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要讲的是漫改电影快把我哥带走。
我特地下载了快看漫画,看了一下原作。
果然,原作是类似四格的片段式长条漫。
本片整个就如同漫画原作一样,是一个个非常散非常片段的故事。
虽然它并不是严格对漫画的改编,但是这些问题却基本都继承了。
故事的主轴是一个很典型的失去后才知道珍惜身边人的故事。
从男主到故事都很有我的少女时代的感觉。
一开始哥哥总是调皮捣蛋,后来送走后发现这些一一反转,了解了哥哥的宝贵,可是因为别的原因哥哥回不来了。
这个骨架很经典,但是,问题也还是很多。
最突出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哥哥前面太坏了。
当然不是狭义的坏。
豆瓣上关于本片的短评里最高赞的一条提到的也是这个问题。
哥哥所有事都是为了妹妹好,可是至于做到那么过吗?为了不让妹妹发现父亲酗酒了,就需要把她头发也扎床上还录个那样的闹钟吗?
为了给妹妹买电动车就可以动用她攒的钱买零食了吗?难道不应该是自己攒钱吗?这个行为可是偷窃啊!
很多事,如果是按照他口述的目的的话,也就做到五六分足够了,可他每次都做到了八甚至九,当然为了漫画化夸张可以理解,可是多出来的也太多了。
那就只能解释为哥哥的恶趣味了。
而且,更严重的是,哥哥自以为是的掩盖,其实没有任何用!
我们回忆一下开始没有交换的片段里,其实时秒才是对家里的状况更关心的那个人,甚至还搞了个乌龙送花。
这与后面时分所说的瞒着妙妙是矛盾的——因为妙妙是傻白甜,时秒是小大人。
这些事瞒不住时秒,那就更突显这些事真的全都是时分自己的恶趣味了。
那么时秒为什么要那么怀念哥哥呢?
因为片中过度缩窄了时秒的朋友圈,这个缩窄不是对比漫画,而是现实。
本来时秒的朋友圈子里就只有两个人,时分和妙妙,她本来是亲妙妙而远时分的,但是交换之后,我们发现妙妙因为并不讨厌时分,所以是对于时分时秒都亲的一个状态。
说得简单点,这事情换成爱情的话,就是被闺蜜给绿了,这才是造成她不爽的源头。
这本来就是一个男朋友对我不好,结果我和他分了以后他又泡了我闺蜜我更不爽的故事,只不过把爱情换成了血缘关系。
如果当成爱情故事看的话,该拔高的地方就拔高不了了。
所以影片里出现了第二个硬设定,随着哥哥过去,爹的属性也跟过去了。
本来我们看,妙妙家其实是个比较幸福的富二代,电动车,零用钱,你没钱我有啊。
还有钱追星……
结果哥哥过去了以后,一下子她爹也变得酗酒睡大街了?这也太强行了吧!
而且片中竟然还用时秒自己的独白道出了这点,哥哥过去了,他家也跟着散了——这为什么啊!你到底许的什么愿啊你这个破坏别人家庭的坏女人!
那么从剧作外角度看是为什么呢?
因为要拔高哥哥,只有这种曾经拥有后来失去的占有欲作祟还不够,一定要把哥哥拔高。
但是恶作剧这层又不能丢,这个玻璃天花板给限制死了,时分不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那就只能矮化别人了,所以爹妈都不能是好东西。
两边的爹都酗酒睡大街,妈也是不管孩子,连生日都不记得,每次出场就是吵架和逼逼要离婚。
这样一对比,哥哥的形象才能显得高大,从观众到时秒才会更觉得可惜。
本质上这和抗日神剧里把鬼子搞成傻逼是一样的手法。
然后就是前言里提到过的,散的问题。
几乎从开头之后,片中每段都是零散的片段,而且真的不太讲衔接的逻辑。
中间刚交换之后还莫名其妙成了群戏了。
拉进来那个根本不会演戏的小哈利波特和时分的两个跟班。
甚至好像还稍微正经地讲了一下开心哥和时秒的感情线,真都是哪跟哪的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同样散的还有妙妙的追星属性,和我的少女时代不同,这里的追星真的毫无对剧情的推动作用,纯粹是没事情做了没布景搞了给安排一下。
这些问题其实放漫画动画电视剧里,都不是问题,尤其是日常系作品。
本来这些就是越演越开阔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的人设越来越丰富,主线偶尔串一下就行了。
但是这是个电影,而且是主线无比明确的电影,就是时分时秒的兄妹情,那这些乱七八糟的人物事就不该占用太多时间,尤其还是半场空降。
本片的表演是最大的亮点。
当然也是在青春片的维度里说。
可能也就青春片能容忍一些漫改元素在里面,可以浮夸,可以让彭昱畅或者王大陆摆出看起来做作但是看习惯了也很带感的大表情。
当然真正支撑起全片的还是张子枫。
这点上比少女时代里的宋芸桦强不少。
尤其是本片的煽情部分几乎全都只能靠张子枫。
导演想要煽情时怎么做的呢?就把张子枫丢在最前面,让她对着镜头哭。
大特写一给,让张子枫自己发挥。
你说,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真的这样对着自己哭,再来个音乐,你能不难受吗?
但是从头到尾能煽到人的也就这一招了,最后彭昱畅一哭(还是个更容易煽的哭中带笑)就效果差得多。
再有的优点,就是各个小片段,有的还是比较出彩的。
虽然散,但是很多场也都还是能提供类型满足,看看拌嘴,看看打闹。
最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时分送时秒回家那里。
许完愿之后,按理说哥哥已经换回来了,但是观众还不确定,看起来好像也还没换回来。
哥哥也对时秒挺好的,结果灯忽然亮了,观众有点觉得不对劲,再一进房间,发现真的换回来了。
也就是说之前的告别,其实是真的时秒和时分的告别了。
这一下子观众情绪就感觉不对了,身份一转变,前面那场戏整个就变得格外引人回味。
本来看的时候波澜不惊,想着后面要淡出了要淡出了结果没有,但是后来揭秘了才给你把情绪返上来。
观众回味着,片子里也没停,灯一拉一放,登上车子开始哭,观众正好情绪也到了,哭。
整个处理都非常高级。
当然也还是有设定硬伤,前面许愿都睡一觉起来才生效呢,怎么这立等可取了?
最后稍微延展一下。
上映前就有人说这片子是二胎宣传片,但是看下来感觉吧,其实也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它还是以妹妹视角展开的,也就是说看完最多让人想要个哥哥或者姐姐,可是让你爸妈给你生个哥哥姐姐也是有点太为难他们俩了……
其次,就是标题所言,其实这个家真正悲剧的来源在爹,看起来好像有点家里有问题了还有自己兄弟姐妹做个小港湾的意思,但是再仔细一想,如果是爹这出问题的话,那还有什么兄弟姐妹啊?
甚至可以说,这简直就是在反婚啊!代入个女性角色看看,生了两个娃,结果老公天天喝醉了在外面睡马路,要离婚了你儿子还说要照顾他爹?
你寒心不寒心?想不想抽这小王八羔子(老王八是你老公)
等于说这片子给你讲了半天桥对岸的风景多好多好,但是告诉你这个破桥随时要塌,那你还愿意走吗?
近年来的国产青春电影都挺让人失望的,所以决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挺审慎的,主要是挺喜欢彭昱畅这个小孩,感觉有天赋,再加上张子枫也是挺不错的新生代演员。
但是这的确是少数令我想提前离场的电影,情节比较狗血,主要原因是人设转换太突兀,短评第一这么多赞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粉丝硬扯人家是黑真是很那啥了)前半部分还行,后半部分高潮处理得很差,感觉不是彭昱畅没有演好,而是本身桥段处理得就很奇怪,演员在演一个人物时一般需要内在的逻辑做支撑。哥哥对妹妹的好竟然是自己和盘托出?内心独白放到台面上说本身就使其感人度大打折扣,而泛泛而谈哥哥的目的是为了妹妹好,为了守护她的纯洁世界实在是过于牵强,首先电影对妹妹的这一特征并没有做铺垫,蜜汁为了纯洁世界?看电影里面要分科应该是高中了,也应该比较成熟了吧,退一步来说即使是妹妹性格特征如此也应该有伏笔和铺垫吧,但是并没有,合着全天下的妹妹都应该在哥哥眼里是纯洁天真烂漫的?而且还要说一句,实际上同一年龄段的女孩一般来说是比男孩子要早熟的,所以应该是男孩子会比较迟钝和粗心,当然这不是这里的致命问题;其次就如短评第一所讲的,将先前调皮捣蛋的行为与为了掩护爸妈的感情破裂生硬转换真的是难以从逻辑上让人信服,有一万种方式可以对妹妹好,为什么偏偏是这样的呢,调皮捣蛋到温柔细腻的转换本身就很难,影片此处处理并不令人满意。你在对我隐瞒一个我不管早知道晚知道都会心痛的事实,拿走我全部的零花钱去赌一个你也不知道会不会中的要送给我的电动车,而我只想有自己的零花钱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养自己的宠物。
其次是后半段的强行煽情,张子枫的演技确实让我在此处感到一丝触动,就比如骑车出去找哥哥那里,表现得还是可以的,但尾声充斥着一堆烂煽情,就比如最让我难以忍受的,哥哥去见继父叮嘱了妹妹的喜好和习惯,本是没什么,煽情也无所谓,但是何奈想要观众落泪的愿望真的是太过急迫,“妈妈,谢谢你让我做时秒的哥哥”“时秒一定会找到一个真正爱她的人的”等………………这些台词就很不合时宜啊……合着你妹妹是告白失恋了多少次搞得大家都不相信她能找到爱她的人吗??煽情也要适宜好吗,首先摆到台面上的话说出来感人度和真实度真的大打折扣,其次你是一生都见不到妹妹了吗?让人感觉像生离死别?真正优秀的片子煽情从来不需要这样刻意的失去内在逻辑的台词。“你快哭啊观众,求求你了”的目的真的跃然纸上。
还有片中妹妹突然出现的一抹有着爱情的气息的片段是怎么回事……令观众很是不解啊,想要表达什么吗?
本来是想写短评的,一下子写长了就直接放到影评里了。前几天刚看了一出好戏,今天查了查竟然发现这两部电影评分竟然一样?为一出好戏感到有点不值,就我感觉这部电影的叙事技巧和主题意义并不足以使其抬到和一出好戏一样的高度,首先剧情衔接上硬伤就很大。如果说的是一个使人信服的故事,且讲述得好的话,也许更能配得上现在的分数吧,虽然这俩都是爆米花电影。
PS.这个长评一定会被粉丝秒点没用。
异性恋才腻腻歪歪呢,真兄妹从来是动手的。
和另一个编辑盆友聊电影里的兄妹关系。
可我脑子里闪现的,都是奇怪的东西:
这个世界被德国骨科占领了吗?
独生子女瑟瑟发抖。
变态的人类啊,男女之间就不能有纯洁的兄妹之情了吗?
[快把我哥带走]里有。
名字就很中二,与小清新、纯爱、文艺坚决划清了界限。
哥哥时分(彭昱畅饰)和妹妹时秒(张子枫饰),每天都在互相厮杀。
厮杀的主题,包括零食、零花钱、谁提包等等关系生存的重大问题。
长期被骨科荼毒的独生子女忍不住要感叹:
这样充满漫画感的兄妹,是真实存在的吗?
兄妹感听起来简单,演起来难啊。
有张子枫和彭昱畅在,这戏就至少成了一半。
人们成天讲,演情侣,是要看化学反应的。
两人站在一起,观众便有了心下判断。登对,或者不登对。
但“登对”这个词又太缺乏量化标准。鼻梁该高一厘米,还是嘴角再抬五度?
这也让爱情片选角,成了一门玄学。
但你们进一步想想呐,演兄妹不是更难了吗?
一看就得是一家人,但又绝无暧昧。比玄乎的“登对”,还要再微妙一点点。
参考段誉。钟灵、木婉清、王语嫣,都说是名义上的妹妹。
结果呢?段公子的这出兄妹情,是陈奕迅歌里的《兄妹》。
哥哥力始终是盖不过男友力,站在谁身边都像男朋友。
时分,就深得哥哥力精髓了。
他教育万岁,后者正苦恼和弟弟万幸关系冷淡。
你和万幸,那说好听了叫客气,说不好听就是陌生。你们喝过同一瓶水吗?吃过同一碗饭睡过同一张床撒过同一个谎吗?两个人干过架没?
而彭昱畅和张子枫,在饰演兄妹时,把以上兄妹相处的核心思想贯彻到底:别客气,往死里坑。
加上漫画感,这对活宝兄妹演得相当合衬。
每天,妹妹从还没起床就受欺负。
要是恋人应该哭唧唧吧。
妹妹就不一样了,直接打,高抬腿踢,能把哥哥打死了这辈子就值了。
张子枫的体态动作太到位。
哥哥爱偷吃妹妹的烤肠。
要是恋人吧,推来搡去你侬我侬咬一口。
可哥哥,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吞了半拉,还剩半拉也一并拽走。
彭昱畅那抑扬顿挫的挑眉咧嘴也太精准。
我妹妹只能我宠着?不存在的。我妹妹只能我欺负。
片中有一幕,是时分变成了妙妙的哥哥之后,把时秒误认成妙妙,还要去偷吃她的烤肠。
一扭头发现认错了人,时分尴尬地吐了出来。
也只能欺负我妹妹啊。
这种活灵活现的兄妹相处模式,一部分来自于漫画原著。
包括偷吃烤肠、蹭别人家的鞭炮听个响、剩菜不断加料吃一个礼拜、给妹妹买冰淇淋却自己先舔,等等生活化的细节,都是原著梗。
另外一方面,郑芬芬导演([听说])也是和四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
张子枫把握不好怎么演妹妹时,郑芬芬就出马示范。
打得不够好笑,不够凶,就再多打一遍。
彭彭真是坚强不屈的哥哥。
异性恋才腻腻歪歪呢,真兄妹从来是动手的。
但就像老话说的,打是亲,骂是爱。
哥哥在球场上被撞倒,妹妹二话不说就要跟对方干架。
即使哥哥被“换”成了别人的哥哥,但哥哥力也还在。时秒打架进警察局,时分就陪她进。
更不用说,掩饰在那些欺负下的真相,是希望妹妹晚点承受家庭破碎的打击。
这部电影也有很多小Bug,包括父母线略粗糙,情感线略突兀。但仅仅是卡通感,和兄妹感,就太招人喜欢。
原著漫画,都是兄妹俩的中二日常,嘻嘻哈哈。
而电影,通过真的“把我哥带走”,让时秒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领略了哥哥耍贱外表下的好。
也让我等独生子女开始了解,真正的兄妹是什么。
我很喜欢一个设置。时分在学校闯了祸,老师把兄妹俩叫到学校,让他们把家长叫来。
结果两人默契地存了假号码。
尽管刚才还要打死哥哥,但面对老师,还是要护着他。
这个世界是很奇怪的。爸妈会吵架,也可能遇见小混混,想要的大车永远没钱买,学校闯的祸事一箩筐。
小风还是大浪,两个小生命是背靠背度过的。不服世界游戏规则,就一起作案。
兄妹,在这个世界上是同谋,是共犯啊。
-
文: 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电影版,相对于漫画和电视剧而言。
可能是抱有的期待太高,所以落空了吧。看预告片的时候,就有点不可思议,快把我哥带走结果哥哥真的被带走了?
我不喜欢的点:
1. 和漫画原著并没有太多情节重合。一致的是妹妹会武功,哥哥一直欺负妹妹,但漫画里妹妹也总是暴打哥哥的好不好,电影里就体现了一点点。万幸万岁这俩货就出现了没几次,甄开心也就最后抱时秒的时候来了个特写。兄妹俩的主角光环太耀眼了,把其他主角都屏蔽了吗?还有漫画里根本没有哥哥被带走的情节;原著里设定兄妹家里很穷,但房子大到能滑轮滑是怎么个情况?
2.哥哥角色的塑造,我看的漫画理解的是无厘头又深情,捉弄妹妹但不过分。但电影里的哥哥TRY TOO HARD. 为什么捉弄妹妹要给妹妹调晚闹钟还给她把头发绑在床上? 为什么妹妹买给妈妈的花在家里一片矛盾的时候还在带着花耍宝?为什么说和妹妹捉迷藏自己却在打游戏?为什么经常把妹妹的烤肠吃掉明明知道她喜欢吃?在哥哥最后的解释里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太生硬了吧。难道只有这种惹妹妹生气甚至崩溃的行为才会让她不受到更大的伤害?贱贱的人畜无害的微笑就可以让一切怒火烟消云散? 不可能。
而且哥哥戏太多了。为什么妹妹干什么事都会有哥哥在旁边搞怪?这是用来搞笑的?所以才是喜剧片?但是一点也不搞笑,只会觉得哥哥很烦。
3.喜剧片一点也不喜剧,接上面。我看电视剧版的时候笑到拍床,台词自然不做作,情节流畅不尴尬,荣幸成为我上大学之后第一部一集一集追下去的剧。但看电影的时候我全程面无表情啊。一点也不好笑好嘛?!如果是部亲情片,可以把喜剧这个标签去了吗?
至于上面所说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因为电影时长有限,只能精华精华再精华,哥哥的个性是精华中的精华,自然要夸张出来。
漫天都是好,第一次逆流而行,有点小紧张。
一、首先谈谈感触吧。
1.感谢万达APP,感谢豆瓣“诚不欺我”。让我没有错过如此优秀的国产片。
2.那句在站台“那把我拉下了”受一万点暴击......相信许多人在这里都get到了泪点。而且这个前后几秒的影视效果做的也很到位,首先哥哥妹妹站在站台的两侧,代表着从此两人的生命轨迹从此是两条线,亦也有各奔东西的意思。(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3.无灯巷。那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表明时秒怕黑。“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浓浓的时代感。这个点我get到了。
4.时秒说“我谁都不想跟,我跟你们不熟”。只有有过此经历的人才能理解。
5.最后时分跟了爸爸,感受他浓浓的担当感,他知道跟了爸爸代表这什么,“两相其害取其轻”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为了什么?放下较为优质点的生活去老家,去乡下,去陌生的地方,去陌生的环境,再去照顾那个“醉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老爸。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6.还好时分有时秒。还好时秒有时分。
二、对于演员。
1.张子枫的印象就是《唐人街探案》最后阴恻恻那一下,但这部片子的演绎真的让我看到张的认真。
2.彭昱畅(时分)真的演的太好了。把逗比演绎的淋漓尽致,却又透露出浓浓的温情。继续踏踏实实的演好戏,做好演员。一定会大红大紫。
3.说一句题外话,看到万达APP还有豆瓣对这部影片的腐酸,真的不得不说两句,韩国欧巴演绎的欧巴就是欧巴,中国的哥哥演绎怎么能调出那么多刺。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1 演技在线,故事也基本没有大毛病
2 后半部分有些拖,有些无聊
3 生日许愿实现这样奇幻题材的电影可以拍一堆,是个电影创意突破口
4 未来电影院里也许会掀起一股漫改大潮?
5 每个重要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色,这在以往商业电影里不常见
6 这个题材其实有些触碰禁忌话题
7 比那些成吨的国产烂片好了很多
被计划生育政策挟持着长大的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对这样的兄妹情也不禁艳羡起来;可是倘若长大后的我们真要被二胎政策挟持、生育基金剥削,又觉得人间可憎。
于我而言,纵使整个第三幕都拿来煽情,它的问题还是“不够煽”。既然选择经典煽情模式——靠不断堆叠喜剧性“表层情绪”,藏匿起“情感底色”,再拿半小时把这个底子掰开、扭转,煽地叫一个天荒地老;那完全,可以再煽地夸张一点。选角非常成功,张子枫和彭昱畅都是符合影片“二次元气息”,同时没有形成套路化表演的演员,所以在这类风格包拢下会显得戏特别好,鲜活无比。#我妈的暑期档最佳,哭得叫一个夸张,把我吓着了,可能只有老阿姨才能懂“00后感”的电影吧#
没看出二胎政策好,倒是看出了离婚大军多。兄妹俩的相处模式太欢喜冤家了,导致整个故事的走向都很诡异。“听说”的郑芬芬拍了一个五颜六色的厦门童话,95后小朋友们满脸的胶原蛋白啊~(怪蜀黍露出慈祥的傻笑)
【C+】胜过绝大部分国产青春片,较为真实的展现了中学生活,笑点自然,泪点也是精心设计过的而非硬煽(找卡,怕黑都有前后呼应)。编剧很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在时分成为别人的哥哥后,时秒对哥哥的感情从讨厌到怀念,靠的不是『一个人过久了才想起哥哥的好』这种将推动全交给时间的薄弱情节,而是因身份变化让她从第三方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这给予情感更丰富的动机,也让角色有了更多成长。但片子也有很多不足,气质太卡通太孩子气,成人世界简单的像过家家,偶尔产生自己在看快乐星球的错觉。而且片长太长不够精炼,出现了好几次情绪一直拖沓不收尾的情况(尤其是结尾),张子枫很出色
3.4星。1.有哥哥真好啊。2.有二胎的会离婚,没二胎的也会离婚,该离还是会离,和几胎没关系。3.前半段展现出一种略显做作的青春兄妹情,后半段反转小有泪点,彭昱畅演技可以,同年龄层第一梯队。4.导演能力不足,可能搞不清楚“开放式结局”和“没头没尾”的差别。5.爱情来的很突如其来,意义何在。6.小细节和前后某些伏笔的呼应做的不错。
不想让妹妹发现父亲醉酒,你可以早点起床把爸爸带回家,不一定要调慢妹妹的闹钟还绑住她的头发。不想让妹妹发现父母吵架,你可以带妹妹一起去玩,不一定要自己打游戏让妹妹找不到你。应该是你请妹妹吃东西,而不是每次都偷吃她的烤肠,还偷吃妙妙为别人准备的饭菜。你嘴上说攒卡是为了给妹妹买电动车,可你为什么要偷妹妹的存钱罐?用妹妹的钱买零食攒卡换电动车再送给他,这是什么逻辑?既然父母心意已决,就应该告诉妹妹真相,而不是一直瞒着她,更不是把保护她作为捉弄她的借口。你口口声声说妹妹最重要,却最终还是选择了抛弃妹妹、和爸爸在一起。你欺负小孩在先,你却反过来把小孩的哥哥们打一顿,你凭什么犯了错还打人?你自私、幼稚、刻薄,缺德,还打着爱妹妹的旗号欺负她,甚至让她误以为你真的爱她。这样的哥哥赶紧带走,慢走不送!
用固有的爱情片模式去套用家庭类型电影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雖然充斥著各種過猶不及的闡釋和煽情,但國內難得乾淨氣質的兩位年輕演員奮力演出,讓人討厭不起來
本来以为是一部烂剧,没想到不是,兄妹的相处逻辑意外的有趣,还是值得一看的
太不容易了,赶紧许愿把她爸带走。
那句“你把我落下了”,受到一万点暴击…
今年份的《闪光少女》吧,故事稀碎,差一步就骨科了,但台湾导演拍出来的青春片还就能接地气又不土。彭昱畅真是不错,贱兮兮的样子完全是个小黄渤,还比黄渤年轻时好看点儿,全片所有笑点都在他身上了,未来值得期待啊
三星都给小演员吧,至于这故事本身就算了,看完了才知道原来是漫改。
改编好评。电影前半部分欢乐,后半部分煽情。电影最后张子枫那句“你把我落下了”太戳人了,感动温馨。
彭昱畅长了一张十分有喜感的脸,饰演的哥哥贱兮兮的。张子枫清新可爱,演技在线。编剧为了后半段的反差,前期设计的情节太贱了,编剧用第三人视角还原兄妹两相处,也给哥哥的行为找了看似合理的理由,在善意的谎言保护下是哥哥偷吃烤肠,多次威胁妹妹。
其实这部电影还蛮有生活气息的。虽然没有哥哥,但是小时候我跟我姐姐也经常吵架。想念她们了
一般,中规中矩,感觉是在看儿童剧。前期夸张尴尬,后期气愤烘托很稳定有点小感人。时分这个小孩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演技不太好,感觉长得有点像小沈阳,不过对小朋友的演技台词不作太高要求了。张子枫演得比时分这个好。
演员是相当不错的,张子枫到位,彭昱畅炸裂,在国内的漫改作品里面,难得一见代入感强的情感力量,在后半程蓄力爆发,印象最深的是姐弟切分开两条线讲述两个家庭,不仅预设了未来更披露了前史,如果以宣传物料的方式把开心哥与兄弟俩的支线补全,会弥补篇幅不够的缺陷吧,想必精彩
还是五星吧,继去年的《闪光少女》之后彭昱畅的又一部“中国式”青春片,清澈,真诚才是这种电影最重要的东西
7,整部电影其实是用了情感片类型模式做的,不过用这种方式聚焦兄妹情还是挺有趣的。而且在表达青春方面也算清新有趣。尤其是:彭昱畅、彭昱畅、彭昱畅。他是全片最大加分项,又萌又贱的角色,可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