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学会怎么做个让大家都满意的孩子。
这一定是冯豆子长大之后最困惑的事,长大之后的世界好像不那么容易了。
明明以前只要自己哭哭嚎嚎闹脾气,家里人说什么都会满足自己的要求。
世界就是这样吧,只要我冯豆子想要,就没有办不成的。可是原来辍学之后真的就没什么能干的?颠勺原来这么辛苦,大姐和老冯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这么聪明一小伙不能干这个,什么样的大财不等着我发?
可为什么等待我的只有一顿一顿的挨打,俗称社会的毒打。
唉,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赚钱那么累呢?修了管道坐在家里拧水龙头为什么没有水哗哗地流呢?可真辛苦啊!
哈哈哈哈哈,这是我想到的豆子每一次创业失败之后的内心独白。
不得不说朱一龙这个演技神了,欠了吧唧的豆子演得活灵活现的,每次出场小眼珠子一转,我就知道他心里在憋着什么赚大钱的馊主意。
希望冯小豆早日出师,冯家菜等着你发扬光大呢!
照说本身功底扎实情节自然不做作是好剧,人物关系也很有逻辑,行动性情都有合格的构架,家里的几个人之间的感情和矛盾刻画的也很真实。非常典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家庭:三个姐姐一个儿子,姐姐不是伏地魔都简直有问题了。早逝的母亲由能干的大姐补位,于是本来就结构性缺位的父亲更能放心大胆的把一家子甩给大姐去照顾去担当;因为儿子是独根独苗,甚至生孩子的时候大姐都快20岁或者超过20岁了,所以被全家当成宝长大,当成唯一的继承人,更何况他还有天赋。最后溺爱成了没有担当无法无天的个性。姐姐的教育看似严厉,但是打完了他想要的还是都会给他,所以并没有真的让他知道教训,认知里只有“不挨打就能有的”和“挨了打就能有的”的区别,而不是真的知道有些事不能做。在这个剧情之下,我觉得要注意的就是说冯豆子有天赋这件事,可以往前放一下,毕竟到了10几20几集才说了豆子有金牌舌头的天赋,三岁就能尝出菜里所有的调料,这件事可以放在一开始第一次逼他子承父业的时候就说,不然总让人觉得这家子重男轻女性别歧视得丧心病狂,会减少大家对他们的同情。如果真的就是纯然的丧心病狂的重男轻女才这样也就算了,本身还有一点情有可原都还这样安排顺序,我觉得不妥当。
别的问题也有。二姐家女儿得自闭症这条线完全可以砍掉,最后五六集了才开了个头,根本说不完就结束了,哪怕为了让给自闭症孩子洗澡做治疗导致李萌萌有机会骗进大姐房间偷菜谱,也不是没有更好的方式来处理,更何况这不是小病,这么大一个病就为了给她创造条件偷一本假菜谱,我觉得太轻率。
编剧对于节奏感的把握真的是有问题的,而且是很大的问题,就让之前剧情真实自然的优点被几乎抵消殆尽。整个剧一共才42集,居然在第42集都还在抛出来三个新的矛盾,怎么可能一集之内化解的了?最后化解的方式果然也还是仓促且没有诚意了,强行大团圆了一发,让大姐的病把大家重新凝聚,编剧你自己信吗?明明让孩子得自闭症那几集就可以逐渐开始收尾了,毕竟这个剧是个群像戏,逐渐按照不同节奏把每个人收尾也很正常,你看中途过半就把郑叔和姑姑收尾了不也挺好的么。
最后还是要表扬一下东方飞云这个公司,为龙哥攒了这个局,费心了虽然角色非常讨打,非常不成器,最后连开始踏实下来都是强行大团圆根本圆不过来,但是这个角色真的非常出彩,让人觉得惊艳。当然某种程度上,这个角色在沈巍出现之前没有红对于演员来说也是幸运,不然很可能重复李明启老师演容嬷嬷的惨剧。剧本虽然塑造了一个跟朱一龙本身完全相反性格的角色,却也不是没有为他量身定做的部分:豆子老是在唱歌,通过歌声来表现人物的跳脱不着调,但是龙哥唱的在演员里算是很好的水平,所以加分不少。另外在刚毕业两年,就能和王刚,颜丙燕,曾黎,戴娇倩,陶慧敏一起演戏,对于青年演员真的是莫大的幸运。虽然别的资源就都不怎么样甚至可以用烂来形容了,是吧。
这部剧的服装真的太烂了。只有曾黎一件单排扣大衣好看。别的都什么啊。
《家宴》这部剧于2014年上映,汇集一众优秀演员,从饮食文化入手,讲述一家人的奋斗与成长故事,是一部色香味俱全,且充满人文情怀的家庭大戏。
其中有老来得子争强好胜的国家特一级厨师老冯头,有直性子霸道坚强凡事一肩扛的国家二级厨师大姐,有漂亮温柔细心周到有一个自闭症女儿的二姐,有自小被过继给姑姑敏感又善良的高材生三姐,还有被宠坏好高骛远一心只想发财有时也能良心发现的四弟冯豆子,以及两代人各自的“亲”与“友”等众多角色。
故事贴近生活,人物鲜活丰满,演员表演生动,观看过程中常常引发观众对自身生活的感慨,而其中“不务正业”的冯豆子,更是惹得观众愤慨不已,视频弹幕里时常是“满屏喊打”。
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不务正业”惹得观众又气又笑?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正业”,胸怀怎样的抱负呢?
一般观念里,二十二三的年龄正事应当是学业,可是大四市场营销专业的冯豆子却急不可耐地要赚大钱,搞传销、卖死猪肉、推销高价保健锅,学分修不够不说还差点进了局子里,劝退大会上当着老师同学的面不仅不认错还以此为荣,扬言继续努力。被学校开除后家人们为他操碎了心,他却说“课程毫无意义”“文凭没那么重要”“想早些让父亲看看自己出息”。
大姐资助他一间店面想让他开饭馆谋生,不愿遵从家里意愿誓不学厨的冯豆子转头无证上岗,开起了房产中介公司,被大姐发现后一顿责骂,他却理直气壮反驳:只要能赚钱,做什么不一样,并且指责大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强施于人”
豆子讲起道理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从“职业无贵贱”“时间就是金钱”讲到“赚钱证明自己、孝顺父亲”“掌握自己的人生”,他的话洋溢着热情和干劲,彰显着把握命运的自信,糊弄的观众作为也忍不住开始想,或许学习真的不适合他?或许头脑灵活的豆子在社会上打拼真能赚到大钱?或许家长应该给他充分的尊重和成长空间任他去翱翔?
然而他的所作所为与整日里喊的口号讲的道理大相径庭,拼事业的结果也和展望的美好图景有着天壤之别。
搞传销泡夜店被人栽赃贩运毒品,被大姐保释出来;房产中介公司手续不全被查封,欠了一屁股债伸手向大姐要钱;借钱搞期货被强制平仓后卖菜谱抵债...…一桩桩一件件,观众都看在眼里,终于明白这熊孩子满嘴跑火车的口才信他准被坑,再听他“洗脑”时是又气又笑恨不得看大姐立马拖鞋抽他。(虽然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正确,但是冯小豆气人的本领一流,冲不进屏幕跟他理论,只能寄希望于剧中人物给予惩罚。…其实我还往屏幕上扔过卫生纸团(¦3[▓▓]超解压的)
豆子根本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从小被宠惯了的他出了事只会向家里伸手,要么就是想方设法变卖家产。他平日里拿来当挡箭牌的“自由”大旗只是追求他一人的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却不以“不妨碍他人自由”为前提;他急于挣脱家庭的束缚,早日出人头地过上荣华富贵享不尽的生活,却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他不愿遵从父亲安排好好学厨继承菜谱和饭馆,却没有踏踏实实的理想和奋斗道路,没有独立谋生的能力和魄力,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闯祸。
的确,社会应当鼓励年轻人敢闯敢拼、投入实践,也期待年轻人放手一搏、大展宏图,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投机取巧获得的好处绝对不能长久。
豆子想证明自己的心理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应当谨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的结果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真想证明自己就应当踏踏实实干事,成功了力所能及回报家人,失败了尽最大努力独善其身,这才是顶天立地男子汉,也是一个有尊严有抱负的年轻人应有之态。
故事在一个个兼具生活化和戏剧化的冲突里有条不紊进行着。大姐、二姐、三姐、豆子、姑姑、老冯头各有各的故事线,错综复杂又井然有序,所以情节丰富,人物饱满,一集一集看下来觉得妙趣横生。因其中浓厚的饮食文化和贴近生活的叙事,正扣了“家宴”的题目,让观众不仅“食之有味”更能感怀自身,可谓回味悠长。
故事的结局还算圆满,却也有人似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冯豆子没能一夜暴富,还是学了做菜继承了菜谱和冯家菜馆;三姐坚守着自己项目和相恋十几年的爱人结了婚;一家人有吵闹有别扭但还是团结一致对抗所有风浪。之后冯豆子能否真心实意踏踏实实经营饭馆我们难以保证,但是经历过这样一场风波,他的成长和转变还是让人欣喜。
本来还有点失望没看到一个更新奇更出乎意料的结局,可是转念一想,也许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真谛。没有那么多完美的结局,只有你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风风雨雨过后看似回到原点,其实已经是截然不同的自己。而家人,永远是最坚实的堡垒,也是彼此最温柔的依靠。
豆子有几个瞬间是特别打动我的。
一次是他退学了,不想念了,想出来赚钱。恰逢他大姐贷款三百万在北京买房被他爸知道了,他爸爸和他发脾气,说你总是钱钱钱的,这么虚荣,闹了半天原来是和你大姐学的。豆子回嘴说那我们怎么办呢,我妈死的早,我和姐姐没人管。他捏着耳朵跪在茶几旁边,说完这句自己眼睛先红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冯豆子脸上出现近乎严肃和仇恨的表情。大姐对他很凶,但是豆子内心还是护着大姐的。冯豆子很浑,很不懂事,但是内心是很善良很敏感的,二姐夫对他好,他就和二姐夫最亲。大姐经常骂他,他显得没皮没脸的,也很少讲不好听的话。
还有一次是他和大姐吵架,他说我没当你是傻的,你也不要当我是傻的,我知道你在北京艰难,你想要我帮忙,你就直接和我说,但是不要口口声声好像是在为我好。姐,自私不可怕,自私了你才是个正常人。他那一瞬间的表情好像小风,疏离叛逆。我被他迷住了。
郑潮少死的那一天,豆子和李萌萌在北京。“郑叔叔死了。他怎么突然就死了呢?” 豆子转过身躺着,他的语气很迷茫,好像陷进这一个困惑里出不来了。北京房子的乱七八糟的事情,他身后的李萌萌,都被他忘记了。这时候我意识到,冯豆子是一个真正清洁的灵魂。
豆子知道真相前的最后一场戏,是他早上醒来,小孩在一边哭,整个房子空无一人。大姐不在,老婆也不在。他就穿着那个毛茸茸的条纹家居服,像个小孩一样,抱着自己的儿子,手足无措。这是冯豆子最后的天真时代。
我不想打豆子,我就觉得豆子长得可爱,大家对豆子好都是应该的。我看我不能当皇帝,不然大概率也是一个昏君。
记得认识朱一龙之后,就抽空补看他以往演的电视剧,因一次缘分看了家宴,感觉这部电视剧真的很不错的,过程看下来,真的很轻松很愉快很温馨,尤其是冯豆子,那嘴欠的呀,那欠打的样子,那吊儿郎当,讲起歪理也是头头道,看的时候很入戏,不跳戏,看完之后,真的心里好钦佩朱一龙的好演技
记得那个时候,看家宴的同时也在补看新边城浪子,里面的傅红雪,两个不同的人物在脑海中涌现,性格也不同,却怎么也无法合起来,不得不感慨朱一龙真的演的很用心
之前一直不知道还有这部剧,因为朱一龙才看,发现自己居然错过了这部良心剧。
剧中充满了生活气息,但又很欢乐,笑中带泪,编剧智商也在线,剧情很合理。全体演员演技也都很好,当然我家拢龙饰演的豆子更令我印象深刻,和一本正经的沈教授完全不同,是一种吊儿郎当的中二青年形象,那种贱兮兮的样子特别逗,真真是快乐源泉。
剧中人物都很贴近生活,每个角色都是在不断成长,变得靠谱,也慢慢发现真实的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每个人的付出,成长,关心,理解,使大家庭越来越和谐,美满。
剧情结尾略感草率,但瑕不掩瑜,掩盖不了这是良心剧的事实。
非常真实接地气的家庭剧!!每个人物性格都很鲜明,都说戏剧来源于生活,这剧真的很容易引起共鸣!!
这部剧太真实了 每个演员的角色真是像是生活在身边的一样 尤其冯豆子 每集看都想打他 不过朱一龙这个角色演的真的太好了
很欢快的家庭剧,有很现实的部分,很贴近生活,被冯豆子笑死,分分钟想打豆子!朱一龙牌豆子也太皮了
生活剧。不浮夸不狗血,全员演技在线。可爱倔强的王老爷子,操不完心的大姐,让人又爱又想打的冯豆子
看这部电视剧是因为朱一龙,但是这部电视剧让我很是上头,非常好看,剧情到位,每一位演员的演技也到位,给人非常真实的感觉,王刚老师真的好可爱,可爱的小老头,恨铁不成钢暴打豆子的姐姐,说真的我也很想打豆子😂
为了朱一龙看一下cut。结果无数次想打死冯豆子这个倒霉孩子。为此我要夸一下这部剧所有的演员,演技超棒,就连从头坏到尾的蛇精脸李萌萌演技都很钢。朱一龙的换头式演技真的无敌了,冯豆子和傅红雪和沈巍完全就不是同一个人。(跪了。居老师你看我跪的姿势标准吗。我爱居老师。)
好看的家庭系列的,有欢乐也有悲伤,慢慢一步步互相理解,就是豆子这个家伙太欠打了!!!
王刚老师演的太好了,朱一龙演的冯豆子也很生动啊
建议现在国内的编剧都多参加参加工作实践,别整天介闭门造车。编个电视剧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无知,全篇都是自己在那里YY
主观说,这部剧是目前补过朱一龙的所有的剧里,剧本最扎实,人物演技最集体在线的。看完后,很难把渣贱蠢萌的冯豆子和正气凛然的沈教授联系起来,可塑性很强,也希望别在烂剧里浪费时间了。中国大陆的影视剧不应该因为踌躇不前而让脚踏实地的好演员被埋没。
王刚颜丙燕挺合适的
没想到家宴意外的好看 本以为是妈妈外婆那辈的人才会看的 但是意外的有点东西很适合家里人一起看 冯豆子真的是在挨打的边缘疯狂试探xswl
只看了cut,戴着粉丝滤镜也想打死冯豆子==毛毛三观太正了
各种人物性格分明,冯豆子欠揍又可爱!
还没看完,因为看几集就又好气又好笑,留着等不开心了就看看,真的超级管用的。演员演技都真好,演绎自然,剧情自然,看到一半还是觉得不火可惜了。不过听说后边有点强行?
冯豆子真的好欠好欠,每次看到他说话就特别想打豆子
吃饭睡觉打豆子( ͡° ͜ʖ ͡°)✧回头补剧发现冯豆子的演员在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和其他的角色形象完全不同,很惊喜
好看,豆子真的好气人,想揍 演技都好棒!剧情也有意思
给不到五颗星,但是真的很逗,很多场面是高级的幽默。各位演员演技都很赞,还有当时觉得很烦人的小儿子,如今看来真是好演技,依旧只是差那么一点点,和能让人深刻记住只差那么一点点。所以这一点点的差距,终于在镇魂中爆发了。冯豆子这一嘴跑火车啊,本是南方人的朱一龙学京腔学的不错,要是能再加几句北京土话就更赞了。王刚老师和朱一龙后来在信中国的父子合作很棒。高虎其实是个好演员,不讨论他在生活中的事,他在他演员的专业上真的不错。颜丙燕、曾黎、戴娇倩饰演的三个姐姐,其实都很宠着最小的弟弟,别看大姐脱鞋就打,最疼豆子的也是她。王刚饰演的老父亲其实没有和珅的影子,真的演得好。这剧大概会因为朱一龙被无数人重新翻出来看,也许当时这堆演员里咖位最小的这位,将会成为这剧的二次宣传担当。当年烦死人的冯豆子,现在挺可爱的。
为了朱一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