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中要有“序”,是综艺节目的基本制作规则。“乱”是节目中出其不意的笑点和亮点,做得好,属于点睛之笔。“序”,是指节目的固定规则和叙事模式。点睛之笔没做好,充其量是沉闷。如果是叙事模式没有捋顺,单集或许是出彩的,但是作为一个系列,极容易让观众产生“乱”“不知道在干嘛”“难追”的感受,这对一档连续综艺,是致命大事。
《亲爱的客栈》第一季中,可谓有序有亮点:在客栈日常经营的大框架下,搭配情侣日常发糖和争吵,点缀四方来客和飞行嘉宾的化学反应。
相比较第一季,第二季中的各种制作问题出乎意料的多。首先,嘉宾选择上“先天不足”,刘涛夫妇保持不变,客栈员工由“甜蜜小情侣”搭配“单身机灵鬼”的组合变成了三个黄金单身汉。不仅三个员工之间缺乏化学反应,在和刘涛夫妇的配合上,也是“代沟满满”。虽然后期王鹤棣、武艺逐渐进入状态,沈月也转正加入,可惜节目已经发展到中期,状态进入太晚,显得慢热和迟钝。
此外,设计痕迹太重,也是节目的一大槽点。所谓“白手起家搭建客栈”,难免有“人为制造难度”之嫌,再者“包工头和施工队”的频繁入镜,也让观众觉得这个“白手起家”货不对板。再一个,素人的选择上,成熟民宿的经营者、上过《中国好歌曲》的蒋瑶嘉、三个学习艺术设计的冰雕师、与刘涛搭档演戏的小童星一家……挑选痕迹和目的性都很明显。相比较第一季有不怎么配合镜头,沉默寡言、发呆放空的路人小哥,第二季里“素人不素”,让“经营客栈”的概念,变得“不可信”。客观上,《客栈2》的地点选择,也让节目受限良多。交通极为不便,寒冷的气候和野外的环境,都让户外活动变得艰难,全部人都在单一环境中,难免缺乏变化。
“漏洞”在前,节目组的“找补”就格外艰难。节目的主题,从一开始强调“希望能为当地做贡献”“白手建客栈”“员工的磨合”“与当地员工的互动”到“星素搭配”发掘素人的人生故事,再到欢乐颂三美聚集的明星话题……每期都转移一个内容主干,每期节目的叙事重点都在游移。点睛是有了,话题有了,本应该成为主线的“客栈经营”却弱化到几近于无了。
电视观众其实是“懒惰”的,他们关注亮点,但观看的潜意识里也一直在默默捋出一个节目的叙事逻辑,并希望这个“逻辑”能够承接下去。换言之,在面对一个系列节目时,他们希望看到一个每集都有新意的熟悉节目,而不是每播一集就换一个叙事重点的新节目。
花朵再美不可以成为枝干。有大概预估的掌控感,再加上亮点,才是观众期待的。而不是每集的亮点变成主干,而真正的主干被弱化于无。一言以蔽之,综艺节目讲究出其不意和新鲜感,需要在固定的、能够立得住脚的叙事模式前提下。
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最有意义,最暖心的一档综艺。前期较平淡,后期逐渐发力,几乎后面的每一期都有让人深思的地方,给人启发,给人温暖和力量,让人成长,帮人解决困难。我觉得偶像最重要的就是给人正能量,给人树立一个榜样,帮助年轻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放眼现在的娱乐圈,出轨,吸毒数不胜数,这些人渣败坏了社会风气,更给青少年造成难以抹去的恶劣影响,简直是社会毒瘤般存在。然而刘珂夫妇完美诠释了偶像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简直就是一股清流。经历过大风大浪,有老辣的社会经验,又没有被社会腐蚀心灵,仍有一颗善良而正能量的心,愿意帮助别人,积极而阳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自由歌手困惑于人生选择时,王珂的那番话,简直醍醐灌顶,响彻云霄,不仅帮歌手解了惑,也帮我解开了一直以来的心结。王珂说刘涛从不会纠结什么事,都回去行动,而不是空想,这句话我一直记得,也给了我启发。后来陈珂过生日那一期,真的是非常感动,可以发现,那场晚餐不是做戏,那是王珂刘涛的真情流露,真正激发了众人的感情,这场晚餐将节目烘托到了高潮。之前王珂说亲爱的客栈是什么含义,那段话我不是很懂,但随着后来一批批客人的迎来送往,我逐渐明白了,亲爱的客栈是个给寒冷的人一杯热茶,疲惫的人一处暖床,迷茫的人一缕曙光,沮丧的人一缕希望的地方。来到这里,你可以在爱和阳光的滋润下获得力量,重新上路。这里有一个有思想有阅历的沉稳老板,一个阳光善良的老板娘,永远敞开大门欢迎你。
整个节目可以说是靠刘王撑起来的,但那几个年轻艺人虽说有很多缺点,但也贵在刚入行不久,没有被坏风气所腐蚀,他们真的运气很好,一入行就遇到刘王,这段经历也许会让他们以后在遇到黑暗时能保持清明,不被拉下水。
从初秋时的“渐变黄”到冬日里“满地白”,开播两个半月后,给这个冬天带来许多温暖和希望的《亲爱的·客栈2》,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完结篇。
迎来冬季篇的客栈
12月21日晚,《亲爱的·客栈2》在湖南卫视播出第11期。武艺、王鹤棣、马思超和沈月在老板、老板娘缺席的日子里全面负责客栈管理,让这档节目在尾声篇具有了“成长”的含义。
节目完结在即,《亲爱的·客栈2》依然热度不减,不少观众甚至忍不住期待第三季的拍摄地与主题——在经历“慢下来,去生活”与“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提炼,如若回归,第三季《亲爱的·客栈》又将祭出什么样的命题?
临时停电激发“成长”
客观冷静的镜头记录下真实
相对不少真人秀节目容易“后期乏力”,《亲爱的·客栈2》却在最近几周将“热搜体质”贯彻到底。
第九期节目因为陈龙、章龄之夫妇的到来不仅再登热搜榜首,甚至一举拿下包括“陈龙 章龄之”“武艺 烫手”“亲爱的客栈 夫妻之道”“沈月 武艺挺好的”“章龄之回应与陈龙恩爱”在内的多个热搜词条;
而上周播放的第十期节目则引发泪海,很多观众通过那场精心准备的生日会不仅终于懂了“刘涛为何深深爱着王珂”,刘涛对于外婆的思念,更是让许多人怀念起自己的外婆。
本来是自己生日,王珂却给其他人送礼物
捕娱记(ID:ibuyuji)在分析《亲爱的·客栈2》前十期共计超40个的热搜词条后发现,在节目前期,武艺、王鹤棣、马思超、沈月这四名新员工一直承担着“热度重任”,而到节目中期,作为老板老板娘的刘涛、王珂以情感视角“后来居上”。
王珂对于刘涛外婆的一段讲述引发泪海
而刚刚播出的第11期,在客栈里历练成熟的新员工们,终于面临着“终极检验”——老板、老板娘因为档期原因迟些到达,被委以经营重任的“客栈四小子”,必须要独立接待、负责饭菜,甚至要面对危机。
这个“成长”的检验一开始的确完成得不多,面对临时到来提出“不给房费”的义工,他们在短暂商量后给出了彼此都满意的解决方法;
跟“义工”商量房费照出,饭钱可免
针对阿尔山冬季的雪景,他们制定了一系列雪上游玩项目,虽然推销过程中屡屡失败,但最终宾客两欢;
没有了涛姐,以王鹤棣为主的四小子重装上阵攻占厨房,连武艺都做了一道辣椒炒肉赢得了住客的欢心……
四小子主厨完成美味晚餐
一切都很完美,但是到最后一刻,他们却迎来了全客栈停电的极度考验。
在冬天的阿尔山,停电不是一件小事。在12月4日《亲爱的·客栈2》录制现场,捕娱记体验到了白天零下19度,晚上零下30度的极寒天气;而当客栈因为停电无法供暖,果然,室内温度迅速降到了零下十度左右。
这种突发状况到底该如何解决?武艺、王鹤棣们一开始的策略是“等”,随后发现当穿上两件羽绒服都扛不住时,他们决定征求住客意见,去镇上的酒店临时落脚;而最终,接到电话的村支书和妻子前来救援,客栈所有人全部撤往村支书家,度过了这充满危机的一晚。
整个录制过程中,陈歆宇团队一贯对真人秀节目采取的“不干涉”政策,再次激发了节目的真实与看点:停电,室内温度降到零下,客人中还有年幼的孩子,一般节目的导演组很可能就提前介入了;但他们只用冷静的镜头记录,最终也见证了客栈新人的成长和担当。
泸沽湖、阿尔山相继成名
第三季“客栈”真的会造福海边吗?
从初入节目时“一问三不会”的懵状态,到节目即将完结时独立处理冬夜停电的“大事故”,一路跟随节目走来的观众到最后会发现,《亲爱的·客栈2》规划的“创造美好生活”主线不仅仅是建起客栈来实现对阿尔山旅游的促进,更是深入到嘉宾本身,让他们展示何为“创造”,何为“美好生活”,然后再以文艺作品的影响力,来影响、抚慰、激励电视机前的观众。
王鹤棣调侃见过了“大风大浪”
在《亲爱的·客栈2》录制现场,节目总导演陈歆宇曾毫不讳言,自己对于文艺的理解,就是“文艺应当具有正向影响力”。
在他看来,刘涛是榜样力量,阅尽千帆的王珂则承担着“客栈”精神输出的功能。不管是生活能力较弱的武艺,还是做菜一流的王鹤棣,作为客栈的“新员工”,这些年轻人都有很多需要向刘涛、王珂学习的地方。
王珂与刘涛深化了观众对于亲情、爱情的理解
在他看来,《亲爱的·客栈2》其实是给了新员工一个成长的起点和机会,而且不光是技能成长,”更是精神和价值观的成长。”
对于美好生活的创造,让新员工们快速成长;而站在《亲爱的·客栈2》即将完结的当下,这档节目对于社会的积极作用正越来越明显。
《亲爱的客栈2》让观众认识到了阿尔山之美
无数人提到,从《亲爱的·客栈2》镜头里他们认识到了阿尔山的美,也在去年的泸沽湖之后,更确定了中国之美。因为节目镜头的影响力,以往在冬季几乎沉寂的阿尔山,已经成了今冬旅游的又一新方向。
鹿村村支书郑晓林在接受捕娱记采访时也曾提到,阿尔山白狼镇本来是安置林业下岗职工的小镇,此前该地多年的发展都以养鹿、开发鹿产品为主。打造旅游小城得益于阿尔山市的旅游开发政策,但此前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而现在,这座“养在深闺人已识”的小城已经闻名,他家的民宿今年春节将接待一个300人的大团。
阿尔山正在迎接各地游客的到来
从第一季《亲爱的·客栈》透视夫妻、情侣相处之道,在越来越快节奏的当下提及“慢下来,去生活”,到第二季《亲爱的·客栈》投身社会,切实用文艺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生活”,“客栈”的命题变得更加深刻,但也更接地气了。
这一切,让不少网友开始对明年的“客栈”充满期待:在蔚蓝的泸沽湖和金黄的阿尔山之后,“客栈”还会挖掘出哪个地方的中国之美?在“慢下来,去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之后,他们又将祭出怎样的生活命题?
虽然陈歆宇提到“还在计划中”,但观众已经提出了希望:第三季,就去海边吧!
一屋两人三餐四季,这是很多人心中美好生活的图景,但这样的小美好应是起源于厨房。试问,一家客栈没有厨房,日子会是怎么样?
是这样
或是这样
以及这样
在前两期节目当中,客栈的厨房、餐厅尚未搭建,员工以及客人们的一日三餐便成了这一季客栈经营的首要难题,在此期间,或是老板娘用电热锅煮面,或是当地员工、客人自带食物,或是到村支书家蹭饭打打牙祭……到了第三期终于有了厨房,王鹤棣调侃成功地从临时厨房晋升为“大户人家”。
《亲爱的客栈》第二季以“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一切从零开始,见证了客栈平地而起、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前期没有厨房的阶段,除了要想办法解决大家一日三餐的问题,厨房、餐厅搭建的进度也是客栈老板王珂一直所担忧的问题。当厨房、餐厅搭建因货物运送不及时等原因一拖再拖之时,甚至和承建方老高发生了言语冲突。
如今看来,无论是大家一起挤在一桌边吃泡面,还是到村支书家烤火墙、蹭饭,无论是王珂和承建方老高起争执后又送饭菜和解还是大家齐心协力刷油漆、搭房子,都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毕竟所有的美好生活到来之前,大都要经历一地鸡毛、苦乐交织,一日三餐间尽品生活本味。同时这也源于《亲爱的客栈》是现实主义的真人秀,而不是幻想中偶像向的理想国,存在从综艺节目衍生到现实落地的空间。
在《亲爱的客栈》第二季当中,除了王珂、刘涛夫妇,还有武艺、王鹤棣、马思超作为常驻嘉宾,还有胡杏儿、陈翔、沈月等飞行嘉宾助阵。
相处于同一天空下,尽管一边是王珂、刘涛夫妇相依相偎立黄昏,一边是单身狗们“兄弟与我把酒分”,但在一砖一瓦间的协作下,在一蔬一食的分享之间,大家向着创造美好生活的目标,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温暖氛围,建立起了彼此间的信任、感情。
在第三期节目当中,厨房、餐厅建成当日恰逢中秋节,于是王珂、刘涛夫妇邀请了村支书一家人以及承建方、设计师;大家一起在新的厨房里炒菜、包饺子,度过了一个美好而温暖的中秋节,席间王珂向每一位敬酒表示感谢,用一首首歌谣将中秋节的气氛推至高潮……
这样对酒当歌、其乐融融的场景,却让从小独自在国外生活的马思超被眼前的温暖所感动,留下了眼泪。其实,在他心中,一直未能和家人一起做一件事是一种缺憾,而在这里,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相聚一方,反而体验到久违的家常。不正如王珂所说:“亲朋好友在一块,不就是最开心的事儿吗?”
而这样温馨的氛围正是源于在鹿村深处那一间洋溢着温暖和快乐的厨房的建成,在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间,承载着生活真实的烟火气息和人情暖意。虽说“月是故乡明”,但情到浓时,他乡亦能是故乡,这或许是鹿村风景如画、客栈里人情温暖交织之下的魅力。
在节目播出之初,客栈大管家刘涛就已经提到了这一季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概念,“这一次创造美好生活,其实充分发挥了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而且我觉得幸福本身就是需要靠创造出来的,你会更加珍惜这份幸福。”
其实,这一季《亲爱的客栈》不仅仅是个人在创造中寻觅生活的小美好,更是响应中共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客栈经营者们以作为前瞻者、示范者的心态,在内蒙古阿尔山白狼镇一起搭建客栈、经营客栈,开发周边旅游项目,用环保的生活方式去循环利用当地资源,在感受大自然神奇馈赠同时,通过劳动和奋斗一起创造美好生活,并在节目结束后将客栈留给当地人发展旅游产业。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一次《亲爱的客栈》理念的变化是从第一季的“小我”到“大我”的升级,上一季是追求在城市的快节奏当中去慢下来、释放压力,是自我心灵的解脱;而这一季是与当地未来旅游经济的开发紧密关联,要结合当地特色并通过自身努力进行经营、开发,探索出一种适合白狼镇的旅游经营模式,带动白狼镇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还要着力传播树皮画等传统工艺文化,让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将让当地的人民一起脱贫致富的这一初心真正落地。
对于这一愿景,《亲爱的客栈》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也许在未来,《亲爱的客栈》每尝试前进一小步,都会带动当地前进一大步。比如,在节目首期,当地代表便送上了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王珂便提出了邀请制作者们来到客栈开一个空间教学的建议,为树皮画的推广尽一份力;亦或是在第三期节目,让当地的贫困户来回收废弃纸箱,力所能及之处给予帮助。
故而《亲爱的客栈》第二季此次不仅仅是要以自身的视角来展现当地特色的风景和文化,更是要从经营理念上进行探索。这次客栈的首波客人便是有实际民宿经营经验的游客,她们也分享了自己的经营心得,民宿经营者应该是“卖环境和时光”而不是“卖房间”,同时也结合自身在当地的旅游经历,画成了画本分享给了客栈经营者们。
在和经营民宿游客交谈的过程当中,王珂多次表示要在当地有示范性。从第四期预告片内容来看,客栈已然搭建完成,他们将会以何种方式来开门接客履行示范性之责呢?还待观望。
等第三季更新的空余,来复习了下第二季。
其实第二季刚放的时候,也看了1期半,感觉这不是开客栈,倒像是一个房屋搭建活动,再加上对三个男员工无感,就果断弃了。昨天今天连着看了两天发现,搭建持续了整整4期,确定不是吴彦祖的漂亮的房子么?
总结了一下这季的问题:
这季客栈是现做的……不知道入住的时候有没有气味儿上的难受,最开始入住的客人确实吐槽过气味,但后来就没有提了,但刚建好就住人,确实不太科学。
客人们也各显身手,来了不仅要掏钱,还要干活儿,完全没有了第一季里休闲放松的项目,这点可能和当地旅游资源的状况有关,当然嘉宾的问题,后面再说。
为了体现建客栈的不容易,延误工期啦、没有地方做饭啦、员工请辞啦,都不如客户老王和施工方老高之间的摩擦多。查了一下才发现,老高就是这种搭建酒店的创始人,不提名字了,很容易找到,毕竟企业捐赠了客栈,镜头还是要给的吧,但是感觉并不是讨喜的镜头。
不记得的同学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陈翔来了几天?沈月出现前是新入职员工还是实习帮手?杨紫总共待了几天?乔欣来吃了几顿饭?腾格尔是在杨紫出现前就来了么?腾格尔什么时候走的?姜梓新和大家告别了么?陈龙章龄之是否与李心洁程潇同时出现过?……
不是你记忆力不好,是嘉宾实在是太多了,剪辑已经不愿意交代前因后果了,热热闹闹地让你看了这么多明星还不满意么?
……这样一想,好像确实应该心存感激。
从第一期的同行,到后面给大家上客房打扫课的小马哥、木工夫妇、插画师、雪雕设计师……哪个不是来了干活儿的?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嘉宾,歌手、网红、小演员(不是十八线小演员的意思,是年龄小的童星)等,来这里的原因不言而喻,留下的争议性很强,也为节目贡献出了很多话题。
可以理解想打「共生」的主题,倡导客栈与客人之间的共生关系,可是没必要把两三天的住店,搞得有如此夸张的人格升华吧?来了要干活儿,恐怕也不是度假的状态吧?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扯着蛋了呢?
相比第一季的慢,这一季每个人都叨逼叨的状态,实在是让人很烦,我被叨逼叨催眠,又被耳边儿的叨逼叨唤醒,这种感觉真的很无力。
开客栈竟然没有干不完的活儿,也不存在没有客人的问题,员工除了建设客栈、做饭以外,就是陪着客人去干这个干那个,这很奇怪,最常见的画面就是,大家围坐一团闲扯淡。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对王鹤棣一开始印象并不加分,主要雷阵雨2.0版本剧情很尬,再加上川普,很影响试听感觉,直到看了中餐厅第三季,他的勤劳让我比较佩服,在客栈里,他也是很有担当的那种,为了以后发展更好,棣棣的普通话好一些会更有多机会。
最后说一句,第三季的拉客消费努力创收的苗头确实是第二季埋下的,刺激消费,变相宰客啊,这不是我向往的生活,这是我在度假时避之不及的大坑啊!
文|攻主(珞思影视研究组)
大片深蓝色的静谧夜空,带有标志性含义的小鹿倒悬在布满星辰的银河之中,亮着灯盏的玻璃房一眼望去满溢着温暖,这温暖来自哪里?也许来自玻璃房中交杯换盏的热情,也许来自观景台上那三朵刚刚团聚的“欢乐颂姐妹花”……
《亲爱的·客栈2》第六期收视海报
11月16日,《亲爱的·客栈2》在湖南卫视迎来了自己第六期的播出,一天之后,与这一期相关的大部分元素,都细致地呈现在这张最终被作为收视海报的插画里,网友的眼睛多尖啊,有人马上说,这是一张“一眼就能看完节目内容”的收视海报。
只属于《亲爱的·客栈》的收视海报。
这个评价,不仅是因为这些海报总洋溢着满满的“客栈”味道,从颜色、细节、人物关系上深化了节目内涵;更是因为这些海报与节目内容、后期制作、宣发流程一起,整体上打造出了《亲爱的·客栈》整个节目组的极致视觉美学。
大胆选择治愈感插画
收视海报不再只剩冰冷“数字风”
抛弃冰冷“数字风”,找寻属于“客栈”的独特风格海报,这创意,从去年就开始萌发了。
登陆“亲爱的客栈”官方微博,捕娱记(ID:ibuyuji)很快发现,2017年10月15日,《亲爱的·客栈》第一季第二期,来自设计美学博主钱三金的插画,开始成为这档节目收视海报的鲜明底色。
去年第二期节目,“客栈”首次尝试插画风收视海报
“最开始的想法是,‘客栈’是个主打温暖、治愈的节目,节目组一直也强调各方面的创新,那我们就在想,宣发这块有没有可以创新的点?”今日,在接受捕娱记采访时,《亲爱的·客栈2》宣传负责人提到当时的“灵光一闪”,“插画在年轻人的领域相当流行,而且它本身也很容易做出治愈风,我就想,我们尝试一下吧。”
这样的一次“尝试”,最终奠定了这个“亮点”的基石——插画式的收视海报就此从一般只突出“冰冷数字”的海报中脱颖而出,“观众评价非常好,这海报又能体现节目气质,又没放弃推出收视信息。”
看到伤心的陈翔和“玩吊环”的刘涛了吗?
紧扣节目气质。现在看来,第一季收视海报的科幻感稍浓,但诸如“易烊千玺”刷墙、客栈员工泛舟泸沽湖上、陈翔“单身狗”的忧伤、刘涛“吊环女王”等节目元素,已经开始成为海报中的亮眼主打。
而从那时开始,收视成绩、节目亮点、温暖底色,融合成了《亲爱的·客栈》收视海报的主体风格。
去年《亲爱的·客栈》第一季收官海报节选
而在去年12月24日,迎来收官的《亲爱的·客栈》第一季更是用了一张长长的插画记录下节目开播12期以来的多项成绩,成为这档节目宣发表现中的精彩一笔。
插画师亲身体验过“美好”
除了意境,对“人”的着墨更多了
有了第一季的铺垫,第二季节目收视海报的“客栈”风格就更成熟了。
10月13日,在第二季“客栈”首播的第二天,出自插画师黄奕潇之手的第一期收视海报迅速出炉,行走于阿尔山白狼镇鹿园中的小鹿“九月”成为插画中的主角。再看细节处,牵着手的一男一女一定是王珂、刘涛夫妇,弹吉他的是武艺,另外两个男生自然是王鹤棣与马思超。而在画面一角,见证整个创造过程的独栋玻璃房,也点明了这一季“客栈”要慢慢“建造美好生活”的深意。
占据了海报主视角的小鹿“九月”
10月27日,在中秋之夜录制的“客栈”终于播出,插画上一轮圆圆的月亮、众人手中捧着的月饼,让这期节目中的和美氛围呼之欲出。细心的观众也能看出,这一季收视海报的插画师对于“人”的着墨更多了,除了每个插画人物形象更鲜明,每个人物身上还标注了缩写,比如玻璃屋房顶的T(刘涛)和K(王珂),正在比拼做月饼技艺的CX(陈翔)和DIDI(王鹤棣)……
姓名缩写第一次出现在人物身上
而在11月3日发布的第四期收视海报中,新人物沈月的出现、上了热搜的“武艺王鹤棣掰腕子”,第一批光临客栈的客人,都被细致地收纳在了插画之中。
多场景、多事件也被融入进海报中
细心的人能够感受到这一季海报跟上一季的不同,有网友说,这一季的收视海报,让《亲爱的·客栈2》成为“一档光看收视海报就能满足的治愈综艺”。
而除了用收视海报来作为一期故事的描绘与缩写,这些海报更让观众感动的,是潜藏在插画中的“情感交流”。
黄奕潇是出现在《亲爱的·客栈2》中的客人,当时,做插画师的她因为遇上假期,就跟朋友一起报名参加“客栈2”的录制,“节目组了解到我会画画,一开始是问我可以不可以去客栈给他们做一些墙壁上的画作。”因为在客栈里的画作得到认可,黄奕潇成为了这一季节目的收视海报制作者。
情感,是始终贯穿在收视海报中的“客栈”烙印
因为去过阿尔山白狼镇,住过客栈,感受过那些温暖和治愈的瞬间,黄奕潇说,自己的海报可能会更贴合节目,“为什么选‘九月’做主打元素?为什么会多用黄色,但玻璃屋始终又是一个最璀璨光明的所在?为什么会细致描绘星空?因为这些场景和感受,都是我体验到的。”
插画风收视海报成宣发亮点
“美学处女座”节目由内而外构建极致美学
两季的坚持,让插画风的收视海报成为《亲爱的·客栈》的亮点之一,而这个亮点来得并不容易。
捕娱记了解到,每逢周一,《亲爱的·客栈2》宣发组会跟黄奕潇进行一轮前期沟通,节目初剪后主题是什么?发生了哪些突出的事件?这一期明星的服装造型等等元素,都会在沟通中传达。
黄奕潇在微博中透露过自己的创作计划
而黄奕潇就会根据这次的沟通来进行创作,“基本是会用三个晚上做出来,因为白天还要上班。”
她说,自己特别在意的就是氛围的体现,“我是十月份去录制的,当时阿尔山很冷了,我带了很多暖宝宝,结果发现当地日照强,太阳照进玻璃房就会特别温暖。”
“客栈”的治愈感来自人与人之间的真心
而这温暖还来自老板、老板娘和艺人。刚刚结束的第六期里,杨紫、王珂、王鹤棣一起为住客纾解人生困惑,这个氛围也是黄奕潇体验过的,“他们确实对客人非常用心,包括大家在饭桌上谈论的话题,打心底里让人感觉治愈。”
小鹿“九月”给予插画师灵感
此外,表达每一期的节目主题也是她创作的中心,“比如最新这一期是心愿卡,海报上乔欣的手里就拿着心愿卡,杨紫拿着望远镜望向天空,天空中是什么?是一个个的小人,其实那些小人,就是客人们的内心诉求和心愿。”
现在,插画风的收视海报也成为观众与节目组互动的一大媒介。黄奕潇提到,自己在接手海报这项工作后,发现网友们对于这档节目的关注不一般,“第一次尝试在每个人物身上标注缩写时,就会发现粉丝也好,观众也罢,对每一个人物都充满感情,留言也特别多。”
观众在《亲爱的·客栈》官博收视海报下的感言
治愈系的海报搭配治愈系的节目,的确会让很多观众生发感叹。11月14日第五期节目放出收视海报时,就有网友看完海报后这样说,“喧嚣世界忙碌生活,诗与远方何其艰难。好在鹿村风景如画,人情温暖。一砖一瓦一蔬一食,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能感染人打动人,是因为放眼整个卫视江湖,《亲爱的·客栈2》的收视海报的确都是“独一份”。而当纵观整个节目我们会发现,客栈之“美”不仅仅只存在于收视海报中。
从《亲爱的·客栈2》以“创造美好生活”开启节目立意,到节目组最终确定于风景极致优美的阿尔山白狼镇选址,再到整个节目对于景、人、情的细致刻画展现,《亲爱的·客栈2》完成的是一个内部的整体美学架构。
新一期节目中用漫画风演绎情节
而在这个体系中,被网友不断点赞的后期特效,尤其是最近几期漫画式的剧情展示,以及包括收视海报在内的周海报,最终完成了外部美学与内部美学的有机连接——通过一个如此繁复但有序的组合,《亲爱的·客栈2》终于完整呈现了一个“美学处女座”的自我修养。
带动当地发展的出发点给点个赞,前期还在建设中,可能会有些粗糙,期待后面建成的效果。
刘涛两口子还是那么兢兢业业,嘉宾喜欢杨紫、武艺,综艺感蛮强的嘛,可是这几个男士怎么有种强行加入的感觉!
尴尬癌患者收看本季节目可直接获得晚期入场券。
除了刘涛两口子 这三个男嘉宾也太尬了吧。。。
两季的忠实观众了,第一季感觉是泸沽湖的客栈情侣夫妻打打闹闹是一种小爱,很温情。第二季立意明显拔高了,响应精准扶贫政策 通过节目影响力带动当地旅游业,最后把整个客栈都捐给当地政府把我感动到了,可以说非常正能量了!村支书嫂子还有当地村民的质朴和整个节目都太温暖了。期待两季都在的灵魂人物刘涛王珂夫妇第三季再出发。
真是又红又专,让人挑不出刺呀,佩服!说实话因为颠勺技能粉上了王鹤棣……
王鹤棣真棣好帅啊武艺整个一个大傻子哈哈哈哈哈
还可以,武艺真是让人好笑又心疼哈哈哈王鹤棣真傻儿子哈哈哈,芒果后期无敌,超厉害。强行洗白渣男陈翔扣一星!
忘记标了,还可以,比第一季好看,没有聒噪做作的情侣,村支书夫妇非常可爱,是目前见过将素人最自然生动的融入情境中的一档节目。鹿很可爱。但从建房到日常维护到员工及住客的行为规范,都没看到任何环境友好的考虑,从节目表现出来的资源消耗和垃圾排放情况,对当地环境非常担心。
要不是武艺上热搜,根本不知道开播的综艺,很久没有看过一部国产综艺节目了,虽然时间跨度不算短。真人秀就是那种看了之后你愿意相信这不是演戏这就是真实的节目吧,你愿意相信你从中感受到的就是它或者说他们本身。刘涛依然美丽干练,王珂智商情商见一斑,武艺依然呆萌。
我觉得在看一部大型脱贫致富纪录片,作为综艺不合格太尬了
其实看到涛姐一个人有点不平衡,现在多了沈月舒服多了,鹿村真的太爱了!三个男生年龄偏小。第一期!带领偏远地区优势项目发展真的很了不起了,挺感动的。(更希望是像第一季那样不要太多嘉宾了啊!变成了又一个向往的客栈?到底是什么垃圾剪辑啊!嘉宾离开也得给一个镜头啊,和预告完全不一样!就知道剪那些全是担心疑惑的片段是干嘛……
大家难道没有发现吗?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综艺节目了。先不说风景美不美,毕竟南北方本身就有很大差异,南方山水湖泊,北方草原森林树木。再之,第二季一半的初衷已经是带动咱们国家某个偏远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挺好的,挺有意义的。但是,作为综艺来讲,还是挺尬的,希望后边几期大家熟了会相处的特别融洽吧。
非常想有涛姐这样的姐姐,想有小猴子和乔欣这样的闺蜜,在大森林里的美丽客栈中放松心情,享受生活
作为一个设计师,很讨厌那种屁都不懂瞎BB的人,这季的客栈相对于环境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很新颖前卫,百搭的灰色建筑科技感十足,透明的玻璃更能让人沉浸在美景之中,说比不上木屋的那位,只能说明你审美不行眼光狭隘
看完了第一期,好温馨啊,王鹤棣和武艺真的实力搞笑了,选人真的不错,简单和谐美好
刘涛煮个方便面…四个男的就坐着也不说帮忙端个面啥的,没眼色:)这仨男孩子傻二楞的…但是嘴还挺甜的,夸人可以。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去什么外(奈)国(良),是吧,女人就下厨方太是吧,男孩子就是期待女孩子是吧👌行行行。
这是我唯一看过的一个主动制造尴尬感的节目了………………
我被弟弟和武艺圈粉了哈哈哈。。弟弟就是我喜欢的阳光大男孩,但武艺呆萌属性太可爱了。
看一群没什么内涵和经历的明星强行掰扯人生鸡汤其实挺无聊的,老老实实开客栈,拍风光不好么。喜欢白洁老师和武艺,沈菜笑起来好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