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在家里看完了《人人都说我爱你》。1997年的贺岁片,爱德华·诺顿还不到30岁,德鲁才21岁,这俩人在影片里又唱又跳的,太甜了。
总体来说,故事是老套的。
离婚夫妇依然是好朋友。
伍迪艾伦饰演的前夫突然就跑去前妻家,絮絮叨叨讲述自己又失恋了。完了前妻和前妻的现任丈夫,以及这个重组家庭里的孩子们还亲切友好地安慰伍迪艾伦。
即便离婚了,依然关心前夫新找的女人是否能给他带来幸福,这心操得真是稀碎。当对方遭遇生活的困境,面临人生的米字路口,当事人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并陪伴和支持。离婚前,你俩是家人;离婚后,你和她的重组家庭全员都是家人——这个真的很像原本要裁撤部门,然后成立了一堆裁撤委员会。
前妻对前夫说,虽然我和现任丈夫过挺好的呢,但是只有你才是最懂我的人,才能让我最开心——就,大姐你要真这么想,你俩离个啥婚啊,凑合过呗。
诺顿德鲁这对金童玉女谈恋爱,谈着谈着掺和进来海上钢琴师蒂姆罗斯。海上钢琴师和德鲁上演了一把“速度与激情”之后,德鲁发现原配诺顿才是真的好。
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撕裂体现在父亲与成年儿子的争执与对抗中;体现在为了解救和宽恕一个杀人犯,纠结人马示威游行,四处奔走筹集善款中——白左坚信,即便他犯人命案,即便他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也是个优秀的人——直到自己女儿宣布和他恋爱的时候。
以前看这一轱辘没觉得怎么着,经历过2020年米国的魔幻大选再看这一轱辘,我们的妈呀,伍迪艾伦是穿越回去拍的片儿么。
至于影片的第一视角朱娜,她夸下海口绝不谈恋爱。去了趟威尼斯,就要和偶遇的威尼斯船夫结婚。为了和威尼斯小伙儿结婚,她回纽约办休学,回纽约时在行李提取处偶遇另一个小伙儿Ken,威尼斯小伙儿立马成为过去时。
伍迪艾伦饰演的亲爹絮絮叨叨教女儿,在一段关系中要做那个先离开的人,而不是那个被放弃的人。因为先离开的人最多只会抱有“幸存的惭愧”,而被放弃的人会有很大的心理阴影。
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女文青,一直梦想着能遇到一个完美的懂她的男人。遇到伍迪艾伦饰演的絮絮叨叨的文艺中年,茱莉亚感觉自己一直在向心理医生倾诉的理想型终于出现了——遗憾的是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清楚地看到伍迪艾伦作弊呀,他女儿掌握了茱莉亚去看医生时倾诉的全部细节,然后给伍迪艾伦打辅助——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完全符合你梦中理想型,那么大概率他后台开挂。
而在短暂地爱了一下后,茱莉亚感谢伍迪艾伦满足了她的造梦行动;然后转而回归家庭,因为她觉得还是原配更适合自己。
就,莫名其妙,却真的很欢乐。
歌舞片的形式其实并不很伍迪艾伦,但是一个踱着小碎步的佝偻小老头,时刻提醒着观众,确然是伍迪艾伦。
一个灵魂拷问,美国对浪漫的终极想象难道就是在巴黎唱跳么?
老舍一部话剧《茶馆》,
写尽了1949年之前,
从大清到民国,从共和到解放,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那时候,中国的人均GDP,只有23美元。
转眼,2020年,
中国的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
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呢?
每个人,看看自己戴的口罩,是N95、KN95,还是一次性的,就能明白。
不明白的是,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了,生活怎么跟电影不一样呢?
1996年,伍迪艾伦,拍了一部绝对中产阶级的广告宣传片。
《人人都说我爱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那是,人均GDP一万美元的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每一个镜头,
每一段恋爱,
冰淇淋里,8000美元、1.5克拉的求婚钻戒,
枫叶林中,只恋爱、不强奸的劫匪,
塞纳河边,前妻、前夫翩翩起舞的夜色。
都赤裸裸地炫耀了,一种价值观。
只要懂得怎么劳动,就不会缺钱。
只要懂得怎么生活,那就不会享受不了生活的幸福。
只要导演高兴,家长里短、路边八卦,都能编成了一首、一首的歌,还配上了舞蹈。
Our Country 流淌着金河,
Old man 也能 Make love with 朱莉娅·罗伯茨,不靠名利诱惑威胁,纯用心灵和文化感动她,自愿Go to bed。
备注:
《人人都说我爱你》 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
表姐以为他出狱之后会成为一个律师,但他出狱之后不久又回到了他原本的习惯中。一开始那种野性的吸引在持枪抢劫的逃亡中变成了放我下车的请求。
去做心理咨询的女士简称Z,Z以为伍迪艾伦(作为影片角色)就是自己想象、期待的那个人,而伍迪只不过是通过某种意外装成了那个“被幻想着的人”。而在最后,Z认为她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幻想选择和伍迪结束,因为自己已经完成了、没有缺憾了、原本的不理想生活可以继续了。
而伍迪从来不是真的就符合那个被幻想者,同样出狱者也从来不是一个真的律师。这意味着,她们二者的想象并没有真的得到完成,更可以说她们原本的幻想其实不是真的。我并不是说,幻想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意思,而是表达:两位女士的幻想从来都不是一种真正的、伟大的幻想,而只是一种符号式的想象,律师或完美爱人都是符号式的建构,她们的幻想是非常表面的,没有真切的内容。就像是花束般的恋爱那个电影一样,那只是一种符号的搭建,既不是恋爱也不是幻想,幻想的神圣没有被触及。
伍迪或者出狱者本身就不是什么更好的对象这是第一,其次是两位女士原本的对象都是很不满意的,只不过恰巧出现了一个看似更好的人,由此自我误会就开始撬动心灵,也就是说前面二者之所以很轻易的就占据了完美者这个位置,但这并不是因为自身实力(事实上也没有),而只是来源于被吸引者对缺点的忽视,被吸引者为了自身对爱的追逐也是对当下现实的逃离而选择主动去看不见缺点,圆着前面两者的谎言。对,就是在圆谎。可伍迪艾伦(作为导演)在这里并不是完全的否定着两位女士(作为角色),因为人人都需要爱人…
好像到这里,大家虽然很失落但还是会想着爱人,可多多少少都会影响自己接下来的每一次“圆谎”吧?这时,伍迪艾伦(导演)转向了伍迪艾伦(角色)与母亲也就是本片叙述者“我”的亲生父母。从舞会开溜再次从桥上的石梯走向河边,河流灯光营造着这个过去发生且现在依旧浪漫的美地,他她们在这里跳舞 叙说曾经,仿佛随着对旧情的确认新的火苗开始燃烧起来,她他们不再是恋人,可接吻着,坐在河边感慨,这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才会有的行为呢?母亲可是和继父在一起的,但母亲和父亲结束了吗?或者说,他们又开始了吗?这没有答案,因为没有开始和结束。不过,我们都从这样美丽的画幅中感受到了蔓延与涌动。爱,一种新的爱已经发生。
每次看完他的片子都会对于将他列为自己最爱且尚在世的三位导演之一的决定而暗自欢喜。老头张嘴唱歌的那一刻很感动。
纠结是非常中产的情绪,而潇洒是硬币的另一面。
这片子阵容豪华得有点儿太逆天了吧……严重闪到我了……看相当年轻水嫩的诺顿又唱又跳、满屋乱窜、上下翻滚实在是件非常欢乐的事儿。看到一半儿的时候发现我小时候肯定在电影频道看过这片子。嗯,在威尼斯取景很乐~圣诞节的巴黎更乐~
有人心痛刚过,换个人又卿卿我我。有人很想看破,拒绝再说爱你爱我。谁都没有把握,靠几句承诺,能否在荒芜爱情的沙漠,开美丽花朵。
不会唱就不要唱。每个镜头我都以为屏幕有问题。
8/10。单从故事来看只是各种用过的老段子集锦,四季之歌爱得爱失,情侣分手或另遇情愫后总会发现原配的好。但是伍迪·艾伦营造的氛围太迷人了,可爱唱辞:精品店员摇身伴舞的美丽借口之歌,医护阔谈胃里钻戒的集体欢跃颂,美女与野兽的天台独处,圣诞夜塞纳河的旧梦重温飞天舞。恍如造梦般的电影魅力。
众星云集(竟然还有伊扎克帕尔曼),纽约四季(Di Palma的摄影太赞了,尤其秋冬两季拍得极美),午夜巴黎(那场吊威亚的双人舞啊),格局不小,槽点很多。伍迪艾伦模式的歌舞片(基本是音乐剧的套路)。其实本片跟[午夜巴黎]逻辑很像,连风景剪辑都很像。
美国人对浪漫的终极想象就是唱歌跳舞在巴黎吗?
十二年前的青涩稚嫩,十二年后的盛门云集。巨星晃得人眼睛一闪一闪的。
大牌云集,星光熠熠。片尾那段伍迪艾伦参与的双人舞,梦幻啊。
估计伍迪·艾伦拍这片的最大成就感,莫过于凑齐了四千金的全童星萝莉组合,大有一种爱咋咋地的豪迈吧……片尾的Groucho Party也有种夙愿以偿的意思。另外就是感觉韦斯·安德森从这片里学了不少。
性是狂风骤雨,爱是阴晴不定。真怀念老头儿那时的轻盈和随性。
居然是96年的,看画面我还以为是86年的...其实我是受不了伍迪艾伦这老家伙不停地絮絮叨叨...
大咖云集,整部电影主角们都在喋喋不休,不过也有挺多笑点的,轻喜剧吧,虽然剧情有意思,但夸张的歌舞真的比较尴尬。电影年代久远,我都不记得2014年为什么会下载这部电影,一存就是四年,今天才想起来看完。
我只有看伍迪艾伦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与娱乐
一级蔫坏,歌舞片是炫技大杀器,可惜你们虽然是好演员,但唱歌大都不怎么地。
诺顿小萌货!
不懂爱、不知道怎么爱以及在感情上遇到问题的人都应该看伍迪艾伦的电影,这比你看多少本安妮宝贝的书,刷多少条陆琪的微博都有用得多~
对不起除了《午夜巴黎+巴塞罗那》我对伍迪艾伦也就是停留在不理解的层面上了。很烦躁每次角色一说话就他妈的跟几千只苍蝇嗡嗡似的。我不文艺不清新。算了吧还是。
正经贺岁片!太傻乐了,唱歌跳舞完全致敬了好莱坞传统百老汇那一套,看着让人既亲切又囧,诺顿这破舞技真是萌透,首饰店、医院、格劳乔派对几场的编排都让人印象深刻,看着极其欢乐,小老头导演得应该也很开心吧,看得出品位。水滨夜晚小老头跳的那段居然出奇浪漫,调度很好,尤其是威亚让那种浪漫感既简单又恰当地点了出来。罗伯茨演大龄文青很像那么回事,一直在想这段要怎么收场,没想到结局也不错,还很好地讽刺了婚姻一把。罗斯出现时笑爆了,德鲁真美。节奏非常好,几个故事穿插得有序又分别有料,每段故事都有大明星养眼。喜欢不那么腻歪的圣诞电影的话,这部是非常好的选择。娜塔莉·波特曼没什么戏份,好可惜,感觉应该和女主小朋友换换。继父是《婚姻故事》里的男方第一任律师,没想到前两天刚看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