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刷到很多次但只看了演唱片段的音综之一,上一个是天赐的声音。就是这些节目所打造的理念,想表达的东西和最后它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背道而驰,让人反感,白瞎了很多来参加的歌手。就真的做节目这些人真的都不重视点评这件事吗,既想迎合大众,但又完全不把大众当回事,傲慢的理所当然。很多人都很讨厌节目里的百赞团,认为这些网红有什么资格评价专业的歌手,但我觉得如果以普通大众的角度去说一些自己的感受也无可厚非,毕竟现在大多的音乐节目不都在希望把歌手作品既能迎合市场有商业性但又能表现出这首歌的艺术价值。百赞团的问题在于他们的点评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输出,就是太明显的在制造节目热度,有的点评甚至跟音乐一点关系都没有,而这些表达又让太多人讨厌,那干嘛要看我直接看纯享版多好。以前的一些音乐节目音乐比赛,评委评论都客客气气,怕伤害即使批评也很委婉。现在是不管专业不专业,我不喜欢就完了,我怼就完了,这就是热度这就是看点这就是个性。能真正的去帮助歌手,给出建设性意见和看法的点评人少之又少。大家可以接受批评,但接受不了毫无理由的全盘否决。就好像我问你这首歌我唱的怎么样,你说你这装扮不好看我不喜欢,听到这种评论都不知如何开口连愤怒都谈不上只觉得可笑。假如这些节目都只是走走过场也就算了,资深的音乐人可能有的根本也不会在意,但真怕这些毫无营养的评价会对一些年轻的音乐人产生影响,从而在后续的音乐创作中做出一些毫无意义的迎合,我认为这才是这些点评的实质性伤害,也是我最讨厌这些点评人的地方。
一群网红哪来的脸去点评龚琳娜老师、廖昌永老师这些国家级歌唱家的?连专业歌手也被贬?他们是火星来的吧?可惜豆瓣没有零分选项!建议把节目改为音乐课吧,让这些老师来教导这群网红什么是唱歌。(龚老师做得好!)
就凭凤凰传奇这首封神的《海底》得到最后一名,这节目就应该负分。节目排最后,舞台却在各大平台点播最高,还封了神。着着实实打脸这群网红啊!
不过说真的,现在音综真的这么惨淡吗?专业歌手真的没舞台了?他们真的不需要降低身份来参加这些垃圾节目被一群半吊子点评啊!(这里专指像邓紫棋、张韶涵这些专业歌手,还有龚老师、廖老师这种国家级歌唱家。)之前那个天赐节目也是,跨界也是,就一个丁老头就把一些已经业界有名的歌手贬得一文不值,真的不值得!
一些刷五星狂吹说出圈的,抱歉,可能说的是微视频圈。真正出圈的,只有凤凰传奇《海底》的舞台(破站、微博都高热搜高热门)。
我个人几乎是不刷抖音的,首先我不喜欢碎片化信息,对构建完整的认知系统帮助不大;泛娱乐化会让人沉迷于虚假的狂欢,实业除了短暂的哈哈哈,一无所获;商业化的裹挟,让很多人失去思考的能力,一切以流量为中心,充斥着各种可笑的行为。
最后一点就是,好吧,我一刷起来就停不下来,是我自己自控力不行,所以,还是不要刷了~
作为九零后,张韶涵和张信哲两位歌手都是矗立在神坛上的存在,抖音里选出的唱作人的有些评论,把两位从神坛上“拉”下来,站在人群之间对音乐进行重新思考,让我看到了神仙对待艺术的态度,对待音乐的态度和思考。
每个人都有说话和表达的权利,也许很肤浅,很露怯,很没有水平,但这是基于他们的审美水平的表达,基于自己的思考,基于对抖音碎片化“时代”的认知,给我们这些观众带来了一些新的视角。
有些人表达的观点或者表达方式可能会引起观众的不适,但是想一下,说话的每个人,都坐拥着万数以上的粉丝,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发声也代表了一些群体的声音,这种发声是很少有机会直接让观众看到的,所以,这个综艺也给了像我们这种不怎么玩抖音的一个平台,去看到实际存在的一些现状,好或者不好,都是时代的一部分。
此外,可能有些人会担心,或者吐槽,大众的音乐的鉴赏力会不会因此而被拉低,或者“碎片化”的冲击会解构主流对音乐的原有鉴赏和认知,我觉得这个倒不必担心,因为艺术自有其发展规律,不需要我等凡人对此操心,二是这仅仅是一档综艺节目,它无法反应整个时代音乐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背景,看看就好,不用较真。
——————
更新:今天看了第三期,我有了新的感触。
阿云嘎的《变形计》得到了最多的音符数,这代表这首歌会被广度推广,让更多人听到音乐剧,了解音乐剧。
我一开始在考虑那些抖音创作者们凭什么决定舞台上专业歌手哪个好,哪个不好,现在明白了一件事,他们不是在判断哪个好,他们是在选择去推广哪首歌,他们希望哪首歌能够被更多人接触和了解。
这本来就是这个节目的规则,是我后知后觉了。
刘柏辛改编的《火红的萨日朗》,听得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很喜欢这种表达,简直了!
——————
再更新一下:
这个节目吧,我觉得不只是听到热歌改编,也不只是听到歌手的新歌,更多的还有歌手对于音乐和艺术的感知与碰撞,百赞团里质量很高的发言,还有一些冲击与反思。
其实里面有一些选手,他们不是“选手”,他们是来让观众知道,艺术是什么,艺术作品是什么,我们这些人,包括百赞团其实是没资格评价的。
像廖昌永老师这样的音乐家,拿奖都拿到手软了,人家说来节目之前心里也在犹豫,在思考年轻人是否能够接受美声这样的音乐形式,竟然听到了百赞团传出一个声音:“你很棒!”
???
人家国际大奖都拿过的演唱家,说那些话并不是在表达对自己水平的怀疑,说白了人家是在说理解美声唱法以及其中的文学性是需要审美门槛的,人家没觉得自己不棒好吧。
还有啊,刘柏辛的《有吗炒面》,整首歌是挺容易理解和代入的,有些人就说理解的那些人是觉得刘柏辛高级,就想着硬靠高级,说白了就是虚荣心。
倒是挺欣赏她的直白,但是确实也露怯了。最起码,超过歌词本身,通俗文字之外的内容,对她来说,理解起来是相对困难的,说白了还是审美水平没到。
看了五期还是挺喜欢的,应该会继续看下去。
——————
每一期都有惊喜,最后一期拉垮,啥都不是
(一)上世纪70年代:
欧洲美声唱法的天下。后台老板:党
(二)80年代:
出现流行音乐,被美声圈鄙视,被老百姓接受。代表:邓丽君被封禁
(三)80年代末90年代初:
出现摇滚乐,被已有的音乐圈鄙视。代表:崔健第一次演出审批困难。
流行音乐成为军旅歌曲主流,被官媒强推。
(四)90年代:出现甜歌。流行乐盛行。各圈相安无事,努力做好自己。
(五)千禧年后:周杰伦出道,被已有音乐圈鄙视。
(六)后续:出现网络口水歌,被鄙视。迭代加快(快速流行后被遗忘)。
被鄙视但不做争辩的周杰伦凭大量的高质量的作品拿回话语权。
(七)再后续:说唱出现被鄙视,后来小众,再后来入驻正规综艺节目。
说唱进驻短视频平台后,被一些主播带跑偏、变形为“喊麦”。
此时,美声唱法,无人问津。
总结:
①每个时代都有老一辈鄙视年轻一辈、而年轻人不在乎老一辈的现象。
这种相互作用持续到、老一辈死亡。所以网友们没必要发这么大脾气。
②这次选评委没有进行科学抽选,导致他们不能代表抖音用户。但他们勉强
能代表抖音主播,主播们靠流量赚钱。那么播放什么样类型的音乐当BGM
效果好,他们肯定心里有数。
③综艺表面是资本对某些音乐强推,这个其实可以不必在意。因为资本没本事
左右市场,它只能提出导向。而且实际效果是它招来大批网友围殴。
④节目没有说清楚标准。导致大量质疑。依我看综艺打分,明显是只能代表抖音
主播对音乐的选择。不能指向音乐质量。这点在节目里没有明确说明,恶源。
⑤工作方式影响生活方式,生活改变后,艺术会衍生出新的功能。
新的工作模式也会对已有的艺术形式提出新的要求。
短视频的部分市场对音乐的要求是BGM模式的,具体的规律未知,暂无探索。
⑥我觉得这个综艺本质上是正式让音乐面对短视频这个市场。
结果,大家印象中的经典歌曲的一部分,在短视频这个市场上,被抛弃了。
因为这些被抛弃的好歌,不符合短视频用户的用途标准或者观赏规律。
结论:正经歌曲不必考虑短视频市场。让那些用软件缝合音乐作BGM的人去折腾吧。
最后:必然的遗憾是,大量好歌可能永远不被后世提及。因为这个现象早就出现了。
整一帮辣鸡评委评价一流歌手是想反向充分吗一帮不知名网红评价主流歌手连歌手的几个基本问题都答不上来这是为什么啊是为了流量吗不觉得这样会让好多人失望吗当一个节目的出发点错了那么这个节目请再多大牌也没有用啊你整那些评委让他们点评时带点脑子想想自己是什么水平再说OK?中不中啊,当然跳过点评是一个好节目歌手唱的都很好听总之不是编辑就是总导演没有脑子抓紧辞了吧
我真的搞不懂这个节目出来的意义是什么。。。唱的好的歌手在这里被贬的一文不值,不是大哥,你唱的有多好?你有什么资格去点评人家呀?人家单依纯唱的好好的,非得鸡蛋里挑骨头,有意思吗?凑热度也不是这样凑的。。。无语
没想到这个节目还有5分,,,点评刷挺好,更没有想到这个节目还有第2季。
不知道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这个节目的立意是什么?就想表达什么。我实在是理解不了那些人对歌手的点评。唱的不好也就算了,唱的好的你还非要挑,
如果整个歌坛都按这个节目标准来的话我宁愿我的生活里没有一丝音乐存在的痕迹
廉价粗糙劣质
光明正大搞资本流量那一套
浙江卫视做综艺就是土嗨的气质,高雅和通俗碰撞。被民众审美的反智化震惊了,但还真实反映当下大众的审美趋势。
尬死了,就一个学霸哥给一点专业点评还给剪辑完了,最讨厌的就是底下一些土大姐搁那大吼大叫带气氛
所以说啊,做乐评人是有门槛的,看那些没有基本音乐素养和听歌审美的短视频网红来点评这些好歌手和好歌,真的有被气到。(听凤凰传奇《海底》有感)
真的不好看。既然主打碎片化,那就还是用对待碎片的态度对待这个综艺吧。
为什么我觉得这种众生相还是挺好看的?百赞团点评越辣看着越舒爽,就算他们太俗太吵,也能看到一些音乐传播的现状。有很多喜欢的歌手和歌,最后一场直播好多人原形毕露,掌声给又全能又稳的邓紫棋和太一。
唐汉霄的台风太好了~被一首《绿色》妥妥地圈粉,真正“玩”音乐的人都自带光环。张韶涵也真是个劳模!好几个音乐综艺里都看到她……
笑死我了,就现在抖音这些个热门歌曲跟十几年前的网络流行歌曲有什么区别?下面这些人还在混迹流行乐坛这么多年的前辈面前真当自己是个角色了
被凤凰传奇刷屏,我才来看了看。讽刺的是,我是因为凤凰传奇才知道这个节目,而更打脸的是那个评论凤凰传奇土的人,现在去百度都找不到这个人是谁?
The9改的第一首歌说实话没啥惊喜。但是看到妹妹们还是很激动,期待安崎下一个舞台!
流量为王的时代,流量虽然不能决定音乐的价值,但能衡量音乐的价格。听音乐的人群在变,做音乐的人心态不应变!
我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土的节目,和这么土的观众(评委)
看了第一期,还不错,有追下去的理由。百人点赞团的评论有喜欢和讨厌都很正常,但和粉圈出警结合到一起就很讨厌。希望以后还是能更注意到歌手和改编身上。
这是我看过的最难看的综艺
请了100个抖音戏精跑这给自己加戏来了马思唯nb
真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某台从天煞的声音开始就以为掌握了收视密码吗?还一百个丁太升???真是什么人都可以对马师张韶涵张信哲指手画脚,一瓶豆瓣酱糊你脸上
浙江卫视的新节目《为歌而赞》还是蛮不错的,我只匆匆扫了一段就被吸引了,甚至有些不是高赞的再演绎也被感动到,评论本就一家之言,让好歌遇见好歌手,让好的新歌被看见。 五分鼓励分。
搞了这么大一个盘子,搞出这么一个浮夸浅薄的内容;说的是制作,不是歌手。制作者要有基本的对舞台和艺术的敬畏之心,而不是流量为王。张韶涵依旧稳稳的舞台女王。