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篇影评我从来没说这部电影是一个烂片,那些乱扣帽子的可以滚了,我的主页打的是三星,但是长评显示的是两分,不信去看我主页啊!
有些团体真的搞笑 ,连我的观点看都不看直接开骂,我说出的我的真话可耻吗?我花了票钱难道不能表达观点吗?为什么要用你们强盗思维来堵住我的嘴?
“我的目标不是星辰大海,而是终结孤独”
——《星际探索》
一,“独”但又“不独”
《独行月球》令我期待的其实并非是“沈马”组合,而是片名中的“独”字。如果一部喜剧可以探讨人类潜意识的孤独,那这绝对是一部成功且可以名垂青史的的喜剧。
但是影片最终所呈现出来的不是“独”,更多的是“不独”。导演不断的冲淡独的概念,削弱故事内涵,让一部本可以达到神作的电影变为了一部平庸的娱乐化作品,这是极其可惜的。
二,“搞笑”但又“不搞笑”
《独行月球》像是一部“拼盘电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影片的剧情割裂感极为强烈,三分之一的喜剧片,三分之一的科幻片,三分之一的剧情片,而这每一个三分之一之中槽点远大于优点,笑点包袱又老套又尴尬;科幻剧情杂糅,毫无新意,像是《楚门的世界》+《火星救援》+《流浪地球》+《星际探索》的低配版结合体。可以说影片在后半段已经没有笑点了,所以这部电影的定位也就极其尴尬,如果说他是喜剧片,对不起,他不及格;说他是科幻片,对不起 他更不及格。
三,“开心麻花”江郎才尽
《夏洛特烦恼》之后,开心麻花一直在走下坡路。《西虹市首富》那虚假的“盛世”背后也难藏开心麻花空洞低俗的剧本。《独行月球》当然不能说他不低俗,但是剧本仍旧是空洞的,基本上可以说剧情一眼望穿,剩下的就只有沈腾那卖力的表演了。
四,更深的层面
从进一步说,《独行月球》其实反映出的其实大陆电影制作者水平的下降,工业水平的提升终究是一个噱头,只讲究形式,不讲究质量和类容的电影永远都无法成功。
影片正式上映,更新影评。
《独行月球》作为中国首部科幻喜剧电影,从立项以来一直受到关注,至少他填补了中国类型电影的一处空白。
《独行月球》的视觉效果极佳,不输《流浪地球》,但是在细节的特效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剧情整体割裂,前半段笑点并非十分密集,后半段剧情同样不是特别吸引人。包袱的笑点也远远比不上张吃鱼上一部电影,换句话来说,就是这部电影不是一部纯喜剧,沈腾和马丽的化学效应基本没有,而且整部电影又陷入了喜头悲尾的怪圈。
开心麻花不再“开心”,他们将各种类型片剧情变成了一个麻花。
一星各给沈腾,一星给主创的创新精神。
总体评价为6分,而且《独行月球》口碑注定会两极分化,能否撑起大盘我们拭目以待!
好吧,如果有人觉得我收钱了,你可以不信这个影评,也没必要和我硬刚,我不富有,但一条差评钱赚来的几块钱我才不稀罕!
你去餐厅吃饭,点的小炒肉,给你端出来一盘**,你还不能差评了,因为旁边的客人会让你自己进厨房去炒。那你进餐馆的目的就是花钱用他们的厨房吗?
别了每个人都有评论的自由,我很乐意与各位豆友交换意见,别用你的不友善的想法来堵我的嘴,谢谢。
好消息是含腾量很高,坏消息是含腾量很高也不能作为无脑进影院的理由。 虽然我看完之后倒也没有后悔去看这个电影,但如果朋友问我值不值得推荐的话,我还是会迟疑的。 这部电影它确实不值得给别人推荐。《豆瓣开分7.3,一周左右降到6+,只能说DDDD》《客观评价两颗星,考虑到沈腾加分项最多三星》 接下来就是剧透了,想去看的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分﹉﹉﹉﹉﹉﹉﹉﹉﹉﹉﹉﹉﹉﹉﹉﹉﹉﹉﹉割﹉﹉﹉﹉﹉﹉﹉﹉﹉﹉﹉﹉﹉﹉﹉﹉﹉﹉﹉线﹉﹉﹉﹉﹉﹉﹉﹉﹉﹉ 电影开头是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撞地球,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背景介绍。 不知道是不是经费不够,背景介绍完全是贴图式,动画式的,放在这样一个多少打着科幻标签的电影里,多少有些廉价。 月球基地的几个场景展示,显得非常单薄,一个中国主导的太空计划里,用英文展现“高级感”,有些别扭。 太空站上天之后,全中文比起英文来说,似乎更实用,也更有高级感。 独孤月被落下的剧情设置太粗糙了,一共二三百人,因为旁边两个座的人落枕,所以没发现,放漫画里还行,放电影里就差点意思了。 独孤月舔马蓝星抱枕上的“番茄酱鼻涕” 场景,真的……。 地球上的避难所,也是跟贴图一样,薄弱的好像一戳就破,英文播报的通知,也一样突兀。 独孤月的人设其实也很单薄,他为什么要去月球竞聘工程师,为什么思维那么缜密却又那么冲动,最后拯救地球的动机也不够充足。 电影中纸片人太多了,似乎是为了完成那么多画家笔下的名场面强行连缀起来的。 太空喜剧,里面科幻内容多了,难免会让观众更加理智,更贴近逻辑思考。 科幻和这种薄弱喜剧搭起来,其实是互相消解的。 感觉沈腾在每一个场景里演的都挺卖力的,可最后电影剪出来,加上特效和插科打诨,反而接近土味网络大电影了。
楼下这些业务水平很次的组织请培训一下再接活
还没正式上映,就敢吹预期票房能达到“×十亿”的电影可是很久没出现了,如今就来了这样一位选手,它就是《独行月球》。
趁着前两天大规模点映的机会,我去看了这部开心麻花作品,在导演张吃鱼和沈腾+马丽组合加持下,影片“笑果”还算过关。
相比起不功不过的“科幻喜剧片”,影片中后段所呈现的“科幻灾难片”质量更好,虽然两种类型叠加之下有些割裂感,但总归多了份意外收获,因此观影体验也比较良好。
此外,《独行月球》的制作颇上档次,经费肉眼可见得充足,配合上演员、团队的号召力,以及好笑又好哭的特性,也许它真能成为今年暑期档的大爆款。
《独行月球》身上最大的标签是“喜剧”,那咱就先从喜剧聊起。
影片的搞笑风格,尤其在前半段,就像是一场荒诞闹剧。
月球基地的修理工独孤月,因为沉醉于给暗恋的“月盾计划”领队马蓝星写情书,错过了全员紧急撤离,一个人被留在了月球上。
片中的大多数笑料,都来自于独孤月破罐子破摔的日常,以及他与袋鼠“金刚鼠”相爱相杀的生活,除了故事舞台换成了月球外,其本质就是一个寻常的末世生存喜剧。
这就格外考验主演的实力了——好消息是,《独行月球》“含腾量”极高,许多观众仍是只要看到沈腾就想笑;坏消息是这次沈腾的表演真的不够理想。
也不知是不是经常参加综艺、消耗掉了过多精神气的关系,感觉沈腾在片子里始终没有放开来,更多是在依靠剧情编排以及本能在释放喜感,一些很明确的笑点都属于“笑了,又没全笑”……总不至于说是为了演绎出独孤月的“中间人”设定而收着演吧?
此外,满心期待沈腾马丽组合的人也可能失望,这两人在影片中没多少对手戏,几乎全是隔空各演各的,“孤月”与“蓝星”始终不能走到一起。
本来我就谈不上有多喜欢开心麻花的喜剧,这次也是一样,《独行月球》中各种谐音梗和段子横飞,既热闹,又零碎。
我甚至看到了黄子韬亲自演绎了他的名台词“不会就这样轻易地go die!”……好吧,我承认自己笑了。
在这里也不想随便说笑料包袱“高级不高级”,观众的笑声本身没有高下之分,买不买账就看你自己的笑点了……但无论如何,电影满满的荒诞性可是千真万确。
且不提已相去甚远的原作漫画,《独行月球》的科幻基础显得十分薄弱:20多分钟能完成一次300人规模的外星紧急撤离,月球没空气却能形成冲击波,更别说角动量不守恒什么的了……片中的科幻设定,就像是月球上时有时无的重力一样,只有需要时才会用上。
所以,在这种荒诞的语境之下,地球上的幸存者们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看独孤月直播上也就没那么奇怪了。
说完了不太满意的喜剧部分,接下去就谈谈自己喜欢的地方。
我最欣赏《独行月球》的一点,是其对主角独孤月的身份设计与转变:一开始,他是个自诩为中间人的小透明,等到地球人发现他还活着时,他一度险些被塑造成一个“虚假的英雄”(这大概是处处小心谨慎的电影里最大胆的情节了),然而“造神计划”刚刚开始就流产了,取而代之的是金刚鼠和独孤月成了顶流谐星,当独孤月开始执行重返地球的宏伟计划后,他又变成了催人奋进的偶像。
从中段开始,《独行月球》的气质逐渐改变,因为独孤月不再苟延残喘,而是利用月球上剩余的物资开始干正事儿了。
其实这种转变为影片的整体质感带来了较大的撕裂,而且因为前半段太散、太胡闹了些,科幻设定的地基也不牢,后半段的表现力也相应地被拖累了。
但瑕不掩瑜,影片后半部分以正剧为主、喜剧为辅,展开了一场一波三折的返乡之旅,并贡献了不少名场面。
比如独孤月为拿宇宙之锤所制定的计划,舍近求远、反向行之,以绕行月球一周的路线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未知悬念、有生死抉择,还有地球上的粉丝们打call,着实好看。
而且,开着太阳能车在月球上追日,拉着袋鼠背着氮气罐在月球上滑“雪橇”,这两个点子实在是太浪漫了!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场戏,也是影片中的高光时刻,当属独孤月错误地认为自己努力全是白费、准备看着家乡自尽时,地球上幸存的人们一同打起了灯光,不仅释放了人类文明尚存的信号,也点亮了独孤月重燃生机的心火。
这出戏好就好在发力主体是地球上的配角们:马蓝星公开承认独孤月“普通人”的身份,摘掉了这场大型作秀的伪作,而后又鼓励所有人为独孤月照亮希望,尽管从现实角度讲,绝大多数人打手电的光根本没用,以当时地球的电力恢复状况也不太可能用灯光打字,但情绪上确实迸发着“万众一心”、“你不是一个人”的感动。
同时因为“一个”两字没打出来,独孤月看着“你不是人”四个字哭笑不得,这一幕也真正实现了又好笑又好哭的出色效果。
顺便夸一句,影片的制作水平很高,印象里这几年除了像《长津湖》那种顶级投资的大片外,已很少看到《独行月球》这样经费充足的国产片了。
道具真实、特效出众,片头、片尾以及后段的蒙太奇中,还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表现手法,包括3D动画、定格动画、微缩摄影等等,这些别出心裁的“边角料”不仅要花心思,更要花钱……
更别说影片中大量歌曲和配乐了,光我听出来专门为《独行月球》创作的就有腾格尔的插曲和李玟的片尾曲,还有《Take Me Home,Country Road》这样的名曲都有出场……果然,就得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啊。
影片最后,本该从广寒宫空间站转道回家的独孤月,选择独自去阻止小行星π+给地球再次造成威胁,以无私的自我牺牲,书写了留世的英雄传说。
实际上,把《独行月球》拍成《流浪地球》+《火星救援》那样的正剧也未尝不可(反正本来也有这种味道了),但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以目前的成片效果来说,即便在喜剧性和节奏感上有所欠缺,这部片子依然可圈可点,因为它把最核心的几个点都抓得很好,对多数观众来说,观看体验是不会差的。
就好像独孤月拯救人类之后,小行星碎片与他的灰烬形成了地球的星环:既是不科学的奇怪设定,同时也是天马行空的浪漫幻想。
因此,我还是推荐看看此片的,一个天真、浪漫的故事,应该被人看到。
关于登月,是否应该做成喜剧,还是只能严谨的科幻?
这可能是对于此片最大的争议,比如在月球是否声音能被听见,奔跑、喷气是否能逃出陨石坑;以及能否徒手去把陨石给带过去给炸了。这些内容导致了大量的出戏,违和感。
所以,喜剧和科幻的严谨性,并不是平行的选择问题,而是先后的问题。
既然这部电影是建立在月球这个太空环境中,那无论拍摄喜剧还是动作片,还是悬疑片,那都应该严格遵循太空环境的设定。假如做不到,那就不是一个月球,而是绿幕厂房基地。所以片名可以正大光明的改为《独行绿幕拍摄基地》。自然没有人出戏或者挑刺儿。
只能说这个电影是喜剧和科幻,一个也没做好。
——下面开始正文吐槽——
说说电影的结构。一个登月组织通过直播沈腾在月球的表现,来试图激励地球上劫后余生的人们。
故事,就是沈腾一人的月球戏,加上一个袋鼠。
1-沈腾在月球上没有赶上飞船,上演了一波漂移追飞船戏;2-沈腾意淫马丽戏,与袋鼠打架戏。3-沈腾和袋鼠开车环绕月球戏;4-沈腾开飞船炸掉陨石戏。
塑造地球上人们有任何作用吗?没有。我不说你可能忘了,电影特意塑造了一个抱着绿植的小女孩,八级的钳工,落魄秃顶的明星,以及外国人群演;他们的存在就是制造笑料,然后整天无所事事,只坐在电视前,需要靠月球上的人获取生活意义。登月组织的人也是无所事事,试图 强行提供价值,找短视频配音员;从不做正事,导致连陨石有几个都忘了。
实际上,地球上的人,和登月组织的人,都是在通过视频获取到这一切信息。当然还包括,我们荧幕之下的观众——这一上帝视角。
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
其实地球上的人们作为观众,和荧幕下的我们作为观众,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都是在看沈腾月球直播的这一出好戏。
地球上观众的唯一作用就是,在沈腾倒霉的时候吐槽,在有热血表现的时候鼓掌呐喊,在离别的时候流泪。就好像我们作为观众,不能看懂沈腾表演的意图一样,非得通过拍摄另一波人的反应来阐释。
这令我想起了b站的很多高播放视频下,人们热爱阅读评论的样子,热爱看别人在这个视频下会产生什么段子;甚至有的视频就是专门拍摄up主对于某个搞笑视频的反应的视频,而up的反应越大,面前的观众就笑的越开心。比如《不要笑挑战 ,看up刷到第几个视频会笑》、比如《当外国人看见手工耿的视频是什么反应》、比如视频结束加入的夸张的 猴笑声,提醒你,这里应该笑了。
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悲哀,就像我们作为观众去看一些明显搞笑视频,还担心自己笑的不够大声,因此需要去看别人的反应,重新笑一次;就像是 我们害怕自己看见事物的第一反应不够整齐;就像是 我们失去了感知的能力一样。
这一现象也恰恰反映了当下,随着短视频的平台崛起,真正内容创作者的缺失:人们无法生产和创作真正的内容了,只能费劲人力打造一个无聊的月球故事。然后剩余的视频,就是以这个月球故事为蓝本,去对每一个包袱拍摄人们对观看反映。假如视频还不够多,那么就增加观看的人,增加观看者的身份 ,总能够为这庞大的互联网,再贡献一些流量。
像是一坨 口香糖,被无数人咀嚼过。而我们 观众,还得花钱嚼最后一次。
假如这是电影所讽刺的点,那我应该佩服,讽刺之精准,至少打个五分吧。
但显然不是,这部电影只是当下网络环境下的又一坨垃圾而已。
独行月球,千万不要把他当一个硬核科幻来看。
科幻,只是一个载体。
本质上,依然是喜剧电影的三板斧。
男主出场必须是个废材。
男主必须要相信爱情。
废材必须要反转成为英雄。
从这些套路来说,独行月球完全没有创新,依然是周星驰的老套路,依然是开心麻花熟悉的面孔。
可按理说,如此熟悉的配方,理应什么都不意外,是平平无奇的爆米花电影啊,尤其我这种自诩为理性的人,也不是渴望逆袭的青年,为什么还能被打动?
从电影院出来,我脑子就冒出来了这个问题。
想了一下,是对节奏的精准把握。
电影其实是很精妙的艺术,该笑的时候要笑,该哭的时候要哭,包括配乐什么时候该响起,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时候该停,都不是随随便便放的。
这部电影,每一次插曲,都唱到了我的心巴上。
沈腾发现自己被落在月球上,腾格尔唱的那首《黄河的水干了》,简直太应景了。
尤其是最后沈腾飞向pai+陨石,唱的country road。虽然是老歌,改了歌词之后,竟然跟电影情节极其相配。
变成落叶,变成流星,坠入你的星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看电影固然是期待去体验玄幻、体验惊奇,去体会精妙的台词,或者匪夷所思的想象力。
但也还有另一种,让坚硬、僵化的心变得柔软。
这部电影,属于这类看着剧情平平无奇,去靠实打实的细节演绎,让你的心变得柔软。
假如有一天,地球遭遇灾祸,所有人只能躲在地下,形同蝼蚁一般,有多少人还可以紧紧怀着希望活下去?
疫情来临,之所以有那么多抱怨,大抵都是觉得:我不应该遭此劫难,都是他人之过失,否则我应该过着那些鲜花怒马的日子。
有时候,我想起这三年的生活,转念一想,如果我们这代人如同父母那一辈,儿时遭遇饥饿,少年遭遇巨变,中年全是打压,如此动弹不得,半生之后,还愿意倾尽所有积蓄给孩子买房子,还要牺牲晚年帮忙带孩子吗?
我做不到。
这就是人性矛盾之处。
最慷慨最天真的人,未必是得到最多爱、最多自由之人。
因为过多的拥有与自由,往往豢养出的都是精致利己的自私,以及眼高于顶的傲慢。
所以,当被抛弃的沈腾,毫无怨怼的在月球一个劲的忙着折腾,突然开挂一般,只为了回家见爱的人,那不只是废材之光,更是对精致利己的某一种嘲讽。
假如他知道,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所有人看着,他已经成为地球顶流,他会有偶像包袱吗,他还能如此赤诚展现一切吗?
这就是最厉害的一个设定。他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眼中,所以那是百分百的赤诚,完全出自真心,绝不掺水的真情。
与其说是看他独行月球,不如说是,我们陪着看了一场月球真人秀。
看他在生死关头,会不会抛弃下友情,舍弃他的战友,那只金刚袋鼠。
看他在绝境之地,如何绝地求生,让袋鼠拉车飞越月球,跨越最后的55公里。
看他在求死之时,地球人如何用最原始的方式,点亮一盏灯,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
这一切,惟有你坐在电影院,才可以感受那种感同身受、身临其境。
你硬朗的心,会变软,会期待奇迹出现。
奇迹没有出现,奇迹给了他一个高光时刻,让他成为了英雄,举着雷神之锤飞向永恒。
如果真的要面对这样的选择,牺牲一人,拯救万人,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同样选择,即便平庸至极。
这就是人性之光。
我当然知道,这是电影,这不是现实。
现实中没有人拯救你,但如若你也能带着星光,庇护他人,这世界总归是更多一些善意的。
我喜欢这种,看完,你会想做个好人的电影。
激情开麦,这是我2021年3月至今,看过的院线+非院线电影里最烂的一部。 为什么时间算这么精准呢?因为去年春节档有个唐探三,我这个大冤种花了两张票价的钱去看了。 独行月球请谢谢唐探三,不然你可能成为我近五年看过的最烂的电影。 下面就要详细骂骂这部电影的烂了,影院里两小时的憋屈+观影后的持续郁闷,让我没有了任何求生欲。 骂的程度由轻及重,先说搞笑部分吧。虽然影院里我前后左右都还笑得挺开心的,但我全程嘴角称得上起弧度的部分,加起来可能不超过30秒。 我个人对所有屎尿屁以及降智笑点都无感甚至厌恶,片中所有摔跤、挨打、扮蠢、鼻青脸肿的卖丑式笑点,我都看得一脸冷漠。 我喜欢靠内容撑起来笑点,比如最近让我爆笑的0713接字游戏,而不是流浪猫、流浪狗、流浪汉这样段子式的笑点。 但笑点这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所以也算不得批判,再讲讲科幻部分。 看到好些博主夸科幻,如果这片能挨得上科幻这两字,那我真是为当初「星际穿越」被挑刺说不够科幻而委屈。 在月球上,被砸下来的陨石强力冲击到弹飞出去,太空服丝毫无损,这合理吗? 漫天陨石砸下来,结果一转眼基地看起来似乎哪哪都没啥影响,这合理吗?这让我觉得当初那299个人都没必要撤离。 地球上的人类用手电筒对天空射出了四个字,并且能被月球上的人看到,这合理吗? 穿着太空服推着大核弹,竟然能精准飘向高速冲往地球的陨石,这合理吗? 那个袋鼠真是让我全程无语,说它是动物吧它常常像个人一样与人类相处,说它像人吧它又有时像个普通动物一样低级,电影里这玩意儿智商上限和下限都很极限,整得都近乎玄幻了。 我就不明白导演为啥非要整个袋鼠,机器人不是合理得多吗?难道就只是为了展现你们根根毛发分明的优秀CG技术吗?可你技术有了逻辑没了啊! 再说说剧情逻辑方面,又要搞笑又要煽情,还非得架在地球末日、人类存亡这样的背景上,既要又要所以才搞出了这么个稀碎又分裂的玩意儿。 地球环境恶化成这样了,结果最严峻的问题不是吃什么喝什么这种关乎生存的事,而是让全球人类缩在地下城里看个月球上的憨皮如何自嗨,美名其曰为了大家的心理健康着想。 灾后人类是抑郁不是弱智ok?而且前面还说着为了全人类健康所以要塑造个正能量英雄,结果后面一会儿说主角可能真的要死了,一会儿又直播主角赴死,这会儿又不担心人类心理受刺激出问题了? 还有个让我非常、极其、超级恶心的地方,是电影自以为的一个笑点:下属问马丽如果有人不相信他们配音的故事怎么办,电影里用一段绑走两个人的戏作为答案。 啊????现实照到电影中???反正你们高高在上你们有权力,任何反对、质疑的声音直接捂嘴就行是吧,什么智障桥段。 整部电影将“工具”二字贯彻始终,独孤月是搞笑与煽情的工具人,要搞笑的时候让主角光环亮到照耀全宇宙,怎么也死不了,要煽情的时候就让主角用个看起来伟大实则很荒诞的方式赴死。 马蓝星是供男主意淫出活下去动力的工具人,老实说,这部电影里马丽这角色没有一处地方是让我觉得需要演技的,就瞪瞪眼睛、做做表情就好了。当然沈腾那角色没好多少,他表演中搞笑成分大于演技。 陨石是让编剧想啥时候安插转折都能做到的工具石,那陨石不早不晚冲向地球,一定要等到独孤月有工具能飞到空间站飞向它了,再来撞地球。 电影烂就算了,更让我不能忍的是好多人竟然拿这部片和「驴得水」对比,你们怎么敢啊?人家豆瓣TOP250,你这片能不能稳住7分都悬。 「驴得水」是我看过的第一部开心麻花电影,这次就当是再给它补张电影票了,反正我这辈子不会再进影院看开心麻花纯喜剧片了。
———————————————————————————
有人说绑走认为不好笑的人那里是反讽,针对这个点我补充下我自己的看法:
目前评论里几位提出这点质疑的网友,我回复了其中几个,但是一上来就高高在上觉得自己观点是宇宙真理的憨皮,我就当在看耍猴戏了。
针对反讽这个问题,我的回复逻辑都是:我认为这不是反讽,我为什么觉得不是,以及你觉得反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交流下。
因为我在观影时和观影后确实完全没觉得是反讽,我至今也不觉得。我也挺好奇为什么别人和我的理解会存在这种差异性,是不是电影里有什么地方我没注意到或者哪层逻辑我没get到。
认为是反讽的,你大可以表达你的理解,我觉得你的理解有出入的部分我会进行反驳,你觉得我的理解有出入的地方也可以再进行反驳,这不就是交流吗?
大家求同存异,即便最后没达成共识,完全没关系,追求一致观点并不是我的目的,交流这个过程更重要, 而交流的前提建立在好好说人话的基础上。
有些人也挺好笑,我这1400字骂的是这部电影,我一没攻击演员二没扫射观众,有些人一进来就跳脚攻击我个人,仿佛我骂的是他爹妈,可真是太孝了。
致每一位看到这里的网友:如果你想要别人尊重你喜欢这部电影的权利,首先你要学会尊重别人不喜欢这部电影的权利。你并不是宇宙中心世界唯一的真理,不是你喜欢的就一定是好的,别人都眼拙。
你大可以继续喜欢这部电影,但不要觉得自己的判断一定正确,也不要在看到相反观点时就如临大敌。请记住,我说的话不重要,你说的话也不重要,你我说的都只是千千万评论里无足轻重的一条而已。
我非常讨厌往喜剧片里塞煽情的部分,导致我从后半段就几乎笑不出来了,煽情塞进喜剧片里适配度很差
太他妈的浪漫了。
是喜剧片,也是爱情片,还是科幻片,灾难片;有大制作,也有小温情;笑点不多,但也可以;有些画面是真的很美,很喜欢。一语概之,值回票价。沈马组合,这次在我的期待之上。
开心麻花这次做出了一部能让很多人刮目相看的电影!说真的,好久没在电影院大笑了,另外,沈腾的喜剧节奏是真的好,笑点几乎都被他的表演带起来的。
你永远可以相信开心麻花给屌丝捏脚的实力
在丧成狗的日子里能用一张电影片开怀大笑俩小时,你就说值不值吧!
国产电影真的把观众当傻子了
手电筒化身迪迦变身器,请相信光,尬出银河系🌌
真不理解影院里的人怎么笑出来的,浪费两个小时
煽情得有些犯规了。另外,刚子是美团派过去的吧?
科幻迷们是我最不能理解的群体。原来喜欢说科幻部分不严谨,我问他们有什么bug呢,他们又说不出来。于是改成了科幻部分不硬核。哦合着国外科幻可以有软科幻硬科幻,国内就只有硬核科幻和烂科幻?
煽情真的太尬了。。我只想去看一部搞笑片
笑点不错,但不是全篇的笑点,断断续续的,算是轻喜剧吧。也有紧张和泪点,但我觉得并不突兀。整个故事完整性很高,冲突来的有理有据,当然也有幻想和无厘头的成分,但并不出戏,整体而言我觉得是非常值得去电影院看的片子。
对我六岁表弟来说刚刚好。
就还行吧,最好笑的居然是黄子韬
笑不出来.gif
《独孤月在月球的三年,治疗了地球人的精神内耗》
磕幻喜剧哈哈哈哈哈哈,我竟然磕到了沈马这两张老脸?最后…沈腾炸的是国产科幻封了3年的大门。
比以前所有麻花作品加起来都要更像一部成熟商业电影,宁愿这样的电影每年来一打都不想再看到一部什么西红柿李茶夏洛特。多加一星支持麻花继续朝这个方向做下去,不要因为部分观众突然笑不出来了又继续去做那些粗制滥造的小品段子长视频(当然舔番茄酱的设计大可不必
好消息是沈腾贡献了最富层次的一次表演,坏消息是成片的质量到底辜负了他。即便他以一己之力将小品升华成电影,但片中呈现的一切都是二手的,成了一件昂贵而蹩脚的A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