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苏联对于同性中的感情是禁止且规定了相关刑法。纵而使两个相爱的人被世俗狠狠地压在了深不见底的黑暗中。 “黑色的玫瑰和荆棘,微笑与泪水,它们种在一起,互相缠绕。” 片头的一句旁白,交待了这份复杂而注定没有结果的感情。 “一个永远不会出现的时刻,犹如一个逃避世界的幽灵……” 谢尔盖得知罗曼的婚礼后,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段感情 ,他最后的挣扎,罗曼的一句她怀孕了,使谢尔盖崩溃……唯一的选择是逃离与忘却“so hard ”这段感情,我努力尝试过忘却它………他们在契索的那段画面,让观众沉迷于其中,谢尔盖的爱胜过了罗曼对他的伤害,两人无忧无虑的样子却始终逃脱不了现实。圣诞节那天,路易莎的到来,使一切烟消云散,谢尔盖独自出门,买了一颗圣诞树。当路易莎到来时,他见证了罗曼的生活:活泼可爱的孩子,相爱的夫妻,一个幸福洋溢的家庭,与自己相比呢?又能算什么。当路易莎问:“谢尔盖,你有没有遇到生命中特别的人?” “罗曼……还有你。”谢尔盖的话亦真亦假,他知道,他们之间的爱是不见天日。最终,谢尔盖选择了逃避,为了罗曼,也为了所有人。“罗曼,我们之间的爱,只能存在于没有时间与思想的地方,你不该再来找我了………” 再次回来时,谢尔盖收到了罗曼离开时的信:“谢尔盖,我没什么可考虑的,我不会再次伤害我爱的人,不会再分裂自己,去属于每个人……” “谢尔盖,说和做,思考和生活,是不同的………”“谢尔盖,我选择了让我自由的地方,是天空,Forget me,我将永远和你在一起。” 画面的接近尾声时,谢尔盖走到了他们曾经游泳的地方,此时,已经一片冰凉……如同他们之间的爱,无论过程多么热烈,结果都会凄凉。仅仅是因为人们眼中的世俗与规矩。“love is love”爱亦是爱,谢尔盖对路易莎说:“我们之间的爱不逊于你的爱”。尾声时,谢尔盖,身处于剧院中心,而舞台上的戏剧,正是当年罗曼带他观赏的第一部戏剧“火鸟” 罗曼站在谢尔盖身旁,慢慢的离去。犹如他从没来过谢尔盖的世界,或是说,这段感情从来没有存在过…… 如开头一样,它是不见天日的…… 如果没有现实生活中老年谢尔盖的叙述《A Tale About Roman》关于罗曼,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这个发生于1970年代两个苏联军人的爱情。爱亦是爱,它胜过了一切,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它们都存在,是不可抹去的。
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题记
一位迷人有野心的基地指挥官秘书谢尔盖,以及一个胆大的年轻战斗机飞行员罗曼,他们的缘分似乎冥冥注定,很难不被对方吸引。
军营中的爱恋,总是应该青涩地试探和小心翼翼,更何况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虽然暗藏威胁,可他们的爱情似乎得到了幸运女神的庇佑总能不被发现。
看着爱人,少年的眼眸中闪烁着动人的光泽。
罗曼替谢尔盖抵挡着来自上层的压力,他不忍心破灭少年的激情,但也深感力不从心。
谢尔盖离开军营时,两个人也没能见一面。
他选择忍受世俗的制约去结婚生子,但仍留恋于曾经的牵绊。谢尔盖一直按照他们的约定,去戏剧学院努力学习表演,并期盼着罗曼来找自己。
日后再见,尽管世事难料,但他们一如既往地深爱着对方。在那些相依相伴的日子里,也许他们都十分感谢自己和对这份感情的坚定。
谢尔盖道明自己害怕失去他,罗曼笑着安慰他自己就在这里。
未来不可预测,起码这一刻我们是开心幸福的。虽然有些及时行乐的成分,但人生如果一直畏畏缩缩,那未免也活的太憋屈了。
新年时朋友聚会上两个人情不自禁跑到卧室拥吻,却被好友发现,好友说他们不是爱是恶心,谢尔盖悲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
他想让那些偏见的人明白,爱一个人没什么可抱歉的。
罗曼爱谢尔盖,也爱他的妻子和儿子,他于心不忍伤害任何一方,辛苦地来回维持奔波,可不知不觉中两者却都被自己深深地伤害了。
圣诞节后,谢尔盖留下一封书信黯然离去,路易莎终于明白了真相和他大吵了一架。他们知道的是罗曼对不起他们,自己很心痛,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是自己与罗曼的最后一次相见。
罗曼是那么温柔又有责任感的人,他两者都想兼顾可到头来两者都失去了,疲惫到再也没有精力去道歉挽回,他厌倦了尘世的挣扎,也知道他们已经不会原谅自己了,他也不再奢求什么了,知道自己拥有过幸福,就足够了。
深知谢尔盖一直以来对感情的偏执,对此“我无法选择,因为害怕伤害我所爱的人。我不能再分裂自己了,同时属于每个人。”是他的回答。
他知道谢尔盖一定会责备他的离去,所以遗书中安慰自己的爱人——“我选择唯一的地方,在那里我仍然感到自由,是天空。”
谢尔盖那么爱自己,他一定会懂的。
“我将永远和你在一起”
罗曼对任何人都不够残忍,唯独对他自己。
大雪纷飞,渲染着生离死别。
命运好像总是爱和人开玩笑,对于美好的事物,人们都会想尽办法贪心地拥有。谢尔盖想和罗曼光明正大地在一起,罗曼想着顾及家庭和爱人,路易莎如愿以偿地结婚却怀疑着自己的丈夫。似乎每个人都不知足,可人生就是这样。要说什么下一世,生生世世,无穷无尽,都是如此,是人就会有欲望,只是像罗曼这样的人,下一世不管是作为丈夫还是作为情人,都莫要再让他受苦了。
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在那一刻,一定有什么东西,永远消失了,一个永远不会再出现的时刻,如同幽灵一般逃离这个世界 把命运托付给自身,而非星辰——莎士比亚 你有足够的理性,不要屈服于酗酒,以及语言的杂乱,不要向肉欲屈服,也不要迷恋金钱,最重要的是,不要说谎,不要欺骗自己,对自己撒谎的人,只能听到自己的谎言,本质上,他无法分辨自己内心的真相,或是他身边的真相,如此便失去了对自己喝他人的尊重,没有尊严,也就不会再爱了。 你觉得为什么我们要用名著来教你,因为这些故事里的人物,并非理性的,他们是鲜活的,有呼吸的,有感受的人,他们因战栗而温柔 去说,去做,去思考,去生活,他们不是一回事。我再也无法分裂自己了,我也无法同时属于所有人 谢尔盖,我必须选择唯一一个我仍能感到自由的地方——天空,请不要等我了,忘了我吧,我会一直想着你的,无论未来如何,我永远都会在你身边
没什么野心的爱情片,踏踏实实讲了个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故事。想起《新白发魔女传》下一条短评说,爱要面目全非才好看。每次看到这句我都会想,“好看”与否是站在看客立场给出的评价,我们轻飘飘的摇头或赞赏指向的,是戏中人的一生。“好看”很重要吗?有时候我宁愿有情人都得到最俗气最安定的幸福。 死里逃生后惊魂未定的拥抱,同榻而眠时认真勾勒的未来,向主流生活投降后在暗房里偷偷凝视挚爱的影像,下一秒传来妻子的呼唤,于是打开房门,任胶卷在强光下失效。 ——是的,妻子。在文艺作品里,我倾向于把社会问题还原到具体的人身上,在这里我不想探讨群体、不想剖析结构,我只看到了三个痛苦的人。爱里没有无辜者,但路易莎显然是最不应该承受悲剧的人。男人都有处可逃,逃向戏剧,逃向蓝天,他们有一整个“外面”可以躲避自我,路易莎没有, 她是罗曼的妻子、是谢廖沙的母亲,唯独不能是医科大学的学生。她放弃了一切,把自己献给建立在谎言上的家庭。 愿某地方,不需将爱杀害;愿某日子,不需痛苦忍耐。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当代基友图鉴】)
据说这是2021颜值最高的部dui虐恋。鱼水之欢,迷彩硬汉,绝对让你欲罢不能。
1、
当提到“兵哥哥”时,脑海里第一时间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是炮火连天里,手持长枪,勇往直前的战士;
还是男性群聚,封闭空间中,满屏炸裂的荷尔蒙;
亦或是特殊身份背后
森严规矩无处不在
拘束克制却心潮澎湃的同性生死绝恋?
若再添上
夏日、小树林、浅海、逼仄居室,战斗机
你又会联想到什么?
电影《浴火鸟》
故事发生于1970年代冷战时期的苏联jun营。
冷战、前苏联、军dui
当这些要素交织在一起
这部影片的基调注定是冷色系的。
正如电影开篇:
“黑荆棘和玫瑰,微笑和泪水共存,长在一起,彼此接近。”
谢尔盖(Tom Prior饰)
一名即将退伍的应征兵
正处于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
留守jun营?告老还乡?还是莫斯科追梦?
未曾释怀的少年往事与约定
如心结,萦绕在谢尔盖脑海。
罗曼(Oleg Zagorodnii饰)
一名空军中尉
英俊帅气,意气风发,懂一点文学和艺术
前途无量,被上司看好。
两人因拍照工作产生交集。
借由谈论摄影拉近距离
以此为契机,迸发了第一次情感碰撞。
试探、眉目传情、浅尝辄止
如鼓琴瑟,留宿顺理成章。
令人无限遐想的“冲印教学”
深夜去暗恋的长官宿舍
激动着,盈笑着,偷尝禁果。
那夜过后,二人假公济私
谢尔盖借为上司驱车为名,与罗曼剧院约会。
赏剧结束,雨中嬉闹,你侬我侬
偶遇巡查边防军,两人就像窃贼,落荒而逃
有惊无险的顷刻,不忘林中巫云楚雨。
部dui里的同性爱恋,自然不会一蹴而就。
谢尔盖的异性好友路易莎,亦对中尉产生倾慕
罗曼和谢尔盖热恋期间,路易莎发起强烈攻势
中尉摇摆不定。
不知是否碰巧,一次罗曼和路易莎约会出行
随行拍摄的是谢尔盖。
他内心想必五味杂陈
一边是挚爱,一边是好友。
无法拒绝,强颜欢笑,又带点私心
这个略带动摇的拍摄举动
无不显现他内心的矛盾。
傍晚,灯光幽暗房间里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谢尔盖若有所思道。
屋内灯突然熄灭
人影悄悄靠近,是那个熟悉的男人轮廓
电光火石之间,夜色下,罗曼拉着谢尔盖奔向海边。
明面是正统的男欢女爱,内底是禁忌的同性之恋。
正如后来谢尔盖的自白:
“我们的爱只能存在于没有思想,没有时间的地方
同性之爱不被允许。”
匿名举报信,指认中尉和不知名应征兵苟且偷情。
谢尔盖九死一生,躲过一劫
或是害怕影响前途;或是想保全谢尔盖
罗曼此后划清界限。
再见旧人,已然物是人非。
罗曼和路易莎的婚宴上,两个男人找到谈话机会,短暂叙旧。
四年之别
罗曼不请自来,借由工作名义
独居谢尔盖所在的莫斯科
谢尔盖几经纠结,答应罗曼的索契之约。
但是,二人之间早已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犹如墙壁裂痕。
是冰冷制度的存在;是和路易斯的事实婚姻。
这段跨越数载的同性之恋,将何去何从?
2
《浴火鸟》基于真实往事,原型是俄罗斯已故演员Sergey Fetisov(1952–2017)的自述回忆录《The Story of Roman》。
1970年,大国对峙的格局,固化观念即将分崩离析
一切即将迎来新生,一切依然饱受桎梏
内心因爱而炽热,好似喷薄欲出
禁忌之恋的种子在压抑的笼罩下萌芽。
须时刻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正如电影主创团队所说:
“Risk everything. Trust no one.
万事皆风险,无人可信赖”
这也是《浴火鸟》含有惊悚片标签的原因。
时代洪流之中,小人物的命运如雨打浮萍。
电影的背景地——前苏联(通常指代俄罗斯)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同性恋刑罪化。
全盛时期的苏联
少数群体,看不见未来的光。
所幸的是,《浴火鸟》制片地区
曾经苏联同盟国——爱沙尼亚
已于2014年承认同性恋婚姻合法
成为了第一个立法保障同性权益的前苏联国家。
关于“jun营里的同性恋”,不得不提美国。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不问,不说”——针对军dui同性恋政策。
此政策由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会确立。
1993年的美国,同志反对情绪虽不至电影般谈虎色变,却仍是敏感话题。
克林顿总统上任时,积极推动同性恋者可公开身份平等参军服役。但遭到了部分国会议员和军dui高官的反对。如反对派代表,海军的克雷格·奎格利表示:
“同性恋者可谓是恶名昭彰,性生活混乱,他们的存在,会让异性恋者感到极为不便。”
诸多反对压力让克林顿政府妥协。颁布了《不问,不说》。
“不问”是指,虽不支持同性恋者参军,但长官不得询问性向,不得无足够证据时对成员进行取向调查。“不说”指,只要成员不公开取向,长官就不被允许揭露、驱逐。
“不问不说”在时代背景下,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性少数群体的权利,但其主导思想依旧是消极的。政策传达的潜在意思是:你可以是同,但不能公开。你必须深柜,我们只保护哑巴的权利。
运作数年中,依然有数以千计的出柜者被迫害,亦有很多如同《浴火鸟》中男主的士兵,被强迫调查。惊悚害怕、如履薄冰。
2008年,大选中的奥巴马不畏压力,支持全面废除军中禁止同性恋服役的各项法律。最终2011年,美军同性恋群体终于结束了17年的强迫深柜生活。
《不问,不说》的实行,使美国花费近2亿美元用于招募和训练,替代那些因身份遭到开除的士兵。哪怕是细分领域的军事精英——仅仅因为他们是同性恋。
讽刺的是,同性恋群体参军并没有带来所谓的“败坏军dui”负面影响。正如美国心理学会(2004)的研究:
“实际证据并不能显示性取向与团队一致性、士气、招募士兵和留在部dui中等军事有效性有任何联系。”
历史上,同性恋者的军dui曾发挥积极作用。
在古希腊,军事统帅一度认为由同性恋组成的军dui是最有战斗力的军队,因为他们的“亲密无间”是忠诚和奋不顾身的最好保障。
著名的古希腊底比斯圣队,由150对“少年之爱”伴侣组成的精英队伍,在留克特拉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成功驱赶侵略者斯巴达的军dui,保卫了家园。
在战场上,同性恋战士们会为了彼此而战,因为没人愿意在爱人面前丢脸,为了自己的爱人,他们往往会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如果战斗失利,生死与共的恋人们需要死战到底,共赴生死,并且,在危急时刻,他们甚至会为了爱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
腓力二世后来视察战场,看到每两具尸体紧紧挨在一起,知道这就是著名的全部由相爱的勇士组成的“圣军”,抑制不住眼泪,说道:
“无论是谁,只要怀疑这些人的行为或者经历是卑劣的,都应该被毁灭。”
这种“同志群体”的军dui成员才特有的强大羁绊力量。
2014年,荷兰海牙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一份103个国家地区的军dui对LGBT的包容度报告,新西兰军fang对LGBT的包容度最高,中国大陆排名第62位,尼日利亚倒数第1,仅3分。
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需上下而求索。
作者scott
首先我是一个退役军人,有感而发,希望看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这一类的电影看完给人的感受都基于、延伸于《call me by your name》。我上学期大学里一个语文老师说为什么现代作家总喜欢写耽美文,就是因为男孩子和男孩子的爱情无论放在这个爱站队的当下社会,还是从前都是百般受挫的,结局基本上都是不美好的,这样的文字,比起甜甜的撒狗粮更能触动人心弦,所以导演估计也是为了冲掉观看电影后的受虐感,在电影中很多地方还是安排了一些令人会心一笑的桥段,这一点我觉得很好,因为电影确实很需要不同的情绪来提高受众群体的观影感,毕竟是这是电影,并不是像电视剧那样可以一件小事讲一集的。其次,这是一个很长的真实的爱情故事,电影本身就已在尽善尽美的把故事的完整性和细节二者融汇贯通。 再说说角色的演技,个人看来三位主角演技都是在线的,有一些说人角色演技很直男,没有共情感,我觉得这是抛开环境去评论演员,首先我们要知道,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地点是苏联又是在部队,但凡把这三个要素随便换一个更自在一点的不那么压抑的,我都觉得主角就不会有被人说没有演技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很多细节,电影中频繁的来演习,上校说不准男主讲那种笑话等等很多,这说明什么?我以亲身经历告诉你,这是准备要dz了,这是一种很压抑环境,要去dz了!兄弟,更何况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军官,一个是默默无闻的义务兵,期间的鸿沟,很难一时逾越,没有去部队的人也许真的很难感受这种等级制度极度森严的上下级关系,所以才会对他们的情感产生疑问,综上所述,演员所演的关系真的是恰到好处。 还有一些涉及伦理问题的,我不好评论,但是我觉得还是要去看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和人物的真实性格。
总之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 捡到宝了
明知此次路程如同浴火,却还是决定要飞身而去像鸟。
我希望他没有踏上那趟火车
制作精良,画面唯美,人物外型立体如希腊雕塑。可能是依托真人真事吧,同样是空军禁恋,反思苏联的这部“浴火鸟”比几年前架空美国的那部“燃烧蓝”要合理多了,就连同性爱也不再用兄弟情打掩护。最大问题可能在于文青风格太足,缺少了军营的腌臜气?
如果有一天我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个电影该有多好啊,我好像还从来没有在大银幕上看过属于我们的爱情。。。。如果他也能因之看到,他是否会因之念及到我呢。他会否和我一样流下无声的眼泪呢。还是不要看吧。金刚经的启示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慧极必伤,情深不寿。我宁愿他淡忘我。
真实故事改编很有重量。在于个人角度:Roman你但凡有点责任心,不婚娶,不让别人怀孕,使你感到自由的便不只是蓝天了;特殊的年代下,爱情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但请至少去努力为自己而活。
7分。冷战时期,苏联空军里的禁忌之恋。在我看来,中尉就是个渣男,“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那种,对士兵的欲望大于爱。军队里风声紧了就马上撇清关系,风声一松,就又去找士兵重燃旧情。这期间还结婚生了娃,结婚期间老实了几年,后来又瞒着妻子与士兵同居。妻子和士兵他都对不起,渣得不能再渣。那么,为什么会感动呢?主要还是因为士兵的爱与勇气。他重来没有因为外界原因而减少对中尉的爱,随时随地,只要中尉召唤,他就飞奔而去。无论多长时间,他都愿意飞蛾扑火,哪怕明知相聚必定是短暂的。其实对于士兵,也有怒其不争的情绪。可是最后一幕,士兵一个人去看了歌剧,多年前中尉就陪在他身旁,如今,身边人已不再。看到这里,还是感动了一下。不理智,恰恰就是爱的真谛。如果再有永恒的遗憾,爱也能随之永恒。
「Diffcult thing to watch the one you love swept off their feet. I see what goes on under my nose. It's no consolation now but if he'd never walked onto my base, I do believe she would have married you.」You know nothing, Comrade Colonel.「You really believe that if you live a lie long enough, it'll suddebly become true?」
故事真的老到牙床都没了,同类的电影都可以凑出一个101了。但是!!这个男主!!这是什么钟灵毓秀出来的绝绝子!!这楚楚可怜的小狗眼!!阿伟挫骨扬灰!!为了男主加分加分加分!!
要我说全片下来演技炸裂的是女主:开篇对爱的徘徊和试探,中局在等待中从失落到热爱再到猜忌,最后在真相面前的逞强到爆发再到接受。谁看了不说一句:同妻实惨!🥲
曾经和你一起游泳的地方如今结满了冰P.S.性爱场景好美
并不觉得老套。至少在故事层面,我以为用老套这个词去评价前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的LGBT电影,背后隐含的是一种傲慢,何况体制监控不同于宗教或伦理压力,其下的事理人情自然亦有所别。其实我倒是庆幸导演无甚野心,始终保持着爱情片的成色,没有去重复那种自由主义阵营的冷战腔调,非把一腔私密情愫拧成一篇政治檄文。若是那样,怕才真成了老套。
【柏林2021】期待太高,导演讲故事能力不行,加上这么狗血三角恋剧本,全方位的灾难,唯一能看的就只有颜值了,但其实也就还好,没有化学反应的直男式表演真的磕不起来。
一本哗啦啦翻页的连环画,陈旧drama。(两个人的化学反应好一般🙍♂️
#5.5/5#我想,阿富汗的无尽天空,也在燃烧着忧愁的蓝吧。你说,他们口中的天堂,那里可有你向我承诺的Moscow的小家,Bolshoi的电影,还有Arbat的冰淇淋?在那里我们能否在河岸挽手漫步,或者就像在Sochi一样,沐浴在阳光中,宛若出世,谈论的却尽是生活的所有?To be or not to be? 问题的答案你从未给我。Tchaikovsky的《六月》还在耳畔回响,不知不觉的时节如流,我再看浴火涅槃的凤凰,但昔年的你,又去往了何方?
《刑法》第154A条:一个男人与另一个男人保持性关系,可判处5年艰苦劳动营的监禁。→ 前半段,在如此环境之下于军营之中发生的同性禁忌之恋,虽然看起来激情四射、浪漫美好,却危机四伏、暗藏风险。↹ 后半段,异性婚姻、不能公之于众的基情、不能断舍忘却的恋情、偷偷摸摸再续的感情、乃至最后生死两隔的结局,于我有些许《喜宴》三角关系上演《断背山》之感。P.S.:based on a true story. 片尾字幕后的短暂影像是在暗示 Roman 可能另有死因?
这部应该刷新同性电影颜值的记录了吧,两个都是古典美男子长相(不对,颜值最高的应该还是烈焰焚币)。因为是真实故事改编更虐了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想要知道原本有書麼,想讀。這種片太壓抑,看他們親熱戲的時候很害怕下一秒他們就被發現,然後等待他們的是無盡的批判與責罰,所幸這些都被巧妙躲開了,在Sochi那裡的幾場戲好美,躲在無人知曉的地方交換秘密,不用害怕無需隱藏,陽光海洋一切都美好到了極致⋯Roman真的好帥。
又名《鸟火欲》
军营禁忌恋一则,梦回Burning Blue,又是为BE哭惨的一天(何况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最后Roman如愿以偿了天空的自由,却徒留生者无尽哀恸。Sergey不会忘记的,那些合照、来信、亲昵、拥抱,脱口而出的莎士比亚,匆促藏匿的忐忑与兴奋,无人注视下的亲吻,肌肤相亲时海水的温度,和挚爱共同度过的每分每秒——所有对这一切的记忆,都会在他的余生中作为悲痛的存在刻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将永远怀念他。(“他们也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1。01:09男主诵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勿酗酒,勿饶舌,勿纵欲,勿贪财……主要的是勿对自己说谎。对自己说谎和听自己说谎的人会落到这样的地步:无论在自己身上还是周围,即使有真理,他也无法辨别,结果将是既不自重,也不尊重别人。一个人如果对谁也不尊重,也就没有了爱。”)
几场激情戏都挺欲的,总体还是被俗套的剧本拉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