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乌尔善是被最低估的中国导演,在我看来,他是中国的彼得·杰克逊,我的阅历有限。也只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物来形容他,也因为他对标«指环王三部曲»,其实。说他是扎克·施耐德也不为过,因为他很会用镜头语言讲故事,这点在«寻龙诀»中就有体现了,镜头语言优美,尤其是在美术方面,在各大导演中,唯独乌尔善最过耀眼。
我对这个导演并不了解,我是陈坤的粉丝。还记得多年前在手机上看«画皮2»,本来是冲陈坤看的。结果中后期之后被影片深深吸引,记得2015年左右,乌尔善携带力作«寻龙诀»登上春节档的舞台,我对盗墓题材的电影并不感冒,因此没有贡献票房,多年后我了解到他启动«封神»项目,说是要拍我们自己的史诗电影。让我不由得佩服。而这之后«封神»却迟迟没有动静,大概是2019年左右,«封神三部曲»官宣了第一批人物海报,黑白水墨的电影海报。衬托人物悲壮凄惨。封神大战的壮观,史诗。而这之后便没有了动静,时至今日,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节气,定档预告也遥遥无期。只是知道定档了21年的暑假。
封神的人物之多,但是各个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没有油腻矫情,有的只是战场上男人真实的血性。其中殷郊是最悲壮,最复杂。最立体的人物没有之一。他是商纣王殷受的儿子。在母亲惨死之后,便背弃了父子亲情,选择冲出朝歌,只可惜获得神力之后。却又投靠也可以说洗脑,重新回到了商纣王麾下,这样的人物悲壮凄惨,亦正亦邪,重回商纣王阵营,也是最讽刺的桥段。
姜王后在书中只有寥寥数字便交代了人物的经历下场,未免太过草率,相信在电影中,姜王后这个人物将更加的立体,饱满。同时也是电影中最赚人眼泪的人物。同时也是悲惨一词的代表。相信袁泉的实力。一定会为观众呈现一个凄惨美人。
«封神»的改编重中之重,为了剧情的合理发展,姜子牙必定是贯穿三部曲的最重要的人物。带动剧情的发展,可以说是«指环王»中的甘道夫。
至于纣王妲己。感觉会大量改编,他俩到最后。会呈现一段凄美的爱情。
姬发就不说了。读原著的时候就不喜欢。可能是他的哥哥伯邑考太过耀眼,不知道电影中会不会有吐子这一桥段,电影中的姬昌为了大业,可能在忍痛吃下自己亲儿子后,还说着“大王圣明”一类恭维纣王的话。相信电影上映时,观众会为他的遭遇心痛,因纣王残暴而愤怒。
每次都是看着外国的超级英雄,史诗大片一边被特效剧情场面吸引。一边为我们自己没有史诗大片而感觉空缺,这次«封神三部曲»的全球上映。一定让老外感叹自己没有如此丰厚可以改编的历史。一边感叹中国故事的立体复杂,中国古代传说生物的魅力多样性。
相信«封神»一定会成功,相信乌尔善,会创造一段神话~这样完美的工艺品。一定会载入影史……
拍了那么久,投资那么大,结果确这样。感觉特效还是非常可以,但看这申公豹不是豹子成精么,虽然身材高大但没有细得声音么。希望夏雨可以出神。姜子牙也是高大威猛之像,希望黄渤老师可以威武一点。纣王看着倒是相差无几,再霸气侧漏就更好了,毕竟最后一代人王还丰功伟绩。李雪健老师老来出戏别强撑。元始天尊倒是个中年模样但不够仙气不够威严。三清六圣,气场不够强大。
我们知道,乌尔善没拍过几部长片,除了风格化极强的处女座《刀见笑》,被低估的好莱坞游戏电影风格的《画皮2》,还有就是观众勉强接受的《寻龙诀》。其实,《画皮2》对于第一次做商业电影的年轻导演来说已经很合格了,赶上好莱坞商业片中等水平的制作效果。
中国不缺好题材,不缺好创意,也不缺买账的热情观众,中国的影视从来都没有过工业化,美剧可以连续十几季,同一批演员一直延续下去,就算角色可以领便当,核心还是稳定的。。。一部日本动漫可以连续七八年用稳定的声优,绝不换人,哪怕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配角。。。再看看大陆的IP混乱成什么样子,一个系列小说可以拆成N个版权卖给N个公司,剧组走马观灯换了一个又一个,还TM重复的翻拍,连《画江湖》都要翻拍,更别说金庸剧都拍烂了。资本不用到正地方,胡乱堆砌,扎堆,赌博,把观众当2B。。。哪有什么做事儿的坚持和决心,看看人家漫威,看看凯文费奇。
中国永远不会有经典IP和纯正的影视文化,更加不会完成影视工业化。如果《封神》尝试成功了,乌尔善按照电影工业化的流程做出了精品,那就是里程碑意义的尝试,北京文化投的这十八个亿就是中国电影工业的奠基石。
10年前就听说这部片子启动选角和拍摄了,5年前听说要上映,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号称投资30个亿的电影,一出场就颠覆所有人的想象,这期待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让人提不起兴趣了!如果前三年害怕疫情影响观影无法回收票房,那么今年暑期档能否上映呢?三部曲,这速度我估计十年也看不完。30亿投资意味着100亿票房回本,我估计悬了,等着亏吧!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点燃了本有些平淡的暑期档,这个顶着“朋克妆”丧萌的哪吒,跟以往印象中的哪吒确实有点不太一样,直接打破了一票观众的三观,上映8天综合票房突破15亿的成绩,足说明哪吒的魅力值妥妥爆表。据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分账票房即将超过《疯狂动物城》,距离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榜的新冠只有一步之遥,希望这道国漫之光能够一直闪耀下去。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绝不仅仅只是重塑了哪吒与敖丙之间的关系,让大众粉上“藕饼CP”,电影通过对整个故事的改编,为哪吒这个人物注入了新的灵魂。哪吒扛起“我命由我不由天”大旗,替无数年轻观众表达出了内心的呐喊,即使命运不公、世人充满偏见,也绝不能轻易投降,因为“不认命就是哪吒的命”,也是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向往的命运。在情感共鸣上,父母倾尽所有都想护哪吒周全,李靖远走万里替儿求情、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保全儿子的命,李母独自撑起家庭、忙碌中也要抽空陪哪吒玩耍,简直就是中国父母的典型,每个人多少都能找到一些共鸣点。笑点伴随着动人的细节,硬是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赚走了大把眼泪。结尾彩蛋中,姜子牙的出现预告了封神宇宙的开启,更是让人惊喜无比,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漫威”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其实从哪吒这个人物的出处——《封神演义》这本小说中呈现的世界架构来看,封神宇宙的规模和构想丝毫不输给漫威。《封神演义》的故事性特别强,殷军伐西岐,周兵攻朝歌,悬念丛生,高潮迭起。在历史大框架中纵横想象的长篇叙事方式,构架了一个真实和虚拟交融的世界,塑造了众多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个大将都有一件法宝、一样绝技、一种战术,每段故事都带来花样翻新的场面。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例如忠厚懦弱的姜子牙、暴躁如火的黄天华,狡猾残忍的妲己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宏大的宇宙架构、鲜活的人物形象还是故事性,封神宇宙的改编条件都足以比肩漫威。
而与漫威不同的是,封神故事所蕴含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上,值得深度挖掘的空间还非常大,封神故事可以说是真正表达了中国人思想和感情,是完完全全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
《哪吒》的热映让大家看到了封神IP改编的希望,从大众对于封神宇宙的呼声就可以感受到,接下来随着《姜子牙》等一系列作品的呈现,相信封神宇宙也会逐步建立起来。而另一边,真人电影也跟动画电影遥相呼应,2020年即将上映的《封神三部曲》也将同步推动建设封神宇宙的进程。
导演乌尔善为拍摄《封神三部曲》带着工作人员精心筹备了十年,李安的老搭档詹姆斯·沙姆士担任剧本顾问,《指环王》的制片人巴里做制片顾问,带来了先进的工业化管理经验。框架搭起来了,内容还是得中国人自己做出来才能保证原汁原味,导演带着美术团队走访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十所商周历史、文物博物馆等宫观古迹,美学设计忠于中式风格。场景、道具、服装,都是我们自己的匠人一锤一凿、一针一线做出来的。
从目前公布的物料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海报上呈现的这只鼓,做的与商代晚期常见的足鼓造型——双鸟饕餮纹铜鼓相似度非常高,鼓腔两面饰鼍皮纹,鼓腔的下部有四个兽首。道具的精致程度就可窥见剧组在制作上做了扎实的功课,希望这部《封神三部曲》明年暑期档上映时,能成功接棒《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封神宇宙完美的呈现出来!
战狼成功,说明国人爱国家;李焕英成功,说明孩子爱妈妈;魔童成功,说明父母爱娃娃;阿凡达成功,说明人类爱环境;泰坦尼克号成功,说明情人爱浪漫… 所有成功的影片都有它的普世的感情内核在里面。这也反映了当下国人的心理状态。当下一些大片,颇有票房号召力,或场面壮阔,或战斗激烈,或造型细腻,或包袱密集,但如果少了情感经营和人文关怀,那就只是个爆米花电影,看了就被忘了,不会是伟大的作品。 那么封神三部曲的情感内核会有哪些呢?在我心目中,应该是国人骨子里的家、国和天下。家有父子夫妻,国有君臣百姓,天下有苍生万物与大道轮回。 1 先说父子。 常言虎毒不食子,纣王竟然对子嗣殷郊殷洪痛下杀手,足见他何其昏庸荒谬。面对如此的父王和祖宗的基业,殷氏兄弟情何以堪,内心是何其挣扎,这本身就是很值得艺术加工的、虐心而又纠结的父子关系。在传统文化里,“子孙满堂”往往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主要表现,所以“周文王生百子”都被认为是祥瑞之兆。不光对亲生骨肉,周文王甚至对他的第一百个儿子、也就是荒郊野岭认养的雷震子都十分慈爱。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曰爱民如子,这不正是一个优秀的君主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吗?有了"父慈"铺垫在前,伯邑考替父赎罪,雷震子救姬昌的"子孝"的情节便可以水到渠成,继而触及观众内心。总结下来,一边是纣王的断嗣绝后,一边是周文王的儿孙满堂,这是何其夸张的艺术对比! 除了上面说的两对父子,封神中还有一对更贴合现实,不左不右的父子情,那便是李靖和哪吒。我并不觉得封神电影会花大笔墨在哪吒出道的黑历史上。一是因为,故事本身太耳熟能详,而且最近又被影视化的过了火, 重新拍一遍不会有太多新鲜感和震撼力;二,他无故杀人的情节太不讲理,比如石矶娘娘。但是,父子决裂,割肉还骨,最后又冰释前嫌,上阵父子兵的戏码可能会保留。试想一个叛逆少年历经生死离别后,幡然悔悟、父子和好如初的过程,不正映射着当今多少家庭的紧张的父子关系,并寄托了多少当事人重归和好的愿望? 2 史诗大制作电影没有爱情元素是绝对不可能,所以我们再说男女情爱。电影中可能会出现黄昏恋、人妖恋、人仙恋和单相思/三角恋等多重爱情形式。 姜子牙与扫把星之间的婚姻,属于中国传统的经人介绍,最后在你不知我、我不知你的情况下,就糊里糊涂的地缔结了连理。婚后因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格格不入,导致婚后冲突不断,最后大难临头各自分飞。原著本身细节就很丰富了,电影剧本如果能凸显出婚姻的围城和困境,比如贫贱夫妻百事哀,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等,相信能引起一批中年观众的共鸣。 纣王和狐狸精之间爱情可以分三个阶段演绎。先是流于色相表面的,青春的挥霍和肉欲的放纵等。这段时间妲己坏事做尽,一心为主;到后来狐妖有了真爱,两人更是你侬我侬,如胶似漆;狐妖在使命和爱情间徘徊矛盾,无所适从。外面狼烟四起,纣王都置若罔闻,得过且过,醉生梦死,心灰意冷。最后阶段,妲己揭晓身份,纣王震惊之余,却以跨越物种的博爱接纳了她。之后大彻大悟,奋起挽救祖宗基业,却为时已晚。妲己在爱的感召下,自由意识觉醒,摆脱女娲的控制,呼唤出众妖与西歧决一死战,力保商纣…… 龙吉公主和洪锦上演的那出,用几个关键字形容,郎才女貌,不打不相识,最后是家有仙妻。影片剧本在开始处就可能铺垫出洪锦由来已久的弃暗投明的想法。在二人斗法过程中,洪锦的怜香惜玉和克制忍让应会突出出来,以至于后面的打斗越来越暧昧十足,郎情妾意。最后,洪锦情愿被爱情俘获,实现了政治理想和美好爱情的双丰收。婚后的家庭生活中,神仙姐姐可能会时不时施展一些调皮有趣的小仙术,以刻画二人的甜蜜婚姻。万仙阵中,面对强大的截教对手,夫妻同心,互相扶持,直至壮烈仍因执手共死而不悔一生,感天动地,足以俘获青年男女观众的心。 土行孙和邓禅玉个人觉得可能会安排三角恋。首先原著中封建糟粕太严重,情节上太不合理,尤其是太不尊重女性。首先原作者直接抄袭了水浒中的矮脚虎王英和扈三娘的原型,女性被刻画得无头无脑,毫无反抗意识。扈三娘那边是杀了全家还委身下嫁,这个邓婵玉则是被好色之徒俘获,然后在一群伪君子的安排下,被强暴并很快认了命,还把老爹拉来投降了西歧。电影剧本肯定不容许这样的剧情出现,所以可能有三:一、土行孙人物直接砍;二、土行孙保留,但邓婵玉并没跟他成婚,土行孙只是单恋而已。三,土行孙求而不得,只因邓婵玉钟情其他男性主角,如殷郊或姬发,上演三角恋。而最后邓婵玉为土行孙真情实感所动,在渑池县双双赴死,最后生未同巢,死却共穴,如此虐恋定让人感慨万千。 总结下来,封神中出现的仅有的四对男女CP,可能以如此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或谨慎现实、婚姻围城,或色欲泛滥、青春恣意,或浪漫美好、男才女貌,或相思苦恋,荡气回肠。 3 说完家庭,染指一下君臣百姓。 自古以来,明君求贤若渴,昏君谋害忠良。檀溪之太公钓鱼,炮烙之梅伯炙肉,便是鲜明的对比。原著中,君王就那么两类,可王座之下沙场之上,却集齐了臣子的众生相,给剧作者提供了广泛的改编素材:有忠心耿耿,冒死直谏者,如梅伯之炮烙,如比干之挖心;有东征西战,为国捐躯者,如闻仲之绝龙,如桂芳之西征;有迂腐死忠,负隅顽抗者,如张奎之渑池,如殷破败之唇舌;有溜须拍马,坏事做尽者,如费仲之受贿,如尤诨之擅权;有看清时局,弃暗投明者,如苏护之反诗,如九公之归周;有君逼臣反,不得不反者,如文王之吐子,如飞虎之五关,等等等等。 再说君主和百姓。税赋徭役体现了君主和人民间基本的经济关系;刑法牢狱是帝王对百姓政治统治的集中反映;旱涝瘟疫则考察国家机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原著有对商纣的鹿台和文王的灵台的建造过程的描写。纣王自然是强迫劳动,天怒人怨。而文王是自愿有偿劳动,人心欢喜。纣王的刑法自不必说,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而西歧这边,则鲜有描绘。旱涝瘟疫这种天灾,因为封神的神话属性,被演义成了人祸,如十绝阵,如瘟癀兵。原著确实也描写了正派力量面临如此祸患的积极态度和非凡能力,但个人认为原著针对百姓遭受疾苦和周武王体恤民情的笔墨还是缺乏力道,电影剧本应做适当加强。 4 最后说天下。狭义的天下应指国与国的关系。封神所构架的世界,似乎除了殷商和诸侯国,便只剩荒芜之地了。宗主国与诸侯国之间,除了信任臣服,就是狐疑造反这两个选项。原著中的东西南北四大伯候或被杀或被困,还有影片中的质子旅的设定,反映了商代末年纣王和几个国主之间的不信任关系。最后八百诸侯齐集孟津的桥段,有点二战期间中英美在开罗开会讨论作战计划和战后规划的味道。 说到天下,其实还要进一步跨出人的界限。比如,通天教主的诸多入室弟子都是得道的妖精,如灵牙仙(象),龟灵圣母(龟)等,这说明通天本身跟孔子一样,是有教无类的。后来通天因为死了好几个爱徒,大打出手,不但不会让人觉得小气,反而有点师者应有的霸气。纣王与九尾狐的爱情也是超现实主义的,虽有违传统,但用现代人的眼光,只要感情真挚,旁人也无权指手画脚。由此可见师徒之情,夫妻之情也是可以跨越物种隔阂的。 再进一步的天下,便是大道无情,阴阳轮转,不知封神到底会给我们营造一个如何的宇宙观。大概率它是客观冷酷,无私无情的,便不再是我们的讨论范畴。不管怎样,一个王朝的陨落,伴随着一个时代的兴起。大时代大环境代表着客观规律和无形大道。在国家危难、兵荒马乱面前,弱小的个体所展现的人性的光辉是值得歌颂的;在面对生死大考时每个人的艰难抉择所反映出的内心世界是值得挖掘的;在合作共赢和矛盾冲突时,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也是值得考察的。总之,要想深入人心,就要以人为本。<封神>千万不要失了焦点,光注重神仙神兽的造型,大战斗法的CG场面,忘了探求它最应在意的最朴素的情感内核。因为有了感动,才会喜欢。只有喜欢,才有票房嘛。
北京文化主投,乌尔善导演,我预测此片将会填补中国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将留名中国电影史,2020年将会是中国大片元年。
2012年我就评论过这个电影条目,没想到一晃眼5年过去了!还以为这片子泡汤了,乌尔善竟然真的还在拍着,等到上映八年都要过去了,这样的坚持,是现在中国电影缺少的精神。
中国的类型片指你了
只希望一点,千万不要拍成《指环王》。别搞那些中国没有的神魔,矮人,精灵什么的,否则肯定扑街。尽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整体阵容:高水平导演、有远见的投资人,看看了。
乌尔善算是最近几年最靠谱的魔幻题材导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希望能拍出中国的指环王
值得期待他开创出一个属于中国的《指环王》系列。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选角都不难,唯独妲己,别再是范爷了,虽然她真的像狐狸,可也只是长得像而已
发布会很酷,制作团队很豪华,态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从头到尾都没听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态度的期待
看到网上一些阴阳怪气的嘲讽声音很不开心,如果我们都期待更丰富更多元的东西,那就应该积极肯定所有敢于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仅仅因为无知和偏见冷嘲热讽、置身事外的全盘否认电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碍中国电影发展最大的障碍,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不求媲美指环王三部曲,但求无小鲜肉当主角
省钱出名的乌尔善联姻最烧钱的IP,祝福他吧
国产奇幻片我只盲信乌尔善
黄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着,希望妲己不要让fbb演了
什么鬼“中国的《指环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预告想说上来标记一下,发现原来一年多前出概念海报的时候已经标记过了,还写了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见啊!要对得起我当年的这份中二哇!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设定,冉平写剧本,感觉找的人靠谱,应该不至于弄成捉妖记或者说中国话的指环王那种东西。期待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编剧能编出豆瓣过6分的魔幻电影,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期待,剧情别再把观众当弱智了好吗?
乌尔善不会让人失望。
讲道理,我不希望这部电影仅仅只是“中国的《指环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们谈到它时,可以大大方方的称呼它为“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