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看完两期机器猫之后,想起来小学经常租光碟看机器猫的剧场版,都是这种台湾腔的配音。
机器猫里很多科学知识都是我慢慢长大才意识到的。海底人,恐龙人讲起物种起源;树小子,天上人讲了物种灭绝和雨林的破坏,狗人描述了热带雨林,这一期展示了背斜、向斜,震源深度,震级。
当然,当时的我肯定不是被机器猫里渗透的科学知识所吸引,而是对友情、冒险、善良、纯真的内核吸引。以至于我一个女孩子,对探险,冒险的事情很感兴趣。我经常把自己带入大雄的角色,偶尔是静香。我喜欢这个虽然在世俗定义上看似一无是处的废柴,虽然懦弱,但又无比善良和坚决的心,从来不会勉强朋友留在自己身边,在每次冒险时都全力以赴,为朋友两刃插刀,也在结束后含泪挥手告别,尊重,珍惜每一个朋友。
这也可能让我对友情的定义比较高,可能我认为的朋友就是不计较得失,不牵扯利益的有精神共鸣的知己。今年已经26了,从初中开始我觉发现这种朋友极少,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几个。
当我丧丧的时候,我好像能从童年得到力量。看着那个记忆中的自己,有点孤僻和理想主义,极度依赖父亲,善良单纯的自己,在脑海里闪闪发光。
整体节奏其实是很紧凑的,基本没有某个时候突然很悠闲来强行日常刷好感度。一部电影要看的舒服,剧情就得流畅,衔接得有理有据,如果要有些惊喜,就得埋下一些伏笔在后面挖出来。 魔界大冒险,简单概括剧情就是七人小队打大魔王的故事。故事前期轻松搞笑,到中期开始打大魔王就开始严肃起来了,第一次战败后气氛变得压抑,第二次战败近乎绝望,第三次的成功设计的很巧妙,双方都获得了打败对方的方法/宝具,而主角小队在解决的过程中一环套一环,这样能在危机感中给人战胜困难后的获得感。而那一环套一环的衔接由于大量伏笔而显得流畅,不然就是智障的强行展开了。
在结构故事上做得出色,从一开始就抛出将哆啦A梦和大雄变成石像的悬念,并不断发力,吸引着观众,并将这一悬念保持到电影结束。它的剧本完全是好莱坞式的,非常先进。但是这样制造“玄虚”,就必然牺牲哆啦A梦故事一贯的阳光主题,建设对立面就很容易让故事黑暗起来,于是一不小心就很像哈利·波特式的电影,魔法啊、鬼怪啊、阴谋啊,就全飞上了银幕 。很好看,我觉得很适合我们去看,体验一下奇幻的感觉。
小叮铃的戏份好少……
咋又来一个条目?
ドラえもん のび太の魔界大冒険 复刻版. ED很好.. 实在很喜欢那个场景
多啦A梦~在PPS上看的
机器猫的都是经典
哆啦美!加分!!
画风有点奇怪。多拉美的道具每次拿出来都好粉好女性哟。
魔幻感十足。想象力丰富。
with her
三星半
童年
大灾面前有大爱。
童年的伙伴,机器猫
很喜欢这个超长篇,漫画看了好多遍。那个帽子上的星星那个梗可好玩wwww
好像记得以前电视里放过。
童年啊!!
冇《大雄的恐龙》好看
怎么没标记TAT 第一部在电影院看的剧场版,多啦A梦是我永恒的爱TAT
已经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看惯了配音版,听原声很别扭~~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