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程度堪比《信条》,量子力学,不广义不狭义的奇怪相对论。
结局真是神似《你的名字》,只不过比《你的名字》多了一个相认,不至于这么蛋疼,再加上男女主情感线以及未来的美满幸福,使剧情更完善丰满美好了。全片紧凑刺激引共鸣,导演为了器官捐献拯救生命的创作目的很棒很有意义,直接五星,导演写到我心坎子里了
插一嘴,有的人看电影的动机实在是肤浅,男主和牧之原只是超越生死的友谊,一个个成天小三不小三的够无聊,不愿意动脑子看不懂高大上就喷,倒不如不看。(《信条》也是深受这种人毒害)
我的理解(仅供参考):牧之原写下未来梦想,导致不会与男主相遇,失控的车也不会创死男女主,女主凭借零碎记忆拍电影引得另有人捐器官给牧之原,男主终于恢复记忆认人,good end。
可能很多小伙伴都看不明白世界线,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下,大家可以带着我的思路二次观看,相信会有全新体验。
第1条线、表面上的主线。为什么叫表面上的主线呢?这条线内容是整个动漫12集加剧场版前半部分所有故事,也就是这部动漫主要内容。这条世界线就是男主得了青春期综合症,遇到了穿越回来的女二牧之原翔子,得到了治愈,受她影响报考高中,之后遇到女主兔女郎学姐,和她谈了恋爱,以及遇到小时候的女二牧之原翔子,两个好朋友,一个学妹发生的所有故事。但这条表面上的主线,结局是男主圣诞节约会时遇车祸死亡,把心脏留给了女二牧之原翔子,(所以女二穿越回去治愈男主)。
最终,活下来的是女主麻衣学姐,女二牧之原翔子,男主死亡。
第2条线、女二牧之原翔子幸福线。这条线讲的是男主决定救治女二牧之原翔子,所以决定去死,而女主麻衣学姐在圣诞节车祸中救下男主,最终麻衣学姐死亡,把心脏留给了女二牧之原翔子,牧之原翔子长大后,未来在大学期间和男主结婚。但第二条线男主因为女主死亡极度悲伤。
最终,活下来的是男主,女二牧之原翔子,女主麻衣学姐死亡。
第3条线、麻衣学姐的幸福线。这条线开始时间是圣诞节前。讲的是第2条线的男主由于极度悲伤,在未来结婚后的女二牧之原翔子帮助下穿越,救下准备死亡的第3条线的男主,在这条线中得到了学妹的帮忙,只要有一个人能够看到第2条线的男主存在,所有人就都能看到其存在,最终第2条线的极度悲伤的男主,救下了想去死的第3条线的自己,麻衣学姐避免了死亡,因此第2条线极度悲伤的男主直接消失。
最终,活下来的是男主,女主麻衣学姐,女二牧之原翔子死亡(男主救下自己后,镜头特写未来的牧之原翔子消失了,所以判定死亡)
第4条线、真正的主线。以上三条线,所有的故事内容都是女二牧之原翔子预测未来的结果,(或者是把时间加速后得到的各种结果,参考奇异博士看未来)。回到真正的主线
男主带着碎片化的梦:得了青春期综合症后,梦里有位高中女生鼓励了他,他凭借记忆中的衣服,来到了那所高中寻找她,可惜没找到,但依旧遇到了麻衣学姐,两个好朋友,一个学妹,重新和这些人相处。
女主麻衣学姐带着碎片化的梦:梦里有个朋友因心脏病去世,所以出演电影,呼吁全社会捐赠器官,最终,女二牧之原翔子得到救治。
女二牧之原翔子带着所有的记忆:选择了逃避男主,不去与男主相遇,觉得不相遇就不会有悲伤,但心脏痊愈后,在海滩游玩的时候,再次与男主邂逅,这时候,男主突然把她认了出来,喊出了她的名字,她眼含热泪,回应一声咲太,结束电影。
该遇到的人,总会遇到,青春期猪头少年不做怀梦少女的梦。
节奏不错。老实讲,从片名就嗅到一股子熟悉的,必有原著及信息删减的微妙气味,于是稍微做了点功课补足应得(实在没兴趣补番或小说了),然后发现对提高整体评价并无太大帮助。剧场版虽有删改,却实在抓稳了原著精髓的,甚至针对女性观众日渐唤醒的主体性审美做了力所能及但聊胜于无的宅味淡化。总之呢,思春期群侯症和伸缩自如的世界线回溯是必须当前置条件接受的,和男主与其好友之间看似高深实则空假的探讨没有半毛钱关系。口胡!妄想即真实才是本体还扯什么量子纠缠!而作品把所有成年人打包驱逐,竭力打造一个神圣青春的独在场域,目的已经相当明显了,就是要观者放弃现实逻辑,沉浸式体验在严酷考验极限选择的逼迫下,少男少女打从心底里源源不绝涌出的纯粹感情:为了拯救深爱之人不惜牺牲一切,为了重塑对方的幸福不断呼唤奇迹。翔子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牺牲,咲太一场又一场的往返打捞,不计后果,不求回报,不容置喙。坍塌的世界线荡开无限涟漪,梦寐的新起点兼容无数回忆——即便哀美的青春之殇打了个俗不可耐的全员he,也不能说过程没有动人之处的。唯一的问题可能在于,除了日式亚撒西的奉献别无血肉的性格填充告别了生死未卜,还有几分独自立足的能耐呢?观者究竟会为了如超新星般爆发的感情忽略人物尤其女性跟脚的暧昧,还是会因为人物底色的苍白反过来否决精心铺排的爱之祭奠呢?这大概是随着年龄、性别视角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的答案了。然而不管怎样,不能将两者很好地统合,在我看来便是还不够出挑的证明。深邃倘若不能淹没宅媚(不管哪种淹没法),即是不够深邃。倒是想起另外两部和世界线有关的名作了,嘛,要不就把《凉宫春日的忧郁》和《命运石之门》撸了罢!最后,片尾曲不错。
相比较整个故事。番剧13话更像是剧场版的一个序言。故事中的角色一个接一个的经历自己的青春综合症。所幸有咲(xiao)太等一众伙伴们的互帮互助,身处青春期的角色,双叶也好,古贺也罢,又或是花枫,那份青春期的矛盾,不甘,辛酸,痛苦终究还是在众人的互助中得以治愈。 在观看这一段剧情过程中,男主咲太和麻衣的感情线在我看来是有些单薄的。两人因猪头少年咲太帮助被世人所无视的麻衣而结缘。咲太因为青睐麻衣曼妙的身姿而萌发恋意,并最终被麻衣的温柔体贴而折服。麻衣则为咲太的善良,直率和洒脱所打动。看到番剧13话为止,我能从主角的感情线里读出来的大体就这些。相比较在校园恋爱的主题下添加奇幻的青春综合症来讲,到目前为止这段感情线相比要逊色一些。(可能也正是如此,剧场版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转更具戏剧性,更具观赏性,更给人深刻的印象。)以上就是我看完番剧13话对主角感情线的感悟。如果故事到此为止,这部作品也不会这么深刻吧。 剧场版紧接着番剧讲述。随着咲太的初恋翔子正式下场,整个故事也迎来了高潮。咲太,麻衣,翔子三人互相之间的舍身拯救让整个故事更加饱满且极具戏剧性,观众在跌宕起伏的剧情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咲太再次决定拯救翔子,在公交车上麻衣对咲太所说的那句“仅仅是忘记了一切,再从头来过”在我看来无疑是整个故事中最闪耀的一点。 要决定看这部番,就一定要看剧场版。 就整个故事来讲,虽然没有特别真实,但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我看科幻片烧脑片从来不迷糊。这个动漫,某些设定,让我难以接受。伪科学没必要太较真,但是也太随意了吧?!
某些时间线,我没理清,但是强行理解了一波。“没理清但是刻意理解了”这种想法,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只能归纳为→淦。
男主对女主性骚扰,我无所谓,怎么对谁都性骚扰?你是有什么心理障碍导致你这么“玩世不恭”吗??
糙,我一直在强行理解包容男主的行为,但是,果然,确确实实是在媚宅开后宫,同时还要立一个深情人设。烦 。。 。 。 。 。 。 。 。 。 。 。。。。。。。。。。。。。。。。。。。。。。。。。。。。。。。。。,。,,,,,。。。。。。。。。。。。。。。。。。。。。。。。。。。。。。。。。。。。。。。。。。。。。。。。。。。。。。。。。。。。。。。。。。。。。。。。。。。。
一边是把自己从深渊拉出来并要为之付出生命的初恋,一边是理解自己却再三挽留一点也不想失去自己的一生所爱。离开学姐,就再也不会和学姐相见,幸福也就无处谈起;离开恩人,就要一辈子都要背负沉重的懊悔。
一
于是,我打算去救恩人,我不希望有人在我面前死去。在发现被下套以后,及时赶上了死亡的部队。在最后一刻却万万没想到被麻衣救下。
我看到了,地上的那片血迹。
所有的人知道了麻衣的去世,像《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一样,我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一切都好像失去了意义。
所有人希望我活下去,可这样,我活不下去。
二
回到四天前,我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我知道我只是个普通人,给麻衣幸福就已经是我的极限了。我,无能为力。
对不起,翔子,谢谢你。
和学姐在一起真的很幸福,可我只能在翔子的作业上画满无数的圆并苦笑(在日本成绩单上,圈是正确,打勾是错误)
三
我想回到过去,从最开始保护翔子。我一定会想办法再遇到学姐的。
在我下定决心后,什么!我看到了翔子
那一丝的希望出现了,在翔子去世前有人给她捐献了心脏!!
真好
作画明显有工时不足,剧情底子好,节奏把握不错。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豆瓣有一句点评,“她比你想象的更加爱你”,这句话实在是全片精华的完美概括,把这句话放在两位女主身上都是那么地合适,不管是守护现在的翔子还是守护未来的麻衣,她们对咲太的爱已经溢出屏幕了,即使已经读过原著小说的我看完剧场版后依旧很感动。 虽然过程曲折揪心,但结局happy ending,这个故事真的很大程度上被它的名字耽误,虽然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类作品免不了媚宅的元素,但好的故事内核就算换了其他形式也依旧可以让人收获感动,老实说剧场版的完成度比动画第一季还要高,可以说是我今年比较满意的剧场版作品。 有一说一,我还是更推荐看原著小说,剧场版对原著进行了一个小细节的修改,我私以为那个细节其实更能解释人物的动机,但制作组应该还是喜欢故事更偏向纯爱,所以这里的删减我建议去原作中补完。
观感完全就是加长版tv,剧情也非常自然地从tv过渡到剧场版。如果说男主太圣父,那他也因此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整部像是两个只想为了别人多做一些好事的烂好人的博弈……但最后翔子到底做了什么让人实在太好奇了!!没拍出来所以扣一星!!
这是器官捐献宣传片么
我比你想象的要更爱你
薛定谔式的量子力学理论,啥都往里扔的青春期综合症。电影就像御姐控宅男的春梦,倒是很符合我对B站的认知...
太赶了,作画有不精细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你要是把结尾砍了,给牧之原翔子整个墓碑,然后意境一上,bgm一响,那这比你最后再回到过去,去找那万分之一的大团圆时间线强多了。你以为谁都是奇异博士啊,那妇联不也死了好几个不是...
剧终,字幕,片尾曲。还是那首「不可思議のカルテ」,却是小学4年级的牧之原翔子的声音。全场阿宅倒吸一口气。
坐在电影院里作为一个在一群宅男中大哭的姑娘感觉太显眼orz...
特意跑到日本来看了这个电影hhh生肉还是有点听不太懂他们在讲什么,不过麻衣和咲太都没有发糖啊哭哭˃̣̣̥᷄⌓˂̣̣̥᷅
“流水年年 环绕城池 周而复始 可记得你 涉水来问我的名字”
还是想办法拯救了所有人,所以印象最深刻的一直是TV版的妹妹篇
伟大的杉田慎平同志曾经说过,唯有待在学校这栋四方形的水泥建筑物里时,他才是无所不能的(并没有),或者说被允许了无所不能,因他正是那许许多多无法回归伊甸的悲愿渴求的祭品。我们这个时代的浪漫主义就是这样一种被囚禁的狂潮,只有在水泥的四方格或者钢铁的躯体之中,我们才被允许讨论纯粹而美丽的善恶。所以,我绝不允许有猪头少年被可悲的命运推动着向前奔驰,实则逃避。他必须穷尽一切可能,巧妙而不着痕迹地超越高中生的界限,迈出的每一步都浸透了风险却义无反顾,如此才可称作浪漫!
头一次见到剧场版作画比tv版还差的,尤其是沿用了tv版素材的那些闪回镜头跟正片对比之后高下立判。
在正印與初戀/小三夾硬轉來轉去.....畫工也不夠好.....
这里面每个角色我都好喜欢啊啊啊啊😭最喜欢咲太和学姐😭不想纠结什么穿越设定之类,只知道看得我眼泪哗哗的😭😭😭男女主之间的爱情也太美好了😭还好最后终于找到了最好的大团圆结局😭【8.6】
就这也能八点多分?男主不就是渣男,翔子不就是小三,就麻衣一个正常人,毁三观
感动,各种方面的感动都有,希望国内可以上映
我是很爱TV版的,这部剧场版也算是好好地为整个故事收了尾,模板的重点都勾上了,但缺陷仍无法忽视。不单因为作画充其量不过普通TV动画的水平,导致演出上即使指示充分也发挥不出足够的感染力,剧作(至少就电影的改编而言)更是缺乏TV版具备的创新转折和丰满展开,难与已成为丰碑的先前同类作品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