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又n刷了机动条子,又看到无语凝噎!每次看都不禁感叹:鸭颈兽真的超神了!!
每年看每年都大为震动,屡次想认真写个影评但是确实又感觉自己根本写不出来,因为暂且不说片子本身的内核就十分抽象难以付诸语言,主要是觉得自己写的东西申述情节就很sacrilegious。
想象不到为什么会有导演选择用动画的形式呈现这么严肃的一个话题,或许这就是日本老左派的情怀么?
我真的好喜欢押井守片子里对人物的塑造,每个人都是现代社会中沉默不语的思考者,无法借由语言表白自身,只能通过行动定义自己,踽踽独行于都市丛林之间,在漂流的东京湾中诘问何为战争何为和平。
我觉得押井守拍这部片子纯属夹带私货,作为老一辈日本左翼人士,他算是少有的真正对日本现代性进行反思的日本导演。二战后的日本一方面在文官政治下经历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又始终居于美国的阴影之下,经济的腾飞背后也离不开冷战期间发的别的国家的战争财——这一切在鸭子眼中无疑是虚假的和平。所以鸭子要拍这么一部片子,警醒人们虚假的和平的可怖之处。
所以说动画里拓植这个KB分子根本就是鸭子本人,因为看到了90年代的日本在文官政治背后的空虚无力,加上美国一直在幕后伺机而动,所以策划了从炸桥K袭、ZWD失控、军警冲突、ZF瘫痪等一系列事件,或许也是想要表达鸭子自己对于日本社会和国家的忧虑。不过我每次看到个情节,真的都很难相信这是动漫导演会拍的东西(尤其是武装直升机摧毁城市通讯以及毒气飞艇这两个细节)??虽然是在青少年科幻片的背景下,但是其背后的真实性总令人不寒而栗;但或者正是因为披着科幻动画片的皮,他才能整出来这么一个玩意吧。
但是鸭子毕竟还是个老左派,所以他也断然不是激进好战的右翼分子,他在故事里整这么一出,为的不过是为了引出“破坏了‘虚伪的和平’的战争也不过是‘虚伪的战争’”这一主题。所以借由主人公后藤说出的话,才是鸭子真正想要说的内容。
至于片中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搅浑水的荒木——明明是拓植一方的同僚但又被其背叛,因而想要通过搞小动作找到折中的解决办法——则代表了鸭子眼里居于进退两难之间的日本ZF:纵然知道向右是极端,但是也向左走不动。
剧情里的每个人物都被困于其角色之中无法脱身,或许鸭子自己也觉得这个冲突没有解决之道,哪怕是要清醒地看着已经很困难了,所以他最后又落回他最常用的存在主义的不可知论的观点——如果是无法可解的困境,但人的存在和感受总是真实的。
这部电影上映于1993年,现在几乎三十年过去,我其实也很难真正理解鸭子拍摄此片时的背景,再加之其实我对政治什么的本来也没啥兴趣,只是莫名其妙地每次看到这部电影都感觉一种触及存在的痛苦,所以莫名为之着迷,或许只是出于对于宏大叙事的某种迷恋吧。但从93年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就连鸭子自己也再没拍出能与之媲美的电影了,而现在的人大概就和鸭子电影里的特车二科二代成员一样:
至于本片川井宪次的精彩配乐、精细到令人发指的机战作画、押导特有的空镜画面、对前SL的大胆隐喻之流,实在是感官上的锦上添花我写了也说不清楚,就不多说了。虽然本篇琐碎跳跃的叙事,穿插意识流的台词,部分片段不断循环/静止的画面(有理由相信是空镜花了太多钱所以在对话画面中节约成本)对第一次观影的体验很不友好,但绝对还是瑕不掩瑜,因为这不就是押味么!
最后我真的只想说:我下次见到别人还是忍不住按头安利,押井守拍动画是永远的神啊!!
(虽然我觉得看到的另外一个评论说的也很对:押井守在动画片里装大神,在真人片里犯傻逼!!!)
押井守果然是老左派。同样是左派,共同点在于注重解构,但是不同的左派的区别在于对解构这一行为的态度。如果说幼稚的左派满足于搞一些形式的东西,那押井守恐怕明白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结构试图解构往往最终只能落得望洋兴叹的境地,最后也只能保留一个解构的态度,并留下一种带有哲学味道的政治视角。 这部剧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拓植这个人,他的行为恐怕可以概括为“我就是要在虚幻的世界中追求真实”。最初拓植组织中的高层人物是试图用伪袭击大桥来为本土势力增强对日本的控制力创造机会,但拓植却把这次假袭击搞成了真实事件;在三泽战斗机事件中他用电子战手段玩弄了当局,虚虚实实最终扩大了事件,使得政府粉饰太平的努力泡汤。 这些行为都是出于一种解构当前权力政治癣疾的态度:既然一切都是演戏,都是安排好的,那我就要把它还原成真实的。在飞艇事件中他使用了假毒气,但因为他提前被抓,剩下的两艘的本来使命就成了悬念,我倾向于这两艘是承载了释放毒气的使命,因为在击落第一艘飞艇后没有造成损害,相关势力肯定会想办法把不利因素抹消掉,如果他们选择继续击落剩余的飞艇,则拓植会让他们自食其果——将虚假的东西还原成真实的。 对于群众这种存在,押井守也给予了矛盾的观点,一方面他批判了和平地区群众高高挂起的无知,好似神不了解人间疾苦;一方面又描写了如南云,特车二课老队员那种活生生的普通人的形象,他们只是平平凡凡的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并没有过错。麻痹自我、麻木无知和勤勤恳恳、珍惜当下,两面都是人性,没有人能够简简单单地评判它。 拓植最后说,他想多看一眼这个城市的未来。如果他是对这一切持悲观态度的,那他就会像剧场版1的天才工程师一样提前自杀,但他选择了看到最后,说明他对人性还是存留了希望的。
大约13年前,我才第一次看了这部25年前的机动警察剧场版,当时便和攻壳机动队一样奉为心目中的经典,可囿于当时的阅读量和阅历,无疑它对我是比较晦涩的存在,甚至一度怀疑押井守这个参加过共运的家伙是不是形左实右,对拓殖行人明贬暗褒,暗指美国占领的日本离战争并不遥远。
那么战争是从何时开始的呢?这就离不开日本军国主义史上著名的“五一五”和“二二六”兵变,也是押井守在创作机动警察剧场版和攻壳机动队SAC的最重要灵感源泉。SAC GIG中十一根断指直接源自“五一五”事件后的民间请愿活动,机动警察剧场版2中炮指国会议事堂也很可能源自“二二六”时海军镇压部队“长门”号战列舰炮指皇道派占领的议事堂,而且“二二六”兵变时,东京也下着大雪。
明治维新以后,改革效果显现,日本一度崛起于世界。军事上,日清、日俄战争的胜利,朝鲜、台湾、琉球、南满相继入手;经济上,开始融入近代经济体系的日本人均生产总值已经是中国的3倍以上,这个时候在蒸蒸日上的日本国内恐怕也认为战争是遥远的、非现实性的,但藩阀政治和明治宪法导致来的军部干政,军事上的胜利却似乎给了它存在的合理性,这也为日后的日本暴走埋下了巨大的祸根。伊藤博文富有远见的试图走向现代政党政治,他之后的西园寺公望、加藤高明、犬养毅、尾崎行雄等人虽然各有主张,但也尝试着从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但是几十年巨大胜利带来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30年代经济衰退带来的“昭和恐慌”,伴随着国内“不要错过机会”的最后一波殖民冲动,持有支持华盛顿和伦敦裁军协定、反对扩大军事预算等类观点的官员成为“国贼”,政界财界成为腐坏堕落的代名词,从民间到军队中下层士官达成了某种社会共识。在诸多一线的、藩阀之外的军官看来,东京就像拓殖行人口中的“海市蜃楼”,身处其中的高层就像荒川茂树说的“不重视前线人员的意见”,活在“和平的幻象之下”,完全意识不到国家正处在生死存亡之际。
1930年,浜口雄幸内阁缔结了华盛顿裁军条约,旋即遇刺身亡;1931年,在石原莞尔等人策动下,“满洲事变”爆发,军部脱缰;1932年,“五一五”兵变发生,十一名海军少壮派军官起义,刺杀了著名的宪政派内阁总理大臣犬养毅,同年的“血盟团事件”中立宪党党魁、前藏相井上准之助被刺杀;1936年,更大规模的“二二六”兵变发生,陆军刺杀了前内阁总理大臣斋藤实、前藏相高桥是清,内阁总理大臣冈田启介、侍从武官长铃木贯太郎和前内大臣牧野伸显非常勉强的死里逃生,连明治维新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都险些被杀;1937年,扑朔迷离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整个日本终于被拖进了全面战争。
现实总是荒诞的,有着“神不为者人为之”类似理念的石原莞尔,在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已升任陆军作战部部长,他曾许诺“只要我在位一天,就不能对华增兵”,但同近卫文麿等人一样,在巨大的现实面前,稳健派也只是凡人。在太平洋战争后期,从天皇到东条英机和小矶国昭到疯狂的军队和国民,又不得不成为“远离了战线,乐观主义会取代现实,然后在最高层作出决定前,现实是完全不存在的”这句话的践行者,彻头彻尾的成为了不久之前他们还切齿痛恨的腐朽者。
那么战争结束了吗?战后的日本,在吉田茂及其后继者的治理下,虽然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政治的阴影,但太上皇GHQ的强硬管制深刻的改变了日本社会形态和经济形态,日本比上次更彻底的崛起于世界。90年代,也正是这部剧场版诞生的年代,日本经济虽然再度失去景气,但正像剃刀后藤说的那样“或许每个人多少都会感到不公平或是不满,但如果要提出一个不得不现在进行叛乱的理由,那么这种理由在自卫队中并不存在”。押井守还是诟病了当下政治的某些不合理,但经历了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共产主义等种种前现代思潮洗礼之后,不再会有人因为政治理念而被杀、实现了真正现代化和世俗化的国家,不再会有年青人被太田或是别的什么人煽动的世界,眼下已经足够美好了。
押井守在动画片里装大师,在写实片里犯傻逼。
这不就是大段不知所云的道理么……
最让人诧异的是鸭子沉默的镜头,孩子们和军人们挥手打招呼,宛如将日常和非日常融合在一起。跑个题,《新哥斯拉》中哥斯拉第一次登陆后的日常空镜头在我看来和这异曲同工了。或许这种司空见惯的怠惰才是最让人心寒的。
押井守生于大田区,东京的港湾地带,自称“东京原住民”,他心目中的东京是水上的城市,是渔民屋与小作坊,因此他饱含深情地描绘旧河道与湾岸的工厂。拓殖与南云约在高架下阴暗河道的小船上见面,正是因为他拒绝陆地上的东京,他要炸毁桥梁。对他来说,作为大都市的东京是外来人的东京,是“虚幻”的。
这是押井守继前集《东京毁灭战》之后,又一部带入日本现代都会哲思的大作。这次押井守不再探讨城市人的机械化构成与空虚心灵,转而论述另一项躲身於当代日本富裕表象之内,从二次大战以降就挥之不去的梦靥--国家定位与右翼思维。 --短评《机动警察II》『Tab』
见鬼,这到底是为什么?
押井守的作品,总是离不开梦幻一样的城市,奇异的爱,团队,优雅邪魅的敌人,大型机器,悲壮而苍凉的结局……I admire you
还可以,但是不是很喜欢
从这个角度看去,那个城市就像是海市蜃楼
假如和平是一场谎言,那战争一定也是一场谎言。我们的地球太小,根本容不下一场真正的战争。老左派鸭颈首的政治片简直炸裂,镜头在一堆城市废墟里掠过,两个警察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徐徐走动,再来一点川井宪次的音乐,感觉整个人就升华了。
比完美還要完美的傑作,無疑是押井守甚至I.G社的畢生巔峰。
巴吉度你好,久世原型机你好……
因为我看晚了,好多时候都有穿越到了GIS:Innocence的错觉。。。
其实缺陷还是有的。不过军国主义者说“你们不惜一切保卫的和平是虚假的“时,主人公回答”你不惜一切所追求的战争也是虚假的,一切战争都是虚假的”真的是我能想到的一个绝望的左派所能给出的最好回答。仅这一点就完全值回票价,顺便横扫豆瓣一切右狗。
剧场版中最好看的一部,但除了后藤队长和南云,其他人都成了龙套,我不喜欢这一点。
耶穌說:「你們以為我來,是叫地上太平麼?我告訴你們,不是,乃是叫人分爭。」
虽然我不大爱看这个,但可以想象得到男孩子应该都会很喜欢这个片子。制造虚假危险动用国家安全措施,影射历史,也很像我们这个草木皆兵的covid时代。
东京的恐怖份子游戏。押井守的镜头感和画面的层次感营造都相当的有一手。1h29'10"的对话中出现了stand alone。片中最后出现了非常类似于攻壳中的蜘蛛坦克样的玩意儿。
8/10。一改TV版的幽默开朗,押井守用脱离情节的抒情、钟爱的哲学台词和政治阴谋传达出忧患的情绪,借助侦探片的类型外壳阐述“和平只是假象”的隐晦主题,却也不缺少奇观场面。雪夜的背光剪影、巡警的镜像反射覆盖了行人身体、狭长暗道的决战地点外面广阔的海鸟聚集,虚幻的城市构图犹如静态唯美画卷。
傑作中的傑作,虛假從開始就穿越國境,這是一場與生活感的戰爭,而結果是現實撤退到底線,虛假全面接管人的現實,於是到哪為止是真的,到哪為止是假的,都變得混沌不明。特車二課的攻堅行動是狀態終結的宣告(你面前的我並不是幻影),審美功能被具體轉換成政治。押井守讓電影實現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