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惊喜通过这样一部剧让我重新认识了乡村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我想应该也有很多同龄人都有同样的感触。
之前在我的印象中,说到“回乡发展”或是“驻村”这样的关键词,我联想的画面总是苦兮兮的。就是那种吃不好、穿不暖、环境也并不乐观的刻板印象,这样的“偏见”也直接带偏了我对乡村题材的喜爱度。
但是看了这部剧,乡村生活其实也可以很充实,充满各种意想不到的小美好。
一开始张楠和驻村小队一行人来到白果村的时候,确实需要重新适应一下乡村独有的环境——旱厕,并不算安逸舒适的办公环境、“烟火味”十足的宿舍和“食堂”、车都开不进来的乡村土路......每一点都是需要他们努力接受、积极克服。
但是在这样一个地方,他们同样可以收获在城市里得不到的“乡村馈赠”。比如说他们在这里吃到的各种各样独属于乡村的美味,比如说他们可以在开完会后一起吃香喷喷的烤红薯,比如说他们每天推开办公室大门就可以看到茂密青山,闻到清新空气......这些都是在城市里感受不到的。
尤其是当卞老师来到白果村之后,乡村的美好就又平添了几分。张楠会给卞老师准备早餐,每天一束鲜花,准备可口的饭菜。就像筱悦自己说的那样——“每天都有健康的野菜吃,每天都有鲜花看”这样的乡村生活,也别有一番美好!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磨合,驻村小队和白果村也已经相互接纳,开启了欢乐模式。在林青青的“日常vlog”里面,大家都褪去了初来白果村时身上所带的稚气与浮躁,转而换上了满脸沉稳坚定的笑容。感觉经过白果村一段乡村生活的磨练后,大家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这种蜕变,令人欣慰,也令人心暖。
这群善良可爱的年轻人,给这片山野带来了全新的生机。而田野里的乡村生活也同样回馈于他们都市里难见到的简单与美好。白果村版“向往的生活”,看得我都有点羡慕了~
这是一部很认真的剧。剧中关于驻村工作组下乡入户的细节、村民的不理解、人居环境整治、厕所改造甚至是送米送油等剧情都是真实而有依据,作为一名帮扶干部,在下乡的路上遇到蛇、摔过跤,一次次的入户修改资料,一次次帮助贫困户对接教育、就业、医疗政策,真正的体会就是大部分村民是淳朴而又善良的,他们老是觉得在麻烦我们,老是邀请我们在家吃饭,虽然我们没在群众家里吃过饭,但是情谊真是满满的,作为一名外地人,在帮扶的村里感受到了家人的关心,所以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我很共情,我也曾给他们打扫过卫生、也曾帮他们整理过衣物,虽然在四川,但和贵州差不多,有着一样美丽的景色,但是好在所有通村路、通组路和入户路都修好了,下乡的路途平坦了很多。还记得,第一次入户的时候不知道去往贫困户的路,是村支部骑摩托车载我去的,和剧中钟老师载筱悦是一样一样的。
这是一部充满张力的冲突的剧。剧中几乎每一集都会出事儿,感觉编剧为了让剧情更加紧凑而将多种状况都强加给了驻村工作组,看的我是血压飙高,驻村工作组虽然肩负白果村的扶贫和乡村振兴的责任,但是不应该把所有的责任都甩给驻村工作组,比如在坟头蹦迪,主体是村两委,受众是村民,青青去阻拦而没阻拦成功,导火索是李涵未履行请假手续,结果导致引发舆情,最终李涵背锅被开除。这个处罚就有点过于狠了。。。(个人理解,勿喷)
这是一部美好而有遗憾的剧。美好的是张楠和筱悦的爱情,很纯粹,很美好,双向奔赴而不负重托,美好的是筱悦被蛇咬以后,路边打的一排排手电筒,美好的是筱悦每天打开窗户的那一束束野花,美好的是筱悦、李涵离开之时村民送的那一篮篮特产,美好的是裴景春如释重负的那一抹笑容,感觉好多美好都与筱悦相关呀,没有狗血和撕逼真是太美好了。但是这部剧里有很多遗憾,遗憾的是刘一手没有坚持到最后,在听到《那些花儿》的时候真是泪水止不住,同甘共苦共同奋斗的战友在快退休的时候离你而去,耿一鸣得多伤心呀。李涵在面对妻子生产之际的纠结和被开除以后的坚强和无奈又是多么遗憾呀,为什么好人总难当呀。遗憾的是明明张楠妈妈因为争水失手打死人以后,姑姑又因为同样原因而被关,水的问题要是早点解决该有多好呀,“两不愁三保障”不是空口谈谈而已,越看电视剧,越觉得通水、通电、修路对一个村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
这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好剧。剧情中透露的细节,无不彰显编剧的努力,在大量走访、调研过程中才写了这么好的一部剧,贴近现实、照进现实,千千万万个脱贫工作一线人员,就是这么度过了精准扶贫的那几年,剧中以贵州为背景,穿插了贵州山水美景、美食,特别是方言,很有味道,就是张楠能向他爸爸一样,再多练练贵州话就好了,再者,剧中台词略有些漂浮,不太符合现实,一般帮扶干部进村入户,都是讲他们听得懂的“土话”,这个“土话”不是指方言,而是贵州人讲话方式和表达方式。看到很多网友呼吁第二部尽快更新,不知道有没有第二部,但是希望有,风里雨里我们等着你。
最后,我想吐槽一下这部剧的宣发,虽然是主旋律电视剧,但是主旋律就不代表不能宣传,各大视频首页推荐上尽是些工业糖精速成剧,但是这么好的一部剧竟然没有任何宣发,都是靠网友自来水,要不是在B站上看到有网友自发推荐,我都不知道有这么好的一部剧竟然没人发现,可能是电视剧拍到后面没钱了吧。。。一想到豆瓣小组上豆友说,讨论量一天才20几条就心酸。
最后的最后,我看到这部电视剧豆瓣没开评分,但是腾讯上标注的是7.7分,谁评的分,又是谁在引导我们?祈求豆瓣开分,我打10分都不够呀!
之前说到乡村题材、乡村振兴故事,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画面大多是比较有年代感的。这一次开播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看到一群跟自己年纪相仿的青年回到乡村开展乡村振兴,才发现原来主旋律也可以如此“接地气”。
首先这个主演阵容就很搭,曹骏和安悦溪作为男女主角,他们既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也有青年身上所透露出的沉稳气质。再加上罗钢、赵亮、杨皓宇这样的实力派平衡年轻感,还有高一清、胡文喆、崔莉雅......颜值都不低的青年演员与戏骨组成的主演阵容,总让人忍不住好奇,后面剧情中,这样一群人面对落后的白果村,会经历那些有趣故事?
张楠作为白果村驻村小队的队长,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灵魂人物,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张楠从一开始对回到家乡是有些抵触的,在李世涛的悉心劝导下,也为了有钱给自己的母亲治病,他舍弃大城市工作,回到了白果村,直面内心的伤痛,也毅然决然承担起乡村振兴工作。
其实如果没有张楠母亲生病这一小插曲,张楠在李世涛的劝说下开始驻村小队的生活也是有迹可循的,即使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了大山,也不可忽视自己眼中落后的家乡,那篇关于烂尾楼的报道也是张楠心系家乡那些和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孩子们,一个人走出大山远远不够,只有更多人走出大山才能逐渐带动家乡的发展,所以张楠选择成为基层队员之一。如果说手术钱只是一个小小的突破口,那么那份责任才是让他不断克服难关始终坚持乡村振兴的理由。
李世涛可以说是很有眼光了,让张楠作为驻村队队长,同时在领导质疑张楠不适合这份工作的时候,也会给予张楠充分支持和肯定。张楠和教育局局长李世涛之间那种彼此信任的“忘年交”关系,看得人极度舒适。
张楠和驻村小队的成员们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冲劲在村里积极开展工作,而李世涛这种时候就像一个为他们“托底”的坚实后盾,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试问作为一个打工人,谁不想拥有这样一位好领导呢?
看完前八集,感觉白果村驻村小队的工作日常有爱又有趣,完全不像我想象中的乡村振兴题材那么沉闷严肃,而且真实的场景有一种乡村生活的代入感,感觉很多年轻人看了也一定会喜欢~
成年人的世界,真的好难。
最近看曹骏这部新剧,整体感受就是真实且扎心。
虽然是一部聚焦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剧集,但是在剧中,几个年轻人的成长线,也是很精彩的看点。一开场就以“灰色面揭露者”身份出现的张楠,一腔热情,像极了年轻时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们。
但成长的道路总是这样布满荆棘,不知哪一刻,人生的第一道坎就会横亘在面前。对于张楠来说,这一道坎儿来的格外气势汹汹......人都说成年人的崩溃瞬间,一个是父母生病,一个是四处借钱,而这两样,张楠恰恰都经历了。为了筹钱,不仅要放下尊严放低姿态,还要忍受各种白眼,其中滋味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命运的转折,让张楠放弃了大都市高薪工作,回到家乡发展乡村振兴,振兴乡村对于张楠来说,可能是心之所向,但是要回去白果村,却是他不愿触及的过往。因为从小对白果村有种种不那么美好的回忆,所以张楠对于回到这个乡村,内心存有抵触情绪。而与此同时,他作为“全村的希望”,唯一的大学生,发小眼中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楷模,发小家孩子的目标......在好不容易学成毕业后,却要再次折返这片大山,被许多人不理解,也因此与朋友关系闹僵,不得已跟喜欢的女孩分手。
虽然做选择会很纠结,需要舍弃很多东西,但真正回来后,张楠又很快的调整好心态,坚定了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
这部剧中张楠身上,关于命运开的玩笑、工作选择,还有毕业就跟女友分手等等经历,相信会有很多人有共鸣,总是让人忍不住回忆“当年”自己所作出的选择。后续张楠回乡,既要直面内心的伤痛,也要迎接各种乡村振兴难题,还是很期待后面的剧情,不仅是对驻村小分队对白果村改造的期待,更是对张楠个人成长线的期待。
实不相瞒,本来是冲着男女主角曹骏安悦溪来的,没想到却猝不及防的被罗钢老师饰演的李世涛局长给圈粉。不为别的,主要是这个局长简直太“人间清醒”了!各种经典发言,每一句都说到了我的心坎儿里~
首先在“局长见面大会”上,刚来到教育局的李世涛发表讲话的时候直接就说“大家平时工作也都挺忙的,一般没事儿我不爱开会~”我感觉当代社畜听到这句话,内心应该都会免不了阵阵躁动吧?!~这样不爱走形式主义的领导简直太爱了~!
紧接着,大哥又说“平时见到我呢,也不用打招呼,我走路爱思考,你们跟我打招呼容易打断我“。言简意赅的两句话,一下子就把这个领导的形象立住了。很明显,这个局长不爱官僚主义,更不爱形式主义,更喜欢认认真真干实事儿的人。所以他一眼就相中了为烂尾楼小学勇敢发声的张楠,而且还不惜自掏腰包花重金把张楠请回来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爱贤之心,清晰明了。
在初回到这个小乡镇的时候,李世涛和夫人在山间公路上看着连绵不绝的高山。局长夫人问他为什么放着好好的高职不干,非要回来挂职做这个教育局局长,图的是什么?李世涛是这样回答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句经典诗词,既表明了他坚定的心声,也道出了他不凡的格局。
而回来之后的李世涛,也真的是这样去做的。不论面对前任领导留下的烂摊子,还是面对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他都没有退缩过,也没有想过放弃。当李夫人吃饭的时候提醒他逢年过节也跟领导象征性的走动走动的时候,他不屑一笑,一本正经的说着“不用送礼走动整那些虚的,我要是把教育局和乡村振兴弄好了,他还得感谢我!”一句贼接地气的心里话,把这个人物刚正不阿的性格表述的淋漓尽致。虽然语言简单粗暴,但所传达出来的道理却是三观极正。
总的来说,看完了前几集感觉这部剧中除了乡村振兴工作之外,还有很多可看性。比如年轻人们的热血成长和身心蜕变、当代乡村领导的工作日常、甚至田野村民们的生活剪影等等,都是不同的看点。很适合一家人一起看的一部剧,值得安利。
曹骏不同于娱乐圈的那些娘炮,不搞话题,不搞热度, 娱乐圈的清流,演技,颜值,人品都很正, 剧情也很紧凑,风景也很美,难得好剧, 编剧也很有功底,配角也有血有肉,大赞!
冲着曹骏去看的,只是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没想到画面优美,乡村额景色太治愈了,还有美食的特写,还以为是舌尖上的中国, 剧情也很紧凑,写实, 人物也都刻画的真实朴素, 副局长初看厌恶,看着看着有点搞笑,像我遇到的那些领导一样, 为了一己私人利益也是挺奇葩的, 刚追了四集有点停不下来了
从不为哪个明星或者什么破事发长文, 但这次真心希望曹骏可以再次火出圈, 让这道清流汇聚成社会的正义洪流, 成为主流!!!
一个良师,足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那个锅巴饭!!!也是我小时候的味道,以前外婆老是给我做,只是长大了之后再也吃不到了,亲切又想哭。
张楠看到自己家乡的落后和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他还是毅然坚持了乡村振兴这条路,因为他想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煽情给我煽麻了
这个剧立意是好的,也反映出基层存在的问题,但剧情还是太理想化了点,教育局长亲自去赔礼道歉还执意请研究生回来工作,感觉也太假了,这个局长的人设还要求见面别跟他打招呼,现实生活中还能有这种领导?
在毕业的时候要承受这么多的压力和责任,张楠真的太“南”了。他选择拒绝筱悦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吧,毕竟他不想女友跟他一起吃苦。
之前主旋律剧看的比较少,但自从山海情之后我就喜欢上这个题材了,看看这些也能忆苦思甜,得到些治愈。
拍的好真实,喜欢这种接地气的主旋律题材
林青青和耿一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新时代知识青年,从车厘子果苗培育到利润测算,整的明明白白的!
安悦溪,演员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听说演情侣,cp感也是有的,双人下乡的设定还是不多见的
题材挺好,扶贫工作真的是事无巨细五花八门的状况,基层工作真不容易。但是整个剧就不是很有意思,而且家长里短的看着也很没吸引力,很多地方还很尴尬。
3.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部剧真的有太多真理性的话了,比方这句:人,不可能一辈子倒霉,也不可能一辈子走运。
安悦溪真的长得很好看,很精致;看过她演的不少剧,都比较出彩,在这部剧里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很不错。
白果村的风景绝美,绿水青山的好治愈!好想亲眼去看看,感受一下自然风光……
这剧好吃的也太多了吧,每一样都好诱人,想吃ing
张楠和卞筱悦的校园爱情的确令人向往的,但是好担心陷入“毕业季分手”的魔咒~
天下父母真的都一样,怕拖累孩子,得病也不想治,张楠的母亲让人泪目了~
看了两集感觉还行。摄影真的很棒,画面很有感觉。
张楠说:我这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说的还蛮有诗意的,虽然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是这次是带着知识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