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韩国电影,按用户好评排序,定位到国际市场。
影片呈献了一位在朝鲜战争的逃难过程中的小孩,自认为由于自己的过失丢掉了父亲和妹妹,一生在肩负着对家人的责任和包容,牺牲自己的梦想,坚守与父亲约定的见面地点,等待不归人。为了供弟弟上大学,中断了学业,选择了危险系数极高的挖矿工作;为了妹妹的婚礼和与失踪父亲约定的见面地点:“花粉之家”的购买,再次放弃了自己的入学机会,选择去越南战场挣钱,回来之后一直在等待父亲和妹妹的归来。年迈之时,下一代对其固执充满了不理解。是啊,人生是自己的人生最多也只有一起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和理解,下一代、下下一代终将会忘记你的故事和史诗。
影片中多次提到“时机”,一方面表达出主人公一次次放弃了自己的机会,却是在成就他人的机遇。
1、在达九劝德秀去做矿工时,告诉他:人生就得把握好时机阿,但这个时机并不符合德秀的梦想。
2、德秀迫于家庭责任,回去后听见考上首尔大学的弟弟要参加矿工,转而将这句话送给了弟弟,自己则回到屋子里流泪。
3、影片结尾时,妹妹调侃德秀拍照时闭眼睛,时机都掌握不好,我想意在表达德秀一次次没有把握自己梦想的机会吧
4、儿子劝德秀把握机遇,卖掉“花粉之家”,此处不得不感叹,人生经历的不同,时代的隔阂终让我感受孤身一人要承担的人生是多么沉重。
一墙之隔,在一家人开开心心聚在一起欢声笑语时,年老的德秀独自回到房间,抱着父亲的遗物孤单地哭泣。
人物刻画
德秀:
这是个时刻肩负着家庭责任,放弃梦想,活得很累,在深夜哭泣的男人。
1、在抉择是否选择矿场的夜晚,对着父亲的照片,喝着酒哭泣
2、进入矿场的第1晚,对着窗外哭泣;
3、即要离开德国,而心爱的女人没能和他一起时哭泣
4、对着与父亲约定的花粉之家,看着随风飘去的海洋大学录取通知书哭泣;
5、抱着越南死去的小男孩哭泣
影片充满催泪和温情,但也因为达九这个角色,不时有逗逼和欢笑。
达九:
达九在善良老实的德秀前,是个反应机敏、偷奸耍滑的形象。影片从头至尾表达达九人设的都是始终如一的。
1、课堂上,达九在引起德秀愤怒地大声说话以致被老师发现时,达九立即趴下睡觉,装作事不关己,最终只有德秀自己受罚。
2、被大孩子打完后,要面子地说自己一直在忍,下次逮到他们必然痛打一顿。
3、矿工应聘时,达九在看到德秀对着面试官唱起国歌时,立马跟着站一起唱,并提醒德秀对着国旗,唱完大喊“万岁”,最终都得到了矿工的机会。
4、矿工的夜晚,达九在看的是大尺度美女杂志。
5、撩妹反被强悍的宿管大妈强上后的哭泣;
6、在泰国难民寻求帮助时,做好人;搬运武器弹药时,忙着“撩妹”。
场景刻画
矿场是个危险系数极高的地方,影片在客户矿场时,连续几个镜头,足以表现它的残酷。
1、进入工厂时大家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更换后都是统一的灰蓝色。
2、电梯送他们下井,互道平安归来时,矿工目光都是呆滞,因为去了可能就真的回不来了。佩服导演深入细节。
描绘挖矿工作时,画面像旧时代的黑白电影,而到了描绘充满爱情的场景时,明亮的鲜艳,无疑是给枯燥的矿下生活带来一丝鲜明和希望。
战争:
众所周知,战争是残酷的。
逃难的场景:
越南小村子被炸毁后,村民看着自己的家乡哭泣,所有的士兵,包括达九都是冷漠的表情,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相比只有德秀能真实感受到这种无奈和痛苦吧。
在寻亲节目中,对话的老人不是自己的父亲时,或许那一刻感受到的是绝望吧,不过事有转机,在与疑似妹妹的对话中,慢慢地慢慢地一个个细节都开始吻合,人物的情绪逐渐爆发,直至妹妹说出“这里不是运动场,你要牢牢抓住哥哥的手”,并且展示自己的衣服时,催泪到极致。
最终德秀说出要卖掉花粉之家,不会回来了吧,因为年事已高。
朝鲜战争期间,少年尹德秀随同父母登上美军的救援船,却遭遇了毕生难忘的生离死别。战火虽然停息,南北半岛则一分为二,饱受炮火荼毒的北方故乡遥不可及。长大之后,代替父亲成为顶梁柱的德秀(黄政民 饰)努力赚钱,为了筹备弟弟妹妹的学费,他和童年好友千达九(吴达洙 饰)前往西德当起了矿工。万里家国,乡愁如缕,孤独的德秀偶然邂逅在德国念护士专业的韩国女孩英子(金允珍 饰),从此黑若煤炭的生活照进了灿烂光芒。快乐的时光与死亡的磨难如影随形,好在在经历了生死考验之后,德秀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中,并赢得了英子的芳心。
1950年,兴南港的冬夜,你背着妹妹在上万名逃难的人群里用力向前。美军的舰艇仍在等你们,远处的炮火声越来越近了,遍地是哭喊声和绝望的面孔,爸爸那样有力的大手,却也终于散了。那一年,祖国是被撕裂的半岛,是无法回头的北方家园,是异族高喊光明口号要匡扶正义的战争,是死亡和不屈服,是手里紧握的妹妹剩下的衣袖。
1953年,釜山国际市场,你是和伙伴一起擦皮鞋贴补家用的少年。战争终于停止了,妈妈说因为你是哥哥啊,你是所有的指望。那一年,祖国是贫穷,是满目疮痍,是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左邻右舍们,是跳着狗腿舞向美军大兵讨来的巧克力,是国际市场上数不清的难民、店铺和罐头。
1964年,你是码头挥汗如雨的搬运工,是承担起整个家庭重担的长子。弟弟考上了首尔大学,你决定远赴欧洲,做那向西德输出的上万名韩国矿工的一分子。那一年,祖国是“汉江奇迹”开始萌芽的地方,是经济起飞急需外汇积蓄的幼小力量,是无数同胞在异国的血泪,是站在莱茵河畔涌上心头的刻骨乡愁,和一回头就看到的那个心爱姑娘。
1973年,你是回到故土已经成家立业的好儿子好丈夫。却为了凑齐妹妹的嫁妆和保住姑姑的杂货店,终于放弃那一纸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次去往远方,上了叫做越南的他国相争的战场。那一年,祖国是战火硝烟外遥远的安稳的存在,是昂首迈向现代化的步伐,是民主转型前夕的威权阴影,是生命里对弟妹无法卸掉的责任,对妻子对自己无法交待的残忍,是即使一条腿残废了也仍然要回去的那个家。
1983年夏,你是KBS电视台节目里大声嚎啕寻找失散妹妹的哥哥。138天的现场直播,五万个以上的离散家庭,一万多次的重逢,你和你的民族在经历了几十年最悲恸的生离死别后,却仍没丧失等待的勇气。那一年,祖国是眼泪,是数不清的泛黄的伤痛,是童年乡村院子里追打跑闹的模糊记忆,是与妹妹相认后终于可以回来一起向母亲下跪请安的这片土地,是多少历史的捉弄多少人祸的蹂躏也打不垮的尊严。
你终于老去,儿孙满堂。你和老伴坐在顶楼的天台上,微微眯着眼睛,望向这个你们奋斗过的城市,望向这一片安乐和繁荣。你心里仍时时念着北方,那个父亲或许至今还在生活的仍然被禁锢的国家。你哭了,你说这一生好累好累,爸,我真的很想你。
路途艰难,生命里许许多多的困境,你真的孱弱不堪。或许多少次被历史抛甩,被国族凌辱,被谎言愚弄。或许忍耐太漫长,无论对国家还是个人,在无尽的试探里要向着对的方向是那样难。却愿你无论多少次跌倒仍能爬起,在这个你终其一生付出了青春和梦想的地方。
它的每一寸苦难里有你的承担,它的每一寸骄傲里有你作伴,它值得你用心去坚守,它的崛起和自由是你的不妥协不屈服盛开的花朵,它是你不会厌弃的,无论你离开多久也要回来的,是你可以为之挺胸自豪的,是柔软宽厚的——那个可以称为祖国的地方。
也许是奢望,愿这世上许多漂泊的灵魂和你一样,走过再远再孤独的路,也终有祖国可以怀抱。
微信公号:movie_jimigao
导演的目标明确,意在韩国国内产生共鸣。从南北内战讲起,村民们说中国的军队打来了,纷纷要逃上美军的战舰。站在美军船上的韩国士兵,苦苦恳求美军军官把村民带上,暂且不说那位美国军官的超群理解力,能把韩国士兵的神奇英语一次就能听懂,就说说后面炮轰村庄的镜头。中方的军队当时要是有那么强的火力,估计战争能早结束很久吧……抱美军大腿的即视感有些过于强烈了。后来到了德国,德国人有多刻板多遵守规章制度有多轴大家都明白,可在电影里有点过于突出韩国人的团结情绪,把德国的工头刻画成了黄世仁的形象。总之影片要产生共鸣,表达爱国主义情绪是对的,但我认为不能把此种效果建立在损害他国形象的基础之上。而且影片里的人物一直再说韩国怎样怎样,当时李成皖政府才建立没多久,为什么所有人瞬间都把叫了近百年的“朝鲜”名字集体忘掉,迅速接受了才更名几年的“韩国”呢?
再说说画面的色彩怀旧感的色泽太过强烈,过犹不及唉……
不想写了,刚刚开始看的时候确实有些小生气的,不过想想言论自由,人家有人家的想法,我就在这里说说我的好了
完成度很高的电影,故事和历史背景结合得很好,丝毫不觉刻意和突兀,哭点和笑点都很多,黄叔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达叔也抢戏,允浩的方言太逗。但老年妆并不是很好,而且始终没有人了解和理解德洙的辛苦和等待父亲的心情有点遗憾,但也许这更真实,我们对于父母的青春又了解多少呢?
以小人物的命运是辐射一个国家的种种变革,特意加入了很多关键点,所以也有了更多社会意义。其实片子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精彩,但是结尾认亲那段实在是太催泪的了,眼泪根本止不住。韩片在煽情上实在是太可怕了。另外,老人妆其实都不是太好
被开头“中国军队攻过来了 美军不要坦克了救难民“的地方给气乐了, 其结构现实与过去交错着算是好看,一生恪守父亲嘱咐的德顺也确令人动容。
坐在我左边的老夫妻在边看边擦眼泪,也许是出生在那个年代所以更加感同身受吧。
我们在忙着拍《小时代》1234567,剪大胸,撤《姜戈》,封杀《KANO》。好不容易有个《天注定》,还各种折腾不给上,有个《闯入者》,却排不上档。 不是我们没有好故事,也不是没有好导演,只是我们遗忘了太多过去,又看不到未来!
飘零亲纷散,重逢已鬓霜。韩国人并没有主旋律般抬高自己的位置,多舛的命途抉择,都来自于家族的回忆和悲伤。唱国歌犹疑的妻子,想做船长重溯过去的丈夫,埋在双臂间的都是为“活着”奔波的泪水。一直不喜欢韩国电影的煽情苦水,但这次被煽的很感动。他说“我真的好辛苦”,那比一个坚强的笑容更伟岸。
已经记不得上次看电影掉眼泪是什么时候,兄妹相认那一段,我哭得跟个傻逼似的。这乱世浮生的大时代洪流里,命若飘萍,得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熬过去啊。都会好的,总会有的,那些风雨还有阴霾。关于未来,请你坦然,不要离开,请你等待。我们经历过的苦痛,是为了更好地安慰别人。
所有演员不论主角配角,演技都超级赞,故事的构成波澜壮阔,深感共鸣,在历史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太过渺小,但在此挣扎的人们又如此伟大。
人生能得一手足兄弟,又有心爱姑娘相伴,此生无憾。
泪崩了,在办公室哭成傻缺,面壁去
一个人要走多远的路,才能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从朝鲜到韩国,从韩国到德国,再回到韩国,再从韩国到越南。一个家族的变迁,一个时代的巨变,一个男人的担当。勾画了一个个岁月的变迁。大时代有巨变,小细节有温馨,爱,是唯一的答案。
中文片名太奇怪了- -海云台导演新片,还是大动乱小人物,格局更广了:从童年拍到迟暮,历经朝鲜战争、矿工护士赴德、越南战争,万人特效场面,半部近代史...韩国人在苦情催泪和喜闹剧上已经驾轻就熟,而且居然能无缝转换。柏林好多老外抽泣,年度第一催泪弹,不哭都难,一大家配角也都不错,观赏性强
晓松奇谈里剪出的韩朝认亲片段太揪心,结果一看正片竟然如此流水账。大师年代的电影将悲怆命运拍得深邃平静,很多韩国电影却将悲怆命运变成煽情的贩卖。说到底我觉得这个国家是因为气度才滋养不出真正的大师。
个人命运终究抵挡不过国家命运和历史的洪流。生在和平年代太幸福,老一辈都帮我们把苦难尝遍了 。
“海云台”导演新作、又一部破千万人次的现象级韩影。以个人命运六十年见证家族兴衰和民族的韧性,有“阿甘正传”的影子,但骨子里讲述的却是“活着”的主题。剧本非常工整,泪腺发达的人估计会给到五星(汗,暴露了...)
韩国票房冠军电影也不咋样,流水账叙事,要是没有最后几场煽情戏只值两星。
生之不易,且笑且哭。共通的东亚记忆和情感……
不是潸然泪下,而是哭出声来。这不仅是一个男人的一生,也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史。正是因为一个个像男主角一样的人的牺牲和奉献,成就今天的大韩民国,成就了今天大韩国民的国家精神。这样的电影,太具凝聚力和煽动性,比任何意识形态宣传都高明!!
又哭又笑的两个小时。韩国电影的情怀还是很深的。相比较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在当时动荡的艰苦的环境下,守卫国家, 守卫家庭,守卫尊严,才更加令人感动吧。
在轮渡的麻绳撕下了妹妹的袖子,仿佛撕的是截然不同的两段人生。从此在西德坍圮的矿井下,在越南弹雨的沼泽里,在每个九死一生的时刻,都学会了两个字,认命。偏执地认定自己没有抓住妹妹,顽固地开着小店等待父亲归依。望向远处的大船,念及儿时的梦想,跨越一个世纪的灯火,都在这凝望里,安歇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