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战争的理由
片尾当David Carr的孙女念完自己祖父在西班牙曾诵读的诗歌,然后将那包拥有曾经为之奋斗的泥土时,我才忽然觉得,可能那一刻,自由的幸福才真正降临.
Tierra y libertad/Land and Freedom/以祖国之名/土地与自由(1995)
国家:英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
导演:Ken Loach
类型:剧情/战争
片长:104min
IMDB:7.5
麦田评分:8.2
其实这张DVD在我柜子里躺了有两三年了,一直被它的西班牙文封面迷惑了,以为是个纪录片,从没想着看看,直到前些日子看了<风吹麦浪>,才发现原来这片子是Ken Loach著名的<以祖国之名>.我记得这盘当年也是在中山路那家宝地以三块钱的价格淘到的,所以它也带着一个很糟糕的毛病,就是电影之中只要不是男主角的戏,大多都没有字幕,而由于影片讲述的西班牙内战时期国际纵队的事情,所以里面混杂着各种口音的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甚至德语,这让人有点头疼,但是即便这样,也丝毫未能影响影片的力量.
其实鲁迅老早对悲剧的定义是那么准确,<以祖国之名>同<风吹麦浪>一样,它将人性当中最美好的感情毁灭给我们看,而这个毁灭又建立在一端真实存在的历史当中,这使得Ken Loach在当年戛纳推出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应该说,Ken Loach时隔十年拍的两部影片如此相似,相比起来,十年前我们看到<以祖国之名>时所受到的震动应该要强于今年的戛纳金棕榈,我想可能今年的戛纳评委本来就是要为Ken Loach一个应该的补偿.
<以祖国之名>讲述一个英国青年David Carr因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来到西班牙,帮助西班牙人民获得自由.但是随着战争的开始,国际纵队地方游击队,法西斯,政府军,斯大林的军队,各种势力各国战士一起聚在西班牙半岛为着各自不同的理由而战斗,往往对阵双方操着各国语言进行对话,有时候发现对方战壕里有一个人用着你的母语在向你喊话,那一刻我想所有人都会怀疑自己作战的动机,这种战场之上的尴尬我们在<风吹麦浪>中感受得更为强烈.David Carr开始在这种混乱的战争当中思考自己的抉择,到最后他还是回到曾经跟自己战斗在一条战壕当中的来自各国的地方游击队.
在看<风吹麦浪>的时候对穿插其中的爱情感觉很不好,仓促无力,没能更好地推动剧中人物的感情.而<以祖国之名>当中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更可信更丰满的爱情故事.David Carr跟牺牲的游击队战友的妻子Blanca逐渐产生好感,虽然戏份并不算很多,但是起承转合却相当完整,不亚于一部爱情电影给我们讲述的曲折历程.鲁迅说了要把美好毁灭给人们看,所以到最后Blanca在政府跟地方游击队的一次令人心酸的冲突当中死在枪下.那一场戏我听不懂他们在叫嚷着什么,但是我明白,那一刻语言是不需要翻译的,我明白当友军失去信任成为敌人的时候每个人的痛苦和矛盾,而Blanca倒下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战争最后一个美好的理由也被战争的残酷和人性之恶所夺走.
很少看外国的战争片,但是Ken Loach却真切地告诉了我们人类在战场上所遭受的痛苦和毁灭.
2 ) 国际主义的挽歌
影片中对中国观众来说,最有亲切感的就是合唱国际歌了吧?至少对70前的观众来说,小时候百思不得其解的“英琼耐许耐尔”是那么的熟悉。
曾经有那么一个时代,曾经有些人相信“工人无祖国”、“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世界革命”,当佛朗哥反动派,发动军事政变,要推翻民选的西班牙社会主义政府,于是,全世界的志愿者,投奔革命圣地巴塞罗那,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
看到那些来自欧洲各国的民兵,喊着革命口号,唱着国际歌时,忽然感到小时候没有一点概念的“英琼耐许耐尔”,还真的曾经存在过,也许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很荒谬,但是也很“美”,曾经真的存在过那么一些理想主义者。
然而,理想带给人们的往往是失望,法国大革命后的断头台;十月革命后的肃反;解放后的一系列运动和十年浩劫;颜色革命后的混乱,美好的理想花朵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实。
才完成一半的巴塞罗那圣家堂,也在那时被破四旧了,高迪的设计图纸和模型被焚毁,于是现在只能按捐款最多的日本人意见来盖了。
反动的佛朗哥,虽然独裁,但是让西班牙躲过了二次世界大战,最后还政于国王,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发展虽然一般,至少人民非常幸福快乐。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时身便死,自古忠奸有谁知?
3 ) A film that leaves you with a clean taste
I am no great fan of youthful idealism, but I must confess to a secret fascination of the Spanish Civil War. If you share this interest, and/or my other, more reluctant admiration of the early Chinese Communists, the this film is for you, too.
Nothing kills a movie about idealism faster than a Utopian, absolutist tribute to a perfect ideal. This film, fortunately, manages to steer clear of the usual temptation of idolizing the youth, and their dreams of liberty and equality. We are shown the mundane stuff these lovely men and women are made of: not too smart, not so pure, not always steadfast, but nevertheless take us in with that honest urgency, that earnestness of doing good, which looks and feels both alien and touching to us pettite bourgeoisie, with our petty ambition and white-washed materialism.
The cinematography is stunning, although I feel the blue tint must be a deliberate choice, in order to obscure the muddiness and squalor of the trench life. The story line is lively, too, although the girl's death in the end seems rather contrived. Ken Loach does have his limitations.
I strongly recommend a companion volume to this film: the incomparable book, "Homage to Catalonia", by George Orwell. This is the single best book about one's participation in a revolution, intelligent, moving and clear-headed, and beautifully written.
4 ) land and freedom
感觉导演是借鉴了乔治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这部作品,很多情节都有依据。虽然很多细节感觉可以更精致,但无意间也透露出真实感。在情感的渲染上,可以说是集大成者,电影一些细节制作略显粗糙,但将电影要表达的思想核心直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得不受到引导,向电影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与其看扭身看别的爆米花电影,不如现在看一看
5 ) 共产主义是信仰
土地与自由
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想起《战地钟声》——1939年,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去西班牙!
很小众的片子,开头比较平淡,往后渐入佳境。有人说前半段的内容太枯燥整得像高中政治,我只能反驳说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要走曲折的弯路,你就不允许人家花十五分钟探讨一下农民问题和未来的共产主义道路?
(其实作为一个江苏文科生,我认为这个片段可以作为一段材料出一道历史题,作为反例赞扬一下我国的三大改造,反思一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39年西班牙马统工党在农村试运行集体制,但却和国际纵队和西班牙共产党(工党称之为“斯大林主义者”)等势力发生冲突,被污蔑为法西斯主义者。历史的迷人之处在于,你不知道它的真相,电影袒护工党,可谁又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法西斯主义化?
1939年,海明威也来到了西班牙,他的《战地钟声》也体现了西班牙共产党当时的这种内斗状况。用一句话来说,最令人心痛的不是敌人的屠杀,而是朋友的背叛。
我真怀疑这片子是英国共产党投资拍摄的,看到的第一部称颂共产主义的西方电影。
所以,不谈政府,不谈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主义政府,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令人满意,但必须被铭记的是
共产主义是信仰。
6 ) 弗朗哥——最后一个法西斯
弗朗哥究竟是正义的使者还是恶魔的化身?说到底,还是站队的问题!当西班牙建立共和国,国王选择体面退位,流亡海外。此时对于西班牙大多数人来说,谁执政无所谓,但当刀子划到中产阶级、划到贵族,划到教会时。这些人才发现极左派并不是要成立一个联合政府,而是要彻底消灭自己。于是乎内战便开始了,各个势力集团没有统一战线的前提下,往往是乱打~此时军方代表弗朗哥,开始起兵,逐渐统一全国。他在位时把西班牙经济从末流,一直走到西欧第四。但毫无疑问他也是个独裁者。他知道。如果提前交权。那么他为西班牙所做的一切将会化为乌有~跟流氓打交道要用流氓的手段~弗朗哥最后恢复王室,使西班牙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其实他完全可以扶植自己势力。但是他没有。在我看来。西班牙国民,以及世界对他的评价过于苛刻,对他的贡献却避之不提。这并不公平。在我看来。弗朗哥他一个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家庭至上的人!!
7.5 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政治前是脆弱无力的,但是正是那可贵的理想之光照亮了身处腐朽堕落的人为政治中的人类社会并给予了其一丝救赎的机会;历史从未属于过“人民”,人民的热血滋养了野心家并沦为其获取权力的棋子,人民的牺牲构建了权力的地基,同时也喂饱了苍蝇;人去做一件事并不是因为它是对的,而是为了证明它是对的;革命是头母牛,需要众人一齐挤奶,助产小牛。而大多情况是没人做事而分了母牛,接下去去抢有母牛的人;不要放下你手中的枪;为什么历史总是给理想主义者开玩笑?当那些居高临下者朝他们开枪时我知道这个世界印证了人类自身最大的局限性--理想在现实前的不堪一击,背叛革命理想的人往往是最擅长玩弄权力的人。权力能取缔理想,但无法阻止新的理想的诞生,或许这就是人类自身为数不多的能够突破局限的可能。
肯·洛奇的战争片始终关注“非正规军”,他的战争片也从来没有宏大的场面,只有一场场残酷的小型战斗,却总能让你看到悲情的集体和悲惨的个体。热血青年从英国来到西班牙,投身反法西斯战争,却看到分崩离析、反戈相向的统一阵线,政治和人性的复杂性让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有些情节真的很像奥威尔的经历:意外加入马社工党、儿戏似的训练、连续几周无战事、两派在高楼上对峙喊话。打败理想主义者的不是法西斯,是丑陋的政治斗争
给Ken Loach点赞。仍然是革命的内部视角,试听上节制,大段的讨论,严峻的政治性。照着《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拍的吧?
戛纳补片21。镜头固守在盟友一侧,敌军是模糊的虚无,化作无法对焦的枪林弹雨;当组织内部出现裂痕,激烈的正反打随之出现,友爱与分歧、亲密与诀别同在。素材组织散乱,节奏时缓时急,几乎挖坟式的历史梳理,令结尾咆哮般的预言太过强硬。
回忆的叙事方式初看老套 但确实实用(比如叙事省略),结尾不错,传承
海明威、奥威尔、加缪、毕加索,众多文艺界大佬的加盟让西班牙内战世界闻名,从内讧和自相残杀的角度看西班牙内战可太真实了。在这场代理战争中,听到“这些外国人跑到我们的国家指手画脚”还不算最让人吐血的,理想和激情在政治博弈中手无寸铁不堪一击的样子,看的我真叫那个恨啊,开枪打死你,还要把你搞臭,说你在为法西斯战斗。政治是战争机器绞肉机的发动机,永动机,杀人不见血。
撕毁党员证的那一瞬间是真正走向革命道路的起始,为自由战斗终身的共产主义战士最终会同自由的土壤一起扎根于属于人民自己的土地之中。
英国佬眼中的西共 西社 西工内部大乱斗
「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昔日豪情俱化作累累白骨,满腔热血被无情利用,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复杂格局下,“革命”早已失去起初的单纯意味,沦为政治势力互斗、倾轧、排挤的上位手段,所谓“内战中的内战”更让人寒心绝望,被打败的永远是理想主义者的天真。斯大林又被黑了一把。
黑斯大林派倒是无所谓,但是连国际纵队也黑,就让我有点怀疑影片的倾向了,况且也没几个人会真心认为托派组织能成事吧。说起来要是有样学样,把马统工党的游击队换成土八路,把共和政府换成国府,把佛朗哥法西斯换成日本法西斯……小右看了估计就得骂娘了。
辩论是灵魂,肯洛奇牢牢抓住了这一点。
最后谁是谁非真的说不清楚了,革命面临的难题似乎往往是个人与集体,破坏与重建,激情与冷酷,当然还有乱世之下扭曲的欲望。电影试图鼓励那种纯粹的革命热情,但是一腔热情不能将谁带到哪里,多半最后人们迷失了革命的目的。即使回归,也只能说明历史给人的选项总是太少。
布兰卡的死触动了泪腺。她自愿参与这场战争,跟无数社会主义青年一样,自愿为自由、为土地、为人民而战,结果不是死于敌人之手,而是死于曾经的战友枪下。这一群人,他们拼命战斗,什么也没有获得,却还要被背叛、遗弃,甚至被通缉、入狱、死亡。
如果事先没读过诸如《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之类的书,恐怕要看得一头雾水吧?但如果读过的话,就真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了啊……
看到又有大抵读过奥威尔的市侩自作聪明大晃那颗里面除了极权就是民主的头嘟囔着“傻逼们你们都上当了吧?”后 决定打满分
“那些是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你需要他们的帮助,你就得缓和你的口号,因为不这样他们就会吓跑。”
热血和激情牺牲在政治斗争的脚下
8/10。民兵占领教堂后对是否实施土地公有制议论纷纷,从这场戏开始影片真正进入到肯洛奇的核心主题:究竟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人人平等,而不是一句镇压反对派的口号。大卫成了西班牙内战情形的缩影:当反法西斯主义同仇敌忾之际,马德里内部的街垒枪声却成天上演,那些投票选择真正的自由、民意的马统党,被迫使用容易打伤自己的劣质武器,姗姗来迟的援军反倒窃取革命的果实、解除他们为自由而战的权力,人们只能成为默默无闻的牺牲者,人权被无情践踏。洛奇抨击了反法西斯阵线失败的原因是排外和歧视妇女战斗力的斯大林主义,以浪漫手法描绘了林荫下做爱的革命志士,并对比在内斗中消磨的苦闷时光,最后大卫的孙女将红色领巾包裹的土地撒向棺材,举手致意为革命者的英勇高唱挽歌。虚化了交战方,枪毙的大批农民和牧师让人充分感受战争的恐怖。
我的亲爱的战友你们在哪里?长眠在山林间在被解放的土地里 和我们一样流血的革命者们在哪里?消失在同盟者的枪口下和刑讯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