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近年来各类亲子节目已经很多很多了,甚至于有的亲子节目已经开始通过剪辑来凸显亲子间的矛盾,而这个节目不同的是,它是一个亲子节目,也不是一个亲子节目,因为节目中虽然有母亲和儿子,却又没有母亲和儿子的相处日常。
而这些孩子们的共同点就是大龄未婚,还独居,不过朱雨辰好像不是。
最开始上场的是钱枫,钱枫的家真的蛮符合我对于独居男生的想象,杂乱无章的房间,四处散落的衣服,空空如也的冰箱……
紧接着上场的就是武艺,一个把床摆在客厅,明明有饭桌却要在床上用餐的神奇少年……不过,感觉武艺和他弟弟感情是真的蛮好的,连煮水饺,吃饭都要直播😂😂😂不过他也是真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啊😂
再然后是陈学冬,不过他的这一段没有在家里,而是在路上,以及在医院……而且他还是一个人去医院,真的感觉蛮孤独的……
最后就是朱雨辰,说真的我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儿时看的那部电视剧《我的青春谁做主》。不过说真的,我觉得他成为大龄未婚男青年,他妈妈要付极大的责任,太强势了好吧。
PS.拼多多真有钱,感觉它最近赞助了好多节目。
反映新老观念的冲突吧。像什么不结婚就不完整这种思想在我们这一代就该转折一下了。老一辈有这种想法,有的很难改变。某些东西被认为必不可少,认为约定俗成,所以大家都觉得是“应该”的,没有遵守的人就是异类,是可怜的,大家应该去拯救他/她。
欣赏大张伟的自知自足。他选择了自己适合的生活状态。 他明白现在的自己不适合带小孩,成为父亲,这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
在周围环境都迫切渴求一种“东西”的时候,我希望人们可以有这样的自我发问:
别人需要的就是我需要的吗?我因为不去完成这个事情而变的低一等了吗?我做了这个事情之后我的生活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吗?我做好这个心理准备了吗?我愿意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吗?等等…
当人们缺乏自我思考,便容易被环境带着走。认定别人所认定的,而成为别人。当自己的生活没有达到他人所说的幸福的时候,心态就会崩溃。
男人应该怎样?女人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老人应该怎样?“应该”太多了,被“应该”约束的人太多了。“我”在完全接受“应该”的定义的时候,“我”被抛弃了。
我家那小子有一期我印象最深:陈学冬自己的朋友离开后,他自己钻在茶几下面哭,说着:哪有人喜欢孤独啊!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陈学冬这样一个大明星,在外打拼,表面光鲜亮丽,可是内心却充满孤独。并且他的家长从来没有听过这些。现在的孩子们不管是工作了还是正在上学,对家里永远是报喜不报忧的。可是他们过得真的好吗?谁也不知道。以前我觉得有什么事情一定会和父母说。但是自从离家后,我渐渐明白,有些东西说了只会增加父母的担忧,还不如自己想办法去解决。生活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余生请好好照顾自己。
文|攻主(珞思影视研究组)
8月是个分手月,但在若干分手消息登上热搜第一、引发众说纷纭之外,有这样一个热搜看上去同样令人百感交集——“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
8月6日,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空降热搜
8月6日,因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则同题评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词条被微博“官方置顶”。国家催生!一时间已进入适婚年龄的“90后”首当其冲,直呼“压力山大”。
无独有偶,在“国家催生”之外,一篇《“单身税”时间定了!国家正式逼婚》的微信文章也在自媒体大热。
当然,所谓“单身税”并不是真正的“单身就要交税”,而是网友针对税改第三条“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衍生出来的概念——
这个脑回路看起来好像也没错:不结婚、不生小孩,自然就不会有“子女教育支出”,没有这一项扣减,“单身狗”们的税可不就是加重了嘛!因此,“国家逼婚”的概念应运而生,看起来好像也不是那么牵强。
“国家催婚”与“国家催生”,背后其实隐藏着同一个信息——对比2016年,我国在2017年的出生人口和出生率“双降”。去年,我国出生总人口较前一年减少63万人,一孩数量比前一年减少249万人。同样在去年,我国二孩数量首次超过一孩数量,占到全部出生人口的51.2%。
某网站有关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调查
有了这样的一个比对基数,国家为何“催婚”、“催生”,多地为何选择试行“二胎鼓励政策”,为何“放开生育”的传言愈演愈烈……理由不言自明。
“国家催婚、催生”,是基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家长式的催婚、催生,就是基于日常情感的需要了。
被双重“催婚”“催生”下的普通人压力有多大?一个特别明显的“亮点”是,不少人以为上周六播出的《我家那小子》里,“徐海乔暗恋对象”的热词铁定登顶热搜,结果,这么劲爆的消息,最终却被“钱枫妈妈和大张伟打赌”的热词取代。
“打赌事件”热过了徐海乔的暗恋对象
钱枫妈妈和大张伟打了什么赌?为什么这个赌约能跻身热搜第一?说来说去,这个结果既反映出“催生”的力(ya)量(li)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全社会从“70后”到“90后”被普遍“催生”的事实。
催婚和催生,其实算得上是《我家那小子》开播以来一以贯之的主题了——没办法,谁叫人家的嘉宾都是单身独居男明星,观察室里又坐着一群妈妈呢!
反正从7月7日开播到上周的最新一期,《我家那小子》更新了六周,期间遭遇嘉宾更迭,剧情上以“成长”“改变”为线索推进,但几乎每一期都少不了妈妈们“想要抱孙子”的期望。
钱枫妈妈一出场就是“他还没给我第三代”
第一期,钱枫和朱雨辰出场都有跟妈妈的对话,两家人完全不沾边,但对话内容却是出奇一致——谁谁谁都结婚了,孩子都上幼儿园了,你们啥时候成家?!你们怎么就不着急?!
1990年出生的武艺够小了吧?第二期节目里,武艺妈妈就提到,不管是在加拿大还是在国内,都有人给自己介绍“儿媳对象”,“可他(武艺)看都不看!”
而这两期还只是催婚催生的铺垫。妈妈们高企的“抱孙”期待,一直到第三期遇上一个同样期待结婚生娃的徐海乔,这才“昭然若揭”啊。
徐海乔的妈妈,也是《我家那小子》捡到的一块宝——这位阿姨没什么偶像(妈妈)包袱,往往在不经意间就给儿子推上热搜。
比如那一期第一次露脸,就怪儿子跟赵丽颖合作《花千骨》时不着急跟人家表白,还透露自己曾主动支招,“或者你开玩笑说我妈喜欢你,我妈想盼着你做儿媳妇呢!”
也正是因为海乔妈妈的到来,那一期妈妈们跟“抵死不生小孩”的大张伟展开过一轮战斗——海乔妈妈提到,徐海乔想早成家是为了安慰自己,并举了在超市里偶遇小女孩引发徐海乔感叹的例子。
结果大张伟表示,徐海乔确实是想要孩子,“我是这种完全不想要的,平时连说都不说。”
不光不说,大老师还举出了一个令全场笑喷的例子,“我爸老(旁敲侧击)说,你看这婴儿车真好看,我说你喜欢这车你自个买一个坐呗!”
随后,以大张伟为代表的“不生”派和以妈妈大姨团为代表的“催生”派展开了“殊死搏斗”,双方所持的观点其实跟普通人家餐桌上为了“生或不生”的交锋没什么不同。
正方秉承的是,“你又没生过你怎么会知道孩子(不可爱),绝对值得生,你生了你就知道了。”反方坚持的是,“你是你,我是我,我是真的不喜欢小孩啊。”
正是因为有了第三期的铺垫在前,上周日才有了大张伟和钱枫妈妈打赌的一幕——一个月瘦了21斤的钱枫三个月后到底会不会反弹?钱枫妈妈说不会,大张伟则说肯定会,结果两人要打赌。
赌注也很符合妈妈们的日常——钱枫要是没反弹,大张伟就必须生孩子!那要是反弹了呢?钱枫妈妈脖子一扭,“那我就帮你带孩子!”
妈妈们有多热衷于“催生”?看看钱枫妈妈说出“生孩子”赌注那一瞬间妈妈/大姨们的笑容……
而且陈学冬大姨更直接,“(带)一年、两年、三年都无所谓,我帮你带到十岁、二十岁!”
这一瞬间弹幕里有无数人在说,“天哪,她们说的话,真的跟我催生的爸妈一样一样啊!”
这种让广大观众、网友感同身受的“催婚“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我家那小子》得以在第三季度卫视综艺杀出重围的法宝——日常承受催婚压力的哪里仅仅是我们普通人?原来还有明星!
有网友说,这是大老师第一次被怼到不敢说话
展示一样的“被催”窘境,当然不是《我家那小子》的唯一目的。因为观察室的开通,《我家那小子》多了沟通的意义——面对催婚和催生,年轻人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钱枫和大张伟的感悟,其实恰恰就代表了当下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
在第一期里,钱枫提到,自己其实也期待爱情,但同时又害怕付出;大张伟对于“不生孩子”的表述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部分——为人父母责任重大。
年轻人中的确有一部分人担心自己承担不了这种责任,尤其对普通人而言,生孩子背后是一系列的住房、教育、医疗等重头问题,“生”不再仅仅只是“生”而已。
允许“催生”的妈妈们说出自己的急切,也允许有犹疑、担忧的年轻人说出自己的恐惧、作出小小的反抗。
在捕娱记(ID:ibuyuji)看来,这恰恰是在“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的舆论环境下,《我家那小子》显示的可贵——它并不就具体问题轻易得出结论,而只是给出一个真实的沟通环境,至于答案,则是观众自己的。
文|秦明(珞思影视研究组)
都说旅行是检验一切感情的利器。可能让热恋情侣一秒钟翻脸,也可能令固若金汤的友谊下一刻立转塑料。
昨晚播出的湖南卫视《我家那小子》第八期节目,陈学冬、徐海乔、钱枫分头去到各自梦寐以求的地方,开始一段未知旅行。比起钱枫一个人去西藏圆梦,陈学冬和同学到重庆挑战极限,徐海乔、王浩钧、李欣燃这队飞到青海的三人组,简直就是一个验证“旅行到底会不会毁亲毁友毁爱”的大型实践现场。
尤其是徐海乔,眼见澄澈湛蓝的青海湖和美如富良野的花海后,灵魂都出窍到被写意畅快笼罩的自由芬芳之中,满心满眼只剩下“今天要去哪个景区”“和老板约好骑马不能爽约”的计划攻略,留给两位同行小伙伴一个迎风奔跑的疾行背影。
上期节目,在好友王浩钧的张罗下,徐海乔和同为演员的李欣燃完成了愉快的初次约会。因为两人三年前就有一起吃过饭的前缘,加上再次见面后很快谈得投机,妈妈们和观众都很好奇,两人是否会有进一步发展。
因此一看到青海之行有李欣燃加入,不只是徐海乔妈妈,陈学冬大姨、钱枫妈妈、武艺妈妈几位“催婚协会荣誉会员”都一脸兴奋,直呼“有戏”。
不过,接下来的发展却大大出乎妈妈们的期待。
由于赶的是6点40起飞的早班机,一落地西宁机场,王浩钧和李欣燃就双双喊饿,发出找地方吃饭的邀请,结果徐海乔丝毫不解风情,对着想吃饭的两位伙伴大聊自己“不用吃东西”的神奇体质,并豪言立下flag,“我是一个从来不会饿的人”。
开往景区的路上,出发前信誓旦旦“我负责开车”的徐海乔,没过多久开始犯困,司机换成王浩钧后,徐海乔一头倒在后座,仰面呼呼大睡,引来王浩钧的无情吐槽:“你们徐老师(还说)今天晚上看星星看月亮呢,看鬼!他绝对吃完晚饭,就昏‘死’过去了!”
到达油菜花田,王浩钧提出留在车上补觉,给徐海乔和李欣燃创造单独相处的机会。没想到,一睹美景的徐老师,就真的满眼只有青海湖,惊叹着“这里简直是太美了”,自顾自冲向远处的湖岸。
边走边看之余,发现花田很美,马上把女生变成专用摄影师,拉着李欣燃给自己拍照。妹子摄影技术确实不错,把徐海乔拍得文艺灿烂的同时,因为蹲在地上拍陡然站起突发头晕,差点一头栽到地上。而此时的徐海乔正专注欣赏自己的帅照……
得知徐海乔想走到湖边,又晒又饿的李欣燃用衣服裹着头强颜欢笑,嘴上开玩笑说“再见”,行动上还是跟着徐海乔坚持往湖边走。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姑娘一边感慨完成人生一大挑战,一边活跃气氛对徐海乔开玩笑,调侃“我是可以陪你走到海角的人”,而近距离看到湖泊的徐海乔却一转身表达失望,称“走近了就没有那么蓝了”。
往回走的路上,尽管也认识到和他一起出来玩很辛苦,自比相当于参加铁人三项,可走的时候又是一马当先,把妹子“抛”在身后。重新启程后也没说立刻找地方吃饭,而是从花海再开到30公里开外的下一个景区。开车时看到美丽的薰衣草花田,又要停车拍照,得不到另两名小伙伴的响应,徐海乔执着一人前往。
吃上当天第一顿饭时,已经是北京时间晚上七八点。饿了一天的李欣燃狼吞虎咽,一口气拍下四碗米饭,就在妹子吃得正欢的时候,徐海乔盯着对方的脸看了半天,幽幽来了一句“你黑了好多”,留下李欣燃真·黑人震惊脸。不过姑娘情商也是高,不但没有翻脸,还拿起手机对着屏幕隔空喊娘表达抗议——“妈妈我要回家~”。
这些还没完。好不容易吃完饭,虽然青海还亮如白昼,实际上北京时间已接近9点,然而徐海乔安排的第一天行程还剩下骑马没有完成,因为是很早就和老板预约好的,徐海乔不想爽约失信。由于王浩钧坚定立场不骑马要回酒店休息,徐海乔提出要拉上李欣燃一起商量,说出的话却有些生硬,表示给李欣燃十分钟考虑时间,要不要去骑马。
看到这一幕,观察员大张伟直接上评价——“海乔不谈恋爱是对的,这谈恋爱谁受得了啊!”在大张伟看来,其他行为都还好,最点燃他的是那句“我给你十分钟考虑一下”,并表示如果有女孩对自己说这句话,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你凭什么这么跟我说话”。
被维嘉问及怎么评价徐海乔旅行这一路的行为,除了海乔妈妈一脸尴尬,其他三位妈妈只能报以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看完这期节目,更有不少观众表示感觉既生气又好笑,分分钟要和大老师站队。有网友称,王浩钧就像人肉弹幕,当场说出吃瓜群众的真实心声。
网友纷纷感慨,看完这期节目总算知道徐海乔确实是凭实力单身,并且可能要“注孤身”了,“女孩性格真是很好了,早上四点到晚上八点一点东西没吃还玩得那么累,只能说徐海乔不太懂照顾人吧!”
有观众拿出著名的“旅行分手”理论,称徐海乔用行动告诉了大家“为什么情侣在一起旅行后容易分手”。日语里有个词叫“成田分手”,就是因为大多新婚夫妇蜜月旅行回来,在成田机场就直接分手了。
其实不单能应用到爱情里,关于为什么能从旅行更了解一个人的秉性,钱钟书早就借《围城》中赵辛楣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做朋友。
现实生活中的出行时时刻刻都在考验一起旅行的人。对还没有油盐酱醋过的小情侣来说,平时生活中的“马桶盖应该翻上还是放下”的问题,在旅行中动辄就会被放大为“你我的世界观是否契合”;对很难遇到两肋插刀的普通人友谊而言,在身体疲惫不堪的环境下,还能时刻做到换位思考已经不是易事。
旅行本来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情,如若把它当做一个指标来衡量一个人,诚然在陌生环境人的素质更加趋于透明化,也更能看到一些短处,但也不要因此而全盘否定一个人。
要说知子莫如母,徐海乔妈妈对儿子的一句评价其实挺点题,“就是海乔有点大男孩那个感觉”。去到自己向往已久的地方,见到攻略上烂熟于心的风景,身心都沉浸于完成愿望清单的欢喜雀跃之中,容易忽略其他人,对这趟旅行是否有和自己一样的憧憬?
这让笔者想到年初刘烨、林依晨主演的电视剧《老男孩》,无论男人实际年龄多少,即便身体再成熟,心里也装着一个少年。
《我家那小子》选取的是综艺节目观察视角,和电视剧《老男孩》却有异曲同工之处:以不同年龄阶段为代表的几位男艺人日常生活作为切入,通过他们的事业、感情、人际关系,展现一大批年龄是成人但内心仍葆有赤诚的中国男性的心理成长。
在镜头下流露过空巢青年各种心绪的独居四子,走到第八期节目,从他们身上已能看到清晰的改变曲线。想过很多次要去西藏旅行的钱枫,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终于遇到兑现机会时,他一步跨越到一个人旅行的更大挑战,虽充斥各种未知,却无需再犹豫。
第一期节目窝在床上吃没泡好的泡面,武艺在妈妈眼里是不懂照顾自己、缺乏自理能力的“小孩”。最新一期节目中,他亲手做蛋糕,亲手包装花束,默默记下妈妈们在节目里聊过的点滴,挑选适合每个妈妈实际需求的东西,在为李欣燃准备生日惊喜时,不忘给妈妈们准备礼物。其间流露出的细心与周到,让亲妈都认证“成长了”。
武艺自己也说,亲手准备礼物的过程更有成就感,让别人开心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开心,他想看到自己有所成长。
《我家那小子》用所观察到的细节,潜移默化感染着节目内外的每一个人。作为观察员之一的欣然,坦言因为很小经历父亲离世,让她不敢走进婚姻,认为不结婚、不生孩子是不是就不用再去遭受家里有一个人消失的痛苦。
但在节目里,她看得到每位嘉宾实实在在的改变:徐海乔曾面临妈妈病重,但是他只笑不哭;陈学冬在大姨的支撑下,一个人一路在拼;钱枫扮着小丑,却让观众发自肺腑地笑了;武艺会买双份东西,求的是一份团圆。正因为这些慢慢发生的变化,让她也有了做出改变的勇气,“我可能也可以走出来,去经营自己新的家庭”。
节目中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特有的症结所困扰,而此类症结放在社会同类人群中都是普遍现象,《我家那小子》贴合现实回归生活的魅力就在于此。
拿旅行里的徐海乔来讲,一段旅程中,和同行小伙伴存在不同的期待,不同的目标,以及大相径庭的旅行方式,相信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遇到过。你觉得旅行是睡到自然醒、走到哪是哪的随缘放松,有人就认为好不容易出趟门,一定要早起晚归到每一个知名景点打卡才回本。
正如部分网友指出的,出发前,徐海乔包揽了这趟旅行的所有攻略工作,关于此行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哪些景点、住什么酒店、走什么路线,相关信息写满了一整块小黑板。针对旅途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预备了治疗头疼脑热的齐备药品。
王浩钧不想骑马表示要直接去酒店时,也要找徐海乔询问酒店地址。在景区徒步的过程中,李欣燃一度出现高反,徐海乔首先提出去吃点东西,也征询了李欣燃是否需要买氧气罐,也是对方说不用才一一作罢。
小伙伴出现的种种不适,徐海乔并非没有看在眼里。在跑了两个景区后,他对自己定的行程做出反省,“我们今天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来到这里(二郎剑景点)”。
学会沟通和理解,满足自己的同时更多地为对方考虑,需要在经历中一点一滴摸索与总结。据说青海之旅共有四天,倒是很好奇,整趟行程下来,会是徐海乔的一场“变形记”吗?或许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什么都不做,怎么等待幸福。
最喜欢钱枫,随性洒脱,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永远是开心明媚的一面,他也有悲伤的时候,只不过把它隐藏在了面具之后,就像是小丑一样。钱枫的智慧,就在于对拥有的一切永远感恩珍惜,享受当下,从容走向未来,不焦虑不消极也不奢望。遇不到真爱,是因为我们总是防着,怕受伤,不敢把自己的心完完全全交出去。我们太狡猾、不够勇敢。
其次是陈学冬,之前对他无感,觉得他苍白做作,现在觉得他苍白瘦弱的身躯里藏着一个丰富强大的灵魂,爱学习、敢于挑战突破自我、不服输,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与老师、朋友、小孩子、陌生渔民大姐,都能保持一种融洽的关系,社交技能满分,最感动的就是他荒野生存的六天,漫长的孤独,没有信号没有朋友,自己砍柴烧火捕鱼做饭,生活中有琐碎的事,沉进去,就能发现意义。陈学冬愿意花六天时间去体验一件在旁人看来毫无必要的一件事,然后发现意义,我们又何必那么浮躁那么功利,总想寻求什么价值,却一点时间也不愿意付出,还说什么怕浪费。人生那么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要担心会无意义。就像欣然说的,哪怕是做家务之类的小事也有意义呀,它能让锻炼一个人的耐心、让人学会感恩。
武艺很单纯,有没有觉得他长得像蔡康永,尤其是嘴,很懂事很有孝心,为妈妈策划的生日惊喜巨赞。相比较之下更喜欢他的朋友陈翔,更成熟智慧一些,也更达观:以后遇到没做过的事情,千万不要害怕,告诉自己,我只是没做过而已,只要我去尝试就一定会做好的。多经历新鲜事物,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
对徐海乔很失望,虽然很帅气,像是从漫画里走出来的人物,但是太自我太任性,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爱哭鼻子,不够自然,偶像包袱太重,对妈妈太依赖,仿佛随时都要向母上报告动态,像个长不大男孩,有妈宝倾向。
另外,也喜欢维嘉,善良温暖容易被感动;喜欢大张伟、口吐莲花,假不正经,让人又爱又恨;喜欢欣然,贤惠温柔,安静地散发着光和热,让人不由自主想靠近。何必哗众取宠,张牙舞爪的样子有时会很难看,如果你是光源,总会引起别人的瞩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其实还蛮有趣的一个综艺节目,没有母子的相处,也就没有刻意渲染的亲情,但是面对孩子独居的生活状况,母亲的反应却又是最真挚的母爱。PS.不太懂为啥陈学冬是大姨
真是不懂为什么社会把单身的人渲染的这么凄凉 两个人很好 可是如果没遇到对的人 单身没什么不好。钱枫很真实 妈妈很开明; 朱雨辰是孤独 不愿意将就 因为他对自己太有要求了 朱雨辰妈妈这样的付出 可能对女儿儿子也有很大压力 父母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吧
对钱枫路转粉,徐海桥单身活该,陈学冬实力作死,武艺不到三十为什么要上这个节目
燃燃这个姑娘太好了,徐海乔的朋友也很真实很有趣,徐本人有点固执,但不是坏的人,也有闪光点。陈学冬很暖,童年太苦了,在孤岛遇到大姐一家,是运气也是福气。钱枫在火车上换了四次座位,出人意料!武艺给妈妈策划生日,意外很有条理。只要不刻意煽情,还能更好。
假,好几个都好娘炮
湖南卫视2016年一月就播出《妈妈的牵挂》,观察员黄国伦、杨紫、孔舒航、沈夏、李锐、张雪迎节目组的母亲与孩子全部为素人而韩综《我家的熊孩子》同年七月才播,把素人改成了明星母子,看来谁抄袭谁还不一定啊
钱枫本人皮肤很好啊
我觉得还是有剧本的吧,至少是有每期的关键词吧,但是就算是这样,我觉得朱雨辰也太尴尬了,完全就是失态了呀,第一期给了多少钱这样释放自己?另外,这确定是明星日常的综艺而不是相亲综艺?为毛切入点一定是“我家的王子至今单身,我作为母后好着急”的路数??我们观众又不是傻子。。。不过钱枫那种状态我还蛮喜欢的,因为我也差不多是这么个德性。。。看得出大张伟还是很独立会照顾自己务实的人,宁静感觉人蛮好的,一直帮着圆场给几个男艺人台阶下。朱雨辰的麻麻确实挺可怕,不过70岁了估计也改不了了,朱雨辰姐弟俩是真的可怜。
虽然是抄韩综,不过总体拍的还可以。比较真实有感
拼多多版《我家的熊孩子》,如果说《幸福三重奏》是模仿《同床异梦2》那么这个应该可以基本定为抄袭了,节目形式都是母亲在演播室通过荧幕观看儿子的生活(你哪怕改成父亲观看女儿也行啊),然后请嘉宾和母亲一起边看边评论,完全熊孩子那一套,甚至演播室的桌子座位后期镜头都很像,除了背景板拼多多
经典辩题:逼婚是爱还是变态?
【我国男生类型缩影】这几个男明星的老妈是不是觉得家里有皇位要继承...钱枫忒邋遢了....朱雨辰又太洁癖,这俩要住一块,能疯了。实在话,还就陈学冬正常点,但看朱雨辰哭又觉得超真实。以及,大老师吐槽是种享受/宁静美得冒泡~
不知道买了版权没有,如果又没买的话,强烈要求SBS寄律师函.........太tm不要脸了,我一个人湖南人都看不下去了。low到爆
钱枫很真实,活的蛮快乐的。
我觉得很好,喜欢维嘉和我们大老师,其实不了解武艺的音乐,不看好陈学冬的演技,但四位独居男生都是温柔的人啊,独自生活的状态真实,有笑点有时又令人心酸。妈妈们观察的时候也很可爱,看节目想我妈了。
目前看着还挺好看的,有我前段时间还挺喜欢的朱雨辰真的挺意外的,他那种孤独的状态我有的时候也会有呢,所以还挺能理解他的(ps:会做饭的男人好棒(朱妈妈:排骨那些都是半成品 23333))
好看的,挺有梗,钱枫很真实,羡慕他看的开。
.......我家的熊孩子?
还不错呀~~不得不说芒果的后期底子还是有的!
这明显就是抄袭《我独自生活》和《我家的熊孩子》,芒果台的《妈妈的牵挂》抄袭的是《同床异梦》第一季。赤裸裸抄袭却不以为耻,还反过来派水军污蔑原创者,真是恶心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