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最近看了部特别撩的剧,里面不管男女主角还是反派,都是肤白貌美大长腿。
男主是这样的——
这样的,
穿好衣服是这样的。
连反派都是这样的,注意看腿
炮灰妹子是这样的……
请问你们剧组是不是把钱都用在请好看演员身上了?
剧组表示,并不是,我们还买了好的IP,请了世界级的导演……
嗯,好的,有钱任性我知道了。
《女鼓手》
这部剧是部英剧,BBC制作,BBC大家都知道,以直逼满分的高质量纪录片和“三集片”英剧闻名,他们出的剧集都是短小精悍,三集能顶别人三十集那种,然而这次的《女鼓手》还真不是三集片了,翻了个倍,六集。
但集数翻倍,剧情却没注水打折,该悬疑悬疑,该烧脑烧脑,该美貌美貌(最后一个才是重点)。
这部剧在播放之前,就荣登《卫报》2018年下半年最受期待的BBC剧集榜首,播出后也颇受好评,拿下了8.2的评分,而且非常稳定。
其实局长本来是非常抵触这个剧名的,因为局长曾在年少无知时被老师骗了去看一部叫做《铁皮鼓》的电影,后来又看了个“阿姐鼓”的故事,从此以后,对“鼓”这个东西产生了深深的阴影。(上面说的两个东西,大家千万别手贱去搜,吓着不负责)
不过后来看在男演员们的大长腿(口水(¯﹃¯))和剧情烧脑的份上,局长还是去看了,果然非常给力,毫不浪费时间。
以下为某反派的手……
这部作品是改编自英国最著名的谍战小说家约翰·勒·卡雷的同名小说。
这个作家说起来可厉害了,出版过几十部作品,有多部被改编成影视剧,有名的《夜班经理》、《锅匠,裁缝,士兵,间谍》、《柏林谍影》都是他的作品,但这还不是他传奇的地方,毕竟阿加莎的推理小说也有不少知名改编作。
但是这位谍战小说家,他是学文学的,所以写了小说,而他本职工作是谍报人员,在全世界都知名的谍报部门工作过。
这部剧讲的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巴以冲突,那时候巴基斯坦面临亡国威胁,巴以关系非常恶劣,巴基斯坦国内出现了激进分子,他们愤怒地在全球范围内组织恐怖活动,暗杀犹太人。
而这一次,一个住在德国柏林的犹太家庭成了他们的目标。
他们派人将炸弹送到了受害者家中,8:30分,一天开始的时候,炸弹爆炸了。
由于受害人是以色列外交官,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前来接管了这个案子,他们虽然在这个故事里是正派,但疯狂程度不遑多让,逮着一点消息就开始玩大轰炸,结果钱花了一堆,恐怖分子的毛都没见着一根。
而这个时候,一位资深特工马蒂(以下简称“老马”)实在受不了自家boss的人傻钱多了,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这个计划很烧脑,很有效,并且省钱。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我们反派的两位大长腿兄弟了。
这次爆炸案主要是由一对兄弟为主谋的恐怖组织做的,他们分别是哥哥哈利勒,和弟弟萨利姆,哥哥负责躲在后面运筹帷幄,弟弟负责执行,所以弟弟的位置是相对比较好锁定的,但是哥哥很难找。(由于他俩名字太难记,我们简单称他们为“恐怖哥哥”和“弟弟小绿”,叫小绿是因为弟弟喜欢穿绿色上衣)
我们前面看到的这张图就是弟弟。
恐怖哥哥暂时不说了,老谋深算非常难搞,弟弟小绿也不是好惹的人。
小绿这娃吧,虽然是负责执行的,简单来说就是负责扔炸弹的,但他从来不自己动手。
他仗着自己长得帅,到处勾引年轻漂亮的妹子,然后让妹子们把装着炸弹的包裹送到目标人物手中。上面那个黄衣服的妹子,就是弟弟小绿的妹子之一。
弟弟小绿穿衣、行为等等有着一定的模式,他喜欢穿绿色上衣,戴精致的手表,给喜欢的妹子穿黄色连衣裙,他撩妹也很有一套,而且是见着合眼的就撩,随时准备发展下线。
也是real敬业了。
然后,这个敬业boy就被老马他们用美人计给抓获了。
他们想以小绿为线索,进入组织内部,从而抓到恐怖哥哥,但这事儿哪有这么容易呢,哥哥可不像弟弟小绿这么瞎,训练痕迹很重的特工也能把他骗了。
老马一拍大腿,决定搞个大新闻,找个素人大美人去卧底。
于是,招募素人美女的计划就开始了。
而远在伦敦剧院里,我们的女主正在舞台上演出,在她演出的时候,台下有个神秘的男人,他穿着绿衣服,戴着镶金的腕表,还故意把自己隐藏的黑暗中。
这行头,怎么看着都像弟弟小绿啊……这是看上女主了?
果不其然,整个剧团都受邀去希腊海滩玩,等他们到了希腊,女主就发现那个神秘人又出现了,而且总在他身边徘徊,刷存在感,但是死活不搭讪。
不仅如此,他还借着地形肆无忌惮展现肉体,真是非常过分了【咽口水】
相比剧团其他人的傻白甜,女主还是有那么一丢丢警惕心的,他对这个神秘人充满了怀疑,但是这位大兄dei实在太能撩了,很快,女主就拜倒在他的西装……额,那个,泳裤之下……
他们开始接触,女主得知了他很多信息,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婚恋史,家族史……
他们还一起做了很多平凡但是浪漫的事,比如在海边沙滩上溜达,女主吃完的雪糕棍被他揣进口袋里。
他邀请女主去雅典玩,还送给他黄色的连衣裙。
到了雅典,他们夜晚时来到神庙,用影子来了一场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浪漫小节目。
他们在月光下跳舞、亲吻,眼看着就要上演十八禁,结果这哥们突然停下了。
女主一脸懵逼,结果男人就疯了一样开车带着女主乱飙,而且目测精神状况很不稳定,絮絮叨叨地说着就他一个人能听懂的话。
看看,颜控的悲哀啊!路上邂逅的好看男人就特别容易是杀人犯或者疯子……
接下来,她就见到了真正的疯子,也就是这个阴谋的主使者,老马。
老马非常得意地表示:“我是这次小节目的制作人、编剧兼导演,我想和你谈谈,你将要扮演的角色。”
女主: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双线并拢,所谓的邂逅和爱情只不过是一场精心准备的阴谋。
老马在抓住弟弟小绿后,找人扮演了弟弟小绿,穿上他的衣服,戴着他的表,学他的性格和行事方式,然后和他一样,去勾搭年轻漂亮的妹子,之后再按照小绿的习惯相处、约会、送衣服……
女主其实爱上的是小绿,除了真正的小绿其实长着不是面前男人的脸。(左边是原版小绿,右边是冒牌小绿)
而很不幸的是,这个一直不能有姓名的特工,也在相处之中爱上了女主,可是任务在身,他还得把心爱的女孩送进火坑。
他几次言辞闪烁,前后矛盾,都是因为这个。
老马挑选的女孩,就是那种弟弟小绿会喜欢的女孩,如果这个女孩也喜欢上小绿(由特工扮演的小绿),那么女孩就通过了选拔,而女孩和假冒小绿相遇相知相爱的过程,也会在她进入组织后成为自己切切实实的背景(不会被人问出岔子,因为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
而假小绿,也会在后面继续扮演小绿辅助女主,给她更多关于小绿的记忆。
《创业时代》里,有个特别缺心眼的桥段,男主对女二说,我爱上的是你的脸,和别人(女主)的声音。
可在这部剧里,就真的是虐心了,“我爱上了你的脸,和别人的性格、爱好、身份、经历。那我究竟爱的是不是你?”
剧情真的非常《色戒》了,不过尺度没跟上,而是偏重了悬疑谍战感。
这部剧的导演是韩国导演朴赞郁,他拍的作品,悬疑和惊悚感都非常棒,他最有名的“复仇三部曲”——《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让他成为了世界级的悬疑惊悚类导演之一。
而这一次,他也没让大家失望。
除了后来的双线叙事,第一集结尾双线合并外,单从开头那一场爆炸案,就能看出水平。
故事开始于7:40,一个摩托车开到了咖啡厅,车手将一个箱子放在了等在咖啡厅的一位绿衣服客人身边,并说了一句“8:30”。
接着,客人结账,带着箱子离开咖啡厅。
背景乐是不停的滴答声,镜头时不时扫过手表、钟表等各种显示时间的地方。
接下来,绿衣服客人开车来到一个地方,接走了黄衣服妹子,然后抵达目的地,妹子下车,敲开目标家门,将箱子送过去。
箱子被目标人物放在家中,目标在起床吃早餐,这个过程中,也时不时有对时间的特写。
而外面,坐在车里的妹子和绿衣服客人,身边也都是时间。
到了快8:30时,镜头开始给一个时钟特写,8:30的位置,绑了一颗图钉,时间一到,指针扫过去,图钉被带歪,而后,爆炸发生……
镜头简单利落,但是紧张感非常强。然而这只还只是个小开头,后面等到女主卧底了,一方面是外界的危险,一方面是她自己的迷失,悬疑感更加强烈。
局长是挺喜欢的,有爱好这个类型剧的小伙伴们,可以抽空看一下,只有6集哦,半天就刷完了。
才不会告诉你我就是来看腿的……
【原创声明:本文为“今天娱乐调查局”独家原创,欢迎转发到朋友圈,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文:余生
编:喵局长
图:net&截图
且不说原著,连相关影评资料和剧情介绍都没敢看,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终于将朴赞郁的新剧《女鼓手》看完。
中东局势,巴以冲突,间谍组织,这些词汇总是在看新闻时从耳边飘过,安逸和平的生活让我从没有想过去了解一下世界上仍有争端和冲突的国家和地区,也没有好奇那些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究竟是个怎样的生活状态。毕竟战争离我们太遥远了。
朴赞郁是我最喜欢的韩国导演之一,虽然他的电影每次看的我极其不舒服,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大师级般的存在。看这部《女鼓手》时,可能因为演员面孔和拍摄地的缘故,并没有感受到朴赞郁的标签,从第二集开始,复古的装饰风格,精致的衣着,细腻的镜头语言,还有他的电影中常见的情欲,渐渐被带入到这个故事当中。一个东方导演,对故事的把控,非东方演员的调度,让人丝毫看不出有隔阂和距离感,真心像往常一样边看边不断咂舌中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一个被组织招募来的演员如何成为一个间谍开展工作并成功完成任务的故事,有《色戒》的影子,但是又不尽相同。不同的是查理和王佳芝的性格,她是一个演员,她性感泼辣,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无畏之心,容易开始一段感情,尤其是富有挑战性的感情。任务的完成就像她结束了演出,演出中她把角色活成了自己,自己当成了角色,虽然也有真情流露,但是更理智并没有拖泥带水。而王佳芝是纤柔细腻的典型东方女人,她虽然也在扮演,但最终没能从角色中抽离,断了性命。
相同的是,二人都是为爱赴汤蹈火充当转战场的鼓手,其自我牺牲的行为对于战争来说是极其伟大的。
影片还在传递着对于政治的理解,任何一个民族都会以自己的信仰,并站在自己的位置狭隘的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与之相对的就成了敌人。然而,哪里有绝对的敌人?在巴解组织的眼中,萨利姆家族乃至整个国家都是恐怖组织。而在萨利姆他们凶狠的背后,是民族的团结,是为了信仰和保卫国家和平而战。
立场不同,孰对孰错?
没有战争就没有鼓手,还是期待世界永远没有争端永远和平吧。
之前看到有人把这一部与贴身保镖相比。看完后倒是发现,这两者完全不是一个类型,自然也无从比较了。
整部剧里最吸引人的桥段要数加迪把自己扮作成为萨利姆,亦真亦假,似幻似梦,明明是他与查理相爱,但恍惚间,可能连查理自己都以为自己是与萨利姆相爱了。听从了他的信仰,聆听了他的故事和历史,最终成为了接棒他的情人。查理是个好演员,加迪又何尝不是?
她成功了,她赢了,她取得了所有人的信任,甚至是那个在当地如神一般,谜一般的Khalil。到了整部剧的后半段,就是看这些所谓卧底间谍的矛盾心情了。你方我方,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查理也会被感染,被打动。这是一件多么艰巨又违背人性的事情。Marty说的如此轻松,什么,Khalil爱上她了?那就让她继续潜伏吧!这其中只有战争,没有任何情感人性的色彩。
结局让人唏嘘,明明是想救你所以没有取下那个电池,却正因为电池而将Khalil置于死地。一切回归到最初,查理和加迪重逢,泡上一壶茶,可以好好聊聊。可已经发生的这惊心动魄的一切,是永远不可能被磨灭的。
最终记得的,只有查理在营地被轰炸后对萨利姆的姐姐问的那句话:我们报复,他们再报复回来,我们真的要这样一直继续吗?而姐姐只是平静地回答了一句,yes.
小鼓女 ,间谍小说大拿约翰勒卡雷的作品,被誉为巴以冲突版本的色戒,韩国朴赞郁导演,男主是瑞典帅哥斯卡斯加德,剧中名字叫加迪,没认出来,原来就是大小谎言里家暴妮可基德曼的那位,超喜欢他的声音,充满了男性的诱惑力 还有那超乎其常的长腿,女主若是不穿恨天高,只能选择摄影角度来衬托男主了,身高比太悬殊了,但女主的壮硕身材却充满了野性的美,聪明的韩国导演让她穿各种饱和度极高色彩的服装,然后就是雅典娜神庙夜景,色诱元素齐备,足够观众自行脑补了。 一次只能问一个问题!陪戏练习非常出神入化,这岂是梁朝伟的冷酷精虫上脑汉奸头目可比的?那份温柔体贴带入感太强,而女主本身就是个左翼不安分三流演员,要啥鸽子蛋钻戒貂皮大衣呀?心甘情愿的就入戏了。 啥叫投其所好,入戏三分呢?这位叫查理的女主就是胆大得在六集电视剧里充分过把瘾不死的典范,天分超高的演技,简直是老天爷赏饭吃,无论是萨利姆的哥哥哈利奥,还有他们精明的姐姐,全部为查理的演技折服了,而这一切,应该都是加迪的长腿色诱的结果。 巴以冲突的悲催,我们无法共情,包括女主,作为一个英国小妞,也与此浑身不搭界,却因为爱慕长腿帅哥加迪,莫名的卷进去了,跟王佳芝不同,佳芝有自己清晰的目的性,只是遇上了梁朝伟,有点豁边,把戏演砸了,莫名的有点同情哈利奥姐弟三人,虽然暴力炸弹恐怖袭击的反击不妥,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报复手段吗? 古往今来有战争和冲突,就有谍战,拼脑子和颜值的故事永远写不完。
不要觉得题目是在吓唬你,这种事儿在战争时期真发生过。
英国著名谍战小说家约翰·勒卡雷的作品基本上都结合了自己曾经的真实经历。《女鼓手》也是。
约翰·勒卡雷以前不是作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林肯学院,先从事教育工作,随后进入英国外交部,很快又被“英国秘密情报局”聘用。“英国秘密情报局”简称M16,在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被公认为世界上效能最高的情报机构之一,与当时苏联的KGB、美国的CIA、以色列的摩萨德(一会儿咱也要提到)齐名世界四大情报组织。
所以在约翰·勒卡雷创作的小说中,人物可能是虚构的,但80%的情节和细节都是他的真实经历。当然,这也是其作品畅销的原因之一。
小说《女鼓手》创作于1983年,曾在1984年的时候就被美国导演乔治·罗伊·希尔改编成了电影。
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后期,当时的中东局势日益紧张,巴以冲突愈演愈烈。而女主角是个普通而平凡的伦敦姑娘,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舞台表演,平时喝喝小酒,谈谈恋爱,然后和同事们一起去希腊度假。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被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的以色列“摩萨德”相中了。
但作家约翰·勒卡雷对这个电影版非常不满意。因为电影版把女主角变成了美国人,而且从一个20岁出头的少女变成了30多岁的少妇。要知道,女主角是这个故事的灵魂,如果你要修改她的基本设定,那整个人的性格与言谈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但是电影版没有,而且还修改了小说的结尾。anyway,反正电影版的《女鼓手》也鲜为人知,说明它确实不够好看。但是。咱们朴赞郁导演的这部6集的电视剧版就非常好看。
好看到作家约翰·勒卡雷自己放话出来,觉得只在电视台播放太太太可惜了!早知道就让朴导演直接拍大电影了。
朴赞郁导演早期的“复仇三部曲”简直是杰出,无论单看哪一部都能作为电影学院的教科书。
近几年他开始走国际化路线,故事可能发生在世界各地,不再局限于韩国本土,加盟的演员也总有国际大腕。但重点是,朴赞郁并没有像有些导演那样,一走向国际化水平就一落千丈。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其作品也保持了他一贯的优秀水平。比如今天推荐的这部英剧《女鼓手》。
上面说到,20岁出头的女主角莫名就被以色列情报组织“摩萨德”相中了。
“摩萨德”这个组织非常厉害,他们的主旨是“犹太复国主义”,眼线遍布世界各国政府的中枢高层。50年代,它首先搞到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通过美国公布后震动全球。60年代,它通过跨国跟踪,把二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战犯艾希曼从阿根廷抓回以色列受审。1966年,它从伊拉克偷走了最先进的米格21战机,后来还组织突击队远程奔袭乌干达首都机场,成功解救100多名人质,而自己只损失了1个人。
“摩萨德”招募人员时不按常理出牌,当然也有统一标准,但他们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故事中,根据”摩萨德“掌握的敌方信息,他们需要一位有足够吸引力的女性渗入到巴勒斯坦的恐怖组织中。而女主角本人性格泼辣,外貌性感,吸引力是足够的。而且也没有什么政治信仰。最重要的,她是个drama(戏剧)girl,在舞台上的表演也很优秀,演技很好。卧底工作也可以看做成一种表演,只不过你得临场发挥,所有人都是你的观众。
可如何才能让女主角心甘情愿的加入到组织中呢?于是“摩萨德”派出了自家的一员大将去吸引女主角,最终成功地说服她为己所用。
这是谁?这是瑞典演员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啊!可以马上派他说服我加入组织吗???我愿意我愿意
在短短6集的时间里,朴导演不仅要让女主角和男主角令人信服的相爱,还得让女主角顺理成章的加入“莫萨德”,更要让女主角最后能有理有据地被巴勒斯坦组织认可。挺难的事儿,朴导演做到了。
从男女主角初识之时的欲擒故纵、遮遮掩掩,到两人并肩作战、互相依靠,导演没有安排太多的台词和情节,主要依靠演员的情绪和表现,外加镜头的调动和剪辑的配合。在朴赞郁的镜头里,女主角完美地表现出人在年轻时的傲慢、无知、热情与真诚。而男主角靠着眼神就让观众知道,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特工间谍。
整部剧完全是朴赞郁的风格,色彩复古,镜头阴郁,角色之间充斥着爱欲、温情与阴谋,但叙述还是淡淡地,仿佛你站在海边,一阵阵海风撩拨在你的面庞。每集的开头结尾设定巧妙,承上启下又扣人心弦。
比如第一集开篇,直接让一伙巴解组织的年轻人用自制炸弹轰掉了以色列驻德国的外交大使的家,里面的人无一生还。观众的胃口一下就被吊起来了。
剧中的其他角色主要负责冷酷与残忍。
男主角的上司是“摩萨德”组织的高级领导人,他带领着自己的小队冲在反恐怖行动的最前线。他唯一的目标就是瓦解巴解组织的恐怖行动,并成功抓住该组织的主要头目。所以他不择手段,毫无怜悯之心。
听上去,以色列在剧中是正面形象,巴勒斯坦是反派大魔王。但朴导演并没有这么处理。
在女主角渗入到巴解组织后,我们发现那些大胡子的巴勒斯坦人也并不是魔鬼。他们爱自己的同胞,他们想让世界重视他们的需求。他们组织里有是孩子,有妇女,有残疾人,也有老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也想要世界和平。
朴导演的这种旁观者的处理方式蛮合适的,毕竟我们谁也不是巴以冲突中的当事人。
战争里谁也不是无辜者。
巴以矛盾错综复杂难解难分,庆幸我们没有调入这么一个泥潭之中。
女主说过一句话,victim yesterday,tyrant the next day(大概是这样的)。镜头既展示了巴勒斯坦人被仇恨扭曲的人性,也展示了巴勒斯坦人在犹太人残酷镇压下的血泪史。仇恨换来的永远都是仇恨,一代代变本加厉的继承下去。
开头第一个镜头非常惊艳,色彩在剧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在电视剧里如此大胆运用色彩的导演我还没有见过,毕竟这是风格化的东西,而电视剧则是相对通俗的艺术。这也许是朴赞郁作为一个作者型导演最后的倔强。(我猜的)大导演拍电视剧的场面调度能力绰绰有余,怎么夸都不为过。
美术上下足功夫,但情节真是寡淡,第一集两条线都提不起兴趣
沉浸感不足,总是隔着一层薄膜。导演年轻的时候没长时间异国留学生活,想跨文化做电影真是太难了
男主角真好,热爱环保,在撩女主都不忘捡垃圾!
开场时总觉有些慢热,直到最后再次被朴赞郁所折服。剧情将线索层层相叠最终汇聚成约翰·勒·卡雷所架构的庞大计划。诡异的冷色调之下,五彩斑斓的装饰和布景都覆上一层抑郁的色彩,折射着冷战背景和巴以冲突下的仇恨与悲伤。广角镜头外圈的畸变和边角虚化的拉伸,正如同片中虚实交汇,模糊了现实和故事边界。快速交织的剪辑,角色身份的重叠与呼唤,也令观众迷失在真假不分的谎言和真相之中。谁又不想和平,但和平从来就是无解的疑难。结尾随着音乐的逐渐升华,《慕尼黑》般的片段再现,小鼓女敲响战鼓,士兵们皆为信仰所战。镜头的快速推拉,移动,变焦,无疑是朴式风格和谍战剧情完美融合的体现。这就是一部6个小时的电影,所有的铺垫都是为最后一刻高潮的爆破。在烈焰与尘土褪去后,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硝烟后的人物们的真实自我又究竟是什么。
挺不喜欢这种过分控制的美学风格,虽然里面的现代建筑实在太美了。勒卡雷频繁地关于伪装和站队的追问也第一次让我有些不耐烦。但最后那场戏太惊人了,所有夸张的戏剧编织和戏中戏好像都在铺垫这一刻,这个女演员假戏真做、情不自禁的时刻,那种几乎已经相信又立刻被迫放弃的绝望感,简直夺走了我的呼吸。
色戒呗。在角色的陈述中回溯现场,我喜欢这个调调。但女主角的长相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去希腊度假的女演员】,不敢相信她是96年出生的,像一只断了腿的鹿。珊农贴了胡子完全认不出来了。剧情过于沉闷了,一集比一集难熬。
完全就是英剧版《色戒》的感觉,风格一如既往的朴赞郁,杂糅了阴谋与情欲的冷硬派谍战剧。作为导演的朴赞郁完全是按照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来拍摄这部剧,所以整部剧集中对色彩构图、光影运用乃至演员的站位完全就是电影级的水准,复古又迷人。不过剧情稍显沉闷,没看过原著追得很费劲。
朴赞郁拍的人物特别漂亮,美术上做足了功夫,情节上紧凑一点可能会更好。这种主题对比《色戒》会有伤害。[B]
巴以冲突版《色戒》?E大演王力宏那个角色吗?
所有因为pugh的颜值或者身材弃掉的,你们都活该看不到精彩的地方。四哥某种程度上被pugh妹子碾压了,戏份本身不对等很难说到底是演员问题还是导演问题,但对手戏肯定是彼此的。六集不长不短讲得刚刚好,虽然terror的部分太想当然也经不起推敲,但很久没看到这种气质的剧作。gadi沉默寡言但说的都是真的,而她也在最后意识到了他是真的。
女主角太惊人了。22岁。不靠脸蛋不靠身材全凭演技。什么朴赞郁什么调度色彩构图霍珀风全都靠边等等先。想给女孩一个大大的拥抱。
虽然残酷,但我相信这个故事。很多评论里说是英国版《色戒》,这是个糟糕的比喻。不是。
缓慢地推进,色彩浓郁,稳定又慢热。
太棒了!尤其是刚开始的那一连串镜头朴赞郁的调度牛逼!E大自带忧郁气质演这种神秘间谍的角色非常抓人!而且剧情也很引人入胜,唯一的不足是女主真的太聒噪了,设定略显烦人
巴以对抗,尤其是前几集在爱琴海边上演的人生舞台非常让我想起福尔斯的Magus。前半布局和入戏吸引,结尾略感乏力。讽刺的是政治都是目标崇高手段肮脏没有一方干净所以到最后站队并无高下靠得住的只有一个情字吗?佩服选景的人,好多建筑复古摩登、楼梯构图超赞。没有看过Michael演话剧,不过这个剧的他的看上去就像演话剧。丰满偏胖的女主造型多变,在影坛美女中蛮特别的。有一点很奇怪,如今电视剧日益电影化,本剧虽然表现手法很电影但不知用的啥摄像机画面质感谜之廉价,不太好。
情节精彩,女主角表演极为出色
不落俗套、慢热但别致的一部谍战剧。把一个一流演技、三线境况,充斥臆想人生经历的小演员,卷入一场巨大谍战。这样清奇的框架,本身已经能衍生很多与众不同的剧情和人设冲突。场景和服饰异常多彩考究,视觉上舒缓了谍战本身的一部分紧张,让人很愉快地观赏。节奏张弛有加,恰到好处,剪辑也大赞。
直到爆炸的序幕太赞了,视听语言真是精致。因为有倒计时,抓住了各种钟表刻度。不断加快的钟表声和击打墙壁的棒球,都成了节奏的一部分。和《斯托克》一样,朴赞郁还是很愿意强调黄色。音乐品味一流。故事格局也挺大,有真实与舞台两个空间,在出字幕的段落和正片中都有高处俯瞰镜头。人,好像就是棋子。
英剧的节奏的确要比美剧缓慢,但最终发现它的优雅迷人,润物细无声啊。美剧擅长快节奏,光怪陆离(真探除外)。导演却是朴赞郁!女主要是身材像男主们,可以五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