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第四集《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它的主题是一名已经长大的乡村留守儿童,在抒发着自己哀而不伤的后现代的乡愁。
片头主角漫步走回村子,村里老人家端着饭围坐在一块吃这一幕,气氛暮暮沉沉,没有热闹的烟火气;仔细一看,画面里只有老人和一个孩子,没有年轻人:
这样的画面贯穿全篇:
有了这些画面,故事的背景就非常清楚了。故事里并没有人提问,年轻人,尤其是男性,都去了哪里呢?但画面外的我们都知道答案,他们大部分去城里打工了。
然后我们再看看故事里的文眼王孩儿,他每天都在公路边站着,一边摇晃一边等车。
刚开始的时候,巴士还以为摇晃着上身等车的王孩儿,是要上车的,但他从来没有上过车;于是巴士渐渐不再停留了;只剩下王孩儿还是摇晃着上身,像祷告一样在等车。
谁说等车的人一定是想要上车的呢?王孩儿也可能在等人下车。比如,等他的爸爸、妈妈从车上下来。
他脑子虽然小时候烧坏了,但仍在车站默默地等候着谁的到来,眼睛仍不放过每一个路人,摇晃着上身,没错,就像在祷告一样。
那么,王孩儿为什么小时候把脑袋烧坏了?高烧不退时,家边没有医院吗?床头没有布洛芬吗?
只怕当时王孩儿的身边,爸爸妈妈都没有在。
不过村里人没有给小孩们讲清楚他发烧烧坏脑子的原委,而是讲了一个妖怪的故事。村头小山的另一侧有一个神秘的山洞,而王孩儿是被藏在里的妖怪吓傻的。
为何老人们要和孩子们说洞里有妖怪的故事呢?
因为这样,孩子们就不敢去那个荒废的洞穴去玩耍,这是长辈用鬼怪故事吓小孩的常见动机。
那么,为什么会留下这个不经填埋的废洞,或是爸爸妈妈严加看管小孩,不让他们去危险的地方呢?
从男主角从来没出场过的父亲,以及半夜还要帮妈妈一起剥花生可以看出……他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家里母亲还要干农活、做小商品贴补家用。
所有人都在劳动,还有什么人来照顾孩子呢?
所以我们的主角放学自行走回家,隔空打声招呼就上山找蝉蜕去了。这样的生活——现在大城市里的孩子上下学有接送,在商场的游乐场里玩耍,平时抱着手机躺在沙发上——是无法想象的。
所以洞穴里有妖怪,把邻居家王孩儿给吓傻了,是警告自己没时间管教的孩子,不去触碰危险,最廉价的教育方式。
只不过在我们想象力极其丰富的主角那里,一直以为老人们聊天的故事都是真的:
在他脑海里,出现了各种和居民们一起生活的神仙和妖怪。每当什么人和事应该存在,而没有出现时,妖怪就在冥冥中出现了。
比如主角在灯下看到的三个影子。
主角问他的妈妈,人都只有一个影子,为什么我却有三个影子呢?
不不不,傻孩子,灯光下的小孩都应该有三个影子,一个自己,一个是牵着自己的爸爸和妈妈。(这一幕的美学价值真的很高,光源在屋顶,而孩子与狗的真实影子却是逆光的,而另外缺失的两个影子,却是顺光的)
只不过没有时间和你细讲,因为生活推着人往前走,没有时间细想,明天还要上学呢
留守儿童的故事已经很清晰了,为何我说是这是一个 “哀而不伤” 的故事呢?哀在何处呢?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陪伴主角的黄狗走了,三爷爷走了,王孩儿也走了。而 “不伤” 的原因在于,导演把这一幕幕中难以言喻的压抑和伤感,都用美好的童话故事掩盖了起来,或许是怕我们观众伤心吧?
比如说,眼睛已经看不清,需要用拐杖点地的三爷爷,还要给疼爱的主角做香椿芽拌豆腐。
眼睛看不见的三爷爷,已经找不到刀,也看不见碗。可在故事里,这些本该家人伸出的援手,幸运地有了小神仙的帮助:
只不过这些心地善良、像本该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儿女一般亲切的小神仙来帮这个忙,未必不是为了送三爷爷最后一程。
与此同时,而每天等着主角回家的虎子,身上的疮病也到了极限。
好在有主角的另外两个影子们,带着虎子再出去玩耍。在善良的神仙们陪伴下,虎子玩得很开心。
于是秋风掠过时节,树叶纷纷凋零,虎子已经不行了。在主角眼里的虎子身上长出了青草。这奇异的一幕,恐怕是来年掩埋虎子的土包上的景象,只是故事真正的叙事者是长大后的主角,他在回忆时两个画面重叠在了一起。
而主角又为蝗虫做好了石头的棺材,并为它掩盖上了黄土。从这一幕之后,三爷爷再也看不到了。
从此之后,主角再打开台灯看自己的影子,只剩下了一个。因为那些在他眼里需要有善良的神仙来帮助的人和狗,都已经不在了。他也不需要影子了。
那些乐于助人的神仙和妖怪去哪里了呢?他们去帮助王孩儿了。
随着又一批村民跟着乡村巴士离开,王孩儿还是没有等到他想等的人。
而没有更多人需要他们帮助的神仙妖怪们,纷纷出来,
他们陪着王孩儿和黄狗虎子等到了最后一趟车,陪着他们,不那么寂寞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接下来的冬天来了,故事里没有了三爷爷,虎子和王孩儿,只剩下我们的主角默默在大雪覆盖的村子里,漠然地习惯着这世间万事如同季节变更一般不可阻挡的演进规律。
他点起冲天炮,听到充满希望的炮仗声在空中响起,期待着下一轮春天的到来。
动画最后镜头缓缓上升,从故事里抽离开去。那一瞬间,我也分不清画面中的主角仍然是哪个彷徨在村边的孩子,还是十几年后创作出这个作品的导演本人。
到这里为止,一个乡村留守儿童,哀而不伤的童年故事已经讲完了。后山建了场,撂荒的田地也将被人承包,传统乡村在城市化的掐尖浪潮中走向衰亡,而土地上的人民和神仙离开后,它也必定在新的利益引导下换一个面貌重生。
作者既没有悲戚也没有控诉,他接受了历史如四季交替般滚滚向前的事实,只是在回忆中咀嚼着那些被历史巨轮碾过且遗忘的儿童和老人们的陈年往事,庆幸自己尚未遗忘这些感伤日渐淡薄的滋味。
但我在文章开头指出,这个故事又反映了作者后现代的乡愁。何来乡愁呢?
乡愁就是我们在思念自己的童年往事时,对每一个细节如同油画般的清晰印象:
这些细节是田野里盛开的野花、学校操场上晾晒的谷物、巴士站牌上的站名、压在棚顶瓦片上的红砖、在全景图里不厌其烦绘制出清晰连络关系的电线。更是村头那对守着全村香火延续的老神仙夫妇。
它们留给作者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要在极其紧张的镜头语言中,插入村民一家已经有了女儿,带着女儿来求神仙给他们家再来一个弟弟的这一幕。
庇佑着村子人口繁衍的送子菩萨,也象征着它们所庇佑的村子。当村子里的人都迁徙到新的世界去了,象征村子的菩萨也自然让位于新盖的场子。与村子的命运融合一致。
导演用极其丰富的细节,展示了他的乡愁。而这种乡愁,是一种 “后现代” 的乡愁。
生活在不远历史上的人们,曾经对未来怀有无比美好的期待。而这些期待被聚集到一个词汇上,那就是 ”现代化“。为了通过 ”现代化“ 而获得 ”现代性“,一代又一代人甘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而当 ”现代性“ 到来之后,人们却发现它并没有历史承诺的那么美好,在物质极大发展得到实现之后,人们却也日益走向异化,沦为上级手中刷锅的钢丝球,或成为背着鹅笼的无鹅者。
当一代人离开了物理上的家园,也离开了精神上的 ”故土“ 时,发现这个新的鹅山鹅城,”也并没有那么好,也很无趣“
这个时候,经历过 ”现代之后“ 的人们,就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 ”后现代“ 乡愁。
但我要问,”乡愁“ 仅仅是对精神童年、对自然经济老农村的眷恋吗?那些反复号召 ”保卫我们现代生活“ 的自媒体人,看到这一幕恐怕只会觉得 ”开倒车“,忍不住雷霆发作、咆哮大吼。
不是这样的。”后现代乡愁“ 不仅仅来自农村的朋友有,来自老工厂的人也有。电影《钢的琴》中一样有高耸的烟囱、废旧的输气管、贴满标语的工人礼堂,和在肃穆的冷却塔前摆放的灵堂,挽联上写着沉痛悼念母亲:
本作动画的主创们也是上海美术制片厂的人,而他们对农村的回忆和上一代上美人截然不同,里面没有高悬的皮鞭、没有亲吻老爷的脚趾,你不会因为拿到一支神笔被逼着去画摇钱树,而神仙妖怪朋友们也不必被财主和洋人抢走:
不管导演和主创团队们意识到了,还是没有意识到,我都要告诉他们,你们的乡愁不是一个地方、也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个暂时逝去的时代。
知乎链接:
《中国奇谭》之《鹅鹅鹅》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知乎 zhihu.com
大家好,我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短片项目《中国奇谭》之《鹅鹅鹅》的导演胡睿。
《鹅鹅鹅》这个故事改编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品《阳羡书生》(也称:鹅笼书生)。讲一个年轻的货郎,在山里帮助了一个受伤的书生,书生请货郎喝酒,席间觉得寡淡,于是从口中请出一个女子,不一会书生不胜酒力,在一旁小睡;女子趁着书生睡着,也从嘴里请出自己的心上人男子,过了一会,这男子趁女子去照料书生,也从嘴里请出一个心上人,少女;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了很多话;突然之间,书生醒了,男子快速将少女放回口中,女子又迅速将男子放入口中,书生又将女子放回口中,他们层层套嵌,互不知晓,让人感叹人心难测。
这就是原著故事的基本框架,之所以选这个故事,是因为此篇,除了能看到古代文人超凡的想象力之外,还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对人性的思考,即便放在今天也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难得的志怪小说精品,后世很多学者作家都对此篇评价极高。在改编时,最初想改成一个有更多外在动作三幕式结构的故事,我们想让货郎被妖怪控制,然后想尽各种办法逃走,是个“越狱”式的故事,写出来以后,就果断放弃了,因为这样完全破坏了中国志怪故事的含蓄和意蕴,所有内容都情节化、都动作化,为此我们重新调整的作品的方向,即用最大的诚意来展现原著中比较精妙富于美感的部分,我们只在一处做了一点点尝试,就是让最后以为出场的少女,和货郎发生一点情感交流,做一点小小的考验,原著中,货郎目睹人心层层套嵌的深不可测,但并未参与,始终是个旁观者,我们认为这样太安全了,应该有所触动,于是让少女提出要求,要货郎带她去山外,这是货郎没有想到的,顷刻之间,会遇到一个人生层面的抉择,于是他和我们所有平凡人、普通人一样,开始犹犹豫豫、拖泥带水、患得患失,等他也想好了,书生也醒了,少女、男子、女子,一层层的被套嵌回去,事起瞬息之间,又在瞬息之间烟消云散,不留一丝纪念。原本简单质朴的货郎的内心,也因为这瞬间的给予、又瞬间的拿走,而多了一个永远无法填满的黑洞。这样处理,我们认为是对原著改动最小,最能让今天的观众有所体会的一种方式。
从主题的角度来讲,这个作品属于探讨人心的心理变化的故事类型,讲的是人心多变,幻中出幻。展现的是“中国志怪”之美。这样的主题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讽刺的故事,恰恰相反,这是一个有点疗愈效果的故事,因为我们并没有设定要站在一个高度来批判这个指点那个,我们就是一群普通人,身上有数不清的缺点,所以我们尝试用自己真实的状态,来面对这个人心变幻的考验,我们最真实的表现就是,犹犹豫豫、瞻前顾后,最后把事情给耽误了,然后开始追悔,并且还觉得自己好像曾经沧海,我们觉得这才是最真实的自我,没那么大能耐,一点也不潇洒,但很真实、很可爱。
最后要说一下这个作品中有个断了腿的狐狸公子,很多朋友都猜这个设计和《天书奇谭》是不是有些渊源。今天就正式回应一下,我本人就是《天书奇谭》的铁粉,《天书奇谭》对我的影响是源源不断的,是持续为我提供养料的,是我的精神动力来源之一,所以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将狐狸公子对标了《天书奇谭》的阿拐,也算是了却一桩心事,好在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自家的项目,不会有版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鹅鹅鹅》完全可以算作《天书奇谭》的同人。《鹅鹅鹅》还是井底的小青蛙,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向老艺术家们学习,《鹅鹅鹅》这个作品,水平有限,还很粗糙,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有做的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良师益友多多海涵,多多批评指正,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一直努力的。
///////
自存感想:导演真的水平太高了!
我们再来聊一下《中国奇谭》的第二集,《鹅鹅鹅》。我看大家基本上都知道这个故事和南朝吴均《阳羡书生》故事的关系。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而是一个印度故事。它出现在中国,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原型,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康僧会翻译的《旧杂譬喻经》里面的第18个故事。这个故事是讲外遇的一个故事。最终得出的一个结论叫:“天下不可信女人也。”——这八个字是原文,而且是原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概括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的。前面加了两个字:师曰。就是老师说的意思。它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古代印度的价值观。我就简单来讲讲这个故事的原型。
说过去有一个国王,他对他的女人都管得很严,他当然有很多女人,对每一个都管得很严。其中,正牌夫人,也就是王后,就对太子说:我是你的母亲,我这一辈子到现在,连外面什么样我都没见过,我是真想出去看看,你能不能跟你父亲说说。他母亲再三求他,太子就答应了,太子跟国王说了之后,就亲自驾车,带他母亲出去看看。国家的群臣,就在道路边迎接、拜见。这时候,王后就伸出手,把车上的帷幕打开,人人都能见到王后长什么样子。太子看到他母亲这样子,就很不好意思,就假装肚子疼,回去了。他心里就想:我的母亲尚且这样,更何况其他女人呢。他当天晚上,就离开国都,到了山里面去。
太子看到山路旁边有树,树底下有很好的泉水,他就爬到书上了。过了会儿,看见有个梵志,一个人来到水里洗澡。洗完澡,开始吃饭,他就从嘴里吐出一个水壶,水壶里有个女人,梵志就跟那个女人在有遮挡的地方睡下来。梵志睡着之后呢,女人也跟他一样,从嘴里吐出一个水壶,壶里有个很年轻的男人,女人就跟这个小伙子睡下了。完事之后,女人就把这个年轻男人放在壶里吞下去了。没一会儿,梵志就醒了,把女人也放到自己的壶里,吞下去了。拄着拐杖一个人走了。
太子就回去,对国王说,你把这个梵志请过来,让他们三个人一块吃顿饭。梵志到了之后说,没有什么三个人,就我自己。太子说,你把你家女人叫出来,一起吃嘛。梵志实在没办法,就从嘴里吐出女人。太子又对女人说,你把你肚里的男人吐出来,一块吃嘛。女人就否认,太子再三要求,女人没办法,就把肚里的男人吐出来,三个人一块吃了饭,走了。
国王就很惊讶,问太子:你怎么知道他们肚里都有其他人呢?太子就说:我母亲想到城里看看,我给她驾车,我母亲就把手伸出来,让人家看见。我就想,女人总是这样子的,就骗她说肚子疼,回来了。到山里,看见这个梵志和他肚里藏的女人,女人肚里藏的男人。希望大王把宫中的那些女人赦免,谁想走的,就让她们走吧。国王就让宫里想走的女人走了。最后是:师曰:天下不可信女人也。
这个故事的意思很简单,也很好理解:无论你管别人管得再严,把人家放在自己肚子里,也挡不住人家背着你有别的想法。
1.《小妖怪的夏天》
水墨画风没得说。而剧情上,整个故事没有一句提到职场,每一幕每一帧却都是职场的辛酸。最后结局的两个转折也非常到位。如果只有第一个转折,那就是对社会和人性深刻的讽刺。而第二个转折我却更加喜欢,并不是因为中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偏好,而是这种绝望黑暗中开出了一朵花的感动,而且逻辑上并不牵强,一切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而孙悟空在中国人心里,不仅仅是一个武力值拉满的角色,而是中国人对于破除黑暗,向往光明的精神寄托。
2.《鹅鹅鹅》
看完结局才知道标题的意思。中国人讲故事真的是和西方完全不同,这种含蓄的奇思妙想真的后劲特别足。画风是我很喜欢的,故事是小时候把我吓了好久的鹅笼书生。童年阴影之一啊,感觉真的拍出了我当初内心的恐惧,以及被勾起的越怕越想看的好奇心。阴森诡异中的欲望破而复立。因为没有台词对白,所以配乐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妙用。
——————————————————
目前只更新了两集,期待能有依然很棒的后续。国产动画并不需要卖腐和卖肉,能够回到好好讲故事,用心制作上面,当然能够成功!
——————————————————
3.《林林》
白山黑水,濯我红心。林下含芝,授汝长生。不见来路,胡不归去。
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看到的故事也会不同。物种与物种之间,真的可以用“善恶”来分别吗?
虽然这一话是三维,但是音乐,色调,环境等等,处处都是中国传统之美。故事的最后,隔着一江之水的男孩和狼,静默成了一幅绝美的画。
“美国爱死机,中国爱死妖。”
“美国爱死机,中国爱死妖。”
在B站看到这条弹幕真是被说到心坎里,以专属的表达载体呈现国内自己的原创故事,不仅是观众的需要,更是动画剧集至美的代表之作。《中国奇谭》讲的更多是神话、童话,因为被包上了梦境般的外衣,往往又会有着意味深长的现实寓意。前两集播出之后,观众解读的内容和遐想空间非常多,我试着每一集来聊聊。
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
正如观众讨论的一样,这则故事以小妖怪的视角重新叙述了西游记的桥段,本质上在说一个“当代打工人”的故事。小野猪就是我们一个个的普通打工人,“捉唐僧”是大项目,面对领导们一个个苛责的要求,打工人们无奈又被动。加上现代化、口语化的语言,让这一集的故事幽默又生动,我想这也是《小妖怪的夏天》成为第一集的原因,故事内核简单,能引发大量共情,在网络上就能持续产生话题。特别喜欢师徒四人在故事中“剪影”的设定,在技术上既讨巧,无需重新设定师徒四人的造型,又能烘托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在小野猪心中的一种“强权”、“崇高”、“神圣”的地位,让最后那一棒子更加具有戏谑效果。
而这个结尾也是最有趣的,有网友说故事的结尾有改动,原本的设定就是小野猪被孙悟空打死了,因为太黑暗不能过审,于是便变成了孙悟空使出让小野猪假死的计谋,那一帮子只是打晕了而已。两个结局都不错,真打死了就映射社会的黑暗面,所谓“好心没好报”,普通人想成为大人物,甚至想改变点什么并不简单。没打死的结局,孙悟空还送它三根保命毫毛,暗喻着小人物向上发展更需要贵人相助,普通人倾尽全力就是为了等待为数不多的机会改变生活。我个人认为第二种结局更好,为揭露而去黑暗化作品,多少有些刻意,而在阴霾的现实中又给出一点阳光,算是恰到好处的表达。
第二集《鹅鹅鹅》,到目前为止我更偏爱的一集,这个故事改编自南朝时期的志怪小品《阳羡书生》(也称:鹅笼书生)。故事引用本集导演胡睿在知乎上的叙述,梗概为:
一个年轻的货郎,在山里帮助了一个受伤的书生,书生请货郎喝酒,席间觉得寡淡,于是从口中请出一个女子,不一会书生不胜酒力,在一旁小睡;女子趁着书生睡着,也从嘴里请出自己的心上人男子,过了一会,这男子趁女子去照料书生,也从嘴里请出一个心上人,少女;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了很多话;突然之间,书生醒了,男子快速将少女放回口中,女子又迅速将男子放入口中,书生又将女子放回口中,他们层层套嵌,互不知晓,让人感叹人心难测。
人心之变,幻中之幻,改编后的《鹅鹅鹅》将最后出场的大鹅少女和货郎发生一点感情碰撞,少女要求他带她走出大山,货郎在犹豫一下后同意,但山猪、兔子、狐狸都要醒来了,他们又吞回了对方,像彼此不存在过一样。霎时间,货郎经历心动又失去,他无从改变什么,只留下狐狸狡黠的笑面后,独自看着大鹅少女的耳环幻化成的北雁,怅然若失。(此处导演说耳环变成的是天鹅,我个人更愿意理解成大雁,除了形似之外,大雁在古诗词常常有“思念”、“忠贞”的意象)
我想这个故事解读的维度有很多,“人心善变”应该是最主流的立意;也可以是“人的欲望无穷尽”,你不知道一个人心里藏着多少事;还可以说是“各怀鬼胎”,每个人都带着面具过活,准备吃人的那一刻便原形毕露;更可以是社会欲望和本能欲望的博弈,像我这种下里巴人,自然联想到的就是婚外恋,一个人依附另一半而活着,但内心对性与爱还有着源源不断的期待,只能遮蔽在婚姻这层伪装色之下。或者是更表象的、梁祝般的爱情故事,相恋之人在现实前无法相守,空留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愁思。
相对于多重解读的立意,画面技术所带来的想象,给故事增加的留白更让这一集成为杰出之作,红黑灰白既有古典风韵也增加了怪力联想,总体沙画的风格也让画面增加一点了动感,在简单的颜色运用之下让人虚实难辨。穿插的字幕更多用了第二人称“你”,这是游戏的偏好,更增加了一些代入感,让这个故事非常丰富立体。
好故事常常是留一半交给观众去解读,显然《中国奇谭》的前两集都做到了,非常有特色的画面更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我希望这篇影评能继续写下去,十分期待后面的故事。同时我不希望《中国奇谭》是年度国产动画的巅峰,我更想它是一个转折点,作为观众有源源不断的高水品作品可以收看,也会心甘情愿的想掏钱包。
我知道很多人在说职场,在说母亲和孩子。可是我真的想说说小猪妖和乌鸦怪的友谊。
我们会遇到熊教头哪样的上司。
可是你在职场中能遇到几个乌鸦怪哪样的同事?
俩人巡山,小猪妖在偷懒睡觉,乌鸦怪去找他,开完会,俩妖准备一起努力喝上一勺唐僧汤。 小猪妖在箭上插羽毛的创新,是不符合规范的,如果被采用了也是小猪妖的功劳。乌鸦怪什么都没考虑,就付出自己的一身羽毛,全力支持朋友的不符合。 本来对陷阱好奇的也是小猪妖,乌鸦怪嘴上劝他小猪妖别多想,那是大小王的事。然后,乌鸦怪还是偷偷去看了陷阱,回来告诉小猪妖。 然后,乌鸦怪就被狼大人带走了。没有乌鸦怪的陪伴,小猪妖自己做任务,路过家里见妈妈,说自己想离开浪浪山,妈妈的话让他又想认命了。 唐僧来的当天,小猪妖问熊教头,乌鸦怪为什么还没回来,熊教头说被狼大人抓走,怎么可能回来。小猪妖呆住了的,他才知道乌鸦怪不会回来了。乌鸦怪看了个陷阱怎么就死了呢?哪可是自己的朋友啊。 我从来不觉得小猪妖突然要救唐僧,他没有成就大事业的梦想,他想给大王擦盔甲,他的乌鸦朋友说他想太多,可也说起码修炼三十年就有机会了。俩妖一起刷锅,刷不净,乌鸦怪会主动开口辩解,小猪妖被当刷子用的时候,乌鸦怪直勾勾的关心盯着,忘了做事被骂走。 乌鸦怪被抓走时,小猪妖吓到不能开口,没有勇气给自己的朋友辩解一句,乌鸦怪明明告诉了小猪妖,被抓走也没出卖小猪妖。现在,小猪妖尿完了,也鼓起了勇气。 小猪妖知道孙悟空是会斩妖除魔的,是希望孙悟空不要中陷阱,然后去扫平浪浪山的大小王,狼大人们。这是要给自己的乌鸦怪朋友报仇啊。 孙悟空杀了小猪妖,也合理。原著里孙悟空是火眼金睛,从来没有说过他顺风耳,甚至唐僧听到水声,他都听不到,他对小妖也没什么同情心,从来一窝端。小猪妖被一棍子打死,只是报仇失败,先去见乌鸦朋友了,反正大家都是死妖了。只是对不起自己的妈妈了。 现在也是虚构。原著孙悟空自己的三根保命毫毛是菩萨给的,他给不了别人。既然能听见,还能给。这三根就是真的保命,用掉一根在乌鸦身上,两小只妖活着在一起,聊着另两根毫毛,就是最好的结局。 哼!我手里也有三根!
看到了这幅图,圆满了结局,谢谢作者,第一次这样引用,不知是否合规,请告知我。
整体做得很好,因为第一集最后的争议扣一星,如果🐷真的被打死那才是真正的败笔。制作组一整集都在堆叠一些所谓的职场压力,如果最后还是一个悲剧性收尾,我会觉得这个编剧蛮可怜的,这部片子会变成单纯的发泄,用了如此可爱的画风,却又把小观众排除在外,会是件蛮可惜的事。
祝国厂2D动画早日实现:屁镇迪士尼,脚踹皮克斯! 国产3D全给我屎
第二集《鹅鹅鹅》画风诡异,况且还是个默片。一个聊斋式故事,每个都藏着一个自己的心头好。用写意的手法,讲求笔墨味道,画面处理随意自由,笔意舒展万变,把老上美厂美术片的中式古典与蒂姆.波顿/伊藤润二式暗黑风结合,最终还是能回到传统。鬼魅之余,有种说不出的诙谐与幽默;第五集《小满》也很爱,吸收了剪纸、年画和漆画等民间元素,用定格将它们动起来。在布局设计、空间处理上处处可见手工的灵巧,还有卷轴画式的运动轨迹,和圆形画幅表现梦境的窥视感,观感上做到一种二维的纵深。最重要的是在剧情上赋予一定留白的想象空间。好久不见剪纸动画这种形式了,这个既珍视了传统,又做到了符合现代审美的转化!
是时候打压一下追光的歪风邪气了
直接封神,上美还是上美,当然这里面都是各个工作室。有人说第一集就应该是小猪妖被打死,我不同意,前面是现实,但有后面的反转才是人活着的意义~
精彩啊!传统风味的国产动画回来了,美学、想象力和叙事都非常出色。
是大圣呀,我哭死!不止童年需要大圣,社畜的日子更需要!
如果最后真把小妖打死会更好
好好看!出这种作品才能谈及文化自信好吗!第一集好在视角,从无名小妖的角度讲述西游故事。构建了一个职场,对无脑蛮横的管理有着入骨的讽刺,也呈现出了底层社畜的辛酸。第二集好在想象力,画风时而唯美时而诡异,有如俄罗斯套娃的鬼怪奇观更是引人入胜。
第一集结尾还好不是小猪被打死的结局(小猪跑向大圣我就猜到被打死的结局),如果真这么拍会很俗套,也不符合大圣的人设。现在这个he结局反而很喜欢,这才是大圣啊
看了两集,蛮有趣的,曾经国漫那种味道来了。有寓意有审美,但还需要静待后续发展。《鹅鹅鹅》别的不说,我真的一时之间被吸引住了。
P1:但凡仔细看看前面的铺垫,就知道这个结局不会是为了过审而加的,用这一棒子毁掉几百年来中国最大的精神IP,这笔账可不值得
第六集这个故事真的是烂穿地心
有种梦回童年每天晚上守着CCTV-6的感觉,中国动漫事业这些年确实百花齐放,不断创新,但是前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短短八个故事,风格各不相同,借古喻今,借物喻人,讲道理,题材千变万化,但是底蕴是多年积累起来的,回味无穷。
第一集没有最后一个反转直接封神了 但为了能播出还是可以接受呢鹅鹅鹅很喜欢 现在很少见的志怪题材 欲望就像套娃一样层层套入 直到最后看到鹅姑娘 想起自己的初心 再想抓住时一切都来不及了林林没有那么一般 我觉得还好辣 制作真的太厉害了 其实并不认为是“要听妈妈话” 其实讲的还是人与自然 这一直都是人们尝尝挂在口中但现实难以达成协调的问题 不同生物之间一直存在一条难以逾越难以平衡的鸿沟妈妈呀第六集你是在。。。还不如直接写个正常的爱情故事 有点像老年人赶潮流写了个伤痛文学 但趁机否定前五集的人也倒是心机叵测omg
很喜欢第一个故事,我猜创作者可能有想过故事结束在孙悟空一棒子打死小猪妖,更具宿命感悲剧性,也会形成莫大的讽刺。真正nobody的一生,被一个传说中的英雄打死。我们期望的英雄到底是什么?英雄真的在意我们吗?嗯,就是这么残酷,除了亲妈,没人在意我们
我就知道,我的大圣不可能是反派!!!
第一集,就还行吧,看到各种“一集封神”、“吐血安利”、“国漫标杆”……笑啦。
爱死这种没被美日风格影响的干干净净的中式传统2D国产动画!!!有幽默有讽刺,踏踏实实地讲一个故事,第一集小妖无论是怎样的结局都不影响这是一个好故事!!!第二集有些缥缈,但是意境很不错,狐狸书生俊俏极了!第三集预告看起来没什么吸引力,而且是没什么亮点的3D,但还是会追。第三集垮,第四集平淡。第五集小满太可爱了!!!画面极美!!!怅然若失的结局也很棒!!!氛围极好!!!第六集没看,第七集后半段很有腔调,第八集叉走。
天天吃窝头的吃个白面馒头就高潮了,编剧台词寓意技术全部毫无亮点可言,这玩意9.6,第一季爱死机不得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