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北京女子图鉴》,看得我抑郁了。本来想看看一个08年到北京北漂的姑娘一个人的奋斗故事,开始讲找工作难,寄住朋友家,身上没钱买不起红薯倒也真实。后来怎么所有换工作都是靠男人,职场上除了勾心斗角就是上级把下级当猴训斥,凡男人都是要沾女人便宜的,没有什么工作需要技术和脑子,25岁就成了老女人,被同事背后议论。生活中最大的梦想是买包包,天天流连在名牌包包店门口,里面的人说话都显示出极低的智商和教养,这是个什么社会啊?比我们90年代毕业的还要低级不堪。如果属实,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环境里。看到第7,8集我开始严重的胃不舒服,恶心想吐,赶紧停了。
整部剧讲述的是都市爱情女性励志成长的故事,以独身女性在北京的恋爱与生活为主。看前几集剧情很吸引人,女主陈可依只身一人离开家乡前往北京打拼,无依无靠。虽然她可以凭自己的学历在家乡站稳脚跟,但北京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太多太多,没有过硬的文凭也只能像她一样做一个小小的前台。而这芬前台的工作还是靠着同学拿到的。
陈可依初到北京,自以为能凭自己的能力在北京占得一席之地,随着面试屡屡失败之后她知道,北漂之路没有自己想像的这么容易,印象深刻的是她拖着行李在街头连一根玉米都买不起,只能坐路边边哭边啃着仅有能力买到的半根玉米,想必这个画面一定引起了许多曾经或是现在正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的共鸣。其实仔细看剧会发现,卖玉米的人也在最后默默流下了眼泪,这个情节设计的非常好。北京,是个追逐梦想的城市,也是个让人疲惫的城市,在北京打拼实属不易。
当然,北京也是个让人摸不透的城市。太多参差不齐的人聚在一起,她们常常为了工作或是生活和别人一起欺骗自己。陈可依在同学王佳佳的介绍下认识了吴总,并跟着吴总参加了饭局,饭局上男人们互相吹捧,拉人脉,谈生意,女人们便云淡风轻地谈着自己的职业。一名姓刘的老总在聊天时说到珠海市在海南省,可依本想说出实情,不料大家却都附和那位老板,让她觉得十分可笑。不过,在卫生间,一名做HR的女伴点醒了可依,可依才猛然醒悟,这不仅仅是吃饭,这是饭局,大家各取所需而已。看到这里不禁感叹一下。
随着剧情发展,陈可依从小小的前台慢慢升职,也交了不少男朋友,前十集零零散散几乎已经有了十个。。。到后期又是结婚又是离婚,剧情发展突然变快,所以剧情后半部分不太吸引人。唯一清楚地记得陈可依说过他是个有欲望的女人,其实有欲望的女人没有什么不好,她们有能力也有思想,不亚于男人。
我们不能靠天,不能靠地,不能靠别人,一个最成功人士,永远是给别人带来改变,一个最成功的人存在是让别人感到幸福。
这是格力电器掌门人董明珠女士,在2016年在南京发表的一次演讲《格力甚至曾几乎死去》其中的一段话。“成功”、“改变”、“幸福”都是能够让人振奋的字眼,尤其配上众人皆知女企业家的身份,让这份振奋的情绪更加印证了人的发展需要努力就会完满,这成了一种社会人或者说都市人发展的要义。1990年,36的董明珠从格力电器基层做起,开启职场之路,2008年,25岁的陈可从四川来到北京,她渴望成功,当她面试第一份工作时被问到为何来北京,她会说“为了梦想”,这是陈可的理由,也是北京在她的认知里会给她带来的东西,即便这种认知在面试官的脸上显露出像是会心一笑,又像是嗤之以鼻的表情。《北京女子图鉴》讲述的就是关于陈可在北京打拼的故事,她有青春的激情和倔强的个性,同时也是围绕在陈可身边各色女子的故事,《北京女子图鉴》第一周更新七集,全部收看完毕,我直观的感受是很好看但缺少了点什么。
我们先不为整部剧来定调(没有全部播出),但目前剧中争议点和原版《东京女子图鉴》差异不小。
先是年代感成为鸡肋,故事是从2008年开始,讲述是这十年陈可的发展变化,槽点还是有的,比如,十年前能用上这么大电视的家庭很难想到是来北京租房的小年轻。最重要的是,剧中虽展示角色的手机和名牌包是10年前所用之物确实符合时间逻辑,也在每集结尾标注年份,但如此清晰的标注年限并没有对剧情产生太多的推动,或者与发生观众共鸣的内容,这让人费劲。
最重要的是,相较于《东京女子图鉴》,本剧中出现的女子角色特征不够鲜明,对比度较之于原版逊色不少,比如,目前(前7集)剧中出现的两位重要女配,陈可的两位女同学王佳佳和姚梅,在职业背景、性格特征(开朗外向)包括与女主的关系上都无过大对比,在总共20多集的电视剧中,前7集仍有区分困难,只有另外一个女性角色顾总(吴越饰)因身份和年龄的特点才有所差别。除此之外,剧中金句过少,较之于原本也稍显力道不足,没能狠狠的戳到观众的痛点,总觉得有点不痛不痒。
不论是年代感弱、角色不鲜明还是经典语录过少,都可以归结为一个症结:一元化的价值观,这也是《北京女子图鉴》开播三分之一明显逊色于原版之处的地方,也是最核心的精髓没有被国内的改变团队抓住(不排除审核问题)。这种一元化的价值观,让所有人物,包括出场的男性角色,不论年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统统追求事业上的成功,陈可初心就是这样,张超是这样(疯狂加班的直男癌患者),姚梅也是这样(在和老板发生关系之后难道不是安心等待豢养?但最后还回到公司升职工作),尤其对于女主角陈可的发展来说,这种趋势让观众可以明显预测到整部剧开始玛丽苏的走势:女主角对爱心灰意冷,开始练级打怪,途中借助男人升级(这点已有倪端,所有男性角色都主动喜欢陈可——吴总、于总、张超、王涛,这是个大槽点),最后女总裁诞生(都可以想象接档的是戚薇的《夏家三千金》),而原版《东京女子图鉴》所有角色更多追求的是的生活上的满足,不论是包养做情妇、下海拍情色电影还是升职不成心灰意冷回到乡下种树的男人,亦或是和服店各自找伴侣的假面夫妻,包括女主角自己都在不断尝试在东京生活让自己满足的路子(做第三者、被包养、甘为人妻等),女强人绝不是她唯一尝试的方式,感情也是追与被追或同时两情相悦都会出现,结局也仍是一言难尽的嫁了富贵人家。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剧中会出现这些现象,尤其是对女主角陈可的刻画,可以刚到北京一年,就因对方寒酸而抛弃的心狠女人(至少面对张超这张帅脸,25岁的我是很难说走就走),但面对有钱的女强人顾老板却又能一脸单纯又羡慕的问出“您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这样的少女无脑问题。不可否认,矛盾是可以共存的,单纯与狠心可以兼顾,但生活哲学告诉我们,未经世事的女性才会随意袒露心声,深谙生活之道的女性才会不声不响、不动声色,陈可发展变化的线路未免乱了一些,走向玛丽苏了一些。
当然,这部剧还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引进改编,《北京女子图鉴》已经足够接地气,三轮车、小平房、金钱豹、工体夜店,理想物质化,追求成功学都是符合北京这座都市文化特征的和国内流文化行特征的。同时,这部剧所有角色都在“说人话”,帮助情节快速推进不粘腻,虽然性格特征没有没有做到鲜明,但至少不会让观众反感,谈论的内容也是当下都市人会认真思考或茶余饭后的话题,让观众看得进去,就先做到了一部分成功。除此之外,《北京女子图鉴》中结尾的“番外小剧场”也称为本剧亮点,详解每一集中发生在陈可背后的故事,让一些秘密解开,也为后来的情节做了伏笔,可见编剧们的小心思。
董明珠选择一个女强人的路线,她渴望挑起一个企业的大梁,陈可也许会成为一个女强人,完成玛丽苏走向的圆满人生,但女强人不是女人获得满足与幸福必不可选的人生之路,婚姻也一样,女人可以选择多种多样能满足自己幸福的活法。北京的美妙之处证实在于: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期望最满足的样子生活下去。陈可能做到,你我能做到,如果审核部门能做到的话那就最好。
陈可只能算是个非典型性小城市女青年,前几集升职记简直开挂,一路晋升如有神助,简言之就是靠姿色上位,装乖讨巧,工作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塑造,不过如果预设就是漂亮女孩儿混北京就有些顺理成章了。小市民塑造的很写实,山寨机广场舞微信谣言考公务员嫁人生娃同学会吹牛逼办事找人什么的,标准三四五六线甚至十八线小城市模样。陈可在同学会上格格不入,看不起用山寨的美甲店小妹儿和电影院嗑瓜子儿群众,以及还有上网专门买高级洗发水被她妈说矫情,估计很多从大城市回到家乡的女孩子都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目前看来算是个本土化的翻拍,抓住了一些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点,但是翻拍痕迹还是太明显,照搬套路的感觉特别没有灵魂,不知道要传达个什么,既不像职场剧也不像励志剧。《东京女子图鉴》的导演是位女性,从女性的角度更能体现女人除去温柔可爱贤妻良母之外的另一面。女主水川麻美一副精灵的样子,既不软糯糯也没有刻意的撒娇卖萌,始终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对工作对生活,从没见她随波逐流,有时也会无奈与失望,演出了一个精致女人的生活样子,不是迷茫与依附,也绝非苟且与对付,从一开始想要到东京靠可爱与外貌谋生,一路走来,到最后与梦想的生活擦肩而过也只是淡淡一笑。全剧没有说教,也没有强烈的价值观植入,安安静静地叙事却总让能人觉得“我要是这样的就好了”。
反观《北京女子图鉴》,编剧的意淫确实有点多,有些妖魔化了北京,标签痕迹也太明显了。戚薇面部表情太夸张,整个人总是张牙舞爪用力过猛的感觉,而且明明事业友情爱情啥啥都有,还给观众卖惨装可怜。《东京女子图鉴》是“小城市出身的女孩子不配拥有每天在面包和咖啡的香气中醒来的生活吗?”而《北京女子图鉴》是“小城市出身的女孩子不配拥有LV和45万的Birkin吗?”这种价值观实在是无法代表大部分女性,尤其是那些真正在踏实生活努力工作的北漂女孩儿。
北图千万别标榜自己是女性成功励志片,也别宣传自己是北漂一族真实写照。如果卖点在写实上还蛮有意思的,能换个IP挂个都市言情狗血剧就更好了。受够了那种骨子里透着正气头上冒着傻气弘扬正能量的女主角,这种时不时耍点儿小聪明,花花世界开了眼界有点攀高踩低又有点自以为是的正剧女配形象也挺有看点的。
《北京女子图鉴》在没开播之前就有很多人在给好评,说真实地拍出了小城女性青年到大城市奋斗的心酸历程。
我觉得好剧不能错过,一播出就去看了,豆瓣7.2跟《欢乐颂》第一部的评分一样。
打5星好评的人有27%,难道剧情真的戳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我可能要说点实话了。
这部剧要从2008年一直讲到2018年,意味着戚薇要演跨越10年时间的戏份。
但刚开头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不适。
戚薇,凭心而论,真的没有少女感。
双眼皮有点出戏,让人感觉很不自然,这个就是马伊琍所说的整容会让观众不舒服。
不过如果剧情真的好,那扮嫩犯的小失误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重点是剧情也太牵强了。
这部剧是由《东京女子图鉴》版权方株式会社渡边娱乐和东京日历株式会社正版授权开发的,版权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北京女子图鉴》该如何呈现?
不是光靠说“北京”这两字作为宣言吧!
明明很多都不干北京的事,硬要扯上北京两个字。
女主来北京后就跟大学的男朋友分手了。
差点又被从小的发小非礼。
然后跑到马路上哭,说这是北京给她上的一节课。告诉自己再也不会因为委屈而流眼泪。
北京:???关我何事?
时时刻刻为了突出她生活在北京这个事实,并契合主题,每天说话张口闭口都是北京。面试官也全部都要问一遍:你为什么要来北京?
办公室文化,在职场上,站队行,选门派也是北京的生存法则,这个法则哪个城市没有?
突如其来给北京安上各式各样的帽子,其实真的不用刻意去突出北京。真正让北漂北奔的人看电视剧感同身受的,不是“北京”二字就能体现的。
之前看这部剧简介的时候,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一部大女主剧,讲述女人的欲望,而不再是玛丽苏的剧情。
一般玛丽苏剧都会标配2到3个甚至4个男主,心甘情愿围在女主身边,他们总是无厘头地会疯狂爱上女主,财富天下全都双手奉上。
这部剧没有玛丽苏,终于有点现实主义的影子了,但是只是影子。
没有标配的男主,这个剧有11个男人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而我们的交际花女主换男朋友换的可真是勤。
第一个就是一个大学相处了2年的男朋友,一到北京就分手了。
分手后,就在马路上哭了一回,这男朋友就再也没出现在她的任何回忆中,瞬间消失。
转眼,跟合租的朋友出去玩,就认识了吴总。
吴总叫她出去应酬,她二话不说去了,因为吴总开车门的时候绅士表现,女主就对他有好感了。
没想到转身,吴总就往身上喷白酒,怕家里的老婆误会。
还好,女主三观比较正,只管应酬的这个吴总就靠不上了。
但是通过这个吴总却找到了一个外企的工作,摆脱了之前小公司前台的工作,到另一个公司上班。
.....(这是独立女性的表现?还要靠男人才能换好工作?)
到了新的外企上班,又找了一个上司男朋友,经济适用男。
立刻又陷入到了新的恋情中。
工作什么的,who care!努力加班熬夜奋进不存在的。
经济适用男没想到还是跟她三观不合,两个人在一起了一段时间,男方还想要回到西安发展,还给他们的未来做了规划。
女主觉得不行,她得留在北京,结果就是分手。
女主在外企也就干了1年多,然后就跳槽到了互联网公司,月薪7000。就因为无意中给了未来老板一个创可贴。
《我的前半生》的凌玲又来报道了,开始给女主洗脑式教育。
关于自己如何这么有钱的,她说是因为离了两次婚,拿了不少赔偿金。
然后又安利她口红如何涂抹。
学会怎么画口红之后,女主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留洋有家族企业的富二代。
为了钓住这个高富帅还去打了个瘦脸针。
没想到,合作差点谈崩了。
女主只好不要脸地一哭二闹三上吊,耍酒疯,然后任务完成。
顺便钓到这条大鱼。
六集,女主通过四个男人成功上位。
你要说拼的是能力?这怕是鬼都不信。
要是跟第一个男朋友没分手,现在应该还在做公司前台吧!
作为有北漂经验的我来说,外企,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刚开始奋斗的时候,都是会忙到深夜,有时可能到凌晨,还有时间谈恋爱?饭怕是都没时间吃吧。
还能认识这么多人,还都是优质男?“北京女子图鉴”冰冷的事实应该是强调跨阶层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我可以理解时尚芭莎前总裁苏芒,她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花了几个月的工资给自己买了一个香奈儿的包,然后一步步走到今天。
可是苏芒,我们都知道她是鸡血女王,她可以为了工作好几天不睡觉,赶各种方案和拍摄,她的奋斗史绝不是现在女主这种轻轻松松就能够达到的。
这部剧不像是《北京女子图鉴》,倒可以命名为《为什么优质男都会喜欢上陈可》。
电视剧,真的是要触碰到内心深处才能让人感同身受啊!
这样的剧情,真正的北漂和北奔的人并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因为她们不会这么快成功,更不会有人源源不断赐给她们各式各样的男朋友。
更何况现在这不过才4个,后面还有一堆年纪小的弟弟,年纪大的大叔,有北京户口的,没北京户口等等等......一个接一个。
现在明白了,过去我们吐槽的是玛丽苏豪门恩怨车祸失忆,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演的北京不是我们漂的北京,他们混的职场不是我们每天呆的职场。
看到现在,就想问问女主,北京到底教会了你啥?
要是说不出,可别埋汰北京了。
说《北京女子图鉴》是我这些年看过最犀利、最现实的一部国产剧也不为过。如果说东京女子图鉴里女主角的遭遇还有一点梦幻色彩,《北京女子图鉴》简直现实到让人要性冷淡了。
看这部剧丝毫不会让人有想谈个美好恋爱的渴望(也有可能因为我现在不单身),因为它用夸张而又讽刺的手法把北漂女有可能在这个城市里遇到的男人(包括男权社会的潜规则)全部剖析了一遍。不可否认女主角确实是有主角光环的,尤其是在头几集,甚至让一部分观众觉得这部剧太三观不正。但是看到女主角牺牲了一个LV换来一个香奈儿的时候,我恰觉得好戏在后头——毕竟我看电视剧是想看自己不曾经历过的事情,而不是要求它符合自己的想象。
北京很大,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
当你还在挤地铁的时候,你同学可能早就买车了。当普通北漂还在合租甚至租床位的时候,有一些高能北漂已经通过婚姻或者别的途径住进了大房子。不少北漂工作了三五年也没有怎么加薪升职,但不排除另一些北漂刚毕业没几年就自主创业,到三十岁就有几百万资产了。北京的魅力就在于这种“一切皆有可能”的氛围,不仅在于努力,更在于选择。
有的评论只看女主角初期遇到几个贵人相助,选择性忽略她自己的努力,认为只有孤独无依才算北漂生活,这未免有点naive。凡是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应聘同一个岗位,在符合基本招聘要求的情况下,有人介绍的命中率就是高,这点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说得到男人的帮助就算靠男人未免有失公允。按一部分人“陈可都是靠男人上位”的逻辑,她也投奔了顾总,那这算不算靠女人上位?前几集里女同学王佳佳才是帮她最多的人,陈可有了几个能帮上忙的男性朋友怎么就成了靠男人上位?对于她找了于洋之后之后的膨胀,顾总和客户也及时给了她当头棒喝。女主角不切实际的虚荣心不少人年轻时多多少少都会有过,尤其是刚从小地方来大都市的人。这也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很多女人喜欢包和帅哥,正如很多男人喜欢车和美女,何以只因为性别就要被批判?
说女主角经历很假的观众,大都忽略了几个事实:第一:她长得很好看,是做销售的,所以能接触的人比普通女孩更多;第二:她有野心,并且愿意为之付出;第三;她很聪明,知道跟谁混,失败了也不会期期艾艾,而是随时调整策略。一直以来我都特别喜欢看有欲望的女人,因为这种女人最有故事。当一个女人的欲望突破了社会、阶级和性别角色加诸在她身上的种种规则,就有了一出又一出的好戏。
文艺作品的真实不在于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在你周围发生(每个人的生活阅历都是有限的),而在于它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活灵活现地塑造一个人物形象。从这点上看,《北京女子图鉴》里的几个男人比女主角更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我来北京这是第十二年了,因为生活的环境相对单(土)纯(鳖),并没有见识过吴总这类人物,但是张超、于扬、黄越彬身上的一些特征真是让人想拍大腿喊一声“太特么真实了!”
而且他们还算是好的,还有不少女孩遇到的张超都不会带你去吃金钱豹更不会咬牙找人给你代购LV,遇到的于扬长得也不好看而且还有一堆备胎,遇到个黄越彬这样眼高手低的文艺青年还不怎么会做饭。
女主角的职场经历是否真实我无法评价,因为我的职场经历相对比较简单,对于勾心斗角也都是后知后觉。电视剧里的角色肯定比平常人更戏剧化的,不然谁要看你每天三点一线上下班呢?这部剧集中了一个新人可能遇到的贵人和潜规则,这大概也是它叫“图鉴”的用意。有人说陈可的设定不真实,也有不少人在评论和弹幕里说自己就经历过类似的职场斗争。实际上北漂的群体实在是太大了,没有哪个人可以随便代表北漂,生活在通州区还是三里屯看到的北京也会有很大差别。但陈可对于男人的失望以及对于“有欲望的女人不被男人喜欢吗”这样的怀疑,我想应该很多在大城市奋斗的女人都多少体会过。
我们刚来北京的时候,都想事业爱情双丰收,想找一个比自己更厉害,能带领自己见到更广阔天地的男朋友。慢慢一部分人发现自己没钱没权没背景,很难身居高位,又不愿意破釜沉舟,于是工作上差不多得了,婚姻上找到一个张超那么靠谱的就烧高香了。这样的人通常都不喜欢女主角。还有一部分人明知自己出身一般依然拼命努力,见了市面又想要名分,要不到名分回头资助一个艺术家,艺术家还找了个更有钱的。等到她想结婚,周围适合结婚的男人都开始找比她小七八岁的了。
所以这个剧真是太辛辣了,基本上把里面的男男女女都讽刺了一遍,然而它又那么真实,那就是男权社会赤裸裸的现实。电视剧还没播完,我在豆瓣阅读看了剧本改编的小说版,最后女主角也没有跟男闺蜜在一起,因为男闺蜜的直男癌思想其实跟张超差不多。
好在女主角和东京女子图鉴的女主角一样,一直工作很努力,这样的人通常运气不会太差。应该说北京真的很适合她。这样的女人如果连北京都不能给她幸福,那么家乡就更给不了了——所以顾总离了两次婚,第三任丈夫是个老外。
对于陈可这样的女人而言,十一个男人真的不多,不经历十一个男人,要如何让一个有欲望而不愿意轻易对生活妥协的女人看清现实呢?而这部剧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避讳这些现实,就像《东京女子图鉴》一样,它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子,只有放弃了社会强加给“好女人”的规则,你才能看尽这个大都市的繁华,做一个真正无畏的现代女性。它和《东京女子图鉴》一样,没有褒贬,没有说教,把一个有欲望的女人演得活灵活现,有失落,有反思,有现实啪啪啪的打脸,也有女主人公不愿意认命的执着。
她们勇敢,她们天真,她们一辈子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她们是大多数男人hold不住,也是大多数女人没有勇气成为所以要拼命唾弃的那种人。她们热衷于超越自身的局限,最后终于得到了同一个起点的很多人都得不到的东西,所以注定有很多观众是不会喜欢她们的。
这部剧中的女主角绝非完人,并不是那种毫无污点的女性励志榜样,也曾受限于绝大多数女人都会经历的同辈压力。但它的存在本身,这种多元化价值观的呈现,就是国产影视剧的进步。
~~~~~~~~~~~~~~~~~~~~~~~~~~~~~~~~~~~~~~~~~~~~~~~~~~~~~~~~~~~~~~~~~~~
相关阅读:完结感想《有欲望的女人为什么不受待见》
难道不靠关系,不找金主,不谈恋爱,就不能在北京好好生活吗?
一星尬黑细节尬黑戚薇演技的人... 你们是认真的?只要翻拍日剧或者韩剧,一律无脑一星? 🤔别管看没看过的都跟风黑呗 ┏😐┓ 现在果然是喷子的天下 🤗
看到十九集觉得还可以,一个月5000的女人,应该考虑创业,减肥,整容,换圈子,而不是考虑找有钱的男人。你当有钱的男人都瞎了吗?
久违的优秀翻拍剧!每一个细节都真实可信。最重要是!点映会还见到了戚哥!!啊我的小心脏!PS:这部剧毒舌真的组织了点映啊,我不是水军,还请各位不要质疑了谢谢!国产翻拍剧有了好苗头就应该支持,五星。
看了五集,比东京女子图鉴差了500个欢乐颂吧……说是女子图鉴还是男性视角,被男屌丝非礼,陪男老板喝酒,被已婚男欺负,嫌男友没野心,女同事睡男领导上位,剩下就是蹦迪和买包…哎哟…傻不傻?东京女子痛苦来自自己,欲望太多,实现的过程中又迷失,北京女子痛苦都来自男人,不是一个境界
居然还行的翻拍剧,在翻拍日剧扑街案例众多的基础上,本剧做到了某些层面的良心,编导没有完全生硬照搬日版的人设和桥段,因地制宜的做了一些符合国情的改编,尽管还是差强人意,但起码回避了以往国产剧过度的意淫和鸡汤的弊病,力图还原北漂青年一代的现实体验,所谈论的话题具有现实意义,已然了不起
才出6集,戚薇就经历6个男人了...初恋男友,屌丝同学,已婚老板,中层小开,色欲高管,富家公子。而且每个都对她有意思!这是北京男子集邮册吧...... #竟然有点羡慕#
东京女子图鉴讲的是阶级,北京讲啥?
这海报真是让人醉了。。。这TM能叫北京女子图鉴?!这明明就是一个绿茶婊和十一个男人的故事啊!!!
戚薇的整容脸也太明显了吧
大部分人表示这才不是普通人的北漂,不过女主的设定也不是普通人啊,是漂亮的聪明的,有心机还脸皮不薄的拜金女!三观很歪倒也还算现实……还有能不要捧隔壁日剧吗,没记错的话土掉渣的乡下女孩靠男人上位、当过小三为了在东京有房嫁给自己不喜欢的经济适用男再离婚……半斤八两……谁嘲谁?!
一集35分钟讲了个啥,第一集女主要去北京,哥们是流氓,男朋友把女主甩了,然后每次面试都要问一句“为什么来北京?”,女主半个闺蜜貌似是个捞女,那女主呢,第一份工作流氓哥们找的,第二份工作认识的哥哥找的……北京教会你啥了,你别埋汰北京了。跟隔壁《东京女子图鉴》差了百八十个望京吧
日本拍了《东京爱情故事》,国内跟着拍个《北京爱情故事》。日本拍了《东京女子图鉴》,国内跟着拍个《北京女子图鉴》。下一部是不是要拍《北京热》了?
去年看了《东京女子图鉴》,当时非常震撼,人生的每一章节都要狠下笔,才能写出最浓墨重彩的情节…当时就想着如果有北上广篇,一定也会很触心,没想到今年就翻拍了,一口气看了几集,四星完全可以打,非常棒,留一颗看完补上。
演员表就很让人生气,女人戏,女主之后排的全是男人,一长串男人。不难想象要把女主塑造成什么形象。
同作为北漂党第一集看得稀里哗啦,细节好评,十分写实。至于第二集遇到“贵人”提供理想工作就有点飞了。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啊,除非你长得好看
正视女人欲望的国产剧真的很难得,竟然感觉比东京女子图鉴更细腻一点噢! 冲着晓芸我也要给五星!这个分有点苛刻哇
一直很期待中国版的女人上位记,看了第一集舒了口长气,幸好没把这块招牌给砸了,算是国产剧里的一股清流了。将象牙塔里大学生的理想主义充分的展示了,微姐演技在线,小生魏大勋也眼神有戏。感觉大势。
北京心机婊上位攻略。
3.5。比起之前毫无诚意照搬照抄的日剧翻拍来说强了不止一星半点。剧情在原版的基础上做了很多贴合国情的改编,初来乍到的京漂艰苦生活,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跳槽面试的小伎俩...细节处可以看出编剧的用心,虽然不能说它有多好,但总归能看到翻拍剧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