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儿时的时候,像剧中童玲这样的家庭很多,清苦拮据的日子里,善良的女人为家庭过得好一点而操劳,男人则因为琐事发脾气喝酒打人,无论是住平房的时候还是住楼房的时候,我都见过这样的事情,我爸的好朋友和我们住一个单元,他的妻子好几次都被他打的来我家向我骂哭诉,一说就哭哭啼啼到半夜。身为一个男人,我最瞧不起的就是打女人,没正事不争气都可以原谅,爱喝酒不务正业也可以理解,打女人,实在是最下贱无能的男人才会做的事,不管有多大仇,都不该和女人动手。 童玲是个戏班子的女儿,本来和师兄张武互生情愫,可她总觉得唱戏的男人靠不住,于是嫁给邻村的瓦匠赵长林,按理说手艺人还是可以给一个家支撑的。可惜童玲第一胎生了女儿,赵长林一家失望至极。长林父母以分家为由,把儿子、儿媳轰到摇摇欲附的老房子里,长林心里有气迁怒于童玲,第一次动手打了她。软弱的童玲唯有自怨自艾。第二胎终于盼来了儿子,却也被巨额的罚款耗光了积蓄,小家庭的日子过得异常拮据。月子里的一天,赵长林以换液化汽为名拿家中仅有的四十块钱喝酒赌博,输个精光才回家来,童玲埋怨几句,长林挥拳便打。从此,酗酒、财博,打老婆成了赵长林的家常便饭,童玲的日子越发艰难。为了维持日常用度,她不得不隔三岔五回娘家的戏班子唱戏挣钱。盖房子成了童玲生活中唯一的希望。她从娘家借了钱打下地基,从此省吃俭用,一门心思扑在盖房上。不料这时风波又起:只因童玲挑剔瓷砖的颜色,赵长林狠狠地打了她,童玲一气之下逃回娘家。好心的张武劝童玲离婚,童玲不肯,觉得唯有认命才是做女人的本份、直到公婆大闹娘家,童玲被迫回到婆家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的软弱铸成了大错。 赵父召开家族会议,逼迫长林与童玲离婚,童玲忍无可忍,为自己据理力争,长林父母从此越发嫌恶童玲。一场大雨把老房彻底摧毁,童玲无奈,只得搬回婆家去住。一次去县城买化肥,童玲巧遇张武和他的未婚妻,她这才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喜欢张武的,可惜为时已晚,心中悔恨不已。1999年春,新房即将封顶,童玲满心欢喜,以为苦日子熬到头了。不料这事引起了赵父的嫉妒,他以自己也要盖房为由,向两个儿子各要一千块钱。长林赌气把家里所有钱都给了父亲,童玲稍有微词就挨了丈夫的毒打。 这段挨打后的戏让我印象深刻,说实在的,如果我是在小时候看了这段戏,一定会觉得十分恐怖,童玲被赵长林打的受不了了,她四处躲藏,当婆婆发现躲在小屋的她时,她声泪俱下的向婆婆求救,她说丈夫要打死他,求婆婆救救她,可那个婆婆却喊自己的儿子赶快过来,穷凶极恶的丈夫拿着棍子追她,她死命的逃出了家,在大雪纷飞的夜里,躲在草垛里过了一夜。 很难想象那一夜她是怎么熬过来的,刺骨的寒风,冰冷的雪,最打击的她的,恐怕是对家的恐惧和对丈夫的绝望,这个看起来憨憨的男人,稍有脾气不顺就打她,下手越来越重,我想,在那个夜里,童玲的心已经死了,此时她已经丢弃了一切,丈夫赵长林在她心里,也成了死人。 逃回娘家的童玲被赵长林找上门,他叫嚣着如果童玲离婚就把她家烧了,童玲的哥哥弟弟把赵长林打了一顿,绑在牛棚的柱子上,被绑着的赵长林一点都不害怕,他依然叫嚣着让童玲跟他回家,还继续威胁着童玲,他还把这个女人当作软弱可欺的对象,可这时的童玲心早已比石头还硬,她让哥哥弟弟爸爸妈妈回屋里去,她说要和赵长林谈谈,她拿起赵长林带来的汽油,想了想,拧开盖子浇在他头上。此时的赵长林才觉察出不对劲,可为时已晚,他还想要言语唬住童玲,可绝望又愤怒的童玲直接用打火机把他点了天灯。 烧成火人的赵长林居然还挣脱了绳子追逐着童玲,这极其像美式恐怖片的一幕让人不寒而栗,赵长林说做鬼也不放过童玲,童玲只是没命的跑,直到听到赵长林摔倒的声音,她回头看着被烧成黑炭的丈夫,画外音是我终于轻松了。可怜的女人,最终用最极端的方式解脱了自己,除了这样,还能有多少办法呢?评论里好多网友说为什么不离婚,可她离的了吗?赵长林一定会纠缠她,搞得她家鸡犬不宁,而且在那个年代,离了婚的她还能找到条件合适的男人嘛?很难。 这部剧用了很多非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表演有真实感,但我还是觉得职业演员演的更准更好,这一集的赵长林职业演员,赵长林的扮演者演过《校园先锋》里喜欢南方老师的人,扮演过《征服》里的韩宝山警官,演过《水浒传》里的祝家庄三公子祝彪,赵长林这个角色他演的真是很好,把这个人软弱、好面子、极端、暴躁等特点都演出来了,如果换个非职业演员,肯定要差很多,童玲的扮演者演技也不错,这里面她逃出娘家后的那段戏让人印象极为深刻,那种惊慌和绝望还有无奈的感觉,让人感同身受。 时代在进步,现在很多人说社会风气不好,离婚的人多,男男女女都轻浮,可看看过去的夫妻,我真心的觉得现在的风气挺好的,离婚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选择,男女轻浮至少能安然的选择自己想要的感情,不管这段感情是否触碰了那些道德帝的底线,至少我们有选择的自由,也不用怕那些碎嘴碧池们的人言可畏。 我小时候,听到电视上说,什么时候人们谈论性就像谈论头天晚上吃什么一样自然,这个社会就进步了。 很庆幸,我赶上了这种社会进步,而且我知道这种进步不会再倒退了。
最近,有两个案件引起了全国性轰动。
第一个,章莹颖案。
2017年6月9日,仅仅只有26岁的中国访美学者章莹颖失踪了。
没有尸体,没有证人,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就这么凭空消失。
两年了,这始终是个悬案。
可就在今年6月,在整个事件已经发生了将近八百天后,牵动无数华人的章莹颖案终于等来了真相。
被告克里斯滕森的律师承认他杀害并强x了章莹颖的事实。
同时,章莹颖的遇害现场也被首次公开,血迹、铁锁链、棒球棍都让人不寒而栗。
我们无法想象章莹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有多么的无助和恐惧。
更可怕的是,这不是凶手第一次杀人,在此之前,已经有12条无辜的生命逝去。
但,就是这么一个恶魔,在如此多的罪证面前,6月份刚开庭时律师竟然还在坚持“无罪辩护”?!
原因是他有精神病,并且饱受抑郁症困扰。
杀人犯甚至口出狂言:你们想要我说出章莹颖尸体在哪,你们就不能让我死。
简直毫无人性。
现在,一个月过去了,与最开始的强硬派作风不同,克里斯滕森这边打了最后一张牌:亲情牌。
父亲痛哭道歉、母亲说如果儿子被判处死刑,将是“可怕的,毁灭性的”,就连克里斯滕森也流下了鳄鱼的眼泪。
那么究竟结果如何?
就在昨天,判决结果下来了,章莹颖案凶手被判处终身监禁。
章莹颖的父母痛失女儿,男友痛失即将结婚的女友,难道一个鞠躬就够了吗?
并且,凶手至今都未告诉章莹颖一家章莹颖尸体的下落。
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正义一旦缺席就再也回不来了,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与这边“快判死刑”的呼声不同,还有一个案子也让人唏嘘。
就是张扣扣案。
是的,张扣扣为母复仇杀人案也结案了。
随着17号的一声枪响,一个长达23年的悲剧以死刑落幕了。
可就算案件已经结束,网上的舆论的声音并没有停止。
一边是惋惜,是不公,为什么真正的恶魔还没有被判处死刑,张扣扣就要去死,而另一边则认为法律底线不容践踏。
不管怎样,这几起不同性质的案件,都再次触及公众对人性的思考。
而最近,剧主正好挖到一部老剧,看完同样令人窒息——
《命案十三宗》。
十三个案件,十三条人命。
全部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阴暗,尺度大,在这些标签下,这部剧当时能在央视播出就是奇迹。
豆瓣8.7,虽然仅仅只有一千多人看过,但质量绝对是上乘。
为什么?
因为导演,是高群书。
要说到他的成名作,大概没人会不知道,2003年的《征服》,可谓是当时最火爆的警匪剧,同时也是国产涉黑题材电视剧的里程碑。
作为中国警匪剧领军人物,高群书是全中国采访死刑犯最多的导演。
所以,在高群书的刑侦作品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而是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警示作用。
而在拍《命案十三宗》前,他也曾在看守所呆过一段时间,和13个杀人者一对一倾谈。
摄制组也对这十三宗命案的凶犯,做了三十多个小时的电视采访记录。
并且把对这些凶犯的采访放在了电视剧的片头和片尾,用灰色呈现。
现实+剧情,这是一个最真实人性试验场。
模模糊糊的画质,不知名的演员,就让我们走进杀人犯的世界。
这些命案的制造者,都是一些普通人,都像我们每天朝夕相处的邻居、同事、夫妻、朋友一样,没有险恶的用心,没有处心积虑的计谋,也没有平常意义上我们对杀人犯的那种认识,甚至每一个杀人者,都坚决否认自己是杀人犯,但这些人确确实实都用某种凶器将对方杀死了。
第一案,外遇。
这位男主人公,叫王玉全,是一位建筑工人。
虽然老婆孩子双全,但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且分居两地。
一天的劳累过后他最喜欢的放松方式就是去歌厅喝两杯。
这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 在街边遇到了她。
歌厅小姐小琴。
小琴年轻漂亮,身材好,歌声动人,满足了王玉全所有对爱情的幻想。
并且正好,小琴的金主刘哥突然把她抛弃了,王玉全有了顶上的打算。
当小琴缺钱的时候,他可以拿出自己的钱坐很久的火车追去给她,看着她对自己千恩万谢,他心中许久都不曾出现的满足感。
最终,在招待所里,王玉全如饥似渴的看着小琴,小琴也用身体报答了这位王哥。
王哥飘了,他以为他找到了真正的爱情。
自此,心甘情愿的在小琴身上砸钱。
给她租房子,给她买礼物,给她做饭接她下班。
就在王玉全以为可以这样一直生活下去时,前金主刘哥回来了。
刘哥先是甜言蜜语说之前分开是不得已的,是为了保护她,看小琴还不愿意回到他身边,于是开始粗暴行事:给钱。
先是让司机找到王玉全给他四万块让他离开小琴,可真心喜欢小琴的王玉全拒绝了,并不是不需要钱,而是无法为了钱失去感情上的寄托。
而小琴呢,对于王玉全的做法还挺感动,不过感动之余,是对金钱的心动。
她无法拒绝刘哥更贵重的礼物,无法拒绝刘哥给她提供的更高级的住处。
最终,小琴向王玉全提出了分手并且立刻就要搬走,王玉全怒了,他要小琴把自己在她身上花的钱都还给他。
说到底,还是为了钱。
精神寄托毁了,就只有钱了,钱再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在爱恨交织中,王玉全把小琴活活的掐死了。
因钱开始,因钱结束。
小琴惨死,王玉全死刑,两败俱伤。
再来介绍第二案,《软弱》。
你永远想不到,一个濒临崩溃的女人,会做出什么事来。
女主角名叫董玲,是一个戏子的女儿,该到结婚年龄时,嫁给了邻村的瓦匠赵长林。
本以为能过上好日子,怎奈在这个如此重男轻女的家庭,董玲第一胎恰巧就生了个女儿。
赵长林的父母非常失望,于是把他们两口子轰到了老房子里去住。
赵长林作为董玲的丈夫,不仅没有安慰她,反而把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到了她的身上,第一次,他打了她。
此时,懦弱的董玲不懂得反抗,她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嫁给了赵长林就要认命。
不过,你看这个自我安慰的方式,多像一个被强X的女人在说服自己爱上强X犯。
还好,第二胎,是个儿子。
可是,还没等一家人松口气,就被巨额的罚款耗光了积蓄,这个家庭的生活过的异常拮据。
就在这种情况下,赵长林竟然还拿家里唯一的一点积蓄去赌博,董玲说了她两句,随即而来的是第二次毒打。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了第二次,就有第三次,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从此,酗酒、赌博、家暴变成了赵长林的家常便饭。
老婆回娘家,打。
有点和他不同的意见,接着打。
更可怕的是,不仅老公打,就连公婆都在一旁煽风点火。
在大雪纷飞的夜里,董玲被婆婆和丈夫追着只能在草垛中过夜,她再次逃回了娘家。
赵长林又来了,这回他是提着刀来让董玲跟他回家,他叫嚣着如果童玲再提离婚就把她家烧了。
就算董玲的哥哥和弟弟把他绑在牛棚的柱子上他也依旧不害怕。
他以为董玲还是那个懦弱可欺的女人。
但是他想错了,因为董玲拿起他带来的汽油就浇在了他的头上,接着用打火机引燃了汽油。
而变成火人的赵长林还在威胁着她。(童年阴影系列没跑了)
最终,这个可怜的女人,用最极端的方式解脱了自己。
剧主说的只是十三起命案中的其中两个,剩下的十一起也都各不相同,所处的背景不同,动机也都各不相同。
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那忽然被激起的一抹恶念。
或因为金钱,或因为名誉,他们也许不是坏人,不过当他们被人性的弱点占据控制时,自私、贪婪、嫉妒、暴怒都会变成手中的刀杀死对方。
除了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命案十三宗》还有一点值得被吹爆——配乐。
剧中穿插了各种8、90年代的经典歌曲,配合着故事播放听的人后背发凉。
比如第一个故事中,当王玉全遇到小琴时,街边的店里的音乐是张惠妹的《给我感觉》。
这是在暗示王玉全突然遇到心爱姑娘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感。
而当王玉全给小琴租了房子俩人同居后,电视里播放了好几次郑钧的《赤裸裸》。
这不正是王玉全对小琴当时的爱吗?只不过他倾其所有换来的只是小琴的一句“我要走”。
最后王玉全掐死小琴是电视里放的是王菲的《色诫》还有《红豆》。
“不要以为他的头发开不出蔷薇
你只要心中有鬼
他就一直甜美”
“有时候,有时候
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
细思极恐。
而现在,如此写实的电视剧虽然没了,现实却还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悲剧。
我们能做的,只有守住自己的底线。
不是吗?
BGM好评。另外相比较红蜘蛛第二部用专业演员,这一部剧更好一些。这里面很多都不是预谋杀人,甚至有一个根本没动手也没唆使杀人居然也死刑,高中生也死刑,真的是无语了。特别是当年有个论调家暴不是从轻理由,去你大爷!蓝极速那四个小兔崽子怎么就十几年到七年给放了?!真草蛋!
这片绝对是大陆电视剧里牛逼之作,尤其是配乐和对人物犯罪心理的把握 绝对牛X
“穷人全部的好加一起不如富人十分之一的好!?”情爱、愤怒贪婪、家暴愚昧、半路夫妻问题多、冲动、赌博等等,人性的弱点真不少。冲动是魔鬼,可当每个人的弱点被捅到的时候,冲动总会在所难免。
这个陆陆续续看了很多 当时这个题材的电视很多 还有部讲女囚的
这部警示片给人的可怕之处是在于,太真实了。每一个凶手都不是大奸大恶之辈。反而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受害者,是弱势。他们的悲剧,是自身的性格原因,也是社会造成的。
看的挺压抑的,很不舒服
想整理一个歌单,名字叫《命案十三宗》之九零年代末摇滚大全。
配乐,演员,很多镜头,都太他妈牛逼了。每个故事结尾片尾曲是不同的,杀夫那集是张楚的《姐姐》……最牛逼的国产犯罪片,没有之一。
演员的演技真心不错,都是不知名演员,却能拍出这样的电视剧。
野心最大的内地犯罪电视剧,重视对前因后果的挖掘,且流露出高胖子的一点文艺追求。黑暗、惊心、难得。
绝对的精彩电视剧!每个人物的刻画和片尾曲人物相关对照都无比的无奈和煽情!PS:现在大陆连续剧无法超越此片!现实和意淫是能比吗?
回想当年能够在地方台播出,应该是一个奇迹。整部剧集尺度是比较大的,过于写实,又过于阴暗,放在今天的环境是绝对通不过审查的。
两个点:纪实是真的纪实。配乐是真的牛逼。(哇,真的是经典又切题)
董俊会不应该被判刑,她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法律应该具有人性。董俊会她婆婆一家人都应该收到法律的惩罚,尤其她婆婆,知道她儿子打媳妇,她还偷着乐,这种老不死的会遭现世报的!
这剧代入感太强,里面总有些元素让人联想到身边真实存在的人,更可怕的是,居然让人对那些杀人犯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情感。搁现在肯定是不会过审了,不和谐。
看过,比较写实
高群书以后别拍电影了。。。
只有一定阅历和理解后才能更懂得片子的可贵,导演功底很棒,演员没的说,同时也通过镜头看到了90年代末的景象;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好。2017年11月29日
真的太苦了,人活得贱如蝼蚁。来到人间就跟渡劫似的,受尽辛酸苦难,看不到尽头。
中国最真实的电视剧。不仅是演员的演技(很多非科班出身的演员表现格外精彩)、犯罪心理的刻画、故事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真实再现了9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现状:城市的企业倒闭、下岗潮、打擦边球的经商、三角债、包二奶;农村的愚昧、黑暗(如重男轻女、家暴)与落后。本片的拍摄地在石家庄藁城,我家在河北沧州,感觉那些案发地和儿时的家乡一模一样。此外,除了片尾曲外,片中有大量以MV形式出现的配乐与录像带形式出现的电影,估计是导演有意为之,很有年代感也很契合剧情,但不知有没有被告侵权;同时还屡次出现一段重复的《东方时空》片段,用意应该也是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