代,难道真要让人忍几章再看到戏肉么?难道真有人会没事做到来读这个无聊的开头么?
虽然我对这个故事还算是有信心的,但是真心怕会被开头毁掉。
怎么说呢,这个故事其实也是我的成长故事,不是么?不是说我和胡美娘有什么经验重叠,而是这是我的文笔成长的故事,从开始一拍脑门决定下笔,到现在认真研读各种学术书籍以求还原历史现场,用心给小说、诗歌、戏曲写笔记做心得,我的文字也在精炼提升,我自己都读得出来。
还是不要想太多,继续写下去好了。这不一定是要赚钱的作品,第一部作品往往都是练笔,我且将它当作一个实验,好在我不着急,感受认真做一件事,也是一种收获。
嗯,我就那个看个电视剧也能感怀身世的人儿,为自己撒花。
看波洛先生已经到了第九季,这一季迎来了一个新的环境,也面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一案「五只小猪」(又译啤酒谋杀案),是九季以来我认为最精彩的一集,罗生门的叙述方式,让人完全沉浸在五个嫌疑人描绘的世界中,他们的悲欢,和他们的谎言。
第三案是阿婆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尼罗河上的惨案」,一个富得流油的女人之死,一个有完美不在场证明的嫌疑人,它之所以经典,有它独一无二的道理。
在这之前的波洛剧集,大多数的谋杀案动机都是争夺遗产,而这一季四集都讲感情,女人们丰沛的感情。
小黑,探长,柠檬女士,彻底的离开了波洛先生,从89年到03年,我在渣质画面中一集不落地看到了现在,留给我的,还剩一点点,就像马普尔小姐一样,在大时代背景下,侦探这种产物,对我们来讲,只剩下传说。
如果一个演员,演一个角色演了一辈子,演到死,是一种什么感受?我问道。
或许他们就成为了他们。
情杀专场——《大侦探波洛第9季》
今天聊聊英剧《大侦探波洛第9季》。
片名AgathaChristie's Poirot Season 9 (2003),别名大侦探波洛探案传奇。
本季四集,四个案子,也都是根据单行本改编,每集时长均在90分钟左右。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尼罗河上的惨案》,这部作品是阿婆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被多次搬上大荧幕,诸多明星均演绎过这部经典推理大作,都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本季拍摄时间从2003年到2004年,制作周期不短,质量保持高水准,每集分集评分也均是上乘。高质量应该归功于阿婆的优秀原著和制作团队对原著的尊重。
这次四个案件都集中于情杀,可能是阿婆情杀案专场。创作团队按照案件原因,将这四部单行本放在一季里。那些财富因素都是阿婆设下的烟雾弹,最终落脚点全在感情方面。
01 啤酒谋杀案 / 五只小猪 (Five Little Pigs,单行本)
短评:
波洛受托解决一起14年前的陈年旧案。波洛仅凭借着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现场五位证人的回忆,就找出了当年案件的真相。人死不能复生,多年时间过去也早已过了诉讼有效期,找出当年真凶的意义更多的是让死者安息。
一杯啤酒引发的命案,真相扑朔迷离,几位当事人的精神状态成了寻找真相的关键。阿婆将烟雾弹设置在证人证言上,真真假假之间就需要波洛发动他灰色的脑细胞了。
看完这集,其实我最佩服的是这些人的记忆力,过去14年了,这些人依旧能够清楚记得当年命案前后的那么多事情。只能说死亡带给大家的冲击力太强了,以致于大家对此都记忆深刻。
本集里有“小指头”艾丹·吉伦Aidan Gillen等众多大家熟悉的演员。
02 柏棺 / H庄园的一次午餐 (Sad Cypress,单行本)
短评:
这是一起谋财害命的案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让原本并不复杂的案件变得复杂起来。一开始波洛被虚假信息蒙蔽,甚至也没能一眼看出破绽。
但在好友的苦苦哀求下,波洛发现了一丝诡异,也是顺藤摸瓜,找出真相。
爱情让人心生嫉妒,但爱情又让人甘之若饴。
就像有钱的老姑妈所说,爱情能够带给人的苦楚远大于欢愉,但没有经历爱情的生活又是不完整的。有多少人被爱情弄得晕头转向,波洛作为情场失意老手,自然对此有着独到体会。
本集加入了电脑特效,这也是《大侦探波洛》系列里第一次用上特效。
03 尼罗河上的惨案 (Death on the Nile,单行本)
短评: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阿婆最为著名的推理小说之一,也是多次被搬上荧幕。这次波洛又来到了埃及,在尼罗河的邮轮上遭遇了连环命案。
拍摄成电视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花费时间进行主要人物角色铺垫,电影版还会花时间铺垫波洛出场,电视剧版可以直接进入正题。
故事剧情不需要多说,阿婆的拿手好戏就是设置大量烟雾弹,船上的所有人都和死者有过节,对于死者来说,邮轮就像死亡快船一样。在层层烟雾弹下,波洛要发动灰色脑细胞找出真相。
这一版的《尼罗河上的惨案》高颜值演员云集,出场人物众多,都是帅哥靓妹,是平均颜值最高的一集。
扮演女富豪的是年仅20岁的艾米莉·布朗特 Emily Blunt,她年轻却不显稚嫩,表现出超越年纪的老道。负责男演员颜值的是约翰·约瑟夫·菲尔德 JJ Field,能够迷倒众多女性,他有充足资本。
04 空幻之屋 / 空谷幽魂 (The Hollow,单行本)
短评:
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个案件里的关联人物都是聪明人,而且也都自认为很聪明,一开始也没有把波洛放在眼里。
大家都觉得自己很聪明,聪明到能够引导侦探、警察侦破方向。波洛这次需要对付的不仅是一个犯罪凶手,而是一群窝藏包庇犯罪凶手的人。
这还是一个阿婆特色的案件,同样的,案发现场每个人都有行凶动机。
医生自以为很聪明可以骗过所有人,做一个风流海王还沾沾自喜,以为可以把妻子、家人、情人统统玩弄与股掌之间,其实不知道别人早就知道他的这些事情。
人就是这么回事,那些小九九几千几百年都没变过,非要藏着掖着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海王并不是那么好当的,有时候会付出惨痛代价。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妙看影视
《5只小猪》《H庄园的一次午餐》《尼罗河惨案》《空谷幽魂》。外貌协会大惊喜,这一季无论男女都颜爆表了!2003年的大菠萝都是情感大片,1、2让冰冷的犯罪推理因为波罗而温暖了,看得催人泪下。3,4选角上很符合原著中描写,尤其尼罗河的三位主角,盖过78电影版。
所以的故事都是关于爱或者通向爱的,只是结局不同。
这一集怎么这么多美女。。。第四集的Megan Dodds,哟哟
episode 1: Rachael Stirling,Aidan Gillen episode 3: emily blunt 西星给1, 其他三集很平淡
EP3是我翘首盼望很久终于出现的DEATH ON THE NILE 跟电影版有非常多的不同 还记得很久以前一直不看TV版的原因就是因为喜欢电影版的Poirot(好吧我知道我的逻辑很不可理解) 越来越喜欢David Suchet演义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 不过尼罗河嘛 我还是喜欢剧本的设置~
这一季真的都好好看。每个案子都有种忧伤无法摆脱。
2016-01-31想看
有人说这四部都是渣男,错了吧?尼罗河上的小帅哥,不渣吧,他爱的人没有变过。
1拍得较佳,几个角色台词的轮换过去与现在的虚实;2说到底也是对金钱的过份的爱跟爱情的悲剧;3我觉得比电影也没很差,主要还是本身的剧本好;4原作看过不记得了,里面几个女演员都很漂亮,只能说演笨人真是太让人烦了
阿婆对细节的掌控力真是太强大。不过此评论的重点其实是...“小指头”先生年轻时真是貌美啊...
itv接手,E01拍摄方式、剧情赞,E02 Kelly Reilly客串,E03 尼罗河惨案 Emily Blunt 成名前客串,E04剧情一般。四集的共同的主题:女人的嫉妒!
082917标记,隔了四个月122617又重新拿起来看。这一季开始itv接手,画风一下子就上升了一个档,不过也没有了标志性的op、ed曲了。/122917看完。水平很高的一季,颜值也很高。爱恨无谓两个字,情与财。这一季有Emily Blunt。从这一季开始,只剩波洛一个人了。
大侦探波洛最爱的几季之一。最喜欢啤酒谋杀案,Caroline只出现在片段交错的回忆里,可是她太鲜活了,以至于我看到她面对死亡恐惧的脸时潸然泪下。最后的收尾尤其美,当风吹过纱帘,重回到旧时光的露台,定格一张全家福。还有那幅画,一位受害者在死前为凶手画的像,展现得比原文更生动。柏馆也很棒,Mary的刻画有点单薄,可是那位负心未婚夫演得好棒!小说里感觉他挺典型挺扁平一渣男,剧集里却把这个人性格展现出来了。看到一半,确实有了那种“啊他俩不是一路人,怪不得会分开”的感觉,而不是“负心”标签那么简单。尼罗河上的惨案和空幻之屋不好评价。尼罗河是小说非常知名,但诡计不太符合我的喜好,所以一直没什么感觉。空幻之屋小说胜在对心理的描写,演员尽力了,可是肢体传达这些微妙的感觉确实难。
颜值爆表的一季,虽然凶手普遍好猜但还是拍得很好看
这一季也太好看了吧
1精彩;2结尾精巧;3搞笑;4美好。
这季整个画面和拍摄都精致了,女性角色更漂亮了。还香艳多了,几乎每集都有床戏,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了啊(´・ω・`)
尼罗河上的惨案真心不错,而且我竟然猜到了凶手!第二个故事个人感觉推理有些扯
随便点开一集就是我的新女神Stirling,再看第二集,8th和红内衬风衣小探长,哎哟这个卡司不要太棒,每一集都要冒心之泡泡的节奏。/虽然菠萝和马小姐系列从来不缺美人,但这季的颜值还是高得太逆天了!四个故事风格高度统一,看得很爽。
这几部把女性都刻画得有血有肉,女主都是外柔内刚的类型。喜欢H庄园的一次午餐的女主,面对小三和渣男,始终保持尊严又不失人性。尼罗河惨案也在这一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