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为什么《孤独摇滚》能够成功:
一.不是那么典型的二次元爽文模板+阿宅(或者说内容创作者)的极致共鸣和代入感
二.漫画+动画团队极致的热爱
一.不是那么典型的二次元爽文模板+阿宅(或者说内容创作者)的极致共鸣和代入感
1.二次元爽文模板:
现实受挫的主角(一般是学生)
偶然情况下得到了金手指
开启了冒险之旅,利用金手指,激发了自身的优势,收获了很多伙伴
最终众望所归,获得成功,或是失败但壮烈的谢幕
2.在这个基础上,很多作品或偶然或刻意,或多或少的加深了代入感:
方向是更贴近受众真实状态,或者是更贴近受众生活
3.比如异世界番剧中:
re0男主486的废其实算是比较现实的,正常阿宅哪能刚穿越就社牛,超常发挥啊
某个口碑不太好的异世界番也是,男主其实就是很典型的一种肥宅,里面主角的成长给人更多的真实感——比如对父母其实没太多感情一开始。且制作确实是顶级
异世界舅舅则是一种取巧+翻转的路子,和本作类似,都是厨力满满的类型
4.还有一类就是更真实的背景:
比如就是现实世界的学生,做游戏,做音乐,画漫画,写书,社畜生活等等等
这一类是更有代入感的,因为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更容易有共鸣。
还有一点,二次元群体。
其实是有很强的创作欲、分享欲的,有一部分是很想要别人认可的。
但是这一类作品,往往写的是:
主角是一群阿宅的领班人,主角克服了自己的问题带领群体走向成功
主角是一个阿宅,但是被某些人拯救了
主角认识的人有很厉害的阿宅,主角和阿宅一起走向了成功
......
具体例子我不说想必大家脑子里也会有具体的番剧了
这一类番剧的主角人设,问题在于还是不够贴近受众——虽然往往是受众层级想象过的自己,一些理想的情节。
5.孤独摇滚的非典型人设+剧情
先说波奇的人设:
本质上波奇是一个普通但很可爱的女孩
个性阴沉、有沟通障碍,没有朋友——一个极端化的阿宅人设
因为觉得玩音乐能出名而苦练吉他并成为“吉他英雄”——很多创作型二次元的路子
颜艺程度决定了神游天外的程度——出圈点,但是动画角色的吐槽,会让人感知到是动画,算是meta元素
动画本质上是波奇的成长故事
波奇的金手指:
美少女:嗯,真这么好看的,很难是真正的阿宅
音乐才能:自学成才,成为网红。因为视频月入百万(不是
这两个金手指,其实都很自然而然,不刻意想不会觉得这些是金手指
波奇的奇遇:
遇到虹夏并拉她入团
但是这是个很自然的奇遇,虽然有很多巧合——波奇恰好背吉他装x,吉他手恰好跑了。
但一切都很自然——其实还是因为波奇自己的努力,机会总是会给有准备的人。
但是我想说的就是这个奇遇的情节,其实很经典:
普普通通陷入低谷的主角,被一个天使般的角色从天而降拯救了:
龙族的路明非,和nono相遇的情节;
罪恶王冠的主角,遇到了楪祈,也是他的金手指
边缘行者的大卫,在最低谷,遇到了露西
......
孤独摇滚的剧情:
本质是波奇成长的故事
但和角色间感情关系进展不是很快,作者访谈得之是有意为之
波奇一直都是社恐,只有在极其极限的情况能正常发挥
被同伴发现是吉他英雄,并回收标题
最后的剧终表演,因为自己的想象画面,让演出意外终止
——一切都很合理,很自然,且充满意外和戏剧化。但依然合理
6.孤独摇滚和龙族——共鸣和代入感是怎么来的
先说龙族:
龙族的校园背景、现实故事,以及路明非的衰仔人设其实是很有代入感的
路明非的出身让人很有代入感——虽然是借鉴哈利波特
路明非艰难的成长也很有代入感
路明非拯救世界也是——牺牲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
江南在新修版,更新了很多这些年的新游戏新设备,备受嘲笑——但其实反而说明了江南对于代入感、共鸣的刻意塑造
再说孤独摇滚:
波奇的淡人设、meta元素,反过来让观众更容易带入
波奇的音乐动机,符合我前面说的“获得认可”,属于那种不会随便对外说但内心就是有的动机
波奇通过网络走红,但线下还是没有朋友——嗯,很贴吧大神,知乎大V。而且确实就是很多二次元大佬的混圈方式。线上重拳出击,线下唯唯诺诺
波奇始终都是社恐,团队成员推动她成长。妈系角色、社牛选手、冷漠伏黑的成员推动。但每个成员都有缺点,既是互补也显得更真实,或是通过再外层的角色互补——虹夏的姐姐即是推动机也是见证者,对于虹夏是补充的,对于凉也是(凉坑波奇钱就是姐姐处理的)
波奇虽然拯救了乐队,也成为了一些人的吉他英雄,但波奇的成长无疑是困难的,同时她的成长也是在于不想打工,或者负罪感等一系列很现实的动机。而不是我就是要拯救乐队这种动机推动的,这些事件都很自然,很巧妙,很真实
最后一集,我想的是一场完美的演出。但是波奇在断弦危机后,却来了那么戏剧的一幕结尾——还是很符合人设且真实,不完美反而更让人印象深刻
其实说到这,反正我是想明白为什么孤独摇滚成功的要素之一了。
那么,龙族为什么不行了?
本来龙族是真正有机会成为顶级ip的作品——江南的创作离不开得不到学姐的青春,这很二次元。
龙族的创作是他和编辑,借鉴哈利波特开启的ip——非常懂用户,懂代入感和共鸣
江南是以写文学作品的速度写一个网文般的爽文——有网文的优点,也有一定的文学性和高度
但是,江南对于大长篇的驾驭能力有限,对于路明非的成长一直逃避。
但最重要的可能是:
成为了商人的杨治,少了江南对于创作的热爱。
这也是下面的重点
二.漫画+动画团队极致的热爱
这部分了解的背景来自一位b站up的节目,我只是概述,详情请看视频:
【孤独摇滚】幕后趣事:本作诞生的起因竟是《钢之炼金术师》?_哔哩哔哩_bilibili
漫画的诞生:
作者因为钢炼入坑漫画、且因为钢炼OP4爱上音乐
不想画少女漫,和编辑一起商定了方向。但滨路晶老师有很多自己的坚持,也是漫画成功的要素
为了避免和KON撞车,调整了一些设定
对于漫画、音乐的热爱,致敬很多——比如乐队的四人的名字对应钢炼OP乐队ASIAN KUNG-FU GENERATION的四人。同时选择的背景也因为一些玩乐队的大佬,上学时都很老实
封面遇到了对的人,滨路晶老师坚持了CD样的封面
滨路晶老师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挑战了怎么平衡专业性和趣味性
最重要的,还是滨路晶老师对于动漫、音乐的热爱
动画的诞生:
作画监督是孤独摇滚狂热粉,关注信息,拿到了制作的机会,并亲自选了总监
制作上充分在代入感,共鸣上发挥,注重波奇的内心戏刻画
对于颜艺的把控,作画上的突破
厨力满满的各种要素、彩蛋,各种致敬
最重要的,也是对于漫画的热爱
最后
本来是不打算写这样一篇回答的,因为我本身不是很懂音乐,也不懂各种动画的文化历史等,只能算一个爱好者,但是我有热爱hhhh。
一系列巧合下,特别是今天看到了群友发的图(就是第一张),才知道今天是波奇的生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回答。
创作是孤独的,改变是痛苦的,成长是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
——但走什么路,怎么走,是自己选的。
谢谢你,波奇酱
本来是被社畜表情包骗过去看的,看的看的,眼泪流下来。
它其实讲的不是社畜,而是社恐。
二次元人群应该是社恐含量最高的人群,十个人随手一抓,有九个社恐。
《孤独摇滚》戳中的不是社畜的心巴,而是我们社恐的心巴啊。
女主后藤一里就是合格社恐,一里的日语谐音是“孤独”,她的外号叫做小孤独,从小就是个边缘人,吃便当都只有老师愿意跟她交换。
不敢请假,如果请假一天不去上学,像她这种人会立即被同学们遗忘。
平时睡在壁橱,一个人孤独练习弹吉他。
她渴望朋友又不敢迈出第一步,每天都绞尽脑汁“吸引”同学,背着吉他去上学,希望找到自己的同好,但从来没引起过别人的好奇心。
去打工,甚至完全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最初连站在客人面前都做不到。
去演唱会弹吉他,完全不能接受自己出现在人前,只能躲在芒果箱里弹吉他。
好不容易被人搭讪,但是因为太久没跟人说话,说不出话。
社恐人真实写照,明明到了目的地却不敢进去,在内心做建设,五分钟就要进去,十分钟,十五分钟,不敢进去……
因为社恐,想找个没人认识的地方,所以去了距离家两小时的高中上学。
明明内心想拒绝,却无法把拒绝说出口,因为社恐人根本不会拒绝人!
只要跟人社交一天,就会想要火速逃离现场,因为耗光了电量,实在是太累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社恐严重患者,却爱上了摇滚乐,用网友的一句话来说,社恐搞音乐,那不是闷骚吗?
她搞音乐的原因也很简单,原来阴沉的人也能在摇滚乐中发光发热啊。
弹吉他是室内运动又很酷,还有机会变成名人。
虽然是幻想,但一里为了这个梦想加倍努力。
为了想要在台前演奏,所以三年来每天花费六个小时刻苦弹吉他,终于在网络上混成了圈内大神,拥有3万粉丝。
然而随着她刻苦努力,自己希望的并没有到来,毕业没演奏,没朋友,没有乐队成员,啥也没有。
玩音乐的初衷是想成为一个更酷的人,但因为社恐,她只能成为网络上那个很酷的虚拟人。
在现实中,她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终于有一天,机会大门在眼前打开,有人找她去做乐队的支援吉他手。
她有机会加入乐队团结band,有机会上台演唱,也交到了两个朋友虹夏和凉。
虹夏,绝对的社牛,乐队鼓手,大多数时候都充当着鼓励人的角色,也是她拉着一里加入乐团。
凉,冷面富婆,有钱大小姐,把所有钱都花在买贝斯上,她是乐队最酷的贝斯手。
平时没事干喜欢一个人去废墟探险,或者逛二手商店,但她不是社恐只是喜欢一个人待着。
这两位好友可以耐心地引导自己,不会嘲笑她,会包容她,帮她解决问题,也鼓励她变得更加强大。
乐队成员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家人,她们彼此相处的机会比跟家人相处的机会更多。
事情没有一帆风顺,紧接着困难接踵而至,最大的问题是,她根本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实力。
因为乐队跟独自演奏不一样,需要跟人有交流,但是她有社交障碍,甚至不敢跟人对视。
虽然自己演奏很厉害,但是完全无法跟人融入乐队,甚至只能套着芒果箱上台演出,导致演出失败了。
她知道,如果想要做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必须要克服社交障碍,这是一个神级吉他手,不幸被社恐封印住真正实力的故事。
《孤独摇滚》被网友称为十月新番里的最强黑马,得益于这一圈表情包破圈,关于它的讨论度甚至不比《电锯人》差。
本来以为它是靠表情包搞热度走了捷径,真的看下来发现,《孤独摇滚》并不敷衍,相反它非常精致,要素齐全,豆瓣评分也不是虚高,它是真的有点东西。
它真的完完全全细致刻画了社恐人群的内心写照,去搜《孤独摇滚》的实时广场,一堆网友表示这就是自己。
社恐作为动画主角也不少见,之前就有一部《我不受欢迎,怎么想都是你们的错》,但《孤独摇滚》不是一丧到底的,反而她丧的非常“热血”。
女主之前的生活只有孤独练习吉他,但自从加入乐队之后,她的生活充实了。
她需要和团队成员练习,需要演出,需要在livehouse打工,需要组建新的团队。
对社交健全的人来说,每一件事都是非常正常的小事,但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是一道坎。
你能看到她每次都想解决问题,每一集都在缓慢进步,虽然距离正常社交还有段距离,但你能看到她正在一点点变好。
有一种说法是,社恐的人本质是不喜欢人类的,就像猫和狗的区别,狗这种物种天然对于人类有好感,狗狗见到人类就会热情扑上去,社牛患者同样,看到人群会很自然融入。
而社恐人群更像是猫,他们没那么喜欢人类,大多数时候都更喜欢独处。
当然这个说法也不严谨,就算是这种说法,猫咪也是需要人群的,社恐人与其说是不喜欢人类,不如说是闷骚。
他们渴望人群又害怕人群,羡慕热闹又能享受孤独,有一种又想靠近又想远离的微妙感。
《孤独摇滚》最妙的一点是社恐嫁接摇滚乐,这两者嫁接在一起有一种很奇妙的化学反应,也是燃点所在,对于一里来说,克服社恐打破自我,就是最摇滚的。
一里最大困难不是音乐才华,而是社恐,解开封印的那一天,就是她成功完成自我成长的那一天。
你会非常期待跟一里一起成长,真正站在舞台上,发挥自己全部实力,去做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而很多人把《孤独摇滚》当轻百合番来看的,乐队主要成员都是女性,全番没有一个重要男性角色出现,我甚至没看到男性多说几句台词。
店长是女性,乐队全员女性,哪怕是在家里,也只描绘一里和妹妹之间的相处。
漂亮女孩子之间互相鼓励,果然没有人比芳文社更懂美少女贴贴。
而且《孤独摇滚》真的很好笑,有一种脑回路很奇妙的好笑,被问当初为什么玩吉他。
女主内心想的是,因为很酷,因为想出名,说出来的是:因为世界和平。
前吉他手落跑,凉没有生气,反而以为这位妹子去世了,真心实意地为她上香祷告。
一里害怕上台,两位好友安慰,正常女高中生根本听不出演奏的好坏啊!
平均五分钟一个笑点,观看模式轻松而快乐。
当然说了这么多,《孤独摇滚》既然沾上了摇滚,主题还是讲音乐的。
作为一部音乐番,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如果音乐难听,这番就失败了。
《孤独摇滚》音乐绝对不差,虽然我没有什么专业的音乐鉴赏能力,但是看完三集之后让人忍不住哼主题曲,在脑内不断循环,每次不自觉哼歌的时候还会想到团结band,这不就是一部音乐番的成功吗!
网友的评价也很高,不少人表示,这就是第二部《轻音少女》啊!
《孤独摇滚》有一种很奇妙的魔力,你明明是看着社畜表情包入坑,然后因为社恐主角的心理活动而共情,接着因为社团友情露出姨母笑,最后竟然能够被音乐本身吸引。
它唤醒你莫名其妙的想要去购买吉他弹吉他的心,你知道也许吉他买来不到半年也会落灰,上次因为《轻音少女》买来的吉他还在闲置,这次又因为《孤独摇滚》蠢蠢欲动。
但你如果看完了有那么一闪而过的念头,去把家里落灰的吉他拿出来也好,去买一把新的吉他也好,去看一场livehouse也好。
可以再去试试,再给自己,或者摇滚乐一次机会。
PS:小小声说,我真的不是卖吉他的托啊,我怀疑《孤独摇滚》才是。
还是新番的时候网上口碑很好。第一次去看的时候不是很感兴趣,第一集看了一点就没再看了。
但第二次准备当消遣番看的时候却觉得超好看(EVA,灵能都是我最初准备当消遣凡番看的,结果直接爱上😂)两天时间就看完了12集。故事讲述了四个女孩子相遇并组成乐团的故事。对其中作词作曲练习没有特别的描写。所以乍一看上去是很开心轻松的女孩子们快乐的组乐队演唱自己原创曲的青春校园故事,但细想练习创作演唱,搬设备等等其实是很麻烦的一个过程,不由心生敬佩。
由芳文社担任创作,还是老样子,少女味满满,全都是女孩子,没有狗屁男主。这样的世界瞬间温馨了不少,看过很多芳文社的作品,真的厉害👍🏻
主线是讲主角“小孤独”从“社恐”的一步步蜕变。四个女孩子之间都有相互的感情。四个女孩子的性格都很可爱。我可以全员推。
在作画方面采用了很有创意的表达形式。比如波奇的呕吐换成大水泄洪,时不时切换成现实场景,反而更有感觉。
吉他等乐器方面刻画的很细致,精美。三首原创歌曲也非常好听。我还没入坑时就把其中一首放进歌单里了。
小孤独的性格感觉很可爱,很好玩。明明是社恐,但又不是传统意义的社恐。虽然对人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但是内心戏又很多。会做出很多奇葩的举动。要不是换上可爱衣服,都忘了本质是可爱的女孩子。
四个人里面,我个人最喜欢虹夏,感觉是很知性,很温柔,通情达理并且积极向上的可爱的女孩。在队伍中可以承担队长的角色,会主动沟通,能够在关键时刻挑起大任的角色,很能察觉并照顾其他人的心情。我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
我个人最像喜多(只有性格,其他有好多好朋友和时尚的地方完全不一样),对所有事都很有干劲。一直活力满满不服输。渴望进步,(但在剧里其他三个人却完全get不到😂)
缺点(我认为):一对女孩子的塑造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塑造。二重点在感情而不再实操,不会像男性描写竞技那样渴望在技艺上得到进步。
最后希望能够出第二季!!!!!很期待!!!!
孤独摇滚特别特别特别好看社恐们可以看看,每个片段都戳中我这个资深社恐的心,简直是我的翻版,现实中我连食堂都不敢去(太多人了)每次都麻烦同桌帮忙带饭。一般人走路都是挑近的路线走的,而我是挑人少的路线走。我也会在跟不熟的人说话时声音发抖脸红(不分雌雄都会脸红)。一次在班里做中考前放松小游戏轮到我时全班都看着我,我想保持微笑但脸部肌肉太僵硬就开始自己抽搐抖起来了(不堪回首的黑历史)。我也会因为第二天要当众讲话(做课前分享、演讲啥的)前一天洗冷水澡吹空调拼命想感冒发烧躲过去。我想过看心理医生,但是因为要和医生交流害怕就没去,也想过紫砂,这样的人生太窝囊了。总体来说这部番特别真实,心理描写也完全符合社恐的特征,不过现实中没有那么多好友会帮助你克服社恐,只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这番更新到第九集,这番的热度也很高,但这番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人把《孤独摇滚》这部作品和《轻音少女》放在一起做对比,我希望这些人别整这些恶心人的操作,还什么“你的下一部kon,何必是kon”。《孤独摇滚》本质上与《鬼灭之刃》并没有什么区别,庸俗不堪的作品碰上了好的动画制作公司,但《鬼灭之刃》除了话痨、剧情庸俗、靠死人吸引眼球以外并没有其他问题,而《孤独摇滚》呢?首先的问题就是女主后藤一里。我认为作者貌似对社恐有些误解,并不是所有的社恐都会像女主这样动不动就产生自我厌恶,更不是精神状态不稳定和行为怪异的人。 《孤独摇滚》在开播前我就看了漫画,因为有人安利说《孤独摇滚》原作素质跟《街角魔族》和《摇曳露营》一样,但我看到漫画第十话我就看不下去了,但我秉着就只看个十话是无法让我正确认识这部作品的好坏,所以我看到了第四十一话,但事实证明,有些漫画它只需要看到第十话就能够批判好坏。 本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对社恐的刻画,实际上,就原作漫画第十话来看,它是一部还算不错的作品,女主虽然动不动就贬低自我、自我厌恶,但我其实还都能接受,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自我厌恶的次数不是很频繁,因为她已经从社恐升级为了癔病。 结合女主后藤一里的种种表现来看,她这不是社恐,而是癔病。 当后藤一里陷入自己的“世界”(幻想)时就会对他人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这显然就是癔病的发病反应。 癔病的发病反应除了木僵、聋、哑、退化如幼稚行为、痴呆外,严重点就是无意识,也就是丧失意识。比如动画第九集,喜多、凉、虹夏带着后藤一里去海边游玩,后藤一里对于自己是如何来到海边的过程是无意识的,是的,无 意 识 ! 我滴个乖乖。 关于社恐的刻画《new game》里的泷本日富美都比后藤一里强。 写到这,有些人就会说“这只是一部动画,你这么较真干嘛”,然后阿虚警告。但是我要告诉你,对于任何题材的作品就是要抱着较真的态度,如果日本出现赤裸裸为战败洗地的动画,你对此感到不满,为此较真,那也会有人跟你说“只是动画,何必较真”。我对于奇幻、科幻、魔幻题材的作品从来就不会较真,因为这些作品的世界观和设定都是虚构,我不会和你较真高达的存在是否合理,因为高达是虚构的。但社恐不是,社恐是真实存在的,即使是基于现实的存在,那么就有必要较真,因为我就是一个社恐,这种将社恐往癔病的方向刻画的作品我实在忍不了了。你说作者这样做是为了让剧情有趣,我想问,这TM很有趣吗?像女主这样聋、哑、痴呆、木僵、退化和无意识的社恐很有趣?那些说“女主好像我,我也是这样的社恐”的人,你们没事吧? 说《孤独摇滚》的剧情我是感受不到哪里有趣,但也没有到非常无趣的地步,在我看来,《孤独摇滚》其实不像《轻音少女》,虽然两者都是搞乐队的,但我觉得《孤独摇滚》在关于乐队演出的细节上比《轻音少女》好太多,准确来说是更贴合现实,像唯这样有绝对音感、花了不到半年时间就基本学会吉他的天才在现实中是少之又少的存在,但《轻音少女》的人物魅力是强于《孤独摇滚》的。《轻音少女》里的每一个人,都很个性鲜明,如同活生生的人。所以轻音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仍然是我心目中的神作。而《孤独摇滚》呢?作者把女主画成癔病这一点我就不再谈了,虹夏、凉跟喜多基本上都是按照芳文社经典的人物套路去塑造人物。 有点意识过剩的虹夏、外向型的现充喜多、脑回路清奇的凉。 她们都对癔病女主关爱有加,懂得包容并接纳可怜的癔病女主,像她们这样的好人,在现实中是很难得的存在。尤其是喜多,在漫画后面的剧情中,喜多有时能知道癔病女主脑海里在想些什么东西,或者是躲在什么地方自闭,给女主加油打气,一起努力。像喜多这样的外向型的美女如此关怀患病女主,这不是爱是什么?总之这一对我嗑了! 抛开人物塑造的短板和缺陷不谈的话,《孤独摇滚》在对乐队的刻画是认真的,在这一点上我能感受到作者对摇滚乐队的热情,而且动画的制作非常出色。至于《孤独摇滚》是不是“作者给制作组磕头”系列,我觉得是。 我在另一个平台也发了关于《孤独摇滚》的评论,只不过比较温和一点。
先来说一下主观观点,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孤独摇滚这部番的,我觉得这部番是值得9分左右的评分的。
但是,不管是在豆瓣还是bungumi甚至是b站都出现了一些对孤独摇滚取得如此高的评分的质疑。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孤独摇滚正值刚刚完结,热度和讨论度十分高的阶段,这一阶段会有评分虚高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所以对评分过高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但是为此去给出一些比较牵强的批评意见是没有必要的。
我真心希望后来的观看者们能够带着像我们追番一样的心情,轻松而又带着期待地欣赏这部番,而不是带着“神作”的沉重光环或是“过誉”“虚高”的先行印象。
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那些我认为牵强的批评意见,以及我的看法吧。
首先是“消费社恐”以及“演出过度”。主要观点是说这部番在刻画社恐形象上过于用力,一些行为脱离实际。社恐形象成为了大家取乐的对象而导致大家没有同情之心,对实际的社恐可能造成伤害。我的观点是波奇的社恐形象是全篇的核心之一,围绕这个核心的演出再天马行空都不算过分,甚至可以说这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欢乐部分,是大家追番的快乐源泉之一,而且是这部番有别于其他芳文轻百日常的特色。观看波奇各种幻想,尴尬,扭曲的大家,在生活中可能并不会有那么严重的社恐。但正是这种源于现实的细节,又略显夸张的演出才让大家产生了共鸣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分代入,从而保持快乐的看番体验。在这种体验之下,大家也自然喜欢了波奇酱这个有趣的角色。我觉得相比于“同情”或是“尊重”,社恐们更加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和称赞吧,而孤独摇滚这部番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如此又怎么能说它是在“过度演出”“消费社恐”呢?
其次是“剧情不足”“主线不明”。主要是说孤独摇滚没有吸引人的剧情和明确的主线故事,导致了叙事单薄,只能靠整活来吸引眼球。我的观点是孤独摇滚确实不是一部剧情见长的作品,不说和《odd taxi》《夏日重现》这种本就是偏重剧情展开引人入胜的作品相比,就是和《赛马娘2》这种略显套路的王道热血催泪剧情相比都不算出色。但是经历了《轻音少女》的成功,经历了之前一系列的芳文轻百作品,我们应该知道剧情是否优秀不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孤独摇滚》确实拿下了比之前那些芳文轻百都要高的评分,但我觉得对于这样一部有所突破创新的作品来说,不应该单以剧情的不足就定性它不能取得如此成就。而且孤独摇滚并不是没有主线,随着一话又一话的推进,我们切实的看到乐队四人的默契在逐渐建立。从一开始波奇的吉他游离在乐队之外,喜多主唱抢拍,到最终话的断弦事故处理中,虹夏更换原定节奏方便喜多顶上solo,波奇急中生智滑弦切入。大家从最开始的“临时拼凑”,逐渐变成了默契的乐队伙伴,不也是主线推进吗?
最后是“萌豚刷分”“现充涌入”。主要是说孤独摇滚过于出圈,导致大量人无脑跟风刷分。我的观点是不管评分的人是谁,是最近开始看番的新观众,还是只喜欢芳文轻百的萌萌人,只要是结合自己的观看体验,认真给出了自己的评价,都应该被尊重。动漫本身并不是特别高雅的文艺作品,一部动漫能给人带来快乐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孤独摇滚,如果要我用最简单的词来评价,那就是“有趣”“好看”,而这样,我觉得就足够了。再来说点客观的,孤独摇滚在b站的播放量是8千万,考虑到b站播放有三集的延迟,会有一部分播放量流失,我们直接翻倍来算1.6亿的播放。这个播放确实远超一般的芳文轻百,但要说流量爆炸也还差一些。作为参考,夏日重现在同样有更新延迟的情况下,b站播放量有2亿,公认的流量爆款间谍过家家更是有接近7亿的播放量。也就是说,孤独摇滚确实冲破了芳文轻百这个小圈,但也仅限于看动漫的大圈内人人皆知,而没有破圈到社会广泛流传的间谍过家家这种程度。所以来看孤独摇滚的观众,大部分还是看过一些番的观众,大家认为的“好看”也没有那么水。
最后的最后是我的主观情感抒发,孤独摇滚真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作品,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2023年还能看到这么old-school的日式动画,一切都恰到好处。停止在一个成功却没完全成功的结局上,就像是所有人的青春。谢谢你,芳文社。
很厉害的演出分镜,导演的功底真的很强,但是剧情给人的刻意感太强了,不管是冷幽默、人设还是百合
把社恐描写的太生动了,社恐不仅仅是逃避社交,症状还包括各种比较思维,拖延症,慢半拍,对视恐惧,完美主义,想一口吃个胖子...简直我的翻版好么
萌妹子搞乐队这个配方目前在番剧领域还没有失败过。
能不能别在芳文全女主的作品下要男人啊,恼。目前来看不错,展开很顺畅,节奏也合适,该进展的时候进展,整体氛围轻松有趣,很喜欢凉的性格,女主奇怪的颜艺很好笑。小火一下能吸引来这么多不感兴趣还看完了非要骂一手其他人审美低下的贵物,也是神了
孤独摇滚被观众抬上了本不属于它的地位高度,所以被各路动漫高手骂的这么惨也是咎由自取。当然完结后回头再看,诸如演出过度、消费社恐、不够摇滚、粉丝烦人等种种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你如果把某一方面做的好到极致那也不怕说的,只是孤独摇滚显然没有那个野心,还是停留在类型片舒适区不愿意出来了,那就求仁得仁吧。其实我既不是社恐也不关心社恐人士怎么看待,我只是看这片子时候很烦躁,所以这点够了吗?
いいね
前俩集太棒了,总有会心一笑的段落,社恐表现也过于真实。强烈安利
写作摇滚、玩成Indie样式,但是每首单曲单拿出来都充满着一种“The First Take”味儿,索尼音乐各厂牌派出所谓的豪华阵容也让整部作品的Genre不固定得像新时代的单曲模式。它终究是2022年的、日本动画企划者创作者所理解的“摇滚”。如果是山田凉自己评价这部作品的音乐,恐怕要说得比我难听多了。动画是好看的,但正如xie3所说,它既不孤独(但是妄想),也不摇滚(但是流行)。
元电影的、破碎叙事的、剧情时间和放映时间统一的、姿态激烈的、不可还原的、无可拒绝的、无法逃避的、元叙事的、声音连续体的、绘画性陈述的、身体运动的、套层结构的、双重主体性体验的、空间的人口稀少性的、第三电影的、侵凌性的、叙事中断的,波门🙏
【B+】愈发感觉到社恐在本作中并非性格中的一层,而是人物萌属性中的一面,这自然是符号化的简单碰撞,但这同样也是芳文社系作品的特征,制作组在此基础上放大了社恐这一属性背后的想法和行为,cw需要一个出口来承载脑洞和想法,所谓夸张的演出皆为消解孤独这一具有悲观属性的负面形象,虽然有着大量丑化或者勇于让角色变得不可爱这一点的处理,反而以此达到平和的效果,但比较遗憾的地方在于每一话都在不断地重复与放大作为社恐的一面,与前文的改变和前进总是有种异样感与不适,不免有一种还处在原地踏步的感觉。不过观众需要的只是一个进入的空间,那处漫游的下北泽街道,校园里的文化祭与礼堂,演出时回想起呆过的角落,或许最优解在于不需要投射与代入,只是作为观众见证,注视着主角从网络上移步到台下最后登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就已足够了。
想大声的唱《相遇天使》了
太可爱了,一天看不到《孤独摇滚》我就要死了
社恐爱摇滚不就是闷骚嘛(○` 3′○)
虚假的十月霸权:电锯人 间谍过家家 灵能百分百真正的十月霸权:孤独摇滚!
你的下一部kon,何必是kon
作为一个不把社恐当成病,不把摇滚当精神的看客,体验正好;商业动画追求的本来就是这样,把纯粹的东西掰碎了喂给追求精神纯粹却满身杂质的我们。
楼下说live烂的,不是,这么顶的live演出不说做的好,还说是最烂的,那我巴不得所有动画的live都做成这种水平《烂》,有一种眼睛和脑干缺失的美😅
比较意外的是并没有太多小宇宙爆发的时刻,倒是每当飘起来时就事故满满。某种程度上说很感激这种充满各种各样社死和社恐的故事,而不是波奇酱讨厌的那种不切实际轻松地光明起来。而且你看,虽然乱七八糟的,但是也可以充满欢乐。如果是独自一人消化这些尴尬和痛苦的话大概会一回想起就头皮发麻,但是放在动画的空间里也能成为不大不小的玩笑。“波奇酱多有趣啊”。是啊,其实很有趣。
对社恐的描绘有些还挺到位的:“原来凉跟我是同类”“她放假时都一个人去废墟探险,或是逛二手衣店”“不,不对,凉只是喜欢一个人过”;VS“女主和我还挺像的”“不,不对,人家会弹吉他,在网上有三万粉,现在还在组乐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