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1111111111 ✨✨ ✨✨✨ 1111111111 ✨✨•┈┈┈┈┈┈┈★┈┈┈┈┈┈┈••┈┈┈┈┈┈┈★┈┈┈┈┈┈┈••┈┈┈┈┈┈┈★┈┈┈┈┈┈┈••┈┈┈┈┈┈┈★┈┈┈┈┈┈┈••┈┈┈┈┈┈┈★┈┈┈┈┈┈┈••┈┈┈┈┈┈┈★┈┈┈┈┈┈┈••┈┈┈┈┈┈┈★┈┈┈┈┈┈┈••┈┈┈┈┈┈┈★┈┈┈┈┈┈┈••┈┈┈┈┈┈┈★┈┈┈┈┈┈┈••┈┈┈┈┈┈┈★┈┈┈┈┈┈┈••┈┈┈┈┈┈┈★┈┈┈┈┈┈┈••┈┈┈┈┈┈┈★┈┈┈┈┈┈┈••┈┈┈┈┈┈┈★┈┈┈┈┈┈┈••┈┈┈┈┈┈┈★┈┈┈┈┈┈┈••┈┈┈┈┈┈┈★┈┈┈┈┈┈┈••┈┈┈┈┈┈┈★┈┈┈┈┈┈┈••┈┈┈┈┈┈┈★┈┈┈┈┈┈┈•
就是直接摆烂不装了呗,满脸都写着我要捧人。不如举办个气人大赛吧,姐尽全力一定能得第一名,笑死了,看的我都PTSD了,看见内三个女演员就膈应。
节目组就是想,既然分都往下降了,不如就好好捧一捧,一对一精准扶贫,争取把节目最后的荣光一并熄灭,真的太可笑了!!!!!
我是柠檬,酸,真酸。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天道酬勤”,真羡慕姐尽全力和九口人,不用努力就可以获得无数的机会。但是烂可以去自己金主哪里烂,能不要来这烂吗,瞎了我400度的眼睛。
作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1从头追到尾,期期充vip等更新的人,现在每次追2的时候都像受刑一样,甚至现在一知道它更了,心里就会开始抵触。
最后,如果实在没活,就咬个打火机吧。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首次破圈,竟然是因为节目《男友来了》冒犯恋与玩家,被骂上热搜。
作为恋与开服玩家,其实我对这个节目还挺感兴趣的,可惜下架后到处找了以后都没有找到看。
对于更为敏感的泛二次元来说,创作者是不是“自己人”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本季同样讲二次元刻板印象的《热血乒乓》也不好笑,而确实三个演员中只有一个懂二次元,到这个节目里我怀疑从表演者到编剧都没有一个真正的乙游玩家。
乙游玩家自嘲的那个“度”是很微妙的,她们一方面深爱游戏里的男人,愿意为他付出金钱和做二创的精力,另一方面又非常清醒地知道那些都是虚妄的纸片,花钱买的是自己开心,一切都是要为“我”的感受服务的。
她们可以上一秒说“男人都是销金窟,当制作人/小画家/设计师/律师肝活动真累,狗叠别想再从我这儿掏一分钱”,下一秒又“呜呜呜新卡面好涩,新衣服好好看,老公爱你”。
吐槽的一定是作为三次元玩家的那个“我”,对游戏公司吃相难看愤怒和自己沉溺的自嘲。而二次元中代入剧情里与男主角们谈恋爱的那个“我”,则是天大地大我最大,万万不可冒犯的。创作者没有意识到这一层,把二次元中“我”与角色们那份珍贵的感情拿出来嘲讽,肯定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这个话题与性别无关,二游玩家其实一样能体会,毕竟乙游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类二游。如果小品中出现一个日漫刻板印象中的猥琐家里蹲阿宅,爸妈催婚时就说我有女朋友啊,一个叫王小美,一个叫李刻晴,还有一个日本的叫八重神子,马上还有个爱跳舞的印度小姐姐要来我家了,我爱她们给她们花了好多钱。然后“爸妈”像看神经病一样吐槽主角,那广大男性玩家不也会觉得被冒犯吗?
如果要我来写个乙游/二游喜剧本子,我会怎么写呢?想了下,一个是从游戏机制的荒谬来写,一个是讽刺圈内玩家风气。随手写一段。
甲:你好我是萌新,请问这游戏爆率高吗?
乙:高!很高的!(快速)前70抽每抽有0.04%几率出ssr,70抽之后每一抽几率提高0.1%,到100抽触发保底,有50%几率为当期up的ssr,如果歪了的话下次保底必定为当期ssr,如果提前出了就保底作废……诶,你别走啊,我还没说抽出来后的材料可以兑换抽卡券,换算下来每个十连可以节省1.2834抽呢……
甲:那氪金价格怎么样呢?
乙:一单648元有50抽,如果你是萌新有首充双倍就有100抽耶!(掰指头算)一个角色满命数学期望要800抽,那就是……
甲:不了不了你别算了,氪不起,我还是为爱发电吧!看看微博评论区都在说什么。(翻手机)
丙:(举牌子)请公司正视龙傲天先生的资源待遇!要求主线突显智慧谋略的一面,戏份不低于一章多多益善,出新卡要求资源端水保质保量……
甲:(辣眼睛)资源端水?怎么纸片人还兴这一套……不是,你这资源喂到了,纸片人哥哥是能c位出道还是能走花路啊?咋不给哥哥生日地铁大厦直升机应援呢?
丙:欢迎加入龙太太后援会,给龙傲天先生生日应援哦!集资xx元即可解锁游艇应援!龙先生美照会出现在加勒比海上方哦!
甲:……纸片人,过生日,还比排场?这是给自己看还是角色看啊?
丙:不许你这么说龙先生!你上得出3000块粉籍线吗!氪金条周边随便你,加起来过3000!否则我就把你开除龙粉籍,你一定是对家派来的披皮黑!
甲:粉籍?披皮黑?(辣眼睛)什么玩意儿,玩个游戏我还玩成了潜伏?我就是我啊,我玩个游戏还讲究那么多吗?
丙:我就是我?哦……明白了!你也是代入党吧!(激动握手)代入党王道!打倒女主党!打倒乙女腐!(举牌)
甲:(辣眼睛)这都什么跟什么……不看了不看了,我还是回去清个日常就睡觉吧。(打开游戏)
(龙傲天声音)“亲爱的,工作辛苦了,生日快乐。我想今天一定有很多人为你庆祝生日吧?不知我是否有幸为你送上一份小小的祝福……”
甲:呜…………(电子音:支付宝扣款,648元。)
221007 EP3(上)-刻板印象
憋着一口气、拖着进度条把第三期的上看了,基本只看了节目,没有耐心看talking(不值得)。
前两期有的感受到这一期更明显了,这一季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作品形式称不上新喜剧,内容比不上优秀的传统喜剧。
不是说春晚完全不好,我一直觉得一个优秀的春晚小品,应当是老少皆宜、都能笑出声的那种——比如第一季三板斧的《反诈银行》,我觉得是一个很适合春晚这个场合和观众的节目。当然,我们也都知道近年来的春晚小品,大部分是:无谓煽情、刻意说教及刻板印象。正如差点把人气死的第三期。
我为什么喜欢第一季?
正是有一部分节目打破了传统的刻板印象,不刻意煽情却在适当的时候让你鼻头一酸或是会心一笑(《志胜一击》的结尾我不管看多少次都会好感动),有网络热点但却不是热梗堆积(比如大宇治水)……我们不可否认也有一些作品还不够好(奶爸拉黑,还有我看到组里在讨论十年功里萌萌相关的内容),但至少整体属于瑕不掩瑜。
第二季是什么,集刻板印象之大成了。
挨个来吐槽一下。
《小学生作文,有画面了》
万万没想到这真的是“上”里算是好笑的一个节目了。但概括起来我觉得就是短视频合集、网络热梗合集,老实说微博上有些时候看到老师晒的学生作文都得更好笑。有完整的故事吗?没有。“怎么不算呢”固然好笑,但我看表情包也可以笑,看完一遍没有任何值得回味的地方。
《今天你要嫁给他》
我靠,这什么玩意儿?充满了膨胀的男性凝视。
当台上演员以“前男友”和“暗恋对象”的旗号祝女孩子婚姻不幸福,台下哈哈大笑的时候,我真的关掉这个节目并去打一星。不想想自己为啥成了前男友吗?
然后还要安排一个“白月光”学长做吐槽役,不觉得吐槽得很刻意吗?甚至语气都在模仿胖达人的感觉呢(不要说漫才都这样,我也是看过好些组漫才的,中日都看过,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还有表情,靠扮丑来博取笑声,不觉得太低级了吗?
《最好的房子》
因为我看过几场《阿波罗尼亚》,所以唱跳的时候会有点梦回小酒馆的感觉。
这个故事我觉得如果尾收得不那么(看起来)很积极可能会更好一点,因为房客是听到中介说这个过道只租500的时候才决定要租的,会让我感到有一点悲凉(和《黑夜里的脆弱》里一样),打工年轻人的人生还是有很多无可奈何,被迫笑着996,完全看不上的房子因为只要500而立马租下。
比起第一季音乐剧对妈妈的刻板印象来说,这个节目要稍好一点。
《妈妈的味道》
来了来了,气死人的节目来了!!
之前组里在说为什么对女性恶意这么大,我天,我最生气的就是这点了。作为女性,反而以最刻板的表演来诠释女性。
我妈妈当然不喜欢我喝奶茶,不乐意我深更半夜吃尖椒肥肠和麻辣牛蛙,但我出去聚会她不会干涉我吃什么,我们出去逛街看电影她还会请我喝一杯(当然妈妈还是妈妈,不给我点冰的,哈哈哈)。
而不是这个节目里这样。
而且!!
你特么是个饭店!!!
好可怕啊,半夜进到这样的店里只会让人想报警好吗?
而且煽情是怎么回事啊?
有意思吗?
我碰到这样的店我还得跪下来感恩戴德是吗??
我觉得,哪怕是要煽情,你写成女儿和妈妈互相理解可以不??
看这样的玩意儿让我绝望。
更绝望的是这样的玩意儿还能晋级。
——
220930 EP2 - 一周一度生气大赛
气死我了。上周repo名字还叫继续快乐继续大笑。
节目不好看,分却出奇的高,导师直通跟不要钱似的,点评是不是除了“特别好”不会说别的了?
第一期我还试图为第二季正名,现在只想说那就是不如第一季!
本来想单说生气点的,还是按节目来点评吧。说实话我都快忘了节目都演了些啥了,而且前面这些高分作品,怎么说呢,感觉放在第一季会直接被剪掉的水平。
《大放光彩》
作为曾经的hospi在看这个节目之前做了心理建设,也摒弃了可能会有的偏见。
两位姐姐形象很好,也很可爱,这个背景改得很妙,让结局显得很好(看组里有人说原本子是雌竞那就很不行,幸好改了)。舞台表现力也很好,看得出来很努力在亮活儿了。
但!这是喜剧大赛又不是中国好声音!
本子真的不太好笑,而且感觉没有翻上去,一直都是那个点,第一次可以笑,后面就只显得很尴尬:这是误入了什么文艺汇演吗?
希望两位姐姐可以再多打磨一下本子。
《热血乒乓》
我觉得比去年阿波罗尼亚卡司交出来的本子要好一些,这个题材也的确容易两极分化,比如我就不太能get到前面,但大风车那里确实会戳中我?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热血,这点很好。
但总体来说也就是一般的水平。
《屋顶》
我要开炮了。
我的第一个生气点来了。
先说节目,很普通的本子,也很普通的题材,笑点都靠画外音还显得过分刻意,而且好哥们到情侣这点,其实我觉得不太现实,几乎不可能两方都没存那份心思突然就开窍。
看节目就是一个普普通通无功无过的本子,但!工业糖精!可不可以!不要这么明显!炒cp可以,大家都是演员,自然一点好不好?观众的“哦——”是不是太多了?导师们问的问题是不是太过刻意了?朋友们的表现是不是太突兀了?
那么既然诞总提到了,那我们就把皓史拿出来比一下,就拿《世最美》来比。
先说本子,那时这四个人我都不认识。世最美我笑得不行(宋木子那段太扯了),破梗和画外音的巧合恰到好处也不用力。反观《屋顶》,呃。
但节目嘛,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来说说场外。世最美观众唯一起哄是在最后王皓说“我送你回家”,屋顶呢?导师也是,世最美那会儿谁拉过他俩cp,都是评价作品,屋顶到好,一上来先拉皓史再开始问些有的没的(皓史也得是爱人错过之后才开始起哄的吧),就差把“快嗑”写在脸上了。
咱就是说。
嗑cp嗑的是某一个心动的moment,这些瞬间是无法刻意得来的。越是刻意,越会适得其反吧。
《少爷和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唯二笑了的作品。
刘ber真的太洗脑了哈哈哈哈哈哈。刘ber刘海留疤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要唱》
没看。观众7000还直通,离谱。
《代号大本钟》
非常完整的一个作品,也贯彻了胖达人一如既往的“这什么玩意儿啊但真的好好笑”的风格。好笑,好看,甚至可以引发思考。组里太多夸的了,我就不赘述。
说说本期我最生气的点之二:最后于老师的不给分理由。三个字,就离谱。
如果说凡事都还要想一下如果没有第一季、有没有第一季表现好,那我问问,这里面直通的节目,究竟有几个比得上第一季初舞台里那些没能直通的?
土豆吕严垮了吗,没有;好笑吗,好笑;导师笑了吗,笑了。
那为什么不给分?
我看打分环节才是本场最好笑的,给直通了吧。
(一个我真的觉得好笑的是,大家在吐槽于和伟和黄渤没给分的时候还会补一句那英可能是真的没get到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期喜欢的:《代号大本钟》《少爷和我》。
其他:离谱。
第一期播了之后有很多贴在对比一二季,我也就倒回去看了,再回过头看第二期,就会真心替第一季不值。真不是我有滤镜,如果第一季开篇是这一季这样的,那我别说每周五等着了,早就不看了。而且,如果大家不是对一喜有滤镜,还能撑到现在?!
怎么说呢,第一季大家给我的感觉是,这事儿也不知道能不能有结果,大家好好做作品就完事儿了。第二季有了前面的成功,说好听点大家有了努力的方向,说难听点就是都照着容易火的点去使劲(点名批评炒cp),如果一味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哪里能做出接地气的作品?
还是那句话,这是喜剧大赛,做的是新新喜剧,不是才艺展示。本子的内涵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演员们都可以沉下心来。
如果之后的作品都这样,那趁早别办了。
——
220923 EP1 - 继续快乐,继续大笑
先说说昨晚看完的总体感受:挺不错。虽然有声音说比不上第一季,但是如果对标第一赛段的话,至少对等是可以的。毕竟要把初赛就和一喜后期比的话那属实不太合理,而且一喜前期表现不好的节目正片里是跳过了的。不过观众和导师似乎的确是比上一期宽容。
导师们太好笑了,真的从他们一出场开始互坑我就开始笑,发布会我从头笑到尾,眼泪都出来了。“记得交税”太神了!那英在二喜的融入度还可以,比预期要好,也有其他导师的功劳。“那姐最烦说话文明的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节目个人观感:
《虎父无犬子》:包袱很多,吃干脆面有童年内味儿了。很规整的一个节目,但还是有些传统小品的感觉。
《突突突突突围》:不太喜欢。有点吵…得分也的确不高。
《全民运动会》:喜欢这个!“放鸽子”和“男足”真的神来之笔哈哈哈哈哈(核酸互测也破防了),且他们没有用“国足”,用的“男足”。很有创意。
《黑夜里的脆弱》:虽然不是特别吃他们的表演,但这个故事的内涵好悲伤啊。是一个很难过的故事🥲
《再见》:独角戏好强。逗逗表现力很好,前面其实不太能get,但非常喜欢她最后用英语书挡着脸说“I‘m fine”的那一幕。
《排练疯云》:救命,延迟那里我真的会笑死。很有话剧的味道,rap很ok,那句剧场不开工又心酸了…
个人排名:排练>全民运动会>虎父无犬子>再见>黑夜里的脆弱>突突突突突围
总的来说还是看得很开心,虽然有一喜情怀,但还是希望能在二喜这里收获新的快乐啦~
大胆预言一个本季最佳。
文本结构层层嵌套,表演呈现张弛有度,观看体验是递进式的酣畅淋漓,是两只猩猩的对话之外广阔的时空交叠、认知回响。十六天的创作时间之外,理应是深刻的日常观察,合该是喜剧的应有之义。
一颗又一颗苹果砸落天才脑袋,激起一重又一重不惹人烦的掉书袋,从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学好数理化、到周杰伦方文山教你听妈妈的话,可谓高级地秀了一波不招黑的认知,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苹果的一颗颗砸落,也完成了从觉醒到进阶,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一个又一个问题延伸至一个又一个答案,又铺垫起一轮又一轮新的发问,直到不被理解的天才式孤独席卷,然而认知墙外咚咚咚几声叩问,孤芳自赏的认知局限被更广阔的学海无涯淹没,方知“猴到老,学到老”。
一颗又一颗奔向天才头脑的空中苹果,标志着一个个重大的认知时间节点,奔着”猩球崛起“的方向,但现状却是人类的笼中玩物。
苹果1:“我是谁,我在哪”——哲学始于好奇。
苹果2:“苹果落在地上是因为万有引力”;“你进化出了羞耻心”。
苹果3: “薛定谔的猫,巴甫洛夫的狗,饭后百步走他活到九十九”。
苹果4: “《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还有《时间简史》”。
苹果5s: ”我逐渐明白了一切“;又中二又科幻,如同楚门敲响了幕墙。
普通猩九年的进化积累,不及天才猩一瞬间的顿悟。随着苹果一颗颗砸落,两只猩猩的关系模式不断发生变化,从老师 vs 学生(猴哥 vs 八戒)到凡人 vs 天才 ,一路杀到没头脑 vs 不高兴。快乐的没头脑猩拿到《全球母猩猩图鉴》之后就喜上眉梢开开心心了,徒留后来居上的不高兴猩因为认知爆炸而悲伤而孤独。
先出发的猩猩不一定先抵达,何况永远没有一个完全的“抵达状态”。庸人老师被天才学生超越的设定也真实又有意义,大概这就是老师的最佳贡献了。“老师好”顺便cue了竞争对手组,妙哉。
也暗合一个经典命题——是做一个痛苦的哲人,还是一只快乐的猪?
相对于同伴的认知进度,“天才猩”在自己的生活圈内已然饱尝“无敌是多么寂寞”。
然而假山之后突然伸出一颗“蠢猩猩”的脑袋——在你伤春悲秋的时候,别人家猩猩已经建造出了宇宙飞船。
所谓“不被理解的天才式孤独”,也会有一种可能,只是一种井底之蛙式的偏狭以及夜郎自大式的自恋。外面星辰大海广阔。吾生也有涯,学也无涯,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走与突破才是真正的答案。
从一开始就策划的逃跑计划,终于撞上了火箭升空式的突破。演进道路千万条,何必死磕不懂猩语的智人路线,妙哉。
于是踩着一颗又一颗苹果引发的认知惨案,方知出走与突破才是唯一的答案。
最后,“天才猩”也完成了起初未开麦的第三问“我该往哪里去”——乘坐猩猩号离开地球表面——人生,就是不断走出偏狭与成见。
来到场外,胖达人2是最后一个被叫到名字的队伍,他们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接受选题与对手。他俩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甚至让后期加上了“被命运抛弃”的字幕——但其实是那颗砸中土豆的苹果,结局恰恰是“被命运选中”。
环环递进、丝丝入扣,打破第三堵墙,多一重快感。有缘得见,幸甚至哉。
第二赛段,总算是感觉是对作品好坏的评判的标准确实是进步很大,好的作品确实没有被埋没,加一颗星吧。
喜一,我非常的喜欢,而最让我喜欢的还是那一群评分的观众,基本我觉得好笑的,评分都挺好,基本大差不差的。
而这叫笑声同频。
这是我在任何喜剧节目里都看不到情况,很多别人觉得笑的,觉得好的,我根本就get不到。
而很多我觉得好的,觉得好笑的,评分却差如人意。
从前我一直觉得这可能是我的问题,我可能不懂观众了,不懂大家了。
直到喜一的出现,虽然我的笑点依旧是很高,但所幸也是有几个点能让我笑出来的。
而让我笑出来的,评分都很高,所以我看到这个情况,真的很高兴,至少我跟那一届的观众笑点是同频的。
而喜二,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点能让我笑出来的,而评分更恐怖的是,都是万分左右的,我真的是不可想象。
不好笑,就出了第一期的情况下,我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因为我本身笑点就很高。
但评分标准的问题,让我觉得可怕,这些水平一般的喜剧,都能到这个分数?
你要知道这些作品在第一季是要被淘汰的。
再反思一下自己,可能还是因为我这段时间研究太多喜剧的缘故吧。
我看到那些装傻、不正常、反人类的、反逻辑的作品,我是一点都笑不出来,是一点都不好笑。
说回观众,如果没有一个标准的话,好和坏要如何辨别?而喜剧创作者也一样会疑惑,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
希望米未能更认真的筛选投票的观众,因为他们代表的是我们,代表的是每一个观众。
不要营造出虚假的繁华,不好笑就是不好笑。
创作者的水平差距和作品质量的差别是不可强求的,但因为虚高的分数影响到创作,让他们误以为这是对的,这就糟糕了。
知道自己不好,仍然可以追求好,追求进步,但不好的你硬说成是好的,他们要如何才能延续“辉煌呢”。
国内首屈一指的单立人喜剧大会(但是太吵了,真的太吵了,感觉大家为了“晋级”攒着劲亮绝活洒狗血,有点用力过度了。这作为比赛策略当然是最优解,强表演肯定能镇住了场子,可是给我们线上观众笑得好累啊……
马东老师才是内娱的光!!!!!!!!
马东实力证明 米未才是笑果唯一的姐
我龙傲天要誓死守护刘波儿
最后的《再见老张》也太感人了。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第一集就把播到现在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秒杀得干干净净了,谁懂?
就 《黑夜里的脆弱》能得最高分 就活该一星
到底还要在多少个喜剧综艺里安插多少次李诞离婚的梗,笑果把节目做成公司年会已经够恶心了,米未拜托不要学,OK?
第一集的作品还是挺不错的 尤其是还能展示“核酸互捅” 不容易的
喜欢黄渤的那句话,其实有的时候不必抬头焦虑,低头努力就可以了。喜欢《进化论》,原来进化还有论,恭喜猩猩进化出了羞耻心,这个东西很多人类都没有。逃出去后人还是很多,人变聪明了就是会讨厌人
有谁能不为《进化论》鼓掌?当我以为它要走向《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式“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的悲剧时,土豆曲折地避免了喜剧单步上价值的窠臼,转而直接逃离地球因为只要有人,愚蠢和厌恶总是存在,何不投奔三体做只快乐猩猩?
期待了很久但是真的不好笑……我怀疑了半天是不是我的幽默系统出了问题为什么他们能笑成这样,没有特别好的文本是硬伤,好离谱,最好笑的竟然是嘉宾点评环节
辩证的说,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老师好,某某某,小婉管乐,少爷与我,等等包括上一届的土豆吕严闫佩纶张佑维都很不错;同时实事求是:有几组演员塞人保送动作过于明显,扣一星!
突突突突突围的编剧来啦~浅浅贡献了一些小幽默😎
第三期已经尬的不行了,建议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改成五年一度喜剧大赛……
李诞逼着那英说那句话那段笑死人了
排练风云真的很炸,年轻态的喜剧人真的不好找,能有持续的作品尝试,开放的内容创作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搞笑的人不多,搞笑年轻的人更不多了,留点空间给这种类型的喜剧发展吧。
马东和米未的确更擅长做节目。李诞你看看同样请那英,同样是第一集的效果,你还好意思说米未是你的大学,你回炉从义务教育阶段重新学吧你。
刘波刘海留疤!
黑夜里的脆弱一直看一直哭 怒打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