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淪陷後的救贖
影片中小女孩的表演眞的很出彩!
還有,特別喜歡裡邊的黑人叔叔查爾斯,總能在小女孩受傷後說出最溫暖也最有哲理的話.
就像在小女孩被家中煩惱後的空虛無助
抑或被侵犯後的無所適從..
都是他在旁邊,爲她找到出口的
那句話很值得思考:
"你打牌怎麽去填補那個空洞?"
是的,當自己的最愛被偷走時,總會有個空洞在那裡,令我們不安而空虛.
這樣的時候,我們該怎麽辦?
每個人都會自己的方式,選擇或繼續墮落,或堅強面對,亦或者...
淪陷後的救贖,也許是最艱難的.
既是一次又一次的靈魂拷問,又是一遍又一遍的尋找..
要一直尋找的是:我們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麽?
是爲了滿足別人,還是爲了成就自己?
2 ) 萝莉脸下的沧桑心
fanning属于天才型选手,总是出演一些经历超乎一般人生活的孩子。
一张无邪的萝莉脸下,是一颗沧桑的早熟小女人的心。
一头长而凌乱的卷发,赤着脚,肆意奔跑;高兴时,会大声尖叫;愤懑时,声嘶力竭;唱起猫王的歌时,有着成年女子的魅惑。
小男友说我不想吻你了,她说但是我现在想问你,径自向男孩吻过去。
从父亲身边的撒娇的女儿,到淡然照顾痴呆的父亲,再到忍受不了,几近崩溃,向父亲嘶喊,爆发力惊人。
时常看着电影,就想走神,离开座位,干点其他杂事。
但fanning的片子不会,因为它总能带来一种抽离感。
能有一百多分钟离开现实生活,看另一种生存状态也是电影带来的一大效用。
蜜蜂的秘密生活的图景是明亮温暖的金色调。
猎犬,姑且算绿色调吧。fanning在户外用小小的脚踩着草莓,新鲜的,饱满的,草莓。
无论是蜜蜂的秘密生活,还是猎犬,尽管她稚嫩的肩上承载的是超过年龄的坎坷负荷,但总能在静谧的田园中寻得灵魂的救赎。
3 ) 所谓未成年性侵犯
我是冲着所谓涉及未成年性侵犯来的,结果只看见范宁的脑袋,倒不是我思想邪恶,好吧,是有那么点邪恶,我无法理解的是就那一点露出的脑袋居然让圣丹斯的反对者们大呼抗议!
这部电影比我想象的单纯多了,范宁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她几乎适合所有角色,可爱的成熟的睿智的邪恶的诱人的。
说实话看了猎犬之后,我脑子里面冒出是朱迪福克斯在出租车司机里扮演的悲惨雏妓,艾伦佩吉在水果硬糖里扮演的天真少女,娜塔莉波特曼在杀手不太冷里扮演的可爱孤儿(而且范宁的歌声比她出色多了),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天才,如此年少就美貌与演技并存,我简直五体投地。
扯远了,那些毒蛇或者非毒蛇的意义很多人都说烂了,我倒是觉得她爸被闪电劈得旋转起来的时候,特逗。
4 ) 走向生活的另一个陷阱
首先我们不要去看豆瓣上那无谓的所谓简介,那完全不知道是从哪儿得到的。我们要去看电影!
这是一部充满了隐喻的影片,蛇—伊甸园,黑人—上帝……这些都是美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隐喻。
而从宁饰范演角色的姨妈来看,片中的黑人大叔从很久以前,乃至于黑人的母亲开始,就扮演着类似于上帝一样的哲人角色。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美国历史。1950年左右,猫王开始大火,1954年,美国联邦法院通过有色人种公车隔离法案。其后一直到1960年左右,才真正开始有黑人为自己的地位反抗。
而在这样一个小镇上,黑人大叔在一种普遍被白人歧视的情况下,所作所为,却偏近于一个慈祥而又富有哲学意味的上帝,这证明了什么?加之之前他对于蛇医的描述和隐喻,我们不难看出,他之前的经历,是可以媲美眼镜蛇的。
要想成为蛇医,必须了解这些毒。那么最了解的,无过于亲自成为这样的蛇。安谧的音乐下,隐藏着一段黑暗的过往。
再看范宁的外婆,在范宁姨妈的口中,不管是她为了刺激母亲还是怎样,她脱口而出了一句:你也爱他,所以要留他在你身边。
再结合最后一段范宁孤身离开,留下外婆和父亲,是很耐人寻味的。范宁到底知不知道这段比较畸形的关系?
最开始一段,范宁的狗被打死,基本上是属于被姨妈挑唆的。这条狗已经长的这么大,被范宁训练的很好,父亲和外婆都一直容忍范宁养活这条狗,为何姨妈一来,就遭遇厄运。姨妈想要开始新的生活,杀死这条狗,就像让父亲讲院子里的旧汽车处理掉一样。但是她却被打了,爱情终究还是自己想象的时候比较美好,父亲也离开了此地。
大人的世界范宁不懂,而影片最后那条小狗,在跟随姨妈生活的范宁一起时,到底会遭遇怎样的命运,还模棱两可——美好的生活?那不过是阿谀胡说。
再说范宁到底知不知道那个女人是她的姨妈?从范宁知道家里钱罐的位置来看,她不是第一次偷钱,那张放在钱罐里的照片,她肯定见过不少次。
打第一眼看到姨妈时候,她就错认为那是自己的母亲,所以才对她那么亲切,甚至要求母亲带自己走,但迎来的却是背叛。父亲被电击后,她觉得绝望,将那张照片偷了出来,那时候是她第一次想要反抗这样的生活。
而生活往往不是蜜糖。当她知道那女子只是姨妈,而自己是爱情背叛的产物后,她生命力的空洞,会不会再次增大?
等她终于长大,想起自己的不作为,害死了自己的父亲,这种伤害就像是她本人对性懵懂,可是却被强奸的伤痛是一样的。
将她变成了一个黑人的,恰恰是黑人大叔的教唆。
就是他灌输的价值观,背弃了人性中的宽容和饶恕,看似让范宁逃走此地,实际上却是在她生命中留下了更大的空洞。
我们可以通过电影看到,之前离开此地的姨妈,也许也是因为这些充满了所谓“哲理”的话语,而逃离了伤心地,却不得不在十几年后,重新回到这儿。
有些事情不是走开就能解决,也不是时间能够替你磨灭的。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响尾蛇。音乐不能填补所有!猫王也终究会逝去。
通篇来看,这是一部充满了弘扬个人自私倾向的电影,悲哀的虔诚愚昧信教老太太,不知自己生命有什么意义的农夫父亲,对人生完全没有任何自我价值观只能被人左右的范宁和其伙伴,以及看似正常实际变态的黑人大叔,以及想要用别人的人生来填补自己人生的姨妈……
我希望最后这是HE,但这只能是BE!
这是成长的伤痛,也不一定有个好结果。
这部影片,并没有那些人推崇的那么高。这完全是范宁一个人的独奏。我不想去数范宁拯救了多少烂剧本,如果没有范宁,这部影片只会沦落到前几年那部烂俗少女同性恋电影《水仙花开》的地步。
为范宁,才有这篇影评。
5 ) 现实是:“一觉醒来我还是很糟,这一切永远不会变好。”
我有一个老灵魂,至少比实际年龄大得多。莱维伦也是。
最多不过12岁的身体里盛着一个性感少妇的灵魂。即使只是哼唱着猫王的《hounddog》摇晃着单薄的身体,也会让人想入非非。
这样的一个灵魂让莱维伦被送牛奶的青年侵犯。
当她躺在泥水裡,望着灰暗湿沉的天空,眼裡的恐惧渐渐变成愤怒接着茫然。
影片的最后莱维伦在黑人叔叔查尔斯温暖而有哲理的安慰里找回了自我,不在因伤痛而沉默如死海。
电影毕竟只是电影,它总是寄託着人们最想看见的东西。
现实世界里不会有查尔斯,也不会再有自我。回忆会成为一种本能,无法预期地到来却总也驱不散。
黑暗里只有自己,也只能有自己。即使是痛哭也不敢发出一丝丝的呜咽。
找回自己的莱维伦在导演的安排下离开了小镇,用意很明显:她心裡的空洞被查尔斯用温暖补实,又可以再次享受世界带来的欢愉。
HAPPY ENDING~
却不是现实给的了得。
6 ) 挺值得再看几遍的
起初被她吸引,是因为影片介绍上说他因为涉及敏感话题而险些被雪藏。
这部带有神秘色彩的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孩的经历和遭遇。一开始身上因为家庭暴力的淤青,吟唱猫王的歌曲《猎犬》抖动的双腿,一双蓝眼睛,乱乱的卷发,还有身上那件脏脏的老式的对襟连衣短裙。。。她的生活因为爱上猫王和听唱猫王的歌曲而不再空虚,而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听即将开始的猫王的演唱会。但是,这个代价竟是小男友的欺骗和电闪雷鸣中失去的童贞。也许,这就是最敏感的话题,也是促动好奇心去观看的终结。但是,在悬念揭晓以后,最讶异的不是情节本身,而是,导演在叙述的过程中,一直以来的平静和开阔的眼光,并且,给与了观众这样一双眼睛。现在细细的回想,故事的节奏和氛围和《断背山》有些许相似,都是将深厚的不容置疑的情感和变化乃至阴谋,细细密密的安排到某一个不经意的情节里,比如摘回的新鲜的柠檬,比如一夜不安的狗叫,比如暴风雨中的河边的避雨的小屋。。。 这些都在看似无意的安静道具似的出场中,最不经意的为后来的种种铺下了悬念。
再值得一提的就是“蛇”这个意象的运用。在乡村,蛇似乎是再常见不过的动物。它有毒液和利齿,也象征着贪婪和欲望。在影片一开始,就是一组一只蛇缠上一根树枝的特写,主人公小女孩和她的小男友冲着蛇惊奇的跑过去,然后就接吻的条件争论。后来,在小女孩在树上无忧无虑的唱最爱的《猎犬》时,出现了黑人大叔,他研究蛇和蛇毒,并热爱音乐。有一个细节值得一说,就是小女孩准备去捡起地上的死蛇时,大叔告诉他这个时候的蛇依旧会因为反射而攻击人类,并且被咬了以后喝威士忌只能加速死亡。小女孩是听着的,但是,后来,她那么深情的对同样准备捡起死蛇的父亲喊了一声:爸爸,我爱你。然后转身离开,依旧哼唱着那首歌,任父亲被蛇咬到,外婆拿起威士忌急救。
故事里,还充满了对宗教的思考。外婆信奉宗教,但却不肯原谅自己的女儿;父亲曾经对自己家庭暴力并被闪电击中,小女孩问出是不是有罪的人就会受到惩罚,是不是因为她的罪过是身边的人受罚等等;小女孩被强暴后和外婆去做礼拜,牧师宣讲着对猫王歌的厌恶和对内容节奏引发人欲望的批判;大叔在处理蛇的时候,说只要妥善的处理,蛇的灵魂就会得到安息。。。到底谁的教义才是真正的对人类的救赎,片里的每个人都在用言语和行动去证实着,里面没有所谓的答案,只是,顺应着情节,自然而然的发展;但是,导演似乎提供了一个暗示,那就是,不管别人怎样对待你,必须为自己的灵魂而歌唱,去选择自我的救赎。而一切,似乎没有必要看的太过重要,只要自己足够强大,任何人任何事,只对身体造成伤害,但灵魂依然是清醒而站立的。
范宁演技太好了。 PS,孤儿里面的恐怖小女孩竟然是龙套。为什么你还是那么恐怖呢,龙套小姐
天生会演戏的人。
她虽然只有12岁,看起来依然是小姑娘的容颜,可是灵魂却已经苍老。达科塔范宁的演技是同龄女孩中最具成熟度的,后辈几乎望尘莫及。
太残酷了,结局也太安慰人了,范宁演下去~~
我喜欢这样的女孩,柔弱的外表里是坚韧的内核
达科塔·范宁和伊莎贝拉·弗尔曼演对手戏……这是两个未来影后级孩子的初次交手。范宁的演技的确非常厉害,反观中国童星,表演之拙劣令人发指。
每部影片里都有个还不错的黑人好得很 景致不错 范宁表演不错
都说不好看可是其实很不错
让我想起那部第101个吻,描写少女的电影很多,几乎都很好,胖女孩,与性有关的,为什么我一直希望强奸她的是她爸爸···
电影中的小人物刻画得出色,整体上就难有大的缺失。每个人都是小人物,快乐慢乐交替追逐吧。
fanning被夺初贞的那一幕,第二天从地里走出来,像一个被撕裂的破败娃娃。大概她就是天生会演戏那种。阿甘的jane演了多少不负责任的母亲了?你知道有个组叫“父母皆祸害”
Dakota演的很好,是不是人人都是小时候比较灵?
好题材,可惜导演功力不够
首先要说一句:幼奸什么的最讨厌了!!!然后要说一句:Fanning怎么总是出演一些奇怪的角色???然后还有一句:Fanning的演技确实不是盖的!!还有一句:在我看过的几本Fanning出演的电影里,这本应该是最有深度的!还有一句:最后对父亲说出爱,却背叛他真的令人不爽!
非常棒!任何人任何事,只对身体造成伤害,但灵魂依然是清醒而站立的。
Dakota Fanning的个人秀。电影中接连不断的出现各种性暗示与心里隐喻。
征服地内流满汉面~
看哭死了
音乐往往是心灵最后的慰籍
2010.09.25 @ Home太爱Dakota这个小孩 演出来的孩子总是那么成熟那么惹人怜 Charlie - “When your love is stolen and ripped away from you, there is a hole t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