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is fucking good😭😭😭第四集之前:I fucking love Mae Martin yet this drama is a little bit normal第四集之后:Fucking awesome plot😭😭😭Mae Martin is super genius😭😭😭
典型的英式喜剧,好多那种冷笑话哈哈哈哈哈,而且除去主角之外人物有为剧情发展和气氛需要脸谱化的嫌疑。George真的很美美得像戴安娜王妃。Mae Martin…我发现我只是喜欢小奶狗而已性别什么的无所谓,所以我原来是无性恋吗(误)看到做爱部分会感觉都是女孩子的话会让我容易习惯很多很多…可能也是对lesbian群体本身不了解不过我不想管那么多
剧本真的很好很好。感觉能体会到日常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那种真诚与温暖感觉。情感很细腻,但感觉铺陈有时候不到位,也可能我本人不够敏感。剧里的话还是美化过的现实…首先addict被编进去本身就是对taking drugs的一种美化…cant help doing something while knowing that it will bring some negative consequences hhhh但是很多琐碎的碎片化现实又fucking real and fucking touching,Mae和George最后对话还有以前其他的对话里面那些词不达意欲言又止还有反复的sorry, I just... 都好London好生活…我们都一样啊。
You are being loved. 那里真的眼眶湿润了。not an island...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真的是拯救一个人的根本吗。
md这部里面的感情真的都好他妈流畅啊。
就是在考试周看然后看第一集的时候:这能拍六集?看完第六集的时候:怎么只有六集该不会我还要等第二季吧。看到还有第二季的时候:希望我能先紧着复习😭
差点忘了夸导演!色调真的超级超级棒啊,好多镜头都很漂亮,镜头下的人也无比好看。调色和色彩搭配都太好了…视角也很棒。
不算快,断断续续两天刷完吧。看的时候内心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想法、声音还有共鸣了…总感觉片子就好像我自己的人生,感受到很多,在自我探索中的问题,与直女恋爱中的问题等等…
其实片子本本身确实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想很多短评也暴露出了每个人看这个片子的角度和侧重点,包括这当然也受个人经历的影响。
先从我觉得不足的地方着手,确实比起我以往看的很多les电影来说,比起那些,这部更加现实和现在,可能电影只有两个小时,所以不论《Blue is…color》(很多人也提到)或者最近看的《烧女图》,电影总是试图在两个小时把情感表达的最浓烈,剧情的曲折和复杂度也并不会这么高。也是因为这样的对比,所以总让我觉得Mae和G之间的感情不够浓烈。(但也可能是演员的问题也未可知)。
片子选了一条主线或者topic,就是所谓t(gay)与直女之间的爱情。在这很想提一下,其实很多人都并不想定义自己的取向,就像我自己,这也是我很有共鸣的一点,就像J在厕所里问Mae,你是lesbian吗?Mae说“我不想label myself”,这一点我就很有共鸣,我相信取向是流动性的,我看起来像tomboy就不代表我一定是gay,这便是一个探索自己的过程,限制住自己反而会让自己更struggle。
所以另外一个地方,这部片子在对于性取向的探索上也让我很有共鸣。我既有过G对于自己是否是gay而困扰,又很能理解Lava和Mae说,不要把时间花在不是你圈子不了解你的人身上。确实,直女在姬圈中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存在。或者也如我所说,“并没有真正的直女,所谓直女是还没有找到能触动她的那个女孩。”
作为t不代表就不能女孩了。我太能理解Mae对与自己gender “in between”的那种感受了。“我既不是男孩,也算不上女孩,我就是freak”,这是很多queer可能都会有活动心理活动,总觉得自己的gender不能融入这个社会,以及这个社会对性别的定义,于是觉得自己是不被爱和奇怪的。但其实不是,我们,queer,要做到只是我们自己。
我对于这种小t 有点小撒娇太喜欢了。我真的很喜欢这种物理上的错觉,看起很帅气的女孩,但其实也有女孩的一面,内心的敏感,想要come的渴望,想被拥抱和爱,而且可0可1。我很欣赏Mae也是因为,她总是很平和(至少看起来),可能面瘫?哈哈哈哈。
我并不太想把它当成浪漫爱情片看,比起浪漫理想式爱情,这部更多的在反映,每一对les情侣,或多或少都会有过的、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当她俩闹分手那一段,其实就很能看出问题。我太能理解,包括我自己也有过这种心理活动,和一个“直女”或曾有过男朋友的女生在一起,其实内心或多或少会有一种不满足,和差距就在于,自己不是男生,给不了一段“正常”婚姻或未来,该有的样子。我们也希望和自己爱的女人,可以相爱,making love,jizzing,and have a baby,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我们不是男人。
但退一步,如果我们要这么想,那便又是把自己局限住了…
在她俩分手以前那一次sex,也是里面对我最有感觉的一段…当G感觉快要come的时候对Mae说“come inside me…”,其实这几句真的很伤人,也很戳,正中下怀的感觉。Mae的回复也真的太精准了:“ I would love to,but I physically can't!” 这正是我们所缺失,但也是最大的不同。 It reminds me of me and my ex, I am obsessed with making love with her, but the only thing missing is that I really hope I can go inside her, and either she, when we were high. That is supposed to be a “normal” sex....
我也很赞同这是一部关于诚实的影片,不论在爱情、工作、生活中,其实我们都要保持诚实,才能让双方顺利的沟通。
每次Mae和G有争吵的时候,两边说的话其实都很有道理。(争吵的台词写的很tricky)各有各的理,只是有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比如在party上,G想和朋友们出柜,就希望Mae不要老盯着她,自己去跳舞,但Mae觉得,你如果要出柜那就大大方方牵着我的手帮我化解尴尬啊。其实两方都没有错,但两边必须相互理解。包括G和Binky后来的谈话,G埋冤B他们在她分手后不来问候,B觉得如果你是真的伤心那就主动来和我们说啊,你不和我们说就好像不是真爱一样。其实两边也都在理,看谁能先理解谁。聪明人就不要去纠结了。
至于说t粘人的,可能是每个人经历不同,我觉得这种依赖挺顺理成章的,作为一个父母那么刻薄的t,包括小时候有过那么多创伤,能到现在这样温柔可爱善解人意,真的是奇迹了,当然不可避免,她真的需要一个人依靠和拥抱。
感受就写到这,HE我很满意,当然如果拍第二季,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问题冒出来。也期待第二季,更期待自己能有个女朋友,好想谈恋爱啊啊💕💕
btw,还想再提一下,Mae在里面真的是赚大了🙃各种人都亲了一遍,见谁就问“do u wanna have sex...”哈哈哈哈哈。而且每次还一脸面瘫的“that will be so cool.”太可了哈哈哈哈。
还有对于那个老师说,“如果你不教孩子们LGBTQIA这方面的话题那是你的问题,这是sexual health课程…你们班还有两个学生是trans呢!”真的很暖心,为学校有这样的开明的眼光感到开心。
End…
2020.4.6
In USA
Mae Martin不仅是《Feel Good》的女主,是本片编剧之一,同时自己也确实是一位知名喜剧脱口秀演员。《Feel Good》不仅沿用了Mae的名字,故事也基本上是她现实生活的翻版。
3月19日,Netflix发行了新剧《Feel Good》,豆瓣译名《心向快乐》,但我更喜欢之前的译名《迷醉伦敦》。这是一部甜甜的同性爱情剧,讲述了毒瘾缠身的单口喜剧演员Mae Martin和“直女”女朋友的新恋情。从相识到同居,只需要一集。
许多观众都为Mae的魅力所折服,而我看完剧只有一个感觉,导演太会选演员了,要知道单口喜剧并不是那么好演的,而Mae在舞台上自然到让所有人相信她作为一个喜剧脱口秀演员的才华。后来一查资料才知道,Mae Martin不仅是《Feel Good》的女主,是本片编剧之一,同时自己也确实是一位知名喜剧脱口秀演员。《Feel Good》不仅沿用了Mae的名字,故事也基本上是她现实生活的翻版。
和《Feel Good》中的女主角一样,Martin来自加拿大。加入《The Young and the Useless》剧团以后,Mae便开始了自己的喜剧生涯,16岁时便获得Tim Sims Encouragement Fund Award(为鼓励戏剧演员新秀设立的奖项)提名,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提名人。
在脱口秀演出之余,Martin还是加拿大CBC电视台电视喜剧小品系列《Baroness von Sketch Show》的编剧,并凭借出色的剧本撰写才华获得过2次加拿大银幕奖最佳编剧奖。2011年,Martin移居英国,开始在英国参与一些电视和广播节目。2018年,Martin首次出现在Netflix《全球喜剧人》系列中。
Martin虽然的确与男性和女性都交往过,但她拒绝被贴上“同性恋”或者“双性恋”的标签,她一直谈论的便是,性别是流动的,性倾向也一样。如果你翻看Mae以往的脱口秀节目,你会发现她和剧中一样,在各种各样的舞台上调侃自己的“年少无知”,自己沉迷毒品的黑暗经历,自己的爱情故事。
在BBC第4频道,Martin有一档专题栏目《Mae Martin's Guide to 21st Century Sexuality》(Mae Martin的21世纪性别指南),专门讨论社会与性别问题。在另一些舞台上,Martin也谈论过“为什么你是同性恋”、“与异性交往”、“生来如此”、“天性还是规训”,这些节目的碎片拼凑起来,便成了我们看到的《Feel Good》。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Feel Good》也一样。剧中George在遇到Mae以前都是异性恋,因而难以跟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启齿自己有了女朋友的事,而这也成为了两人矛盾的触发点。Mae在自己的节目中吐露心声,说自己不再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但更怕George将自己视为男性。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在性少数群体中,也是存在“鄙视链”的,“双性恋”在同性恋群体中其实是非常不受待见的。《Feel Good》所反映的核心在于同性恋的性别认同,可能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许多同性恋并不认为自己的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相反。
尽管取材于Martin的真实人生,George这个角色其实是许多人的集合体。
“搬来英国之后,我和一些女孩约会过,她们中的确有一些从来没有和女生在一起过,我会和她们共同经历这个过程。实际上,这个过程是既辛苦又有趣的,同时很多事情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压力。我觉得我能够理解这种动态的变化,我们只想要展示性别流动的事实。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变成这样,但她突然爱上了一个女孩,然后立马感受到了要重新建立自己的身份与认同的压力。其实她并不是必须要去面临这些压力,她只是爱上了一个人而已。她必须要重新去建构自己的性别认同,甚至是自己的世界观。我们真的很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剧集中体现的对George的同理心。”
“我是个彻头彻尾的浪漫主义者,我整个20岁的人生似乎都是围绕爱情展开的,所以我想写一个爱情故事。我们想写一个充满难堪但同时也很诚实的现代爱情故事,我希望人们重视感情。关于这些角色,我们想讲的还有很多,我们很乐意拍第二季。”
采访部分文字译自Thrillist对Mae Martin的采访:How Mae Martin Mined Her Life Story for Her Bingeworthy Netflix Comedy。
看完了。我觉得很好看。囊括了我们女同性恋群体会遇到的许许多多的问题,当然我觉得同样,这其中的一些感情问题是谈了恋爱的人都会遇到的。唉,觉得篇幅还不够长,但是其中真的蕴含了太多。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吧。
乔治父亲的离开和她后来和梅的父亲坐那个小车车的样子——她真的很怀念父爱吧。虽然她和梅的父母见面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觉得能看出她对那种久违了的父爱的憧憬。
然后就是当你陷入了这个群体之后,你才意识到之前认为只是寻常的事其实是多么的充满偏见。乔治所教的课程和班级上发生的事情,在她和梅交往之前肯定是存在的,但那时候,大概就像现在很多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样吧,她不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毕竟不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当她自己差不多也算成为其中一份子的时候,她才能被这些伤害到或者意识到有些曾经自以为正常是多么伤人。
梅的困惑,我觉得以前也曾是我的困惑,对方到底想让我成为什么样子?什么样子是我真正想成为的我自己?一开始看预告的时候,是的梅的外形就非常T呗,也有那么一丝丝忧虑是不是会包含着刻板印象。我觉得本剧某方面比较神就是它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仅仅通过几个画面就让我感受到了想传达的东西——比如梅会想尝试穿一件小吊带裙,但是同时又羞于让乔治知道这件事。在她心里还是害怕乔治只是把她当男性伴侣来看待——这在女同性恋+直女的组合中很常见,其实就算是两个拉拉在一起我觉得也会有……
这算是刻板印象的余孽吗?当然也有人喜欢这种相处模式,这也是我最近很纠结的一点,好像这种模式你无法确切地评价好与坏,但是希望大家在谈恋爱的时候都能找到和自己模式相同的人。
不过乔治最后在思考了,在了解了,在改变自己了,我觉得就很厉害。她明白了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也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以及去尝试接纳新的自己。(这可能是大家追直女过程中的理想画面了吧XD)
家庭问题我觉得也算本剧表达的一个副中心?无论是梅那强势的母亲还是乔治选择离开的父亲以及对爱情失望的母亲(但我们也可以看出,你越表现出嫌弃反而越证明你在乎)。家庭问题有时候反而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家长们有时候会说“每个家庭都这样!”来逃避应该承担改变的责任。都这样的家庭就正常吗?
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季,因为觉得还是有些地方没有说清楚,也有些地方表达得蜻蜓点水一般。但此时打下这些文字的我又觉得,不用说清楚我们也可以顺着畅想下去。
乔治正视了自己的内心,她选择了更值得当朋友的人,她也会对梅给予支持;
梅虽然复吸了orz(而且那个Day1的小牌牌还是掖着藏着),但是剧的最末尾,我觉得她下一句就要向乔治坦诚自己复吸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想也是她收获安全感的开始。
最后想到的是那个(完了我忘了名字了就是互助会最后和梅一起吸Du的那位)。
他竟然是打电话叫来了自己的保证人,我还挺震惊的,因为他俩一起吸的时候我内心真的“oh fuck”。保证人那番话真的蛮感人的……是一个,特别合格,值得当做依靠的保证人了。
哎,仍在回味中。
附上梅对成瘾的一个新的解读,我觉得,哇,内心的有些问题豁然开朗。
我们都在对什么东西成瘾呢?
我自觉自己也算容易成瘾的人,还低自尊,所以很懂这剧里的痛点。有自知之明所以不敢碰任何赌毒…比起Mae是好在我没有那么狂躁。
我觉得自己对亲密关系成瘾真的是the saddest thing ever heard.
不知道是爱眼前这个人还是单纯需要找个人满足自己的成瘾需求。
更别提找了个直女了,更加煽动自己不安情绪。
听对方说分手之后比起女生会找男生就心里很堵。从理性角度来看,其实这不能代表任何事,并不是说这段感情是“一时兴起”或者“错误”,只是她本身更容易被男性吸引而已。但是听起来就很沮丧。
心中某处总觉得哪天必须要面对自己成瘾这个事情,对现在的感情不能百分百投入。
Life is suck.
看完了,我一直疑问这竟然标签是喜剧诶,明明很多时候我看的都心碎的说
上图
剧中梅在经历了女友的分手,一度失落丢失自己,甚至想要再次借助毒品摆脱失意,我深有感触,当生活糟糕的时候就会想忘记一切地放纵,但我们都知道,放纵过后只有无尽的后悔以及未解决的问题罢了,或许我可能应该想想一切的根源,与自己和解才是问题的答案
看到这里真的感同身受,自己所在意的所难受的常常是不为他人所感同身受的,我们失落在朋友无意的嘲笑中,把悲伤放在心里耿耿于怀,除了自己谁也不知道除了自己谁也伤不到,我认为剧中的朋友根本算不上朋友,不过是会耍耍嘴皮逗逗乐的一群派对伙伴,但真正的朋友,即使不懂你的痛也不会随意的戳你的伤疤,而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你。希望你可以在爱你的人面前褪去伪装。
年少时总是想出去看看,家好像是个束缚自己的地方,但后来遇到了大风大雨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回家。
梅总是以为母亲不那么爱她,她好像永远在批评她,但其实她只是不把爱放在嘴上,伤心时一句话妈妈就会为你准备好一切等你回家。
多多少少有人迷失在自卑的世界里,我们感觉不到爱,接受不了爱,无法付出爱,什么都不说了跟着台词念一念吧,你是个可爱的人。
最后放几个图
第一次写长评,留个赞呗ヾ(❀╹◡╹)ノ゙❀~
剧里那么开诚布公的讨论性别标签和成瘾性人格,评论里还一嘴一个t,粘人这种词,,唉,只能说这么私人化的经历分享给你们看真是糟践了
过气乐队SUM41宣传片(不是
人还是要有一个宏愿给自己作为定锚。现代社会饿不死大部分人了,女主妈妈“菲比”也说,“我们给了你所有你想要的,但你还是去当毒贩。你就是个被宠坏的小公主。”其实所有让你成瘾并且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依赖都应该被检视一遍。人就像小小星火在自己的欲望和懦弱之塔里燃烧,从小最早接触的是俄国文学的人,看这个是会难受的。因为它把苦难抹掉了,有爱缝补一切。正如我们生活的日常。但终归,还是粗放了些。爱,是那些溺水之人的辅助呼吸机,能救他们一命,但也仅此而已。苦难才能让他们顺畅呼吸。但这是个喜剧小品,松弛温暖,女朋友大度真诚。感情戏拍的很真实。成年人的成瘾生活还有待挖掘。
这个快而有序的节奏和妈妈是Phoebe值得加星加快乐;六集内容算是粗略描绘了瘾和自我认同这个困境,mae的毒瘾表面来自于依赖和焦虑,但可能深层次的东西和George意外出柜后的漂流感没什么太大差别,是自我认同这个过程太不顺利了,顾虑太多不会如意,毫无顾忌也不见得就能骄傲做自己,难免自卑自艾,需要找一些东西或一个人,借一段关系来放置自己,emm,相互扶持很重要,但自我成长能够自我解决其实更重要。
从未见过如此聒噪、烦人、自怨自艾、毫无自信的踢,我甚至怀疑她都没能做到自我认同,却还非要逼着自己的直女女票出柜,无语…这剧完全不像lgbt剧,两个人没有cp感,看她俩谈恋爱挺糟心的…拉瓦和菲比加一星
Refreshing并且金句频频。“你喜欢跳舞是因为你出身在富有的家庭,是白人,是直女,长得漂亮,你周围都是想fuck你的人,所以你自信,如果你也想让我自信的话,那么就握住我的手,在人群里握住我的手。” (一晚上就看完凭记忆瞎写)
在我十九年的人生里 我从未见过如此粘人的t
性的探索性向的探索和上瘾问题,以及英国年轻人可以多么的mean。直女的诱惑 plus 瘾君子的诱惑。有些似曾相识的问题让我有非常多的不安全感……封城第4天,一天刷了一部剧。
看片名以为又会是我最喜欢的尴尬贫穷爆笑蠢蠢剧,没想到质量竟然有点超出预期!前面几集颇为老梗,后面两集扭转颓势渐入佳境。表面是个姬姥&直女的故事,稍深一点的层面上又讨论了依赖心理、成瘾心理、对身体的接纳和探索、围绕身体的自我认同。难得的是它愿意深入直掰弯这种常规故事的心理层面,而不是将它消解在简易的浪漫中,同志与前·直女交往中双方完全不同又最最微妙的心理焦虑,在第五集的脱口秀一幕被推至舞台最中央,那种实感,足以将所有拉拉的直女PTSD和所有直女的掰弯PTSD激发出来。我站Lava。【以及,我实在是想吐槽一些短评很久了,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男性标准去审视拉拉中短头发的女生,嫌弃人家“铁踢”,又嫌弃人家“黏人”,好像T最好不要铁,当了T就最好不要黏,你想想你的话有逻辑吗?
"you are loved"
这部细腻的生活叙事,是给OCD、PTSD、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边缘人格障碍等等,受过焦虑、脆弱、低自尊等情绪困扰的人看的,观影体验是私人的、疗愈的、自我对话的,如果你无法代入,不是LGBT角色与你的刻版印象不符的问题,是你活得太“光明”了,get不到这些暗角。
“如何让一个t爱上你?” “装直女。” 啊啊啊为什么不选lava啊lava多可爱呜呜
搞错没有,皮肤苍白,情感脆弱,有各种issue还是脱口秀演员,编剧是不是抄袭我脑子里的理想女孩。(除了发型)
Lava我可以
太超预期!好多细节touching极了!不愧是mae的亲身经历改编:struggle with drug 背后是因为对自己存在意义的不确定冰冷的妈妈毫不犹豫张开怀抱等她归来 女友精准准备一切想破镜重圆 女主看似很惨 实际上是最幸运的一个 有那么多爱包围她 期待有第二季啊!
so,t的心态是,我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当作男人,但你不能把我当成男人?
除了女主帅爆了,剧情以及everytheng else 都好难看…
Mae Martin怎么搞的30岁还像17岁 Hot mess with puppy eyes and dark histories. IM ADDICTED
从剧作结构来说其实并没有跳脱出同类型题材的常规叙事,可预料可借鉴。成瘾心理和亲密关系的情感表现和处理上加入了拉拉对直女的特定境遇,人类还是有情绪互通、焦虑共享的层面。先确认肉体,再确认精神,灵肉合一需要刻意追求。Mae算百合中的小奶狗,Phil说得对,每只puppy都像她😂
就我觉得那个lava很可吗,想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